最新关于中朝经济贸易合作探讨及发展前景
- 格式:docx
- 大小:18.28 KB
- 文档页数:4
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对中朝贸易的影响及未来经贸合作模式1. 引言1.1 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对中朝贸易的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对中朝贸易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中朝之间的贸易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朝鲜半岛的局势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中朝之间的贸易合作,因此中方需要在局势的变化中及时调整贸易政策,以应对不确定性的影响。
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可能导致中朝贸易面临一系列挑战。
局势的紧张或不稳定可能导致跨境贸易受阻,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贸易战。
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影响到中方企业在朝鲜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增加经营风险。
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也可能为中朝贸易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和发展,中朝之间的贸易合作也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双方可以在局势变化中寻找新的合作机会,拓展贸易领域,促进经济发展。
中方需要密切关注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贸易政策,灵活应对。
双方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探讨新的合作模式,寻求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
只有这样,中朝之间的经贸合作才能够稳步发展,并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字数:311】2. 正文2.1 中朝贸易现状分析中朝两国自建交以来,贸易一直是双方重要的经济合作领域。
根据数据显示,中朝之间的贸易额在过去几年中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中国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主要进行的贸易是朝鲜出口矿产品和农产品,而中国出口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
双方的贸易合作量占据朝鲜对外贸易总额的相当一部分,对朝鲜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中朝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双方贸易结构单一,过度依赖某些特定产品,缺乏多样化。
其次是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比如制裁措施会直接影响到中朝贸易的发展。
再者是双方贸易规模相对较小,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面对这些问题,中朝双方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对接,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合作水平等方式来推动贸易的发展。
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中朝贸易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实现互利共赢。
中朝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与朝鲜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历史上中国对朝鲜在语言,文化以及政治经济领域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怀有十分友好的感情,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让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了更深厚的中朝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友谊被赋予了新的特殊含义,得到了不断丰富和新的发展,两国在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更趋活跃,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2005年10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朝鲜,中朝两国首脑为深化双边经济关系,确立了“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共识,由于朝,韩合作位于双方边境的开城工业园区已粗具规模,中朝经贸合作的层次和规模明显落后于韩,朝之间的南北经济合作,尽管目前看中国仍然是朝鲜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但是中朝之间传统的经贸关系正受到来自韩国的强烈挑战,如何不断加强中朝之间的贸易合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朝经贸合作现状新中国与朝鲜的经贸合作始于1950年,1959时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到1.1584亿美元,1966年时翻了一番,达到2.322亿美元,但从1967年之后开始逐年下降,1969年仅为0.9215亿美元,从1971年起又开始回升,到1976年达到4.95亿美元,1980年达到6.7亿美元,此后整整10年,双边贸易额一直在5亿美元左右徘徊。
从1991年开始,中朝贸易额出现上升趋势:1991年,中朝贸易额为6.11亿美元,1992年达到6.96亿美元,从1992年两国政府签订新的贸易协定,取消政府间记账贸易后,中朝贸易曾一度增至1993年的8.9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此后,受朝鲜经济面临暂时性困难等影响,中朝贸易连年下滑,1999年降至3.7亿美元。
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中朝两国贸易的发展也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03年至今,几乎是单边上扬,连创新高,截至2007年底,中朝贸易进出口额为19.76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其中,中国对朝出口13.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对朝进口5.83亿美元,同比增加24.7%,8年间年均递增超过20%。
新时期中朝经贸合作快速发展探析21世纪,中国与朝鲜在巩固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互利互惠合作关系,两国的经贸合作也进入了深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从中朝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新时期促进中朝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几点原因。
标签:新时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1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从2000年起,随着朝鲜经济市场化因素的迅速导入和投资环境的逐渐好转,其对外贸易开始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中朝经贸合作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2000年以后中朝贸易连创新高。
2000年两国贸易额只有4.9亿美元,2006年达到17亿美元,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25.6%。
我国对朝鲜的出口由2000年的4.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2.3亿美元,年均增长22.4%;从朝鲜的进口也在持续的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0.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4.7亿美元,增长了11.8倍(如表1)。
中朝两国贸易的迅速扩大同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分不开的,经济的增长为各自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资源,也为扩大进口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贸易的大幅增长。
(2)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朝鲜出口的活动物及产品等原料性产品仍呈上升趋势,但制成品也在迅速增长,如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对朝鲜的出口从2000年的0.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1.8亿美元,贱金属及其制品从0.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0.6亿美元,2005年曾达到0.8亿美元,其中的钢铁及钢铁制品于2006年的出口额达到了0.49亿美元。
这说明,近几年来朝鲜在经济建设中对制成品和钢铁等的需求在逐渐扩大,同时也说明我国这两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不断得到提高。
今后随着朝鲜改革的深化,招商引资的增加,中朝两国企业的相互合作会进一步扩大,两国在商品贸易额增长的同时,商品结构也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朝着更加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的方向协调发展(如表2)。
(3)进口增长迅速。
我国从朝鲜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矿物燃料、纺织原料及制品、钢铁及其制品、水产品和木及木制品。
┊┊┊┊┊┊┊┊┊┊┊┊┊装┊┊┊┊┊订┊┊┊┊┊线┊┊┊┊┊┊┊┊┊┊┊┊┊论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建议[摘要]从2000年以后,中朝经贸关系在贸易规模、贸易依存度、贸易结构、直接投资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目前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着贸易规模小、双边贸易不平衡、贸易结构不合理、对朝投资风险大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中朝经贸现状中朝经贸的问题发展建议┊┊┊┊┊┊┊┊┊┊┊┊┊装┊┊┊┊┊订┊┊┊┊┊线┊┊┊┊┊┊┊┊┊┊┊┊┊前言新中国与朝鲜的经贸合作始于1950年,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朝经贸规模总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5年10月,中朝两国确立了“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共识。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朝鲜,达成的许多重要共识,无疑为中朝经济及各方面的全面深化合作注入了更加充沛的动力。
中朝经贸关系中贸易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是朝鲜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家。
2000年后中朝经贸关系由于中国企业对朝鲜投资的扩大,在规模、依存度、结构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和中朝两国交往的进一步加深,中朝经贸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贸易规模、贸易依存度、贸易结构、直接投资等方面。
(一)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进入21 世纪后,中朝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05年,中朝双边贸易额为15.8 亿美元,到2011 年底,中朝双边贸易额达到了56.7 亿美元,约是2005年的 4 倍。
中朝双边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3.9%,在2011年增速达到62.4%,大大超过同期朝鲜整体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详见表1)。
┊┊┊┊┊┊┊┊┊┊┊┊┊装┊┊┊┊┊订┊┊┊┊┊线┊┊┊┊┊┊┊┊┊┊┊┊┊资料来源: 中朝经贸合作网,http: / /www.idprkorea.com/。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朝鲜2012年上半年(1~6月)的贸易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4.7%,增至31.35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朝贸易呈持续增长势头。
中朝经贸合作与展望一、中朝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意义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市场萎缩迅速弥漫全球。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信贷危机和就业危机,这给西方各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近年来,中国主要把扩大内需,包括对国内的投资,当作很重要的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凭借着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经济在这场危机当中受到的影响较小。
然而,全球性经济危机为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要启示。
(一)表面上看中国经济能够“躲过一劫”是由于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而造成的。
实际上,此次经济危机究其根源来自于美国国内的金融信贷泡沫,所造成的连锁反应是大量资金循环停滞,造成美国国内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生产、贸易行为严重受阻。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扩大内需与加强对外贸易缺一不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二)贸易政策必须服务于国家利益。
对于中国而言,贸易政策首先应服务于中国的发展需要。
多年来中国一直大力发展自主经济。
然而,根据埃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理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存在着不平等的贸易关系。
大量的数据显示,国内生产者收入的提高低于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利益转移到别的国家,形成国际贸易中的剥削机制。
不仅仅是中国,发展中国家都在牺牲着本国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以低廉的价格满足着西方国家的消费,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贸易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纵观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与中国周边地区经贸发展形势,朝鲜无疑是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上述两大问题最好的合作对象。
第一,朝鲜正处于经济改革初期,是中国与周边各国、地区的经济合作中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其自身经济发展潜力与相互合作空间极其巨大。
第二,加强中朝经济贸易合作不仅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解决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存在的不平衡与单边缺陷。
第三,推动双方全面合作,可以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促进和加强朝鲜半岛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的保障作用。
新时期中朝经贸合作快速发展探析引言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与朝鲜关系的不断改善,新时期中朝经贸合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朝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两国的繁荣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析新时期中朝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1. 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新时期以来,中朝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
中朝之间的贸易主要以资源和商品的进出口为主,同时也包括一定的技术合作。
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了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
2. 投资合作不断扩大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中朝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企业愿意在朝鲜投资,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为朝鲜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动力。
3. 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了促进双方经贸合作,中朝两国加快了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朝之间的铁路、道路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和扩建,为双方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4. 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中朝经贸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双边领域,还通过参与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合作关系。
例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朝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影响因素分析1. 政治因素的影响中朝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是中朝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两国政府通过高层互访和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为经贸合作提供了政治支持和稳定环境。
2. 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国和朝鲜在经济上有着互补性。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资金实力;朝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这些经济因素促使双方加强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 地缘因素的影响中朝之间的地缘关系对经贸合作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朝鲜位于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地带,与中国毗邻,双方的经济联系紧密。
地缘因素为两国的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便利。
4. 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中朝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也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朝鲜面临的经济制裁和外部压力对中朝经贸合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朝经贸关系的探究当今世界显现出两种并行的趋势, 一方面是全球化的加强, 另一方面是区域化的兴起。
全球化在使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增强的同时, 也使各地区认同和地区意识普遍觉醒。
走区域合作的道路, 通过区域合作谋求发展, 通过区域合作应对挑战, 通过区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这是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无论从地缘上说, 还是从运行机制上来说, 其各个组成部分已日益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并难以分割的有机体, 其整合过程还在加强发展之中。
如果说一体化是由生产要素越出国界而自然形成的现象, 那么区域化则是除上述因素外, 还是区域内各国战略调整和政府推动的结果。
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优化组合过程, 又是这一进程中生产的国际关系及其调整的现实实现。
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地缘的关系,中朝经贸关系在朝鲜对外经贸关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进入新千年后,随着朝鲜经济市场化因素的迅速导入和投资环境的逐步好转,其对外贸易开始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中朝经贸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这对于东亚的和平、稳定、发展,对于朝鲜走出困境而融入国际社会,显然是好征兆。
因此,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势也自然成为东亚各国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现状与特点中朝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政治渊源,双方一直保持较为活跃而又相对稳定的经贸合作交流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朝双边经济合作交流主要是以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及对朝项目援助为主。
进入新千年以后,中朝贸易开始持续回升, 2000年达到4. 9 亿美元, 同比增长31. 8%; 2001 年和2002年分别达到7. 4亿美元,增幅达51. 6% , 2003年突破10亿美元,同比增长38. 6%; 2004年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到13. 9亿美元,同比增长35. 4% ,贸易额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朝鲜从2000年到2005年实现小幅正增长,虽然在2006年和2007年重又回落为负增长,但2008年实现3.7%的增长。
浅谈中朝边境贸易发展的相关问题摘要中朝边境贸易发展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中朝边境贸易更是蓬勃发展。
边境贸易不仅是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境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途径,对稳定边境地区的安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并发展中朝边境贸易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中国—朝鲜边境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接着说明了发展中朝边境贸易的重要性及意义,最后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中朝边境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一些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对日后中朝边境贸易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朝边境贸易稳定外向型经济目录引言 (3)一、中国—朝鲜边境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3)(一)中朝经贸合作的历史 (3)(二)中朝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4)二、中朝边境贸易发展的边境特征及发展边境贸易的意义 (6)(一)边界特征 (6)(二)发展中朝边境贸易的意义 (6)三、中朝边境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9)(一)影响中朝贸易的政治因素 (9)(二)影响中朝边境贸易的经济因素 (9)四、中朝边境发展有关问题的对策 (11)(一)把对朝鲜的总体战略与经贸合作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11)(二)制度安排和组织建设 (11)(三)加大对朝鲜基础设施投资 (12)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引言20世纪中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兴起与发展,出现了大量毗邻国家间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现象。
相对于国家之间自贸区的建立而言,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更加方便可行,而且不会产生国家主权威胁,因而更多的国家会首先发展边境贸易。
我们认为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参与国往往具有政治、经济双重目标,并且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中国—朝鲜区域经济合作中也不例外,它同样涉及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
朝鲜半岛处于东北亚核心地带,历来是东亚,尤其是东北亚的热点地区,因其特殊重要的地缘战略区位,成为列强势力渗透的战略要地。
因此,繁荣而稳定的中朝边境对中国是十分有必要的。
论朝鲜新政与合作机遇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的一年中,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三次访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舆论的焦点集中在金正日在建设强盛大国的目标下,是否会借鉴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部分经验?金正日回国后不断释放出的新政策和举措,也更加吸引了我国企业的兴趣。
现在是否是投资朝鲜的最佳时机?朝鲜的经济大门究竟会开多大?朝鲜的一系列新举措为我国企业带来哪些合作的机遇?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十分需要关注和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朝鲜陆续出台新政策2009年以来,朝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实现强盛大国目标的新经济政策和举措,如民贸市场扩大、货币政策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新经济特区和引进外资机构等。
在这些新政策和举措中,有关经济特区建设和吸引外资方面的新政格外引人关注。
(一)“十年战略规划”2011年1月15日,朝鲜公布了《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2011-2020)》(下称十年计划)。
“十年计划”确定了基础设施、农业、电力、煤炭、石油、金属等产业及地区开发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按照朝鲜官方的说法:“这一计划制定了在2012年打开“强盛大国之门”的框架,并“展示了在2020年达到发达国家的前景”。
朝鲜媒体说,这一战略计划是在“建设强盛大国腾飞基础上,经济建设不断创造奇迹的背景下出台的”①。
据大丰集团董事长介绍,十年规划规模宏大,五年内要建设600万千瓦规模的煤电厂,兴建1 500公里输电网,扩建平壤、元山等地的机场,十年内要兴建铁路3 480公里和高速公路1 718公里。
八个特区城市也各有侧重。
平壤和南浦将分别集中发展尖端技术和食品医药产业;新义州和清津分别发展轻重工业;元山和端川预计分别发展造船和冶金工业;俄朝交界处面向图们江区域的罗先市将重点发展物流和重工业,金刚山则将继续发展旅游业②。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朝鲜就没有公开发表过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计划,而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际发表这样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主要是向国内外表明,朝鲜“建设强盛大国”的决心,从而鼓舞人民更加坚定信心,满怀希望,团结一心,为实现国家的经济复兴,建设强盛大国的远大目标奋斗。
辽宁边境地区与朝鲜的经贸合作探析一、引言二、辉南经济特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三、中朝经贸合作状况及前景分析四、边境旅游相互促进及发展路径分析五、环保问题下的合作机会与比较优势分析六、结语引言辉南经济特区位于中国辽宁省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边境之际,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朝鲜陆路口岸的边境经济特区,因此在中朝经济合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地区在政策优惠、资源禀赋、交通便利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特区的发展水平却远未达到其潜力的高度。
本文拟针对辉南经济特区与朝鲜的经贸合作问题进行探析,并结合案例进行详尽分析。
辉南经济特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辉南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始于1992年,目前已有20年左右的时间。
该地区目前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政策、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
但从整体发展规划看,辉南经济特区的开发潜力非常大。
政府已经提出了《关于推进辉南经济特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辉南地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边境地区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辉南经济特区发展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中朝经贸合作状况及前景分析朝鲜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寻求外部经济合作渠道,而中国的大力支持为朝鲜寻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窗口”。
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逐渐缓和和朝鲜经济发展逐渐提升,中朝经贸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合作的基础上,两国之间还有很多合作的潜力和空间,特别是在经济贸易领域。
双方有条件开展水电、石油和天然气、农副产品等领域的合作。
同时,大力开展贸易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
边境旅游相互促进及发展路径分析边境旅游是一个重要的贸易投资领域和重要的纽带,可以协调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
近年来,随着边境旅游的发展,中朝之间的经济关系也随之不断加深。
中朝边境旅游开发可以促进边境地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中朝经济贸易合作探讨及发展前景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中朝经济贸易合作探讨及发展前景,希望大家喜欢!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朝两国处于同一个社会主义阵营,抗美援朝战争使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时至今日,两国在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更趋活跃,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新中国与朝鲜的经贸合作始于1950年。
1959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朝贸易总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5年10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朝鲜,中朝两国首脑为深化双边经济关系,确立了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共识。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庆六十周年之后访问朝鲜,达成的许多重要共识,无疑为中朝经济及各方面的全面深化合作注入了更加充沛的动力。
一、中朝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意义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市场萎缩迅速弥漫全球。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信贷危机和就业危机,这给西方各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近年来,中国主要把扩大内需,包括对国内的投资,当作很重要的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凭借着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经济在这场危机当中受到的影响较小。
然而,全球性经济危机为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要启示。
(一)表面上看中国经济能够躲过一劫是由于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而造成的。
实际上,此次经济危机究其根源来自于美国国内的金融信贷泡沫,所造成的连锁反应是大量资金循环停滞,造成美国国内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生产、贸易行
为严重受阻。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扩大内需与加强对外贸易缺一不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二)贸易政策必须服务于国家利益。
对于中国而言,贸易政策首先应服务于中国的发展需要。
多年来中国一直大力发展自主经济。
然而,根据埃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理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存在着不平等的贸易关系。
大量的数据显示,国内生产者收入的提高低于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利益转移到别的国家,形成国际贸易中的剥削机制。
不仅仅是中国,发展中国家都在牺牲着本国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以低廉的价格满足着西方国家的消费,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贸易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纵观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与中国周边地区经贸发展形势,朝鲜无疑是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上述两大问题最好的合作对象。
第一,朝鲜正处于经济改革初期,是中国与周边各国、地区的经济合作中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其自身经济发展潜力与相互合作空间极其巨大。
第二,加强中朝经济贸易合作不仅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解决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存在的不平衡与单边缺陷。
第三,推动双方全面合作,可以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促进和加强朝鲜半岛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的保障作用。
二、中朝经济贸易合作存在的问题
中朝贸易由于两国特殊的政治关系、地缘关系和历史原因,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同时由于朝鲜自身的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条件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中朝贸易又存在特殊的问题。
因此,充分地利用好两国之间的优势,克服中朝贸易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目前发展两国贸易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中朝贸易的政治因素。
一是中朝两国贸易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
因受
所处的特殊国际环境和国内的政治因素影响,使朝鲜对外政策始终无法摆脱先军政治的影响,也使其对外贸易始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中朝贸易的起伏变化较大。
二是朝核问题阻碍了中朝经贸高层次合作的进程。
目前朝鲜核问题表面看虽已基本解决,但是朝美、朝韩、朝日关系还存在极其不稳定的因素,随时可能导致新危机的爆发。
(二)影响中朝贸易的经济因素。
一是操作不规范,贸易风险较高。
朝鲜长期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从未同国际经济接轨,因而尚未形成符合国际操作规范的对外贸易体制。
二是贸易总体水平不高,互动力度不强。
由于朝鲜特殊国情限制,中朝贸易总体水平较低,深层次的经贸合作和交往不够。
三是朝鲜基础设施落后。
交通、电力、通信和互联网建设迟缓,无法满足企业的易货和沟通需求。
三、中朝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对策及展望
近年来,中朝贸易正随着两国的经济发展大趋势一道蓬勃发展。
两国发展双边贸易的前景向好。
为了实现两国之间贸易的跨越发展,促进两国在各方面的全面合作,形成东北亚地区经济与国家安全的牢固联盟堡垒,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正确定位两国双边贸易,加强合作区建设,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是我们今后研究中朝贸易的重中之重。
(一)积极打造丹东-新义州的对外贸易合作区。
2002年9月朝鲜将新义州确立为特别行政区,意在利用新义州与丹东一水相连的地理优势,发展对外经济,带动朝鲜的全面改革开放。
丹东作为中国对朝鲜进行贸易最大的通商口岸,近年来其自身发展速度也十分快。
东港丹东同城化建设,新的中朝友谊桥的开工,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为丹东至新义州建设边境地区的自由贸易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另外,根据韩联社2月23日报道,朝鲜为了吸引外国投资,决定将位于中朝边境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