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7.21 KB
- 文档页数:10
《哲学与人生》期末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A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2.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3.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C)。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C)。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B)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联系B运动C静止D发展6.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自觉性 B 能动性 C意识性 D 主动性7.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意味着(A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被动无为的C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是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B )。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0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C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1.“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这是用(B )A.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规律客观性看问题12.下列关于顺境或逆境的论述中,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是( A )A顺境、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力,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逆境对青年人的成长最有利C顺境绝不能造就强者D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与人的成长都无关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D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所以二者是根本对立的B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所以二者是完全统一的C现象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二者是毫不相干的D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二者既对立又统一14.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D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B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5.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四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标明题号。
3. 答题时请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萨特D. 尼采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古希腊哲学的三大流派?A. 米利都学派B. 柏拉图主义C. 毕达哥拉斯学派D. 经验主义3. “认识你自己”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苏格拉底B. 康德C. 黑格尔D. 尼采4. 下列哪个学派强调“无为而治”?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5. 现象学是由哪位哲学家创立的?A. 胡塞尔B. 海德格尔C. 萨特D. 尼采(以下题目略...)第二部分: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______世界和______世界。
7. 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别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______。
8. 在中国哲学中,______和______被认为是儒家的两个核心观念。
9. 现象学强调对______的直接把握。
10. 存在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人的______和______。
第三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苏格拉底方法(或问答法)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2. 谈谈你对康德“道德法则”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3. 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分析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四部分: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尼采“超人”概念的内涵及其对现代人生观的启示。
15. 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探讨萨特“他人即地狱”的观点在当代社会中的体现及其反思。
当然,以下是对上述“哲学与人生”模拟试卷的补充内容,包括一些更具体的题目示例以及可能的答题思路或要点。
16.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A. 笛卡尔B. 斯宾诺莎C. 莱布尼茨D. 洛克1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或作品?A.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B. 加缪的《局外人》C.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D. 尼采的《纯粹理性批判》18. 庄子的代表作是《______》。
《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复习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复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5分)--抽35题选择题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单选题] *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物质和意识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单选题] *A.有没有神的问题B.物质是否运动的问题C.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正确答案)D.对主观和客观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3、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单选题]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正确答案)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D、一切从书本出发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单选题]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正确答案)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5、齐恒公“讳疾忌医”的故事说明了()①看问题做事情要实事求是②要客观和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与批评③只要是专家说的我们都要接受④任何事物都只能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单选题] *A、①②(正确答案)B、②③C、③④D、①④6、“纸上谈兵”的故事对我们人生行动的启发是 ( )。
[单选题] *A、要注重实际调查研究(正确答案)B、要重视量的积累C、要重视内因的作用D、要从运动中认识事物7、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应该() [单选题] *A、自己想怎样选就怎样选B、客观地认识自己,使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正确答案)C、由父母或家中亲人决定D、顺应时代,紧跟成功者的脚步8、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单选题]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正确答案)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9、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单选题] *A、自己的体质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D、自身的性格(正确答案)10、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单选题] *A、运动(正确答案)B、静止C、时间D、空间11、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1、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B)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6、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D)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宋诗蕴含的哲理有(D)A、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联系是普遍的,孤立存在不和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9、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c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答案:A2. 人生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人生的意义B. 人生的价值C. 人生的目的D. 人生的态度答案:A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生哲学范畴的是()。
A. 人生理想B. 人生态度C. 人生目标D. 人生技能答案:D4.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是()。
A. 哲学是人生的指导B. 人生是哲学的实践C. 哲学与人生无关D. 哲学是人生的附属5.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
A. 物质享受B. 精神追求C. 社会地位D. 个人成就答案:B6.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
A. 追求快乐B. 追求成功C. 实现自我D. 服务他人答案:C7.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目标是()。
A. 个人利益最大化B. 社会利益最大化C.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D. 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C8.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态度应该是()。
A. 消极的B. 积极的C. 悲观的D. 乐观的答案:B9.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理想应该是()。
B. 理想的C. 虚幻的D. 空想的答案:B10.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目的应该是()。
A. 追求物质财富B. 追求精神财富C. 追求权力地位D. 追求名誉声望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
A.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B. 个人对家庭的贡献C. 个人对国家的贡献D. 个人对世界的贡献答案:ABCD2.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
A. 个人的成长B. 个人的发展C. 个人的幸福D. 个人的快乐答案:ABC3.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目标应该是()。
A. 实现个人理想B. 实现社会理想C. 实现国家理想D. 实现世界理想答案:ABCD4.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态度应该是()。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普罗泰戈拉答案:D3.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D5.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黑格尔B. 康德C. 尼采D. 笛卡尔答案:A6. 以下哪项不属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C7.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A. 物质享受B. 精神追求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D9.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A. 个人成功B. 社会贡献C. 财富积累D. 名利双收答案:B10.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宇宙的起源B. 人类社会的发展C. 个人心理活动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B2. 下列哪个不是哲学的基本范畴?A. 时间B. 空间C. 必然性D. 偶然性答案:C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D.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答案:C4.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5. 以下哪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可知的D. 世界是不可知的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客观反映主观C. 主观创造客观D. 客观创造主观答案:A7. 以下哪个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表现?A. 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B.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物质财富C.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精神财富D.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社会关系答案:C9. 以下哪个是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A. 否定是绝对的B. 否定是相对的C.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D. 否定是外在的否定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 阐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量变质变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数量的增减和质的飞跃来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纸内。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A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C )。
A.好的领导B.好的职业C.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D.好的岗位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有好的品行就行B.要正确对待金钱的两面性C.要有正确的道德观D.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境遇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下列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通过人的“想”和“做”来实现B.自觉能动性就是主观能动性C.是人特有的能力D.不能反映客观世界6、制约自觉能动性的因素不包括(B )。
A.客观规律B.先天条件C.已形成的观念D.身心健康7、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 )。
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8、哲学是所说的对立是指(C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对抗C.矛盾双方相互分离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上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10、“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B )。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更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A. 意识决定物质B. 物质决定意识C. 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与意识无关答案:B3. 辩证法的实质是()。
A. 事物的统一性B. 事物的斗争性C.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D. 事物的多样性答案:C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康德的批判哲学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康德的批判哲学答案:A5. 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
A. 个人奋斗B. 社会认可C. 个人奋斗和社会认可相结合D. 个人奋斗或社会认可答案:C6. 人的本质是()。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人的自然属性C. 人的社会属性D. 人的理性答案:A7. 人的价值在于()。
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C.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D.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答案:C8. 人生的意义在于()。
A. 个人享乐B. 个人成功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D.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答案:C9. 人生观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B. 人生态度C. 人生价值D. 人生信仰答案:A10. 人生态度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B. 人生态度C. 人生价值D. 人生信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 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独立答案:ABC1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系统的观点答案:AB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练习题一、辨别是非题(判断下列各小题表述的对错,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人生学好哲学,就会少走许多弯路。
对(正确答案)错2、辩证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正确答案)错3、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3、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和保证。
对(正确答案)错5、客观实际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客观实际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状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
6、成语“实事求是”中的“是”字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6、成语“实事求是”中的“是”字是指事物的规律性。
A、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努力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正确答案)B、从各方面(生活、学习、实习实践、体育活动等)锻炼自己,加强自身修养。
(正确答案)C、关心国家发展,树立国家主人的社会责任认知,积极履行法律要求的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正确答案)D、从点滴小事做起,要有持久的恒心毅力,提高勇于担当的意识。
(正确答案)7、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对(正确答案)错8、人生行动与其他事物运动的区别在于它是生命的高级运动。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人生行动与其他事物运动的区别在于它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运动。
9、人类利用生物技术培育优良植物品种、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人工降雨,所以规律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9、人类利用生物技术培育优良植物品种、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人工降雨,所以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10、狗会帮人们看门护院,说明动物也具有自觉能动性这种能力。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狗会帮人看门护院只是动物本能的反映。
11、改造世界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体现。
对(正确答案)错1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同的事物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影响和作用是相同的。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同的事物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影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正确答案)错14、运动变化包含发展,发展就是变化。
对(正确答案)错15、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而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而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O16、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因此,要求我们不要片面地和孤立地看问题。
对(正确答案)错17、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和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18、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这说明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对(正确答案)错19、人的认识和经验来源于实践,因此我们要获得认识必须事必亲为、勇于实践。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人的认识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不必事事亲历亲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别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认识。
20、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1、社会生活中,真、善、美体现的是真象,假、恶、丑体现的是假象。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社会生活中,真善美、假丑恶都可能有真象和假象的表现。
22、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真象和假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23、要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就要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对(正确答案)错24、辩证思维是指用唯物的客观的科学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辩证思维是指用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25、创新是一件非常高深、神秘和复杂的事情,只有超常智慧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创新不是一件非常高深、神秘和复杂的事情,普通的人也具有创新能力。
26、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前提和基础。
对(正确答案)错27、有了人生目标就能实现人生的成功。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有人生目标不一定就能实现人生的成功。
28、判断人生目标正确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
对(正确答案)错29、“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意思是说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是比现实更美好的目标,而现实总是有缺陷的。
对(正确答案)错30、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都有巨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对(正确答案)错31、有的人怨天尤人、半途而废、悲观失望甚至悲观厌世等,这是缺乏意志或意志不坚强的表现。
对(正确答案)错32、责任担当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
对(正确答案)错3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处理利己于利他关系时要坚持的处事原则。
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处理利己于利他关系时要坚持的处事原则。
34、集体主义原则是处理公与私关系的基本准则。
对(正确答案)错35、人生价值是伟人名人的事情,普通人无人生价值可言。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无论伟人还是普通人,只要他是为他人和社会做出了贡献,他的人生价值就体现出来。
36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
对(正确答案)错37、劳动没有贵贱之分,一切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对(正确答案)错38、只有实现人的个性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只有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39、个性自由在不损人和危害社会的情况下可以摆脱约束、不受任何限制。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自由是相对而言的、有条件的,它并不意味可以摆脱约束、不受任何限制。
个性自由除了不损人和危害社会的情况,还必须以遵守纪律、道德和法律为前提。
40、只有在职业活动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对(正确答案)错二、关系连线题(把下列对应的关联问题用线连起,第1小题6分,第7 小题4分,其它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说法(左边)属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是什么?A、①-A;②-B;③-C;④-A;⑤-B;⑥-CB、①-B;②-C;③-A;④-C;⑤-A;⑥-B (正确答案)C、①-C;②-B;③-A;(4)-B;⑤-C;⑥-AD> ①-B;②-A;③-C;④-A;⑤-B;⑥-C2、下列说法属于什么哲学观点(右边)?A、①-A;②-B;③-C;④-D;⑤-EB、①-B;②-C;③-A;④-C;⑤-AC、①-c;②-E;③-B;④-D;⑤-A(正确答案)D、①-C;②-D;③-E;④-A;⑤-B3、下列的世界观对应的方法论(右边)是什么?A、①-B;②-E;③-D;④-A;⑤-C(正确答案)B、①-A;②-B;③-C;④-D;⑤-EC、①-E;②-A;③-B;④-C;⑤-DD、①-C;②-D;③-E;④-A;⑤-B4、下列说法包含什么哲理(右边)?A、①-A;②-B;③-C;④-D;⑤-EB、①-B;②-C;③-D;④-E;⑤-AC、①-E;②-A;③-B;④-C;⑤-DD、①-D;②-C;③-E;④-A;⑤-B(正确答案)5、下列的世界观对应的方法论是什么(右边)?A、①-A;②-B;③-C;④-D;⑤-EB、①-C;②-D;③-E;④-B;⑤-A(正确答案)C、①-D;②-E;③-A;④-B;⑤-CD、①-E;②-A;③-B;④-C;⑤-D6、下列追求和向往的是什么理想(右边)?A、①-B;②-A;③-E;④-D;⑤-CB、①-D;②-C;③-A;④-B;⑤-EC、①-C;②-E;③-D;④-A;⑤-B(正确答案)D、①-A;②-C;③-B;④-E;⑤-D7、下列定义(左边)对应的概念(右边)是什么?A、①-A;②-B;③-C;④-DB、①-D;②-A;③-B;④-CC、①-C;②-D;③-A;④-BD、①-B;②-C;③-A;④-D(正确答案)8、把下列对应关联的问题连线。
A、①-D;②-E;③-B;④-A;⑤-C (正确答案)B、①-B;②-C;③-D;④-E;⑤-AC、①-C;②-D;③-E;④-A;⑤-BD、①-A;②-C;③-B;④-E;⑤-D三、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思考,回答问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阅读课本P72-73页关于《考驾照、学开车》的讨论,结合第七课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共10分)①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正确答案)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答案)D、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和推动正确的实践。
(正确答案)②上述学车考证讨论中,()符合实践和认识辨证统一关系。
A、甲同学的观点;B、乙同学的观点;C、丙同学的观点;(正确答案)D、甲、乙、丙同学的观点。
③作为中职生,我们要处理好读书与实践的关系。
对于我们中职生来说,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打球、练拳、唱歌、跳舞;B、实操训练、模拟实践、技能竞赛;(正确答案)C、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正确答案)D、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等。
(正确答案)2、阅读课本P133页第十二课前言《张海迪的人生》,结合第十二课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共10分)①张海迪的成长及其“海迪精神”告诉我们: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责任心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是实现理想必须具备的()。
A、前提条件;B、物质条件;C、客观条件;D、主观条件。
(正确答案)②张海迪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的具体表现是()。
A、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沉沦,一直在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为社会做贡献;(正确答案)B、她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努力奋斗的伟大理想;(正确答案)C、她经过努力,成为了中国残联主席和国际残联副主席;D、她以惊人的毅力自学完成中小学、大学和研究生的课程,还自学了四门外语;(正确答案)③作为中职生,要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我们应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