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漫画之脑出血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23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与科普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
脑出血占所有脑血管病的40%~50%。
脑出血80%发生在大脑半球,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
一、脑出血的症状与识别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前驱症状一般不明显,少数患者可有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
发病后,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血压常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痫性发作等。
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1. 基底核区出血: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脑出血病例的50%~60%,是由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所致,可分为局限性出血或扩延至内囊,患者常有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还可出现双眼球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不能,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
2. 脑叶出血:占脑出血的5%~10%,以顶叶出血多见,其次为颞叶、枕叶及额叶。
脑叶出血患者常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出血脑叶的局灶定位症状,如顶叶出血可有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额叶出血可有偏瘫、Broca失语、摸索和强握反射等。
3. 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偶见中脑出血,延髓出血极为罕见。
脑桥出血多由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所致,出血灶多位于脑桥基底与被盖部之间。
大量出血(血肿>5ml)累及双侧被盖部和基底部,常破入第四脑室,患者迅即出现昏迷、双侧针尖样瞳孔、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眼球浮动、四肢瘫痪和去大脑强直发作等。
4. 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多由小脑上动脉分支破裂所致,常有头痛、呕吐、频繁呕吐和枕部剧烈疼痛,一般无肢体瘫痪,可有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
5. 脑室出血:约占脑出血的3%~5%,出血量少时,患者可无定位症状或仅见脑膜刺激征阳性,出血量多时,患者可出现去脑强直状态、昏迷、延髓麻痹、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甚至脑疝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