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的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椎管麻醉试题及答案1. 椎管麻醉的定义是什么?答案:椎管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通过阻断脊神经根,使相应区域产生麻醉效果的一种麻醉方法。
2. 椎管麻醉分为哪几种类型?答案:椎管麻醉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种类型。
3. 请列举椎管麻醉的适应症。
答案:椎管麻醉的适应症包括:- 下腹部、下肢、会阴部手术- 老年或体弱患者- 需避免全身麻醉的患者- 患者有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4. 椎管麻醉的禁忌症有哪些?答案:椎管麻醉的禁忌症包括:- 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有脊柱畸形或脊柱外伤- 患者有严重低血容量或休克5. 椎管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答案:椎管麻醉的并发症包括:- 头痛- 神经损伤- 感染- 局麻药中毒- 呼吸抑制6. 如何预防椎管麻醉后的头痛?答案:预防椎管麻醉后的头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细针穿刺- 减少穿刺次数- 采用适当的体位- 术后适量补充水分7. 椎管麻醉后出现呼吸抑制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椎管麻醉后出现呼吸抑制的原因可能包括:- 局麻药剂量过大- 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 患者有心肺功能不全- 患者有肥胖或颈部肌肉松弛8. 椎管麻醉的护理措施包括哪些?答案:椎管麻醉的护理措施包括:-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 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提供术后疼痛管理9. 椎管麻醉后患者多久可以开始活动?答案:椎管麻醉后患者可以在麻醉效果消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开始活动。
10. 椎管麻醉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答案:椎管麻醉的常见副作用包括:- 低血压- 恶心和呕吐- 尿潴留 - 皮肤瘙痒 - 局部麻木。
1.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1)适⽤范围:①昏迷或全⾝⿇醉未清醒等病⼈。
可防⽌呕吐物流⼊⽓管⽽引起窒息及肺部并发症。
②椎管内⿇醉或脊髓腔穿刺后6~8⼩时的病⼈,以预防脑压减低⽽引起的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穿刺处漏出⾄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
2)⽅法:去枕仰卧,头部应转向⼀侧,将枕头横置于床头。
(2)中凹卧位 1)适⽤范围:休克病⼈。
抬⾼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输出量。
2)⽅法:抬⾼病⼈头胸部10°~20°,抬⾼下肢约20°~30°。
(3)屈膝仰卧位 1)适⽤范围:①腹部检查的病⼈,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2)⽅法:病⼈仰卧。
两臂放于⾝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侧卧位 (1)适⽤范围:灌肠、肛门检查、臀部肌内注射、配合胃镜检查等。
(2)⽅法:侧卧,下腿稍直、上腿弯曲,⼀⼿放于枕旁,⼀⼿放于胸前。
3.半坐卧位 要求:摇床:由平卧位转变为半卧位时,先摇床头,再摇床尾。
由半卧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要床尾,再摇床头。
(1)适⽤范围:①⼼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病⼈,由于重⼒作⽤使膈肌下降,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急性左⼼衰竭病⼈,可使部分⾎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使静脉⾎回流减少,从⽽减轻肺部淤⾎和⼼脏负担。
②腹腔、盆腔⼿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使腹腔渗出物流⼊盆腔,使感染局限化,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
③腹部⼿术后病⼈,可减轻腹部切⼝缝合处的张⼒,避免疼痛,有利于切⼝愈合。
④某些⾯部及颈部⼿术后病⼈,可减少局部出⾎。
(2)⽅法:摇床,先摇起床头⽀架呈40°~50°⾓,再摇起膝下⽀架。
放平时先放膝下⽀架,再放床头⽀架。
4.端坐位 (1)适⽤范围:急性肺⽔肿、⼼包积液及⽀⽓管哮喘发作时,由于极度呼吸困难,病⼈被迫端坐。
(2)⽅法:病⼈坐在床上⾝体稍前倾,床上放⼀⼩桌,桌上放软枕,病⼈可伏桌休息。
麻醉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麻醉在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让患者在无痛的状态下接受治疗,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术后并发症。
了解并预防这些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麻醉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有所不同。
全身麻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恶心呕吐。
这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或者手术本身对胃肠道的干扰所致。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麻醉医生在术前会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如女性、非吸烟者、有晕动病史等,对于高风险患者,会提前使用止吐药物。
另外,在术后的护理中,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整,先从少量清水开始,逐渐过渡到清淡的流食、半流食。
呼吸系统并发症也是全麻术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术后呼吸抑制可能由于麻醉药物残留、疼痛导致的呼吸浅慢等原因引起。
因此,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可能需要进行辅助呼吸,如吸氧、使用呼吸兴奋剂等。
肺部感染也是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这与患者术后咳嗽反射减弱、卧床时间长等因素有关。
为了预防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尽早翻身、咳嗽、深呼吸,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帮助痰液排出。
局部麻醉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血肿、感染等问题。
比如在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时,如果穿刺过程中损伤了血管,就可能导致血肿形成。
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麻醉医生在操作时会尽量避开血管,并在术后给予适当的压迫止血。
对于感染的预防,关键在于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术后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
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这通常是由于脑脊液通过穿刺孔渗漏,导致颅内压降低引起的。
为了预防椎管内麻醉后的头痛,麻醉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型号,并在术后让患者去枕平卧一段时间。
此外,椎管内麻醉还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
因此,在进行椎管内穿刺时,麻醉医生需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操作要轻柔准确。
手术麻醉后的注意事项手术想要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除了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医生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之外,手术后的护理和治疗、伤口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手术后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配合关系,使患者能遵循医生叮嘱,预防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的出现。
手术麻醉后的注意事项1、保持术后的良好体位。
小型手术、中型手术患者在手术后一般可以直接送回原来的病房,卧床休养。
而大型手术、危重手术的患者则需要转送监护室或观察室进行监护,全身麻醉患者,意识未清醒时,应采取平卧位、去软枕、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呼吸道分泌物吸入气道造成呼吸不畅、呼吸道的感染。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患者,手术后需要静卧6~8小时以防出现头痛。
颈、胸、腹部手术之后,患者多采取半坐或半卧位。
颈椎手术的患者要睡硬板床。
四肢手术的患者需要在术后抬高四肢或做肢体牵引。
2、协助护理人员观察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压。
如果患者感觉有呼吸不畅、发热、心动过速等情况应立即向医护人员报告。
一般的在手术后会存在3~5天的体温升高状态,维持在38摄氏度左右,这叫术后反应热或吸收热,这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因此患者不必担心,在手术后可以询问医护人员其特征,好与其他原因造成的热反应相区分。
3、协助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伤口管理。
手术后患者不能随意揭开伤口敷料,更不能用清水、手等冲洗、触摸伤口,要维持伤口的清洁干燥。
自己不小心弄脏伤口、打湿伤口要及时转告护理人员,及时更换,防止伤口感染。
如果发现伤口周围出现红肿、化脓、有液体流出则需要立即告知护理人员,及时针对治疗。
4、手术后要早期活动。
根据手术的大小、病情的严重程度,在经过医生允许的情况下争取早起活动,这对于增强呼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肠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食欲等都十分有利。
此外,对于伤口愈合、增强免疫能力、防止并发症均有效。
如腹部手术,在手术完成后的2~3天视情况而定,可下床进行简单运动,以防止肠粘连。
痰多患者,应对翻身,用手压住伤口,有效咳嗽排痰防止肺部感染。
麻醉三基试题及答案妇产一、单选题1. 以下哪项不是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A. 严重低血容量B. 严重低血压C. 严重贫血D. 患者拒绝答案:D2. 硬膜外麻醉时,以下哪种药物可以用于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头痛?A. 利多卡因B. 布比卡因C. 芬太尼D. 咖啡因答案:D3. 以下哪项是剖宫产麻醉的首选?A. 腰麻B. 硬膜外麻醉C. 骶管麻醉D. 全身麻醉答案:B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情况需要紧急剖宫产?A. 胎儿宫内窘迫B. 胎盘早剥C. 胎位异常D. 孕妇严重贫血答案:A B2. 以下哪些药物可用于硬膜外麻醉?A. 利多卡因B. 布比卡因C. 地塞米松D. 罗哌卡因答案:A B D三、判断题1. 椎管内麻醉后,患者必须平卧6小时以防止头痛。
答案:错误2. 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硬膜外麻醉是唯一可以用于镇痛的方法。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答案: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包括:硬膜外麻醉后头痛、全脊髓麻醉、神经损伤、感染、硬膜外血肿、局麻药中毒等。
2. 为什么孕妇在分娩时首选硬膜外麻醉?答案:孕妇在分娩时首选硬膜外麻醉,因为硬膜外麻醉具有镇痛效果好、对母婴影响小、可控制麻醉平面、便于紧急剖宫产等优点。
五、案例分析题1. 患者,女性,28岁,妊娠38周,因胎位不正拟行剖宫产。
术前检查无明显异常。
请分析该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及麻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答案:该患者麻醉方式首选硬膜外麻醉,因为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对母婴影响较小。
麻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硬膜外麻醉后头痛、局麻药中毒、全脊髓麻醉、神经损伤等。
麻醉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并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龙源期刊网
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的预防
作者:刘瑞萍吴晓娜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 要】目的:术后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减少椎管内麻醉(腰椎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头痛的发生。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择期行下腹部、盆腔、下肢或会阴部手术患者940例,; ASA (Ⅰ~Ⅱ)级,年龄(18~60)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肺、肾病史,无糖尿病史及精神病史,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0例。
A组: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8小时,B组:枕薄枕卧床8小时后,24小时内尽量在床上活动,减少下床次数。
分别于
术后24h、48h、72h对患者术后头痛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A组在术后24h~72h的头痛发生率3%,显著高于B组的0.5% (P<0.05)。
结论:在椎管内麻醉(腰椎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时,术后适当延长卧床时间能降低椎管内麻醉后头痛的发生率,并能减轻头痛的程度。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 术后头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256-01
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是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之一,头痛多为体位性,当患者坐起或者站立时即可加重,平卧后即可减轻。
国际头痛协会的头痛分类委员会将硬膜穿刺后头痛定义为:“硬膜穿刺后7天内出现的双侧阵发性头痛。
14天后该头痛基本消失。
患者坐立或站立后头痛在15分钟内加重,而在重新恢复平卧位后头痛在30分钟内逐渐改善。
”目前文献报道硬膜穿刺后头痛的发生率在0.5%~25%之间,而容易出现硬膜穿刺后头痛的高危因素包括:女性、年轻患者、穿刺针型号及形态、穿刺时针尖斜面的方向及有无硬膜穿刺后头痛的病史。
體重指数较低或年轻的孕妇也是高危群体。
虽然该头痛有自限性,但会给病患带来痛苦、恐慌及不必要的纠纷。
所以我院在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头痛的发生方面,除去采用合适的穿刺针型号(我院腰硬联合麻醉统一采用硬膜外穿刺包、腰椎麻醉包不同间隙分别穿刺,所以穿刺针型号一致)、掌握正确的穿刺方向、适当补充血容量外,尝试适当延长卧床时间,观察其能否减少头痛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或会阴部手术患者940例, ASA分级(Ⅰ~Ⅱ)级(排除腰背部外伤史、穿刺部位感染、孕妇、腰椎畸形、电击伤、精神异常、糖尿病等),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0人,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