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课件
- 格式:docx
- 大小:15.22 KB
- 文档页数:7
contents •CTC系统概述•CTC系统主要功能•CTC系统技术特点•CTC系统应用场景•CTC系统发展趋势•CTC系统挑战与解决方案目录01CTC系统概述定义与背景定义背景CTC系统组成调度中心车站子系统区间子系统通信网络CTC系统工作原理列车运行计划管理调度中心根据铁路运输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列车运行计划,并通过通信网络下发给各车站子系统。
列车进路控制车站子系统根据接收到的列车运行计划和实际列车位置信息,自动或手动排列列车进路,控制信号设备的动作。
列车运行监督CTC系统通过区间子系统实时监测区间内的列车运行状况,包括列车位置、速度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调度中心和相邻车站。
调度指挥调度中心根据实时信息和运输需求,对列车运行进行调整和指挥,确保列车按照计划安全、高效地运行。
02CTC系统主要功能列车进路控制列车速度控制列车间隔控制030201列车运行控制调度指挥调度计划管理调度命令下达实时监控与调整车站联锁道岔位置表示信号设备控制实时显示道岔位置,为车站值班员提供准确的现场情况。
进路排列与锁闭旅客服务旅客信息显示通过车站和列车的显示屏向旅客提供实时的列车运行信息和到站信息。
广播服务提供车站和列车的广播服务,包括列车到发、安全提示、服务信息等。
旅客咨询与投诉处理设立旅客咨询台和投诉电话,及时解答旅客疑问和处理投诉。
03CTC系统技术特点分布式架构高可靠性设计采用冗余设计,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关键设备、模块支持热备份,实现无缝切换提供故障检测、隔离、恢复机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供实时监控功能,方便用户及时了解系统运行状态采用实时通信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实时性保障安全性考虑采用多种安全防护技术,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提供安全审计功能,方便用户对系统安全进行监管04CTC系统应用场景调度集中管理实现高速铁路全线列车的集中调度,提高运输效率。
综合自动化系统简介(20120222)一、综合自动化系统简介1、自动化系统在地铁所担当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论是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设备安装等都已全面的走向了自动化,数字化和高智能化,其中自动化技术在各不同专业中承担了重要角色。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的同时,需要建设一个综合信息共享的平台,这个综合信息平台为运营管理者、设备维护人员提供一个可靠的、实时的、能反应真实现场及设备运行的信息数据。
我们所说的信息平台是综合了与线路运营有关的信息、与乘客有关的信息、与各专业设备运行状态有关的信息,这些综合了各个专业系统的信息资源经过处理及互连互通,为运营管理者、维护者提供了大量的共享信息,有力的支持了地铁现代化的运营管理,很好地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运营的安全度、及对乘客的服务水平,为地铁科学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的要求●全数字信息;●信息平台是高可靠性、安全性的系统;●信息平台可无缝接入地铁各子系统;●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纠错容错性、可操作性。
●信息平台是开放系统;●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3、各专业自动化系统的内在关联地铁各专业自动化系统之间,由于运营的高安全、高可靠性、高效率的要求,其各专业子系统之间的一些重要信息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这些联系就是:信息联系、资源共享。
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火灾报警信息,就需要传送到相应的环控子系统、AFC等子系统中,去触发和调用相关各子系统的灾害模式;当火灾发生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火灾自动报警信息,它将影响所有自动化系统,使这些系统进入防救灾模式,所有系统动用一切资源进行防灾救灾。
又如:列车在区间发出阻塞信息时,也需要将信息传送到相应的电力子系统、环控子系统、乘客向导信息等子系统中,也会触发和调用各子系统的阻塞模式。
当列车在不同位置受阻,发出列车阻塞信息,此信息将传给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乘客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启动阻塞模式,为乘客安全疏散,正确导向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课件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介绍一、什么是综合监控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其目的是主要是通过集成多个主要弱电系统,形成统一的监控层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从而实现对地铁主要弱电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管理功能,实现对列车运行情况和客流统计数据的关联监视功能,最终实现相关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互动功能。
通过综合监控系统的统一用户界面,运营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地监控管理整条线路的运营情况。
达到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地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响应性的要求。
二、综合监控系统构成概况及主要监控对象1、概况:综合监控系统分中央综合监控系统和车站(包括定修段及停车场)综合监控系统组成,分为控制中心级、车站级、现场级。
控制中心级与车站之间通过主干网联网,车站级与各子系统的现场级通过局域网互联,控制中心级、车站级以及控制中心与车站级采用客户/服务器(C/S)结构,网络协议采用TCP/IP,软件系统采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和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主要设备包括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磁盘阵列及网络设备、以太网交换机、冗余的前端处理器(FEP)等。
组成方式:集成和互联。
ISCS集成相关系统是指ISCS与各被集成系统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被集成系统的数据处理、监控功能、人机界面均通过ISCS完成,正常情况下集成的相关系统依赖lSCS实现面向调度、值班人员的正常监控功能。
ISCS互联相关系统是指ISCS与各互联系统之间是采用松耦合的结构,各互联系统与ISCS之间存在数据交换,但其数据处理相对独立,ISCS 与各互联系统交换必要的信息,实现联动等功能。
2、集成项目:电力监控系统(PSCADA)、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互联项目:屏蔽门(PSD)、防淹门(FG)、隧道温度探测系统(TFDS)、门禁系统(ACS)、信号系统(SIG)、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广播系统(PA)、闭路电视监视系统(CCTV)、乘客信息系统(PIS)、时钟系统(CLK)、通信集中告警系统(TEL/ALARM)。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全册配套精品完整课件 (一)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交通功能。
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提高乘客出行体验、改善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全册配套精品完整课件是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设计的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教学材料。
它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一、课件介绍:主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意义、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划分为若干模块,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难易程度编排讲解内容,每个模块均配有详细的图文解析、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辅助材料:包含章节练习、知识点概括、实例分析、参考文献等辅助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实际问题。
该课件具有如下优点:一、内容翔实。
通过对建设、运行、维护等环节的系统分析,全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概念、组成、功能和特点,满足了学生对这一领域的深入了解需求。
二、结构合理。
该课件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分为若干模块,并按照一定先后顺序编排教材,使得学生在系统化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快速查阅目标信息。
三、案例分析具有代表性。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技术要领和分析方法,从而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全册配套精品完整课件是一个系统、全面、丰富的教学材料。
其丰厚的内容、科学合理的结构、翔实的案例、全面的教学辅助材料都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资源。
相信在该课件的指导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并在实际运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介绍
一、什么是综合监控系统?
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其目的是主要是通
过集成多个主要弱电系统,形成统一的监控层硬件平台和软件
平台,从而实现对地铁主要弱电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管理功能,
实现对列车运行情况和客流统计数据的关联监视功能,最终实
现相关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互动功能。
通过综合监控
系统的统一用户界面,运营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方便、更加有效
地监控管理整条线路的运营情况。
达到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
地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响应性的要求。
二、综合监控系统构成概况及主要监控对象
1、概况:
综合监控系统分中央综合监控系统和车站(包括定修段及
停车场)综合监控系统组成,分为控制中心级、车站级、现场级。
控制中心级与车站之间通过主干网联网,车站级与各子系统的
现场级通过局域网互联,控制中心级、车站级以及控制中心与
车站级采用客户/服务器(C/S)结构,网络协议采用TCP/IP,软件系统采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和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主要
设备包括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磁
盘阵列及网络设备、以太网交换机、冗余的前端处理器(FEP)等。
组成方式:集成和互联。
ISCS集成相关系统是指ISCS与各被集成系统之间存在紧密
的耦合关系,被集成系统的数据处理、监控功能、人机界面均
通过ISCS完成,正常情况下集成的相关系统依赖lSCS实现面向调度、值班人员的正常监控功能。
ISCS互联相关系统是指ISCS与各互联系统之间是采用松耦
合的结构,各互联系统与ISCS之间存在数据交换,但其数据处
理相对独立,ISCS 与各互联系统交换必要的信息,实现联动等
功能。
2、集成项目:电力监控系统(PSCADA)、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
互联项目:屏蔽门(PSD)、防淹门(FG)、隧道温度探测系统(TFDS)、门禁系统(ACS)、信号系统(SIG)、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广播系统(PA)、闭路电视监视系统(CCTV)、乘客信息
系统(PIS)、时钟系统(CLK)、通信集中告警系统(TEL/ALARM)。
(1)电力监控系统(PSCADA)
一般地铁线的各车站、停车场、车辆段、主变电站和控制
中心设有相对独立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PSCADA),负责对主变电站110KV和变电所33KV交流高中压系统、1500V直流供电系统、交流系统、接触网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控。
PSCADA系统的
功能主要有控制、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报警、调度事务管理,以及维修、事故抢修等调度功能。
PSCADA系统实行中心级、车站控制室两级管理,中心级、
车站控制室和设备现场级三级控制。
ISCS通过网络把各变电所PSCADA系统集成起来,完成对全线各类电力设备的中央级监控
功能和车站控制功能。
变电所内的电力设备现场级监控功能由
变电所PSCADA系统自身完成。
(2)、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概况
BAS对全线所有地下车站、地下区间隧道、定修段、停车场,摔制中心大楼(地铁范围)内设置的各种正常运营保障设施(包括通风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自动电/扶梯等)和
事故紧急防救灾设施(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进行实时的监控管理.并确保以上这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特别是在
地下车站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下,使有关救灾设施按照设计工
况及时有效地运行,从而保障人身安全。
各车站/定修段/停车
场BAS通过冗余通信接口与ISCS连接,将信息集中上传至ISCS,实现BAS在ISCS中的集成。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概述
一般地铁线车站.停车场.车辆段和主变电站设有FAS系统负
责公共区、设备房和区间等区域的火灾报警以及对气体灭火系统、防火阀、消防水泵等设备进行监控。
ISCS通过网络把各站点FAS集成起来,完成FAS中央级监控功能和车站级监控功能。
ISCS与各站点内相对独立的FAS共同构成全线完整的FAS.
三、接口
接口技术包括系统级接口、设备级接口和管理级接口。
接口技术体现在监控系统软件平台的数据接口层,专用于数据采集和与外部系统或设备的数据交换,执行必要的规约转换和信号量程变换。
接口技术是实现大型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点之一,不光要解决纯通信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通信协议标准/规范的掌握、驱动开发的经验积累和开发流程的规范。
电力监控专业的设计应分界到变电所间隔层(间隔层:就是在现场运行的那些设备的数据采集,保护和控制装置。
比如:综保继电器,保护控制柜,多功能电表啊等等。
他们是和一次设备联系最紧密的部门,实际的数据采集,设备控制都是由它们来完成。
)的设备端子,环境与设备监控专业的设计应分界到现场设备的控制端子.
四、综合监控工程特点
1、系统服务管理接口多、接口测试复杂,集成难度大
综合监控系统的设备种类多、技术复杂,涉及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等多个环节,同时涉及多个子系统和专业接口,集成难度大。
沈阳地铁九号线综合监控系统内外部接口繁多,外部各相关专业主要包括:装修、供电、信号、防灾报警、车辆、自动售检票等,与各相关专业配合的工作量大。
2、协调工作量大。
沈阳地铁九号线综合监控系统是将整个九号线各系统整合在
一起,因此综合监控系统工程和各参建单位都存在着接口,从
而产生大量的协调工作。
3、技术难度大
综合监控系统的技术含量高,这也决定了其技术难度大、精
度高、施工和调试困难多的特点。
而设备调试的工作量也很大,包括工厂调试和现场调试,工厂调试又分为协议调试、点对点
调试和组网调试,现场调试又分为单系统调试、整个综合监控
系统调试和地铁全系统大联调等。
4、线路地处主干道区域,设备运输困难
本线全部为地下站,穿越市中心,地处繁华闹市区,交通流
量大,沿线建筑物密集,这给设备装卸运输带来一定困难。
同
时在本线市区核心区域,上下班接送人员需用时间长,影响工
程进度。
5、线路长、交叉施工多、施工干扰大,施工管理难度大
地铁工程建设是多专业、多系统、多施工主体的施工大会战,施工项目多、施工专业及队伍多,各专业间交叉施工在所难免,本项目与轨道、车站通风、空调以及其他机电项目的交叉施工
现象尤为突出,施工管理难度大。
6、成品保护难度大
管槽成品保护:管槽安装工序与土建装修单位交叉作业,
施工作业面在站厅层公共区,均属于施工要道,因此给管槽的
成品保护带来了难度。
因此,凡是安装到位的均应保护起来,监理应监督、检查承包单位成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设备成品保护:综合监控设备均由电子元器件、精密仪器等部件构成,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但在通常情况下,综合监控设备安装到位时间,现场仍有部分土建、装修工作未完,设备机房尚未达到完全交付的程度。
现场环境较差,粉尘较大,给设备的成品保护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监理会借鉴以往的监理经验,根据其他城市地铁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承包单位共同讨论确定一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成品保护方案。
监控系统功能要求
(1)信息监测中心能显示监控对象,通过菜单或者其它方式选择显示指定监控对象的工作状态等资料,完成监控数据报表的处理和存储。
(2)监测中心应具有处理功能,监控数目和内容应根据维护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并能对生成的各种报表进行存储和打印。
(3)信息监测中心应能对被监测端站完成周期测试、故障告警测试、点名测试,测试级别的优先级顺序可由操作人员设定,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故障即发出告警并判别故障类别。
当故障发生时,无论系统处于任何画面,都能自动发出告警提示,并可以自动或手动转入告警画面,显示故障类型、
故障位置和故障时间等,告警画面中的故障点应以显目鲜明的颜色表示,同时应能提供声光报警。
(4)系统应能提供报警分级,不同等级采用不同提示方式,投标方应提供报警分级方案。
(5)信息监测中心能通过管理员的操作对远端监控设备进行相关的控制和参数设置操作。
(6)信息监测中心具有操作员用户帐号和权限管理功能,具有高安全性,系统支持多用户、多级密码,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操作使用权限。
(7)信息监测中心采用以太网实现设备的联网。
管理中心具有高可靠性,保证系统能24小时不间断运行,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
(8)监测中心具有通信处理单元,能处理接收由传输系统E1通道提供的数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