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培训教材(华为) [兼容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519.47 KB
- 文档页数:36
课程 RA100001 CDMA通信原理目录课程说明 (1)课程目标 (1)课程容 (1)相关资料 (1)第1章 CDMA发展简史 (1)1.1 主要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1)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2)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的制定 (3)1.4 3G三种制式的比较 (4)1.5 WCDMA和cdma2000的演进策略 (4)第2章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6)2.1 多址技术 (6)2.1.2 频分多址 (6)2.1.3 时分多址 (6)2.1.4 码分多址 (7)2.2 RAKE接收机 (8)2.3 多用户检测 (8)2.4 功率控制 (8)2.5 软容量 (10)2.6 软切换 (11)2.7 地址码的选择 (12)2.8 分集技术 (14)第3章 CDMA系统结构 (15)3.1 CDMA系统结构 (15)3.1.1 系统的基本特点 (15)3.1.2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5)3.2 移动台(MS) (16)3.3 基站子系统(BSS) (17)3.4 网络子系统(NSS) (18)3.5 操作子系统(OSS) (20)3.6 接口和协议 (21)3.6.1 主要接口 (21)3.6.2 网络子系统部接口 (22)3.6.3 CDMA系统与其它公用电信网的接口 (23)3.6.4 CDMA系统与智能网的接口 (23)3.6.5 各接口协议 (24)第4章区域定义与编号计划 (27)4.1 区域定义 (27)4.1.1 服务区 (27)4.1.2 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 (27)4.1.3 MSC区 (28)4.1.4 位置区 (28)4.1.5 基站区 (28)4.1.6 小区 (28)4.2 移动用户簿(MDN) (28)4.2.1 组成 (28)4.2.2 H0H1H2H3中国联通分配方案 (29)4.2.3 拨号程序 (29)4.3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与移动台识别码(MIN) (29)4.4 临时本地用户(TLDN) (31)4.5 电子序列号(ESN) (31)4.6 系统识别码(SID)和网络识别码(NID) (31)4.7 登记区识别码(REG_ZONE) (31)4.8 基站识别码(BSID) (32)4.9 与GT有关的 (32)4.9.1 HLR (32)4.9.2 其他网元 (32)4.10 GT的使用 (32)4.11 特服 (33)4.12 短消息中心 (33)4.13 MSCID和扩展MSCID (33)4.14 UIM ID (34)4.15 LAI(Location Area Identification--位置区) (34)4.16 GCI(Global Cell Identification--全球小区识别) (34)第5章网络功能 (35)5.1 支持业务的网络功能 (35)5.2 支持蜂窝运行的网络功能 (35)5.2.1 漫游 (35)5.2.2 切换 (36)5.2.3 登记 (36)5.2.4 移动台去活 (36)5.3 安全功能 (36)5.3.1 鉴权 (37)5.3.2 用户信息加密 (42)5.3.3 电子序号(ESN)的管理 (42)5.4 呼叫处理功能 (42)5.4.1 呼叫连接功能 (42)5.4.2 存储和译码能力 (44)5.4.3 释放控制方式 (44)5.4.4 时间监视和通话强迫释放 (45)5.4.5 路由选择功能 (45)5.4.6 回声控制 (45)5.4.7 过负荷控制 (45)5.5 其它功能 (46)5.6 VLR具备的功能 (47)5.7 HLR支持的功能 (48)5.8 AC具备的功能 (50)第6章业务功能 (51)6.1 电信业务 (51)6.1.1 普通业务(Telephony) (51)6.1.2 紧急呼叫业务(Emergency Calls) (51)6.1.3 短消息业务(SMS) (51)6.2 补充业务 (52)6.2.1 呼叫前转类补充业务 (53)6.2.2 识别显示类补充业务 (54)6.2.3 呼叫完成类补充业务 (55)6.2.4 业务控制类补充业务 (55)6.2.5 多方会话类任务 (55)6.2.6 用户呼叫控制类补充业务 (56)6.2.7 语音业务 (56)6.2.8 优选语言业务 (56)6.3 智能业务 (56)6.3.1 入呼筛选(ICS)业务 (57)6.3.2 预付费(PPC)业务 (57)6.3.3 移动虚拟私网(MVPN)业务 (57)6.3.4 被叫集中付费(FPH)业务 (57)第7章 CDMA移动通信网 (58)7.1 中国联通CDMA网的话路网网络结构 (58)7.1.1 话路网网络结构 (58)7.1.2 移动本地网结构 (60)7.1.3 中国联通CDMA网与中国联通其他网络的互联互通 (60)7.2 中国联通CDMA网的信令网网络结构 (60)7.2.1 网络等级结构 (60)7.2.2 各级信令点的职能 (61)7.2.3 中国联通七号信令网和话路网的对应关系 (61)7.2.4 信令网结构和网络组织 (62)7.2.5 寻址方式 (63)7.2.6 SSN (63)7.2.7 信令点编号 (64)7.2.8 信令网的网间互通 (65)附录 A缩略语 (66)课程说明课程目标●了解移动通信发展简史●了解CDMA的关键技术●熟悉CDMA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熟悉CDMA的区域定义及编号计划●熟悉CDMA网络功能●了解CDMA移动网络结构及信令网结构课程容本文主要介绍CDMA有关的基础知识,诸如:CDMA发展简史、CDMA关键技术、CDMA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CDMA的区域定义及编号计划、CDMA系统功能、以及CDMA移动网络结构和信令网结构等。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通讯,培训篇一:通讯培训教材目录1光纤通讯的基本知识 .................................................................. .. (2)1.1光纤通信的优点和优势 .................................................................. . (2)1.2光的基本知识 .................................................................. .. (3)1.3 光传输系统概述 .................................................................. (7)1.4光纤数字通信 .................................................................. .. (9)2金风750KW机组通讯原理及应用 .................................................................. (9)2.1通讯原理简介 .................................................................. .. (9)2.2 RS-485方式构成的多机通信原理 .................................................................. (10)2.3通信规则 .................................................................. .. (10)2.4金风750KW机组通讯过程分析 .................................................................. .. (12)2.5常用设备 .................................................................. .. (12)2.6设备的安装 .................................................................. . (13)2.7实际通讯方案说明 .................................................................. . (16)2.8常见故障及处理方式 .................................................................. (18)3金风1500KW机组通讯原理及应用 .................................................................. .. (20)3.1通讯简介 .................................................................. .. (20)3.2网络体系结构 .................................................................. (20)3.3 IP地址的定义及分类 .................................................................. . (21)3.4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 (22)3.5金风1500KW通讯系统结构 .................................................................. .. (26)3.6光缆路由的选择 .................................................................. .. (27)3.7环网工作原理分析 .................................................................. . (28)3.8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 (29)金风科技主力机型主要有750KW和1500KW两种,两种机型分别采用串行总线和以太网方式传输风机运行数据及控制命令,由于两种通讯方式均受到距离的限制,所以采用了光纤作为通讯传输的载体,下面,我们对传输线路及两种机型的通讯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课程MA000001 GSM数字移动通信原理ISSUE 3.3目录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1课程目标1相关资料1第1章 GSM发展简史 (2)第2章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3)2.1多址技术32.1.1 频分多址32.1.2 时分多址42.1.3 码分多址42.2 功率控制42.3蜂窝技术52.3.1频率复用的概念 52.3.2频率复用方案62.3.3 频率复用距离6第3章 GSM系统结构与相关接口 (8)3.1 GSM系统结构83.1.1系统的基本特点 83.1.2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83.2 接口和协议143.2.1主要接口143.2.2 网路子系统内部接口 153.2.3 GSM系统与其它公用电信网的接口173.2.4各接口协议 173.3 GSM系统主要参数 19第4章移动区域定义与识别号 (21)4.1区域定义214.1.1 服务区 214.1.2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214.1.3 MSC区224.1.4位置区 224.1.5基站区 224.1.6小区224.2移动识别号224.2.1 IMSI (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224.2.2 TMSI (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234.2.3 LMSI (Loc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234.2.4 MSISDN(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PSTN number):244.2.5 MSC-Number(MSC号码)/VLR-Number(VLR号码) 244.2.6 Roaming-Number(漫游号码)与Handover-Number(切换号码) 254.2.7 HLR-Number(HLR 号码) 254.2.8 LAI(Location Area Identification--位置区) 264.2.9 CGI(Cell Global Identification--全球小区识别) 264.2.10 RSZI (Regional Subscription Zone Identity) 264.2.11 BSIC(基站识别色码)274.2.12 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27第5章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与系统消息 (28)5.1无线接口285.1.1 语音编码285.1.2信道编码285.1.3交织295.1.4调制技术315.1.5跳频315.1.6时序调整325.2帧和信道335.2.1基本术语简介335.2.2信道类型和组合 365.3系统消息395.3.1 系统消息的作用 395.3.2 系统消息包含种类及内容 40第6章系统管理功能介绍 (43)6.1 GSM系统的安全性管理436.2 GSM系统移动性管理446.2.1漫游管理456.2.2切换管理45第7章 GSM移动通信网 (48)7.1网络结构487.1.1移动业务本地网的网络结构487.1.2省内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结构507.1.3全国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结构517.2 移动信令网结构52总结 (54)练习题 (55)习题答案 (58)插图目录图2-1 三种多址方式概念示意图 (3)图2-2 D/R比 (5)图2-3 N小区复用模式 (7)图3-1 GSM系统结构 (9)图3-2 移动台的功能结构 (10)图3-3 一种典型的BSS组成方式 (11)图3-4 GSM系统的主要接口 (14)图3-5 网路子系统内部接口示意图 (15)图3-6 系统主要接口的协议分层示意图 (17)图3-7 A接口信令协议参考模型 (18)图3-8 应用于GSM系统的7号信令协议层 (19)图4-1 GSM区域定义 (21)图4-2 IMSI的组成 (22)图4-3 MSISDN的组成 (24)图4-4 LAI的组成 (26)图4-5 RSZI的组成 (26)图4-6 BSIC的组成 (27)图4-7 IMEI的组成 (27)图5-1 语音在MS中的处理过程 (28)图5-2 信道编码过程 (29)图5-3 456比特交织 (30)图5-4 三个语音帧 (30)图5-5 突发脉冲的结构 (30)图5-6 GSM系统调频示意图 (32)图5-7 时间和频率中的隙缝 (34)图5-8 帧、时隙和突法脉冲序列 (35)图5-9 逻辑信道类型 (38)图5-10 广播和公共控制信道的复帧 (39)图5-11 业务信道的复帧 (39)图6-1 加密过程 (44)图6-2 相同B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46)图6-3 由相同MSC,不同B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46)图6-4 由不同M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47)图7-1 移动业务本地网由几个长途编号组成的示意图 (48)图7-2 移动本地网组网图(MSC较少) (49)图7-3 移动本地网组网图(本地未建MSC) (49)图7-4 移动本地网组网图(大规模组网) (50)图7-5 省内数字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 (50)图7-6 全国数字蜂窝PLMN的网络结构及其与PSTN连接的示意图 (51)图7-7 大区,省市信令网的转接点结构 (52)图6-2 相同B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59)图6-3 由相同MSC,不同B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59)图6-4 由不同M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60)MA0000 GSM数字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说明Issue 3.3课程说明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GSM有关的基础知识,诸如:GSM发展简史、数字移动通信技术、GSM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TDMA帧结构、GSM的区域定义及GSM识别号、无线接口的逻辑信道及系统消息、GSM系统的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性管理以及GSM移动网络结构和信令网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华为新员工技术培训教材篇一:16、华为新员工角色转变培训教材新员工角色转变一、角色转变的必要性不管是应届生,还是社招生,来到华为后,都有个角色转变问题。
角色转变的实质问题,是在企业特定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理念的情况下,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的问题。
大家来到华为,就是要解决如何做华为人和正确做华为事的问题。
角色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对不同的人可能是不一样的,关键是一个心态问题。
有两种心态:一个是积极的心态,积极心态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自己主动适应环境;另外一个是消极心态,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要求环境适应自己。
两种不同的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1、企业与学校的区别学校与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
学校: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大纲和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未来人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企业: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功利集团,其任务是创造财富。
学生——企业人——华为人的转变。
2、企业与社会的区别社会是复杂的团体和个体的集合,不同的团体和个体有着不同的目标、价值观和理念。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有着具体的目标,特定的价值观和理念。
社招生——华为人的转变社招人员来华为前,在其他企业或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来到华为后,应该继续发扬。
另外方面,其他企业和单位的文化与华为的文化可能不完全一样,有的可能相悖。
因此,对社招人员来说,也有一个重新学习和适应华为文化的问题。
二、入部门后,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1、重新学习和了解部门的各种流程和规章制度到了部门后,除了要补充学习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外,更多的是要学习交换业务部和所在部门的流程和规章制度。
与学校比较起来,你们可能会感到,公司的流程和规章制度较多,要求也比较严格,可能开始你们会感到不太习惯,如:?上、下班刷卡;?不能随便浏览网上信息;?不能随便上网;?不准互相打听工资待遇;?上班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可能你们有的人认为有些规章制度没有必要;有的规章制度太严了;有的规章制度太烦琐,但你们要认识到,存在总是有它的合理性。
.原BAM 系统的弊端A. 系统庞大,调试维护性差。
由于历史的原因,整个BAM 服务器就是一个进程,虽然分为几个模块,但模块间相互影响比较大,没有真正实现模块的独立。
同时随着功能的扩大,系统显得越来越大,维护自然差。
B. 没有充分利用操作系统的特性,执行效率很底。
核心机制是通过不断的轮询缓冲对列,而进行相应的调度处理实际上就是串行执行。
现在的操作系统都是多线程,多进程的模式,加强并行处理的效率。
C. 面向业务性不强。
设计的基础是单表操作,没有形成真正的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因而事物处理能力不强,自然面向业务比较困难128终端开发的目标与特性A. 面向业务。
充分利用SQL Server 事务处理的特性,将业务用存储过程实现,不但执行效率高,而且能保证业务处理的完整性,一致性。
B. 提高并行执行的效率。
充分利用NT 操作系统的特性,将BAM 系统分成多个进 程,每个进程中有存在多个线程,充分提高业务执行的效率与并行性。
C. 易调试,维护,升级模块独立性强,业务进程互不干涉,对于业务进程,典型的三层开发模式:表示层,事务层,数据层。
核心层事物层利用 COM 机 制实现业务, COM 的特色是自动升级与兼容,代码重用性强。
D. 安全,稳定。
BAM 服务器COM 组件 COM 组件权限管理限到命令一级,对于用户的每一次操作,由工作站,E.命令码,操作员决定当前的操作是否允许。
通过建立监控进程,负责业务进程的执行状态,同时监视整个系统的内存,CPU 的占用情况,分析系统的效率。
重新启动与关闭业务进程。
充分利用NT中的群聚技术(Cluster),当应用失败时自动在检查点(checkpo int) 恢复执行。
三.系统框架结构与数据流存储数据的数据库根据业务的性质及处理流程,将整个终端业务处理模块分成六个独立的进程,再加上编译进程,安全监控进程以及与交换机通讯的交换进程构成整个128 终端模块,各部分通过高速共享内存进行数据通讯,这样使各个业务的实现比较独立,系统调试维护方便。
Quidway® R1700系列路由器产品概述一、产品简介1. 综述Quidway®R1700系列路由器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面向企业级网络的路由器产品。
它采用模块化结构,在提供了集成的快速以太网接口、AUX口和同/异步串口的同时,又提供了丰富的可选配的智能接口卡SIC及多功能模块MIM。
与同类产品相比,Quidway®R1700系列路由器具有更高的性能价格比,既适合于在中小型企业网中担当核心路由器,也可以在一些大的分支机构担当接入路由器。
Quidway® R1700系列路由器采用64位的微处理器技术、使用华为公司的网络操作系统平台——VRP(通用路由平台)1.6,中英文双语配置界面,遵循业界流行的命令行接口,使用户无需培训便可以快速掌握基本的配置方法。
Quidway®R1700系列路由器提供了丰富的软硬件特性,使得用户可以在PSTN/ISDN及各种租用线路中任意选择组网方案。
VRP中集成的VPN技术、网络安全特性、V oIP特性、QoS特性及SNA/DLSw、哑终端接入服务器功能等,使得Quidway® R1700系列路由器可以与Quidway®系列中高端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一起为电信、专网、ISP、金融、税务、公安、铁路等行业用户和大中型企业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的网络解决方案。
Quidway®R1700系列路由器的软硬件特性符合国际标准,保证了与其它厂家产品在各个层面上的互通,可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的已有投资。
2. 型号与支持模块Quidway® R1700系列路由器目前包含一款:Quidway® R1760模块化路由器。
图R1700-1 Quidway® R1760模块化路由器的外观图Quidway® R1760模块化路由器提供的网络接口和插槽数量如下:Quidway® R1760提供三个固定的网络接口,包括1个10/100M以太网口、一个AUX口和1个同/异步串口;三个插槽,包括1个MIM(Multi-Function Modular,多功能模块)插槽和2个SIC(Smart Interface Card,智能接口卡)插槽。
营销人员基本素质
年
员工培训中心2001年3月6日T h i s r e p o r t w a s p r o d u c e d b y H u a w e i T r a i n i n g
C e n t r e
课程目的
1、掌握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
2、掌握营销人员应有的必备知识
3、掌握营销人员应有的必备素质
掌握营销人员应有的必备素质
课程大纲
1、营销人员必备素质
2、营销人员必备知识
3、营销人员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
3营销人员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
营销人员基本素质
一、营销人员必备素质
一、营销人员必备素质
的
你认
为一
个优秀
营销人员应是
什么
样
子
营销人员行为规范
二、营销人员必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