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6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_七年级政治教案_模板七上第九课《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初中部熊艳六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教学设计及课件北京市二零六中学刘凤琴点击下载:本课课件【对应的课标内容】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中的“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中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抑郁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2)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2.能力目标(1)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
(2)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3)能够比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教学重点】1.排解不良情绪2.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教学难点】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调查学生的不良情绪集中在哪些方面。
(2)调查学生及老师调控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准备:(1)回忆以往自己在不良情绪调节方面的做法。
(2)调查同学、家人及老师不良情绪的调节方法。
(3)了解家人、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情绪调节的期望。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快乐颂》,营造氛围。
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此时此刻,你们心情如何?有很多同学可能感到紧张,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家的这种情绪反应?仅仅是因为今天有人来听课吗?为什么有些同学紧张,有些同学兴奋,而有些同学无所谓呢?导致同学们情绪反应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贴近学生的经历或感受,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中的第二框题。
本框题分三个方面对中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进行学习:一要提高警惕;二要用智慧保护自己;三是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对象分析: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初中学生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往往容易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
因此,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的获得,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理念: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因此,教学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几个学生常常遇到的情景,并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体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地方和技能,知道对待不同侵害应采取不同地自我保护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可能面临的不法侵害;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生能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奥运会笑脸,校运动会图片设问:欣赏完了这些图片,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老师:每一张笑脸就是一个天使,每个天使维系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但是很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未成年人因为各种各样的侵害而离开我们。
课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教学设计)《防范侵害保护自我》活动课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1、分析教材: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通过自我保护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生存能力,是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
《防范侵害保护自我》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保护自我》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学习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对学生进行爱法、守法、用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的延续,更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内容,因此现实意义重大。
2、分析学生:针对的问题:①认知方面:七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有的同学认为不法侵害离自己比较远,因此在日常行为中,缺乏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常常出现生命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有的同学则认为自己的周围到处都是危险,在日常行为中过分依赖家长和其他长辈,对自己缺乏信心和勇气。
②情感方面:七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也不足,他们既需要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又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但容易受到客观环境所左右,因此遇到侵害时,有的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冲动行事,不计后果。
学生的需要:①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和不安全因素,需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教育。
②家庭、社会、学校保护不能及时到位时,自我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③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学习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一个人增强生存能力的需要。
3、确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自我保护知识和自救知识的学习和演习,从中学会必备的自我保护和求生知识。
②能力目标:明白自我保护要讲究方式、方法,分析、思考自己在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护、自救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和不安全因素,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克服依赖和过分独立的心态,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遇到侵害时寻求帮助。
二、教学内容1. 侵害的种类:身体侵害、心理侵害、网络侵害等。
2. 防范侵害的方法:预判风险、拒绝侵害、寻求帮助、自我保护等。
3. 自我保护技巧: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侵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防范侵害的经验。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自我保护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侵害的种类,引起学生对防范侵害的重视。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防范侵害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侵害时的应对策略。
4. 自我保护技巧学习:讲解并演示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自我保护技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范侵害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防范侵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自我保护技巧操作评估:在模拟情境中,观察学生运用所学自我保护技巧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面临的侵害问题。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思考如何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提高学生的防范侵害和自我保护能力。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阳泉曲初中栗宝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到身边存在着许多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教学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2.讲授法、讨论法、对比启发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情境导入〔媒体演示〕新加坡电影片段《小孩不笨》。
(主要描述的是三个小学生因轻信他人的话,而被绑架。
时间:2分钟)教师:刚刚录像中这三个学生是受到哪种侵害吗?看视频,同伴之间可以先进行交流再回答。
设置本活动切入主题,目的是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对视频的思考,让学生明白很多诱惑正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继而自然地切入主题。
自主学习1.出示教学目标。
2.自学前的指导(明确自学内容、方法、要求)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带着学案上的问题自学课本内容:强调自主学习的要求,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探究在不法侵害发生之前,我们可以保持高度的警惕予以防范,但是有些时候那些不法侵害却是防不胜防的,那么在不法侵害发生、进行时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例如碰到了下面这些情况。
小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信息交流中实现资源的共享。
展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老师进行提示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发言,并把学生的想法记在黑板上。
学生将讨论结果展示,找出共性问题,回答、补充、质疑。
通过对生活情景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锻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梳理回顾将本课知识点重新梳理一遍,给予指正或必要补充。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第九课第二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知识目标:知道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相关法律规定及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篇播放视频《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三起侵犯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件》提问:大家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溺亡”、“虐待”、“性侵”——这些残酷的字眼,在近期发生的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社会新闻中,与天真烂漫的青少年联系起来,这令我们深感痛心和怜惜。
从视频中看到,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三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旨在打击震慑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提高全社会法制意识与防范保护意识。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身边潜伏的种种侵害,而这些侵害会给我们未成年人的身心乃至生命造成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01,我们今天学习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通过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身边的侵害。
警惕篇多媒体展示微信图片微信,快速与人联系的一种手机新型语音工具,相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
微信中“摇一摇”、“漂流瓶”和“查找附近的人”等多种新型即时通讯功能,为陌生人之间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结识和交流平台,已成为时下很多年轻人的“交友利器”。
但它却频频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Q###j、诈骗等犯罪工具。
多媒体展示几则新闻:XX.17岁少女赴昆明见网友被奸杀凶手为网友亲哥哥运用学生喜欢的话题“玩微信”展开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警惕篇XX.两名初三女生宾馆见网友惨遭6名男子L###jXX.未成年在校女生见网友姐姐受骗被逼卖淫XX.两高中女生见网友被逼卖淫因反抗遭杀害XX.15岁少女约见微信朋友惨遭Q###j并拍裸照威胁XX.16岁女学生见网友遭绑架Q###j被拍裸照勒索5万XX.男子微信“摇”来的女友竟是男人被仨男劫匪抢走手机和30元钱问:看了这几则新闻,有何感想?给你什么启示?究竟是微信还是“危信”?多媒体展示:玩微信需谨慎微信摇一摇,擦亮眼睛识朋友。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桂林市宝贤中学全建珍教学内容分析《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保护自我》中的第二框题。
本框题从三个层面为中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供了指导:一要提高警惕;二要用智慧,学会用一些方法技巧;三是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对象分析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十三四岁的青少年,由于他们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往往容易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
因此,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的获得,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理念初中思想品德新程标准指出:“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程设计力求增强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因此,教学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几个学生常常遇到的情景,并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体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提高警惕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生能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2、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可能面临的不法侵害;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地方和技能,知道对待不同侵害应采取不同地自我保护方法。
教学重点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篇播放歌曲,奥运会笑脸,班级运动会图片设问:欣赏完了这些图片,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老师:每一张笑脸就是一个天使,每个天使维系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但是很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未成年人因为各种各样的侵害而离开我们。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防范人为侵害教学目标:1、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辨别身边的种种侵害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把法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自己免受侵害,提高自制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自然灾害面前和人为侵害面前,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避免不法侵害受到伤害,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3、在平时的交友或者对待网友中必须要记住为自己保密,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在遇到险情时采取哪些方法来保护自己,是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侵害。
教学过程:活动一探究新知:小燕的遭遇 (一) (多媒体展示)通过上网聊天,中学生小燕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知已.当小Q向小燕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基本情况后,小燕也毫无保留地把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他。
不久,小燕家被盗,而作案者正是小Q。
想一想:(1)小燕家被盗是因为什么?学生回答:轻易相信别人,没有警惕之心,被别人利用而上当受骗。
教师总结:在交往中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陌生人交往中要多留意,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讨论:(2)网上交友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不要轻易相信网友,不要和网友见面,不要透漏自己的真实信息等等。
教师总结:网上交友请注意:齐声朗读(多媒体展示)A、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学校等信息。
B、不要与网友会面,也不要轻易答应网友的要求。
C、遇到低级庸俗的网友,马上避开,不再理睬。
教师总结: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并记住在交往中应学会保护自己,使自己避免受到意外伤害。
如果警惕性不高受到的伤害就更大,从而引出下文。
活动二小燕的遭遇(二) (多媒体展示)小燕家被盗心情很糟糕,于是她想去外地的姑姑家散散心,换上它自己心爱的衣服,去了车站。
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站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心里很迷茫,她放下旅行包,四处张望。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增强学习与体质锻炼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促进自身德、智、体全面发展。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
初步理解法律的规定与意义,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认识一些不法侵害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知道呼救法、周旋法等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了解常用的呼救电话号码;女生在处世时更应确立高度的警惕性,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难点: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导入新课:播放《祝你平安》歌曲。
(前奏)教师:(过渡)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借这首《祝你平安》祝愿大家生活平安、平安幸福。
但现实又很不如人愿,尤其是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伤害。
下面先让我们看一组镜头(课件播出)。
好了,资料看完了,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些害怕了,会问: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受到伤害?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生活阅历比较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安全和自卫意识不强,比较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青少年除了依靠家庭、学校、司法部门的保护外,更要加强自我保护。
所以今天咱们就探讨一下青少年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板书)这节课就教给大家一些防范侵害,保护自我的方法。
(课件展出资料)敲门声后的惨剧: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考察青少年的自警意识,曾以若干名学生为对象做过一次实验.当家里只有学生一人在家时敲门,用多种借口,如查煤气表、修理电器、检查供暖设备,敲开了这些学生的家门。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落实新课标“成长中的我” 的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青少年增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有助于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合格的公民。 三、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认识一些不法侵害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入手,通过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为学生自护提供实际帮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增强学习与体质锻炼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教法及教具: 教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具:漫画、案例资料、影音文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行为分析 学生行为分析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与同学们一起欣赏歌曲。 之后指出:我们享受音乐,享受阳光,享受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陷入被动,容易受到侵害。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二.讲授新课:
学生欣赏歌曲 学生思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 (一)提高警惕──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板书) 教师提问: *你喜欢上网聊天吗? *你聊天时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了吗? 1出示投影,情景一 *小燕家为什么被盗? *上网交友应注意些什么? 2出示投影 情景二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给故事编个结尾,并说明理由。 *女生应该如何加强自我保护? 教师小结:对于女同学来说,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 过渡语:即便我们处处提防,也难免会受到各种侵害,那么在不法侵害发生时我们又要如何应对呢?请同学们看下边的案例。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 出示情景1,引导学生讨论遇到此事该如何办?并分析是否赞成向娟的做法?
出示案例2,引导学生讨论遇到此事你会如何做?并评析晶晶的做法? 通过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组织同学们讨论: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怎么办?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与同学们一起读课本中“用智慧保护自己应注意的问题”。 过渡语: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未雨绸缪的提高警惕,还知道不法侵害发生时要运用智慧,但有些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权益还是会受到侵害,当不法侵害发生之后我们该如何处理呀?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学生小组内讨论 思考, 回答问题 同学们讨论回答 分析案例 同学们分析案例 合作交流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读课本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认识一些不法侵害的情形, 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
使女同学认识到,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
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
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知道呼救法、周旋法及勇敢抗争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
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
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出示案例,让同学们认识到法律维护我们的权益。 提问:哪些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老师想说的是父母在期盼我们成人、成才、成长、成功的过程中,更期盼的是我们的平安和健康,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板书小结 最后在《祝你平安》歌曲中结束教学。 学生分析情境 发表见解
学生: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初步理解法律的规定与意义,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板书设计 用智慧 提高警惕──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 (前提) 用法律 〔方法〕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说课稿 一、说教材 落实新课标“成长中的我” 的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要求。 二、说学生: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青少年增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有助于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合格的公民。、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认识一些不法侵害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知道呼救法、周旋法及勇敢抗争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了解常用的呼救电话号码。 [能力目标]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初步理解法律的规定与意义,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增强学习与体质锻炼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教法及教具:
教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具:漫画、案例资料、影音文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整体板书设计 用智慧
提高警惕──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 (前提) 用法律
〔方法〕
八、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我们享受阳光、音乐、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陷入被动,容易受到侵害。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第二框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板书)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你喜欢上网聊天吗? *你聊天时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了吗? (一)提高警惕──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板书) 1出示投影,情景一:通过上网聊天,小燕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知己。当小Q向小燕介绍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基本情况后,小燕也毫不保留地把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他。不久,小燕家被盗,而作案者正是小Q。 教师1、小燕家为什么被盗? 2、上网交友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道理。 同学们猜测一下小燕家被盗了她心情会是怎样? 学生:沮丧、后悔。 教师:小燕带着这样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继续来关注。 2出示投影 情景二:小燕心情差极了,她穿上了新买的吊带衫和心爱的超短裙,决定独自出远门去姥姥家过暑假。站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小燕放下旅行包,四处张望。这时,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车停在她身旁,车上的男青年问:“我可以帮你吗?”小燕怯生生地问:“请问人民路怎么走?”“正好同路,我送你。”男青年拿起小燕的旅行包,给了她一个头盔。摩托车载着小燕驶向前方„„ 教师:1、根据你的想象和猜测,给故事编个结尾。 2、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你想对小燕说些什么? 教师:对于女同学来说,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 过渡语:即便我们处处提防,也难免会受到各种侵害,那么在不法侵害发生时我们又要如何应对呢?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板书) 出示情景1,引导学生讨论遇到此事该如何办?并分析是否赞成向娟的做法? 出示案例2,引导学生讨论遇到此事你会如何做?并分析是否赞成晶晶的做法?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遇到不法侵害,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通过同学们一起读课本中“用智慧保护自己应注意的问题”。来提醒自己。 过渡语: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未雨绸缪的提高警惕,还知道不法侵害发生时要运用智慧,但有些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权益还是会受到侵害,当不法侵害发生之后我们该如何处理呀?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 出示案例,让同学们认识到法律维护我们的权益。 进一步提问:哪些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引导学生回答并勾画重点。 结束语:老师想说的是父母在期盼我们成人、成才、成长、成功的过程中,更期盼的是我们的平安和健康,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最后在《祝你平安》歌曲中结束教学,师生共同体会。 八、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