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28
玉屏县《网络环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法制教育研究》集体备课教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四课《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目标预设:(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要求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3)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知道我国法律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特殊保护;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讨论法、角色体验法、讲故事法等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课件:一天,雯雯放学骑车回家,突然被一位骑摩托车的人撞倒,骑摩托车人扬长而去,雯雯捂着受伤的腿哭了。
这时,过来一位慈祥的中年妇女,非常关心地安慰她,并说用车送她去医院……思考:你猜测会出现什么结果?(同桌交流)雯雯感到是来了救星,心里非常感激,那人扶她上了一辆面包车。
车飞快地跑着,路过两家医院,女孩儿喊:“这有医院!”车也不停。
中年妇女总是说:“咱们去好医院。
”车一直开出了北京,女孩儿看着车窗外已是农村的田野,她哭了,她喊着要下车,车上的人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一把刀子抵在了她脖子上……雯雯上当的原因是什么?提高警惕——免受侵害的前提在生活中哪些情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以上材料说明:一方面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出示课件:课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二、新课出示课件:情景一:通过网上聊天,小燕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知己。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教学内容1. 侵害行为的识别:分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如盗窃、抢劫、诈骗等。
2. 自我保护方法:学习如何防范侵害,如保持警惕、求助他人、报警等。
3. 法制教育: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识别侵害行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侵害行为的特点。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3.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我保护技巧。
4. 法制教育: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侵害行为,引起学生对防范侵害的关注。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侵害行为的特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4.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我保护技巧。
5. 法制教育: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总结提升: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查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回顾课堂教学进度,评估是否适中,是否需要调整。
2. 教学方法:思考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需要调整或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及方法设计:【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知道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情境体验、合作探究、行为训练等方式。
【教学重点】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护能力。
二、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同学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面对我们可能遭遇的种种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你有防范的意识吗?你能够采用有效的措施、手段和方法保护自己吗?请大家来看一组数据。
〔媒体展示相关数据思考:这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侵害。
而青少年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设计思路:使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师:那怎样才能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呢?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几招。
这第一招是什么呢?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媒体展示:《一分钟轻易骗走小学生》。
思考1:视频中的学生为什么会上当受骗?2:看了刚才的视频,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呢?结论: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这就是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第一招:(媒体展示:一、提高警惕——这是避免受到侵害的重要前提)结论: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面对侵害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教学内容:1. 分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
2. 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3. 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传授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侵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
2. 讲解分析:讲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传授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侵害。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掌握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侵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参考书籍:提供一些关于防范侵害和保护自己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传授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增强学习与体质锻炼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促进自身德、智、体全面发展。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
初步理解法律的规定与意义,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防范侵害的必要性,认识一些不法侵害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知道呼救法、周旋法等都是防范侵害的有效方法,了解常用的呼救电话号码;女生在处世时更应确立高度的警惕性,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难点:防范不法侵害、提高警惕的必要性;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导入新课:播放《祝你平安》歌曲。
(前奏)教师:(过渡)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借这首《祝你平安》祝愿大家生活平安、平安幸福。
但现实又很不如人愿,尤其是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伤害。
下面先让我们看一组镜头(课件播出)。
好了,资料看完了,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些害怕了,会问: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受到伤害?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生活阅历比较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安全和自卫意识不强,比较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青少年除了依靠家庭、学校、司法部门的保护外,更要加强自我保护。
所以今天咱们就探讨一下青少年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板书)这节课就教给大家一些防范侵害,保护自我的方法。
(课件展出资料)敲门声后的惨剧: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考察青少年的自警意识,曾以若干名学生为对象做过一次实验.当家里只有学生一人在家时敲门,用多种借口,如查煤气表、修理电器、检查供暖设备,敲开了这些学生的家门。
中学生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学生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作为中学生,我们正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拥有着无限的可能和无限的机遇。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必须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首先,我们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独自外出或者深夜回家。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识别危险信号,比如陌生人的搭讪、尾随等行为,一旦发现要及时报警或者寻求帮助。
其次,我们要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锻炼身体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增强我们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在遇到危险时,强壮的身体和自信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
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防身技能。
比如学习防身术、紧急救援等技能,这些技能可以在关键时刻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或者社区组织的活动,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不仅仅是中学生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