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侵害,保护自己3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1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遇到侵害时寻求帮助。
二、教学内容1. 侵害的种类:身体侵害、心理侵害、网络侵害等。
2. 防范侵害的方法:预判风险、拒绝侵害、寻求帮助、自我保护等。
3. 自我保护技巧: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侵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防范侵害的经验。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自我保护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侵害的种类,引起学生对防范侵害的重视。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防范侵害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侵害时的应对策略。
4. 自我保护技巧学习:讲解并演示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自救等自我保护技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范侵害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防范侵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自我保护技巧操作评估:在模拟情境中,观察学生运用所学自我保护技巧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面临的侵害问题。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思考如何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提高学生的防范侵害和自我保护能力。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教学内容1. 侵害行为的识别:分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行为,如盗窃、抢劫、诈骗等。
2. 自我保护方法:学习如何防范侵害,如保持警惕、求助他人、报警等。
3. 法制教育: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识别侵害行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侵害行为的特点。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3.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我保护技巧。
4. 法制教育: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侵害行为,引起学生对防范侵害的关注。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侵害行为的特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4. 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我保护技巧。
5. 法制教育: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总结提升: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查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回顾课堂教学进度,评估是否适中,是否需要调整。
2. 教学方法:思考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需要调整或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面对侵害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教学内容:1. 分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
2. 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3. 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传授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侵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
2. 讲解分析:讲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传授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侵害。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掌握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侵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参考书籍:提供一些关于防范侵害和保护自己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传授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导学案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刘荣宗第一部分:目标导学与方法指导一、【方法指导、科学运用】: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导学案,自学课本P93——97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
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导学案进行讨论,在自学、群学、助学,后展示自己的成果、相互点评,找出问题,加深课程认识。
二、【学习指引、明确目标】1、保持警惕性,初步具备保护自已的意识。
2、要用智慧学会用一些方法技巧保护自己。
3、懂得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4、学生学会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第二部分:过程导学与探究活动一、【自主学习、感知目标】1、青少年遇到侵害前怎么做?2、青少年遇到侵害时怎么做?3、青少年遇到侵害后怎么做?二、【合作探究、理解目标】探究1:在看完教材93的故事后,你能说说身份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李明不加思考将身份证借给他人,说明他____。
你认为小燕家被盗是因为什么呢?通过你对网络的了解,你觉得网上交友要注意些什么?(画在书上)归纳: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探究2:社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女学生容易受到侵害,应该学会自我保护,你认为对于女学生来说什么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呢?探究3:想方设法说说当你遇到以下险情,你该怎么办?(1)一天放学后,小明在校外遭到几名社会青年的勒索。
这几名社会青年强行将小明身上的钱搜走,并威胁小明以后每周一放学后都要在校门旁交出20元钱,还不许告诉任何人。
小明该怎么办呢?(2)下晚自习后,你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后面好像有人在跟踪。
回头一看,果然有人!你害怕极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归纳:青少年在遭受不法侵害、实行有效自我保护时,应当注意什么?(3)张小亮和同学利用暑假到森林中参加生物夏令营,他看什么都感到新鲜。
突然,他发现一只美丽的大蝴蝶,他想也没想,抄起捕虫网就追了过去。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情况,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面对侵害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教学内容:1. 侵害的种类:身体侵害、心理侵害、网络侵害等。
2. 防范侵害的方法:警惕性、自我防护、寻求帮助、法律途径等。
3. 保护自己的技巧:面对侵害时的应对策略、紧急避险、自我调节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侵害的种类及防范方法。
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案例分享,引起学生对防范侵害的关注。
2. new Part 1:介绍侵害的种类,让学生认识到侵害的多样性。
3. 练习: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讨论如何防范。
4. new Part 2:讲解防范侵害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防范方法。
6. new Part 3:介绍保护自己的技巧,提高学生面对侵害时的应对能力。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技巧。
9.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0.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提高防范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侵害种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防范侵害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资源:1. 案例分享:收集现实生活中各类侵害案例,用于教学导入和讨论。
2. 防范侵害手册:整理一份详细的防范侵害手册,供学生参考。
3. 法律知识资料:收集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4. 自我保护技能视频:寻找相关视频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
七、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享,引发学生思考,提高防范意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演练,提高应对侵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