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的简介PPT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31
席慕容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她的诗歌在大陆风靡一时,那时的青年男女要么在背英文单词,要么在背席慕容的诗。
编辑摘要目录•1 简介•2 经历•3 作品•4 荣誉•5 评价••1 简介•2 经历•3 作品•4 荣誉•5 评价•6 作品特色•7 影响•8 散文评析•8.1 花的描述•8.2 搭配颜色的运用•9 内蒙情结•10 作者年表•席慕容- 简介席慕蓉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
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蒙文意为浩荡大江河。
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
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曾在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
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代表作有《一个开花的树》、《七里香》。
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由其作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因其浓厚的思乡之情,让留在家乡和漂泊在外的蒙古族儿女广为传唱。
席慕容- 经历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
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
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
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
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还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五、席慕容1.席慕容简介席慕容,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
1943年出生于四川,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蒙古族王族之后,祖先为了方便一点,用了‘席’做自己的姓。
席慕容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慕容”是“穆伦”的谐音。
1949年迁至香港,5年后随家飘落台湾。
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
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1987)、个人自选集(1997);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1990);美术论着《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
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出版,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其它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说:“那是我初中的时候,常常在日记本上写诗,因为我时常觉得自己很孤单寂寞,只好通过写诗来自我平衡。
……我小的时候一直在动荡,随着父母一路向南,到上海,到香港,最后到台湾,在每个地方我都待了一段时间,但都不长,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我都是一个外来者,是一个转学生……。
作为一个永远的转学生,是很孤独的。
那时候我接触到一本启蒙读物《古诗十九首》,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那时候虽然没有这样的经验,但是读到“岁月忽已晚”的“忽”字,却依然感到心中的震动,这是一种强烈的美感经验,心灵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释放和安慰。
同样触动我的还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等诗句。
之后我就自己开始写诗了。
”2.席慕容诗歌特色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
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诗句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清新淡雅、孤独中有一点忧郁。
她的诗中没有刻意炫耀的技巧,而是以那岑寂而纯净的浪漫,唤起了一代年轻人对真情和美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