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车开发各阶段样车试验项目和程序(最终版)

整车开发各阶段样车试验项目和程序(最终版)

整车开发各阶段样车试验项目和程序(最终版)
整车开发各阶段样车试验项目和程序(最终版)

1.目的本文件规定了中国汽车国产开发研究院各阶段开发的样车(包括进口样车)应进行的试验项目和程序。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研究院产品开发样车试验。

3.术语和定义

样车:本文件所指样车是指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试制车辆、装有试装样件的车辆,以及作为参考车型的其它车辆。

Mule car样车是指在参考样车上物理搭载动力总成或新设计的零部件。

ET1样车是指按试制产品图样试制的第一轮样车,可包括部分手工样件。

ET2样车是指按试制产品图样制造,对ET1样车在第一轮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后的样车。

PT样车是指按生产准备产品图样制造,使用全部工装件,在总装线上装配下线的样车。

4.职责和权限

4.1各项目部委托试验任务。

4.2试验中心根据各委托试验任务负责组织实施。

5.工作程序

5.1Mule car阶段试验。

5.1.1对参考样车按需要进行磨合行驶,整车性能试验项目见表1。

表1 整车性能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样车状况说明

样车更换装动力总

成右舵改左舵(或相反)

等速油耗测试△△60Km/h、90Km/h、

120Km/h

工况油耗测试+ + 15工况

基本性能△滑行、最低稳定车速

制动性能△0形试验、Ⅰ形试验、热衰退

试验、驻坡试验

动力性△△起步加速、直接档加速、最

高车速、爬坡性能

操纵稳定性△△操作轻便性、转向回正、稳

态回转

平顺性△悬挂系统部分固有频率(偏

频)和相对阻尼系数测试、

随机路面行驶试验

NVH △△+ 车内噪声、通过噪声、定置

噪声、偏频

排放+ △15工况

热管理+ △机舱各点温度、冷却液温度、

机油温度、排气管温度

注:符号“△”表示必做的试验;符号“+”表示可按具体情况确定。

换装的动力总成,其发动机应是已定型的产品,配套厂家需提交所有相关试验报告。

5.2ET1样车阶段试验(专业部/商品部提出,试验中心组织)

5.2.1 性能试验:应准备试验样车2辆。经磨合行驶后进行性能试验,试验项目按表2进行。5.2.2 可靠性试验:各种型式试验样车的可靠性试验行驶里程见表3规定。

5.2.3 性能复试:ET1样车在可靠性试验结束后应进行性能复试,试验项目为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试验。

5.2.4 其他改装项目可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试验。

表2 性能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

样车状况

ET1 样车

更换

发动机

传动系

改变

转向系

改变

制动系

改变

悬架总

成改变

车身

承载

型式

改变

整车参数

测量

△+ + △

技术状况

检查

滑行试验△△△△△△△动力性△△△△等速油耗

测试

△△△△工况油耗

测试

+ + +

操纵稳定

△△△△

平顺性△△△排放△△

噪声△△△△制动性能

试验

△△△

注:符号“△”表示必需的;符号“+”表示可按具体情况确定。

5.3ET2样车阶段试验(公告试验)(产品技术部提出并组织,试验中心配合)

5.3.1 ET2样车试验应结合报公告试验一起进行,以节省费用,可委托天津(或长春、襄樊、重庆)汽车检测中心完成,公告试验由产品技术部认证科负责组织,试验中心派人参加试验,试验样车按要求数量准备。

5.3.2 强制性标准检测:需提供满足强制性标准要求和足够数量的试验样车及相关的零部件进行强制性标准检测;

5.3.3 性能试验:按相关试验标准要求进行整车性能检测;

5.3.4 可靠性试验:基本型在试验场进行30000公里可靠性试验,其它变型车按试验场规定的里程进行可靠性试验,各种路面的里程分配按试验场的规定执行。

5.3.5 性能复试:可靠性试验结束后进行性能复试,试验项目为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

5.4PT样车试验(商品部提出,试验中心组织)

5.4.1 性能试验:随机抽取2辆下线车进行磨合,性能试验项目同表2中ET1样车。

5.4.2 可靠性试验:在试验场进行30000公里可靠性试验。

5.4.3 性能复试:可靠性试验结束后进行性能复试,试验项目为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

5.4.4 可靠性试验结束后,可继续进行耐久性试验,行驶10万公里。

5.4.5 汽车基本型及变更重要总成的变型车可靠性试验里程

交通部北京通县汽车试验场汽车基本型及变型车的可靠性试验里程见表3规定。

表3 可靠性试验里程

序号改进项目行驶里程(公里)

山区公路强化坏

高速跑

总计

1 轿车基本型4000 4000 18000 30000(含

4000平路)2 换装已定型

发动机

2000 2000 3000 7000 3 传动系结构

变更

3000 1000 3000 7000 4 转向系结构

变更

3000 3000 1000 7000 5 制动系结构

变更

4000 2000 6000 6 悬架结构变1000 5000 1000 7000

7

底架或车身骨架有重大改进

5000 3000 8000

8 前轴、后轴结构变更 2000 5000 1000 8000 9 总质量或轴载质量变更 3000 5000 8000 10

加长轴距(轴距大于基本型5%)

5000

2000

7000

以上规定尚未涵括的试验内容,将视具体要求,由试验部和任务提出部门协调,依据相关的标准执行。

6. 绩效指标

7. 相关

支持性文件

序号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1 X X 试验场可靠性行驶试验规范

8. 记录 无 9. 流程图 无

10. 文件更改状态

序号

绩效指标 测量方法 测量周期 测量部门 指标控制部门 1 试验计划完成率 试验日报

一周

可靠性试验

整车试验部 2

试验结果准确率

试验报告 试验结束后 可靠性试验

科 性能与评价试验科

整车试验部

文件更改状态记录

序号文件更改通

更改人更改标识更改处数日期知单(文件编

号)

整车设计流程

整车设计流程 1、概念设计 1.1 设计内容市场定位分析、初期总布置设计、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造型设计指导书,参 考样车分析、供应商平台调查、成本分析、编制产品描述书。 1.1.1初期总布置根据市场及用户需求,选定各分总成,初步确定整车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完成人体 布置和各类运动分析,视野分析,手触及空间分析和仪表可视性分析等。该过程借助三维设计软件模拟完成,分析出现的问题反馈到模型中进行调整,使所设计的汽车满足现代汽车高水平的驾驶操作性、乘坐舒适性和居住性等要求。 1.1.2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进行整车初步动力性和经济性计算,分析整车性能满足产品定量 目标的程度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1.3确定造型设计方向确定初步外部尺寸、整车技术参数、造型风格和内部配置。 1.1.4 参考样车分析对参考样车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优势和不足,结合市场情况提出所开发产品的目 标定位。 1.1.5 供应商平台调查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货源可行性评估,评价他们在满足质量、供货能力及开发水 平的前提下提供总成和部件的能力。识别价格及质量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供应商,以满足产品定位的要求将所有涉及该过程的开发伙伴协调在一起,整合资源满足用户最大需求。在供应商和制造者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提升整个汽车生产链运作的效率,并增进更高层面上的技术创新。 1.1.6成本分析确定各系统和整车的目标成本。 1.1.7编制产品描述书描述书作为产品开发的依据文件,将所要开发的产品项目的背景、目标、车型规 划、总成选择、装备、进度等进行详细描述。 1.2 团队一支有着丰富汽车理论知识和设计经验的优秀团队,熟知中国汽车配套资源及现有车型。以 敏锐的眼光洞察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很好的把握中国汽车发展的潮流。 1.3 市场定位从消费者调查、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及,企业制造能力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2、汽车造型 2.1 分析造型设计任务书 2.2 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样车准备 2.3 工程与造型的契合 2.4 确定设计理念,提出设计方案 2.5 阶段评审 2.6 初步草图设计 2.7 方向性评审 2.8 细化效果图草图设计 2.9 设计评审 2.10 效果图设计 2.11效果图评审 2.12 效果图修改及提交 2.13 根据客户的意见修改效果图 2.14 效果图批准 2.15 进入零部件造型的细节设计阶段 团队要求:具有锐意创新的精神,透过设计的表面来理解设计本身所代表的设计师对生活形态和消费心理的了解,赋予设计更多的实际意义。高雅的艺术品味、丰富的设计经验、全面的汽车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衍生的材料学、流体力学、热能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环保学等众多方面知识。对消费者及成本的了解以及极富魅力的创意思维使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更符合国际趋势和品牌定位的作品。 设计部门承担整车造型、总体布置及整车集成,内容涵盖了从美学表面的质感、动感、内外饰的创意、计算机辅助曲面设计到产品外型的最终数据发布。 高级技工的丰富经验成为专家系统,我们不再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的“设计迁就于生产”,而是通过

整车开发各阶段样车试验项目和程序(最终版)复习过程

1.目的本文件规定了中国汽车国产开发研究院各阶段开发的样车(包括进口样车)应进行的试验项目和程序。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研究院产品开发样车试验。 3.术语和定义 样车:本文件所指样车是指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试制车辆、装有试装样件的车辆,以及作为参考车型的其它车辆。 Mule car样车是指在参考样车上物理搭载动力总成或新设计的零部件。 ET1样车是指按试制产品图样试制的第一轮样车,可包括部分手工样件。 ET2样车是指按试制产品图样制造,对ET1样车在第一轮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后的样车。 PT样车是指按生产准备产品图样制造,使用全部工装件,在总装线上装配下线的样车。 4.职责和权限 4.1各项目部委托试验任务。 4.2试验中心根据各委托试验任务负责组织实施。 5.工作程序 5.1Mule car阶段试验。 5.1.1对参考样车按需要进行磨合行驶,整车性能试验项目见表1。 表1 整车性能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样车状况说明 样车更换装动力总 成右舵改左舵(或相反) 等速油耗测试△△60Km/h、90Km/h、120Km/h 工况油耗测试+ + 15工况 基本性能△滑行、最低稳定车速 制动性能△0形试验、Ⅰ形试验、热衰退 试验、驻坡试验 动力性△△起步加速、直接档加速、最 高车速、爬坡性能 操纵稳定性 △△操作轻便性、转向回正、稳 态回转 平顺性 △悬挂系统部分固有频率(偏频)和相对阻尼系数测试、随机路面行驶试验 NVH △ △+ 车内噪声、通过噪声、定置噪声、偏频 排放 + △15工况 热管理+ △ 机舱各点温度、冷却液温度、 机油温度、排气管温度 注:符号“△”表示必做的试验;符号“+”表示可按具体情况确定。 换装的动力总成,其发动机应是已定型的产品,配套厂家需提交所有相关试验报告。 5.2ET1样车阶段试验(专业部/商品部提出,试验中心组织)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文件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设计能满足合同及顾客的要求,达到或超越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新产品的设计和定型产品的改进活动。 3 职责 3.1 研发部负责编制并且监督执行产品设计开发计划,负责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组织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工作。负责处理车间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产品设计问题,负责在外购件的采购发生困难时,协助采购部选择代用品。负责处理车间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与设计相关的工艺问题,负责试验组织实施工作。 3.2 总经理负责产品立项审批的批准,负责主持产品的定型鉴定并批准产品鉴定报告。3.3 制造生产部负责试制阶段的生产组织落实及计划进程的控制。 3.4 采购部负责试制过程中的配套采购。 4 工作程序 4.1 设计和开发策划 4.1.1 设计项目的来源

①公司内外反馈的信息 研发部根据公司内外反馈的信息,编制“项目开发建议书”,提出产品开发或技术改造的建议,报总经理批准。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应在公司战略目标指导下进行。 ②市场部的市场调查 市场部通过对市场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项目开发建议书”,报总经理批准后,连同有关资料移交研发中心。 ③合同评审的结果 有技术开发成份的合同或订单 ( 包括技术协议 ),必须由研发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将“合同订单评审表”连同客户的有关资料移交采购部。 4.1.2 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设计任务书》(亦称《项目手册》)应做如下明确规定: a) 产品的质量目标/ 指标及性能要求。 b) 确定活动的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并处于受控状态。 c) 确定组织和技术上的接口。 d) 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设计过程的计划安排。 e) 控制产品研发过程的准则。 f) 特定的工作程序及相应的工艺技术文件。 g) 《设计任务书》的管理方法。 h) 特殊过程控制采用的必要检验和试验。 4.1.3 设计任务书的评审 研发部或项目组负责人组织包括设计、生产、质量部门人员对《设计任务书》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

整车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整车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整车产品的开发设计策划及过程控制要求,以确保设计开发出来的产品既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整车产品的开发设计策划及过程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引用了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4. 职责 4.1 总工程师负责主持公司产品研发工作会议,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立项进行决策。 4.2 销售公司负责组织产品开发项目的市场研究。 4.3 研发中心负责公司汽车产品设计开发策划及过程控制,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5. 工作程序 5.1 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5.1.1 研发中心根据下列要求汇总提出公司新产品开发建议。 □国内外汽车市场与汽车技术的发展态势; □国家汽车工业及其相关的产业政策导向; □国家有关汽车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公司主导产品的生命周期; □近期汽车市场动态及顾客需求; □来自各方面的有关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建议。 5.1.2 在适宜的时候,总工程师主持召开产品研发工作会议,确定项目的初始设计开发目标,

经总经理批准后,研发中心指定项目负责人编制“产品开发计划”,计划可随设计进展的变化加以修改,但需总经理批准或总经理授权人员批准。 5.1.3 设计开发计划应包含如下内容: □确定产品设计开发的设计输入、输出、设计评审、样品制作、设计验证、定型试验、公告申报、小批量生产、设计确认等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确定新产品项目设计开发各阶段人员分工、责任人、进度要求和配合单位; □样车试制的责任单位、参与单位、计划试制进度及样车数量; □样车试制费用预算; 5.1.4 必要时,研发中心组织召开与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有关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采购、销售、质量管理、生产经营等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相关责任人参加的项目协调会议,以确保各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进度,并保持相互间的有效沟通。 5.2 设计和开发输入 5.2.1 设计和开发输入由反映顾客需求的技术性文件“设计任务书”构成。 5.2.2 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是公司产品研发会确定的产品设计开发初始目标。产品设计开发项目负责人对产品设计输入依据的充分性进行分析,必要时,补充和细化产品的初始技术目标。 5.2.3 设计任务书的主要内容有: □产品设计开发依据; □主要总成配置的要求与主要系统的结构形式; □重要的外形尺寸参数(涉及改变产品外形尺寸时); □关键的性能目标参数和可靠性目标; □适用的法律和强制性标准等。 5.2.4 研发中心组织产品设计专家组(必要时邀请工艺设计、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专家)对“设计任务书”的充分性、适宜性、完整性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整的、含糊或矛盾

型式试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附件5 型式试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一、型式试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01-01 标记 01-01-01 标志 汽车和挂车的标记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4.1条的要求;汽车和挂车的警告性文字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4.8.3条的要求;气体燃料汽车、两用燃料汽车和双燃料汽车应按GB/T17676《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的规定标注其使用的气体燃料类型;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的标志应符合GB13392-2005《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要求(危险货物按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另外专门用于运送易燃和易爆物品的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4.8.5条的要求。 01-01-02 VIN 汽车和挂车必须有VIN,VIN应符合GB 16735-2004《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的要求,且其编制规则应向指定的认证机构备案。 01-02 尺寸、轴荷和质量 01-02-01 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 汽车和挂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应符合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要求。 01-02-02 后悬 汽车和挂车的后悬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4.3条要求。 01-02-03 核载 汽车和挂车的核载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4.5.1.2和4.5.1.3条要求;乘用车乘坐人数按照4.5.2核定;客车乘员数按照4.5.3核定;有驾驶室机动车驾驶室乘坐人数按照4.5.4核定。 01-03 侧倾稳定角 汽车和挂车的侧倾稳定角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4.7.1条的要求。01-04 驾驶员前方视野 M1类汽车的驾驶员前方视野应符合GB 11562-199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的要求。 01-05 后视镜和下视镜 01-05-01 后视镜性能 汽车的后视镜性能应符合CNCA—02C—059《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后视镜

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Procedure Document/程序文件Control Procedure for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Document NO/ 编号:TY-QP7.3-01-15 Revision /版本: Checked by/校对: Verified by/审核: Approved by/批准: Controlled Condition/受控状态:Distribution No./分发号:

质量管理体系更改记录表 Record Chart of Changes i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Quality Manual TY-QR-TQD-031A

Control Procedure for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 Purpose/目的 This procedure is used to normalize the management of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so as to ensure that all the tasks on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are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本程序为了规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管理,确保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2 Scope/围 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control of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The content: The company doesn’t cover the product design, just focusing on process design based on customer drawings.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控制。但包括产品进行设计和开发。 3 Terms/术语 3.1 Process design output: the result of process design. Through the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e bases of process design are transformed into a series of process technical data of the process design output./工艺设计输出:指工艺或过程设计的结果。通过对工艺设计和开发,将工艺设计的依据转化为工艺设计输出的一系列工艺技术资料。 3.2 Process review: the process design is reviewed formally, roundly and systemically and the review result is documented./工艺评审:对工艺设计进行的正式、全面和系统的审查,并把审查结果形成文件。 3.3 Overall process program: based on product design requirement, production program and productivity, the guidance document is used to put forward the technology and prepare for concrete tasks and measures./工艺总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纲领和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

全新整车项目车开发过程讲解

新车型的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至于它需要几百号人花费上3、4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不同的汽车企业其汽车的研发流程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专业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投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与论证,就草率上马新项目,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新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也就是车型确定是微型车还是中高级车)以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外部的政策法规分析、以及内部的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包括设计、工艺、生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在方案策划阶段还有确定新车型是否开发相应的变形车,确定变形车的形式以及种类。项目策划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份符合市场要求,开发可行性能够保证得到研发各个部门确认的新车型设计目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新车型的形式、功能以及技术特点,描述了产品车型的最终定位,是后续研发各个过程的依据和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成本;制作零部件清单表格,以便进行后续开发工作。概念车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总体布置草图设计和造型设计两个部分。 1.总体布置草图 总体布置草图也称为整体布置草图、整车布置草图。绘制汽车总布置草图是汽车总体设计和总布置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总体方案及整车性能要求提出对各总成及部件的布置要求和特性参数等设计要求;协调整车与总成间、相关总成间的布置关系和参数匹配关系,使之组成一个在给定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优并满足产品目标大纲要求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汽车。而总体布置草图确定的基本尺寸控制图是造型设计的基础。

全新整车项目车开发过程

新车型的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至于它需要几百号人花费上3、4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不同的汽车企业其汽车的研发流程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流程,也就是专业的汽车设计开发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一个全新车型的开发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量资金投入,投资风险非常大,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及论证,就草率上马新项目,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成为了新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及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也就是车型确定是微型车还是中高级车)以及市场目标。可行性分析包括外部的政策法规分析、以及内部的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的分析,包括设计、工艺、生产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在方案策划阶段还有确定新车型是否开发相应的变形车,确定变形车的形式以及种类。项目策划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份符合市场要求,开发可行性能够保证得到研发各个部门确认的新车型设计目标大纲。该大纲明确了新车型的形式、功能以及技术特点,描述了产品车型的最终定位,是后续研发各个过程的依据和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成本;制作零部件清单表格,以便进行后续开发工作。概念车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总体布置草图设计和造型设计两个部分。 1.总体布置草图 总体布置草图也称为整体布置草图、整车布置草图。绘制汽车总布置草图是汽车总体设计和总布置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总体方案及整车性能要求提出对各总成及部件的布置要求和特性参数等设计要求;协调整车及总成间、相关总成间的布置关系和参数匹配关系,使之组成一个在给定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优并满足产品目标大纲要求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汽车.而总体布置草图确定的基本尺寸控制图是造型设计的基础。

汽车整车开发规程与项目管理

汽车整车开发规程与项 目管理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汽车整车开发流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内容 1.你所知道的新车开发时间大概有多久; 2.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有没有值得大家分享的经验教训; 3.开发的过程中项目管理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呵呵我先来顶一下, 1.我所知道的开发周期欧洲大概是3到4年(从概念到SOP)目前国内在28个月左右; 2.搞项目管理最大的麻烦是协调各个部门比较困难,不过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会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好点。还有就是展现你的人格魅力来处理这些令人头痛的事情; 据我所知,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开发的新车,所谓的开发基本有两种: 1.合资开发,把国外的成熟车型拿过来,适应性的改一下,国产化达到40%就敢称开发啦。合资公司基本上都是这种。 2.花钱请国外的设计公司来做造型,自己基本上只作很少的一部分,当然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严格说来,只是具有产权,没有知识,修改都要请老外来作,那些民营的公司很多都是这样,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拿别的车型来模仿,虽然是模仿,但是谁一开始不是模仿呢,至少是做过了 国内所谓的自主产业,基本上全是在模仿国内外比较时尚的车型,一般国内企业开发周期最快的可以是一年稍长一点时间,从确定样车到修改造型(外饰和内饰)至少需1-2个月,拆解并建数字模型至少3-5个月,招标并试制零部件至少6-8个月,之后便是试制样车到小批量下线了,一般是3-5个月;当然涉及到的改动较大时就要视具体情况了,这其

中还不能有什么大方案上的反复,否则时间就更不能保证了,有的时候反复一个大的方案都会花上好几个月时间。 我是做总体工作的,包括总布置、项目管理和协调等工作,我把我经历的造车流程简单分享一下: 1、根据公司指定的开发车型——做前期市场分析——选定设计参考样车——编制整车设计任务书 2、绘制简易总布置图(1:1),确定总体尺寸——提交给造型部,造型部根据绘制的二维效果图和总布置图来制作1:1的油泥模型——经过造型评审后即开始采集造型点云数据,经过逆向做出3维外表面模型——再用五轴铣床根据3维外表面模型铣出1:1的实体模型,经过表面处理做成接近于真实的实体模型——再对此近似真实模型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即可基本确定整车外形效果和3D外表面数模了。 3、在第二步开始的同时,设计部门(车身、底盘、电器、附件等)会同步拆解参考样车,分别对各部分进行功能分析,状态确认,并逆向建模,在外部造型确定后及时更改涉及到部分(一般涉及到的是发动机舱、后行李箱和侧围部分的车身钣金更改,当然也会涉及到其他局部更改)。 4、在外部造型确定后造型部就会及时根据绘制的内饰效果图来制作1:1内饰油泥模型,经过造型评审后逆向建模细化内部结构,再经过内部结构的方案讨论评审后即可确定基本的内饰造型和结构。 5、在建模的过程中,总布置人员就会根据采集到的数据针对新的内外饰造型进行相关的人机工程校核(主要是:驾驶员坐姿校核、上下车方便性校核、踏板位置校核、外后视镜和内后视镜的校核、前后方视野校核,通过性校核、驾驶员操纵界面方便性校核、雨刮刮扫面积校核及视野盲区校核等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更改设计方案。这一环节

软件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公司软件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软件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设计和开发能满足顾客和有关标准、法令、法规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软件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包括软件产品的升级。 3职责 3.1软件研发部负责组织编制《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设计和开发输出文件、测试报告、验收报告等,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软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3.2软件研发部产品组负责根据市场调研分析或合同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 3.3软件研发部测试组负责软件产品的确认测试。 3.4 由各业务部负责将合格软件产品交付顾客使用。 3.5 公司总经理签署《项目经理任命书》,正式启动软件项目。 3.6公司技术总工或授权人负责设计和开发立项《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验收报告等的批准。 4工作程序 4.1 设计和开发策划 4.1.1立项的依据 软件研发部对要进行的开发项目进行立项申请,提交项目资料。由公司的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一系列的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的项目,由软件研发部进行详细进度计划安排,落实时间进度、资源(人员/设备、内部/外部)、技术、资金和费用等,相关资源和资金使用计划要详细列出。 最后所有的项目申请资料、风险评估报告及产品进度计划都要报给公司上级领导审批,进行立项评审。 立项通过的项目才能由软件研发部进入正式的开发工作。 4.1.2 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负责就以上立项依据组织《项目实施计划书》的编制。

4.1.3设计和开发人员资格要求可参照本公司相关岗位卡的条款进行. 4.1.4 接口管理 4.1.4.1 在设计和开发策划和输入阶段: a.各业务部将客户相关文件资料交与软件研发部,同软件研发部一起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 b.软件研发部编制《项目实施计划书》,经公司技术总工或授权人批准后发往客户方。 c.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将《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及相关背景资料,提供给各设计和开发人员,作为工作的依据。 4.1.4.2 在设计和开发输出阶段,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根据设计和开发进度,适时召开设计和开发例会,组织解决设计和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协调相关的资源,以例会记录的形式明确相关要求。 4.1.4.3 在设计、编码、测试阶段: a.进行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设计人员及进行编码的程序员须充分沟通.必要时,可由项目经理负责召开设计和开发专题会议,并以会议记录的形式明确与会人员达成的一致意见。 b.软件研发部设计和开发人员提供单元和综合测试的《测试计划》,交本部门的相关设计和开发人员进行集成并由测试人员进行单元、综合测试。 c.软件研发部提供确认测试的《测试计划》,交测试组进行系统安装、测试。 4.1.4.4设计和开发各阶段 a.软件研发部项目经理负责就技术方面在客户与程序员之间进行协调; b.软件研发部经理负责组织和协调各有关单位的工作; c.各业务部负责与客户的业务联系及相关信息传递; d.参与设计和开发的各部门将必要的信息形成文件,经部门经理评审签字后予以传递. 4.2设计和开发输入 4.2.1《项目经理任命书》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软件研发部经理组织编写《项目实施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其中《项目实施计划书》须由公司技术总工组织人员评审。 4.2.2软件研发部经理组织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及各业务部等设计和开发提出部门(包括客户),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需求做出澄清和解决.4.2.3《需求规格说明书》在接受合同时可以不完全确定,在项目进行期间可继续制定。当《需求规格说明书》更改时,合同可以修订,对《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更改将按照《软件配置管理规程》程序加以控制。 4.3 设计和开发输出 4.3.1各设计和开发人员根据《项目实施计划书》及《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活动,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4.3.2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形成文件,但不限于以下文档: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本设计指南制定了公司乘用车一般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该系统综述 汽车整车线束,就是将汽车的电源和各用电器按照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特性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用导线连接起来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汽车整车线束由于各车型的结构型式,电器设备的数量,安装位置、接线方法不同而有差异,但有基本的规定 A、单线制 B、各用电器并联 C、有保险装置以保护线路 D、采用单色或双色导线、多色线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 系统基本组成 整车线束是分布在车体内,根据它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成各种线束。 线束的基本组成主要由导线、插接器、胶带、波纹管、固定卡、电器盒和固定支架等组成,如下图: 2.设计构想 设计原则 1、完整正确地体现整车电器系统的功能 2、根据车型的需要设计成整体或分组分段的电线束 3、根据汽车电线束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在汽车内的空间布置合理选择保护层 和固定方式 4、选择线束内部的电线时要针对用电设备的负载合理选择电线截面积和颜 色 5、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连接点和过渡接头以提高线束质量、改善制造工 艺

6、为降低电线电阻和降低电线成本,设计时应避免重复布线,使线的长度 最短 7、对汽车上一些电器信号应增加防干扰措施 1、满足整车装配要求和布置要求 2、为用电器提供电源和搭铁 3、同汽车上某些开关及继电器结合起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功能控制 4、把某些传感器和开关信号输送给汽车上的相应控制单元,并把控制单元 的控制信号传递给相应的执行机构 5、电器内部的通讯(如CAN—BUS) 顾客要求 1、线束走向整洁、合理,安装牢固 2、方便维修 3、价格低,使用寿命长 4、标识清楚 性能要求 使用寿命:用户正常使用不得少于50万公里或10年(以先到为限) 连接可靠性: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可靠,满足Q/中所规定 工作温度:在-40℃~130℃中的不同温度能正常工作,高低温实验后,线束包扎紧密不松散,可弯曲,端子无退位。 工作环境:耐油、防尘、防腐蚀、防水,线束经耐油实验(耐机油、汽油、玻璃清洗剂)和盐雾实验后,线束外包扎紧密不松开,线束导通率100%。 导线拉拔力:拉拔力满足Q/中所规定 电压降:电压降应符合Q/中所规定 导通率:100% 包扎:线束波纹管的直径以能完全包住导线且保证导线的直径不小于线束波纹管内径的3/4;胶带不得散开

发动机搭载整车开发阶段的项目管理分析

发动机搭载整车开发阶段的项目管理分析 部门技术开发部 姓名刘塞

摘要 项目管理,简称(PM)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关键字:交流;计划; 积极;执行力; 全面

一.入门 项目管理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从古至今,项目管理在很多大型工程中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秦始皇用30万大军50万左右的民夫修筑长城,北齐修筑自夏口至恒州的长城,共发民夫180万人。这其中如果没有完善的计划以及对人员的分配怎能建造出让世人为之感叹的建筑。 现代项目管理的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又跨越了世纪之交,项目管理有了新的进展。为了在迅猛变化、急剧竞争的市场中迎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挑战,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力求在变革中生存和发展。在这个阶段,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尤其在新兴产业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比如电讯、软件、信息、金融、医药等现代项目管理的任务已不仅仅是执行任务,而且还要开发项目、经营项目,以及为经营项目完成后形成的设施、产品和其他成果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简称(PM)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是指一系列

整车性能试验清单

整车测量 磨合 1500km磨合 3000km磨合(新车做性能试验需要磨合3000km,其他试验需要磨合1500km) 检查性试验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 车速表校正 滑行(初速50km/h)试验 行驶阻力滑行试验 动力性试验 原地起步连续换档加速试验 超越加速性能试验 最高车速试验 最低稳定车速试验 最大爬陡坡试验 发动机1000rpm对应各档位下的车速 驾驶性主观评价(3人) 暖机驾驶性评价-发动机(3人) 坡道起步&爬坡能力评价(3人) 换档功能/换档舒适性-手动变速箱(3人) 换档杆行程/换档力测量-手动变速箱 换档杆振动及跳档 驾驶性评价-手动变速箱 GRAB TEST-CLUTCH ASSEMBLY 离合器行程及力的测量 加减油门评价 加速踏板行程及力的测量和评价 经济性试验 等速行驶燃料消耗量

制动性能试验 制动系统检查性试验 制动磨合试验 单一冷态制动试验 驻坡制动试验 0型试验(不含附加试验) I型试验-国家标准 应急制动试验 行车制动系统部分失效试验 行车制动系剩余制动性能试验 转弯制动试验 涉水失效制动性能试验 ABS系统制动性能试验 制动系统主观评价(3人) 制动距离试验 踏板感觉试验 制动系统热衰退试验-Prototipo 制动噪声评价(3人) 制动平衡试验 手制动力及行程 brake drag check制动拖曳力确认 parking brake drag check手制动拖曳力确认制动踏板与加速踏板间距 下长坡试验 制动磨损-城市工况(5000km) 操作稳定性试验 转向盘扭转振动 转向 KICK BACK测量 转向刚度测量 转向力测量-静态 转向力测量-低速 转向盘垂直振动 前悬架误操作试验 坑洼撞击试验 后轮侧向撞击试验 后轮纵向冲击试验 蛇行试验 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试验

设计与开发控制程序文件

1 目的 为对新产品开发、试制、投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开发的新产品满足合同或顾客的要求。 2 适用围 适用于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控制,包括对已定型产品及生产过程的重大技术改进,也适用于制造设备的设计和开发(如工装、夹具、装置等)。 设计开发的关注点是错误的预防,而不是错误的监控。与产品使用相关的文件和培训是设计和开发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某些安全关键环境中。相关人员应能够提供这些与安全使用相关的文件和培训。 3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 a)项目的立项审批。 b)监控项目进度、成本资金。 c)确保资源配置。 3.2 技术部负责 a)确定项目经理,并协助其组建项目组报总经理审批。 b)对项目组设计开发全过程的实施工作,包括确定设计开发的技术接口及技术图样和文件的编制及其更改办理、样机的制造和试验进行归口管理。 c)负责批准“项目开发计划”,并协助综合管理部组织各种设计评审、验证、确认。 3.3 综合管理部负责 a)审核项目建议,下达“可行性分析及立项报告”。 b)组织各种设计评审、验证、确认。 c)批准“设计开发方案报告”、“设计开发评审报告”、“设计开发验证报告”、“设计开发确认报告”。 d)负责设计和开发所需物料的采购 3.4生产部负责配合进行新产品的试制和生产。 3.5质管部负责新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6营销部负责根据市场调研分析,合同、订单要求,提供市场信息及产品需求动向,提出设计开发项目建议。负责提交顾客使用新产品后的“客户试用报告”。 4 程序

4.1新产品定义:凡公司从未生产过的产品均属新产品畴。 4.1.1对A级新产品由营销部会同技术部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以下容: a)产品的性能、功能要求,确定是否需专题试验项目或技术攻关课题,并对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 b)公司现有基础设施可行性分析; c)预期的生产规模,可能需增加的厂房面积; d)需增加的生产、检测设备的项目; e)需增加新的工艺控制点; f)新产品的开发需投入的资金概算,大概资金回收期; g)其他需考虑的容。 由技术部组织、分管领导主持评审,公司领导根据评审意见和可行性分析报告,作出新产品开发的决定。 4.1.2 B、C级产品由营销部组织评审或单独评审,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技术部进 行设计开发。 4.2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4.2.1技术部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根据产品的性质和特点,对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进 行策划,确定设计开发阶段。 设计开发阶段的划分: 注:√表示必要的△表示根据需要 4.2.2 根据开发产品的特点及质量要求,确定必要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 作用,应当制定协同合作过程,实施此过程并用指标监测其效率,必要时(如A类产品)编制设计开发质量计划。 a)确定每一过程的控制要求,包括编制文件,提供记录要求和资源要求;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文件

东莞市智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 受控文件 版次:A/0 编号:ZH-QEP-18 编制:周孝堂 校对:周孝堂 审定:周崇文 批准:刘虎 东莞市智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产品设计和开发评审的目的、要求等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设计评审 为确定设计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4 职责 4.1 设计部门负责设计评审资料的准备及评审意见的落实或实施。 4.2 质量管理部门、顾客代表和有关部门参与设计和开发评审。 4.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跟踪评审结论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解决措施的落实情况。 5 工作程序 5.1 评审目的 开展设计评审的目的: 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b)识别设计和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必要的解决措施。 5.2 评审要求 5.2.1 设计和开发的评审按设计评审的规定执行。 5.2.2 设计评审是在研制过程中按节点要求全面、系统地检查设计输出是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加速设计成熟,降低决策风险。 5.2.3 设计和开发评审应根据设计和开发策划中所确定的时间或节点进行,实施分级(系统级、分系统级、设备或整机级)、分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定型阶段)的设计评审。 5.2.4 根据研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组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

整车开发中产品策划与项目管理职责

整车开发中产品策划与项目管理职责 1.1项目提出 1.1.1产品开发周期计划构想 1.1.2项目使命及产品设想(pre-KO) 1.2 VPP及TDWP发布与更新 1.2.1项目开发计划初步编制(KO) 1.2.2初始VPP计划及项目总体开发计划完成(SI) 1.2.3VPP计划及项目总体开发计划更新完成(PA) 1.2.4VPP节点及进展目标最终确认且更新发布完成(TC) 1.3项目人力资源 1.3.1项目办公设施(KO) 1.3.2项目人力资源计划(包括外部人力资源)(KO) 1.3.3项目人力资源问题解决及当前状况与SI节点后的计划(SI) 1.3.4项目人力资源问题解决及当前状况与PA节点后的计划(侧重于产品开发人员)(PA)1.3.5项目人力资源问题解决及当前状况与TC节点后的计划(TC) 1.3.6项目人力资源问题解决及当前状况与ST节点后的计划(ST) 1.3.7项目人力资源问题解决及当前状况与PR节点后的计划(侧重于制造开发人员)(PR)1.3.8项目人力资源问题解决及当前状况与CP节点后的计划(CP) 1.3.9项目人力资源问题解决及当前状况与PESO节点后的计划(PESO) 1.3.10项目人力资源问题解决及当前状况与ESO节点后的计划(ESO) 1.3.11项目人力资源问题解决及当前状况与TPSO节点后的计划(TPSO) 1.4项目经验与教训 1.4.1以往项目经验和教训总结(KO) 1.4.2经验教训与总结(TPSO) 1.4.3经验教训与总结(FS) 1.5项目工作子计划 1.5.1项目各系统工作计划(KO-PA)初步确认完成(KO) 1.5.2项目各系统工作计划(KO-PA)更新与确认完成(SI) 1.5.3项目各系统详细工作计划(PA-PR)确认完成(PA) 1.5.4项目各系统工作计划(PA-PR)更新与确认完成(TC) 1.5.5项目各系统工作计划(PA-PR)更新与确认完成(ST) 1.5.6项目各阶段样车计划确认及编制完成 1.5.7项目各系统工作计划(PR-PESO)确认完成(PR) 1.5.8项目各系统工作计划(PR-PESO)更新与确认完成(CP) 1.5.9项目各系统工作计划(PESO-TPSO)更新与确认完成(PESO) 1.5.10项目各系统工作计划(PESO-TPSO)更新与确认完成(ESO) 1.5.11项目各系统工作计划(TPSO-FS)确认完成(TPSO) 1.6产品清单与信函

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程序文件

公司设计和开发程序文件 文件类别:开发类 文件编号:RD-CX-01 ________ 撰写部门:产品开发部 版本: 1.0 _________ 生效日期:2016/03/25 合计页数:共9页

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程序文件 1.1 开发创新—新技术 围绕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而开展的商业化经济技术活动。包括自行研制开发和外部引进消化两种形式。 1.2 新产品 产品结构、性能等主要技术特征发生重大的变化或改进的产品属于新产品。主要包括: 1)产品的基本原理或结构性能比同类产品和老产品有新的发展; 2)填补国际、国内和省内空白的产品; 3)基本型派生出来的变形产品; 4)引进的新产品 1.3 设计评审 在设计阶段结束前,对设计所作的正式的、以文件为依据的技术资料(包括设计计算书,图纸等)进行综合的和系统性的检查,其目的在于评价设计能力和设计文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0 程序 2.1 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2.1.1 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应包括 1 )项目的申报(在单新产品除外); 2 )项目的确立; 3 )项目的设计; 4 )项目的试制; 5 )项目的改进。 2.1.2 设计和开发的评审应包括 1 )项目的设计评审; 2 )样品评审或样品检测; 3)改进后的项目评审。 2.1.3 设计和开发的验证应在样品试验达到要求后进行,主要是进行样品的鉴定。 2.1.4 设计和开发的确认应在所有设计和开发工作完成之后进行,对结果确认的同时编写试制总结报告。 2.1.5 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 2.1.5.1 职责 1)开发部负责组织项目的确立、项目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 2)制造工程部负责设计样品的工艺审定与工艺保证; 3)协调计划部负责样品试制的计划安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