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问答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养老保险》练习题答案养老保险分章节练习题(全国版教材)第四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单项选择题1.D2.B3.B二、判断题1.P81×干部离休条件的基本构成有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和年龄。
或改成公务员2.P83√三、简答题1.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P93(1)如何确定制度模式问题(2)如何处理好制度衔接问题[一方面处理好纵向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新老人员关系,处理好新旧制度过渡期间待遇水平衔接问题;另一方面处理好横向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利于人员正常合理流动,在制度上有效衔接。
] (3)研究总体方案和当前有关政策的衔接问题[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总体要求看研究制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为解决部分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移交地方管理面临的养老保险问题,出台配套政策。
](4)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保费来源于国家财政,基金在统一管理基础上,应与企业分开记账,积累基金不相互调剂使用。
利于分清经费来源渠道,明确保障责任和强化基金管理。
]四、论述题1.我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退休人员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是改革和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你对当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有何认识?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应该从何处入手?答:我国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是:P79(1)基本模式为现收现付制(2)采取政府财政或单位单方筹资机制(3)实行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发办法(4)养老金调整与在职人员工资同步进行。
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但必须处理好制度模式、新老办法衔接等问题,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P94(1)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机制(2)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3)实行与企业衔接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4)建立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5)建立公务员职业年金和事业年金(6)建立养老保险社会化体系。
机关保险处业务知识测试题题库一、单选题(40 题)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 A )、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A、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 B 、与机关事业单位紧密联系C、以财政供养为主 D 、财政和单位共同承担2、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是(D),个人缴费比例是()。
A、28%、8% B 、20%、12% C 、12%、8% D 、20%、8%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依据的是下列哪个文件?( A )A、《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B、《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C、《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D、《社会保险法》4、下列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参保范围的是( C )A、企业退休人员 B 、离休干部C、机关在职在编工作人员 D 、已转企改制到位的单位5、改革后,下列哪项为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统筹外项目?( C )A、基本工资 B 、年终一次性奖金 C 、奖励性补贴 D 、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6、跨统筹区域流动或者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的,既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也转移个人账户,还转移(B)的统筹基金。
A、8% B 、12% C、20% D、28%7、下列哪项不是直接影响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因素(A)A、参加工作时间 B 、缴费基数 C 、缴费年限(工龄) D 、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间节点为(A)。
A、2014年10 月1 日 B 、2014 年9 月30 日C、2015年1 月1 日 D 、2016 年5 月1 日9、中人的基本养老金由哪几项构成?(C)A、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B 、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C、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D 、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10、下列哪个退休时间不在过渡期内(A)。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业务经办问答(4月28日)一、信息采集指标规范1、2014年10月以后确定的公益一类单位,拨款方式目前仍为自收自支,经费来源如何选择录入?答:单位参保登记时,经费来源仍应选择“自收自支”;待改为财政全额拨款后,再向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对经费来源类型进行修改,之后职业年金单位部分再采取记账方式管理。
2、编办认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省公务员局认定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如何录入单位信息?答:录入单位信息时,选择“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
3、目前各单位职工发放的工资为2014年调标前工资加预增发工资,申报2014与2015年度月平均工资时,是按实发工资核算,还是按审批过但未执行的应发工资核算?答:豫人社〔2016〕10号文件规定,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是指职工本人上一自然年度内应该发放的,按国家和我省规定纳入缴费工资基数项目的全年工资收入的月平均值。
根据这一规定,申报2014与2015年度月平均工资时,应分别按当年的应发工资核算。
4、2014年9月30日以前退休人员,基本退休费是按目前发放的录入(例2016年4月份),还是按2014年10月份以前未调整的基本退休费录入?答:按目前发放的基本退休费录入,包括按国办发〔2015〕3号文件增加的退休费。
5、某单位2012年以前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012年改为全供单位后中断了缴费,改革实施前参加的企业养老保险信息是否录入?答:改革实施前曾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录入“是否参加其他养老保险”信息时,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6、财政统发事业单位,缴费账号与拨付账户是用以前缴医保账号,还是财政厅重新制定?用基本账号还是零余额账户?答:参保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提供社保经办机构可托收养老保险费的银行账号和能接收养老保险结算费用的银行账号即可,二者可以是同一个账号。
7、2014年10月1日以后调入人员参保日期如何填写?答:2014年10月1日以前在企业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以后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参保时间应按照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时间录入。
人社部详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已启动实施,改革究竟怎么改?昨天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养老保险只是社保的一种,公务员在其他保险上会不会也并轨?机关事业单位“五险”都将并轨胡晓义: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就社会保险而言是5个险种,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现在除了养老保险之外,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在1998年国务院就作出了制度改革的决定。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普遍参加了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所以你说的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在制度上是没有障碍的。
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方面法律上都作出了相应规定,我们正在推进这些工作。
所以这次的改革重点放在养老保险方面。
实际情况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去没有完整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框架,而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专门授权国务院对公务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办法提出方案。
所以这次也是落实《社会保险法》的一个举措。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会不会“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不“吃”3万亿元企业养老基金胡晓义:这个问题非常实际,我注意到前一段网络上的评论也比较关注。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间比较长,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
改革的范围从原来的国有企业,逐步扩展到其他所有制企业,还有城镇其他一些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范围很大。
到去年底已经覆盖了总量3.4亿人左右。
这些年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总的基金积累已经到了3万多亿元。
而国务院决定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改革,这是一个新举措,过去确实没有基金积累。
那么会不会出现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去“吃”这3万多亿元呢?我可以明确回答,不会。
国务院《决定》第六条中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业务经办问答(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业务经办问答(4月28日)一、信息采集指标规范1、2014年10月以后确定的公益一类单位,拨款方式目前仍为自收自支,经费来源如何选择录入?答:单位参保登记时,经费来源仍应选择“自收自支”;待改为财政全额拨款后,再向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对经费来源类型进行修改,之后职业年金单位部分再采取记账方式管理。
2、编办认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省公务员局认定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如何录入单位信息?答:录入单位信息时,选择“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
3、目前各单位职工发放的工资为2014年调标前工资加预增发工资,申报2014与2015年度月平均工资时,是按实发工资核算,还是按审批过但未执行的应发工资核算?答:豫人社〔2016〕10号文件规定,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是指职工本人上一自然年度内应该发放的,按国家和我省规定纳入缴费工资基数项目的全年工资收入的月平均值。
根据这一规定,申报2014与2015年度月平均工资时,应分别按当年的应发工资核算。
4、2014年9月30日以前退休人员,基本退休费是按目前发放的录入(例2016年4月份),还是按2014年10月份以前未调整的基本退休费录入?答:按目前发放的基本退休费录入,包括按国办发〔2015〕3号文件增加的退休费。
5、某单位2012年以前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012年改为全供单位后中断了缴费,改革实施前参加的企业养老保险信息是否录入?答:改革实施前曾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录入“是否参加其他养老保险”信息时,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6、财政统发事业单位,缴费账号与拨付账户是用以前缴医保账号,还是财政厅重新制定?用基本账号还是零余额账户?答:参保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提供社保经办机构可托收养老保险费的银行账号和能接收养老保险结算费用的银行账号即可,二者可以是同一个账号。
7、2014年10月1日以后调入人员参保日期如何填写?答:2014年10月1日以前在企业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以后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参保时间应按照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时间录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辽宁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辽宁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辽政发〔1994〕32号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六日)为了进一步适应我省人事、工资制度改革,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建立完整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三定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现就我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我省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维护社会安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改革要充分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的特点,要有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增强机关、事业单位的活力和促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合理流动。
要与三项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积极稳妥地进行。
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人事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4〕60号文件)精神,地方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主要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规划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
各级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的原则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力量,采取措施,尽快地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运营机制。
各级劳动、财政、银行等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辽政发〔1994〕15号文件)精神执行。
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措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养老金发放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单位的职工缴费和政府的财政补贴,而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导致养老金的发放不确定性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可以提高职工的养老金缴费比例,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储备量,保证养老金的稳定发放。
可以建立起国家统一的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对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进行统一发放,避免单位个体的风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养老金发放水平低的问题。
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发放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可以逐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确保退休职工能够享受到与其劳动年限和贡献相匹配的养老金待遇。
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和覆盖面,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水平。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养老金投资运营不理性的问题。
养老金投资是保障养老金稳定发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投资运营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资金投资运营风险较大,投资收益较低,导致养老金基金的增长速度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投资运营缺乏透明度,缺乏独立监督机构,容易引发腐败和不当行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建立起专门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机构,提高投资运营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增加投资运营的透明度,建立起独立的监督机构,确保投资运营的合法合规。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着养老金发放不稳定、发放水平低、投资运营不理性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逐步提高养老金的缴费比例,建立起国家统一的养老保险基金,逐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水平,建立起独立的监督机构,提高投资运营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机关保险处业务知识测试题题库一、单选题(40题)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 A )、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A、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B、与机关事业单位紧密联系C、以财政供养为主D、财政和单位共同承担2、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是(D),个人缴费比例是()。
A、28%、8%B、20%、12%C、12%、8%D、20%、8%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依据的是下列哪个文件?(A )A、《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B、《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C、《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D、《社会保险法》4、下列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参保范围的是(C )A、企业退休人员B、离休干部C、机关在职在编工作人员D、已转企改制到位的单位5、改革后,下列哪项为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统筹外项目?(C )A、基本工资B、年终一次性奖金C、奖励性补贴D、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6、跨统筹区域流动或者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的,既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也转移个人账户,还转移(B)的统筹基金。
A、8%B、12%C、20%D、28%7、下列哪项不是直接影响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因素(A)A、参加工作时间B、缴费基数C、缴费年限(工龄)D、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间节点为(A)。
A、2014年10月1日B、2014年9月30日C、2015年1月1日D、2016年5月1日9、中人的基本养老金由哪几项构成?(C)A、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B、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C、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D、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10、下列哪个退休时间不在过渡期内(A)。
A、2014年9月30B、2014年10月1日C、2015年1月1日D、2016年1月1日11、从养老保险基金发放的项目是?(D)A、住房补贴B、独生子女父母奖励C、丧葬费D、警衔津贴12、如果按新办法计发待遇是5000元,按老办法计发待遇是4000元,2017年退休,应发待遇是(A)A、4300B、4200C、 5000D、400013、如果按新计发待遇是4000元,按老办法计发待遇是5000元,2017年退休,应发待遇是(C )A、4300B、4200C、 5000D、400014、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称“中人”,设立(B)年过渡期。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问答1.为什么要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近60年的退休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矛盾:一是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费用由财政或单位承担,单位之间负担畸轻畸重,一些地区和单位,特别是一些基层事业单位退休费不堪重负,无法保证及时足额支付。
二是由于制度模式不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制约了人力资源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三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退休费(养老金)待遇确定和调整难以统筹协调,待遇差距拉大,引发“双轨制”、“待遇差”矛盾,社会上要求实现养老制度公平的呼声渐高。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法和“十二五”规划也作了相应规定,社会各方面共识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一)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普遍参保,加上城镇企业职工和其他就业群体,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全国8.3亿多人;只有5000万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游离在养老保险制度之外,成为制度全覆盖的“短板”和“孤岛”。
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期只有5年时间,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举措。
(二)有利于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深化改革。
近年来,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开始实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部分地区还开展了公务员聘任制试点,事业单位也正在加快分类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
为形成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分散单位的退休费用负担,确保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必须建立统筹互济、社会化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
(三)有利于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不缴费而享受较高水平的退休费,权利与义务不对应,成为矛盾的焦点。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和政策,体现了制度公平和规则公平,可以逐步化解待遇差距较大的矛盾。
(四)有利于全面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贡献。
将现行退休费计发办法改为按缴费水平、缴费年限确定基本养老金待遇,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能够更加全面地体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进一步增强激励性。
3.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什么时间开始?答: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以下简称《决定》),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4.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有哪些?答:概括起来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一个统一”: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按照多缴多得原则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
“五个同步”: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避免单独改革事业单位引发攀比。
二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形成多层次保障体系,在优化养老待遇结构的同时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
四是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计发办法突出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今后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与企业退休人员统筹安排,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五是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改革,不再搞局部试点,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
5.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范围是什么?答: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不涉及离休人员和编制外的人员。
6.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缴费比例是多少?答: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工资,低于平均工资60%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拖底”。
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不实行实账积累。
个人缴费部分由单位代扣。
7.改革后,新老退休人员的待遇怎么衔接?答: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即对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原待遇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将来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8.什么是过渡性养老金?答:计算“中人”建立个人帐户之前的养老金叫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是统一制度后“中人”基本养老金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新制度(或“统帐结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来说,由于其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没有实行个人帐户,则退休时的个人帐户储存额中没能体现这段年限的劳动贡献情况,因而其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不能简单用基础养老金加个人帐户养老金计算,而应再加上没有个人帐户年限的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就解决了这一没有个人帐户年限的养老金问题。
9.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如何计发?答: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同时,本决定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
退休年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计发月数40233561644123057158 42226581524322359145442206013945216611324621262125472076311748 2046410949 1996510150 195669351 190678452 185687553 180696554 175705655 17010.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待遇会不会降低?答:为更好地保持中人待遇的衔接,这次改革设定了10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办法对比,新办法计发的养老金低于老办法的,按老办法补齐;新办法计发的养老金高于老办法的,对高出部分有所限制。
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11.改革后,会不会挤占和挪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这是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大多由财政资金支付,单独建账管理基金,有利于明确各级财政责任;而且机关事业单位的抚养比高,不与企业混用基金,有利于防止机关事业单位“吃”企业养老保险结存基金的问题。
12.养老保险关系如何转接?答: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参保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内同一统筹范围转移,只转接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另一种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内跨统筹范围转移,或者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转移,由于涉及不同地区的财政平衡或者不同制度的基金平衡,所以在转接养老保险关系时,既转移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还要转移部分基金。
宣传中要强调说明,无论哪种转移,工作人员转移前后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都连续计算,不能使之利益受损。
13.什么是职业年金?答: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制度,既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一项单位福利制度,是用人单位在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进步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在国家政策指导和监督下实施的一种具有一定程度互济性和强制性的社会保险项目,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和辅助。
14.职业年金如何构成?答:单位按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两部分资金构成的职业年金基金都实行个人账户管理。
工作人员退休时,依据其职业年金积累情况和相关约定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15.养老金佘额能不能继承?答: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也就是个人账户中的钱分139个月发完,按照60岁退休计算,职工领自己的钱要71.5岁才能领完,在此之前死亡的,个人账户里的余额都可继承。
16.此次改革后,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如何调整?答:经国务院批准,从2014年7月1日起,统一将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提高幅度为27.3%。
这是2015年首次全国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同时,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从2015年1月1日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
这是2005年以来连续第11年调整基本养老金,预计将有近8000万退休人员受益。
到2014年底,经过十年连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明显提高,由2004年的647元提高到目前2000多元,增长了2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