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把批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作文难教可以说是语文教师的共同体会,而其中最难的又是作文的批改。
如何化解批改作文这个难题?怎样批改作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1.集体批改——教给学生自改互评的方法集体批改就是教师引导、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思路、角度和方法,然后让学生集体参与批改。
要做好集体批改,教师需要提前将全班同学的作文浏览一遍,选出好、中、差的作文各一篇,印制出来,发给学生批改时使用。
修改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作文的要求和训练的重点,以免修改时无的放矢,偏离主题。
再引导学生读范文,在读中思考:你认为这篇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可以边读边在旁边进行点评。
点评的顺序是先整体,再局部,再整体。
整体点评的内容包括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及谋篇布局的思路等。
局部的点评主要是针对文章的语言,包括语句通顺与否、词句的斟酌、修辞的表达效果、错别字,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等。
此时,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最后全班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总结批改思路,给三篇范文分别写好评语。
因为是评改同学甚至是自己的作品,这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很高。
集体批改不但提高了学生参与评改作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明白了批改的思路和方法,为下面的互评与自评奠定了基础。
2.互相评改——取长补短学生受益深互相评改就是在集体批改的基础上同桌或前后两个同学交换作文进行批改,这也是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及统一的批改符号:①改。
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
②圈。
用圆圈圈出运用恰当、传神的词语。
③划。
用波浪线划出文中优美经典的句子。
④批。
在作文空白处批出作文的精妙处或不足处,全文的眉批不少于三处。
⑤评。
写评语,谈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总评的评语不少于60个字。
把作文评改的权力还给学生摘要: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作文修改是作文素养的体现,因此,要把作文评改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作文评改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
要指点评改的步骤,要把握好评和改的两个关键。
关键词:作文权力学生主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
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
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力,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间的互访与谈判大大增多了。
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密切。
这样,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写作能力的发展。
而写作能力的发展,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独当一面的机会日益增多,对工作、生活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经验、体会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人们进行写作,并不断的进行修改,从而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
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应试教育”成为学校的主导思想。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按教师喜好和意愿来进行作文,而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用“互改、自评”法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作文的批改,传统的方法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
教师疲于奔命,没有更多的时间搞研究创新;而有些学生对教师倾注心血的行行批语连看都不看,详批详改的作文对有些学生受益甚微。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倡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地参与作文教学,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
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批改才是高效的、智慧的、灵动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
在作文批改教学中,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也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根据课改精神,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评、互改”的批改方式,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作文批改教学实践中去。
我一般把作文讲评课设计为两课时。
在第一课时里,教师不仅要将评改作文的要求、程序、方法详细告诉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评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可选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作文,运用修改符号进行详批,之后将详批过的样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仔细品析,教师就作文批改的有关知识作必要的讲解。
在样文示范、品析、讲解的基础上,老师把学生作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并在各作文评改小组中交流意见,做出评改建议。
在第二课时中,我先从各“作文评改小组”中选出一篇习作展示给大家,看评改的要求是否达到(卷面是否整洁,格式是否正确,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有病句);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看文章的结构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看文章的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词汇是否丰富形象,情感是否真挚,句式是否多样,修辞是否新颖,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等等。
接下来让学生反思自改,教师把学生各自的习作发回手中,由本人在充分吸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合理意见后,反复斟酌,认真修改,最后定稿。
在评改展示、反思自改基础上,我让同学们推荐出两三篇佳作,通过诵读的形式让大家分享。
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小学生作文自评自改初探
武功县实验小学赵引线作文批改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传统观念下,学生的作文一直是由教师进行批改的,许多小学生认为作文写好后,需要修改,这是老师的事情。
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依赖性,不知该怎样批改。
那么作文究竟怎样去批改呢?从上学期开始,我在修改学生作文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愿在此与各位同仁一起商榷。
一、阶段训练,循序渐进
于是,通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和大量教学专著,经过思考,我给学生制定了如下要求:
第一阶段:①学会使用修改符号。
②会修改错别字。
③能指出意思表达不清楚的句子。
④能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
⑤能指出用错或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⑥会写简单的评语。
(着重自己的感受)
第二阶段:①能规范使用修改符号。
②能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③能修改意思表达不清楚的句子。
④能增添一些词句,是句子表达清楚、完整。
⑤能改正用错或是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⑥能写出比较全面的评语。
(根据自己的感受,指出文章的不足)
第三阶段:①能熟练使用修改符号。
②能修改一些词句,是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③能写出恰当的评语。
(根据不同习作要求,给出恰当的评价)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不断总结,大胆尝试
1、集体评改。
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后发给人手一份,老师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
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或利用电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
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
2、先读后改。
一是默读改篇章,即先从整体入手,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
二是朗读改语病,如有拗口和连接不畅的地方,必定有毛病,要及时查出原因,动笔修改。
三是指读改错漏,即指着文章一句句地读,可以发现错别字、添漏字、意思重复等明显的错误,甚至误用漏用的标点符号等等,并及时加以修改。
四是品读求提高,对水平相对高的同学可以提出更进一步要求,即对自己的习作在选材准确、内容具体、语句通畅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品读,在遣词造句方面再下一番“锤炼”的功夫。
3、自评自改。
一般我们认为学生写作文,教师进行批改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不然。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批改很多的作文每一次都要仔细、认真去评去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许多语文老师每次上完作文课之后,捧着一大堆作文簿发牢骚“唉,不知道这堆作文什么时候才能改完。
”有些老师每天都忙于批改作文,这次没有改完,下次又来了。
批改作文成了教师“还不清的债,填不满的坑。
”这样只会加重教师的负担,而且收效甚微。
有些同学只看了分数后便塞进了抽屉里,没有多少个同学仔细看过老师的批改过程,所以我们有必要改革这一项“学生作,教师改”的旧观念,必须让学生自评自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改与写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所以我们要发挥学生批改作文的主体作用。
对于让学生自评自改,我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批改自已的作文。
学生写完后作文后上交给老师面批,教师适当的指出哪段写得不太好,哪些词用得不恰当,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逐步提高写作的水平。
自评自改”的方法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4、互评互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
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
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互改前,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
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
然后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学生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
对有争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解决,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立意到分段,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与同学或家人一起讨论,充分发表见解,然后取长补短,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互改互评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
需“三遍法”:首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三遍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
二是批改要抓关键,抓重点。
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
(当然每次作文侧重一两个问题)
三、因材施教,抽样批改
教师将全班学生作文按好中差分成几类做精心修改,在作文讲评课上把原文与修改过的文章进行讲评,学生听后进行对比讨论,说说修改前后有什么不同?这样改好在哪里?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这种方法比精批细改全班作文节约时间,而且收获也大。
1.评优秀作文
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
教师应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
选评优秀生作文,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因此,我每次教习作时,都从最初作文中发现一两篇较好的作文,加以讲评、鼓励。
开始可以只讲优点不讲缺点,目的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
2.改中差作文
一个班级中,总有一些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差生作文差的原因,主要差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
而且这种不足不是一日形成,久而久之,产生了“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状态。
要想提高差生作文水平,克服这种心态是前提,其次是给他们具体帮助,应在最基础的选材、写具体、字词句的训练上多给予帮助,使他们走出作文困境。
所以,对待差生作文,我主要是面批面改。
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一是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二是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给予鼓励。
改后作文不免写上几句“你进步了,难能可贵”“祝贺你进步了,你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之类热情鼓励的话。
寥寥数语,往往起到难以置信的作用。
有个学生对我说:“其实我们都怕作文,我们又都想写好作文,不让老师失望。
”
总之,通过改进作文评改形式,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段时间的坚持下来,我发现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真的增强了,作文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因此,学生作文坚持学生改,不仅让老师从烦琐的批改作文中解放出来,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