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双黄连的体外抗菌活性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摘要:双黄连注射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药材提取制成的棕红色澄明液体。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宣风热。
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本文就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进行阐述。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临床用途1 药理作用1.1 连翘: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药理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保肝,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抗休克、止吐、利尿、毒性。
1.2 黄芩:功能与主治[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理作用[2]:抗菌、抗炎及免疫、对其他活性物质的影响、镇静解热、抗AIDS等病毒、调血脂,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抑制醛糖还原酶、降压、毒性。
1.3 金银花: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药理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免疫调节,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保肝、降脂、抗生育、止血、毒性。
2 临床应用2.1 呼吸系统疾病陈刚[3](临邑县临邑镇卫生院赵家卫生室)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70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良好。
应用本品雾化吸入治疗有效安全、无不良反应、简便易行、可供广大乡村卫生工作者选用。
2.2 消化系疾病结肠内灌注双黄连注射液,可以在结肠内保留较长的时间,使药物被充分吸收利用而起到直接杀灭病毒、消除病原的作用,并能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减少肠蠕动,促进水、电解质的再吸收,达到治疗腹泻的作用。
双黄连注射液结肠灌肠,操作简单,患儿痛苦少,治疗秋季腹泻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2.3 五官科疾病张东法[5]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2例,治疗方法:双黄连注射液6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摘要:临床中对双黄连注射液药理研究越来越深入,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治疗的一些新用途被不断发现。
为促进双黄连注射液更加广泛的应用,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结合本医院的临床经验对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进行探讨。
研究结果指出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利尿和镇静以及降压等药理作用;金银花具有抗菌、清火、消炎和治疗胃溃疡等药理作用;连翘具有抗菌和缓解患者呕吐的作用。
本院临床实践表明双黄连注射液除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治疗外,还能够应用于眼睛角膜突发疾病、流行性腮腺炎和老年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的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等成分,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随着对双黄连注射液药理的深入研究,其在临床治疗的一些新用途被不断发现。
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进行探讨,以提高双黄连口服液更加广泛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1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双黄连注射液以金银花、黄芩、连翘为主要药理成分,其药理与这些成分有直接的联系,下文中笔者结合查阅的文献资料和临床的实际经验对金银花、黄芩、连翘三种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1.1黄芩药理作用(1)抗菌:黄芩对于多种病原菌如霍乱弧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等的繁殖产生抑制,从而能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而且其对于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霍乱弧菌等的抑制作用较其他中草药效果更加显著[1]。
(2)抗病毒:黄芩对于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将其喂食给流感病毒感染的小白鼠后,小白鼠的存活期明显严惩,肺部损伤明显降低。
(3)解热:解热、散热也是黄芩的一个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其解热作用仅稍弱于安替匹林。
(5)利尿:在用黄芩进行动物实验过程中,发现给予动物10-20mg/kg的黄芩甙元能够明显提高动物的尿液排放量,因此利尿也是黄芩的一个重要的药理作用[2]。
注射用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性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急上呼吸道感染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双黄连(冻干)雾化吸入治疗。
结果:对照组治愈率35%,好转率45%,总有效率80%;治疗组治愈率50%,好转率45%,总有效率95%。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注射用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佳、安全性好。
标签:注射用双黄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系有多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该病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支原体和细菌较少见。
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趁虚而入,并发混合感染[1],故应积极治疗。
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采用注射用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120例均为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岁3个月至7岁;治疗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岁1个月至6岁半。
治疗前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期间采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规治疗,如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并重视一般护理和支持治疗,部分细菌感染则用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本制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物组成,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这三种中药都有抗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药结合制成双黄连,可以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疏风解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和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型肺炎、急性腭扁桃体炎等证候。
本文就双黄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进行阐述。
1 药理作用1.1 金银花1.1.1 抗菌作用:本品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本品的水浸液比煎剂的抑菌作用强。
1.1.2 其他作用:给禁食大鼠服用大量胆甾醇,如同服金银花(2.5 g/kg),则血胆甾醇水平较对照组低,故金银花似能减少肠道对胆甾醇的吸收。
流浸膏对家兔及犬的呼吸、血压及尿量均无明显影响,呼吸幅度略有增大,血压微有变动,但不一致;口服或注射,吸收皆不完全;对局部有刺激作用。
毒性很小,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53 g/kg。
另据报道,金银花热水浸剂对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有轻度预防作用。
如与猪肾、茯苓、人参、芡实及珍珠等组成合剂,则预防作用更强;上述合剂的提取物,对癌细胞无直接作用,但能减轻患癌动物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及胆碱酯酶活性的降低。
1.2 黄芩1.2.1 抗菌作用:黄芩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
有人证明,它是许多中草药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者。
此外,对白色念株菌和表皮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1.2.2 抗病毒作用:黄芩煎剂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给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再用黄芩浸剂进行实验治疗,证明黄芩能减轻小鼠的肺部损伤延长其存活日数。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与临床研究分析发表时间:2016-04-19T11:25:16.1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作者:热依拉·艾克热木[导读]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确切,但是会引发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地建立起相应的不良反应的预警机制,以规范其临床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热依拉·艾克热木新疆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中心药房新疆库尔勒 841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全面地分析和总结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在各项适应症的治疗当中药理作用确切,应用范围较广泛,然而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结论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确切,但是会引发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地建立起相应的不良反应的预警机制,以规范其临床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主要成分为黄芩、金银花以及连翘等,在临床当中主要应用于在轻型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腭扁桃体炎等治疗,其药理作用主要为消炎、抑菌、抗病毒等,也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力,普遍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当中。
随着双黄连注射液的不断普及,其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这一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主要是过敏反应。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双黄连注射液的治疗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特进行本次研究,现总结如下。
1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分析1.1抗炎双黄连注射液能够显著地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改善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增强其吞噬能力,加速淋巴细胞的衰败和调亡,起到抗炎的效果。
1.2抑菌临床上,双黄连注射液对多重致病菌能够起到降低其生物活性的作用,其中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费氏柠檬酸杆菌、伤寒杆菌、粪产碱杆菌以及绿脓杆菌等。
1.3抗病毒双黄连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机体内的NF-κB的表达水平,所以可以有效地抑制NF-κB的表达,进而能够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1]。
作者简介:马冬梅,女,1978年生,硕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研究。
通信作者:陶庆春,联系电话:010-********。
双黄连对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菌试验马冬梅, 陶庆春, 齐宏伟(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9)关键词: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双黄连粉针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抑菌作用文章编号:1673-8640(2017)03-0242-03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7.03.020肺炎克雷伯菌是目前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常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肠道和自然环境中,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机体各个部位的感染。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并且出现了泛耐药菌株。
本研究应用肉汤稀释法,配制不同浓度的双黄连粉针剂溶液以及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不同浓度联合溶液对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抑菌试验,研究双黄连粉针剂的体外抑菌作用,并探讨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对耐药菌的作用效果。
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来源菌株分离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一位85岁男性患者的痰样本。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要求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美国BD 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
鉴定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M100-S24文件中药物敏感性的判断标准,所有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菌株被判定为泛耐药菌株。
1.2 材料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水解酪蛋白胨肉汤培养基、水解酪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英国Oxoid 公司),双黄连粉针剂(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为 2∶1,美国辉瑞制药公司),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板(美国BD 公司),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56期 137 双黄连注射液对β-内酰胺类药物体外抗菌作用的影响王力维(涉县医院,河北 涉县)摘要:目的寻找双黄连注射液对β-内酰胺类药物两者作用时在体外的效价及最佳抗菌浓度。
方法第一组将头孢噻肟药物分为五种不同的浓度梯度,第二组为头孢噻肟和双黄连按等体积配制为与第一组相同的五种不同浓度梯度,按微生物方法分别测定两组实验中的每种浓度对短小芽胞杆菌的抗菌作用。
结果头孢噻肟加双黄连在浓度为0.25 mg·mL-1的抑菌环的效价相对较高。
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对β-内酰胺类药物体外抗菌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β-内酰胺类;短小芽胞杆菌;微生物法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56.082本文引用格式:王力维.双黄连注射液对β-内酰胺类药物体外抗菌作用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137-138.0 引言抗菌药物的应用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急剧增多和迅速播散,给疾病治疗带来了巨大困难,造成当今医学界抗生素危机的局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服用治疗剂量抗生素会增加临床病人二重感染的发病几率,被动摄入残留剂量的抗生素则有可能导致菌群失调症的发生[1-2]。
药剂量减少不仅起不到任何临床效益,还会增强机体耐药。
临床常将双黄连注射液和头孢噻肟一起使用,但不同时输注,同时输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基于微生态学基本观点开展抗生素中西结合的深入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仪器1.1 实验材料1.1.1 药品β-内酰胺类药物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为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由海口市制药厂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8901);双黄连注射液(由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3020795)。
双黄连粉针的临床应用作者:张冰谢伟超来源:《活力》2012年第03期双黄连粉针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请宣透邪的功效。
注射用双黄连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抗炎、解热及提高肌体免疫力的多重作用。
该药不仅可直接灭活病毒,而且对吸附于细胞表面和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其对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等均有较好疗效。
该药证能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具有抗病毒、抗菌双重抗感染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儿科、呼吸科。
现将双黄连粉针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供临床参考。
1,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00例,用双黄连粉针:双黄连粉针60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100~150ml静脉滴注/1次/d。
临床有效率。
结果表明,双黄连粉针对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杀灭作用,表明双黄连既有抗病毒作用,也有一定的抗细菌作用。
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临床总有效率高。
2扁挑体炎。
对60例患儿使用双黄连粉针每日60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3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连用3~5d。
结果表明,双黄连组与对照组在退热平均天数,住院平均天数,分泌物消失天数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双黄连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
双黄连粉针是一种新型纯中药制剂,与抗生素配伍,抗感染疗效显著,患儿康复快,毒副作用小,并缩短患儿就诊的病程,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药物。
3支气管肺炎。
对42例病例使用双黄连粉针剂按每日6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连用5~7d。
临床有效率98.48%。
双黄连粉针剂还具有明显的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本组结果表明,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明显,无肝、肾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接受。
4疱疹型口腔炎。
报道:对24例病例使用双黄连粉针剂进行静脉滴注,治愈时间3-6天。
复方黄连注射剂的体外抑菌和耐药抑制作用研究游思湘;何湘蓉;孟海波;贺建华【摘要】探讨复方黄连注射剂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和耐药抑制作用,以便为该中药制剂作为耐药抑制剂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采用倍比稀释法和药敏纸片法测定复方黄连注射剂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抑菌圈直径;采用平板挖孔法和药敏纸片法研究复方黄连注射剂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耐药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复方黄连注射剂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复方黄连注射剂处理后,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大大提高.表明复方黄连注射剂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体外抑菌和耐药抑制作用.【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2(048)008【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复方黄连注射剂;体外抑菌;耐药抑制作用【作者】游思湘;何湘蓉;孟海波;贺建华【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3.74解决细菌的耐药性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问题,研究耐药抑制剂成为关注的焦点[1-2]。
基于中药具有无残留、作用靶位多、有效成分多、作用范围广,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因此从中药中筛选耐药抑制剂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3]。
本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清热解毒的经典中药方剂-黄连解毒汤为基础,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和生产工艺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和精制,制备了天然耐药抑制剂-复方黄连注射剂,并探讨复方黄连注射剂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和耐药抑制作用,以便为中药耐药抑制剂的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和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 5株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均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分离于内蒙古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29213,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探究作者:王岩青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6期1?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1.1?清热消炎双黄连制剂最重要的药用价值就是清热消炎。
当人或动物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或者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后,能够提升动物血管的通透性,进而使体内物质交换率得以提高,于是,有害物质进入体内的概率将会大幅增加,使得炎性介质不断扩散,进而导致炎症持续严重,并促使产生发热反应。
相关研究表明,双黄连制剂具有较好的清热消炎的作用。
1.2?杀菌抑菌金银花能够为人或动物集体提供大量皂素与绿原酸;黄芩则向人体输入了大量黄芩苷,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双黄连制剂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对于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能够发挥出很强的抑制效果,尤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变形杆菌,其杀灭效果与抑制效果都十分突出。
1.3?抗病毒双黄连制剂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并且其抗病毒范围相当广泛,当前已知双黄连制剂能够有效抑制和杀灭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病毒等。
而且。
其杀灭病毒的方式既包括直接杀灭,还包括侵入式杀灭。
首先在病毒表面吸附,然后对病毒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发挥强大的抑制作用导致病毒自行死亡,也可以直接进入病毒细胞,分泌出能够杀死病毒的某种毒性物质,从而达到杀死病毒的目的。
比如,对于柯萨奇病毒引发的疾病,双黄连制剂的作用机理是,首先将健康细胞与病毒细胞分离,然后让二者之间的吸附作用被中断,再侵入细胞内部,从而杀死细胞。
1.4?免疫调节双黄连制剂还能够用于调节动物的免疫功能。
在相关实验中,首先将适量氢化可注射给小白鼠,是其免疫系统受到破坏,然后当小白鼠被病菌感染以后,接受双黄连制剂的治疗,小白鼠的症状有显著缓解,感染症状逐渐消退,免疫系统逐渐恢复,并且将有害物质逐渐溶解。
双黄连药物用量酌量提升,其治疗效果也会随之增强。
并且,研究表明,双簧连制剂有助于动物集体溶血素的合成,从而也为动物免疫系统恢复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兽用双黄连的功能主治有哪些概述兽用双黄连是一种中药配方,广泛用于兽医学领域。
它以中药双黄连为主要成分,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对于动物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介绍兽用双黄连的功能主治,并通过列点的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功能主治兽用双黄连具有如下功能主治:1.抗菌消炎:兽用双黄连含有双黄连素和黄连素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缓解动物体内的感染炎症。
2.清热解毒:双黄连中的黄连苦素有热毒清热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散热解毒、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动物体内的发热、中毒等症状。
3.利胆消食:兽用双黄连可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胆汁的排泄,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减轻动物消化不良的症状。
4.改善免疫力:兽用双黄连对动物的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减少动物的易感性和发病率。
5.抗疟疾:双黄连中的黄连碱有明显的抗疟疾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疟疾,有效减少疟原虫在动物体内的繁殖和感染。
6.调节肠道菌群:兽用双黄连对动物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可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滋生,有利于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恢复。
使用方法根据动物的具体情况和病因,兽医师可根据以下方式使用兽用双黄连:1.口服给药:将兽用双黄连制成药剂或胶囊,按照动物体重和病情合理给予,注意控制剂量和给药时间。
2.注射给药:将兽用双黄连溶液注射到动物体内,一般适用于重症病例或需要迅速起效的情况。
3.外用药膏:可将兽用双黄连制成药膏,涂抹在动物受伤处或病变部位,对于皮肤病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配合其他药物:在兽医的指导下,兽用双黄连可以与其他药物相互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适用范围兽用双黄连适用于以下动物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犬:包括犬细小病毒病、犬肠炎、犬瘟热等。
•猫:包括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猫鼻支气管炎)、猫病毒性口炎等。
•猪:包括猪痢疾、猪沙门氏菌病等。
珍贵实用的双黄连外用集合双黄连为现代研制方,有注射液、粉针剂、口服液和气雾剂。
主要成分有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和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病症。
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了它的外用新功效,发挥了新的杀菌消炎作用。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先以3%双氧水冲洗脓液,再用消毒棉揩净耳道,用1%新洁尔灭浸泡的干燥塑料管取双黄连粉少许,将塑料管伸入耳道,对准穿孔,均匀吹入药粉,每日1次。
一般用药3-5天可见效,1-2周可痊愈。
治疗褥疮:先给予局部皮肤清创消毒后,用双黄连粉针剂0.6克均匀涂在褥疮溃疡面,然后盖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14天为1疗程。
一般1-2个疗程可治愈。
治疗口腔溃疡:取双黄连粉1克,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适量调匀成糊状,用棉棒蘸少许药糊涂敷患处,保持10-30分钟,每日3次,用药2-4天可治愈。
双黄连粉针剂外治新用双黄连粉针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提取的无菌粉针剂,由哈尔滨中药二厂生产。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广谱抗菌、抗病毒及镇痛等多种功效,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近年来,用双黄连粉针剂外用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简要介绍如下。
1.小儿秋季腹泻6个月以下者每次用双黄连粉0.3克,加生理盐水20毫升溶化保留灌肠,每日1次;6个月以上者每次用双黄连粉0.6克,加生理盐水30毫升溶化保留灌肠,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
一般用药2天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
2.小儿外感发热用双黄连粉针剂0.06克/公斤·次,加温水50~100毫升,将水温调至35℃左右,用小儿灌肠器将药液徐徐注入肠腔,适当抬高臀部,尽量使药液多保留些时间,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多数患儿用药一次后体温即开始下降,症状有所减轻,3~5天内可使外感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3.新生儿脐炎先用3%双氧水或75%酒精将局部擦洗干净,然后用双黄连粉针剂适量撒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