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池套养沙塘鳢养殖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河蟹池塘套养沙塘鳢试验唐玉华;蔡建中;李洪进;毛国庆【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2(033)012【总页数】3页(P33-35)【作者】唐玉华;蔡建中;李洪进;毛国庆【作者单位】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金湖211600;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金湖211600;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金湖211600;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金湖211600【正文语种】中文沙塘鳢隶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俗称“虎头鲨”。
沙塘鳢个体虽小,但因其肌间剌少,含肉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天然水域的数量日趋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沙塘鳢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名贵养殖品种之一,越来越受到渔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视。
在蟹池内套养沙塘鳢,不仅可让沙塘鳢捕食池中的野杂鱼,还可增加河蟹的放养密度和养殖产量,有利于养殖效益的提高。
2011年,江苏省金湖县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依托,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涂沟镇三河村某养殖户的60×667m2蟹池内进行套养沙塘鳢试验,取得了667 m2获利6 073元的喜人成绩,为当地渔(农)民增收又闯出了一条新门路。
现将主要技术与结果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1 池塘条件池塘位于金湖县涂沟镇三河村新滩养殖区内,电力配套,交通便利。
水源来自高邮湖水系,水深面阔、水质清新、饵源充沛,无污染。
塘口面积为60×667 m2,长方形,东西向,坡比为1 ∶2.5,土质为黏土,水深1.5~2.0m,进、排水设施完善,高进低排,排灌分开。
池中设有约6×667 m2的滩地,可供河蟹、沙塘鳢在上面栖息觅食。
池塘配有3 kW的微孔增氧设备3套。
塘口四周建防逃墙,进排水口用钢丝网或铁栅栏围住,以防蟹、鱼逃逸。
2 放养前准备2.1 清塘消毒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 cm),用150~200 kg/667 m2生石灰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洒,并曝晒15~20 d,以达到氧化底层有机物和杀灭有害生物及各种病原菌之目的。
河蟹青虾沙塘鳢同塘共养技术作者:纪礼陈,唐玉华来源:《江西饲料》 2017年第3期摘要:河蟹、青虾、沙塘鳢同塘共养,通过三者间的互利作用,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促进健康快长,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综合养殖效益。
关键词:河蟹;青虾;沙塘鳢;共养中图分类号:S9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37(2017)03-0032-030 引言河蟹色泽鲜艳,肉质细嫩,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而被誉为“水中上品”;青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淡水虾类;沙塘鳢肉质细嫩,肌间刺少,含肉率高,是餐桌名肴。
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由质量型向营养型的转变,河蟹、青虾、沙塘鳢越来越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河蟹、青虾、沙塘鳢同塘共养,能通过三者间的互利作用,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促进其健康快长,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综合养殖效益。
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 养殖条件1.1 水质与环境养殖池塘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的规定,周边无污染源,生态环境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184074—2001)。
1.2 池塘条件池塘呈东西向,长方形,面积以10×667㎡左右为宜,埂宽为2.5~3.0,坡比为1∶2.5~1∶3.0,水深为1.0~1.5m,土质以沙壤土为佳,池底基本平坦。
在池塘一角用10目聚乙烯网片围成一个蟹种暂养“特区”,面积约占池塘总面积的20%。
池中应修建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进、排水泵。
池中按0.15kW∕667㎡的标准配备微孔增氧设施,采用条管式或盘管式安装。
在池塘四周内侧使用玻璃钢、钙塑板、聚乙烯网片等材料搭建防逃墙,四角做成圆弧形,并将进、排水口用双层不锈钢网封好扎牢,以防河蟹逃逸。
2 养殖准备2.1 清塘消毒年底抽干池水,清除杂草、杂物,挖除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左右。
132 2018, V ol.38, No.07※种植与养殖农业与技术前言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令传统渔业调整步伐持续加快,进一步带领广大养殖户增加收益数量,选择在主导的虾蟹混养模式基础上套养沙塘鳢,显得势在必行。
而想要促成该类创新型混养模式的持续性发展结果,就必须实时性配合生态种草、水质调控、科学管理等高端技术予以协调性控制。
至于这部分创新模式和技术的具体控制细节,将会在后续加以深入性延展。
1养殖空间的改造方面1.1 选择适当的放养池塘即依照当地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指导要求,选择一东西向、呈现长方形,且大于4.67hm2的塘口,同时保证在年底针对当中的一系列基础设施进行调整,尽量维持池底的平整状态基础上,令淤泥控制在30cm左右、水深大约为1.2m,并在中间区域设置必须的深水和浅水区域。
当中,深水区域占据总体面积的40%左右,同时须添加独立且分开形态的进排水系统;还有就是在池塘当中搭配微孔增氧设备,力求在每667m2提供将近300m左右的条式增氧管。
1.2 添加可靠的防逃设施具体就是在池塘周边配合石棉瓦进行防逃墙搭建,注意其下端要介入土内20cm,而上部位置则须超出地面50cm,彼此间隔2m则使用竹竿进行固定处理。
1.3 进行造池塘内部全面性地消毒在正式放入苗种前期,有必要针对池塘内部进行细致性消毒,具体就是保证在每亩空间内均匀地泼洒将近150kg的生石灰化浆,持续到全池喷洒完毕过后,持续翻动底泥并曝晒1周的时间,这样就能够顺利贯彻底层有机质的氧化、有害生物与病原菌的杀灭等目标。
1.4 施加足够数量的基肥为了令池塘当中的水草更加自然高效率地成长,避免青苔地大范围衍生,需要针对每667m2施加大约150kg的腐熟畜禽粪肥;与此同时,还应该同步进行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生物合理范围内地培育,借此针对虾苗供应必须和适量的饵料。
1.5 种植有助于鱼虾活动和水体流动的水草想要在同一池塘内更高水平和高质量地养殖河蟹、小龙虾、沙塘鳢,第一要务就是更加科学合理地种植水草。
优化河蟹青虾沙塘鳢混养模式江苏常州金坛市直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以杨家舍水产养殖场薛金庚的60亩蟹塘为试验基地,引进河蟹“长江一号”、青虾“太湖一号”新品种和优质沙塘鳢亲本,进一步改良河蟹、青虾、沙塘鳢混养投放比例,取得亩效益12036元。
且金坛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已将该技术作为渔农民培训的重点推广内容,现介绍如下。
一、试验示范1、塘口准备试验池塘位于金坛市直溪镇杨家舍水产养殖场内,水源充足,取自直溪境内的天然湖泊天荒湖,水草、螺蚬等生物资源极其丰富,非常适合河蟹、青虾和沙塘鳢的养殖。
试验基地总面积60亩,包括两个10亩的塘,两个20亩的塘,呈东西走向,塘埂宽1.5~2米,坡比1∶(2.5~3),池底淤泥小于10厘米,防逃设施、排灌设施和微孔增氧设施齐全。
池塘四周挖沟,沟宽4米,深50厘米,供河蟹隐蔽蜕壳、高温避暑,并且清塘时易于排水捕捞剩余虾蟹鱼。
池塘中间较高,最高水深1.2米。
2、微孔增氧设施安装该试验池塘采用的微孔管道增氧系统,每10亩塘配套3千瓦的罗茨鼓风机作为主机。
供气管架设在池塘中间上部,两侧每间隔4~5米在高于塘底10~15厘米处架设一根充气管至离塘埂1米处。
3、冬季干塘消毒冬季清塘后将池水抽干,曝晒池塘30天以上至底泥开裂,之后加水10厘米。
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千克,化水后立即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
4、前期肥水在生石灰药效消失后(清塘消毒后8~10天),每亩1米水深施用以鸡粪为原料并含有微量元素的水产专用生物有机肥30~40千克至水色渐变,促进水草、螺蛳、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生长繁衍,为河蟹、青虾和沙塘鳢提供优质生物饵料。
3-4月份,根据水质肥瘦变化,每亩可追施生物有机肥10~25千克。
5、水草种植该混养模式选择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三个水草品种,伊乐藻在2月份之前种植结束,集中种植在池塘环沟内,每亩(按实际种植面积计算)用草量20~25千克,5月份根据长势进行割头,使其保持在水面30厘米以下,防止水草露头影响风浪和造成伊乐藻死亡。
蟹池套养沙塘鳢养殖技术
一、沙塘鳢隶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
是长江中下游常见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俗称“虎头鲨”,多生于河沟及湖泊中,营底栖生活。
因其肌间剌少,含肉量高,营养丰富而成为普通居民的家常菜肴。
2010年我公司在水阳镇徐村开展了蟹池套养沙塘鳢的养殖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0亩蟹池共套养沙塘鳢3000尾,共产出商品蟹610kg,沙塘鳢153kg。
实现增产2万多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池塘。
面积10亩,水深1.5m,池塘护坡完整,坡比1:3,注排水系统完善,并配备微孔管道增氧设施。
二、池塘准备: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使淤泥保持1 0cm左右,亩用生石灰50kg~100kg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以彻底消毒、除野,并曝晒15天~20天,以达到氧化底层有机物,清除有害病原菌的目的。
清塘消毒一周后注水20cm~30cm,种植复合型水草,即深处种伊乐藻;在池中心用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面积约3亩左右),并加设围网设施,待水草的覆盖率达到60%~70%再拆除。
3月~4月份,水草移植结束后,亩用经发酵消毒的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100kg,半月后亩追施氮、磷肥50kg(视水质情况而定),既可促进水草生长,抑制青苔的发生,又可培育池塘中的浮游生物。
三、苗种放养:3月10日前,在围栏外的河蟹暂养区,亩放规格为140只/kg左右的蟹苗700只~800只;在围栏内的水草保护区内投放200斤小草虾作为小沙塘鳢苗的活饵料。
5月份左右每亩投放2公分沙塘鳢苗300尾左右,
四、养殖管理
1.水草管护:水草的管护是蟹池套养沙塘鳢技术的关键。
因河蟹喜食苦草的根,故应采用增加饵料投喂量的方法予以保护,对遭到河蟹破坏的苦草应及时捞出,防止腐烂败坏水质。
伊乐藻极易出现生长过密、封塘的现象,故应在高温季节来临时(7月份左右),运用割茬的方法,即用拖刀将伊乐藻的上半段割除,使其沉在水下20cm左右。
以增加水体的光照量,促进水草的光合作用。
2.饵料投喂:前期可采取施肥的方法,培育水体中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刚投放的沙塘鳢苗提供开口饵料。
后期饵料因为有了前期投放的小草虾,小草虾自身也可以繁殖,所以源源不断的为沙塘鳢后期的生长提供应适口饵料。
3.水质调控:滤食性的螺蛳不仅是河蟹的优质鲜活饵料,而且能净化池塘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
因此,在做好水草管护工作的同时,6月份每亩投放螺蛳500kg,以较好地稳定水质。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不断调高水位,一股7天~10天注水一次,每次10cm~20cm,高温期池塘水位保持在l.5m左右。
为维持池塘良好水质,5月~9月份,亩用底质改良剂2kg或亩用EM菌源露500mL,兑水全池泼浇,并交替使用,用量、时间视水质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泼浇时及时开启微孔管道增氧设施。
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河蟹为主,全年采取“防控保”措施。
“防”:5月上句亩用纤虫净200g泼洒消毒一次,同时内服2%的中草药和1%的痢菌净制成的药饵,连喂3天~5天。
“控”:梅雨期结束后,亩用l%的碘药剂200ml兑水泼洒全池,并内服2%的中草药和1%的硫酸新霉素制成的药饵,连喂5天~7天。
“保”:水体消毒用药按药物的休药期规定执行,保证河蟹健康上市。
由于实施了“防控保”病虫害防治措施,河蟹、沙塘鳢养殖期间均未有病虫害发生。
5.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晨和傍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池塘水质变化、水草的生长以及河蟹和沙塘鳢的摄食与活动状况,暴雨后注意增氧和排水,同时注意检查池塘的防逃设施是
否完好,防止河蟹的外逃。
在收获季节到来时还需做好防盗工作。
6.10月份左右先捕捞河蟹上市。
沙塘鳢为低温鱼类,待河蟹捕捞结束后.可用网兜在水草下抄截或干塘捕捉的方法捕捞沙塘鳢。
本文来自:好养殖网() 详细文章参考:/thread-516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