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典型军事理论发展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4.51 KB
- 文档页数:3
军 事 纵 横美军分布式作战概念发展分析吴 勤分布式作战是美军着眼未来强对抗环境而提出的新型作战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昂贵的大型装备的功能分解到大量小型平台上,通过自主、协同等技术达到相同或更高的作战能力,其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对抗性强等优势。
近年来,美军积极探索分布式作战相关概念与技术,在海上、空中与空间领域均开展了相关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诸多开创性成果。
海上“分布式杀伤”美国海军的“分布式杀伤”是指“使更多的水面舰船,具备更强的中远程火力打击能力,并让它们以分散部署的形式、更为独立地作战,以增强敌方的应对难度,并提高己方的战场生存性”。
其核心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海上反舰、防空能力分散到更多的水面舰艇上;二是提高单舰作战能力,在“宙斯盾”舰上加装反舰导弹等进攻性武器,在两栖舰上加装“宙斯盾”系统。
美海军“分布式杀伤”概念目前处于方案论证阶段,仍在不断变化完善。
在美海军太平洋舰队《水面舰队愿景》、海军研究署《海军科技战略》、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2016年创新计划》等文件中已提出要探索或研究分布式作战相关概念及应用前景。
海上“分布式杀伤”概念最初形成于2014年底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一次兵棋推演中,演习中加装中程面对面导弹的近海战斗舰令参演的红蓝双方均受到显著影响。
装备导弹后,蓝方指挥官立即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近海战斗舰,将其从局部的军事存在性角色转化为进攻海军“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 All Rights Reserved.性作战角色。
这一变化使得红方不得不使用宝贵的情报、监视与侦察资源,试图发现这些更具威胁的舰艇。
最终也引出“分布式杀伤”概念,即水面上每艘舰艇均应给敌方构成威胁。
2015 年2月25日,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高级研究员·布莱恩·克拉克在国际海上安全中心的网站上发表了《拨开层级:一种防空新概念》的文章,对美国海军正在推动的最新概念—“分布式杀伤”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美军新近发展作战理念的梳理与思考美军新作战理念的破晓之路:一场战术革命的深度洞察与思索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全球安全格局中,美军这位军事巨擘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调整其战略棋局,孕育出一套崭新的作战理念。
这场从"隐形战机到智能战场"的深刻转型,犹如一场战术领域的文艺复兴,引人深思。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美军最新提出的“全域战”概念。
这一理念摒弃了传统地域限制,强调海、陆、空、天、电、网多维度一体化联合作战,就好比一个全能战士,不仅能横刀立马,亦能驰骋网络空间,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这种全方位、全时段、全领域的作战模式,无疑是对现代战争形态的一次颠覆性重塑,使人惊叹:“这不啻为军事版的‘跨界融合’啊!”再者,“敏捷作战”作为美军新作战理念的重要一环,犹如疾风劲草,灵活应变,突出快速部署和迅速反应能力。
他们追求的是像特种部队那样,能在复杂环境中闪电般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任务。
此等"兵贵神速"的战术风格,既体现出对战场态势的精准把握,也透露出对未来战争节奏的深刻洞悉。
此外,美军还大举推进"人工智能与自主系统"在实战中的应用,意在通过无人化、智能化提升战斗力,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这些冷酷无情却无比精准的“钢铁侠”,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力量,让人不禁感慨:"这就是未来的战争面孔吗?科技,正在改写生死簿!"然而,无论是全域战的宏大构想,还是敏捷作战的灵动身姿,抑或是人工智能的冷峻高效,都离不开美军对于"信息主导"这一核心原则的坚守。
信息优势,如同战场上的一盏明灯,照亮前行道路,决定着战役的走向和结局。
在这场以数据驱动、信息决胜的新时代战斗中,美军显然是卯足了劲,意图在信息海洋中立起一面引领潮流的大纛。
综上所述,美军新近发展的作战理念,既有对传统军事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又有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前瞻与预判。
而这一切,无不透射出美军对未来战场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在军事变革上的胆识与魄力。
美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发展特点探析美军心理战代表着当今世界心理战的发展趋势,有着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
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与心理科学融合发展,并综合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成果推动心理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国际大格局协调发展,依据国际格局变化进行心理战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新科技革命同步发展,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来推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标签:美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发展特点自1920年英国军事分析家和历史学家富勒(J.Fuller)首先使用“心理战”这一术语起,历经近一个世纪战火硝烟的洗礼,心理战得到了迅猛发展。
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强国,其心理战理论与实践自然代表了当今世界心理战发展的趋势。
美军的心理战从理论研究到军事实践,再从军事实践到理论升华,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探讨美军心理战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特点,对于推进我军心理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美军心理战的发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立足于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
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甚至包括维持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无不促进了美军心理战理论的大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的角逐加速了美军心理战理论的形成。
一战初期,心理战还在受冷遇,但是随着战事的深入发展,美军看到了心理战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参战之初,美军就成立了心战部门,在前线还设有专门从事心理战的“G—Z组”,负责心理战工作。
美军心理战在对瓦解德军士气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战一开始,美军对心理战便投以热情和重视,不惜耗费巨资加强对心理战的研究工作,展开针对法西斯国家的卓有成效的心理战,以寻求从心理上战胜敌人。
总之,两次世界大战的心理战实践最终改变了美国对心理战的看法,使得美军对心理战的认识由原来的不信任变为信任,由原来的不自觉地运用变为自主的,有计划地运用,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心理战理论。
浅析美军信息战理论郑鹏飞【摘要】本文结合美军信息战理论的发展历程,对美军信息战理论的基本原则、基本样式、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美军信息作战理论的创新性及其产生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信息战斩首原则精确打击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率先掀起一场军事信息革命的热潮,提出了“信息制胜”的口号,并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发展战略。
到目前为止,随着陆军数字化部队和空军609信息化部队的相继建立,美军信息建设已初具规模。
美军在不断推动军事技术变革、不遗余力地加速军事转型的同时,对信息作战理论的研究不断加大投入,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
一、美军信息战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1、初始酝酿阶段这一阶段是信息战概念的提出以及研究的起步阶段,它始于1976年,止于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
在这一阶段,信息战的研究是个别行为,是由个别国家的军内外军事理论家分散进行的,还不是有组织的行动,只提出了信息战争、信息战、信息战斗、计算机战等概念,初步探讨了信息战的内涵。
美国军事理论家汤姆·罗那于1978年在为波音公司写的一份题为《武器系统与信息战争》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信息战争”的概念,并指出“信息战争”是“决策系统之间的斗争”。
1984年,美空军开始使用“信息战斗”的术语。
1985年,美海军电子司令部副司令小阿尔贝·加洛塔少将在美《电子防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电子战与信息战》:他在此文中呼吁,鉴于电[来自]子战的内涵现已扩展到保护己方的决策能力和攻击敌方的决策能力,因此用“信息战”这一术语取代电子战更为合适。
1989年,两名美国情报与电子战专家提出了“计算机病毒对抗”理论。
海湾战争结束不久,美国防部指挥控制政策局前局长艾伦·坎彭发表了一部题为《第一场信息战争》的长篇专著,认定海湾战争是人类社会刚刚进入信息时代的第一次信息战争。
2、全面展开阶段这一阶段是对信息战研究的全面展开阶段,它始于1991年,止于90年代中期。
在近20年,美陆军已是第5次修改野战条令刚100?5。
目前,陆军的特点是数量少、技术水平高、依赖性强、脆弱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才能在不动用绝对优势的部队和火力的情况下,去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
要解决这个问题,陆军必须针对复杂而充满危险的未来世界制定一部正确的适合联合作战并符合21世纪作战需要的新作战条令。
1 陆军在21世纪面临的战略挑战陆军的战略形势已演变到了冷战后的时期,当前的陆军是数量少、技术高,投送兵力有限,其面临的战略挑战主要有:(1)为了击败潜在对手,陆军必须具备能够快速到达作战地区与其它军种和盟军联合作战的能力。
(2)为了实现战争的有效威慑、决定性的胜利以及除战争外的战役上的成功,国家战略需要适合各军种的、能保持高度战备水平的联合作战条令和联合作战训练。
(3)美国在战略上宣称要同时取得两场战争的胜利,而每场战争所需的兵力与海湾战争差不多。
(4)虽然,美国已不再面临超级大国的威胁,但在前苏联、巴尔干半岛、非洲撒哈拉沙漠、中东和西南亚都存在国家间及其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
由此可见,现在陆军的任务更加艰巨了。
因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当所有的军种数量都在减少时,陆军所担负的任务与其所减少的人数是不对称的。
现役陆军减少了40%,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水平,部队及其支援机构的减少,又使陆军的财政预算减少了。
显然,若陆军采用传统的方法已无力对付地区性对手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陆军作战都是依靠强大的火力、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占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援而行动的。
陆军过去的作战条令强调阵地战、线式战,在战场上,陆军为了集中火力消灭敌人而机动到某地,这种摧毁敌人的作战方法,在过去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然而在今天,陆军的数量减少了,集结和所需的大量后勤资源又使战线拉长,因而,需要对作战理论和作战条令进行改革。
2 陆军在21世纪必须充分认识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什么是条令?通俗而简单的定义就是“怎样作战”,也就是有关战争、战役和战斗的重要观点,而且每个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内容和适用环境,不能呆板地运用其原则和规律。
美军的战略与发展美军的战略与发展课程背景:美军的发展与研究,对于我们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那么美国的海陆空三军会如何发展呢?战略是什么呢?如何作战的呢?优缺点在哪里呢?课程大纲:第一模块:美国陆军的战略与发展第一部分美国陆军与“亚太再平衡”战略第一节:“亚太再平衡”战略突出美军事战略途径的调整一、业太再平衡”战略是美“地区防务战略”的现时延伸二、“亚太再平衡”战略凸显美战略关注焦点的转移三、“亚太再平衡”战略强调“转变领导世界的方式”第二节:“亚太再平衡”战略迎合美国陆军的核心职能要求一、基于未来的军事行动样式重定美国陆军的使命与任务二、基于联合部队的整体需求重定美国陆军的使命与任务三、基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指导思想重定美国陆军的使命与任务第三节:“亚太再平衡”战略引领美国陆军转型的实践步伐一、在体制构建上突出了亚太地区的重心地位二、在军事存在形式上强调更加灵活和多样第二部分:美国陆军战略规划指南第一节:美国(军)的战略体系与陆军规划体系一、美国(军)顶层战略体系二、美国陆军规划与陆军战略规划指南第二节:美国《2013年陆军战略规划指南》主要内容一、发展目标二、具体规划第三节:美国《2013年陆军战略规划指南》的基本特点一、紧贴陆军使命任务的要求二、注重部队训练与领导者培养三、加大陆军职业化建设力度第三部分美国陆军未来作战构想第一节:未来的作战环境一、对作战环境的基本认识二、在未来作战环境中面临的挑战第二节:未来的作战使命与任务一、阻止冲突二、塑造作战环境三、打赢国家的战争第三节:未来的核心作战能力一、合成兵种机动二、广域安全第四节:未来的基本作战原则一、灵活性二、一体化三、杀伤力四、适应能力五、纵深六、协调第五节:未来的作战体系一、作战程序二、作战框架三、作战职能第二模块:美军海空一体建设第一部分: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实践基础一、最初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二、低水平徘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一)朝鲜战场上的空海联合作战(二)越南战场上的空海联合作战三、蓄势待发——越南战争后美空海军的改革(一)美国海军对发展方向的思考与实践(二)美国空军对发展方向的思考与实践(三)牛刀小试——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四)出台《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四、分水岭——“沙漠风暴”行动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一)构建了现代意义的战区联合指挥体制(二)建立了统一的空中部队联合司令部(三)美军空海联合作战存在的问题五、驶入快车道——海湾战争后美军空海联合作战的发展(一)联合出版物的颁布为美军联合作战提供了条令依据(二)美海军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推动空海联合作战发展(三)美空军对空海联合作战的推动六、按计划协同——“联盟力量”行动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一)“联盟力量”行动的联合指挥体制(二)美海军在“联盟力量”行动中的作用(三)美空海军在“联盟力量”行动中的隔阂七、按行动联合——“持久自由”行动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一)美海军在空海联合作战中的作用显著增强(二)美空军在空海联合作战中的新发展(三)美军空海联合作战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八、走向成熟——“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美军空海联合作战(一)美国空海军在行动中的作用更加均衡(二)美军空海联合作战进一步向战术层面深化九、跨领域协同的探索——“奥德赛黎明”行动中的美军空海联合作战第二部分:空海一体战概念的理论探讨一、美军开发空海一体战及相关概念的现实需求(一)应对中国快速崛起的需要(二)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自由行动的需要(三)引领未来军事能力发展的需要二、空海一体战及其相关概念的基本理念(一)拓展资源整合范围,优先发挥他国和各种非军事力量的作用(二)瞄准国家战略目标,聚合战前态势塑造与后续军事行动的效果(三)推进跨领域协同,发挥美军对复杂军事问题的规划和管理优势(四)突出网络和太空作战,利用新型作战空间渗透并驾驭传统作战空间三、几点认识(一)谋求新型军事优势,支撑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二)超越传统作战理论,提供一整套军事主导的解决方案(三)强调以复杂打简单,引领美军联合作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四)作战理论的创新难以弥补美国战略存在的“先天不足”第三部分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引领作用一、作战概念引领美军能力建设(一)面向未来战争设计作战行动蓝图(二)以联合能力域为标准体系表达能力需求(三)通过“基于能力评估”和“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实现能力需求向解决方案的转化二、指挥控制领域的能力建设(一)将任务式指挥作为指挥控制的基本原则(二)推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低层级跨域协同能力(三)加强网络空间作战指挥机构建设,理顺指挥控制关系三、情报领域的能力建设(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机构改革,促进情报机构的一体化(二)提高全源情报获取、融合和处理能力(三)提高网络空间情报能力(四)在加强情报共享的同时注重保密防护四、火力打击领域的能力建设(一)将对方“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作为主要打击对象(二)发展各种防区外远程打击火力(三)构建“跨域协同”的火力打击能力(四)构建全新水下打击能力(五)注重融入电子战和网络战能力五、部队机动领域的能力建设(一)构建海上多路机动能力,谋求战役突然性(二)继续发展战略运输和部署能力,维持美军战略投送的基础(三)加快发展部署突防渗透能力较强海空平台(四)发展网络和电磁空间机动能力六、防护领域的能力建设(一)谋划网络和太空等战略领域的安全防护能力(二)推进亚太地区导弹防御系统建设(三)加强亚太地区基地建设,为必要时前沿基地的分散部署打好基础七、后勤保障领域的能力建设(一)加强海上基地建设,提供不依赖陆上设施的后勤保障能力(二)提高海运和空运容量,满足日益增加的后勤保障需求(三)平衡发展建制内外后勤保障力量,加强对后勤保障商业化的管理第四部分空海一体战概念的现实延伸一、“空海一体战”概念是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前奏曲二、“空海一体战”概念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成型提供了原材料三、第三次“抵消”战略对“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后续发展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