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氯气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36.96 KB
- 文档页数:2
高一化学氯气知识点|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氯气,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氯气的整节课的一些想法: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析:(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
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在内容安排上,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尽可能结合起来讲,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紧密。
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可以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
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
第三部分:学法分析本节内容多、实验多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基础差别大,不易过多拓宽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
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强化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91aixue.c)处理:1.本章应预见学生判断溶液颜色有困难:可以准备几瓶Cl2、Br2、I2的水溶液、酒精溶液、四氯化碳溶液,贴上标签、注明颜色让学生观察。
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一族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
卤素包括F、Cl、Br、I、At五种元素。
2.教学过程(91aixue.c):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展示:氯气、空气、氯水、水四瓶溶液,让学生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的检验【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Cl2的原理和实验装置2、掌握Cl-的检验方法【知识梳理】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时,把浓盐酸与软锰矿混合在一起加热,发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反应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 (实验室通常用该法制Cl2)(1)试剂的选择:选取试剂的主要依据是制取气体的性质。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常用氧化其Cl-的方法来制取,因此要选用含有Cl-的物质(如盐酸)和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如MnO2、KMnO4、KClO3等)来制取。
如:MnO2+4HCl(浓)△MnCl2+Cl2↑+2H2O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2)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氯气是采用固体和液体混合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主要有气体的发生装置、净化除杂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2、气体的发生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类型:固体+液体气体(2)发生装置所用仪器的名称:分液漏斗、圆底烧瓶(3)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石棉网、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导气管、洗气瓶、集气瓶3、气体的净化装置: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必须同时考虑主要成分和杂质成分的性质,以便选择适当的装置除去杂质。
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时,Cl2中混有的杂质气体主要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和水蒸气。
同时注意除杂的先后顺序:先除HCl气体,再除水蒸气(1)除去Cl2中少量的HCl气体:饱和食盐水(2)除去Cl2中少量的水蒸气:常用浓H2SO4,也可用干燥的CaCl2,装置如图所示4、气体的收集装置:选用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因为氯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氯气时,不能用排水法,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
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也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5、尾气处理装置:氯气有毒,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应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进行,通常在收集装置的后面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吸收装置(1)导气管要伸入液面以下(2)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6、验满方法(1)观察法:氯气是黄绿色气体(2)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3)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微点拨】①必须用浓盐酸,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变小,无论MnO2是否足量,盐酸均不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盐酸和MnCl2的混合液②浓盐酸中,部分Cl-的化合价升高,4 mol HCl参加反应,被氧化的Cl-为2 mol③为了减少制得的Cl2中HCl的含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减少HCl的挥发④Cl2有毒,必须有尾气吸收装置,常用吸收剂为NaOH溶液或碱石灰,不用澄清石灰水,因澄清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慢且吸收不完全⑤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装置中残留的Cl2,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即学即练1】1、将0.2 mol MnO2和50 mL 12 mol·L-1的盐酸混合后缓缓加热,向反应完全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则生成的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不考虑盐酸的挥发)()A.等于0.3 mol B.小于0.3 molC.在0.3~0.6 mol之间D.以上结论均不正确2、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①用含HCl 146 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 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
高一氯元素知识点氯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卤素,其化学符号为Cl,原子序数为17。
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化学性质。
1. 氯元素的基本性质氯元素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臭味,密度较大,不溶于水。
氯元素在常温下存在于二原子分子形式Cl2,即氯气。
氯气具有毒性,有强烈的氧化性,可与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2. 氯元素的电子结构氯元素的电子结构为1s2 2s2 2p6 3s2 3p5,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为7个。
氯元素通过接受一个电子可以稳定地达到八个外层电子,形成Cl-离子,具有稳定的负电荷。
3. 氯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氯元素的化合价主要为-1、+1、+3、+5和+7。
在化合物中,氯元素可以与多种元素发生反应,形成氯化物。
氯化物的离子式通常为Cl-,如氯化钠(NaCl)、氯化铁(FeCl2)等。
氯元素也可以形成二原子分子化合物,如氯气(Cl2)和亚氯化物(Cl2-)等。
4. 氯元素的应用氯元素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作为消毒剂和漂白剂。
氯化合物常用于净水处理、游泳池水处理和消毒剂的生产中。
此外,氯元素还用于制造塑料、杀虫剂、氯胺等化学品。
5. 氯元素的环境影响虽然氯元素在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但其使用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氯化合物可以在水体中形成臭氧消耗物质,对大气层造成破坏。
此外,过量的氯元素也可能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总结:氯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化学性质。
了解氯元素的基本性质、电子结构、化合价和化合物以及其应用和环境影响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通过学习氯元素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的本质,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13讲 氯气的制取与性质【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2.学会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
3.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了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基础知识梳理】 一、氯气的发现1.氯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在自然界中,氯元素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海水中蕴含丰富的氯元素,它主要以氯化钠、氯化镁等氯化物的形式存在。
2.氯气的发现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意外的产生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
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仔细研究了这种气体,并将其命名为氯气。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实验室常用MnO 2将浓盐酸中化合态的氯元素氧化为游离态的氯气,化学方程式: 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2.仪器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类型:固+液――→△气。
(2)发生装置所用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3.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理由是氯气与空气不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4.尾气处理烧杯内盛放的液体是NaOH 溶液,其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例1】有关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用排水法收集氯气B .如果加入足量的MnO 2,盐酸将会完全反应C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氯气D .如果加入足量的浓盐酸,MnO 2将会完全反应答案:D解析:A.氯气可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B.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必须用浓盐酸,盐酸变稀后不再与MnO 2反应,错误;C.由于Ca(OH)2微溶于水,石灰水的浓度较小,只能不宜用石灰水吸收氯气,错误;D.当浓盐酸足量时,MnO 2会完全与浓盐酸反应,正确。
故选D 。
三、氯气的工业制法1.实验探究——模拟工业制备氯气(1)按下图所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进行实验。
①接通电源,观察铁棒和石墨棒上发生的现象。
通电一段时间后,将小试管套在a 管上,收集U 形管左端产生的气体。
高一化学钠和氯知识点总结在高一化学学习中,钠和氯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而氯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钠和氯的组合形成了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下面将对钠和氯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和应用进行总结。
一、钠的基本性质1. 密度和硬度:钠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低密度和低硬度,可以用刀子切割。
2. 熔点和沸点:钠的熔点较低,为97.8℃,沸点为883℃。
3. 导电性和导热性:钠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和导热体,在电解质溶液中能够导电。
4. 反应性:钠在与水反应时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并形成氢氧化钠。
二、氯的基本性质1. 状态:氯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在常温下存在于氯气(Cl2)的形式。
2. 密度和溶解性:氯气的密度较大,不溶于水,但能够在水中溶解形成盐酸。
3. 导电性和导热性:氯气在电解质溶液中能够导电,也具有一定的导热性。
4. 反应性: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氧化剂参与。
三、钠和氯的化学反应1. 钠与氯气的反应:钠与氯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钠。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同时释放出明亮的火焰和白烟。
2. 钠与水的反应: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反应剧烈,伴有剧烈的气体产生和剧烈放热现象。
3. 钠与酸的反应: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是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
四、钠和氯的应用1. 钠的应用:钠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等工业领域,可以用于制取氢氧化钠和钠金属等。
此外,钠也可以用作铸造铝合金的添加剂。
2. 氯的应用:氯的应用十分广泛,常见的应用有制取氯化物、消毒剂及漂白剂的生产等。
氯也是制取氯仿和一些有机合成底物的重要原料。
总结:钠和氯作为化学中的重要元素,具有各自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
钠的基本性质包括低密度、低硬度以及较低的熔点和沸点,而氯则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导电性。
钠和氯的化学反应表现出剧烈而特殊的现象,如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
此外,钠和氯在各自的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用于制取化学品和冶金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氯气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由氯原子和氢原子组成,分子式为Cl2,是常见的强氧化剂,有着许多结构形式。
1.性质:
氯气是非常活泼的t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它沸点低,熔点极低,极易蒸发。
属于无色气体,但在光照下可呈淡黄色,具有较强的毒性,可引起化学性窒息,此外,它的口渴和胸闷的症状无法被确诊。
2.制备方法:
可通过电解法制备。
将氯化钠溶液和铵溶液混合,加入电极,在anode上氯化物离子氧化,在cathode上氢气由氢离子还原而形成,产生氯气。
3.用途:
(1)用于农药制剂、粉末消毒剂、漂白剂等的生产;
(2)用于冶金行业,如催化聚合、除锈;
(3)用于制造氯化物、盐酸、氯硫酸、氯酸等催化剂;
(4)用于硝胺制造;
(5)用于制作各种药物、增塑剂、染料、医疗器材等;
(6)用于水处理;
(7)用于造纸行业,如漂白和分解染料;
(8)用于橡胶行业,例如制造硫化助剂;
(9)医疗用途,作为一种消毒剂使用。
4.安全措施:
(1)操作时应采取火灾措施,如带有保护面罩、穿防护服等措施;
(2)在操作时避免吸入氯气气体,多更换气体的通风系统或装备通风防护;
(3)禁止一切燃烧物进入容器中;
(4)应采取强制排气措施,尽量减少容器内的积气量;
(5)使用氯气的容器应处于室内,不得暴露于阳光下,也尽量避免接触水;
(6)操作时应注意避免触碰毒性热量,以防强烈反应;
(7)操作完毕后应裹上中性炭和消毒剂,以有效消除氯气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