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语言表达能力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A.教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B.小王来信的意思是:“她在那儿学习和工作都很好,不用惦念。
”C.参加96足球甲A比赛的有:上海申花、北京国安、广东宏远等12支劲旅。
D.工人走进技校,学习现代科学;农民跨出家门,搞起商品经济:工农都为现代化大业做贡献。
6.选出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三年的高中生活,有人问我什么最难忘?我答不上来。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D.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干旱把男劳力都赶到山外打工去了,只剩下妇女们苦苦支撑着全部的生活重担———照顾老人、管教孩子、耕作田地。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8.下列句子中依次应填入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①“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喜欢你了。
”②我不知道为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③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④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9.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溃。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模拟题一参考答案(考试题目)数学基础能力测试参考答案1. C,2. C,3. D,4. A,5. D,6. B,7. C,8. A,9. C, 10. D, 11. A, 12. C, 13. C, 14. D, 15. B, 16. A, 17. C, 18. A, 19. A, 20. C, 21. A, 22. A, 23. C, 24. C,25. D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参考答案综合题目分析41-45【解题分析】■方法:全排列根据(3)、(5)和⑹可知,JKL为20世纪作品。
G、H和0可自由排列。
全排列:情况1: 20世纪-19世纪T8世纪19世纪不能在1-4位。
因为这样排列,空格不够。
因此位置共10种可能。
■问题解答:41. C.根据条件分析可知,当4号位置是空位时,前三个位置放置的一定是18世纪的画。
42.D。
查表得情况1。
空格可以为5、6、8、9、12.43.A。
根据条件分析可知1号到4号这四个位置都不可能放置19世纪的画。
44. D.查表得情况3。
20世纪的画在最后排。
因此选D。
45. D.查表得情况1-2。
前三选项都可以,D不可。
45-50基于以下题干:六个城市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条件分析】4所医院,2座监狱和2所大学,根据(1 )可知这8个单位分布在6个城市,没有重复排列。
(2 )监狱分开排,一城一个。
大学也是这样。
(3)监狱/大学。
(4 )有医院才能排监狱。
即有监狱就有医院。
(5)有大学的两个城市没有共同的边界。
(6 )城市3有一所大学,城市6有一座监狱。
分析:大学的情况:(6)城市3有大学,根据(5)可知,城市1、4、5不可能排大学。
另一所大学只能在城市2或6。
根据(6), W 6有一座监狱,又根据(3),可知,城市6也不能排大学。
所以,另一大学必然在2。
监狱的情况:城市1、4、5中有一所监狱,且有监狱的城市有至少一家医院。
即1、4、5中必有至少一家医院。
题目解答:46.选D。
模拟题二答案语言能力测试参考答案数学基础能力测试参考答案1.(D),2.(D),3.(D),4.(A),5.(B),6.(C),7.(B),8(B),9.(B),10.(C)11.(B),12.(A),13.(C),14.(D),15.(A),16.(B),17.(A),18.(C),19. (A)20.(B),21. (D),22.(B),23.(C),24.(A),25.(A)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参考答案:综合分析题组详解。
41-45分析解答:题组条件分析:直线排列题目。
由于可能的排列较多,不能进行完全枚举。
应使用分析法和排除法。
根据条件(3)“最左边的那个洞不能是空的”,可知:“空”不可能在1位。
而且,“空”也不可能在2位。
因为这种情况,PQ与RS不可能等距。
41.排除法。
选项A、B、C不符合条件,排除。
所以选择D 。
42.图表法。
U在2位,T必须在1或3位,根据“空”可能的位置列表分析如下:因此,选C。
43.图表法。
T必须在4位,“空”只能在3位。
为保证条件(1),则只有一种排列方式:因此,选B。
44.图表法。
为保证条件(1),则Q必在2位,S必在4位。
5-7可供UT/TU组合与“空”自由排列,即只有4种方式:无论那种情况,“空”都不会在6位,即“空”只能在5或者7位,故选D。
45.图表法。
依题意,为保证条件(1),则R和S组合必在1位或3位。
同样,5-7可供UT/TU组合与“空”自由排列,即只有8种方式:故选A。
46-50解析:[1] 条件分析上述问题属于复杂组合问题。
题干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如下:(1)(F→H)∧(1F→2H);(2)(G→J)∧(1G→1J);(3)(H/J);(4)(J/K);(5)如果有K,则K的量比其他所有的量都大。
[2] 问题解答:排除法。
46.答案是C。
根据选项可以形成的组合为:1F1K、2G2F、3H3F违背了规则(1)。
只有4J4G符合规则。
历年GCT语言表达能力测试题(2)二、填空题16.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句。
①记者的不断追问,使他陷入十分尴尬的___________.②自出生出来,他第一次在北京_________了一个愉快的春节。
③画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__________着几个衣衫褴褛的人。
a.地步度过装点b.地步渡过点缀c.境地度过点缀d.境地渡过装点17.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我们到了脑筋疲倦的时候,往往随意地将课本以外的书籍取来阅看,________这书籍就成了常和我们亲近的一种消遣品。
__________我们______以它当作消遣品,没有什么大关系,也就没有严格的选择。
a.因此因为虽然b.但是因而既然c.但是因而虽然d.因此因为既然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合。
在_____关于在中小学生实行统一收费的若干规定______的听证会上___各方代表争论的焦点是__一费制__能否真正彻底解决中小学生乱收费问题__a.“”:“”?b.《》:《》?c.《》,“”.d.“”,《》.19.下列横线处,填上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正确表述。
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
以上文字_____.a.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赞美了众志成城、锲而不舍得力量b.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反映了浪花改变自然环境的现象c.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赞美了众志成城、锲而不舍得力量d.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反映了浪花改变自然环境的现象20.在下面文字横线处,填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话。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堂皇的口号,不是一曲浪漫的旋律。
它需要直面更多的难题,_____.a.需要锐气和胆识,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b.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需要锐气和胆识,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c.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需要锐气和胆识,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d.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需要锐气和胆识,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21.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成语。
本人花费时间整理的最有价值GCT资料,完全免费下载,如果您觉得资料不错,请记得给我评价,您也可以获得积分哟。
谢谢!2011年GCT真题-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第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测试(A卷)一、选择题1.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三国时代,英雄倍出,人才济济。
B.做学问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墨守成规。
C.守军指挥宫被敌人三翻两次的挑衅激怒了。
D.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下面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这种瓷器比较粗糙,赶不上江西瓷。
②这篇译稿太粗糙,你重新润色一下。
B.①墙壁粉刷以后,屋里变得亮堂多了。
②问题搞清楚以后,他心里亮堂多了。
C. ①对方的请求刚说完,他就痛快地答应了。
②看着大坝工程一天一个样,心里真痛快。
D.①海峡是海洋中连接两个相邻海区的狭窄水道。
②枝上排列着两列小叶,腹叶狭窄,背叶宽大。
3.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从这次测试的情况来看,大家的计算机水平良秀不齐。
B.爱琴海的海岸丝非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
C.球队虽没能出线,但在比赛中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的。
D.自古及今,《楚辞》的评注和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或许有一天我们将会知道究竟这里发生了什么,以避免这种悲惨事件不再发生。
B.我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音乐带给我许多别的孩子永远也无法体验到的感受。
C.凤凰电视台在美落地,该台总裁表示凤凰卫视将继续扮演中美之间友谊的桥梁。
D.你是我最心爱的人,这些年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但我却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你。
5.下面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他走了三小时了。
B.买房子就送家具。
C.县里来了工作组。
D.在邮局寄包裹。
6.下面关于文史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陆王学派”的代表是明代陆九渊和王阳明。
B.苏轼是著名书法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C.欧洲中世纪流行的骑士文学,一般以歌颂爱情为主,多从古希腊、古罗马故事取材。
gct试题及答案一、介绍GCT(全球认证测试)是一项全球性的认证测试,旨在评估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
该考试覆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语言、数学、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提供一些GCT试题及答案,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二、语言考题以下是一道语言考题的示例:题目: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并改正。
1. She don't like ice cream.2. The book is laying on the table.3. We are going to the beach tomorrow, but it will raining.4. He do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the car.参考答案:1. She doesn't like ice cream.2. The book is lying on the table.3. We are going to the beach tomorrow, but it will rain.4. He does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the car.三、数学考题以下是一道数学考题的示例:题目:计算下列方程的解。
2x + 5 = 17参考答案:首先,我们需要将方程变形,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
2x = 17 - 52x = 12然后,将方程两边除以系数2,得到x的值。
x = 12 / 2x = 6所以,方程2x + 5 = 17的解为x = 6。
四、逻辑推理题以下是一道逻辑推理题的示例:题目:根据以下信息,判断每个人的职业。
1. Tom is not a doctor.2. Mary is a lawyer.3. John is a teacher.参考答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Tom不是医生。
2. Mary是律师。
3. John是教师。
2008年GCT考试真题A卷第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测试(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C. 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2.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义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沽名钓誉徒有虚名不可名状B.栉风沐雨风声鹤唳移风易俗C. 横生枝节起死回生无中生有D.动人心弦兴师动众动辄得咎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长达两个小时的淡心会,积存于代表们心中的疑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除。
B. 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原材料的消耗比过去节省了将近一倍。
C. 当地教育部门采取各种办法,努力培养和提高中学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D.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对公众开放,为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4.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老张也喜欢到公园里去打太极拳。
B.他连你都不认识,又怎么会认识我呢?C.他抬头一看,发现那幅画上头有一只苍蝇。
D. 辩论赛上,正方对反方的反驳是有充分准备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生命如风,创造着春的精致;生命如月,辉映着夏的清凉;生命如水,荡涤着秋的萧瑟;生命如云,浮掠着冬的悲伤。
B.那些细碎的往事,当时只是寻常,如今却全变成钻石一样晶莹纯粹的回忆。
C.清晨,迎着朝阳,红领巾们带着小树苗去参加植树活动了。
D.儿子是箭,父亲是弓,要想把箭射得更远,父亲的背便愈弓。
6.下列关于文史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元代王实甫的传奇剧《西厢记》,描写书生张珙和相国小姐崔莺莺从相爱到结合的曲折过程,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B.秦末战乱,刘邦于公元前206年攻占秦都咸阳,废除秦朝的严刑峻法,召集关中父老宣布法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史称“约法三章”。
C.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贵族青年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所谓“多余人”的形象。
2003年GCT真题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第一节语言表达能力测试题(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海市蜃(shân)楼良莠(yòu)不齐怙(gú)恶不悛B.为(wâi)渊驱鱼心广体胖(pán)瞠(chēng)目结舌C.刚愎(bì)自用胜券(juàn)在握面面相觑(qù)D.冠(guān)冕堂皇买椟(dú)还珠茅塞(sài)顿开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3.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匹(个人)敌礼尚(注重)往来赦过宥(宽恕)罪B.矜(怜悯)持横征暴敛(搜刮)欲盖弥(更加)彰C.虔(恭敬)诚连篇累(连续)牍披(劈开)荆斩棘D.自诩(夸耀)不刊(登载)之论化险为夷(平安)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病菌虽然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体的危害却极其严重。
B.有的领导干部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能不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吗?C.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问世之后,流传甚广,几乎是家喻户晓。
D.他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起来处心积虑,任劳任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
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单位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D.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6.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小王回到了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仍然坐在那里聊天。
2004年GCT语言表达能力考试题5(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中国民族的同一性不但远超过其他许多国家——94%的人口为汉族——并且作为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虽然其间或分裂中断),至少可能已有两千年历史之久。
更重要的是,在两千年中华帝国岁月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并在绝大多数关心天下事的中国人心目中,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与典范。
……它认为——相当正确的看法——自己的古典文明、艺术和文字,以及社会价值系统,是其他国家公认的精神鼓舞及模仿对象,对__________尤其恩泽深重。
像这样一个文化大国,不论有集体角度看,或从个人地位与其他任何民族相比,自然毫无半点知识文化不如人的自卑感觉。
而中国周围的临近国家,也没有一国能对它造成丝毫的威胁;再加上中国发明了火药,更可高枕无忧,轻而易举将犯境的野蛮人拒之边外。
于是中国人的优越感,更获得进一步的肯定,虽然这种心态,曾使得它在面对西方帝国的扩张时,一时措手不及。
19世纪时,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变得再也明显不过——因为科技不如人,便直接表现为军事上的不如人。
但是这种落后现象,事实上并非由于中国人迟疑不愿动手,不肯像当年日本在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一样,一下子跳入全面欧化的“现代化”大海中。
因为这一切,只有在那古文明的捍卫者——古老的中华帝国——成为废墟之上才能实现;只有经由社会革命,在同时也是打倒孔夫子系统的文化革命中,才能真正展开。
(选自[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郑明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5.根据上下文,在中文横线处填入最合适的国家。
A.泰国B.缅甸C.马来西亚D.日本36.上述文字的主旨是:A.中国的同一性和优越感反倒妨碍了现代化进程。
B.中国发明了火药,因此可以高枕无忧。
C.中国人的优越感在现代获得进一步肯定。
D.中国在两千年时间里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与典范。
37.作者对古代中国是“其他国家公认的精神鼓舞及模仿对象”一说表示:A.模棱两可B.部分赞同C.批判地赞同D.完全反对38.按作者观点,中国现代化选择“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道路:A.是出于历史的偶然B.是出于历史的必然C.与古典同一性无关D.原本完全可以避免(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2006年GCT入学资格考试语言表达能力试卷 参考答案与解读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读】A项中“瑕”应改为“暇”; B项中“焕”应改为“涣”; D项中“糜”应改为“靡”。 由上知,无错别字的只有C项。 2.【答案】B 【解读】 A项中“旁征博引”的“旁”意为“广泛的”; C项中“甚嚣尘上”的“嚣”意为“吵闹,喧哗”; D项中“尾大不掉”的“掉”意为“摆动”。 此三项都有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读】A项有语病,“人数”与“攀升”搭配,而“人次”与“攀升”搭配不当;
B项有语病,“理解”没有宾语,所以句意不完整; D项有语病,重要条件应是“坚忍不拔的毅力”或“卓越而不凡的智慧”,前后不对应。
4.【答案】C 【解读】A项中是“所有”的“公司”还是“所有”的“领导”?语意不明; B项中的“毛头小子”指代不明,有歧义; D项中的“相关评论”的对象指代不明,有歧义。 5.【答案】D 【解读】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暗喻的修辞手法。三个分句结构整齐,理想“是火”、“是灯”、“是路”,用了暗喻的手法。这种手法的作用是:比喻则更形象地赞美了理想的作用,排比则使赞美更有气势。故答案应选D。
6.【答案】D 【解读】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题。扶清灭洋”是由清末义和团提出的,“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是由五四运动时的爱国学生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抗美援朝战争时提出的,“超英赶美”是毛泽东在1957年底提出的。由上知,正确的排序应是D项。
7.【答案】B 【解读】语文知识。由第①中的冬梅“凌寒”而开,推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冬。由第②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推知,这首诗写的是秋,重阳之时思念亲人的场景;由第③中的“夜热依然午热同”,“时有微凉不是风”,可知这首诗描绘了夏天晚上闷热的情景;由第④中的“清明”可推知,这首诗描述的是春天。由上不难看出答案为B。
8.【答案】B 【解读】表述全部正确的只有B项。 A项不正确,《樱桃园》是契诃夫的戏剧代表作; C项不正确,纪事本末体始创于南宋,因此我国先秦两汉历史散文的主要体裁不包括纪事本末体;
D项不正确,谢灵运并不是唐代诗人,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诗人。 9.【答案】A 【解读】根据历史知识,题干中说的“插上一刀”是毛泽东1947年夏天提出的,即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选A。
10.【答案】B 【解读】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主要在于宏观总量的控制,政府要解决的主要是战略性、政策性的大问题,而把微观经济决策(包括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决策)交由企业根据市场信号自主决定。故选B项。
11.【答案】D 【解读】本题答案为D。即从众行为是由从众心理引起的,当群体代表进步潮流时,个人服从组织做出从众行为,是合宜的。但由于从众心理是一种缺乏自信和主见的盲从以及向压力屈服的心理状态,因此从众行为也可能产生负面的效应。其他选项都不答合题意。
12.【答案】D 【解读】《商标法》规定,商标可以是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三维标志即立体商标在2001年《商标法》修改后也被纳入商标保护范围。因此不可作为商标使用的只有声音。
13.【答案】C 【解读】答案是C项,即谈话法、讨论法和陶冶法这三种教案方法的共同特征是师生互动。
14.【答案】D 【解读】本题考查的是地理知识。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起了阻挡高能量紫外辐射到达地面,从而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臭氧层破坏使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增强,反而会使近地面对流层中的臭氧浓度增加,近地低空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会引起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紫外线照射增强,自然会引起气候的变化。但气候并非趋向严寒。由上知,前三项都会出现,只有D项不可能出现。
15.【答案】B 【解读】由题意知,A、C、D三项都是植物修复的优点,只有B在文中没有提到。
二、填空题 16.【答案】A 【解读】首先要辩析词义,然后结合语境再选词。“暴发”和“爆发”都可指突然发作,而“爆发”更侧重力量、情绪等突然发作;“偏袒”和“偏心”都指偏向某一方,但“偏袒”是动词,可加宾语名词,且有袒护的意思;“偏心”是形容词,其后不能加宾语。由此可判断正确的一组词应是A项。
17.【答案】D 【解读】由文意知,第一空前后两句是明显的递进关系,活没说完,应用逗号;同理,第四空也应该用逗号;故答案应选D。
18.【答案】D 【解读】本题答案是D项。第二空选用“因为”,因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第三空选用“既然”,因为第二句话中的“以它当作消遣品,没有什么大关系”后面跟的是“也就没有严格的选择”相呼应。最后一空选用“然而”连接,因为第三句话是对一、二句的转折。
19.【答案】C 【解读】由文意知,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和加拿大的大学有关的内容,经分析可知,空格处的内容应是C项内容。
20.【答案】C 【解读】文学常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
21.【答案】A 【解读】首先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本诗的一个特点是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又因“独暄妍”与“占尽风情”相承,“水清浅”与“暗香浮动”相承。据此可推知,排序正确的是A。
22.【答案】C 【解读】这段话主要围绕“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两个话题,并对其对照着加以阐述,结合文意可得出答案为C。
23.【答案】B 【解读】文学常识,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悲惨世界》为19世纪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故答案应选B。
24.【答案】C 【解读】这句话运用了我们曾学过的一种修辞手法——顶真,即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重复同样词性的词、短语或句子、头尾蝉联的修辞方法。其他修辞手法此题未体现。
25.【答案】D 【解读】当人的某一级的需求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求,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据此可知,由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D项。
26.【答案】C 【解读】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7.【答案】C 【解读】我国《宪法》第67条的规定,特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28.【答案】D 【解读】姓名权是公民人格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指公民决定、使用和变更其姓名并要他人尊重自己姓名、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是以姓名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其绝对不能转让。注意:姓名可以相同,同姓名者享有各自的法定姓名权,姓名权不能许可他人使用或者转让他人,法人、个体户的姓名权可以转让。
29.【答案】B 【解读】本题答案是B项。即地表沉降的原因包括严重的地下水超采后不及时有效地补给以致形成地下漏斗、过多过密的高层建筑引发地层破坏等等。其中,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是最主要的原因。
30.【答案】C 【解读】本题考查生物知识。所谓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也包括单细胞的藻类和能指导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些细菌。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分解者指具体有分解能力的各种微生物,也包括一些低等原生动物,如土壤线虫、鞭毛虫等。土壤动物属于分解者。
三、阅读理解题 31.【答案】B 【解读】综观全文可知,这段话的主题是:远离喧嚣的现实,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32.【答案】C 【解读】杜甫叙事诗“三吏、三别”分别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33.【答案】D 【解读】题干中的句子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视觉上的“光与影”和听觉上的“旋律”沟通起来。经分析,只有D项中“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也使用了通感。故选D。
34.【答案】A 【解读】系判断动词后面应有判断的内容。因为A中“是”引出对“寂寞”的判断,所以为系判断动词;其他选项都不合题意。
35.【答案】C 【解读】本题的答案在第一段中,文中指出:“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备选项中只有C项与此意相吻合。
36.【答案】C 【解读】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吴一枪与歹徒较量的最后一瞬间。由文意知,“最后一瞬间”不是吴一枪等待末日的一瞬间,而是他以超凡的勇气、自信和镇定面对这场心理战的最后一瞬间。故答案为C。
37.【答案】B 【解读】“威武”有力量强大的意思,“雄壮”则有(气魄、声势)强大的意思。因此可以形容声音。故B项符合题意。
38.【答案】C 【解读】A、B、D项都可描述歹徒在吴一枪的空枪面前的胆战心惊,而只有“没有了呼吸”,当然也更不会“胆战心惊”了。因此C项不能表明。
39.【答案】A 【解读】由文意知,备选项中只有A项理解错误。因为“血的教训”就是为了“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才发生的。
40.【答案】D 【解读】根据文意可知,“子弹打飞”是由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并非死亡的原因。故选D。
41.【答案】C 【解读】“荼”音为“tú”,“荼毒”比喻毒害。 42.【答案】D 【解读】综观全文可知,作者正因为他对雷峰塔的故事记忆深刻,才会写这篇《论雷峰塔的倒掉》,但并不是说雷峰塔的事情都忘了,所以D项不正确。
43.【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