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5
《我的老师》说课稿《我的老师》说课稿《我的老师》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的老师》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
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在它的前面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都德的《最后一课》,后面有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还有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它位居正中,与整个单元融为一体。
第一单元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第二单元则由家庭走向学校,从国内到国外,从私塾到大学,学生的眼界在逐渐地开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初一第一册的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谈到的老师,对儿童都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作用,他们不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而且爱憎分明,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一特点,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1.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词句的揣摩。
学习重点确定为: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难点为:理解、揣摩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
《我的老师》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1920年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知识积累1.狡猾(jiǎohuá):此文是调皮而机灵的意思。
2.卜(bǔ)问:占卜以问事。
3.劝慰(wèi):劝解安慰。
4.迷迷糊糊:神志模糊不清。
5.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真。
6.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7.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8.纠纷:发生争执的事情。
9.褪(tuì)色 10.黑痣(zhì)考题例析1.(2015•河北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红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2.(2015•江西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老师》知识点整理1、注音:榆[ú]钱黑痣[zhì]模仿[ófǎng]褪[tuì]色卜[bǔ]问磕[ē]头纠纷[iūfēn]当[dāng]屋蔡芸芝[zhī]劝慰[èi]魏巍[ēi] 焚[fén]香模糊[óhu]时辰[hén]2、听写词语:狡猾察觉存心模仿纯真榆钱海鸥占据牵挂援助权威纠纷慈爱依恋珍宝时辰迷迷糊糊模模糊糊3、解释下列词语:(l)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2)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3)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4)纠纷:争执的事情。
()热恋:本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6)莫大:没有比这个再大。
(7)模模糊糊:非常不分明不清楚。
(8)迷迷糊糊:(神智或眼睛)非常模糊不清。
(9)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引申义:也做聪明讲,聪明是褒义词4、背:《我的老师》的作者是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等。
、背: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⑦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事略写,后两事详写。
因为前五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
所以详写。
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6、背:“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答:一般的情况下,一篇的人称应前后一致。
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
《我的老师》知识讲解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 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
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 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 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知识积累1.狡猾(ji a ohua:)此文是调皮而机灵的意思。
2•卜(b U )问:占卜以问事。
3. 劝慰(W 召):劝解安慰。
4. 迷迷糊糊:神志模糊不清。
5. 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真。
6. 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7.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8. 纠纷:发生争执的事情。
9. 褪(tu 1)色 10.黑痣(zh 1) 考题例析1. (2015?河北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红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 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 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 的生命个体。
2. (2015?江西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 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 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 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④ 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 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A.④⑤①③② B C.⑤③②①④ D解析: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要了解成语的含义,不能望文生义。
扑朔迷离:形容 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不符合语境。
《我的老师》知识讲解撰稿:王欢欢审稿:王军霞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魏巍,河南郑州人,当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1920年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知识积累1.狡猾..(jiǎohuá):此文是调皮而机灵的意思。
2.卜.(bǔ)问:占卜以问事。
3.劝慰.(wèi):劝解安慰。
4.迷迷糊糊:神志模糊不清。
5.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真。
6.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7.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8.纠纷:发生争执的事情。
9.褪.(tuì)色 10.黑痣.(zhì)考题例析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博览众书是读书的一大要诀。
____________,可以让我们知悉社会的变迁、民族的盛衰、政治的演变,更新自己的观念;____________,可以让我们了解名人身处逆境奋发图强,振作自己的志气;____________,可以让我们体验事物的因果、世道的崎岖、沧桑的演变,增加自己的阅历;____________,可以让我们怡情养性;读歌赋,可以让我们高尚思想……(1)读小说(2)读诗词(3)读历史(4)读传记A.(1)(3)(4)(2) B.(3)(4)(1)(2)C.(3)(1)(4)(2) D.(4)(1)(2)(3)解析:该题考查句子搭配,注意搭配要合乎逻辑,正确答案B项。
课文讲解理解主旨本文作者回忆了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这七件小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铺展到校外,从平时串联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和慈爱善良、温柔可亲的性格特点,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深深的敬爱之情。
《我的老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老师》。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魏巍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在学校里与蔡芸芝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抒发了对老师的敬爱与感激之情。
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还能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
此外,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可能相对较少,对文中所表达的师生情谊可能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文本,感受老师的关爱和教诲。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蔡芸芝老师的形象特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厚师生情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本。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交流看法,共同提高。
《我的老师》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1920年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知识积累1.狡猾..(jiǎohuá):此文是调皮而机灵的意思。
2.卜.(bǔ)问:占卜以问事。
3.劝慰.(wèi):劝解安慰。
4.迷迷糊糊:神志模糊不清。
5.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真。
6.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7.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8.纠纷:发生争执的事情。
9.褪.(tuì)色 10.黑痣.(zhì)考题例析1.(2015•河北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红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2.(2015•江西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我的老师》概括主要内容《我的老师》是一篇关于作者对自己老师的赞赏和回忆的文章。
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生涯中遇到的一位特别的老师,并分享了这位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和启发。
正文:我的老师,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她是一位温和而富有耐心的教育家,她用她的智慧和激情,点亮了我求知的火花。
我第一次遇见她是在小学一年级。
那时候我还是个胆小怯懦的孩子,对于学习充满了困惑和压力。
然而,我的老师却以她独特的方式,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她总是鼓励学生们勇敢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她给予我们充分的自由空间,让我们像小小的探险家一样,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
在她的引导下,我渐渐喜欢上了阅读。
她每周都会带来新的绘本和故事书,让我们一起分享和讨论。
她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读书,还教会了我如何理解和分析其中的内容。
通过阅读,我逐渐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阅读,我的老师还教会了我许多其他的技能。
她是一位出色的音乐教师,她鼓励我们每个人发现自己的音乐天赋并尝试不同的乐器。
我还记得当时我选择了学习钢琴,虽然一开始觉得很难,但老师总是耐心地帮助我克服困难,直到我能够熟练地演奏一首曲子。
这些音乐课不仅提高了我的音乐素养,还锻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
在我进入中学后,我的老师依然陪伴着我。
她是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导师。
每次我遇到困惑或挫折时,她总是在我身边给予我支持和鼓励。
她相信我的潜力,鼓励我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
正是她的指导和鼓励,我获得了许多奖项和机会,为我的未来铺就了坚实的基础。
回首那段时光,我深深感激我的老师。
她教会了我勇敢面对困难、追求卓越的精神。
她的教诲一直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
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教师,我希望能够像我的老师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去点亮更多学生的未来。
初一苏教版语文下册我的老师知识点《我的老师》是中国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魏巍的著名作品。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解一下我的老师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习本文有帮助。
一、原文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饯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家里和女朋友家里。
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音。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们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笑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和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面焚起香来,把两个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这时候蔡老师安慰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鼓励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我的老师》知识讲解责编:王军霞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1920年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知识积累1.狡猾..(jiǎohuá):此文是调皮而机灵的意思。
2.卜.(bǔ)问:占卜以问事。
3.劝慰.(wèi):劝解安慰。
4.迷迷糊糊:神志模糊不清。
5.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真。
6.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7.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8.纠纷:发生争执的事情。
9.褪.(tuì)色 10.黑痣.(zhì)考题例析1.(2015•河北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红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2.(2015•江西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①②C.⑤③②①④ D.⑤④②①③解析: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要了解成语的含义,不能望文生义。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不符合语境。
答案是C。
2.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属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本段话的结构是总分,是围绕“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来说的,注意前后一致的关系。
答案是B。
课文讲解理解主旨本文作者回忆了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这七件小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铺展到校外,从平时串联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和慈爱善良、温柔可亲的性格特点,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深深的敬爱之情。
理清结构写作特色1.选材合理、典型。
本文共记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写得概括,后两件事写得具体。
前面写蔡老师的五件事,概括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中心。
这五件事是依据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对“我”的影响也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把感情推向高潮。
后面写孩子爱老师的两件事,表现了孩子内心里对老师的深情,也间接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
这七件小事,所选事例丰富多彩,而内容绝无雷同之感。
而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们终身难忘。
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思行文,材料选择很是典型。
2.描写传神、细腻。
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涵在叙述事情过程中的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
如“假打真爱”的场面,“从来不”“仅仅有一次”“好像要”“轻轻地敲”,这些词语说明蔡老师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并没有发怒真打我们的意思,这仅有的一次假装打人,写出了蔡老师的“严”与“爱”,也表明了蔡老师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现了蔡老师的温柔、热情、深爱学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
再如“放假分别”场面,“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一句中“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待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千言万语。
还有“梦里寻师”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
这心理、这感情、这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正像作者说的:“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这些传神、细腻的描写,无一不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师生之情。
3.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如在较详细地叙述蔡老师为“我”排解纠纷一事后紧接着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抒情:“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蔡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这种朴素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衬托了蔡老师的伟大人格。
在叙述“梦中寻师”之后,作者用感叹句、疑问句抒发了对老师强烈的思念之情:“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适时地使用反问、排比等方法进行抒情议论,能够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把握重点1.怎样理清本文的感情线索?线索贯串全部材料,体现文章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全文情节发展的纽带。
本文感情线索为回忆→思念→依恋,文章以“难忘”贯穿全篇,以回忆→思念→依恋为情感纽带串起七件小事,以师生间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安排和处理详略。
开篇就用“最使我难忘的”开启回忆的情感闸门,紧接着列举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
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依恋蔡老师的事:默默跟在身后看她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梦里寻师。
最后用“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这样深情的语句抒发了对老师强烈的思念之情。
2.这篇文章写了蔡老师几件事?哪些详细,哪些简略?为什么这样写?把这几件事联系起来看,你认为蔡老师是怎样一个人?写了蔡老师五件事。
其中老师为“我”排除纠纷一事,写得详细,其它事写得简略。
这样写,既可以使文章结构疏密相同,又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如果说前面四件事还是对蔡老师形象的简单勾勒,孩子的感受还处于表面现象,那么这第五件事是深入到作者内心了:老师在学生最痛苦、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排除了纠纷,抚平了孩子心灵的创伤,这是一位“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老师啊!由于这件事使“我”终生难忘,它又最能展示蔡老师美好的心灵,所以详写。
蔡老师是一位温柔、可亲、慈爱、公正、热爱孩子的人,她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3.作者在第9段开头这样写道:“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为什么前头说是“小事”,后面又讲“占据”过我的心灵?“占据”是强行占有的意思,对一件小事“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所谓“小事”,指的是孩子们之间常常有的一些纠纷,在老师或别的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小事,可是从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来看,却是一次不寻常的遭遇:父亲背井离乡,生死不明;母亲抑郁忧伤,时刻牵挂;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学还时常对“我”幸灾乐祸,使“我”更感孤独悲伤。
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蔡老师理解“我”的心情,细致地处理了问题,批评了小“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蔡老师如此同情、关怀和爱护一个处于困境中的学生,使“我”那弱小的心灵充满对她的感激和爱,所以把这看做是“占据心灵”的事。
4.从课文中找出直接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对蔡老师怎样的感情。
文中直接抒情和议论的句子有:“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它们表达了作者对蔡老师的崇敬、依恋、思念的感情。
5.文中对蔡老师的叙述一直采用第三人称“她”来指代,在写每逢放假不愿离开老师时忽然改用“你”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作者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从回忆中走了出来,仿佛蔡老师就在自己的眼前,他便对老师直抒胸臆,这表示了作者对蔡老师的深切崇敬和思念。
拓展阅读《我的老师》原文简介《我的老师》系节选,原文有4000多字。
开头是这样写的:“《教师报》增加了副刊,编辑同志嘱咐我给教师朋友们写篇文章,写些什么好呢,想了好半天,也没有一点儿进展……”“我想来想去,记忆解救了我。
我想起了一同和我度过童年的几位老师。
他们的样子甚至他们的衣服样式和颜色,都是这样清晰地浮在眼前。
童年的记忆是多么珍奇!愿这些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我愿永远地感念他们。
当然,当我想起他们的时候,也不免回想起我自己—一当时一个孩子的一些甘苦。
而这些甘苦,却未必是他们能够知道的。
因为这些是存留在距成人很近又很遥远的另外一个世界。
今天让这个二十多年前的孩子来谈谈心吧,这对许多教师朋友,虽然无益,也会是有趣的。
”在节选的课文前,写了柴老师,原文如下:在我八岁那年,我们县城的一个古庙里开办了“平民小学”。
这所小学有两个好处,一是不收学费,二是可以不做制服。
这对县城里的贫家子弟是一个福音。
也就在这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变成了学生。
我们新领到了石板、石笔,真是新鲜得很,整日在上边乱画。
新领的课本,上学下学都小心地用手帕包起。
回家吃饭,也觉得忽然高了一头,有了十足的理由。
我们非常爱自己的学校,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而且自满。
可是过了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班上换来了一个姓柴的老师。
这位柴老师是一个瘦瘦的高高的个子。
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有下面三点:一是他那条扁起裤管的灰色的西装裤子,这也许是在小县城里还很少见的缘故;二是他那张没有出现过笑容的脸孔;三就是他手里拿着的那支实心竹子做的教鞭。
终于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吧,或者是给邻座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是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不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