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课程设计任务书-交通101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简支梁(板)桥设计使用班级:土木工程10级指导教师:董军2013年5月1 课程设计题目简支梁(板)桥设计:土木1005~1008班城市A级,净-24+2×1.0 m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本题目拟考虑每人一题,每位同学应在计算书封面表明自己的具体题目。
2 课程设计资料2.1主要技术指标1 设计行车速度为100 km∕h,或80 km∕h2 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或公路Ⅱ级荷载,或城市A级,3 桥面净宽为净-11+2×0.5 m,或净-24+2×1.0 m4 基本烈度为6度、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5 路基宽度为24.5 m(全幅),或35 m(全幅)2.2主要材料(1) 混凝土上部结构构造:除防撞护栏采用25号混凝土和桥面铺装采用30号混凝土外其余均采用50号混凝土。
下部结构构造:墩帽、台帽及防撞挡块采用25号混凝土,前墙、侧墙顶采用20号混凝土,墙身采用15号小石子混凝土砌块石,基础采用15号小石子混凝土砌片石。
(2) 主要钢材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技术条件符合“国际预应力学术联合会”(FIP)所规定的《后张系统认可及应用标准》。
钢绞线的标准强度采用1860Mpa每根15.24的钢绞线。
钢绞线的拉断力为26.07吨(260.7KN)。
采用低松弛钢绞线。
普通钢筋:采用Ⅰ级、Ⅱ级钢筋。
其技术条件必须符合GB1448—84规定。
钢板采用A3钢板。
凡需焊接的钢材均需满足可焊性要求。
3 桥型与结构3.1上部结构本桥为两孔跨径13~20 m的简支桥面连续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或20~30 m的预应力混凝土T 型梁桥。
每孔由6片T梁组成,或每孔由13片T梁组成,主梁肩跨2.0 m,梁高1.10~1.75 m,梁宽2.0 m。
桥面横坡为2%,桥面铺装采用等厚度布置横向坡度由帽梁上的支座垫石形成。
桥面板与横隔板顶底面均设2%的单向横坡,空心板底面或梁肋底面为水平。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某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一、工程概况某平原地带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h。
现状交通组成为小汽车52.2%,普通载重车26.5%,大型车21.3%。
路基宽度为26m,其中行车道为2×2×3.75m,沥青混凝土硬路肩2×2.5m(含右侧路缘带2×0.5m),左侧路缘带2×0.75m,中央分隔带3m,土路肩2×0.75m。
路面宽24.5m,路面横坡2%。
根据道路几何设计图中高程点确定设计路段K23+300-K24+00路填土高度从2.6米到6.6m左右,路段内无小桥,仅在K23+318.376,K23+598.4.,K23+642.361,K23+778.281,K23+998.328处设置几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与圆管涵,路段属郊外,村庄较稀少。
路堤标准横断面如图1所示。
道路纵坡与竖曲线和平曲线要素见下表1。
路面排水:填土高度大于1.3m的路堤,采用集中排水,中央分隔带采用盲沟、渗管和横向排水管等。
图1 设计路段路堤标准横断面图(单位:cm)表1 道路纵坡、竖曲线要素表2 平曲线要素表二、安全设施设计内容:(1)安全护栏(路侧和中央分隔带护栏)包括确定护栏的防撞等级,护栏的形式,型号,设置位置(路侧和中央分隔带),布设一览表。
(2)防眩设施包括确定防眩设施的形式,构造(遮光角度、板宽、板间距、高度的确定),布设一览表。
(3)隔离设施包括确定隔离设施的位置、形式,构造(高度、网孔尺寸),布设一览表。
(4)视线诱导设施的设计。
包括确定视线诱导的种类(轮廓标)、形式,构造,布设一览表。
以上四种设施可单独做布设一览表,或汇总到一起做成一张表。
三、设计依据(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J D81-2006);(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细则(JTJ /T D81-2006);(3)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J D80-2006);四、提交成果1、设计说明书(1分,A4纸或普通稿纸,有封面)内容包括:安全护栏、防眩设施、隔离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的设计方案,具体采用哪种形式,位置、设计原则依据,各种设施的设置一览表。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课程设计目录引言 (1)一、了解平面交叉口及其规划设计 (2)(1)平面交叉口的道路交通特点 (2)(2)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流程 (3)(3)设计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 (6)(4)平面交叉口设计 (9)二、兰州市交叉口实例现状 (11)(1)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11)(2)道路存在问题 (13)三、兰州市交叉口实例改善设计 (13)四、了解立体交叉口及其规划设计 (14)(1)立交概述 (14)(2)典型立交的组成 (15)(3)立交的交通功能 (15)(4)立交的基本特征 (16)(5)匝道 (17)(6)立交的分类 (17)(7)四路立交 (19)(8)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20)五、兰州市盘旋路交叉口——立交改善方案 (22)(1)基本资料调查与搜集 (22)(2)现状分析 (23)(3)立交设计 (23)(4)设计说明 (25)总结 (26)主要参考文献 (27)引言道路与道路(或与铁路)相交的部分称为道路交叉口。
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内交叉形成的交叉口称为平面交叉口,在不同平面内交叉形成的交叉口称为立体交叉口(简称立交)。
交叉口在路网中起着使城市交通由线扩展到面的重要作用,解决各个方向的交通联系。
道路交叉口既是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交通流分离、交汇的转换点,也是各类管线的集散处、道路景观的结点。
在这里,各个道路方向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及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转向、通过,这样就存在着交通冲突,之间相互干扰,引发事故和造成交通的阻塞。
据统计,约有59%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口地带,居所有交通事故类型的首位。
此外,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由于信号控制及其他因素干扰,将产生很大的延误,延误时间约占整个行程时间的31%,而这31%又约有40%是非信号因素引起的。
由此可见,正确的设计交叉口,合理的组织交通,对于减少交叉口对交通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通设计”是近年来逐步形成并被高度重视的改善城市交通的应用技术。
立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立交桥的基本概念、结构形式和设计原理,了解立交桥在现代交通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立交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2)掌握立交桥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3)了解立交桥在交通工程中的优势和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立交桥的设计问题和施工难点;(2)具备一定的立交桥工程设计和评价能力;(3)学会运用现代交通工程软件进行立交桥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立交桥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城市交通发展;(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立交桥的基本概念、结构形式、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及其在现代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立交桥的基本概念:介绍立交桥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立交桥的结构形式:讲解梁式、匝道式、组合式等立交桥的结构特点;3.立交桥的设计原理:阐述立交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立交桥的施工技术:介绍立交桥施工的工艺和要求;5.立交桥在现代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立交桥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势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立交桥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立交桥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验法:学生参观立交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工艺;4.讨论法:分组讨论立交桥设计问题和施工难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立交桥工程教材;2.参考书:提供立交桥工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便于学生理解;4.实验设备: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学生参观立交桥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广州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互通立体交叉设计)设计题目XXXX互通立体交叉设计学院系别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2013年10月10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与内容使用纬地设计软件或CARD1 设计软件,依据互通式立体交叉所在地区地形图完成一个互通立体交叉平纵横综合设计。
设计图纸:1.绘制互通立交总平面图。
2.进行互通立交纵断面设计。
3.完成主线、被交道路及匝道典型横断面图。
4.匝道横断面设计图。
5. 立交连接部设计详图(至少完成一处);6.立交连接部路面标高图(至少完成一处);7.绘制互通立交立体图(选作,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作)。
设计表格:1.主线直线及曲线转角一览表;2.主线逐桩坐标表;3.立交曲线表;二、设计原始资料1.地形图:根据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谷歌地图上查取。
2.主线道路等级: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被交公路等级:二级路或城市次干路。
3.主线设计速度:100或80 km/h;相交道路设计速度:60或40 km/h;4.相交路线:互通立交交叉点中心里程桩号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成后应提交的文件和图表(一)文字部分1.设计说明书(主要阐述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设计标准、设计方法、主要技术指标等) C7-1 2.主线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主线、交叉路线、匝道)C7-43.主线逐桩坐标表C7-5-14.立交曲线表C7-5-2(二)图纸部分1.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图(只需绘制交通流线图)(比例尺1:5000,也可适当调整)C7-2 2.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图(比例尺1:2000,也可适当调整)C7-33.互通式立体交叉纵断面图(1)主线纵断面图C7-6-1(2)被交公路纵断面图C7-6-2(3)匝道纵断面图C7-6-34.互通式立体交叉标准横断面图(主线、被交叉路线、匝道)C7-75.互通式立体交叉横断面设计图6.匝道横断面设计图(至少完成1条匝道)C7-9-17.立交连接部设计详图(至少完成一处);C7-10-18.立交连接部路面标高图(至少完成一处);C7-10-2四、文件提交要求课程设计格式按照广州大学课程设计相关规范执行,并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设计说明书要求A4纸打印,字数不少于8000字,采用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小三黑体,二级标题四号黑体,三级标题小四黑体,正文小四,行距1.25倍。
某互通式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一、基本工程概况:(1)某全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工程,连接某一级公路和某国道。
本工程共占地35公顷,工程由主线桥和匝道桥组成。
主线桥长1284.5m,其中跨一级公路的3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等截面单箱双室箱梁,梁高2.5m,跨径布置为40m+60m+40m;其余均为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等截面单箱多室结构,梁高1.2m,共有2×8联,跨径均为20m;主线桥桥面单幅宽度一般为16.75m,与匝道连接处均加宽,最宽处24.42m。
匝道共有8条,匝道桥分为13联,跨径一般为20m,等高单箱多室截面,梁高1.2m,桥面宽8.5m。
(2)本工程下部构造为钻孔灌注桩基础,主线桥桩径1.5m,桩长36m;匝道桥桩径分为1.5m和1.2m两种,桩长分别为36m和26m。
所有基桩均设计为摩擦桩,低桩承台,矩形柱式墩身,墩顶均为盖梁。
(3)主要工程数量表(4)技术标准1)设计行车速度:主线桥:120kN/h,匝道桥:环道40 kN/h;直接式匝道:60kN/m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3)平面设计:主线桥位于半径5500m的圆曲线上,长2000m;匝道桥最小曲线半径70m。
4)纵面设计:主线桥最大纵坡1.3%,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2500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为20000m;匝道桥最大纵坡3.714%,最大超高6%,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600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3000m。
5)横坡:2%(双向坡)6)地震烈度:基本烈度7度。
(5)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桥位处地貌较简单,为海积、冲海积平原地貌,地势平缓低洼。
但地形局部起伏变化较大,水网发育。
2)工程地质本工程桥位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软地层与中元古界老变质岩构成。
软土地层一般厚度8~12m,最大层厚16m;上覆表壳层为低液限粘土和高液限粘土,为弱盐渍土,厚度0.5~2.0m。
地层岩性为变粒岩、片岩和片麻岩等。
3)水文地质地表水有咸水、半咸水和淡水等,咸水和半咸水对混凝土具中等细晶体侵蚀,淡水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题目:郑州市北三环快速通道及平面交叉路口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1《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2《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3)3课程设计报告 (8)3.1设计依据 (8)3.2设计范围及内容 (8)3.3现场调研及道路、交通条件分析 (8)3.4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9)3.4.1交叉口渠化 (9)3.4.2交通标志设计 (11)3.4.3交通标线设计 (14)3.4.4其它交通设施设计 (19)3.4.5施工要求 (20)4 交通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1)5 自我总结 (21)6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2)《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名称:郑州市北三环快速通道及附近的平交路口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一.目的与任务根据《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主要依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等最新规范的规定,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开展设计任务,完成指定的设计内容,并按要求提交设计成果和资料。
本课程设计主要以郑州市正在建设中的北三环快速通道改扩建道路和附近的平交路口为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目标,开展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工作。
通过本次设计,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进一步巩固课堂基础知识,掌握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法和要点,初步熟悉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加强学生读图、绘图、编制说明书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内容根据工程实践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设计内容包含交通管理设施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道路照明设计、道路绿化设施设计、道路无障碍设施设计等。
1、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2、应提交的设计成果(1)课程设计报告(包含设计说明及相关设施设计的论证)(2)交通工程设施数量汇总表(3)设计成果图纸(A3图纸打印)三.课程设计要求1.课程设计期间服从指导教师的指导,遵守纪律;2. 各项任务要求独立完成;3.课程设计报告应提交完整的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说明;4.课程设计报告采用统一的格式标准,打印后装订成册(具体格式见指导书);5.成绩考核,依据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评定(附后);6.课程设计应于2015年7月10日前完成。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设计说明书班级:交通××班姓名:××学号: 2 0指导老师:××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 (1)第二部分课程设计说明书 (1)第一章概述 (1)第一节项目概况 (1)第二节设计范围 (1)第三节设计内容 (1)第四节设计速度 (2)第五节设计依据 (2)第二章设计原则 (3)第一节标志设计原则 (3)第二节标线设计原则 (4)第三章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方案 (5)第一节标志设计 (5)第二节标线设计 (10)第三节施工要求 (15)第四章课程设计总结 (20)附录图、设计图纸 (21)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项目概况长春北互通位于珲乌高速公路长春至松原段起点,被交叉道路为长春市环城高速公路。
长春北互通式立体交叉位于长春北侧小城子附近,在长白铁路东侧,该立交向南可通过亚泰大街与长春市区相连,是长春市通往松原、白城方向和哈尔滨方向的重要出口;并且通过长春市绕城高速与长春至珲春高速公路、长春至营城子高速公路、长春至四平高速公路及长春市周边的主要公路相连。
其中长春至松原段高速公路下穿,是贯穿南北方向的主干道,主线采用设计速度为100km/h 的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基宽度21m。
平面交叉口计算车速视车车流行驶方向而定,直行车在进口道部分的计算车速一般取路段车速的0.7倍,左右转车辆的计算车速宜取路段车速的0.5倍。
本次设计主要以平面交叉口和长春——松原段高速公路下穿段的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为主。
第二节设计范围长春松原段高速公路下穿段以及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为主。
第三节设计内容1、交通标志设计根据最新规范,进行交叉口及路段交通标志的详细设计,包括各类标志前置距离、设置组合、版面设计、尺寸设计,支撑方式设计等。
2、交通标线设计依据最新规范,进行交叉口及路段交通标线详细设计,包括车道宽度标划、交叉口及路段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及字符标记的设计等。
广州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互通立体交叉设计)
设计题目XXXX互通立体交叉设计
学院系别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2013年10月10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与内容
使用纬地设计软件或CARD1 设计软件,依据互通式立体交叉所在地区地形图完成一个互通立体交叉平纵横综合设计。
设计图纸:
1.绘制互通立交总平面图。
2.进行互通立交纵断面设计。
3.完成主线、被交道路及匝道典型横断面图。
4.匝道横断面设计图。
5. 立交连接部设计详图(至少完成一处);
6.立交连接部路面标高图(至少完成一处);
7.绘制互通立交立体图(选作,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作)。
设计表格:
1.主线直线及曲线转角一览表;
2.主线逐桩坐标表;
3.立交曲线表;
二、设计原始资料
1.地形图:根据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谷歌地图上查取。
2.主线道路等级: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被交公路等级:二级路或城市次干路。
3.主线设计速度:100或80 km/h;相交道路设计速度:60或40 km/h;
4.相交路线:互通立交交叉点中心里程桩号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成后应提交的文件和图表
(一)文字部分
1.设计说明书(主要阐述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设计标准、设计方法、主要技术指标等) C7-1 2.主线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主线、交叉路线、匝道)C7-4
3.主线逐桩坐标表C7-5-1
4.立交曲线表C7-5-2
(二)图纸部分
1.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图(只需绘制交通流线图)(比例尺1:5000,也可适当调整)C7-2 2.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图(比例尺1:2000,也可适当调整)C7-3
3.互通式立体交叉纵断面图
(1)主线纵断面图C7-6-1
(2)被交公路纵断面图C7-6-2
(3)匝道纵断面图C7-6-3
4.互通式立体交叉标准横断面图(主线、被交叉路线、匝道)C7-7
5.互通式立体交叉横断面设计图
6.匝道横断面设计图(至少完成1条匝道)C7-9-1
7.立交连接部设计详图(至少完成一处);C7-10-1
8.立交连接部路面标高图(至少完成一处);C7-10-2
四、文件提交要求
课程设计格式按照广州大学课程设计相关规范执行,并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1、设计说明书要求A4纸打印,字数不少于8000字,采用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小三黑体,二级标题四号黑体,三级标题小四黑体,正文小四,行距1.25倍。
2、所有图纸用A3打印,与说明书一起装订,并将图纸折成A4。
3、装订时不要用文件夹或塑料夹,一定要用钉书钉装订。
4、装订顺序:封面(广州大学课程设计专用)、任务书、目录、说明书、图纸。
五、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主要以互通立交课程出勤率为参考):20%。
2、设计质量(主要从图纸齐全、规范引用是否正确、说明书是否清晰、排版装订是否符合规定等方面评价):60%。
3、工作态度,原创分数:20%,抄袭:-20%。
六、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S].北京:人民交通
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4] 张雨化主编.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5] 李宇峙主编.公路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6] 杨少伟主编.道路勘测设计[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