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的模式及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8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及启示★徐荣华 童立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摘要】港口物流作为供应链物流的重要环节,提供基本物流服务和衍生增值服务。
国外著名港口新加坡港、安特卫普港和鹿特丹港各自利用自身便利的地理位置,采取适合的港口物流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
主要经验和启示在于:政府高度重视港口建设;立足港情,制定和实施差异化战略;采取正确的港口管理模式和港口物流运作模式;出台促进港口物流发展的政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港口物流;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F275港口物流(Port logistics)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口岸优势,依托先进的软硬件环境,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港口物流作为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目的是为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提供基本物流服务和衍生增值服务。
从全球港口发展演变历程来看,由传统的海运货物装卸、仓储中心向具有增值效应的货物服务中心乃至国际物流中心转变,是必然趋势。
因此,揭示世界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借鉴其成功经验,对加快发展我国港口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新加坡港( Port of Singapore)发展模式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海峡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北侧。
主要特点有:一是优越战略地位决定了其成为世界著名转口港,中转业务极为发达。
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艘班轮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
二是港口利用率极高。
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艘船舶进出,这相当于世界所有货轮在一年之内至少在新加坡港停泊一次。
因而,新加坡港也被称为世界利用率最高的港口。
三是大力拓展港口综合功能。
例如,围绕集装箱国际中转,打造国际集装箱管理和租赁中心,形成了国际性的集装箱管理与租赁服务市场。
“宁波模式”给中国港口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与借鉴宁波港被誉为“东方明珠”,在中国港口经济发展史上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宁波港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值得其他港口借鉴和学习。
首先是宁波港的开放性。
宁波港实行开放型战略,积极与国内外港口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服务网络,发挥出了良好的合作与联动效应。
同时,还不断探索新型业务发展,积极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
其次是宁波港的服务质量。
宁波港非常注重服务品质,不断改进服务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全球,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话和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在服务质量上,宁波港做到了有求必应,无微不至,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使得客户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实物物流的便利,更是心理上的安全与满足。
再次是宁波港的科技创新。
宁波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通过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宁波港三期智能码头设备采用无人驾驶技术、智能集约、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多个船舶同时作业,货物可自动分类、运输和码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航运安全。
最后是宁波港的文化建设。
在宁波港建设中,文化建设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倡导“厚德诚信、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将文化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港口环节中,将文化打造成“软实力”,凝聚起全员的思想力量,形成齐心协力的工作氛围。
宁波港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港口的发展提供很多启示和借鉴。
首先,要积极推进港口的开放型战略,加强与国内外港口的联动和合作,形成互惠共赢的局面。
其次,提高服务质量,注重满足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同时,也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注重智能化、信息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最后,加强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凝聚全员思想力量,为港口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宁波港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港口借鉴和学习。
只有不断推动港口转型升级,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为我国的港口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外典型港口物流的发展及启示
佚名
【期刊名称】《交通建设与管理》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一、国内外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简介 1.天津港物流发展模式 (1)统一规划,超前建设。
多年来,天津港务局非常重视港口规划的研究编制和实施管理。
1987年,《天津港总体布局规划》获国家批准,是我国第一部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2002年,天津港又第一个完成港口总体规划的修编。
【总页数】3页(P43-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9.1
【相关文献】
1.国内外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对沿海r后发地区港口的借鉴 [J], 吕国清
2.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类型比较研究——对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J], 林靖靖;黄敬前
3.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及对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J], 张兵
4.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类型比较研究--对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J], 高刚;黄敬前;郝梅玲
5.世界典型港口物流对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启示 [J], 王淑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港口物流成为了我国物流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港口物流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为此,本文将探讨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1.快速发展。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速度快,建设了大量的港口,使港口物流的总体水平得到了提升。
2.装卸效率高。
我国港口物流装卸效率大幅提高,减少了装卸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
3.港口网络覆盖广。
我国港口网络覆盖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港口布局。
4.物流服务水平提升。
我国港口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物流服务。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1.港口物流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港口物流配套设施存在不足,如港口停车场、码头设备等。
2.港口物流信息化程度不够高。
我国港口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3.物流成本高。
我国港口物流成本相对较高,需要降低物流成本。
4.物流服务质量不达标。
我国港口物流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客户需求。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对策:1.加强港口物流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如停车场、码头设备等,以提高港口物流效率。
2.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
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港口物流信息化水平,以提高港口物流服务水平。
3.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港口物流服务质量,以提高港口物流市场竞争力。
4.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加强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港口物流服务质量,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客户需求。
总之,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我国港口物流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港口物流是现代物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港口物流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以中国香港和上海为代表的中国港口在国际竞争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将从港口物流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该行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准确预判。
一、港口物流的现状分析1. 香港港口物流的现状香港作为一个海上贸易中心,其港口物流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完善的港口体系和世界领先的物流运输技术。
目前,香港港口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吞吐量位列世界前列。
香港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前沿的物流技术支持,包括物流信息系统、3D打印、人工智能等,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和海运物流领域。
(2)政府的支持和对物流业的重视,为香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3)地理位置优越,是来往全球的货物和人员的必经之地,能够有效连接中国和海外市场。
2. 上海港口物流的现状上海港口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
上海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内地向海洋和内陆市场扩展的重要枢纽。
(2)先进的港口设施、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及快递服务的配套建设,使上海港口物流具有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3)上海政府对于港口物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产业政策的发展,也为上海港口物流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二、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分析目前港口物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绿色物流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利用节能、环保、减排等技术手段,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目标的物流方式。
未来港口物流将关注绿色物流,通过提升港口设施能力和改善物流流程,使得整个物流过程更为环保。
国外典型港口物流的成功发展模式与启示作者:陈刚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7年第5期陈刚兰州财经大学摘要:当前,国际先进的物流港口主体利用自身区位及资源优势,借助高科技手段,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形成一套成功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该类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港口物流业发展新趋势。
相较而言,我国港口物流虽有一定规模,但同国外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外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的成功模式,然后分析了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港口物流;发展模式;航运业;经验分析;问题;启示所谓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为了强化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利用自身资源、区位优势,并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完备的硬件设施,发展具有涵盖港口物流关联产业的综合服务的一种活动。
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港口物流的功能在不断增加。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海运大国,港口物流的贸易活动也在不断增加。
据国际海事信息网资料显示,全球大宗海运和集装箱业务中,19%及20%的运输工作在中国进行,而60%-70%的新增大宗海运也运往中国。
据中国水运网资料显示,2016年1月至10月间,我国大型港口货物吞吐量为98.1亿吨,同比增长2.7%,其中内贸吞吐量和外贸吞吐量增长率分别为2.2%和3.8%;集装箱业务完成18068万标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7%。
然而,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下,我国港口物流区域性竞争形势更加激烈,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港口物流的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增长。
相较而言,国外有许多典型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如“鹿特丹港模式”、“新加坡港模式”、“安特卫普港模式”等,分析这些成功模式,对于优化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策略,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一、国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经验分析(一)“鹿特丹港”式航运中心模式航运中心的形成,是以港口城市布局稠密的航线、良好的深水航道,以及完善的硬件设备为基础。
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及对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张兵
【期刊名称】《物流技术(装备版)》
【年(卷),期】2015(034)006
【摘要】对国外典型的先进港口物流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借鉴国外成熟的港口物流发展经验,通过和国内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对比,针对当前国内港口物流发展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国内港口物流更好地发展.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张兵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52;F259.2
【相关文献】
1.小议国外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J], 张旭
2.国外典型港口物流的成功发展模式与启示 [J], 陈刚
3.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类型比较研究——对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J], 林靖靖;黄敬前
4.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类型比较研究--对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J], 高刚;黄敬前;郝梅玲
5.世界典型港口物流对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启示 [J], 王淑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经验借鉴综述目录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经验借鉴综述 (1)(一)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1)1.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1)2.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比较 (4)(二)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经验借鉴 (5)1.典型港口物流发展分析 (5)2.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经验借鉴 (8)(一)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1.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1)航运中心模式港口的软硬件设施是港口能否成为航运中心模式的关键要素,一般而言,航运中心的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先进的软件功能,如深水航道、密集的集装箱航线、发达的信息软件等。
航运中心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鹿特丹港。
在航运市场方面,采用航运中心模式的港口,其航运市场异常发达,该市场为供给方、需求方、经纪人三方提供公平的航运交易环境,其中供给方是具有船舶设备且有能力提供服务的一方;需求方是拥有充足的货源且需要运输的一方,经纪人是指供需双方的经纪。
在经济腹地方面,航运中心与腹地经济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成为航运中心的港口城市必须拥有经济发展迅速、贸易量巨大的经济腹地作为支撑。
在集装箱物流方面,集装箱物流量是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国际性航运中心模式拥有充沛的集装箱进出口量及中转量。
在物流企业方面,航运中心模式均有超大型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中心的功能,履行物流配送服务的职责。
物流中心配有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且具有先天的位置优势,靠近码头且拥有连接码头的专用运输通道,是众多企业的配送中心。
在港口设施方面,航运中心所在港口一般具有先进的港口设施,数量充沛的泊位、先进的装卸设备、广阔的集装箱堆场、完备的集疏港体系等等。
另外,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趋势明显,航运中心的港口为满足需求,一般配有一定深度以上的深水航道。
在集疏运系统方面,航运中心所在港口一般拥有一个集海河、铁路、公路及空运等各种运输形式于一体的集疏运网络系统,该系统能高效完成集装箱物流进出口作业。
同时配有先进的服务系统与管理系统,包括有超高服务意识的海关、边检、卫检、动物检等一关三检[1]的口岸执法机关以及保险、修造船、航运市场、船舶检验、船员服务公司、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等。
国内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
边国志
【期刊名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年(卷),期】2009(000)021
【摘要】目前,港口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港口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港口码头泊位少,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更少,集疏运条件差,中转储存能力低.港口物流服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货物装卸为主的核心服务;二是在特定的货场完成货物装卸、运输、堆码、储存的辅助服务;三是向货主提供优质、便捷的货物交接的延伸服务.
【总页数】1页(P217)
【作者】边国志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4;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天
津,30045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J], 曾嘉;金桥;申金升
2.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类型比较研究——对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J], 林靖靖;黄敬前
3.典型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及对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J], 张兵
4.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类型比较研究--对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 [J], 高刚;黄敬前;
郝梅玲
5.国内外典型港口物流的发展及启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沿海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随着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不断发展,沿海港口物流业逐渐成为国家和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沿海港口拥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的技术进步,我国沿海港口物流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就沿海港口物流发展的背景、优势与机遇、挑战与困境、模式分析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研究。
沿海港口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承担着国际物流运输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国沿海港口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沿海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我国沿海港口建设不断升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沿海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沿海港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例如,加大对沿海港口的投资力度,推进沿海港口物流枢纽建设,提升沿海港口的国际竞争力。
市场规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沿海港口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攀升,为沿海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物流技术: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沿海港口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仓储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物流作业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沿海港口的快速发展,各港口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些沿海港口不惜进行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下降。
一些新兴的运输方式如铁路集装箱运输、陆路运输等也给沿海港口物流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物流效率低:尽管沿海港口在物流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物流链条繁琐、信息不对称、运输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也影响了客户满意度。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摘要:港口物流是港口经济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地推动港产城联动,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文章基于对国内沿海港口物流发展的过程与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沿海港口物流发展的典型模式,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港口未来经营模式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港口;沿海港口物流;物流;发展模式1 港口及港口物流业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港口的概念可界定为:具备船舶的进出与靠停泊、货物的装卸、运输与存放、乘客上下等效能,具备相关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陆两域所构成的区域。
而港口物流业是在港口这一基础交通设施平台上形成的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及物流信息业等生产性服务行业。
港口物流业主要涉及三大活动:一是含基本设施及信息系统建设的港口物流设施建设;二是如货物的运送、装卸搬运、储存、加工配送等港口物流生产经营;三是物流服务、贸易结算及保险等物流信息的处理[1]。
本文提出的沿海港口物流业,是包括《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涵盖的个沿海规模以上港口,以及少数沿江规模以上港口而形成的物流业。
2 我国沿海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2.1 沿海港口物流产业规模情况由《中国物流年鉴》发现,货物与集装箱的吞吐量是港口物流业规模的基本表现方式。
前者指的是在相应阶段内通过水路出入港区、实施装卸的货物量,其是港口物流业的规模以及发展能力的关键评估标尺。
而后者是指在相应阶段中集装箱的进出口总量,是一个城市的国际贸易市场需求程度和港口物流业规模的关键评估标尺[2]。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同时为体现沿海港口近年来的物流产业规模走向,分析了五大沿海地区规模以上港口在年年的货物吞吐量数据,如图所示。
第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分析。
由图可知,综合而言,五大沿海地区规模以上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年年有显著增长,由亿吨增长至亿吨,年均速率高达,尤其是在年年,年均速率增速达到了。
不过,近年来在过大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基数、波诡云谲的世界局势影响下,增速逐渐下滑,尤其是年国际贸易矛盾愈演愈烈,关税抵制策略的实施,加之我国经济的下滑风险逐渐提升,基于此,五大沿海地区规模以上港口年的货物吞吐量与同期相比只上升了。
我国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的模式及启示摘要:随着国内外现代物流业的兴起与不断发展,港口城市——这一海陆空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交汇点,港口物流的核心地位与交通枢纽关系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针对国内外一些主要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和模式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对我国港口物流发展有利的启示。
关键词: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一、引言港口物流主要是指各国的港口中心城市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用先进的软件、硬件管理作为依托,对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进行强化,突出港口的特征,充分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港口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物流体系,是物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迄今为止,世界港口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代从事海运货物的装卸、仓储、转运等,也就是货物的“运输中心”。
第二代除了从事货物的仓储与装卸外,还增加了一些商业活动、工业活动,被称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
第三代港口为了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及物流的发展,使得港口逐渐向着国际物流的方向发展,被称为“国际物流中心”。
进入21世纪以来,港口作为对外贸易及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港口物流正伴随着迅速膨胀的国际贸易而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为规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港口物流必须及时进行改进和发展,才能迎接全新的挑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二、国外主要港口物理的发展模式分析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港口正处于第二代发展阶段,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大型港口在逐渐向第三代港口迈进。
目前,世界上吞吐量比较大的港口,如:新加坡、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等,在港口物流的建设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主要的贸易港口和交易枢纽。
(一)因港口而兴起的新加坡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是因港口而兴起的。
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国际海运洲际航线上,是全球海运的中心港口,新加坡的集装箱年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二。
新时期的新加坡正朝着海、陆、空、仓储一体化的全方位、综合型的物流中心发展。
新加坡不仅通过调整了对港口的管理策略制定了新的措施,还注重对技术的改造,通过不断的挖掘港口的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
新加坡港口采取的物流模式主要是:在本港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为游客和商家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物流分工比较明确,采取集约经营;通过多方面努力来培育港口物流链,使得加工业与港口联合共同发展;新加坡政府加大了“一条龙”服务发展物流的力度;新加坡港口物流通过与高科技的有机结合,基本实现了物流运转的自动化模式,新加坡政府还启动了“贸易网络”系统对港口物流进行管理,政府与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信息交流,大部分物流公司已经花巨资建立了网络技术平台;新加坡港口的物流公司具有较强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化的特点,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他们主要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客户提供多种理想的服务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客户的成本。
可见,新加坡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是兼具了供应链物流中心与联合型物流中心两种模式的统一模式。
(二)“欧洲门户”——鹿特丹港鹿特丹位于荷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是荷兰的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城市。
它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的河口,港口面积大100平方公里,最深吃水处深达22米,最大可以停泊54.4万吨的特大型油轮。
其每年吞吐的货物80%以上发货地和目的地均不是荷兰,大量的货物通过鹿特丹这一港口进行的中转,基本在48小时内就可以将货物分散到各欧共体成员国家。
同时,鹿特丹港还充分发挥了个性化服务的优势,为客户提供运输,采取中转服务与多式联运有机结合的服务方式。
鹿特丹港口物流的模式采取的是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港口的管理局拥有极大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管理自主权。
一般情况下,港口管理局险将一部分仓库与堆场发展成为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并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管理局本身并没有直接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
当物流中心逐渐走向成熟后,港口管理局在对物流中心进行重点选择,选择一些业务基础牢固、信誉较好的物流公司进行加盟,然后再吸收一些工商企业加入到物流中心。
鹿特丹港口的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点:港口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工业物流链。
工业已经成为鹿特丹经济的重要内容。
例如:全球知名的埃索、壳牌、科威特石油公司都在鹿特丹港口落户,为鹿特丹港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例如:联合利华、可口可乐这些全球知名的食品公司也在鹿特丹港口落户。
政府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管理的模式。
鹿特丹港口为物流中心提供了配套的设施,物流中心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在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就是鹿特丹港口,它为客商提供了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集装箱的装卸过程完全采用电脑控制。
目前鹿特丹港口正逐渐成为港城一体化的国际性港口。
它不仅拥有全球重要的国际贸易,而且还实行各项自由的优惠政策。
港口建设现代化,是目前鹿特丹港口的主要特点,形成了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城市交通系统、机场相互连接的运输系统。
另外,鹿特丹港口还拥有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
鹿特丹港口管理局正在不断进行管理机制的调整,不断扩大港口的区域,加强对信息港的建设,加强对物流专家的培训与教育。
(三)安特卫普港口物流模式安特卫普是位于比利时境内最大的港口,在欧洲排名第三。
它位于斯海尔德河的下游,港口总面积达10633万平方米,货物年吞吐量大亿吨。
是仅次于鹿特丹港口、马赛港的欧洲大港。
安特卫普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属于共同出资型的物流中心,是有多方合资共同经营的港口物流中心。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联合数家水、陆、空运输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组成现代化的物流中心。
该物流中心集货物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化处理为一体,为客商提供一条龙的综合性服务。
之所以采取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于,这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港口资金短缺的困难,另一方面通过与国际上先进的物流企业的合作,可以借鉴其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为发展本国的港口物流奠定基础。
安特卫普港口具有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客商提供了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
良好的硬件设施为专业化港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使安特卫普港口实现了“安特卫普信息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使信息传递实现了网络化。
三、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我国的港口物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很多港口的物流建设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缺乏规模性到初具规模的发展变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都对我国港口物流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我国港口物流必将朝着国际物流中心(即第三代港口)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的上海、天津、深圳等港口都在积极发展、寻找适合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模式。
我国的香港港是全球效率最高、最为繁忙的港口。
香港港口是全球供应链上最主要的枢纽港,全部设施均由私营公司投资、经营、拥有。
各经营商都积极采取新的货物管理技术、增加货物的处理效率,而政府只是为港口的发展提供基础配套设施,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香港政府对港口物流的发展高度重视、高度支持,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同时,香港政府与大学和教育机构联合,为港口物流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全面提升了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
(一)我国港口总体格局日趋合理化目前,我国依照特殊的地理位置,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天津港、上海港、深圳港为主要枢纽港,同时以舟山港、广州港、秦皇岛港、南通港、连云港港、日照港等为区域的重要辅助港口,其他中小港口为补充的系统性港口布局。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港口群,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的沿海和内河港口,对我过去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港口物流的软环境逐渐完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港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地方政府也逐渐加大了对港口物流的建设力度和重视程度。
各地方政府希望能以港口物流的发展来带动当地的城市建设、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各地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为港口物流的发展大开绿灯,逐步形成了适合港口物流发展的优越的软环境。
(三)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在我国港口物流中,天津港、上海港、青岛港属于“领头羊”,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仅就基础设施而言,与国际港口相差了30年。
这是需要我国港口物流进一步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四)落后的运营理念和人才的匮乏我国港口物流运营缺乏服务意识,服务类型也比较单一,面对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很难与世界先进港口物流竞争。
由于物流行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行业,社会上对物流专业的认可程度并不高,这也就造成我国专业化物流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
四、国外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一)港口管理模式对我港口物流的启示通过对世界知名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或国有企业共同管理的形式是十分普遍。
目前出现了一些由民营化管理的模式,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港口物流管理中出现的公营化的弊端,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这种模式值得我国借鉴,它有利于我国港口的经济性、公益性的同步发展。
(二)港口物流链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启示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工业的发展,这也是现代城市中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鉴国外的临港工业发展状况,在我国沿海城市,凭借沿海港这一主要优势,吸引投资企业向沿海港口集中,形成贸易、加工、金融、运输的中心,从而推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三)信息化建设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启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针对世界各大港口对信息平台的建设,在我国建立起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相关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是推动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启示纵观世界各大港口对物流人才的重视程度,我国在人才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港口物流管理技术人才是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关键,可以像香港一样,政府与大学、国外知名物流中心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为我国港口物流培养合格的、高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
也可以引进一批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突破我国人才匮乏的瓶颈。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港口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港口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国际战略地位越来越明显,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主导地位的体现。
目前,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港口物流对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加快了对港口物流的发展、规划、建设,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程言青.港口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4月[2]王斌义.港口物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3]夏东进.论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09(12)[4]唐凤范,赵昱.广西沿海港口物流发展模式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5]高艳玲.我国港口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