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课本
- 格式:doc
- 大小:354.00 KB
- 文档页数:5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人之初,性本善。
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但习惯却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大。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一。
原文:教不严,师之情。
教之道,贵以恒。
子不学,非所宜。
幼而学,老何害?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教不严,师之情。
教育如果不严格,那就是教师的责任。
教之道,贵以恒。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子不学,非所宜。
孩子如果不学习,那是不合适的。
幼而学,老何害?小时候学习,老了又有什么害处呢?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人不学,不知义。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义。
原文: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作为一个孩子,刚出生不久。
要亲近父母、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香九龄这个小孩子,能够懂得温暖床榻。
孝于亲,所当执。
对父母孝顺,这是应当坚守的。
原文: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孔融四岁的时候,就能够懂得让梨给哥哥吃。
悌于长,宜先知。
尊敬年长的人,这是应该首先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首先要有孝心和对兄弟的友爱,然后是增长见识。
知某数,识某文。
懂得一些数字,认识一些文字。
原文: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
四加四等于八,八加八等于十六。
十六加十六等于三十二,三十二加三十二等于六十四。
六十四加六十四等于一百二十八,一百二十八加一百二十八等于二百五十六。
三才者,天地人。
三才指的是天地和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
原文:水火金木土,此五行。
仁义礼智信,此五常。
古人云,此五常。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译文:水、火、金、木、土,这就是五行。
小古文猫斗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猫m āo 斗d òu 》 黄hu án ɡ 白b ái 二èr 猫m āo,斗d òu 于y ú 屋w ū 上sh àn ɡ,呼h ū 呼h ū而ér 鸣m ín ɡ,耸s ǒn ɡ 毛m áo 竖sh ù 尾w ěi ,四s ì 目m ù 对du ì 射sh è,两li ǎn ɡ 不b ù 相xi ān ɡ 下xi à。
久ji ǔ 之zh ī,白b ái 猫m āo 稍sh āo 退tu ì 缩su ō,黄hu án ɡ 猫m āo 奋f èn 起q ǐ 逐zh ú 之zh ī,白b ái 猫m āo 走z ǒu 入r ù 室sh ì,不b ù 敢ɡǎn 复f ù 出ch ū。
二、注释(1)斗:打架。
(2)于:在。
(3)鸣:叫喊。
(4)目:眼睛。
(5)稍:稍微。
(6)逐:追赶。
(7)复:再。
三、翻译有黄猫和白猫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它们都发出呼呼的叫喊,两只猫的毛都耸立起来了,尾巴也竖起来了,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
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力打白猫,白猫打不过跑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了。
四、全文停顿。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五、课外拓展文中的“走”,与我们平时说的走意思一样吗?走在古代表示跑。
类似意思的古诗和成语还有:①儿童急走追黄蝶;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③飞沙走石;④远走高飞;⑤东奔西走。
六、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 )猫,另一只是( )猫。
民国老课本水的原文及翻译《水》课文原文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然后大人个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
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下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是饿坏了。
充满魅力的民国老课本2011年3月1日教材之于一个人的意义,远不止普通的书籍。
教科书中的内容成为一种先验的常识和固有的知识框架,而被不假思索接受下来。
由此出发,这些常识成为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起点和原点。
然而,一旦常识出现问题,则后续延展的知识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结果上,都会出现偏差。
所以,选用怎样的教材来教育学生,关系着整个教育的成败。
最近几年,出版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各种重印的民国老课本系列热销,特别是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插画、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脱销了,连出版社都没货。
对于这些重印的老课本,在网上也收获好评一片。
民国老课本是指1912年至1949年间出版的教材。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新式的国文课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此后的五年里,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就出版了整整12套。
而如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吕叔湘、夏丏尊等文人名士,更是热心于小学课本的编撰。
70年前的小学课本叶圣陶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众多课本中有代表性的一套。
这套供小学初级使用的教材(当时的小学教育分初小和高小),共八册,每册均为四十二课,共三百三十六课,自1932年问世至1949年前,就印了四十余版次。
今天,它再次受到人们追捧,那么,它都有怎样的特点呢?随意翻翻这套课本,就能感到它优美的意象,选文大多是自然与人、花鸟鱼虫、乃至猫猫狗狗的题材。
《田里的麦熟了》、《一箩麦》、《我被缚住了》……几乎构成了一组儿童田园诗,也符合1929年《国语课程标准纲要》制定的“选文要蕴涵文学趣味”的要求,“因为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心性活动的时候,读有兴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胜。
”例如,课文《这里的情形是这样的》,通过粮店门口的大米之间的对话,告诉学生买米需要用银圆和铜圆去交换这样的道理,富于童趣。
叶圣陶在《开明课本》的“编辑要旨”中写道:“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小古文龟兔竞走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龟ɡu ī 兔t ù 竞j ìn ɡ 走z ǒu 》龟ɡu ī 与y ǔ 兔t ù 竞j ìn ɡ 走z ǒu ,兔t ù 行x ín ɡ 速s ù,中zh ōn ɡ 道d ào 而ér 眠mi án ,龟ɡu ī 行x ín ɡ 迟ch í,努n ǔ 力l ì 不b ù 息x ī。
及j í 兔t ù 醒x ǐn ɡ,则z é 龟ɡu ī 已y ǐ 先xi ān 至zh ì 矣y ǐ。
二、注释1、与:和。
2、竞:比赛。
3、行:走。
4、速:迅速;快。
5、眠:睡觉。
6、迟:慢。
7、息:歇息,休息。
8、及:等到。
9、至:到。
三、翻译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虽然爬得慢,却一刻不停地往前爬,等到兔子醒来时,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
四、全文停顿。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五、扩展资料龟兔赛跑的故事的道理:古人说得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永远不要骄傲,要想取得最终成功,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六、练习题1.《龟兔竞走》这篇古文主要讲述了什么?()A.兔子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轻松赢得比赛。
B.虽然兔子速度快,但他骄傲自满而失败。
C.龟兔赛跑中,乌龟虽然走得慢,但坚持不懈、最终超过了兔子。
2.“龟行迟,努力不息。
”这句话的意思是:A.龟的速度比兔子快。
B.龟虽走得慢,但最后还是领先了。
C.龟虽然行动缓慢,但最终失败了。
3.这篇小古文最后的结果是()A.兔子最终胜利。
B.龟最终胜利。
C. 平局。
4.找出上下对应词语的意思,连一连。
速眠迟息睡慢停快答案:1.C2.B3.B4. 速眠迟息睡慢停快。
小古文荷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荷h é》 池ch í 中zh ōn ɡ 种zh ǒn ɡ 荷h é,夏xi à 日r ì 开k āi 花hu ā,或hu ò 红h ón ɡ 或hu ò 白b ái 。
荷h é 梗ɡěn ɡ 直zh í 立l ì。
荷h é 叶y è 形x ín ɡ 圆yu án。
茎j īn ɡ 横h én ɡ 泥n í 中zh ōn ɡ,其q í 名m ín ɡ 曰yu ē 藕ǒu 。
藕ǒu 有y ǒu 节ji é,中zh ōn ɡ 有y ǒu 空k ōn ɡ,断du àn 之zh ī 有y ǒu 丝s ī。
二、注释直:笔直的。
或:有的。
形:形状。
横:横着。
曰:叫做。
之:的。
三、翻译池中种着荷花,每到夏天便会开出鲜艳的荷花,有红色的、有白色的。
荷的茎是笔直而立的。
荷叶的形状是圆的。
它的根茎横着生长在淤泥中,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藕。
藕有几节,它的内部有许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丝丝缕缕的藕丝。
四、练习题1.本篇小古文用简练的语言从___、___、___、___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___的特点。
2.“或”字有多个解释:①或者,或许;②有时;③有的……文中“或红或白”中的“或”理解为( )(填序号) 3.由“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你能想到的成语是()。
4.给下面两句划上停顿“/”。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空,断之有丝。
5.读一读下面描写荷的古诗,连一连题目和作者朝代。
①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莲曲》宋·杨万里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古文乡村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乡xi ān ɡ 村c ūn 》乡xi ān ɡ间ji ān 农n ón ɡ 家ji ā,竹zh ú篱l í 茅m áo 屋w ū,临l ín 水shu ǐ成ch én ɡ 村c ūn 。
水shu ǐ 边bi ān 杨y án ɡ 柳li ǔ 数sh ù珠zh ū,中zh ōn ɡ 夹ji ā桃t áo 李l ǐ,飞f ēi 燕y àn 一y ì 双shu ān ɡ,忽h ū 高ɡāo 忽h ū 低d ī,来l ái 去q ù 甚sh èn 捷ji é。
二、停顿划分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二、注释1、临:靠近。
2、数:许多。
3、夹:穿插。
4、忽:一会儿。
5、甚捷:很快;迅速。
三、翻译乡间的农家,用竹子做成篱笆,用茅草做成房屋,邻近水边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颗杨柳树,中间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飞得高,又忽然飞得低,飞来飞去,非常迅速。
四、练习题1、选出文中没有出现的景物。
()A、茅屋B、小河C、大雁D、桃树2、文中出现了()只小燕子。
A、一B、两3、本文都出现了哪四种树?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五、答案1、C2、B3、杨树、柳树、桃树、李树。
第 1 页 共 1 页 小古文菊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
一、拼音版原文
《菊j ú》
菊j ú 花hu ā 盛sh èn ɡ 开k āi ,清q īn ɡ 香xi ān ɡ 四s ì 溢y ì。
其q í 瓣b àn 如r ú 丝s ī
,如r ú 爪zhu ǎ。
其q í 色s è 或hu ò 黄hu án ɡ、或hu ò 白b ái 、或hu ò 赭zh ě、或hu ò红h ón ɡ。
种zh ǒn ɡ 类l èi 繁f án 多du ō。
性x ìn ɡ 耐n ài 寒h án ,严y án 霜shu ān ɡ 即j ì 降ji àn ɡ
, 百b ǎi 花hu ā 零l ín ɡ 落lu ò,惟w éi 菊j ú 独d ú 盛sh èn ɡ。
二、注释
①溢(y 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 ⑤赭zh ě:红褐色⑥严霜:寒冷的霜
⑦既:已经,……之后
三、翻译:菊花盛开的时候,香气四散飘溢。
菊花花瓣像丝线,像蟹爪。
它的颜色有黄色、白色、红褐色、红色等等,种类很多。
菊花生性耐寒。
寒霜降落以后,百花都相继凋零了,只有菊花还开得茂盛。
小古文猫捕鱼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猫m āo 捕b ǔ 鱼y ú》 缸ɡān ɡ 中zh ōn ɡ 有y ǒu 金j īn 鱼y ú, 一y ì 猫m āo 伏f ú 缸ɡān ɡ 上sh àn ɡ,欲y ù 捕b ǔ 食sh í 之zh ī,失sh ī 足z ú 坠zhu ì 水shu ǐ 中zh ōn ɡ,急j í跃yu è 起q ǐ,全qu án 身sh ēn 皆ji ē 湿sh ī。
二、注释伏:趴,脸向下,体前屈。
欲:想要。
捕:捉、逮。
食:吃。
之:这里的“之”指代人或事物,相当于他、她、它。
这里指代金鱼。
坠:落,掉下。
皆:都。
三、翻译鱼缸里养着几条金鱼,一只猫爬在缸边,想要把它(金鱼)吃掉,(猫)却不小心掉到了水缸里,急忙跳了出来,(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经湿透了。
四、练习题1.将猫捕鱼的顺序排列出来,并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
( )急跃起,全身皆湿。
( )一猫伏缸上。
( )缸中有金鱼。
2.①“欲捕食之”中的“之”的意思是_____;②“全身皆湿”中的“皆”的意思是_____。
3.给你的爸爸妈妈讲一下,这篇小古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吧。
五、答案1、3 4 2 12、①代词,它,指缸中的金鱼。
②全,都。
3、一只猫想要捕食缸中的金鱼,却不小心失足掉进了缸中,它急忙跳起,结果全身都被打湿了。
小古文桂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一、拼音版原文《桂ɡu ì》庭t ín ɡ 中zh ōn ɡ 种zh òn ɡ桂ɡu ì,其q í 叶y è 常ch án ɡ 绿l ǜ。
秋qi ū 时sh í 开k āi 花hu ā,或hu ò 深sh ēn 黄hu án ɡ,或hu ò 淡d àn 黄hu án ɡ。
每m ěi 遇y ù微w ēi 风f ēn ɡ,浓n ón ɡ 香xi ān ɡ 扑p ū 鼻b í,人r én 咸xi án 爱ài 之zh ī。
花hu ā落lu ò,取q ǔ 以y ǐ 和hu ò 糖t án ɡ,贮zh ù 于y ú 瓶p ín ɡ 中zh ōn ɡ,虽su ī 历l ì 久ji ǔ 而ér 香xi ān ɡ 甚sh èn 烈li è。
二、注释庭:庭院。
其:代词,它的,这里指桂花树。
或:有的。
闲:都。
之:代词,代桂花。
以:用来。
和:把糖和桂花搅拌在一起。
贮:储存,保存。
虽:即使。
历久:经过很长时间。
甚烈:非常浓烈。
“甚”是很、极。
三、翻译庭院中种有桂树,它的叶子四季常绿。
秋天的时候会开花,有的花朵是深黄色的,有的是淡黄色的。
每当微风吹来,花香浓郁扑鼻,人们都很喜欢。
等到花落的时候,把落花和糖搅拌在一起,保存在瓶子中,存放的时间越久,香味越浓烈。
四、全文停顿。
庭中/种桂,其叶/常绿。
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
每遇/微风,浓香/扑鼻,人/咸爱之。
花落,取以/和(huò)糖,贮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小古文放风筝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放f àn ɡ风f ēn ɡ筝zh ēn ɡ》 青q īn ɡ 草c ǎo 地d ì,放f àn ɡ 风f ēn ɡ 筝zh ēn ɡ。
汝r ǔ 前qi án 行x ín ɡ,吾w ú 后h òu 行x ín ɡ。
二、注释汝:你。
吾:我。
行:读 x íng ,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走。
风筝也叫纸鸢。
三、翻译1、在青草地上放风筝,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
2、扩展翻译:两个小朋友来到青草地上放风筝。
一个小朋友对另一个小朋友说:“你在前面跑吧,我在后面追。
”四、练习题1、汝:读( ),左边是( )旁,右边是一个( )字,合起来就是( ),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吾:读( ),上面是一个( )字,下面是一个( )字,上下加起来就是( )。
在文中的意思是( )。
3、短文中总共出现了()个人,他们在()(地方)放风筝。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古诗出自【】代高鼎的《》。
五、答案1、汝:读(rǔ),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一个(女)字,合起来就是(汝),在文中的意思是(你)。
2、吾:读(wú),上面是一个(五)字,下面是一个(口)字,上下加起来就是(吾)。
在文中的意思是(我)。
3、短文中总共出现了(两)个人,他们在(草地上)(地方)放风筝。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古诗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小古文日月星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日r ì 月yu è 星x īn ɡ》日r ì 则z é 有y ǒu 日r ì,夜y è 则z é 有y ǒu 月yu è,夜y è 又y òu 有y ǒu 星x īn ɡ。
三s ān 者zh ě 之zh ī 中zh ōn ɡ,日r ì 最zu ì 明m ín ɡ,月yu è 次c ì 之zh ī,星x īn ɡ 又y òu 次c ì 之zh ī。
二、注释1、(日则)日:白天。
2、(有日)日:太阳。
3、夜:晚上4、明:日月的光亮。
5、次:第二。
6、之: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三、翻译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
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四、全文停顿。
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五、练习题1、读儿歌,做练习。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通过儿歌我们发现,___、___、___三者之中,___最大,___次之,___又次之。
2、“日则有日”中第一个“日”与“夜”相对,指的是___;第二个“日”与“月”相对,指的是____。
3、兔子、长颈鹿和老虎,三者之中,______最高,____次之,_____又次之。
五、答案1、太阳、地球、月亮;太阳、地球、月亮2、白天;太阳3、长颈鹿、老虎、兔子。
小古文读书须有疑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练习题+答案一、拼音版原文《读d ú 书sh ū 须x ū 有y ǒu 疑y í》宋s òn ɡ·朱zh ū熹x ī读d ú书sh ū,始sh ǐ读d ú,未w èi 知zh ī 有y ǒu 疑y í;其q í次c ì,则z é 渐ji àn 渐ji àn 有y ǒu 疑y í;中zh ōn ɡ 则z é 节ji é 节ji é 有y ǒu 疑y í。
过ɡu ò了le 这zh è 一y ì 番f ān ,疑y í 渐ji àn 渐ji àn 释sh ì,以y ǐ 至zh ì 融r ón ɡ 会hu ì 贯ɡu àn 通t ōn ɡ,都d ōu 无w ú 所su ǒ 疑y í,方f ān ɡ 始sh ǐ 是sh ì 学xu é。
读d ú 书sh ū 无w ú 疑y í 者zh ě须x ū 教ji ào 有y ǒu 疑y í,有y ǒu 疑y í,却qu è 要y ào 无w ú 疑y í,到d ào 这zh è 里l ǐ方f ān ɡ 是sh ì 长zh ǎn ɡ 进j ìn。
二、注释始:最初、开始、开头。
未:不、不管。
始:开始,最初。
其次:然后、接着又。
中:正中、中间。
则:就。
释:消除,这里指解决。
疑:疑问。
以至:甚至。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由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的某种结果。
三、翻译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会觉得有什么疑问,但是,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的问题,读书的过程中,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民国老课本目录第一册 (3)第二册 (6)第三册 (10)第四册 (16)第五册 (25)第六册 (34)第七册 (45)第八册 (59)第一册第一课:人第二课:手、足第三课:尺、刀第四课:田、水、山第五课:狗、牛、羊第六课:一身、二手第七课:大山、小石第八课:天、地、日、月第九课:父、母、男、女第十课:红、黄、蓝、白、黑第十一课:小猫、三只、四只第十二课:白布、五匹、六匹第十三课:碗、几、桶、桌、盆、椅第十四课:我、鸟、你、虫、他、鱼第十五课:早起、月落、日出第十六课:哥哥、弟弟、上学去第十七课:书一本、图多、字少第十八课:池中鱼、游来、游去第十九课:水盂、墨盒、笔架、书包第二十课:窗前、阶下、红花、绿叶第二十一课: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第二十二课:散学、回家、青草地、放风筝第二十三课:兄大、妹小、兄唱歌、妹拍球第二十四课:开窗、扫地、拭几、磨墨、执笔、写字第二十五课:在昨日、今日、明日、棉衣、夹衣、单衣第二十六课:我姊妹、在房内、持剪刀、裁新衣第二十七课:竹帘外、两燕子、忽飞来、忽飞去第二十八课:在家中、孝父母、入学校、敬先生第二十九课:天初晚、月光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第三十课:大路上、人往来、或乘车、或步行第三十一课:月季花、朵朵红、姊呼弟弟、快来看花第三十二课:虾多足、身有节、入水能游、出水能跳第三十三课: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第三十四课:渴思饮、饥思食、渴时饮茶、饥时食饭第三十五课:两岸间、架板桥、桥上行人、桥下行船第三十六课:庭前树、有鸟巢、小鸟一群、树间飞鸣第三十七课:画一幅、马八匹、或卧、或立、或俯、或仰第三十八课:姊呼妹、同游戏、拍皮球、踢毽子、滚铁环第三十九课:小室中、灯火明、母教女、取绒线、学手工第四十课:院中雄鸡、日将出、喔喔啼、日将中、喔喔啼第四十一课:一小舟、河边行、前有桨、后有舵、上有布帆第四十二课:有老人、提竹篮、入市中、买鱼一尾、步行还家第四十三课:左右手、共十指、左五指、右五指、能取物、能做事第四十四课:人面上、有眉、有目、有鼻、有口、舌在口内、耳在两旁第四十五课:玻璃缸中、金鱼两尾、小猫来、欲捕鱼、我入室、猫逃去第四十六课:好哥哥、好弟弟、手牵手、同回家、母为儿、解书包、携儿入室第四十七课:米多少、用斗量、布长短、用尺量、米十升、为一斗、布十寸、为一尺第四十八课:有客至、看我父、我迎客、入室内、父见客、问姓名、父坐右、客坐左第四十九课:小学生、十余人、操场上、同游戏、彼为将、持长刀、我为兵、负短枪第五十课:功课完、放学回、哥哥妹寻、同游庭中、晚饭后、坐灯前、先习国文、后习算学第二册第一课:新书一册、先生讲、学生听、先读字音、后读字形第二课:午饭时、天气热、黑云起、大雨至、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第三课:荷花上,有蜻蜓、两目、六足、四翅、身有节、能屈曲第四课:明月将出、虫声四起、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其声不一第五课:羊毛、鼬毛、皆可制笔、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第六课:头宜常沐、身宜常浴、发宜常梳、牙宜常刷、衣宜常洗第七课:秋日新晴、群雁南来、高飞天空、或如一字、或如人字第八课:园中花、先后开、桃花红、李花白、桂花黄、菊有多种、颜色不同第九课:小弟弟、在母怀、见姊来、伸手向姊、姊抱弟弟、窗前徐步第十课:梧桐两株、枝高叶大、霜降后、叶渐黄、西风吹来、落叶满阶第十一课:夜卧有床、床上悬帐、枕与席、被与褥、俱在帐中第十二课:一幼女、剪彩纸、削竹签、制为风车、风吹车动、旋转不已第十三课:雨初止、天气晴、一猎人、骑白马、出城去、手擎枪、向空中、击飞鸟第十四课:东西邻、两学生、一姓张、一姓王、早餐后、同入学、功课毕、同还家第十五课:春夏秋冬、是为四季、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天气各异第十六课:有农夫、住山下、编茅为屋、编竹为篱、日初升、荷锄出、日将落、荷锄归第十七课:鸡有雌雄、雄鸡能鸣、羽毛甚美、雌鸡能生卵、又能伏雏第十八课:河畔有鸭、数十成群、头大、嘴扁、颈长、足有蹼、或游水中、或行岸上第十九课:取火燃烛、光照四壁、人在烛旁、壁上有影、人坐、影亦坐、人行、影亦行第二十课:小学生、集操场、分排两队、同习体操、先生发令、曰行则行、曰止则止第二十一课:雨将晴、河水清、两渔翁、须眉皆白、披蓑衣、戴箬帽、同坐岸上、张网捕鱼第二十二课: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第二十三课:牛力大、能耕田、能挽车、其肉可食、其乳可饮、其角与皮、皆可制器第二十四课:巷中有屋、四面短墙、向南开门、客堂在前、书斋在旁、卧室在后第二十五课:天方明、人已醒、披衣下床、日光满窗、梳洗完、至窗前、取帚指尘、取丰拭几第二十六课:一队长、执刀前行、数小兵、擎枪后随、列队出、旗影飘飘、开步走、鼓声冬冬第二十七课:座上客、远方来、父陪客、食午饭、饭后出门、与客闲眺、前有青山、旁有流水第二十八课:北风起、大雪飞、登楼远望、一片白色、雪止日出、檐溜成冰、其形如管第二十九课:口,有唇有齿、唇在外、其色赤、齿在内、其色白、饮食从口入、言语从口出第三十课:一童子、坐河旁、手持小竿、系饵钓鱼、水中鱼、来吞饵、钓丝一动、举杆得鱼第三十一课:鼠比猫小、猫比犬小、鼠见猫、匿穴中、猫不能入、猫见犬、登屋顶、犬不能上第三十二课:小池塘、春时水深、冬时水浅、两女子、在池畔、以桶汲水、以杵捣衣第三十三课:旷野结营、筑土为墙、杆头大旗、随风飘动、营门外、有两兵、手中持枪、分立左右第三十四课:古时兵器、有戈矛、有刀剑、有弓箭、近时兵器、多用枪炮、能及近、能及远第三十五课:我长兄、在他乡、年年作客、久未归家、我居家中、思兄无已、写信一封、问兄安否第三十六课:小园中、梅花开、我折两只、插瓶中、置案上、瓶中花香、时时入鼻第三十七课:书台上、墨一锭、砚一方、纸数张、墨色黑、纸色白、磨墨蘸笔、纸上写字、黑白分明第三十八课:河中两舟、一去一来、去舟风顺、桅上挂帆、其行速、来舟风逆、以桨拨水、其行缓第三十九课:小阁一间、四面皆窗、可以透光、可能通风、我来阁上、独坐窗前、笼中鹦鹉、对我学语第四十课:衣有长短、有大小、绸布尼绒、皆可为衣、绸衣美、绒衣暖、寻常衣服、呢布最宜第四十一课:好童子、能做事、朝起、自著衣履、夜眠、自铺被褥、当食、自取碗箸、入学校、又能勤读第四十二课:广场中、锣声起、群儿往观、一小猴、披红衣、戴假面、骑羊背上、东往西来、状如走马第四十三课:天晓日出、室中大明、有人早起、独立廊下、仰视天空、浮云来去、红日渐高、云散天青第四十四课:学生竞走、数人列队、先生执小旗、举手一挥、学生奋力前行、一人先至、众皆拍手第四十五课:大门开、两客来、一老一少、我问客姓、客问我名、请客人、坐室中、多立几侧、捧茶敬客第四十六课:宅后有园、叠石为山、山上筑亭、山下种树、姊姊妹妹、携手同游、妹登山、立亭中、遥呼姊来第四十七课:鼠,耳大,尾长,嘴尖,齿甚锐,能啮物。
小古文松拼音版原文+注释+翻译
一、拼音版原文
《松s ōn ɡ》
松s ōn ɡ,大d à 树sh ù 也y ě。
叶y è 状zhu àn ɡ 如r ú 针zh ēn 。
性x ìn ɡ 耐n ài 冷l ěn ɡ,虽su ī 至zh ì 冬d ōn ɡ 日r ì,其q í色s è 常ch án ɡ 青q īn ɡ。
干ɡàn 长zh ǎn ɡ 而ér 巨j ù,可k ě 以y ǐ 造z ào 桥qi áo ,可k ě 以y ǐ 造z ào 屋w ū。
二、注释
也: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
如:好像。
冷:寒冷。
至:到。
其:指代松树
而: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巨:大。
三、翻译
松树,是大树。
叶子的形状像针。
这种树能耐严寒,就算到了冬天,它的叶子也是绿色的。
树干又长又粗,可以用来造桥和建筑房屋。
四、全文停顿。
松,大树也。
叶状/如针。
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
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五、句子意思分析。
本文一共4句话。
第一句:写松是大树。
第二句:写松叶的形状像针。
第三句:写松树的生活习性。
第四句:写松树的功用。
民国老课本
@陈雪频:这是民国年间的初小教材。
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就开始谈革命、共和、民主和自由,而且谈得很专业,至少比韩寒谈得专业。
看到这样的教材,一半欣慰一半
惭愧:欣慰的是,九十年前中国的小学教育水平已经很高了,我们的起点并不低;惭愧的是,九十年前小孩子都懂的常识,现在一群社会精英还搞不清楚!
民国小学课本,看了不禁哭泣!
偶尔看到几册印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不禁震撼!不禁为当今的中国教育汗颜,不禁为中华民族未来深深忧虑!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
人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
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
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在此,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几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第一课《职业》
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
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
犬捕
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
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或能走向按需分配。
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
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整洁》
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
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
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
据称
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
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
车。
车轮忽折,路人来救。
湛之令先
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
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
刻。
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
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
手;先救弱小,再自救。
事小道理大,
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
乱而皆准。
道路决定车轮,车轮决定远方。
只是今夜城市车流里的广播正唱:心在远方,堵在路上。
第十五课《投报》
课文原文:孙赵二女,同校读书。
孙女得新书,
持赠赵女。
赵女取纸笔报之。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
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
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
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
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
她们是女
童,她们是母亲。
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
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
母亲哺乳了孩
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
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投桃报李,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课文原文:王华行池畔,见地有遗金,华置金于水边,守其旁,待遗金者至,指还之。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俗世温度计上的一个温暖时刻。
在川流不息的路上,在更深人静的夜里,站着人世的荣耀。
民国那会儿,军阀运辄大打出手,城乡多见兵荒马乱。
大道阡陌之间,草莽英雄,世相奔逐。
偏偏那一日静静站着个叫王华的童子,他守在池畔,守着金子等一个陌生的路人。
读者看到他的等待,千万个如他的童子一起等待。
这个简单的故事,复制为民国国民生长的一则信念。
不以黄金为最贵的年代,就是黄金年代。
第十七课《御侮》
鸠占鹊巢,一课藏谶。
这册课本出版十多年后,日寇军刀
割裂了大半个中国,那些用胸膛死死顶
住日本刺刀的汉子里,会有多少7、8岁
孩儿时读了这个故事,20出头投笔从戎
的血性男儿呢!
七十多年后,当我们再读这册课
本,在亘古如斯的夕阳下翻到“御侮”
这一页,仿佛读到了河山的密码。
真理常常是浅显的常识。
真理或会
被许多主义形容,被各种标准困扰,而
常识,一目了然,随意地搁在青天下、
树枝间。
只是截取了其中的几篇,不知道各
位看了有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