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谈判——某汽车收购沃尔沃
- 格式:pptx
- 大小:658.00 KB
- 文档页数:57
中国汽车市场的并购案例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国汽车企业纷纷进行并购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几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并购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
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公司宣布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核心资产,这是当时中国汽车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交易。
通过这次收购,吉利汽车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成功进军欧洲市场,扩大了海外销售网络,并且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也提升了吉利汽车的形象和市场地位。
第二个案例是上汽集团收购通用汽车中国。
2024年,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上汽集团以1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通用汽车在中国的50%股权。
通过这次收购,上汽集团获得了通用汽车在中国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且提高了其自主品牌的竞争力。
第三个案例是比亚迪收购瑞典夏普公司。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典夏普公司,这是中国汽车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并购交易。
通过这次收购,比亚迪进一步拓展了其电动汽车技术和产品线,加强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
第四个案例是长城汽车收购戴姆勒AMG部门。
2024年,中国SUV制造商长城汽车以约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戴姆勒集团旗下的AMG部门的股权。
通过这次收购,长城汽车获得了戴姆勒集团在豪华汽车领域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以上便是几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并购案例。
这些并购交易不仅有助于中国汽车企业提升技术和品牌影响力,还加快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推动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壮大,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有影响力的并购案例出现。
中国海外并购成功案例
那我得给你讲讲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个超酷的案例。
吉利啊,在以前可能就是汽车界的一个小老弟,但是人家有大志向。
沃尔沃呢,那可是汽车界的老牌贵族,就像那种出身名门的公子哥。
吉利当时决定要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好多人都觉得这就像是小蚂蚁想吞大象,不靠谱。
可是吉利有自己的盘算。
他们做了超多的功课,对沃尔沃的品牌价值、技术实力、市场潜力都研究得透透的。
吉利的老板李书福那也是个很有魄力的人,他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带着吉利踏上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征程。
在收购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就像打游戏里的一个个大怪兽,什么资金问题啦、文化差异啦、工会那边的担忧啦。
但是吉利没有退缩。
他们到处找钱,拉投资,就像到处化缘的小和尚一样,终于凑够了钱。
然后呢,在面对文化差异的时候,他们就像是很有耐心的老师,慢慢去了解沃尔沃的企业文化,同时也让沃尔沃的人了解吉利的文化。
吉利成功把沃尔沃收入囊中。
这一收购可不得了,吉利就像是得到了武林秘籍一样。
沃尔沃的那些高端技术,像安全技术啦,发动机技术啦,吉利都可以学习借鉴。
而且沃尔沃在国际上的高端品牌形象,也让吉利一下子站在了更高的舞台上。
吉利就从一个国内有点名气的汽车品牌,变成了一个在国际上都有很大影响力的汽车集团,就像一个小村姑一下子变成了国际巨星一样,简直是超级成功的海外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收购案例那我给你讲讲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事儿吧。
吉利啊,在汽车界以前就像是个努力打拼的小老弟。
沃尔沃呢,那可是汽车界的老贵族,技术超牛,名声也响亮,就像那种住在城堡里的贵族。
吉利这小老弟呢,突然有一天说:“我想把沃尔沃这个贵族大哥给收购了。
”好多人当时都惊掉了下巴,觉得这不是天方夜谭嘛。
但吉利还真就有这胆量。
吉利的老板李书福啊,就像一个充满冒险精神的探险家。
他看到了沃尔沃的好,沃尔沃虽然技术厉害,但是在经营上有点小问题,就像一个贵族大哥虽然家里宝贝多,但理财有点迷糊。
吉利就瞅准了这个机会。
收购的过程也是各种波折,就像打游戏过一道道关卡似的。
要和沃尔沃的老东家谈价钱,要过各种国家的监管审核,就像去不同的部落要拿到通行证一样。
不过吉利凭借着自己的决心和一些运气,还真就把沃尔沃给拿下了。
这一收购啊,可不得了。
吉利就像得到了一本武林秘籍,沃尔沃的那些高端汽车技术就像秘籍里的绝世武功。
吉利可以学习这些技术,提升自己的汽车制造水平。
沃尔沃呢,有了吉利这个新东家的资金支持,也能在研发、市场拓展上更有劲儿。
这就好比两个小伙伴,一个有资金没技术,一个有技术缺资金,凑到一块儿就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还有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这事儿。
联想在国内已经算是电脑界的大拿了,但在国际上还想更上一层楼。
IBM的个人电脑业务,那可是有着光辉历史的,就像一个曾经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军。
不过呢,这个老将军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在市场竞争中有点力不从心。
联想就像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想要把老将军的旗帜接过来,在全球电脑市场的战场上大展身手。
联想收购的时候也面临很多挑战。
就像你要接手一个老字号的店面,里面的老员工怎么安排,以前的那些规章制度怎么融合,都是问题。
联想要整合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球销售渠道、供应链,还要让原来IBM的员工能和联想的团队好好合作,就像把来自不同地方的武林高手组成一个新的帮派一样,大家得磨合。
但联想也有自己的办法,通过慢慢调整,把自己的一些管理模式和IBM的优势相结合。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项目案例1.背景受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的影响,国内汽车业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在2009年产销均创下新记录并双双位居全球第一。
吉利汽车正式成立于1986年,1997年开始进入汽车领域,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车企业。
公司自2008年7月1日起收购了中国国内5家联营的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及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均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金融危机给吉利汽车带来挑战,但也带来极大的机遇。
吉利公司董事会面临着一项重大投资决策,即是否收购沃尔沃汽车项目,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必须拿出具体意见并报董事会讨论,同时还要获得政府支持。
2008年福特汽车决定出售沃尔沃汽车部门,其间福特汽车与长安汽车、奇瑞汽车都曾接触并谈判此一并购,但最终于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与美国福特签订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部门100%股权的协议。
18亿美元收购价中包括16亿美元现金与2亿美元票据。
吉利控股集团在签署收购协议后,随即与上市公司吉利汽车签订协议,给予吉利汽车优先选择权,吉利汽车有权要求将沃尔沃部分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
欧盟委员会于7月6日宣布决定批准此一并购。
中国国家发改委与商业部于7月底先后批准此一并购申请。
随后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完成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然而最终交易价针对养老金义务与运营资本等做出调整降为13亿美元现金与3亿美元票据。
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2日,吉利以极高的效率完成谈判、达成协议、并通过各方的审批完成了此一并购。
2. 吉利的实力吉利的2009年年报显示,吉利在中国的轿车市场占有率增加至4%。
公司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140.69亿元,同比增加228%,实现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增加35%。
吉利公司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167元。
表1 综合收益表至2009年12月底20092008(人民币千元)营业额14,069,225 4,289,037销售成本(11,528,489) (3,637,752)毛利2,540,736 651,285税前溢利1,550,460 917,922税项(231,432) (51,869)本年度溢利1,319,028 866,053美股盈余基本(人民币分) 17.1 15.0摊薄16.7 14.3对于此一收购项目,吉利筹资81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成立一家新公司来经营此并购公司。
吉利收购沃尔沃1.动因分析1.1吉利企业扩张的动因分析选择的扩张方式是收购。
吉利的战略定位从成本优势转向了技术和品牌。
1.1.1技术2022年5月,吉利明确提出战略转型,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型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为技术优势。
在3月10日北京召开的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上,李书福指出:“在知识产权的内容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
”一语道破吉利垂涎沃尔沃技术的天机。
众所周知,在安全和环保领域,沃尔沃的技术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
1.1.2品牌目前,吉利旗下有三大品牌,其中全球鹰品牌代表个性、时尚、年轻、梦想;帝豪品牌主打大众化车型,旗下产品将以中高端公商务用车和家用轿车为主;英伦则向经典、豪华发展,主要是高端汽车。
吉利还缺乏一槌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沃尔沃正好可以完善品牌体系。
固然,企业的发展不能违背行业的规律,碰巧,暗合吉利并购案的,是汽车行业品牌发展的两个普适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多子品牌发展。
福特,丰田和大众等,都是多子品牌战略的典范。
不同的子品牌很好地实现了不同的市场定位,因此,只要彼此之间实现定位差异化,子品牌与子品牌的矛盾并不多见。
相反,高端子品牌还往往对低端子品牌有提振作用。
第二个规律是品牌从低端往高端走。
典型的案例是1988年雷克萨斯的推出。
在此之前,丰田在美国是小车、低档车的代名词,雷克萨斯的横空出世扭转了事态,丰田如愿进入高端豪华车市场。
而在汽车业,通过并购运作高端品牌的实例也不少见,兰博基尼就是大众收购来的超级豪华跑车品牌。
品牌进化理论认为,品牌完成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演进的一个生命周期,至少需要12年时间。
常规的品牌进化策略包括品牌强化、品牌延伸和品牌促进。
从2022年开始,吉利推出进军中高端品牌的计划后,试图通过常规的品牌进化实现转型升级:借反映香港回归的电视剧《岁月风云》加大品牌宣传,突出自主研发和民族情感元素;利用360万元全球征集新标活动,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召开“吉利汽车品牌求证大讲坛”,遍邀专家为吉利品牌把脉;2022年7月吉利还推出了高端品牌——帝豪。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企业并购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详细分析,我们将探讨吉利集团如何成功实施这一跨国收购,以及这一收购对吉利集团自身、沃尔沃品牌乃至全球汽车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章将首先概述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介绍收购过程,包括收购背景、交易结构、关键条款等。
接下来,文章将分析收购的动因,包括吉利集团的战略意图、沃尔沃汽车的价值潜力等。
文章还将评估收购的绩效,包括收购后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经营状况、市场份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
文章将总结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的启示,为其他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吉利与沃尔沃概况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
吉利汽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旗下拥有多个子品牌和产品线,覆盖轿车、SUV、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吉利汽车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努力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沃尔沃汽车公司(简称沃尔沃)是瑞典的一家知名豪华汽车品牌,创立于1927年。
沃尔沃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和创新的汽车技术而闻名于世。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沃尔沃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豪华汽车品牌之一。
沃尔沃一直坚持对汽车安全和环保技术的投入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产品。
吉利和沃尔沃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吉利汽车的快速崛起和沃尔沃汽车的品牌影响力,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事件,不仅是两家企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收购过程与动因分析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案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此次收购不仅标志着中国车企开始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显示了吉利对于自身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
本科生课程论文目录一、谈判主题 (3)二、谈判背景 (3)2.1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背景介绍 (3)2.1.1.公司背景 (3)2.1.2.吉利近年的盈利情况 (3)2.22 福特汽车公司 (3)2.2.1. 福特公司背景 (3)2.2.2. 沃尔沃公司背景 (3)2.2.2.1.沃尔沃近年盈利情况 (3)2.2.2.2.沃尔沃的市场占有量 (4)2.2.2.3.沃尔沃品牌价值 (4)三、双方谈判动机 (4)3.1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沃尔沃的目的 (4)3.2福特汽车公司出售沃尔沃的目的 (5)4.谈判双方优劣势分析 (5)4.1.1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优势 (5)4.1.2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劣势 (5)4.2福特汽车公司优势 (5)4.2.2福特汽车公司劣势 (6)五、谈判双方关系及利益 (6)5.1双方关系 (6)5.2各方利益 (6)六、谈判目标 (7)七.谈判方案策划 (7)7.1三步走谈判战略 (7)7.1.1前期谈判 (7)7.1.2中期谈判 (7)7.1.3后期谈判 (7)7.1.4达成协议 (8)八、应急预案 (8)一、谈判主题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收购福特公司旗下沃尔沃汽车。
二、谈判背景2.1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背景介绍2.1.1.公司背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09年资产总值超过170亿元人民币,连续九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七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吉利旗下品牌有全球鹰、帝豪、英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品牌诉求。
2.1.2.吉利近年的盈利情况吉利公司在2009年度净收益额从2008年度的8.79亿元人民币合每股净收益0.14元人民币增长至11.8亿元人民币(约合1.73亿美元),合每股净收益0.17元人民币。
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案例解析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
此项交易预计于2010年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
此次交易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
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收购历程表1:收购历程收购价格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购得沃尔沃品牌。
然而事与愿违,沃尔沃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里让它伤透了心,2008年沃尔沃税前亏损额高达16.9亿美元。
随着金融危机全面到来,在售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沃尔沃又成为了福特剥离的目标。
根据洛希尔综合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可比交易倍数、可比公司倍值等估算方法对沃尔沃资产进行的评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沃尔沃估值,合理价位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
其中,合理收购资金15亿-20亿美元,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
正是根据洛希尔作出的这一估值,吉利提出的申报收购金额为15亿-20亿美元,最终成交价格确定为18亿美元。
吉利花费1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沃尔沃,不到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
这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汽车行业重新洗牌下的意外收获。
从沃尔沃的品牌、已有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网络和它的技术来看,我们认为还是物有所值的。
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的沃尔沃,其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堪称世界一流。
吉利收购沃尔沃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典范。
交易架构此次收购将以在国内及海外设立特殊目的项目公司的形式进行。
为便于收购,吉利成立了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万源)和北京吉利凯旋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凯旋)来作为国内的收购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