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doc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吉利和沃尔沃并购案例
吉利和沃尔沃的并购案例最初是在2010年宣布的。
吉利是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而沃尔沃是一家瑞典汽车制造商。
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汽车部门的母公司福特汽车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公司。
该交易于2010年8月宣布,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
受此交易影响,沃尔沃汽车将成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而吉利将成为全球拥有沃尔沃品牌的所有权者。
通过这一交易,吉利得到了access to 沃尔沃的高端汽车技术、品牌声誉和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
这对于吉利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机遇,因为吉利一直在努力拓展其汽车业务,并提高品质和技术水平,以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抗衡。
沃尔沃的重组并不仅仅是收购而已,吉利还增加了公司的研发投资,并引入了沃尔沃换挡齿轮系统的技术,塑造吉利在汽车行业的更高品质和创新形象。
吉利也在加强沃尔沃的国际扩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对全球业务的影响力。
尽管有对吉利对沃尔沃的投入质疑,这次交易成交后,这两家公司的合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称赞。
这次并购提升了吉利在高端汽车市场的地位,拓展了它的国际业务,同时也帮助沃尔沃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一)案情分析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连续五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八大系列30多个整车产品沃尔沃(Volvo),在1927年4月14日用于第一辆沃尔沃汽车V4之前,它曾是一个滚珠轴承的品牌名称。
沃尔沃汽车的铭牌是钢铁的标志——一个带有斜箭头的圆圈(铁标)。
这种标志的设计思路最初源自因耐久性而闻名的瑞典钢铁工业。
自那时起,在世界各地,这个钢铁的符号就成了沃尔沃的代表。
对沃尔沃而言,这一现代化的企业品牌标志也代表沃尔沃对客户所做出的安全、品质和设计三方面的承诺。
沃尔沃汽车公司成立于1927 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
沃尔沃汽车公司的主要生产厂设在瑞典、比利时和中国,并在全世界超过100 个国家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 多家展厅。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8日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
其中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其余以现金方式支付。
收购发展沃尔沃共需27亿美元其中50%来自国内50%来自境外。
国内资金的50%为自有资金,另外50%为银行借贷。
三、并购过程2009年05月01日前后高层访哥德堡吉利猜想瞄准沃尔沃2009年06月17日吉利:吉利收购沃尔沃“不靠谱”2009年06月18日福特总部回应称吉利收购沃尔沃是炒作2009年06月18日吉利沃尔沃工厂落户东莞空穴来风2009年06月23日非空穴来风:吉利洽购沃尔沃仍在进行2009年07月16日吉利报价20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将会分晓2009年08月04日吉利或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初步意向2009年09月01日收购沃尔沃传闻又起吉利高层开会统一口径2009年09月09日吉利汽车首度承认正参与竞购沃尔沃2009年10月28日福特已选中吉利是沃尔沃的优先竞标方2009年12月23日吉利宣布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2010年03月28日吉利与美国福特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协议吉利于2010年8月2日在伦敦完成对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并宣布了董事会成员。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背景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在沃尔沃所在地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
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评价说:“这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这是一场盛大的跨海婚礼。
”(一)收购双方简介1、吉利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
吉利汽车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2010年实现销量41.58万辆,同比增长27%。
然而,去年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平均增长幅度为34%,吉利汽车并未能跑赢大市。
不久前,吉利汽车又公布了2011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公告显示6月份,吉利汽车销量较5月份下滑了4.6%,上半年累计总销量为21.3万辆,只完成其全年销量目标的44.5%。
可见由于经济大环境不理想,吉利业绩表现也不全尽人意。
2、沃尔沃公司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
1999年4月1日,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收购沃尔沃。
然而,福特公司在过去几年的经营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福特汽车在2004-2009累计亏损已达390亿美而金融风暴来袭,主营豪华车业务的沃尔沃轿车公司更是遭到重创,其在2008年的销量仅约36万辆,同比降幅达20%以上。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总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由07年的约180亿美元跌至约140亿美元。
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案例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市场热词,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也被广泛关注。
尤其是2010年,吉利汽车宣布与瑞典沃尔沃汽车展开收购谈判,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就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案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背景2010年3月,吉利汽车宣布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并提供18亿美元的收购成本。
在此之前,沃尔沃曾经深陷财务危机,以至于瑞典政府一度考虑将其卖掉。
此时,吉利汽车看中了沃尔沃长期积累的技术、品牌和行业地位,希望通过收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二、谈判过程在谈判过程中,吉利汽车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作为一个中国汽车企业,吉利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相对较低。
其次,沃尔沃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以及高昂的产品成本。
最后,瑞典政府的介入也增加了这次谈判的复杂性。
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吉利汽车采取了多种策略。
首先,它强化自身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研发能力提升,提高自身知名度和领先地位。
其次,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展开合作,并透过此次合作向全球市场展示其实力和技术水平。
最后,吉利汽车还表示愿意尽一切努力保留沃尔沃的瑞典本土特色,增加沃尔沃在瑞典的就业机会。
三、收购后的成效2010年8月,吉利汽车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欧洲主流汽车品牌的企业。
此举推高了吉利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增加了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而沃尔沃汽车也得以摆脱财务危机的困扰,重新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总体上来看,吉利收购沃尔沃案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这次收购不仅为吉利汽车扩大了市场,提升了影响力,也为中国汽车行业“走出去”提供了范例。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企业要想走向世界舞台,需要打造自身品牌,提升技术水平,同时也需要注重文化融合,尊重文化差异,才能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多认可和支持。
A组资料(2012.10.9)
吉利收购沃尔沃
北京时间2010年3月29日9点,吉利正式与福特签约,以18亿美元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购得全球性知名汽车品牌。
18亿美元也宣告中国汽车业迄今最大一笔海外并购的诞生。
3月30日下午,吉利将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详解该交易。
瑞典时间28日下午3点,吉利正式与福特汽车在沃尔沃轿车总部所在地哥德堡签约,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随后,三方在当地召开新闻发布会,详解了整个收购协议。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
作为国际知名的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
根据业界估计,沃尔沃每年的运营资金在15亿美元以上。
2009年沃尔沃亏损了6亿美元。
不过,在中国市场,沃尔沃的销量正在快速增长。
除了股权收购,本协议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
这些协议充分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要求:
1.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动因是什么?
2.请收集近期资料,说明吉利收购沃尔沃实现并购目标了吗?
3.杠杆收购会产生什么问题?
4.根据所收集的财务数据资料解释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财务整合效果如
何?结合数据说明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所面临的问题。
5.请结合分析结果建议或者对策。
吉利收购沃尔沃分析论文I. 简介介绍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收购交易吉利汽车集团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汽车制造商,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公司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12万名员工,生产各种类型的汽车,包括轿车、SUV、MPV、卡车等。
沃尔沃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典哥德堡的跨国公司,成立于1927年。
沃尔沃主要生产轿车、卡车和工程机械等产品,并在全球拥有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
沃尔沃一直以来在安全性和环保性能方面备受关注,并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卓越的品质享誉世界。
在2010年,吉利汽车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沃尔沃轿车(Volvo Cars)业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投资。
收购交易是由吉利汽车集团与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之间达成的,其中福特是沃尔沃之前的所有者。
该收购交易为吉利汽车集团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全球市场,增加了其产品线和技术能力。
同时,这也使沃尔沃得以从吉利集团的资源和技术中受益,加快了沃尔沃在全球市场的扩张。
收购交易也使得吉利汽车集团在全球汽车行业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成为了一家真正的全球性汽车制造商。
报告的目的和范围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对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财务分析进行评估,以便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该交易的影响有更好的了解。
本报告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我们将介绍吉利和沃尔沃两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它们的历史、业务概况、产品组成、市场份额等。
其次,我们将对收购交易的条款和细节进行介绍,并分析收购交易对吉利和沃尔沃的影响,包括交易的价值、收购后的公司结构、财务稳定性和未来增长潜力等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比较吉利和沃尔沃的财务指标来评估收购交易的财务影响,包括吉利的融资方式、对现金流的影响等。
在进行财务分析的同时,我们也将对收购交易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行评估,并探讨如何减少风险和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最后,我们将总结分析结果并提出建议,包括如何最大化收购交易的价值。
前几年收购案例那我就给你唠唠前几年比较有名的收购案例哈。
就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事儿吧。
那时候吉利就像一个充满野心和勇气的小老弟,盯上了沃尔沃这个高大上的老大哥。
沃尔沃呢,技术杠杠的,品牌知名度也高,就是在经营上有点小坎坷。
吉利呢,眼疾手快,一把就把沃尔沃给拿下了。
这一收购啊,吉利就像得到了一本武功秘籍,沃尔沃的那些安全技术啊,高端制造工艺啥的,吉利就可以学习借鉴啦。
而且沃尔沃在国际上的名声也能给吉利撑撑场子,就好比小老弟吉利跟着沃尔沃这位大哥进了高端汽车俱乐部的大门,吉利的形象一下子就提升了不少呢。
还有戴尔收购EMC这桩买卖。
戴尔那时候在电脑领域已经很牛了,但它还想在数据存储这块儿大展拳脚。
EMC可是存储界的大拿啊,各种存储技术、数据管理方案相当厉害。
戴尔就跟看到宝藏似的,把EMC给收购了。
这就像一个擅长做蛋糕的师傅(戴尔),又把做精美包装盒(EMC的数据存储管理用于包装戴尔的电脑业务等相关数据等)的能手给拉到自己的团队里了。
这样一来,戴尔在企业数据存储、云计算这些方面的实力就大大增强了,在整个IT行业里的地盘也变得更大了。
再有就是微软收购领英。
微软就像是一个科技界的大财主,到处寻找有潜力的宝贝。
领英呢,是职场社交的大佬,上面全是各行各业的人才信息。
微软就琢磨着,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把领英收购了,微软就能够把自己的办公软件啊、云服务啊啥的和领英的职场人脉资源结合起来。
就好比一个搞技术的高手(微软),又拉来了一个人脉广的社交达人(领英),以后在职场相关的软件服务这块儿就更有竞争力了,能给用户提供更多关于职场的一站式服务,从办公到人脉拓展,全都包圆儿了。
北京时间3月28日,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在瑞典哥德堡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在经过有关国家的审批机关批准之后,在第三季度完成交易的全部程序。
酝酿已久的吉利收购沃尔沃基本上大局已定,作为中国汽车企业收购国外豪华汽车品牌第一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沃尔沃最后公布的收购价格是18亿美元,但是据了解,吉利集团为此次收购筹集的资金远远超过了最终收购额。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这笔资金构成极其复杂,分别来自于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多家银行,甚至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此次收购提供了低息贷款担保。
吉利为并购沃尔沃专门成立了吉利万源国际投资公司,以其注册资金及两家中资国有银行的贷款作为收购资金,据报道来自银行的贷款超过10亿美元。
除了银行贷款,国内地方政府的出资,也是吉利完成收购融资的关键一环。
按照吉利集团此前的规划,成功收购沃尔沃后,将会成立年产能约30万辆的新工厂,因此人们猜测,帮助吉利完成融资的地方政府,将会是沃尔沃中国工厂的所在地。
预计落户地所在政府将为李书福提供至少5亿美元“炮弹”。
吉利汽车是在香港挂牌的上市公司,投资银行自然也不会放过吉利收购这单生意。
去年9月底,吉利引入了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吉利向其发行可换股债券18.97亿港元和3亿份认股权证,获得25.86亿港元的融资1999年,福特汽车公司花了64.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而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全部净资产,付出的价格仅有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从当事双方签署的协议来看,吉利不仅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沃尔沃100%的股权,买到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和制造设施,还获得了沃尔沃在全球的经销渠道。
仅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吉利收购沃尔沃,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抛开未来的运营不论,在资产负债表层面,吉利付出的18亿的成本绝对物有所值:沃尔沃轿车目前净资产评估值超过15亿美元,吉利获得的不仅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以及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卓越的低碳和能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10款整车和3款发动机,接近60万辆生产能力的自动化较高的生产线,这包含了沃尔沃轿车相关的知识产权。
三、收购过程(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时海涛)(一)收购准备吉利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关注沃尔沃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将近3年多。
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这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制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2009年10月28日,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
(二)收购清单1、1个品牌: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品牌。
2、9个系列产品:包括S40、S60、S80、C30、C70、X C60、X C90、V50、V70,这是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车型。
3、3个车型平台:P1、P2和P24平台。
P1平台生产紧凑型轿车,包括S40、C30、C70、V50系列车型。
P2平台生产大中型轿车,包括S60、X C90系列车型。
P24平台是P2平台的升级版本,生产S80、X C60、V70系列车型。
4、核心知识产权使用权:吉利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并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包括沃尔沃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知识产权。
5、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沃尔沃拥有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家销售和服务网点,并且90%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
6、境外工厂和研发人员:吉利将保留沃尔沃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并承诺沃尔沃瑞典总部和研发不变,工厂不裁员。
7、重要的供应商体系:供应商体系是保证未来打上中国标签的沃尔沃在生产、品质等各方面的质量保障。
吉利在与福特的收购协议中,包括了与福特、沃尔沃一起稳固原有供应商合作关系的条款。
8、福特汽车提供技术支持:为确保剥离过程平稳完成,在过渡期间,作为交易的一部分,福特汽车也已承诺会在技术方面提供支持。
(三)资金来源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标的价格为18亿美元,加上后续发展需要的流动资金,共需要27亿美元,国内和国外融资比例约为1:1。
国内资金中50%以上是吉利自有资金,其余是中国主权银行的并购资金。
国外资金则来自于美国、欧洲和香港。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吉利收购沃尔沃策划书第四组一、谈判主题解决双方的合同问题,达到收购目的,并建立长期良好稳定的关系,在国际竞争中获得长久的优势。
二、谈判团队人员组成主谈:邝畅畅辅谈:药鹏记录员:乔星凯法律顾问:段政市场总监:米逸凡财务总监:周建辉三、谈判双方公司背景(对方:福特汽车公司,我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一)我方背景(1)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
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吉利熊猫、上海华普、中国龙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八大系列发动机及八大系列手动与自动变速器。
上述产品全部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Ⅲ排放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Ⅳ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
集团已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近500个4S店和近600家服务站;在海外建有近300个销售服务网点,在乌克兰、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设厂进行SKD/CKD组装生产和销售,累计实现海外销售十几万辆,位居中国轿车出口前列。
(2)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沃尔沃的目的●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
一直以来吉利汽车在价格和外观上都给人以“草根”的印象,而要转变这个形象,一定需要有出色的工业设计人才和品牌策划人才。
沃尔沃不仅在品牌上具有相当大的价值,而且还把握住了汽车行业未来最大的两个趋势——安全和新能源。
●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更困难,但是只有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才能够越做越强。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个超常规的决策?
2010年3月28日,中国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100%收购美国福特公司旗下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
吉利将完整拥有沃尔沃轿车品牌,包括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的先进生产线,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人们普遍认为,沃尔沃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业国际收购中最特别的一个优质资源。
吉利从事轿车生产的历史不过13年。
即使在中国市场,吉利品牌的认知度也并不高。
这样的并购机会似乎很难想象,何况沃尔沃无论规模还是品牌都不是吉利可比的(两家企业2009年对比见下表)。
然而,在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看来,收购沃尔沃的决策虽然大胆,却是基于精密计算的。
首先,沃尔沃拥有完整的中高端车型及技术体系,这正是低端形像的吉利所缺乏并急需的。
吉利还可以"借此获得一个更大和更平衡的市场份额和业务结构",有效地抵御未来汽车产业全球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李书福的团队一直在密切关注汽车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积极寻求有价值的收购机会,同时争取国际
金融市场和本国政府的支持。
这一次,他抓住了大型国有企业的迟疑(受制于同国外汽车厂商的合资合作,加上以往失败的教训,如2005年上汽以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后的不成功)和金融危机带来的收购机遇。
在上述判断的背后则是强大的支持团队,包括长期合作的全球并购顾问洛希尔公司、律师事务所富尔德、会计师事务所德勤、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
李书福说,我们从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
现在全球有品牌又有技术的,除了奔驰、宝马和奥迪,就剩下沃尔沃可以收购了。
吉利的国际并购始于2006年,对象是欧洲小型汽车生产商英国锰铜控股公司。
吉利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了猛铜控股的管理体系——从财务结构、薪酬制度到工厂管理体系和供应商管理,还向英国工厂派出一批人力资源、财务、技术、工厂管理等关键部门的管理人才去学习。
2009年初,吉利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获得国内目前最缺乏的、最核心的自动变速箱产能和技术。
这次收购还显示了吉利作出复杂收购决策的能力。
2009年春节后DSI宣布破产,得到消息后吉利进行了初步评估,包括李书福在内的高层全部前往当地亲自调查,通过香港公司融资外汇进行收购投标,5月完成并购,9月即实现赢利。
吉利集团的香港上市背景令其拥有国际化融资平台而不必受限于国内外汇政策,这在国际并购中是一大优势。
吉利入主DSI后,并不直接介入日常运营管理,而是通过董事会为管理层下达公司发展方向以及业务考核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预算和绩效考核机制。
这种管理
模式解决了跨国并购在运营人才和文化上的冲突。
吉利打算将这种复制到沃尔沃收购案中,李书福说,"今后还是要依靠沃尔沃原有的团队"。
2008年,福特表示可能放弃沃尔沃。
吉利秘密成立了收购项目小组,由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组成,对沃尔沃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总体收购战略;制定整个操作的细致时间表及规划。
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里面的数据非常翔实,奠定了福特跟我们谈判的基础。
"2009年3月12日,吉利向福特提交第一轮标书。
4月,吉利开始对福特进行历时达4个月的尽职调查,共查阅上百万字的材料、6000多份文件。
7月30日,吉利向福特公司提交第二轮有法律约束力的标书。
10月28日,福特公司正式宣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沃尔沃的并购首选方。
5个月后,收购协议正式签署。
收购沃尔沃的决策还包括如何让沃尔沃获得新生。
自1995年以来,沃尔沃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份额从14.9%一路下降到8.2%,2005年之后更是连续5年亏损。
李书福认为,沃尔沃的技术毫无疑问是世界领先的,它的问题是生产规模太小,成本太高。
"我们要扩大沃尔沃的销量,把成本降下来。
"李书福举了一个例子,澳大利亚DSI认为在中国生产自动变速器的设备投入要10亿元,但是在中国,5亿元就完成了。
"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对于中国的制造优势,对中国成本的理解,他们是很欠缺的。
"李书福说。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中国采购比例每年将提高8%,5年后超过40%,5年内降低采购成本至少12亿美元,零部件出口每年还可以为吉利实现40亿美元的销售收
入。
收购财务顾问洛希尔银行的收益预测是2011年可实现赢利,2015年实现息税前利润7.03亿美元。
李书福希望沃尔沃汽车在海外市场实现年销售量100万辆,其中中国是主要的增长来源。
而目前沃尔沃的全球销量约为40万辆,沃尔沃在中国的年销售量约为13万辆,这是一个极富挑战的目标。
案例讨论:
1、吉利收购沃尔沃中哪些是程序化决策,哪些是非程序化决策?
2、吉利收购沃尔沃中如何体现理性与有限理性的成份,你认为该决策有哪些
值得肯定和质疑的方面?
3、如果你是吉利的并购顾问,你如何让该决策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