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梯里的奥秘___五年级科学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5
2
推荐【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P81-83第六单元第三节:滑梯里的奥秘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与质疑验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学生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多数学生有滑滑梯的经历,在生活中感受过摩擦力;同时通过前两节内容:“走进游乐场”“蹦床里的奥秘”学生认识了一部分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后记】
通过对滑梯等学生常见的游乐器材的体验,同时,我又让学生把
手放在桌子上感受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初步概念。
又通过猜想、设
计实验、分组探究,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设计滑梯模型,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在滑梯上滑动,滑下
的速度不同,让学生猜想什么原因?使有的人滑动快有的人滑动慢
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
小组分组讨论,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设计实验。
为了巩固新知,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我设计“坐式拔河”应用
摩擦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
又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摩擦力,为下节课的巧控摩擦做铺垫。
本节课
使我感到在教学细节上还需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苦
练基本功。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滑梯里的奥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滑梯里的奥秘》,五年级的上册主要能力训练目标是模型与解释。
本节课的引入活动可以好不费力,借助学生的已知经验——玩滑滑梯的经历就可以引出摩擦力,不仅如此,还可以说出摩擦力的大小与衣服和滑梯表面的接触是否光滑有关系,为了体验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我们的实验也很接地气,双手交错叠加在一起,轻轻水平滑动和用力水平滑动感受摩擦力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学生很容易加深理解。
怎样实证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种因素有关呢?接下来,我指导学生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计划,研究控制变量的方法,然后学生借助工具和仪器来研究,他们通过利用木块、测力计、鼠标垫做了两个实验,探究出了摩擦力与接触面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学生参与面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目标达成效果较好。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操作方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提升了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
3. 滑梯里的奥秘-大象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滑梯的原理和构造;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参与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清晰呈现物理规律,带领学生了解滑梯的原理和构造;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发现滑梯的奥妙和应用;3.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1.通过探究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滑梯是如何应用重力所得的速度,加速度等概念;2.通过探究滑梯的构造及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滑梯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3.对学生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方式1.了解重力原理;2.探究滑梯的构造,分析滑梯的原理;3.进行实验,比对不同滑梯的差异;4.小组探究,提问和总结;5.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滑梯并进行测试,进行实践学习。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 了解重力原理在教室内,教师通过实例简单解释重力的概念,并与学生交流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滑梯的构造,分析滑梯的原理向学生介绍滑梯的构造和原理,让学生自己梳理主要构成部分,并思考和预测这些部分的作用和作用方式。
3. 进行实验,比对不同滑梯的差异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际体验滑梯的不同搭配所带来的速度差异和速度升高规律的探究。
4. 小组探究,提问和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滑梯的奥秘,提出问题并进行总结。
5.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滑梯并进行测试,进行实践学习五至七人一组,自己亲手动手制作滑梯,并进行测试,加深学生对于滑梯原理的深入理解。
六、教学辅助手段白板、投影仪、绳索、塑料桶等。
七、教学评价方式1.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2.提出问题和总结评价;3.实验操作和总结报告的口头和书面评价。
八、板书设计1.重力概念;2.滑梯的构造和原理;3.小组探究提出问题;4.制作滑梯过程。
《滑梯里的奥秘》教学目标: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或即将产生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就是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对科学产生兴趣,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摩擦力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利用摩擦力的现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播放游乐场声音,从而引出滑梯,进而进入本节课的课题摩擦力。
2、讨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快慢的关系3、(1)张开双手,提问:此时有摩擦力产生吗?为什么?小结:产生摩擦力必须是有接触的两个物体。
(2)两手合在一起,有摩擦力产生吗?为什么?小结:运动的物体接触面才会产生摩擦力(3)用劲搓手,但是手没有动。
有摩擦力产生吗?为什么?(4)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小结:看来没有运动就没有摩擦力的产生,适应研究摩擦力就离不开运动。
4、讨论:你见过的产生摩擦力的现象有哪些?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力,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合作探究,动手操作1、摩擦力有方向吗?学生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得出:摩擦力有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运动时需克服摩擦力。
2、由老师引导学生做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同学生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由学生回答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四. 板书设计滑梯里的奥秘1.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或即将产生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就是摩擦力。
2.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a物体接触面的粗擦程度b物体的压力1。
科学五年级上册《滑梯里的奥秘》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重力及其作用。
2.理解滑梯的工作原理,掌握施力方向与滑行方向的关系。
3.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自觉关注安全,掌握安全用地习惯。
教学内容1.重力及其作用。
2.滑梯的工作原理。
3.滑梯的施力方向与滑行方向的关系。
4.安全用地习惯。
教学重点1.滑梯的工作原理。
2.滑梯的施力方向与滑行方向的关系。
教学难点滑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施力方向与滑行方向的关系的掌握。
教学时长本节课程预计需要 40 分钟。
教学准备1.滑梯模型或样品。
2.钢珠或其他小球体。
3.重物(如砖块、铅锤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调动学生的思维1.引入主题:老师出示滑梯图片,问学生滑梯是如何工作的?2.学生讨论并列举网上或书本上对滑梯工作原理的解释方式。
3.教师鼓励学生多想,多表达,尝试寻找符合实验或观察结果的合理解释方式。
步骤二:实验探究1.老师介绍实验内容。
2.学生按小组分工配合展开实验操作。
3.实验步骤:a.将小球放在滑梯顶部,记录球开始运动的时间。
b.再次记录小球到达滑梯下端的时间。
c.尝试加重,记录球下滑的时间。
d.加大力量,记录下更多数据。
4.组内讨论写实验分析结果汇报。
步骤三:学习滑梯工作原理1.根据学生实验结果汇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滑梯里的奥秘:滑梯在工作时能够使小球向下滑动是因为重力的作用,有一定的施力方向。
2.教师讲授施力方向与滑行方向的关系,强调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命名实验数据的平均数和使用图像来进一步讲解施力方向与滑行方向之间的关系。
3.分析滑梯形状设计的剖析,体会滑梯的形状为什么能使得滑行更加安全、流畅。
步骤四:安全用地习惯1.介绍金刚砂铸成以强制色彩出现的材料,声称为学生们掌握滑梯的使用方法,应该在开始使用前,先根据颜色识别出材料的性质。
2.分析出材料的生产原理和性质,通过实际操作来从安全角度识别不同材料的使用要求。
3.联续一些使用合适的材料、器具、安全措施等等,让学生养成安全用地习惯,关注周围环境和可能遇到的危险。
五上6《滑梯里的奥祕》教案3滑梯里的奥祕课程标準要求: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慾,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浅显力学知识—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
(2)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分析、综合能力;在实验中发现其规律的思维能力。
(3)启发学生**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祕的慾望3学生分析:因为学生平时都玩过滑滑梯,对此游戏比较熟悉,本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摩擦力。
4、实施目标的方法和途径:(1)学生亲身体验活动(2)学生进行猜想,提问(3)通过实验验证(4)进行分析总结(5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交流教学案例:1、重点难点:能过交流玩滑滑梯的感受,说出自已对滑梯里的科学道理的理解、疑惑和猜想。
2、教法、学法:实验法,实践活动法、讨论法3、教学资源:木板、毛巾、白布、测力计、秒錶、课件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汇入1、同学们,你们玩过滑梯吗?你有什幺感受?(你能具体说说怎样刺激吗?)2、小熊欢欢也很喜欢玩滑梯,让我们来看看它玩得怎幺样,好吗?(课件:小熊从平矮的滑梯滑下,说:真没劲!小熊从高高的滑梯滑下,栽了一个跟头,说:太危险了!)小熊的感受为什幺会跟我们的不一样呢?(生试说)师小结:看来,滑梯中有着很多的科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滑梯的奥祕。
(板书课题)二、引导观察,进行猜想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个小朋友滑“滑梯”的情景。
(课件)为什幺有的人滑得快,有的人滑慢?(学生猜测一下)什幺是摩擦力呢?(师讲解)我们在滑滑梯时,滑梯就给了我们一个摩擦力。
滑梯里的奥秘-大象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中的力和运动基本概念。
2.了解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方式和特点。
3.理解滑梯玩具的基本原理,成为科学玩具的消费者和设计者。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讲授物理学中的力和运动基本概念,并将这些概念运用到每个人都很熟悉的滑梯玩具中,让同学们在玩乐中学习科学。
学习内容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讲到力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施加的作用。
运动有两种状态:静止和运动中。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我们常说该物体受到的力是与其重力相等的力。
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力的大小和运动状态有关系。
学习内容二:不同状态下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特点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可以任意改变,但是大小不变,物体不会发生运动。
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在静止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力不变的前提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改变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在大气阻力不考虑的情况下,物体大小受同等大小的力作用时,会产生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学习内容三:滑梯玩具的基本原理滑梯玩具是以地球引力为驱动力的一种玩具,称为“滑梯原理”。
滑梯玩具利用重力使物体自身下滑,并摩擦力和风摩擦力将物体抵达目的地。
而笔者将滑梯分为斜面滑梯和羊肠小道,两种滑梯各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利用对孩子的好奇心引领下,老师简要介绍了滑梯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然后提出引申问题:不同类型的滑梯运动方式是怎样的?2. 讲解物理概念a.内容: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一和内容二,讲解了与本节课相关的力和运动概念。
b.方式:分模块讲解,划分为静态力、动态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与运动特点三个小模块。
让学生先借助手上有的物品,大声说出所接触的物品所受力的种类。
然后,请学生手拿体育用品球、轮胎等常见物品,尝试掌握不同状态下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特点。
最后,在五花八门的滑梯上体验摩擦力的作用,并分别进行总结。
3. 学习滑梯玩具的基本原理在学完物理基本概念后,教师引入了滑梯玩具的基本原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羊肠小道和斜面滑梯的详细探究。
滑梯里的奥秘教案滑梯里的奥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P81-83第六单元滑梯里的奥秘【教材分析】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与质疑验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学生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多数学生有滑滑梯的经历,在生活中感受过摩擦力;同时通过前两节内容:“走进游乐场”“蹦床里的奥秘”学生认识了一部分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2、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完成影响物体摩擦力大小有关因素的实验。
2、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乐于交流合作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研究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教学准备】塑料盒、布、砂纸、测力计、钩码,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滑梯)生:滑梯。
师:玩过吗?怎么玩?生:从上面滑下来。
师:滑下来的过程中就蕴藏了很多科学道理,你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滑梯里的奥秘(板书课题)。
2、猜想假设1) 感受摩擦力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滑滑梯,想一想玩滑梯时你的发现或者对滑梯的疑惑?(同时用摩擦力不同的物体在滑梯模型上滑动)生1:为什么有人滑得快,有人滑得慢?生2:怎样才能滑得更快?生3:有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师:好,你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摩擦力呢?生:阻碍向下滑动的力。
师:请同学们动手和老师一块来亲自感受一下摩擦力吧!把你的手轻轻放在桌子上,向前滑动一下,再把你的手放在桌子上,向下用力向前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