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格式:pptx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51
论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问题一直是艺术界核心问题,只有全方位理解了内容与形式的概念及关系,才能理清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西方美学理论创始人黑格尔曾说过:“内容与完全适应内容的形式达到了既独立又完整的统一,故而形成了一种自由有机的整体,这即是艺术的中心。
”[1]这句话清楚地向我们解释了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相互统一的。
一、内容是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1.内容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艺术内容,即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
艺术作品的内容产生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它是艺术作品的表现及包含的意义,作品的内容反映了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社会现状的见解看法与态度。
细细品鉴著名画家萨金特的水彩作品,我们会发现他的作品色彩明艳,画面富有生命力与节奏感,其代表作《达芙妮》描绘了在蓝天绿树包裹下的纯白大理石雕塑,画面有着强烈对比度和层次感,阳光与蓝天给观者以明媚美好之感,这类的水彩作品正表现出萨金特对意大利以及生活的热爱,这种向往与热爱即是他作品的内容所在。
2.内容由题材和主题构成艺术内容主要由题材和主题构成,广义上来讲艺术作品的题材是艺术作品取材的范围,例如历史题材,神话题材等等,从狭义上来看,题材又是用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的完整的生活素材,社会材料。
[¹]主题即主旨,中心思想,它是艺术创作的前提。
一般情况下,艺术作品的题材是显而易见的,而主题则需要观赏者理解和体会。
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根据想要表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题材尤为重要。
3.对作品内容的掌握因人而异艺术作品的内容也是引导观赏者深入了解作品和画家精神世界的桥梁,美国水彩画家怀斯的水彩作品常采用美国民间的风土人情为题材,我们通过他的作品可以体会到他对乡下平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而我们从蒙克的《呐喊》中却能体会到别样的内容意蕴,《呐喊》用扭曲夸张的表现形式描绘了一名憔悴男子呐喊时的形象,我们由此可以体会到作者蒙克内心的压抑、恐惧无助、紧张和疯狂。
美术概论一、美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和瞬间性。
(一)造型性是美术的主要形态特征之一,具有一种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二)视觉性是就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美术的创造和欣赏都必须通过视觉来进行。
(三)空间性和瞬间性是美术的存在方式和普遍的存在状态。
二、美术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在美术的三大功能中,审美功能是美术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美术的教育功能是指人美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和激发效能,启发欣赏着的感知意识和情感活动,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下,思想上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促使观赏者在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他们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从伦理意义上提高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层次,从而达到思想,品德和情操等方面的教育目的.三、美术门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
(四大类)根据视觉形式和形态的不同,美术可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一)具象美术的主要特征是艺术家所表现的形象基本上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人或事物的一种较为客观的反应(二)意象美术是艺术家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人的情感、主观感受、幻想、梦境等的再现,创作出发点不再是为了较为客观的再现现实.(三)抽象美术是指没有具体形象的表现,主要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色彩的变化来表达艺术家情感的一种绘画形式。
根据功能不同,美术分为纯美术(雕塑、绘画、书法、篆刻等)和实用美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和设计等)。
(一)绘画从使用工具和技法划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粉画、素描等。
从题材内容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军事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从画画形式分:岩画、笔画、单幅画、连环画、组画、架上画等。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1)直观性。
绘画属于空间视觉造型艺术,直观形象是绘画的典型特征。
(2)形式感。
绘画的主要造型语言是线条、色彩与构图。
线条构成绘画艺术的基本风格,色彩也是=重要元素之一,构图是画家对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在画面上的安排和组织。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美术设计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美术设计课美术设计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既要注重作品的视觉效果与形式的表达,也要深思其背后所蕴含的内涵与内容。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美术设计课程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协调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实现艺术作品的完美呈现。
本文将探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构建美术设计的两个主要要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形式可以理解为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直观感知的一种方式。
而内容则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或情感,是艺术家所要传达的深层信息。
美术设计旨在通过形式的运用来准确传达内容,从而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在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形式起着突出内容的作用。
当我们欣赏一幅画作时,首先被吸引的是画作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这是形式所具备的吸引力。
然而,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画作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意义,这些内容通过形式的表现得以展现。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艺术作品富有内涵,也使观者与作品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与共鸣。
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此我们以一幅广告海报为例进行分析。
假设这是一幅宣传绿色环保的海报,旨在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
在形式上,我们可以采用清新的绿色主色调,配以大量的植物、自然元素的插图;空白处留白,突出海报的重点。
这样的形式设计使海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与内容相呼应。
在内容上,我们以简洁有力的文字表达环境保护的理念,并配以触动人心的图片。
文字与图片相结合,通过形象的视觉呈现,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直接传递给观众。
通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幅海报不仅仅是一张漂亮的图片,更重要的是激发观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行动。
三、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的实践意义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美术设计的核心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使观众对作品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探讨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内容是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而形式则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
首先,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体现在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上。
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形式来表达。
比如,如果要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艺术家可能会选择使用写实的形式,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景色真实地呈现出来。
而如果要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艺术家可能会选择使用象征性的形式,通过符号和隐喻来传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内容决定了形式的选择,而形式则为内容提供了表达的方式。
其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还体现在学生的创作实践中。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创作实践,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仅仅是学生的选择问题,更是学生的思考和表达问题。
学生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容,如何选择合适的形式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需要学生对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因此,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学生的创作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还体现在美术教育的评价和评分标准中。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评价和评分是不可避免的环节。
评价和评分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要有深刻的内容,还要有合理的形式。
评价和评分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只有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得到合理的平衡和体现的情况下,才能评价出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高中美术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
在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学生的创作实践以及评价和评分标准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都得到了体现。
论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技巧创作的作品,是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表达。
在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内容是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情感和思想,而形式则是艺术作品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艺术作品的质量和价值。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观念。
内容通常体现在艺术作品的题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
不同的艺术作品内容不同,可以是美学表达、社会现实、历史事件或是个人情感等。
形式则是艺术家用来表现和传达内容的手法和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节奏、节拍等。
形式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没有形式,内容将无法传达,没有内容,形式将失去意义。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本质和价值。
当艺术家能够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时,便能够创作出富有内涵和深刻意义的艺术作品。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求艺术家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内涵,需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思考,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艺术家需要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通过形式来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只有这样,艺术作品才能达到完美的统一,吸引观众,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创作中,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艺术家可以通过形式来表现和加强作品的内容,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影响作品的表达效果,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内容也会影响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内容的表达需要合适的形式来传达,形式的表现也需要有内容的支撑和依托。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艺术家可以通过形式来突出作品的内容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使艺术作品更具个性和创意,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当代绘画的三重境界:内容、形式、内容几十年来,美术界关于“画什么”与“怎么画”,即“内容”与“形式”孰轻孰重之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似乎也没分出个胜负。
画家对追求“内容”和追求“形式”的不同选择,不仅反映出其审美的侧重,也决定了绘画作品的文化品格。
从传统绘画到当代绘画的演进中,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发生了两次重要的转变。
随着这两次社会需求的转变,当代画家的创作动机先从自发性向指令性过渡,再从指令性向职业性过渡,当代绘画的审美指向则先从“意境”转向“内容”,再从“内容”转向“形式”。
第一次重要的转变发生在建国之后,是从文人墨客自我陶冶情操的需要向革命政治的需要转变。
这个阶段,美术领域出现了一批影响一个时代的重要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有: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王式廓的《血衣》、艾中信的《东渡黄河》、侯一民的《刘少奇与安源矿工》、蔡亮的《延安火炬》、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陈逸飞和魏景山合作的《攻占总统府》等等。
革命文艺强调宏大的主题内容,主张“内容决定形式”,倡导“红、光、亮”的模式化审美,表现“高、大、全”的经典式革命形象。
这种集体主义的虚幻式审美不仅全方位排斥乃至破坏了传统绘画的审美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当代画家的个体情感和思想。
第二次重要的转变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从革命政治的需要向大众视觉文化消费的需要转变。
随着文革的结束,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绘画方式迅速传入,并逐步改变了革命文艺的僵化思想和样板化的表现方式。
美术界明显地出现了良好的转机,也出现了一批颇有成就的当代画家,如:吴冠中、陈家泠、刘国松(台湾)、葛鹏仁、周长江等等,以及后来以材料方式进行抽象绘画实验的尚杨等。
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距,许多画家虽然已经认识到语言形式对于绘画的重要意义,也在一定层面上读懂了现代绘画的审美文本,并在反复的体验中努力分享着西方现绘画的审美乐趣,但往往局限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表层解读和表面模仿阶段,而且逐步走向了极端化的形式主义。
浅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美摘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作为视觉艺术、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的美术,总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如线条、色彩、空间、构图和材质等形式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构成的形式美作用于人的感观,使人们透过艺术作品的形式认识其内容,获得审美的感受。
键词:美术作品;内容;形式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和生活内容的变化,美术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在继承、借鉴旧有形式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艺术形式。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与形式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
从古到今,美学家根据不同的哲学观点,对内容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做出不同的解释。
黑格尔在美学史上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深刻地论述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他认为“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
”①人们在谈论美术作品时,总是离不开它的内容与形式。
我认为首先,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
有什么样的内容,就需要相应的形式来表现,内容是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方面,形式作为内容存在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总是服从内容的需要。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北宋汴京城商业繁华的闹市中心。
由于内容的需要,该画在形式上采用横幅长卷,鸟瞰透视,移动视点的方法来表现。
从这幅写实性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形式因素都是服从内容需要的。
其次,一旦形式成熟后,他会反作用于内容,形式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我国传统的某些花鸟画,寥寥数笔,表现一种笔墨趣味,本身没有更多的内容,但在形式上却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抽象艺术的形式就是它的内容,内容凝结在形式上。
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构图》仅以线条和色块组成,把形式——结构推向极端,追求的是抽象的形式。
内容与形式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对文与质有多种解释,在这里可将“质”理解为内容,“文”是指形式。
西方美术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内容是形式载体,这个理论用到艺术同样是可行的。
美术的创作是一种以抽象的内容来展现一个更好的形式,在美术生培训的时候,老师们也会经常讲这个,而艺术的理解也是自己的内容的一种呈现的形式,更是一个代表个人的符号。
因此内容与形式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一个可以独立于人世。
这也是艺术追求的的体现。
把西方绘画中的一切禁忌和传统全都打破了的抽象派艺术,虽然使一切艺术家得到自由,可以在完全没有清规戒律的情况下作画,但是一切抽象派绘画有很多缺点:它没有描绘、没有深度,也没有信念,问题来了: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什么?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开篇简单介绍了抽象派绘画的特点,其目的就是为了说明,艺术中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可以完全没有关系,因为抽象艺术没有描绘、没有深度,也没有信念,怎么理解抽象艺术的这些缺点呢?所谓“没有描绘”,就是整幅画作没有的表象形式,用艺术的话说是“以丑为美”,“没有深度、没有信念”,就是没有值得人们品味的内容及文化底蕴;不过,抽象派绘画是有主题,这主题是艺术家个人向人们展示的东西是人所尽知但无人肯承认的,因为这样的艺术形式太丑陋了,完全颠覆了人们正常的传统审美观念,综上所述,对于抽象艺术来说,形式和内容是没有关联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艺术中的内容好比人的才华,艺术中的形式好比人的颜值,此时,是颜值重要,还是才华重要呢?几乎人都会说既有颜值,又有才华,那叫,艺术也是如此,一件艺术作品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堪称之作,这样的作品,在传统绘画艺术中存在,但是要仔细衡量艺术作品中形式和内容的轻重比例的话,艺术中的内容比形式更加重要,就油画艺术而言,几乎名画都是以内容为主要,形式为次要,比如,世界度较高的油画作品《蒙娜丽莎》,艺术家并没有大肆渲染作品人物的形象,“蒙娜丽莎”看起来很一般,比起那些人体油画中的女人;还有那些的人体油画作品,比如安格尔的《大宫女》人物的身材比例并不协调,这也是形式上的不,或者说是“缺陷”,因为艺术家要通过不的形式,引起人们对作品内容的思考,毕竟艺术家在内容上下了一番功夫。
美术形式论
美术形式论是现代主义创作方法论的范畴,它强调形式的重要性,认为形式是表达内容的关键。
在美术形式论中,形式与内容是相对的、辨证的,一定的内容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形式,形式的完美展现也是内容的充分表达。
形式论将“形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与直观行为相结合。
在审美领域,罗杰·弗莱、克莱夫·贝尔等人认为,直观赋予内涵以形式,从而赋予内涵以意义。
这种观点认为,美术作品的形式是独立的,可以脱离内容而存在,欣赏者可以通过对形式的欣赏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美术形式论在中国现代美术创作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有神魅化的倾向。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形式论问题进行了再思考,主要反映在实验性的前卫美术创作领域,但对主题性美术创作也有一定影响。
《美术鉴赏与评论》什么叫美术借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借助一定的思维方式,塑造出可见可视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或视觉震撼的艺术。
因此美术又称“视觉艺术”,“造型艺术”。
美术的种类美术的种类:1、实用艺术:工艺和建筑2、欣赏艺术:绘画、雕塑、书法、摄影。
一般情况下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
鉴赏与欣赏欣赏:是在接受艺术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戴之情。
所以对于一般艺术和艺术的接受者来说,使用欣赏一词。
鉴赏:就是明识、鉴识。
是在欣赏的基础上要有心得,能够识别,这就是鉴赏。
如果一个人能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感悟,做到了“明道”“正身”,那么就到了鉴赏的水平。
美术鉴赏的层次1.应物象形——画什么象什么,做什么直接表现什么,在表现中强调造型的准确与气韵,色彩的配置与协调,构图的严谨与均势等。
2.含蓄寓意——话不直说,意在画外。
诗人咏竹不言竹,画家画梅意非梅。
3.意犹未尽——话到临危留半句,就像猜谜语一样,把谜底;留给读者,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美术是一种文化美术形态包容着历史进展中的精神与物质状况。
1.从内容上看:美术作品的题材都是该阶段社会艺术趋向的集中反映,都形象的记录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特色,反映社会关系、生产力状况、审美时尚等。
A,美术与经济的关系:美术是社会经济繁荣与否的符号。
如从绘画作品、古董、建筑等的价格的涨落中可以看出美术是经济发展情况的“晴雨表”。
B,美术与政治的关系:美术被政治所利用,为政治服务。
C,美术与宗教的关系: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历史上长时间里美术是宗教的载体。
历史上所有的宗教绘画、宗教雕塑、宗教建筑等都是由美术创造的,以宗教的文化性是由美术创造的,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看,美术是一种文化。
D,美术的功能:教育、认识和审美的功能。
E,美术作品能反映不同文化区域的特征,因而美术鉴赏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挖掘和整理。
如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美术作品中有所体现。
2.从外在形式上看: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在美术的形式演变中,可以看出时代的审美追求,审美时尚的变迁,看出精神文明的状态。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基本上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的,艺术作品的结构,就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内在联系与组织样式。
记得别林斯基在论述文学时说过一句话:“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然和内容紧密地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也一样,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
”也就是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和谐一致的,是根本不可能构成矛盾关系的。
内容就是形式,形式就是内容,形式是内容的表现,不表现内容的形式就不是内容的形式,酒和瓶是两种事物,各有自己的内容与形式,装酒入瓶是将两种事物相联系,并形成新的事物。
瓶不是酒的形式,它有自己的内容,以瓶装酒只是符合人们的某种目的要求。
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对立,必须坚持一点:即内容并不是没有形式的,反之,内容既具有形式于自身内,同时形式又是一种外在于内容的东西。
于是就有了双重的形式。
有时作为返回自身的东西,形式即是内容。
另外作为不返回自身的东西,形式便是与内容不相干的外在存在。
形式具有“双重”性,一种是与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形式这时的形式即内容:另一种是与内容关系比较间接的形式,即“与内容不相干的外在存在”,也就是具有独立性的形式。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
这是对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概括,对于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们在研究它们同时能更好的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服务,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的成熟,更加的有魅力,有影响力。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学院:美术学院专业:艺术设计年级: 2016级学生姓名:于园园学生学号: 120161309122016年10月19日。
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摘要:美术鉴赏是人类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相互交融的桥梁,它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更需要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形式、内容、技法、风格和时代背景等五个方面,深入探讨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系统化的鉴赏思路,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美术鉴赏,形式,内容,技法,风格,时代背景一、形式的解读:从视觉元素到整体结构美术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的视觉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是作品的第一印象,也是理解作品内容和情感表达的基础。
对于形式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视觉元素的分析:o线条:线条是构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不同的线条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流畅的曲线代表优雅与柔和,而粗狂的直线则表达力量和刚劲。
o色彩: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直观的视觉元素,它能够传递情绪、营造气氛,并赋予作品独特的审美感受。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激情,蓝色则代表宁静与忧郁。
o明暗:明暗对比是塑造物体立体感和空间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表达光影变化和情绪氛围的关键因素。
o肌理:肌理是指物体的表面质感,它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立体感,并传递出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
2.构图的分析:o构图形式:包括均衡式、对称式、不对称式、中心式、放射式等,不同的构图方式能够传达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o画面分割:画面分割是指将画面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以此来突出主体、引导观者的视线,并营造特定的空间氛围。
o视觉中心:视觉中心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3.空间的分析:o透视关系:透视关系是体现空间深度的重要因素,包括平行透视、倾斜透视、鸟瞰透视等,不同的透视关系能够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
o虚实关系:虚实关系是通过明暗、色彩、线条等手段来表现空间的远近和层次,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
o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指画面中物体的位置和排列方式,能够体现作者对空间的理解和表达。
二、内容的解读:从主题到寓意美术作品的内容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论美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美术的内容和形式对特定的内容必赋予特定的形式,才能使其得以充分表达。
另一方面,完美的形式,又可使内容扩大容量,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人们的美感经验是最直接的,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感受也是最直接的,而艺术作品形式美的所有因素中,结构形式的形式美感是重要的基础。
恰当的构图形式可以通过视觉作用的强弱对比,对观众的第一眼产生支配作用,明确画面的中心,引导视觉的顺序,使观众基本上按照作者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
这是构图的特殊功能。
绘画的表现形式分为构图、造型和用色三个部分。
同时,构图所涉及的范围有骨架、位置、边框三个要素。
构图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通过对骨架、位置和边框三个外部元素的经营,建设成为一个视觉空间,体现了美感。
并进而表达了内容。
对称与均衡:在绘画的构图中要求有对称与均衡。
绘画中绝对的对称是忌讳的,因为它会给人以机械的不自然的感觉。
要自然而不机械,只有使构图保持“均衡”和“相对对称”。
对称是上下或左右形状相同、分量相同,有平静、稳重、安定之感,可以产生协调美。
而均衡是指两种形状上下不一样,但在分量上是一样或接近的物体。
均衡可以使很乱的东西统一起来。
绘画构图不能局限于构图具体样式的简单罗列,或者滞步于个别画家经验的直接陈述,切勿机械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呆板、僵化的现象。
构图概念的指向应该游离于构图规则,无论是局限于具体的形式技巧。
还是未加节制地演化扩大,其结果必然带来创作中的偏颇失度,或者是构图形式受制于内容而采取了无视的态度,或者是构图过程中全神贯注于题材、内容的构思而否定构图形式的样式方法,一味地追求画面上下左右的体量均衡、对称、主宾关系的配合得当,和形、色相比,构图自身的语言就变得很无力。
还有就是构图自身的形式训练几乎完全被如何处理素材和表达主题所代替。
因此,构图的概念应该澄清,还原它本来的面貌,表现它自己的本质,而且其含义限定宜明确,界限宜清楚。
对特定的内容必赋予特定的形式,才能使其得以充分表达。
美术概论复习题库1、历史上关于美术本质的各种解释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进行的?具体主要包括那些观点?(P25)(新P44)2、美术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P56)(新P75)3、简述美术与道德的关系。
(P58)(新P78)4、美术与宗教的关系是怎样的?(P60)(新P79)5、怎样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P64)(新P83)6、如何理解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P71)(新P88)7、怎样看待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P78)(新P96)8、如何理解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P87)(新P105)9、怎样理解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P93)(新P113)10、怎样理解艺术的“真实”(假定性的真实)?(P95)(新P115)11、如何理解艺术典型的典型性?(P101)(新P118)12、你如何理解艺术美?(P107)(新P126)13、简述美术的“审美”具有哪些特点?(美术的一般审美性格)(P126)(新P144)14、简述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审美个性(特殊审美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新P147)15、如何理解美术的本质?(P145)(新P155)16、美术家与“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关系。
(P151)(新P162)17、如何理解美术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P153)(新P164)18、怎样理解“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P160)(新P171)19、美术家应具备什么样的艺术修养?(P164)(新P174)20、在美术创作中,构思活动包括哪些环节?(P173)(新P184)21、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题画:“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请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理论试述艺术创作的活动过程。
(P177)(新P189)22、如何看待美术创作中的技巧?(P180)(新P193)23、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中的灵感?(P191)(新P203)24、怎样理解美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P193)(新P205)25、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有哪些?(P212)(新P224)26、怎样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意义”?(P219)(新P230)27、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P234)(新P246)28、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P240)(新P254)29、怎样理解美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P246)(新P260)30、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P250)(新P264)31、简述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是怎样的?(简述美术世界的构造是怎样的?它们具有什么作用?)(P254)(新P268)3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艺术中介机构)有哪些?(P260)(新P274)33、怎样看待美术批评?(P265)(新P280)34、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是怎样的?(P268)(新P282)35、如何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P284)(新P299)36、怎样理解美术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P297)(新P312)37、简述历史上关于美术发生的几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