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程-(3)

浅谈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程-(3)

浅谈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程-(3)
浅谈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程-(3)

浅谈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程

邮编:212028 姓名: 邓文忠

【摘要】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我国高中英语课程要采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其中英语文学欣赏课被列为可参考开设的课程。本文讨论了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文学欣赏课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文学欣赏课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说到“文学欣赏”课,人们就会想到了语文教学,似乎“文学作品欣赏”只发生在语文教学上。孰不知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开设一定课时的文学欣赏课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热情,消除在学英语过程当中的厌倦情绪和恐惧感,而且还会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多数英语教师还是片面地把英语教学理解为高考考什么,平时的常规教学就教什么,练什么。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广大教师完全忽视了“文学欣赏”课的功能,绝大多数中学根本就没有开设“文学欣赏”课。除了师资、教材、时间等条件限制外,最主要的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文学欣赏课程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读”的技能从六到九级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如识别不同文体、分析句子长短句结构、获取信息、理解不同观点、阅读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阅读适合的报刊杂志以及发展阅读策略等要求。在英语阅读量上,特别提到除教材以外,六、七、八级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23万词和30万词以上,九级要求读一般的英语报刊杂志和英文原著。应该说英语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如果仅靠课本和课堂教学,要顺利完成新课标的阅读要求是不现实的,所以高中生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补充阅读材料,因此,文学欣赏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文学欣赏课的重要性。

(1) 提高文学素养的要求

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局限于仅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忽视了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学生要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七级要求,即“能读懂供高中生阅读的英文原著简写本及英语报刊”,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法,阅读,词汇等,更要教会学生去思考,即进行深入的和富有想象力的思考。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提升人的文化素质,乃至总体素质。文学欣赏课程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

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和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就是学生发挥想象力与主人公共同经历情感变化的心路历程,是提高文学素养极好的方法。

(2) 提供权威语言素材

英美文学作品使用的是地道、真实、多样化的语言。文学作品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了解英美国家的生动的、全面的、深刻的语言素材,使之成为学生熟悉与理解西方文化的直接通道。从这个意义上,没有任何其他材料可以代替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使用的是文学语言,其特点是既达意,又传神,既有哲理,又有幽默,既有情节的吸引,又有节奏的魅力。所以文学欣赏课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亲临英语环境的学习氛围。

(3) 体验跨时空的文化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知、体验、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英美文化。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的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看待问题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其实,文学作品就是一面镜子,能生动具体地反映异域文化。

(4) 课余娱乐功能

在学习之余,学生徜徉于文学经典中,能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文学阅读对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具有其他任何阅读无与伦比的优势。优秀的文学作品充满了人性之美,具有广博的人文精神。诗歌中鲜明的意象和悦耳动听的韵律,小说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悬念,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一波三折的戏剧冲突,以及散文中优美的文笔和饱含智慧的至理名言,都会令学生爱不释手,历久难忘。

(5) 提升读写能力

很多高中毕业生,学了多年英语后仍不能正确地用英语造句,写不出通顺的短文。08江苏高考的作文“Being a Good Listener”省均分只有13~14分,不及格。学生平时的写作太少,加上可理解的输入不足,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江苏省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曾给出这样的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正确评价所读文章。学生如果能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并经常写写文学评论,一定对写作大有裨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写作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语言源泉。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从中学得简洁洗练、生动逼真的表达方式并将之用于自己的英文写作上,那学生的文字表达定能脱离汉化英语,走向地道纯正的英文表达。

2.文学欣赏课的阅读材料。

选择简易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材料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必须选择不同体裁、题材和语言风格的名著改编本,如英汉对照读物。简易英语读物的词汇量在2500词左右,符合高中学生的词汇量。二是这些改编本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难度要接近学生英语实际水平或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基本理解。三是和当前所使用的牛津版英语教材相一致,是课文话题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延伸。

例如外研社出版的“学生英语文库系列”收集的经典英语原著,如Robinson Crusoe、Pride and Prejudice、Wuthering Heights;及一些已经改编为著名电影的著作,如Gone with the wind、Jane Eyre;或《中学生简明读本》等,大众化程度较高,都不失为好的课外读物。《海外英语》、《读者文摘》杂志也刊载部分精美英语原文并辟有作品赏析栏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也可作为阅读的必备资料向学生推荐。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会有意外斩获(注:2003年全国普通高考完型填空题便选自前者中的一篇短文)。现在高考试题选材越发倾向于原汁原味,且江苏卷把“书面表达”题升格为“基础写作和“任务型写作”,尤其是后者考查学生篇章结构知识和组织、驾驭语言的能力,分值也加大了。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尽早地多诵读精美原文短文,并择篇认真研讨和临摩,让他们日夕涵泳于地道纯正的英语之中。

3.文学欣赏课阅读策略。

(1)在阅读中欣赏

学生每阅读一种题材作品之前,教师要先介绍相关的文学基本常识,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如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和语篇特征。对于短篇作品,应该保证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要求学生写出作品概要或口头汇报作品概述,将读写结合。对于中长篇作品,可以安排学生课外阅

读,或者在课堂阅读梗概和精选内容。另外,小组“拼图阅读”也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式,将中长篇作品分成二至四部分,让小组学生分别读一部分,然后交流,形成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这种阅读也许不如学生自己阅读、感悟整个作品来得全面,但对于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迫的高中生来说,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与他人分享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2)在课堂讨论中欣赏

课堂讨论环节可以设计成选择决定型任务或者交换观点型任务。前者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者则是让学生就某问题表达不同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尊重个体差异;强调辩论,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这样既能让学生张扬个性,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讨论中提倡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式”欣赏,即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来赏析作品的语言美,如人物刻画的,描写景物的,表达作者情感的等等。如有可能,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去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3)通过写文学作品评论欣赏

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高中英语模块八教材里有文学评论的写作指导,告诉学生文学评论应含有以下内容:作者、体裁、人物、情节、主题、读者观点以及推荐评级等方面。在文学选修课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作品和作者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在学生阅读、理解作品之后,让学生尝试写文学评论,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表演欣赏文学作品

对于英美戏剧 (如The Necklace、The Merchant of Venice),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英语戏剧表演。参加表演的学生通过认真研读剧本,准备服装、道具、背台词,会极大的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对于小说,也可以有选择地改编一些场景精心表演。对于诗歌,组织学生朗读,体味诗歌的韵律美和诗歌的意境。(5)通过电影欣赏文学作品

学生可以适当观看部分作品的电影版本或网络视频,因为很多文学名著都已经被搬上银幕了。文学欣赏课程可以和电影欣赏课程结合进行。通过影视欣赏学生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一个直观的

认识,常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电影欣赏最好应安排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否则直观的电影视角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最后得出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许就是电影导演对作品的理解,而难以形成学生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4. 文学欣赏课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要视“文学作品欣赏”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列入读写能力的范畴当中,开设正常的课时,开辟多种渠道,让学生去阅读和欣赏英美文学精品之作。其次,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提高文学欣赏能力。“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捅水”。英语教师要不断地通过自学和专业化培训来扩展和提升自身的文学欣赏能力。第三,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制作欣赏类课程必需的教学材料、教学软件,提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第四,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文学欣赏课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可接受的实际水平。要针对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好且对英语学习有较浓厚兴趣的学生的需要,适当选修欣赏类课程才能有较满意的效果。

文学欣赏课程的开设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旨在培养学生的选修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它是世界英语学习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开好欣赏类课程必将会加快我国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真正实现通过英语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杨欣军. 浅谈参与原则在文学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3]郑秋秋《高中英语“影视欣赏”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探索》载《课程教材教法》(京)2008.

[4]王泽农《高中英语选修课教学研究》南京: 中国出版集团2008年版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微探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微探 发表时间:2014-07-14T10:08:58.763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段运丽[导读] 新课改必须进行下去,但要完全实施,还得多站我们的角度看问题,更要站在本土上来谈课改。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第三中学段运丽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英语课程和高考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英语是一门语言,情感态度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的人。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推脱的任务。如果新课标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三个 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真正地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如果它还是和现实遥不可及的话,那它就永远只是一纸空文。怎么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人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新课程中去,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人文素养英语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学科。然而,在英语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在实施新课程的授时遇到了以下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相的对策。 1.部分老师和学生不重视。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部分学校,学生水平较差,平时就搞清楚课本的一些内容已是花去大半课堂时间。稍微讲一些人知识或布置一些小组作业都被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有学生就过我:“老师,我承认你上课讲的很多知识我们都没听过,都有用,我们这样上课也很开心,但是你讲的这些还有叫我们做一些作业考试都不考啊,那学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划划重,讲讲题。”很多老师也认为给学生讲这些还不如分析分析语,傲多点题来的实惠,甚至学校本身也就是看考试成绩,对这面的教育比较忽视,因而人文精神的培养迟迟看不到曙光。 2.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呼唤新的考核形式。 那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考拔标的问题。虽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提供多种选择,应个性需求”高度褒扬了人本主义,也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文性,但是事实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看来,却没有和这种理接轨。无论什么学生到头来都是考一种题目,没有哪个教育部专门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份符合他特性的考题。一考定终身的考机制使学生很难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还是沉浸在背语言、记单词、做考题的苦差事中。为什么现在还存在为语言而语忽视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就是在于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和评脱离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从最根本的高考开始列现的英语考试题型来一次变革:增试口语,内容以必修模块各个元的主题为基础,设置情景英语的考核;阅读题应该出能考出生真正蒯读技能的题目,形式应该有问答题、归纳演绎或其他式而不只是多项选择;减少语言知识点方面的考核,更多的设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的或是开放性的题型。 3.部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情。 现在大家都知道globalization(全球化),任何东西都要与国接轨。外语教学更是这样,过去我国实行的科举、应试教育,法是简单的,甚至是落后的,如果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力和心灵智慧的方法,就必须实行课程改革,而且势在必行。么要课改,也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可能会面临失。因此新课程改革,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我们教育部门应该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应该去学习,去适应。但事实却与此相,许多领导都不愿在教育改革中出风头,不敢“轻举妄动”,果失败谁负这个责任。他们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要不影响教学成绩就行。这样,作为普通教师,如果没有领导大力支持,谁还敢放开手脚去干,这确实束缚了教师新课改的情。 4.教师课堂活动设计形式化。 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对语言实践活动作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教师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好,每位教师都有一本教师教学用书,可有些时候老师们照搬教案,没有从教材出发,没有从学生出发,没有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包括很多,有课堂,教材,及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让学生乐于去学习,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及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面对这样的问题,要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完成英语教学,难度是相当大的。英语教师迫切要求拥有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也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和类别的培训,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使自己顺利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相长。为此,本人有以下几个观点 1.立足教育实践,为教材编写和评价提供依据。没有任何事物在一诞生时就是完美无缺的,一套新教材也是如此,它也需要在长期的使用中经历见证、不断完善。由于经济文化环境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使用者不同和认识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一套教材的使用体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是常有的事。况且,基础教育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编写和教材试验也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2.强化英语教师的英语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继续教育强化口语、听说训练,就是为了帮助英语教师真正实现用流利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要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益。 不要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每周两节课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依据分工,每位教师精心准备指定的内容,包括组织材料,。通过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查找资料,网上查询,课件的制作集体讨论、分析,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质量。各备课组制定反思教学研究的计划表,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上课、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等程序。 总之,新课改必须进行下去,但要完全实施,还得多站我们的角度看问题,更要站在本土上来谈课改。我们的国情和英国、美国等英语语言国家不一样,我们有我们中国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来教学的实际。国情和学情的不同直接影响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不同,教法、学法和学习策略也不一样。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前言 伴随着中学英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浩荡春风,教纲在变,教材在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在变,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就高中英语新教材(人教版)在课堂上的深入使用方面,许很多多的英语教师大胆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不能说就完美无缺,没有问题。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还有所欠缺,学生对英语的应用水平还不足.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存有.本文就对教学中存有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与大家探讨. 二、教学中的问题: 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水平;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与表达的水平。不过当前有部分英语教师不能准确地理解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结果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作者通过在学校的听课,与教师座谈及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高中英语教学存有的问题较多,特别是高中新教材的教学,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环节的基本矛盾。我们虽然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毋庸质疑,但是从实际的、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至今,课堂教学中还尚未真正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仅仅忠实的听众,忽略了学生的学(自

主学习水平)。相反,有些教师利用新教材组织了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但是,也只能说它是一种表象而已(突出地表现在公开课上),“花拳秀腿”,没有实际的意义。有的教师在处理该教材的过程中,要么出几个问题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试讲,要么搞些同步导练就算“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两种做法都是片面的。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获得真正的英语交际水平。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要持续地转变自己的主导角色,或者充当总指挥,总导演与裁判员的作用,构思,编排,组织和评价课堂练习活动,或者“传道,授业,解惑”,充当英语基础知识的有效讲解者,或者充当“划船水手”的作用,与学生平等地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等。 2、滥用教学媒体和教具 新教材突出了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时代感强。所以,若能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就能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枝粉笔、一张嘴,从头至尾一言堂”的局面,若能将媒体使用恰当,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准确模仿与交际,而且,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显示其直观性与化繁难为简易的最优功能。不过,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频繁地使用教学媒体,以机代人。该用的地方使用,不该使用的地方也使用;该用的教具用,不该用的教具也“闪亮登场”。结果,整节课鼓声、钟声、歌声、欢笑声与吵闹声不绝于耳,仿佛来到了金戈铁马,喊杀声一片的“古代战场”。所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滥用教学媒体和教具的现象,是当今从教者应该注重的问题之一。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石狮市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石狮市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调查石狮市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为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策略 自《新课程标准》在石狮地区实施以来,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成为石狮地区今后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作为高中英语教育改革的主力军——英语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专业发展途径、职业认同和对新课程的理解等方面都是值得研究的。 一、新课标背景下石狮市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研究对石狮市高中英语教师(两所重点中学和两所普通中学)的个人情况、教师工作状况、职业认同、教师培训状况及新课标适应性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展开讨论,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差异分析,发现该市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男女英语教师比例失调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重点中学的性别比例较为均衡,被调查教师当中,男女教师均有10人。普通中学英语教师当中,女教师共有17人(占70.8%),男教师共有7人(29.2%),两者相差41.6%。相比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在教师的性别比例上失调。 (二)缺乏专家型英语教师 在本研究的职称调查中发现,普通中学职称为“高级教师”的教师共占2人(8.3%)。重点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共6人(30.0%)。但不管是普通中学还是重点中学,都没有特级教师。在中小学教师当中,“特级教师”是国家专门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别设置的,是专家型的教师,也是师德的表率和育人的模范。但此次调查中两种类型的“特级教师”人数均为0,这说明了石狮市高中英语教学缺乏专家型的教师,师资力量还有待加强。 (三)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在调查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普通中学教师的课堂用语主要是“英语、汉语各半”,重点中学教师则“以英语为主”,这说明了普通中学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在访谈中有教师提到“高中英语教师为了适应高中,平时工作量大,忙于备课、批改作业、辅导早晚自习等,教师基本没有时间充电”。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以英语为母语者进行对话,更没有机会去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调查中发现,只有两位高中英语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满足于现有的本科学历水平,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较为薄弱,超负荷的工作量也磨灭了教师们的专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逐渐产生了

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文原文与翻译

必修1 第一单元 Reading 阅读 ANNE’S BEST FRIEND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Anne Frank wanted the first kind, so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安妮最好的朋友 你想不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或者你会不会担心你的朋友会嘲笑你,会不理解你目前的困境呢?安妮?弗兰克想要的是第一种类型的朋友,所以她把的日记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II. Her family was Jewish so the had to hide or they would be caught by the German Nazis. She and her family hide away for two year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 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was her diary. She said, “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 but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friend, a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Now read how she felt after being in the hiding place since July 194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妮住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一家人都是犹太人,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藏起来,否则就会被德国的纳粹分子抓去。她和她的家人躲藏了25个月之后才被发现。

2017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语法项目表

普通高中 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附录3语法项目一览 说明: 不带*号的项目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的项目(参见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这些项目还会大量出现在高中阶段更加丰富的语境中,是高中必修课程应该熟练掌握的内容。带*号的项目是高中必修课程要求学习和掌握的项目。带**号的项目是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学习和掌握的项目。带***号的项目是选修课程(提高类)要求学习和掌握的项目。 一、词类 1. 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不可数名词 (3)专有名词 (4)名词所有格 2. 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3)系动词 (4)助动词 (5)情态动词 3. 形容词 (1)形容词的基本形式 (2)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4. 副词 (1)副词的基本形式

(2)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5. 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6. 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7. 介词 8. 连词 9. 冠词 10. 感叹词 二、构词法 1. 合成法 2. 派生法 3. 转化法 4. 缩写和简写 三、句法 1.句子种类 (1)陈述句 (2)疑问句 a. 一般疑问句 b. 特殊疑问句 c. 选择疑问句 d. 附加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2. 句子成分:按结构分类** (1)名词短语 (2)动词短语 (3)形容词短语 (4)副词短语 (5)介词短语 3. 句子成分:按功能分类 (1)主语(S) (2)谓语(指谓语部分的主要动词,也称谓词)(V)(3)宾语(O) (4)补语(C) (5)状语(A) (6)表语(P) (7)定语(Attr.) 4. 基本句型 (1)主谓(主语+谓词,下同)(SV) The bus is coming. (2)主(系)表(SP) Amy is kind. (3)主谓宾(SVO) John opened the fridge. (4)主谓宾宾(SVOO) Uncle bought me a new dictionary. (5)主谓宾补(SVOC) Most students have found her helpful. (6)主谓状(SV A) The children stayed in the room. (7)主谓宾状(SVOA) You can put the dish here. (8)存现句

浅谈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些探索

浅谈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些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逐渐被纳入全球经济发展的轨道,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行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逐步加快,迫切需要能熟练掌握英语的人才,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兴趣口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97-01 一、激发学生对学英语的学习兴趣 英语是所有学科中学生觉得比较难学和枯燥的学科。怎样能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怎么不放弃,不逃避,这是我们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上,怎样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呢? 由于我们现在高考制度的改革,大多数学校还是把培养学生的应试教育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而把英语兴趣和素质能力放在次要地位,有的学校甚至已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对学英语只是一种被迫的学习,不感兴趣的学习。如何让学生对英语有兴趣的学习,真正掌握和运用起来英语,这就取决于学生能否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绝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课堂教学的

进行方式。 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自觉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使其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激发学生思考。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们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英语有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⑴培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一个很受学生爱戴的老师。首先我们身为老师,我们要积极的改变过去的观点,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现在的学生更喜欢可以和他们打成一片的老师。所以身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⑵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必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专研教材。当学生能够踊跃提出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要求提出问题的质量,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经验、思考如何解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⑶划分学习小组,展开竞争合作机制。我们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广学生互助措施,同时,还可以展开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励每个小组成员的荣誉感,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⑷积极评价,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 英语是高中阶段外语教育的主要语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总体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语言对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国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根据英语培训学校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高中英语课程目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英语培训班课程目标结构 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

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文原文和翻译必修

必修4 Unit 1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It is 5:45 am and the sun is just rising over Gombe National Park in East Africa. Following Jane's way of studying chimps, our group are all going to visit them in the forest. Jane has studied these families of chimps for many years and helped people understand how much they behave like humans. Watching a family of chimps wake up is our first activity of the day. This means going back to the place where we left the family sleeping in a tree the night before. Everybody sits and waits in the shade of the trees while the family begins to wake up and move off. Then we follow as they wander into the forest. Most of the time, chimps either feed or clean each other as a way of showing love in their family. Jane warns us that our group is going to be very tired and dirty by the afternoon and she is right. However, the evening makes it all worthwhile. We watch the mother chimp and her babies play in the tree. Then we see them go to sleep together in their nest for the night. We realize that the bond between members of a chimp family is as strong as in a human family. Nobody before Jane fully understood chimp behaviour. She spent years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ir daily activities. Since her childhood she had wanted to work with animals in their own environment. However, this was not easy. When she first arrived in Gombe in 1960, it was unusual for a woman to live in the forest. Only after her mother came to help her for the first few months was she allowed to begin her project. Her work changed the way people think about chimps. For example, one important thing she discovered was that chimps hunt and eat meat. Until then everyone had thought chimps ate only fruit and nuts. She actually observed chimps as a group hunting a monkey and then eating it. She also discovered how chimp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her study of their body language helped her work out their social system. For forty years Jane Goodall has been outspoken about making the rest of the world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life of these animals. She has argued that wild animals should be left in the wild and not used for entertainment or advertisements. She has helped to set up special places where they can live safely. She is leading a busy life but she says: "Once I stop, it all comes crowding in and I remember the chimps in laboratories. It's terrible. It affects me when I watch the wild chimps. I say to myself, 'Aren't they lucky?" And then I think about small chimps in cages though they have done nothing wrong. Once you have seen that you can never forget ..." She has achieved everything she wanted to do: working with animals in their own environment, gaining a doctor's degree and showing that women can live in the forest as men can. She inspires those who want to cheer the achievements of women. 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 I enjoyed English, biology, and chemistry at school, but which one should I choose to study at university? I did not know the answer until one evening when I sat down at the computer to do some research on great women of China. By chance I came across an article about a doctor called Lin Qiaozhi, a specialist in women's diseases. She lived from 1901 to 1983. It seemed that she had been very busy in her chosen career, travelling abroad to study as well as writing books and articles. One of them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之读后感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之读后感触 【摘要】新课程标准是在适应新时代要求下,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标准的纲要;是响应党十八号召,以立德树人培养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驱动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源源不断注入人才动力的有效机制。【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分层教学高考改革 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出明确指导,分别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为英语学科的教学明示方向,为学生的培养提出可操作性的规划与目标。 社会越发达,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越广泛。中小学生犹如干细胞,成熟后能被运送到身体不同部位履行不同职责。青少年在未步入社会前,职业倾向性不明显,身上没有职业烙印,可塑性大,怎样把他们培养成社需要的合格的半成品人才,是我们当下基础教育尤为繁重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但在当下以高考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还需进一步探研。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年9月编著,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分六个大部分: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标准;六、实施建议;对高中教学作出顶层设计与规划。 一、总体认识 英语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里阐述了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必备工具,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必备条件。英语在高中的教学中的权重也不应被削弱,而是会更有针对性,更注重应用性。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上,也作出了可操作性的分层要求,而不是硬性要求一刀切。《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笔者接触英语几十年的过程中,感悟最深的是从八十年代学英语,是接受西方文化,学习西方先的科学技术,我们技不如人,对外国的东西很是崇拜和羡慕,很多年轻人希望能到国外生活学习;而现在我们学习英语却能更自信去面对外国人,文化品格在国力的强盛背景下,我们更有底气,对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 二、分层之惑 新《课程标准》是由近260人的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普通高中教师参考国内外中学实际情况近两年时间修订完成的一本纲要,是高中新教科书的编写和高考学考重要依据,且在浙江、甘肃、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选取近百所学校进行了核心素养的测试,专家对该本也进行了数次修改,应是相当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但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差距很大。 疑惑之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否决定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决策话语权的不对等。在很多地区,经济的是否发达决定了教育是否发达。在一个班的教学当中,教师也会偏向于针对班级中上等的同学作为教学的基调进备课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 发表时间:2013-03-13T11:42:57.96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郭勤勤[导读] 本文阐述了新教材带来的挑战和困难、应对挑战和困难的方法以及笔者的体会,并且提出了坚持教法创新是解决“课时紧”的关键所在。 郭勤勤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教材带来的挑战和困难、应对挑战和困难的方法以及笔者的体会,并且提出了坚持教法创新是解决“课时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 一、新教材带来的挑战和困难 尽管我们高一年级教师在暑假进行了为期短暂的前期培训,但开学后在实践中却发现新教材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不适应”和困难。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教材学生用书改变了原来的四课型成一单元体系,每个单元话题,听、说、读、写各技能的训练混为一体,这对于已经习惯于依据教材按图索骥的教师来说,一时很难把握课时的分配。 2.新版教材属于极度“理想化”的教材,与初版相比,生词量、阅读量、话题信息以及各种任务量提高的幅度较大,教师难以整合,学生也难以掌握。 3.新教材的单元板块多,与之相应的教学步骤也多。听力材料趋于生活化、场景化和口语化,应该是最佳的听力材料,但朗读语速太快,口语味过浓,而且又放在阅读之前,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把英语作为纯外语来学的中国中学生,所以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抉择:要么放弃,要么耗费成倍的时间去完成。 4.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建议”、“补充参考资料”,特别是用英语编写的“学生用书教学指导”和“主题任务建议”等部分都颇有学术指导意义,“一套教材可以造就一批教师”,这是编者的良好愿望。但广大教师课务繁重,高考压力巨大,很少有人能坚持看完一遍,又怎么谈得上运用呢?甚至有教师说:“其中有些材料一时还看不懂。” 二、应对挑战和困难的方法 1.课时重组。课时重组就是将各单元的课时内容进行重新排序,优化组合,省时高效。新教材各单元的板块,教师可灵活地根据单元版块的内容进行教材重组,一般用6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调整。即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调整单元内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如,Unit 4中的Warming up 要求学生用定语从句说事,与后面部分的衔接略显突兀,可将这部分内容移至语法之后,当学生对定语从句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操练后再上,完成任务就变得轻松多了。 3.删减。删减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删减教材中某些内容,以便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活动,落实最重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 4.修改。即对教材中不太合适或难度较大的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听力部分难度较大的是回答问题,学生往往听过几遍都难以回答完整。可以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步骤。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简化。简化实际上就是简约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达到省时高效之目的。我们针对新教材单元整体任务板块项目过多,要求过高,可操作性差的情况,大胆进行简化,突出重点,围绕中心任务设计教学活动。简化的另一个作用是简化课堂教学环节,突出重点,教学层次分明,教学过程透明。 6.添加。添加就是补充必要的材料。一是在听力教学中增加相关背景知识、资料、语言提示,以降低教学难度;二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报刊阅读等手段增补和拓展教材内容;三是在阅读教学中添加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尤其是增加训练推理、分析和归纳能力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向思维能力。 7.利用电脑和网络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片和图像等与英语教学整合起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拓宽解决“课时紧”的新型途径。 三、坚持教法创新是解决“课时紧”的关键所在 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但无论教材编写得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都蕴涵着整齐划一的教育需求,无法满足实际教学中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或删减,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所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景的实用性。即应“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则既要做教材的使用者,同时又要做教材的开发者。 2.正确处理好听读和说写的关系。听、说、读、写互为目的,也互为手段。四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听、读是输入(Input),说、写是输出(Output),只有足够的听和读的大量输入,才会有一定量的说和写的输出。高中英语教学“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已被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的。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处理,阅读是主要途径。开展阅读训练,强化语篇意识,既有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框架,也符合高考命题的方向。 3.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解决“课时紧”困扰的关键。根据高中英语新教材编排体系,结合教学实际,提炼出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3P活动。从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线的观点,将3P活动创新成“学、练、测”三步,进一步凸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主线和目标,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为主线、以测试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核心要素,这既强化了目标,又注重了效果,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个对立体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显示了高度概括、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实践证明:新的教学理念必须通过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体现。因此,构建和推广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也是用好新教材的重要举措。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成纪中学邮政编码:743409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藁城市第一中学曹春峰 摘要: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把新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学,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指出落实新课改精神的关键在于教师,全面转变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理念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改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几乎所有的英语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自主和合作。主要表现在: (1)自主学习无法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在一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中,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这样的课堂教学漫无边际,费时低效。从而导致学生所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大多数是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为自主而自主。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和启迪。 (2)合作学习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从而产生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实际上却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 2、对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高中英语新课改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许多高中英语教师仍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对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刘蕾 (江苏丰县王沟中学)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为使学生求知、做事、做人以及生活而运用的正确、灵活、行之有效的育人策略。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是形成教育机智的前提;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是教育机智产生的根源;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机智赖以生存的土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机智的重要内容。除了一般性的长效机智,作为一门有很多学生不愿学习的科目的教师,还要有相对的管理课堂的能力和及时的应变能力,这就是英语课堂上的教育机智。 高中英语教学教育机智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到了今天,人们把教育理解为泛指一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教育机智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因时、地、人、事而采取的正确、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其中,机智是指脑筋灵活,能随机应变。作为老师,我认为,机智的内在根源应该是爱与责任,它几乎与宽容、关爱、温暖等是同义词。 尤其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在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适应当前的考试制度。作为英语教师,就必须灵活地运用教育机智,多想办法,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除了一般性的长效机智,作为一门有很多学生不愿学习的科目的教师,还要有相对的管理课堂的能力和及时的应变能力,这就是英语课堂上的教育机智。 下面,针对我个人对教育机智的理解和我在实际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结合相应案例,浅谈一下英语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一、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做正面鼓励,少批评学生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告诫那些惩罚学生的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同样,魏书生先生在他的报告中说:如果你经常挑动他那根叛逆的神经,那他叛逆的神经就越来越发达,这就是用进废退么!所以我一般不批评学生,而是经常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他们。 比如,我班吴进同学,在高一时很调皮,经常打架、逃课,是全校知名的坏学生。上了高二,由于学习跟不上,他在英语课上学习态度也很不端正。有一次在上课时睡觉,我叫他起来,然而他的态度极为恶劣,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顶撞我。当时我很生气,但我做了冷处理,我说:i f y ou t h i nk yo u are ri g h,t p lease sit do wn!可是他听不懂,旁边的同学悄悄告诉他如果你觉得对就请坐下时,他反而不好意思的红了脸了,也就不好意思坐下了。课后我叫他到教研室,并对他说:学文科是你人生的一次机遇,父母为我们的成长操碎了心,咱们不图别的什么,只图用这两年的努力给家人一次发自内心的欣慰!他听了这句话当时很感动,接下来的几天表现非常好,我又在课堂上表扬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学困生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教育机智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是教育机智产生的根源。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如果教师和学生一样以硬碰硬的态度对待,那么肯定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如果教师会冷处理,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转化危机,反而会逐渐取得学生的信任。我们都知道转化一个后进生就等于培养一个高材生,学生知道学习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好开展了。 二、热爱学生,就要多与学生沟通,多给予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指导 我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课堂上的情况并掌握自己教学上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英语作文、背诵和写英语单词,也是希望通过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自己的教学情况。我们学校的生源很一般,尤其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他们普遍存在英语较差的情况。作为英语老师,我让学生每天至少写五个单词,我抽取了二十多名学生进行长时间检查,同时对其它学生进行不定期抽查。一天写五个单词,十天就是五十个,日积月累,那么这些同学的词汇量就增加了。我还用这种方法经常提醒其他学生,文科生除了知识上的厚度,也需要知识的广度,所以必须注重积累,从量变达到质变。 我们都知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如果我们能以真诚的善良的负责任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学生,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热爱学生的情感,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是教师的教育机智赖以生存的土壤。 三、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在对绝大数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因为如果起初对他们的要求过于严格,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我要一点一点地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 就拿写单词来说,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写会当天所学的单词自然不成问题,但对底子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有困难。我在检查学生写单词的情况时,对那些学困生,刚开始那段时间,我一般先捡简单的单词听写,这样他们一般都能写上,我再一步步的加强听写的难度,由易到难,他们对写单词就有了信心,对学习其它科目也都有了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机智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打击学生,学生就会对未尝经历的事心怀恐惧,不敢尝试,没有勇气去做。而有很多的学困生都是因为这一原因而不愿去学习,机智的教师应当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走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四、利用优秀学生的特长,营造良好的学风 我通过让学生去写单词,发现刘婷婷同学写的单词难度大,而且听写时反应特别快,我就让她总结了写单词心得体会,并用一节课的时间讲了一下,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启发,该同学讲的非常好,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同时,我也通过这节课发现了该同学的演讲才能,于是我推荐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英语口头作文比赛,在52进10的激烈角逐中,该同学顺利地通过预选,并且在决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位同学的带动下,掀起了学习英语的高潮,我们班英语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教育机智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只有思维灵活的教师才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观察和处理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运用一些新办法来解决老问题。 综上所述,我觉得教育机智的实施并不仅仅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是形成教育机智的前提;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是产生教育机智的根源;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机智赖以生存的土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机智的重要内容。同时,教育机智还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并且树立威信和良好的形象。的确,教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始终如一的爱心才行。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和行为表现有了全面的掌握,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使课堂充满生气、生机和生命,使教育工作取得预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 []魏书生报告内容5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黄冰第二语言习得入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英语天地 2.2007--22. ..2002. 4..2004. 8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