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造影及常见病
- 格式:ppt
- 大小:6.23 MB
- 文档页数:53
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动脉造影诊断和治疗简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动脉性出血往往比静脉性出血更为严重。
动脉造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诊断及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方法。
动脉造影动脉造影是一种通过插入导管到动脉内来观察血管内部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动脉造影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使其在血管内显示出来。
因为血管癌、动脉瘤、动脉硬化与狭窄常常是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所以动脉造影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动脉造影的优势相较于常规的消化道造影和内窥镜检查,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和治疗成功率。
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清楚地显示内部血管,这使医生能够快速准确的确定出血的原因。
动脉造影的步骤1.准备阶段:在动脉造影手术前,患者要进行一些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肾功能评估等,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麻醉:麻醉师会为患者进行静脉麻醉。
3.造影剂注射:医生通过导管向体内注射造影剂,使其进入血管内,显示出内部血管的情况。
4.造影:通过X射线等成像技术,医生查看血管的情况,确定出血位置和原因。
5.治疗:如果出血的原因能够在动脉造影过程中确定,医生可以立即通过导管向出血的血管内注入栓塞剂或止血软膏,阻止出血。
6.结束:手术结束,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密切观察是否有不适状况。
动脉造影的并发症尽管动脉造影在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上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但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动脉造影的并发症有:•过敏反应:某些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导致发热、荨麻疹等症状。
•血管損傷:由于导管的插入和造影剂的注入,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引起出血。
•血栓形成:在某些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
动脉造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方法。
通过动脉造影,医生可以通过查看血管的情况来确定出血位置和原因,实现准确治疗。
然而,患者应意识到动脉造影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在严密观察和医生监督下进行。
上消化道造影上消化道造影介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消化道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是指十二指肠以上部分的消化道造影,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部位包括口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造影时多吞入造影剂,也就是病人所说的“吞白药水”。
目前最多采用的是钡剂,如硫酸钡,加入阿拉伯胶制成钡胶浆糊剂,有时加上发泡剂进行双重对比,能更清楚显示消化道内微小病变。
上消化道造影正常值:吞钡正位观察,上方正中透明区为会厌,其两旁充负的小囊状结构是会厌�G,会厌�G外下方较大的充钡空腔是梨状窝近似菱形且两侧对称,两侧梨状窝中间的透明区是喉头,勿误认为病变。
梨状窝向中线汇合,向下引入食管,汇合处有生理狭窄区,长约1cm,相当第6颈椎水平。
侧位观察,会厌�G在上方偏前,梨状窝则在下方靠后。
吞咽时梨状窝收缩,上移且变小,静止时较宽大。
梨状窝内钡剂多为暂时充盈,片刻即排入食管。
吞钡后正位观察,食管位于中线偏左。
轮廓光滑整齐,管壁伸缩自如,宽度可达2~3cm。
右缘可见主动脉弓和左主支气管压迹。
右前斜位是观察食管的常用位置,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由上到下为主动脉弓压迹和左心房压变迹。
胃的粘膜像皱襞间的沟内充钡,呈条纹状致密影。
皱襞则为条状透明影。
胃小弯的皱襞平行整齐,向大弯处逐渐变粗而呈横向或斜行。
胃底皱襞较粗而弯曲,略呈网状。
胃窦粘膜皱襞主要与小弯平行,有时亦可斜行。
胃粘膜皱是可塑的,可以自行改变其形状。
胃粘膜下层的厚度、粘膜肌层的张力及肌层的收缩与舒张以至服钡多少、加压轻重等对粘膜皱臂的粗细和走向都有影响。
一般胃体部粘膜皱襞的宽度不超过5mm。
低张造影时,十二指肠管径可增宽一倍,羽毛状皱襞消失,代之以横行排列的环状皱襞或呈龟背状花纹。
降部内缘可较平直或略凸,有者可在内缘中段交界有一肩样突起,称为岬部,为乳头所在处,其下的一段较平直。
平直段内可见纵行皱襞。
十二指肠乳头易于显示,位于降部中段的内缘附近,呈圆形或椭圆形透明区,一般直径不超过1.5cm。
上消化道气钡造影须知
一.食道造影.
1.常规食道造影适应症:食管肿瘤、憩室、静脉曲张、异物、炎症,
食道裂孔疝、会厌症阳性、食道失弛缓症、食管临近器官病变如胸部.心脏、主动脉、纵膈等疾病。
2.禁忌症:无绝对禁忌,单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时和食物气管管瘘
时慎重。
3.食管造影检查方法:胸腹透视或拍片,口服产气剂、稀钡。
二.胃及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即上消胃造影)
适应症:适用于胃癌、十二指肠癌、胃炎、胃憩室、胃息肉、胃结石、胃粘膜脱垂、胃扭转、胃结核、胃内异物、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反流、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十二指肠壅积、十二指肠结核等疾病。
三.禁忌症: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肠道大出血后一周之内,潴溜液较多不能检查。
四.造影前患者的准备工作:检查当天早上禁水食物,必须空腹,11点以后胃内产生大量潴溜液停止检查。
肠道造影的原理和临床应用一、肠道造影的原理肠道造影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将造影剂注入消化道,以X射线或其他影像技术观察消化道结构和功能。
其原理如下:1.造影剂:在肠道造影中,常使用的造影剂有钡餐剂和碘水等。
造影剂会被消化道吸收,使消化道在X射线图像上呈现明显的对比度,有助于解剖结构和病变的诊断。
2.X射线:在肠道造影过程中,通常使用X射线技术进行影像的获取。
X射线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在相纸上形成黑白反差的影像。
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的造影剂注射,医生可以观察到消化道的形态和功能。
3.影像分析:通过对肠道造影过程中获取的影像进行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如发现结构异常、病变、肿瘤等问题。
二、肠道造影的临床应用肠道造影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以下方面:1. 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肠道造影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肠道痉挛:肠道痉挛是一种肠道功能障碍,肠道造影可以观察到肠道蠕动的异常,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消化道出血:肠道造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位置,有助于快速诊断和治疗。
•消化道梗阻:肠道造影可以观察到消化道是否有梗阻,及其程度和位置,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2. 结构性异常的检测肠道造影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各种结构性异常,包括:•肠道狭窄:肠道造影可以明确肠道狭窄的程度、位置和原因,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肠道炎症:肠道造影可以观察到肠道的炎症情况,有助于了解炎症的程度和范围,并指导治疗。
3. 肿瘤的初步筛查肠道造影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肿瘤的初步筛查,包括:•肠道息肉的检测:肠道造影可以发现肠道息肉的存在,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肠道肿瘤的鉴别:肠道造影可以帮助医生区分肠道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4. 术前评估和治疗监测肠道造影在手术前评估和治疗监测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包括:•术前评估:肠道造影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肠道结构和功能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影像学技术检查来观察消化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肝脏、胆囊和胰腺等器官,它们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作用。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消化系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消化系统疾病,提供治疗方案。
常见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造影、超声波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内窥镜检查等。
不同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检查需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X线造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X线检查过程中,患者饮用含有造影剂的药物或饮料,然后医生使用X射线通过体外成像来观察消化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X线造影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食道、胃、小肠和结肠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帮助医生诊断食管炎、胃溃疡、肠梗阻等疾病。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无辐射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医生通过超声波探头对患者腹部进行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超声波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胆囊结石、肝脂肪变性等疾病,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的特点。
CT扫描是一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高级影像学检查技术。
通过CT扫描可以获取消化系统器官的横断面图像,为医生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检查结果。
CT扫描适用于肿瘤病灶、腹部创伤、腹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有助于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高分辨率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
通过MRI可以清晰显示消化系统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MRI适用于诊断胰腺炎、胆囊结石、肿瘤等疾病,具有无创伤、多角度观察的优势。
内窥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消化系统内部病变的检查方法。
通过内窥镜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食道、胃、结肠等器官的黏膜表面,帮助医生诊断肠息肉、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同时可以进行活检和治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