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危害分析控制程序

食品安全危害分析控制程序

食品安全危害分析控制程序
食品安全危害分析控制程序

危害分析控制程序

1、目的

确保每类产品和(或)过程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得到全面识别和适当评估,并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组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产品危害分析过程,包括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过程。

3、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实施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

3.2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输出的批准。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

4、程序

4.1危害的识别

4.1.1 危害识别的输入:

a) 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输出:产品描述表、布置图和流程图、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等;

b) 经验;

c)外部信息,尽可能包括与所论该类产品有关的流行病学和其他历史数据;

d) 来自食品链中,与终产品、半成品和食品链终端(消费阶段)食品的安全可能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

4.1.2 危害识别的步骤:

a)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部门都应参加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并提交初步的《危害风险评估表》,明确每一个产品或过程流程图上的每一个步骤的所有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b) 食品安全小组将各部门识别的《危害风险评估表》进行汇总,确定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

c) 必要时,食品安全小组组织各部门对《危害风险评估表》进行会审,并针对食品会审意见进一步修改。最后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批准后定稿。

4.1.3 危害识别的规范:

a) 应明确危害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危害应当以适当的术语表达,如生物种类(例如大肠埃希氏菌)、物体种类(例如玻璃、骨头渣、毛发)、化学构成(例如铅,水银或通常化学分类如杀虫剂);

b) 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特定操作的前后步骤、生产设备、生产服务和周围环境、以及食品链的前后联系;

c) 危害风险评估表应列出了在所有产品类型(如猪肉、牛肉、水产品、家禽肉等)、过程类型(如分割、搅拌、腌制、包装、贮藏、运输等)和加工设备类型(如关闭/打开的电路、干燥/潮湿的环境等)潜在可能(即理论上的)发生的危害;

d) 当下一环节是实际消费时,只要可能,应针对每个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终产品中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并将确定的结果和依据记录入《危害风险评估表》。

4.1.4 终产品的可接受水平应通过以下一个或多个来源获得的信息进行确定:

a)法律法规要求:由政府权威部门制定的目标、指标或终产品准则;

b)顾客食品安全要求:与食品链下一环节组织(经常是顾客)沟通的规范,特别是针对用于进一步加工或非直接消费的终产品;

c) 产品的预期用途要求:考虑与顾客达成一致的可接受水平和/或法律规定的标准,食品安全小组制定的可接受的最高水平;

d) 经验:缺乏法律规定的标准时,通过科学文献和专业经验获得。

4.1.5 如下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危害的识别:

a)原料、配料或与食物接触材料中危害的流行状况;

b)来自设备、加工环境和生产人员的污染;

c)来自设备、加工环境和生产人员的间接污染;

d)残留的微生物或物理药剂;

e)微生物代谢物的增长或化学药剂的累积/形成;

f)厂区出现的危害(危害的未知传播途径)。

4.2 危害的评价

4.2.1 危害评价的输入:通过危害识别产生的《危害风险评估表》;

4.2.2 危害评价的输出:《危害分析工作表》,该记录明确有哪些由公司进行控制的危害,并记录了危害评价的过程。

4.2.3 危害评价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a)危害的来源(如危害可能从“哪里”和“如何”引入到产品和/或其环境中);

b)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和/或定量的流行状况,例如发生频次和典型水平、最高的可能水平、和/或水平的统计分布)。评价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时,应当考虑同一体系中该特定运作前后的环节、加工设备、加工服务、周边环境,以及食品链前后的关联;

c)危害的性质(如增加、恶化和产生毒素的能力);

d)危害可能产生的不利健康影响的严重程度(如大致的分类,象“严重”、“重大、“轻微”和“可忽略”)。只有其严重程度可忽略的危害,才可不对其进行控制;

e) 除上述已经规定不需进行控制的危害外,都应列为由公司控制的危害。

4.2.4 食品安全小组组内进行危害评定所需的信息不充分时,可通过科学文献、数据库、公众权威和专业咨询获得额外的信息。

4.2.5 危害评价准则和危害分级

按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的严重性评估,将危害分为四级,如下表:

注:1)上图中之机率是指此危害发生的频率,分为很低、低、可能、高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之含义即为左方框所述。严重性是指此危害如不控制,对消费者健康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分为非常有限、中等、严重和非常严重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之含义即上方框所述;

2)危害程度横纵坐标之总交即为危害程度之综合分,当综合平均分≥4时,

即可判定此危害为显著危害,即上述图表之阴影部分。确定为显著危害后,HACCP小组还需再确定其是否为CCP点。如综合平均分<4时,即为非显著危害,不需再确定其是否为CCP点。

4.3 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

4.3.1 已经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通过适宜地选择和实施控制措施或其组合来控制,将预防、消除或减少危害的产生以满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针对每一危害均应识别其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否则,应建立这样的控制措施。

4.3.2 应用逻辑方法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以确定某一控制措施是否关键的控制措施。关键控制措施应满足如下准则:

a) 根据应用的强度,控制措施对已确定食品安全危害的效果是有效的;

b) 对该控制措施进行监视的可行的(具有及时监视以便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的能力);

c) 相对其他控制措施,该控制措施在体系中的位置是处于最后的,即在其后再无其他控制措施对其控制的危害进行有效控制;

d) 一旦该控制措施作用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将是中等风险以上(见4.2.3)。

4.3.3 通过评审,确定为关键控制措施的列入HACCP计划按《HACCP计划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其他的控制措施作为操作性前提方案按《前提方案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

4.4 危害分析工作表

危害分析的总结,包括已确定的危害、危害评价的结果、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的结果,应由食品质量和安全小组编列入《危害分析工作表》中。

4.5 危害分析记录的控制

危害分析记录控制包括《危害分析工作表》是应按《文件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

4.6 危害分析的验证和更新

4.6.1 验证的目的:识别导致危害变化的需求,必要时进行危害分析更新,确保危害分析结果的持续适宜和有效。

4.6.2 验证的职责和方法:食品质量、安全小组评审如下方面的信息:

a) 通过沟通获得的信息;包括危害识别输入(见4.1.1)的变化;

b) 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结果;

c) 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结果;

d)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更新的结果。

4.6.3 验证的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进行。

4.6.4 验证记录:参加人员应填写验证签到表《会议签到表》,编写危害分析验证报告记录验证过程和结果。对验证不合格开立文件更改申请表或不合格处理单以对其进行纠正。

5、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布置图和流程图

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

HACCP计划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ZZW/QP/08-01A 辅料的危害分析预备步骤

ZZW/QP/08-02A 流程图

ZZW/QP/08-03A 工艺流程图简述

ZZW/QP/08-04A 产品描述

ZZW/QP/08-05A 危害分析评估工作表

危害分析与HACCP计划建立控制程序

危害分析与HACCP计划建立控制程序 QP/JBB15-2014 1、目的 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进行识别,评价出显著危害,并就此确定关键控制点与建立相应的HACCP计划,使食品安全危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及HACCP计划的建立。。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小组,出任小组组长;负责对危害分析、HACCP计划的建立进行管理。 3、2食品安全小组负责编制产品特性、工艺流程图以及工艺描述。 3、3食品安全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危害分析与HACCP计划的建立工作。 4、工作程序 4、1 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4、1、1 食品安全小组的成立 总经理牵头成立食品安全小组,食品安全小组成员来自品管部、生产管理部、仓库、市场供销部、综合部。这些人员应接受过相关培训,具备建立、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能力。 应明确食品安全小组每个成员的职责。 4、1、2 收集有关的信息 在进行危害分析及建立HACCP计划之前,食品安全小组应收集下列信息: (1)原料、辅料、与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卫生安全标准。 (2)与本公司产品有关的国家、行业卫生标准;与本公司产品有关的国家、行业质量标准;与本公司产品安全相关的外部文献资料。 (3)公司平面图,公司生产区域水路管网图,生产现场的人流、物流图,卫生设施配置图,生产设备分布图,卫生管理区域图,虫害防治图,工艺流程图。 (4)产品贮存设施与贮存条件;公司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及使用范围。 (5)工艺文件,卫生管理文件,化学品特性资料。 (6)公司历史上的客户投诉与食品安全事故。 4、1、3 编写产品描述(含终产品的预期用途) (1)食品安全小组编写所有原料、辅料、与产品接触的材料的特性描述。在编写特性描述时,应识别与描述的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 特性描述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①化学、生物与物理特性; ②配制辅料的组成,包括添加剂与加工助剂; ③产地;

2021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 和验证程序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所涉及的确认和验证活动进行规范,以实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预期控制,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 2范围 适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确认和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及结果的分析利用。 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验证的组织及结果的审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确认和验

证活动。 4程序 4.1对HACCP计划相关文件的确认 4.1.1HACCP计划启用前,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新制订的HACCP 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产品特性(包括原辅料、成品)、预期用途、工艺流程图、危害分析、CCP的确定,关键限值(CL)、监控程序、纠正措施程序、记录保持程序以及验证程序等进行首次确认,确认所依据的有关资料、文献、数据要整理归档并保存。确认内容包括: a)确认产品特性、预期用途、工艺流程图等信息的充分性、有效性; b)确认危害分析的充分性、有效性; c)确认关键控制点确定的有效性、必要性及实际操作与文件要求的一致性,有效性; d)确认有理由认为所选择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的组合能够实现对其所针对的食品安全危害的预期控制;

ISO22000:2018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控制程序

1、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要求,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规定出响应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把损失和危害减至最低,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加工全过程。 3、权责 3.1 本公司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成员:食品安全小组成员,详见《HACCP计划》内食品安全小组成员。 3.2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a、负责食品安全报告的登记、上报信息反馈; b、现场调查; c、原因分析; d、采取控制措施; e、作出处置决定; f、撰写调查报告。 4、定义: 4.1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4.2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 全事故。 5、流程图: 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信息报告 6、控制程序 6.1本公司设立食品安全报告专线电话:0XXX- XXXXX以及销售热线400-XXX - XXX . 6.2信息收集 a)品管部密切留意国家权威媒体,每天浏览国家、省、市的食品安全信息网及质检、药 监、食品论坛等相关网站,至少每周收集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并在公司内部通报。 业务部收集客户投诉或市场反馈的本公司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信息。

6.2 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a)本公司严格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卫生部批准的企业标准生产本公司产品,添 加和使用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b)生产配方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规定,生产原料必须是食品用原料,严禁使用腐败 变质原料、市场回用料,并且严禁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 c)严格实施本单位的《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的有关内容,诚实、严谨地开展生产 经营。 及时跟进国家法律法规、产品标准、产业政策的变化,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认真分析客户投诉,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d)严肃、认真地服从食药局等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并落实的相关整改意见,并持 续提高、改进质量与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6.3食品安全信息报告 6.3.1内部报告程序 a、本公司业务部或专线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后,按要求仔细询问产品名称、批号及生 产日期、数量、影响等情况并进行登记,一般的质量投诉填写《客户投诉处理记录》,属于食品安全事故的填写《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提出初步控制意见,立即报告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及时做出反应,情况比较严重的及时报告总经理。 b、收到食品安全事故,其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 6.3.2向上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程序 a、自事故发生之时起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或食药监部门。 b、详细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 6.4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程序 a)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 b)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应当立即组织救治; c)公司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 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d)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 e)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成品或原料),按《产品撤回(召回)管理控制程序》收 回已售出的造成食品安全的成品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的原料并作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f)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马上进行清洗消毒; g)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调查,任何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 分析及对策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恶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

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

HACCP危害分析控制程序(最新完整版)

文件编号:FW-SCP-04 版次: A/1 1目的 确保每类产品和(或)过程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得到全面识别和适当评估,并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组合。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产品危害分析过程,包括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过程。 3 定义 无 4 权责 4.1 质量、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实施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输出的批准。 4.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 5作业内容 5.1危害的识别 5.1.1危害识别的输入: a) 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输出:产品描述表、布置图和流程图、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等; b) 经验; c)外部信息,尽可能包括与所论该类产品有关的流行病学和其他历史数据; d) 来自食品链中,与终产品、半成品和食品链终端(消费阶段)食品的安全可能相关的食品 安全危害信息。 5.1.2危害的识别: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部门都应参加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明确每一个产品或过程流程图上的每一个步骤的所有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将已识别的潜在显著危害列明在《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选择工作单》内,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确认。 5.1.3 危害识别的规范: a)应明确危害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危害应当以适当的术语表达,如微生物(大肠菌群、致 病菌、细菌等)、物理性(例如玻璃、金属物、毛发)、化学性(致敏源、食品添加剂等)。 b)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特定操作的前后步骤、生产设备、生产服务和周围环境、以及食品 链的前后联系。 c) 《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选择工作单》应列出了在所有产品类型、过程类型(如验货、贮藏、 清洁、消毒、拼装等)潜在可能(即理论上的)发生的危害; d)当下一环节是实际消费时,只要可能,应针对每个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终产品中食 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并将确定的结果和依据记录入《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选择工作单》。 5.1.4终产品的可接受水平应通过以下一个或多个来源获得的信息进行确定: a)法律法规要求:由销售国政府权威部门制定的目标、指标或终产品准则; b)顾客食品安全要求:与食品链下一环节组织(经常是顾客)沟通的规范,特别是针对用于进一步加工或非直接消费的终产品; c) 产品的预期用途要求:考虑与顾客达成一致的可接受水平和/或法律规定的标准,食品安 全小组制定的可接受的最高水平; d) 经验:缺乏法律规定的标准时,通过科学文献和专业经验获得。 5.1.5如下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危害的识别:

2021新版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

2021新版食品安全验证控制 程序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新版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 1、目的 规定验证的活动及其方法,确保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单独要素和整体绩效进行验证,以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要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质量、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的验证和结果的分析利用。 3.2管理者代表负责食品安全验证的组织和结果的审核,结

果利用的批准。 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的验证。 4、程序 4.1单项验证的策划 a)危害分析的验证见《危害分析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b)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见《前提方案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c)HACCP计划的验证见《HACCP计划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d)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见4.2 e)食品安全管理的其他程序和文件得以实施且有效的验证通过内部审核进行,具体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规定进行。 4.2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 a)目的:验证终产品的危害水泄不通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b)方法:抽样进行实验室检验,抽样检验时应另行编制抽样检验计划。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正式版)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目的 保证食用菌产品的安全,防范食品的风险, 从而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适用范围 食品安全管理、工厂设备、雇员、电脑系统、原配料和包装材料、生产操作(空气和水的安全)、成品、安全战略和系统评估。 3.食品安全管理 3.1预防可能怀有恶意的人、犯罪的人以及恐怖分子的行动。 3.1.1公司指定有食品安全知识的人作为食品安全专员, 公司指定管理者代表为食品安全专员;负责管理对食品安全程序进行评估; 3.1.2有应对可能怀有恶意的人、犯罪的人以及恐怖分子的行动(包括恐吓和真实的事件)的安全处理策略, 从而识别、隔离和保护产品; 3.1.3有紧急情况的撤离计划; 3.1.4有24小时的与当地政府、公安局、消防、救护等的联系方式;公司做好防火、防盗器材及监控器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每年组织一次消防演习, 熟悉器材性能的使用方法。员工在禁止吸烟的地点一律禁止吸

FSSC22000-09危害分析控制程序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QP/JS-09 危害分析控制程序 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持有者:发放编号: 状态:版次: A/0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1、目的

确保每类产品和(或)过程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得到全面识别和适当评估,并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组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产品危害分析过程,包括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过程。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实施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 3.2食品安全工作小组组长负责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输出的批准。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 4、程序 4.1危害的识别 4.1.1 危害识别的输入: a) 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输出:产品描述表、布置图和流程图、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等; b) 经验; c)外部信息,尽可能包括与所论该类产品有关的流行病学和其他历史数据; d) 来自食品链中,与终产品、半成品和食品链终端(消费阶段)食品的安全可能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 信息。 4.1.2 危害识别的步骤: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部门都应参加食品安全危害的识别,明确每一个产品或过程流程图上的每一个步骤的所有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4.1.3 危害识别的规范: a) 应明确危害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危害应当以适当的术语表达,如生物种类(例如大肠杆菌)、物理种类(例如金属、毛发)、化学构成(例如铅,苯或杀虫剂)。 b) 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特定操作的前后步骤、生产设备、生产服务和周围环境、以及食品链的前后联系。 c) 食品安全危害初步清单应列出了在所有产品类型、过程类型)和加工设备类型潜在可能(即理论上的)发生的危害; d) 当下一环节是实际消费时,只要可能,应针对每个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终产品中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 4.1.4 终产品的可接受水平应通过以下一个或多个来源获得的信息进行确定: a)法律法规要求:由销售国政府权威部门制定的目标、指标或终产品准则; b)顾客食品安全要求:与食品链下一环节组织(经常是顾客)沟通的规范,特别是针对用于进一步加工或非直接消费的终产品;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2117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目的 保证食用菌产品的安全,防范食品的风险,从而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适用范围 食品安全管理、工厂设备、雇员、电脑系统、原配料和包装材料、生产操作(空气和水的安全)、成品、安全战略和系统评估。 3.食品安全管理 3.1预防可能怀有恶意的人、犯罪的人以及恐怖分子的行动。 3.1.1公司指定有食品安全知识的人作为食品安

全专员,公司指定管理者代表为食品安全专员;负责管理对食品安全程序进行评估; 3.1.2有应对可能怀有恶意的人、犯罪的人以及恐怖分子的行动(包括恐吓和真实的事件)的安全处理策略,从而识别、隔离和保护产品; 3.1.3有紧急情况的撤离计划; 3.1.4有24小时的与当地政府、公安局、消防、救护等的联系方式;公司做好防火、防盗器材及监控器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每年组织一次消防演习,熟悉器材性能的使用方法。员工在禁止吸烟的地点一律禁止吸烟。消防器材每年进行一次检查维护保证性能良好。 3.1.5提高全员食品安全意识。 3.2监督管理 3.2.1提高全员食品安全监督水平,包括清洁和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确保我国食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l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1 食品安全的内涵 对于食品安全的概念,学术界至今尚末形成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Jones曾建议把食品的安全区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其中,绝对安全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相对安全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1]。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已经基本形成如下共识:是指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我国法律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规定为: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2]。 1.2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趋严重,频频见诸媒体和走进公众视野的如广东“毒大米”案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等。此外,涉及到因食品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由于农村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单纯追求高产量、低成本的观念趋使下,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药物现象较常见。二是加工领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偏小,在目前100多万家食品企业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大多缺乏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3]。而相对较具规模的食品企业,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观念滞后,产品质量不容乐观。三是食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储运设施,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有些不法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4]。 1.3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包括《产品质量法》、《农业法》、《商检法》等近20部法律、40余部行政法规、150余个部颁规章、几千个食品标准,已初步形成一个由国家、部门、行业和地方制定颁发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但因我国实行分段立法,法律法规条款相对分散,单个法律法规调整范围较窄,一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和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留下执法空隙;对同一食品安全问题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处理结果差别较大。 二是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威慑力。目前我国对于违反食品卫生规定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威慑力。例如在《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显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甚至倾家荡产的违法成本而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威慑力多么

危害分析判定指导程序

版本号:A/0 文件名称:危害分析判定指导程序生效时间:2007-9-1 页码:1/3 1. 目的:确定如何对已分析出的危害的风险性进行评估,作为建立和判定显著危害的指引。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体系内各产品加工过程中所有危害程度的确定。 3. 职责部门: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依据此文件的要求,对分析出来危害的程度进行评定,从而判 其是否为显著危害。 4. 工作流程 业务(工艺)流程→>危害分析→根据危害的可能性、严重性、可探测性的程度进行评分→综合评分结果→确定CCP点→制定控制措施 5. 作程序: 5.1 本公司食品安全体系的危害分析,按《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中的 要求操作。 5.2 一旦确认了潜在的危害,就必须对该危害进行风险分析,评估该危害是否会对特定的制程造 成威胁。食品安全小组应从如下几点考虑: 5.2.1 过程中引入危害的可能性; 5.2.2 该危害引入对大众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严重性; 5.2.3 该危害的可探测性。 5.2.4 若无采用特定或恰当的方法处理时,产品或半成品是否会增加危险; 5.2.5 现有危害的负面影响升高的可能性; 5.2.6 危害存在所造成的后续严重结果 5.2.7 会被危害所影响的人有哪些; 5.3 以上几点可转化成数值,籍以评估产品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探测性,一般可用以下 图表进行。在评分时,食品安全小组可根据其组员的经验,有关食品饮料微生物、HACCP、食品饮料生产和食品饮料加工方面的参考文献,科学研究文献,生产资料,互联网,研发部的研究结果,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以往产品回收的情况,顾客投诉的统计分析等,综合讨论并确定其相关分数、总发生机率及可探测性。

最新iso22000程序文件食品安全体系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资料

1、目的 为了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涉及的确认活动和验证活动,确保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落实和改进,便于管理体系的持续改善,实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预期控制,制定本项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食品安全体系相关的管理要素的确认和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活动结果分析。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体系确认和验证活动的策划实现。 3.2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体系确认和验证的组织及其结果的审批。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体系要求的确认和的验证活动。 4、确认活动 4.1 食品安全小组应策划和实施对控制措施和(或)控制措施组合进行确认所需的活动并切实加以执行,主要包括控制措施(组合)、监控和测量的控制。4.2 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及控制措施组合,应在得到确认后才能实施,必须证明措施确实有效。若控制措施及其组合存在变更调整,则需要重新组织确认活动。 4.3 确认方法包含但不限于如下项目: ①.参考科学知识、他人已完成的确认或历史知识(文献资料、政府监管部门公告、权威行业机构报告等); ②.在试验场所中进行模拟试验,确保试验能正确反映加工参数和条件; ③.收集正常操作条件下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的数据,如通过半成品和终产品抽样和检验(基于统计抽样计划和确认试验方法进行); ④.采用相关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4.4 确认活动包括初始确认、有计划的周期性确认或由特殊事件引发的确认: ①.新增的控制措施、新技术或设备的实施; ②.增加所选控制措施的强度(时间、温度、浓度等);

③.需组织控制的其他危害的识别,如出现以前未识别的危害或关注点、或以前已经确定但评价为不需组织加以控制的危害; ④.危害的发生或其水平的变化(如在配料或食品链其他部门中的变化); ⑤.危害对控制措施的适应性(如微生物耐药性); 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明原因的失效(如突然大批量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4.5食品安全小组实施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活动,包括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中控制措施,最终形成相关确认输出记录。应确保控制措施达到如下目的: ①.选择的控制措施能使针对的食品安全危害实现预期控制; ②.控制措施和(或)控制措施组合有效,能确保控制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并获得满足规定可接受水平的终产品。 4.6 控制措施及其组合不能控制食品安全危害、无法保证获得符合规定要求的终产品时,应给以修改和重新评估。 4.7 控制措施(组合)修改包含但不限于:过程参数和严格度调整,原材料变更,生产技术,终产品特性、分销方式、终产品预期用途的变更。 4.8 食品安全小组应保证监控和测量的有效控制。制定监控和计量设施的检定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记录和检定结果记录应予以妥善保存。 4.9 监控和测量设施应该得到清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按设备操作规程正确运行操作,禁止可能引发测量结果失效的操作调整。 4.10 监控和测量设施需得到妥善维护保养,防止损坏或失效。当发现设备及操作过程不合符规范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应该对此设备以及相关影响产品进行及时评估,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相关评估和应对措施记录应予以保存。 4.11 监控和测量相关应用计算机软件的确认。需要评估计算机软件满足其预期功能的能力并加以确认。一般情况,应在首次使用前进行确认;如有必要情况,可进行再确认。

初中英语自我介绍范文

初中生英语自我介绍 Hi, my name is xxx. I'm xx years old,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apparently. I love music very much although I'm not very good at singing. I've been playing guzheng, an ancient traditional instrument for a long time and now I'm in level 10, which means a really high level among the amateurs. Apart from that, I also like to reading and writing. They both give me a lot of fun and build my unique personality as well as my goal and dream. I like Wangfei very much. She could be my favorite singer.... Personally, I've been considering I have a really complicated personality BECause sometimes don't really like to study, sometimes..... However, I'm very positive and look forwards to my future BECause I'm the one who will realize my goal. 自我介绍英语范文-初中生英语自我介绍 I have spent fifteen years in my life. So, this is my ninth year to study. By the way, my name is WengJingru. My father thought hard about my name. He consulted the dictionary two times to find how to name me. Of course, this name is very good and I like it very much. Sometimes I think I am a little strange. Because I often think the world isn’t full of happiness. And I want to be different from others. I hate superficial people. But always I am very out-going and kind to others. I

00危害分析预备步骤控制程序(未编号)

1目的 确保所有实施危害分析所需的相关信息的保持和更新。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施危害分析所需的相关信息的收集、保持和更新,包括产品描述、流程图(含布置图)和工艺步骤的编制、确认。 3 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实施危害分析所需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审核、确认,保持和更新。 3.2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施危害分析所需的相关信息的批准。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危害分析预备步骤,并报告相关信息不适合情况。 4 工作程序 4.1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包括产品描述、布置图和流程图的绘制、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以收集、分析、确定和验证危害分析的相关信息。 4.2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输出进行验证,确保其与实际生产和管理运行完全一致。 a) 在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开始和进行当中,食品安全小组应与相关信息涉及的职能部门或岗位进行充分沟通,保证信息的可信性和充分性。 b) 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输出最终确定前,食品安全小组应与这些输出涉及的职能部门或岗位共同进行现场验证。可通过现场核对验证其是否符合现状。验证应有记录。 c) 生产管理情况有变,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输出不适合时,相关部门应将不适合情况报告食品安全小组,由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d) 危害分析预备步骤的输出与现状不一致时,应修订相关的输出或纠正运作,以达到二者一致。修订相关输出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纠正运作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 4.3实施危害分析所需的相关信息是公司受控文件,其编审、发放、标识、使用、更改等控制按《文件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要求进行。 4.4产品描述

4.4.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管理体系覆盖的每一种终产品、原料、辅料、与食品接触材料的产品特性进行描述,编制产品描述表,作为工作文件。 4.4.2产品描述应识别有关的食品安全法定的要求,并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 4.4.3终产品描述表应包括如下方面的信息,详略程度应足以进行危害分析。 a) 产品名称或类似标识,以及加工场所; b) 成份,包括使用的原料; c) 加工方式:如热处理、冷冻、盐渍、烟熏等; d)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如温度,PH值,水分活度 等; e) 预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 f) 预期用途:识别各种产品和(或)过程类型的使用者和消费者如公众、特定群体(老人、婴儿等)、再加工的食品企业,并应考虑消费群体中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易感人群;识别预期的处理如直接食用、加热后食用,作为其他食品的原料再加工使用,并应识别非预期但可能会出现的产品的误处理和误用。 g) 包装形式、方法和材料; h)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标识,和(或)处理、制备和使用说明书; i) 分销方式:包括运输和销售。 4.4.4原料、辅料、与食品接触材料描述表应包括如下方面的信息,其详略程度应足以识别和评价食品安全危害。 a) 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 b) 配制辅料的组成,包括添加剂和加工助剂; c) 产地; d) 生产方法; e) 交付方式,包装和贮存条件; h) 使用或加工前的预处理; i) 与采购原料和辅料预期用途相适宜的食品安全接收准则或规范。 4.5 描绘布置图: 反映加工场所的平面结构、设施设备位置,表明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废品、垃圾以及人员在内的流动情况,应特别标明虫害、鼠害的防治设施。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树立健康从业意识,加强用人管理,严禁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以确保食品安全。 2、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健康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4、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广东省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5、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1、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并做好建立培训档案工作。 2、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年度健康检查并做好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3、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等,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负责检查记录食品经营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并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和提出处理意见。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控制与安全分析管理程序

内蒙古易高煤化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年产20万吨甲醇项目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和安全分析管理程序 编制: ( 职称 )

审核: ( 职称 ) 批准: ( 职称 ) 1.目的 建立、推行并保持公司工程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源辨识与评价程序,确认、评价重大危险源,对各项(类)工作进行安全性分析,为制定控制措施计划提供依据。 控制风险,保护员工安全健康,促进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1.1 2.适用范围 2.1包括日常及非日常活动及操作。 2.2适用于公司正常的工程作业、生产作业及临时加班作业。 2.3公司所属区域内,进入作业现场和办公场所可能遭受危害及造成 环境影响的所有人员,包括:工作人员、实习人员、承建商、以 及参观、访问、联系业务、临时进入的其它人员。 2.4公司的各类设备、设施,包括:通道、建筑物、厂房等。非所有 权的归属,包括:公司产权、借用、租用的厂房、设备、设施以 及代维护财产。 3.职责 3.1安环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修订本程序,负责 指导危险源识别、评审、确认、评价、以及对重大危险源控制措 施计划的制定。

3.2公司各部门/车间/中心按要求对本部门/车间/中心所属范围、人 员、设备进行危害源识别、评价,并进行控制。 3.3重大危害源控制措施所涉及的部门/车间/中心负责按计划要求制 定具体实施控制方案,并实施。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识别 4.1.1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控制和可能 对其施加影响的各个方面。 4.1.2进行危害识别,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关注以下七个方面的内 容: 4.1.2.1物理性:包括设备、设施、电气、噪声、高温、粉尘、振动、辐射等, 还应考虑:全部在用、封存、借用、租赁的设备、设施、装置、工具等 的缺陷,考虑使用年限,磨损程度,腐蚀、老化,以及维修后组件变更 或丢失; 4.1.2.2化学性: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 4.1.2.3生物性:包括传染病; 4.1.2.4心理性:性格争强好胜、情绪波动、麻痹自信、侥幸心理、好奇、错 觉、幻觉等; 4.1.2.5生理性:身体缺陷、视力、听力较弱、超负荷等,女工保护和重体力劳 动; 4.1.2.6行为性: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指挥调度不当,故意行为; 4.1.2.7作业环境不良:包括安全通道、操作点的安全状况、地面状况、空气含 氧量、温度、湿度、采光等。 4.1.3在识别危害因素时还应考虑:公司所属地域的地质水文、地形、 周围环境、道路交通、周边环境、社区环境、气象条件、可能发 生的自然灾害;公司所属地域内所有建筑物、道路、运输线、装 卸区、消防通道、生活区域;事故应急的设备设施,抢救措施及 辅助设备设施。 4.1.4识别危害因素应特别关注“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发生的 危害。

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示范文本

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目的 规定验证的活动及其方法,确保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单 独要素和整体绩效进行验证,以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 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要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 绩效的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 质量、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的验证和结果的 分析利用。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食品安全验证的组织和结果的审 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的验证。 4、程序 4.1 单项验证的策划 a) 危害分析的验证见《危害分析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b)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见《前提方案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c) HACCP计划的验证见《HACCP计划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d) 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见4.2 e) 食品安全管理的其他程序和文件得以实施且有效的验证通过内部审核进行,具体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规定进行。 4.2 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 a) 目的:验证终产品的危害水泄不通低于确定的可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