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膜厚度测试
- 格式:ppt
- 大小:1009.50 KB
- 文档页数:18
2009年4月Ap r.2009润滑油LUBR I CATI N G O I L第24卷第2期 Vo l.24,No.2文章编号:100223119(2009)022******* Mack系列重负荷柴油机油台架测试的发展韩恒文(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综述了Mack系列柴油机油评定台架方法,包括Mack T-6、T-7、T-8、T-8A、T-8E、T-9、T-10、T-11和T-12等测试。
介绍了M ack测试的历史、建立背景、发展过程、运行条件、评定柴油机油的规格、评定参数和评定标准,对高性能重负荷柴油机油的开发研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M ack系列台架测试的发展是随着发动机排放标准不断苛刻和柴油机油规格不断升级而推进的。
其中,M ack T-9、T-10、T-12评价发动机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和发动机气缸壁与顶环的磨损;Mack T-7、T-8、T-8A、T-8E、T-11评价润滑油烟炱分散性能及相关的粘度增长。
关键词:柴油机油;台架方法;M ack测试中图分类号:TE626.32 文献标识码:AD e ve lopm e n t of M a c k S e rie s H e a vy-D u ty D ie s e l Eng ine O ils B e nc h Te s tsHAN He ng-w en(Re se a rch I n stitu te o f Pe tr o l e um P r o ce s si ng,S INO PEC,B e iji ng100083,Ch i na)Abstract:A se ri e s M ack te st be nch m e tho d s o f d i e se l e ng i ne o ils,such a s the M ack T-6,T-7,T-8,T-8A,T-8E,T -9,T-10,T-11,and T-12te s ts,a re sum m a ri ze d i n th is p ap e r,i nc l ud i ng the h is to ry o f te sts,the backg r o und o f e s tab2 lishm e n t,the p r o ce s s o f deve l o pm en t,the te s t co nd iti o n s,the ca tego ry o f eva l ua te d o ils,m e a su re d p a ram e te rs and its li m its.It is ve ry u sefu l fo r the s tudy o f the h i gh p e rfo r m ance he avy-du ty d i e se l e ng i ne o ils.The de ve l o pm e n t o f M ack se2 ri e s te sts a re p r om p te d by the d i e se l em iss i o n s tanda rd s p r o g re s s and the d i e se l e ng i ne o il sp ec i fi ca ti o n s up g rade.Am o ng them the o xi da ti o n re s istance o f the o il,the cyli nde r li ne w e a r and the top ri ng s w e i gh t l o ss a re eva l ua ted i n M ack T-9,T-10and T-12,w hil e the soo t re l a ted visco sity i nc rea se of the o il is eva l ua ted i n M ack T-7,T-8,T-8A,T-8E and T-11.Key words:d i e se l e ng i ne o il;be nch m e tho d;M ack te s t0 前言Mack系列发动机润滑油台架测试已经发展了30多年,是评定重负荷柴油机油性能的重要方法。
紫外荧光探测水面溢油实验研究文章介绍了目前水面溢油探测的五种方法及其不同的优势与特点。
主要从激发光源和探测望远镜的遮光结构方面讨论了溢油探测系统的构建方法。
搭建了实验系统,采用365nm的紫外光源激发荧光,在暗室及实验室环境下分别探测了汽油、食用油、机油三种油类的荧光强度,归一化处理得到了荧光与探测电压值的关系,区分了油膜种类。
分别探测了不同厚度的三种油膜荧光电压变化值,实验表明随着油膜厚度的不断增加,荧光光强呈线性变化,并给出了荧光强度变化的解释。
标签:溢油探测;紫外荧光;溢油厚度;背景光屏蔽引言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如果把我国的天然河流连接起来,总长度可达43万公里。
然而在这样丰富的水资源背景下,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带来的河流污染,恶意的偷排漏排,油品存储与运输中的泄漏,都危害着水资源的安全,特别是饮用水源的安全。
油污染事故危害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给沿岸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河流及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生态恢复困难。
及时发现溢油的存在并预警对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面溢油探测方法从探测方法的角度讨论,目前可用于溢油探测的方法有5类,分别为:(1)被动红外遥感;(2)被动紫外遥感;(3)微波辐射遥感;(4)机载雷达遥感;(5)紫外荧光遥感[1]。
被动探测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但是虚警率较高,并且易受气候影响,提供的油膜信息较少,目前主动遥感分为两大类,雷达遥感与紫外荧光遥感,前者主要用于大面积海域的溢油检测,载具通常为飞机,造价昂贵但覆盖面积广,分辨能力强。
紫外荧光遥感主要特点是体积小,成本低,适用于定点监测,测量精度可达微米级厚度的油膜(0.3μm),并且可以探测海岸线以及冰面上的油膜。
2 激发光源的选择从激发光源的角度讨论,目前常用的激发光源有以下三种。
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激发光源为激光光源,因为光源无需滤波,准直扩束后即可发射到溢油表面,激发荧光的量子效率较高,相应的获得的荧光光谱也相对准确,如果利用光谱特性来分析区别油膜的种类,该光源更适用于这样的定性实验。
涂层检测方法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流平性(外观)①肉眼观察涂层是否有缩孔、缩边、橘皮等不平整的现象,无异常现象,涂层分布均匀,则为合格。
②滴水观察是否水滴不扩散、或扩散慢、水滴不园,如水滴扩散且性状规则,合格。
附着力(划格法) 用划格器在样片的涂层上十字划格,划出间隙为1mm的网格;再用透明胶完全贴附在网格上,手持胶带的一端与涂面垂直,迅速地将胶带撕下,重复三次,观察涂层是否有脱落,考察涂层与铝材、涂层与涂层之间的附着力。
无色涂层(包括面漆涂层)的脱落判断办法:通过继续考察涂层耐高温黄变性观察黄变的颜色判断涂层有无脱落——即将涂层置于300℃烘烤5min后取出观察涂层外观,底涂涂层如有脱落将会露出基材的颜色(面涂脱落将会露出底涂的颜色)。
杯突裁切出约5cm宽的样片,把样片涂层向上放在杯突仪冲头上方夹紧,逆时针匀速旋转,直至仪器表盘的数字显示为“5.00”为止。
取出样板,用指甲轻刮拉伸处,观察涂层是否脱落。
冲击裁切出约5cm宽的样片,样片待测涂层向上放在冲击仪凹槽处,将冲头提高置于50cm 处,让冲头自然下降进行冲制;取出后观察涂层是否脱落,如无脱落现象,则为“合格”初期亲水性用微量进样器吸取5µl的纯水,滴在样板表面,在1min内用数显卡尺测量水滴直径。
水滴不圆的以椭圆计,量取水滴最长与最短的直径取平均值。
每张样板取3个不同位置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样板的接触角值,求平均值。
耐挥发油取三小张样板:用挥发油AF-3R浸泡5min,取出放入150℃烘箱烘5min,冷却以后,放入纯水里浸5min,然后再放入150℃烘箱烘5min,冷却后测量样板浸油的部位的水滴直径,取三点求平均值。
持续亲水性干湿循环取3张样片,挂在干湿循环机上进行实验测试(浸泡2min,吹干6min为一个循环)300 个循环后取出晾干,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样板的接触角值,取三点求平均值。
水冲取3张样片,浸在流动的自来水(流速1-3 L/min)中100h后,取出晾干,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样板的接触角值,取三点求平均值。
轴承检测报告一、导言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常见的零部件之一,承载着重要的承载力和运转精度。
而轴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定期对轴承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以确保轴承的良好状态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本文将针对轴承的检测报告进行深入讨论。
二、检测项目及方法对于轴承的检测,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项目:外观检查、尺寸测量、轨道偏差检测、噪声和振动测试、润滑性能测定等。
这些项目结合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来获取轴承的各项性能指标。
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最基础的一项项目,主要通过目视观察轴承外观的缺陷、变形、腐蚀等情况。
常见的问题包括外圈、内圈或滚道上的划痕、裂纹、锈蚀等。
同时,还要观察密封圈的情况,确保密封性能良好,以防止润滑油污染或漏油。
2. 尺寸测量尺寸测量是判断轴承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方法。
通过仪器检测,可以准确测量轴承的内径、外径、宽度等尺寸。
同时,还需要关注轴承的公差范围,确保尺寸的合格性。
3. 轨道偏差检测轨道偏差是指滚道或滚珠自身的偏差,通过测量滚道表面的圆度来判断。
轨道偏差对轴承的稳定性和工作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轨道偏差检测对保障轴承质量至关重要。
4. 噪声和振动测试噪声和振动测试是通过专业设备检测轴承的振动频率和噪声水平。
振动分析可以判断轴承的内部摩擦情况、滚珠与滚道之间的配合是否良好,而噪声测试则对轴承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
这两项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轴承运行中的故障,提前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事故的发生。
5. 润滑性能测定轴承的润滑性能直接影响其摩擦、磨损和工作温度。
润滑性能测定通过测量轴承的润滑剂油膜厚度等指标,判断润滑性能的好坏。
不同型号的轴承对于润滑方式和参数有着不同的要求,通过润滑性能测定,可以为轴承的正常运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检测结果和建议轴承的检测结果应当准确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用户进行参考和决策。
报告中应包括轴承的详细信息,例如轴承型号、尺寸、运行时间等,以及各个检测项目的结果。
海面溢油多维度光学遥感检测与油种识别方法contents •引言•海面溢油遥感检测技术•油种识别方法•实验与分析•研究成果与应用前景•参考文献目录CHAPTER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02研究现状与问题溢油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油膜厚度对检测与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内容与方法CHAPTER海面溢油遥感检测技术油膜与海水光谱差异局限性基于光谱特征可见光遥感检测技术03局限性01基于热特征02油膜与海水热辐射差异基于微波反射特征油膜与海水反射差异局限性CHAPTER油种识别方法基于谱特征的油种识别01020304谱特征提取特征匹配优点缺点特征提取从溢油图像中提取与油种相关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纹理等。
油种分类缺点需要大量训练样本,且对硬件资源要求较高。
训练样本采集收集不同油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溢油图像作为训练样本。
模型训练优点能够处理多维度数据,精度较高。
010203040506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等,对溢油图像进行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需要大量数据来训练模型,且模型设缺点对溢油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增强等,以提高识别精度。
数据预处理油种分类能够自动提取特征,精度较高,且对硬件资源要求较低。
优点0201030405CHAPTER实验与分析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对不同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误判率、运行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评估各种模型的优劣。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结果分析实验设计结果对比结果讨论结果对比与讨论CHAPTER研究成果与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光学遥感数据的海面溢油检测与油种识别方法,实现了对海面溢油的高精度、快速、大面积的监测。
通过对不同类型油污的光谱特征分析和模式识别,实现了对海上溢油的油种分类和油污浓度的定量评估。
方法在多个实地试验中得到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海面溢油检测和油种识别方面具有很高的精度和实用性。
研究成果总结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等领域,提高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实验二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承载能力测试实验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名称: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承载能力测试实验二、实验目的(1)了解滑动轴承中形成流体动压润滑;(2)掌握测定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并用图解积分求油膜承载能力的方法;(3)了解影响油膜承载能力的因素;三、实验内容(1)测定和绘制径向滑动轴承径向油膜压力曲线,求轴承的承载能力。
(2)观察载荷和转速改变时油膜压力的变化情况。
(3)观察径向滑动轴承油膜的轴向压力分布情况。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采用ZCS-H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台。
五、实验基本原理根据液体动压润滑的雷诺方程,从油膜起始角φι到任意角φ的理论油膜压力为:i7-产丁飞)功,j夕1(1+zcos°)式中:Pφ-- 任意位置的压力(Pa);η—油膜黏度;ω--- 主轴转速(r/s);ψ—相对间隙,ψ=(D-d)∕d,D为轴承孔直径,d为轴径直径φ——油压任意角φo—最大压力处极角φ∣——油膜起始角χ--- 偏心率,χ=2*e∕(D-d)fe为偏心距实测油膜压力由7个压力传感器测量轴瓦表面每隔22度角处的七点油膜压力值。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验准备工作(1)打开实验台系统软件,选择标定,恢复出厂标定,输入当前产品序号,如标有9的序号为100009,选择串口1:(2)确认载荷、速度为空,打开实验台电源开关;(3)一次实验结束后马上又要重新开始实验时,请用轴瓦上端的螺栓旋入顶起轴瓦将油膜先放干净,同时在软件中重新更位,确保下次实验数据准确;2、油膜压力测试(1)击“自动采集”,将电机速度旋转到200r∕min左右,然后慢慢加教到1800N,观察油膜压力采集七点参数值,点击“提取数据(2)点击“实测曲线”作出测得的7个压力值之曲线,点击“理论曲线”作出理论压力曲线,对两者进行比较;(3)点击“结果显示”,显示轴承平均压力、轴承川值、油膜最小厚度;(4)点击“打印”,将油膜压力实验结果打印出来。
一、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滚动轴承是旋转机器中的重要零件,在各机械部门中应用最为广泛。
因它具有一系列显著的优点,例如:摩擦系数小,运动精度高,对润滑剂的粘度不敏感,在低速下也能承受载荷。
有些轴承还能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力,但是,滚动轴承也是机器中最易损坏的零件之一。
据统计,旋转机械的故障有30%是由轴承引起的。
所以对滚动轴承的故障监测和诊断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重点。
其发展状况如下:·最原始的方法是将听音棒(或螺丝刀)接触轴承座部位,靠听觉来判断有无故障。
虽然训练有素的人能觉察到轴承刚发生的疲劳剥落与损伤部位,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出现各种测振仪后,可用振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或峰值来判断轴承有无故障,这可减少对人为经验的依赖。
但仍很难发现早期故障。
·60年代瑞典一公司发明了冲击脉冲计(Shock Pulse Meter)来检测轴承损伤,既快速、简单又准确,代表仪器是MEPA-10A;SPM-43A。
·70年代日本新日铁株式会社研制了MCV-021A机器检测仪(Machine Checker),可分别在低频、中频和高频段检测轴承的异常信号。
另有油膜检查仪,可探测油膜状况而对其润滑状态进行监测。
·80年代日本精工公司(NSK)相继研制了轴承监视仪NB-1、NB-2、NB-3、NB-4型。
利用1KHZ~15KHZ范围内的轴承振动信号,测量其RMS值和峰值来检测轴承的故障。
由于去掉了低频干扰,灵敏度有所提高,其中还有报警设置。
随着对滚动轴承的运动学、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对轴承的振动信号中的频率成分和轴承零件的几何寸及缺陷类型的关系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加之,快付里叶变换技术的发展,开创了用频域分析方法来检测和诊断轴承的故障。
以上研究奠定了这方面的理论基础,现已有多种信号处理技术用于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和监测。
如频率细化技术、倒频谱、色络谱等,在信号预处理上采用了各种滤波技术,如相干波,自适应滤波等,提高了诊断灵敏度。
石油类环境水中石油类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来自原油的开采、加工、运输以及各种炼制油的使用等行业。
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漂浮于水体表面,将影响空气与水体界面氧的交换:分散于水中以及吸附于悬浮微粒上或以乳化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油,它们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石油类中所含的芳烃类随较烷烃类少,但其毒性要大得多。
1.方法选择本节所述的石油类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能被特定溶剂萃取并被测量的所有物质,包括被溶剂从酸化的样品中萃取并在试验过程中不断挥发的所有物质。
因此,随测定方法的不同,矿物油中被测定的组分页不同。
重量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它不受油品种限制。
但操作繁杂,灵敏度低,只适于测定10mg/L 以上的含油水样。
方法的精密度随操作条件和熟练程度的不同差别很大。
红外分光光度法适用于L 以上的含油水样,该方法不受油品种的影响,能比较准确的反应水中石油类的污染程度。
非分散红外法适用于测定L 以上含油水样,当油品的比吸光系数较为接近时,测定结果的可比性较好;但当油品相差较大,测定的误差也较大,尤其当油样中含芳烃时误差要更大些,此时要与红外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同时要注意消除其他非烃类有机物的干扰。
2.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油类物质要单独采样,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再分样。
采样时,应连同表层水一并采集,并在样品瓶上做一标记,用以确定样品体积。
每次采样时,应装水样至标线。
当只测定水中乳化状态和溶解性油类物质时,应避开漂浮在水体表面的油膜层,在水面下20~50cm处取样。
当需要报告一段时间内油类物质的平均浓度时,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分别采样而后分别测定。
样品如不能在24h 内测定,采样后应加盐酸酸化至ph<2,并于2~5℃下冷藏保存。
(一)重量法(B)1.方法原理以盐酸酸化水样,用石油醚萃取矿物油,整除石油醚后,称其重量。
2.干扰①此法测定的是酸化样品中可被石油醚萃取的、且在试验过程中不挥发的物质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