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4
(一)陆清献公陆稼书先生宰嘉定,日坐堂上课子读书,夫人在后堂纺绩。
民有事控县者,即出票交原告,唤被告,如抗出差。
其听讼也,以理喻,以情恕,如家人父子调停家事,渐成无讼之风。
有兄弟争讼不休,公谓之曰:“弟兄不睦,伦常大变,予为.斯民父母,皆予教训无方之过也。
”遂自跪烈日中,讼者感泣,自此式好无尤。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
公曰:“汝且出堂视之,较寿筵何如?”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
相传稼书先生殁后,为嘉定县城隍,县民数百人直至平湖接公上任。
时先生夫人尚在,谓.县人曰:“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今远道见迎,恐非公意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予为.斯民父母()(2)谓.县人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3、“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陆稼书4、陆稼书在当嘉定县令时,断案的特点是(用原文回答);他“贫不能备寿筵”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1、(1)做,当(2)说,对……说2、陆稼书生日时,穷得不能自己备办寿筵,夫人取笑他3、比喻受民爱戴4、以理喻,以情恕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二)王翱翱镇守辽东还朝,馈贻.一无所受者。
某太监于同事久,持明珠数颗馈之,公固辞,某曰:“公于他人之馈皆不受,我之馈亦不受,吾有死而已。
”公不得已受之。
乃自缀于衣领间,坐卧自随,虽其妻不知也。
居数年,太监死,其犹子①以贫不敢见公,使人召之,曰:“何不买第宅?”曰:“贫不能也。
”公曰:“第买之。
”其人讶,不肯买,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第尚有余云。
诏营第于盐山,有司承媚,于外多列屋若干,公悉拆去.之,曰:“非诏旨也。
”每朝退,于公卿前孑然独行,不与人言。
时马昂为兵部尚书,崔恭为吏部侍郎,公直以名呼之。
[注释①犹子:养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馈贻.一无所受者()(2)公悉拆去.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与指导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无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与指导(一)文言文:标画句读,读懂文言考点解读:中国古代文章中一般没有标点符号,或者说没有现代意义的标点符号,需要读者靠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依靠对其他同类文章的对比和对同一篇文章上下文的理解来断句。
如果对文章的停顿节奏把握不好,就会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使文章产生歧义,影响整篇文章阅读。
技巧点拨:1.考题形式(1)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请用“/”断句。
(画两处)(2)用“/”标出下面句子最明显的两处语气停顿。
(3)(选择题)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答题方法(1)通读全文,理解词义句义。
(2)分析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按句子主要成分划分停顿。
(3)遇到特殊的词语灵活处理,如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通常要有停顿,省略成分处一般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一般要停顿。
(4)划分停顿时应抓住主要的停顿,可画可不画、停顿不明显的地方不要画。
(5)最后将句子再读一遍,检查有没有将句子成分、固定词语打破,停顿是否能更清晰地体现句子意思,便于理解,即可判定划分正确与否。
3.答题举例(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主谓之间划分停顿)(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是主语,“独爱莲”是谓语,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至”与“寻”,两个动作行为)(4)盖/竹柏影也。
(句首连词后停顿)(5)其一/犬坐于前。
(歧义短语之间要停顿)例文引路: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稻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①,米曰粳。
粘者禾曰稌②,米曰糯。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最迟者后于清明。
(选自《天工开物》,有删节)【注释】①秔:音jīng。
②稌:音tú。
(1)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夸父先喝完了黄河的水。
B.夸父先喝完了渭河的水。
C.夸父先喝完了北方的一个大湖的水。
答案:A解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原文: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写出”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的意思。
答案: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不上其他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啊。
解析:“为是“指”难道这是”;“其”代词,指他的;“智”指智力“弗”否定副词,指的是没有、不;“与”语气词。
3.有所期诺,,有所期约,。
答案:纤毫必偿时刻不易解析:略4.学而不思则罔,。
答案:思而不学则殆解析:略5.学而时习之,?答案:不亦说乎解析:略6.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
”乃罢其兵。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1)欲取蝉( )(2)黄雀延颈( )(2)(3)(1)(2)(3)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三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年轻人为了规劝吴王罢兵,先是怎么做的?请从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人为了规劝吴王,又是怎么说的?请从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人所说的这番话,其实可以用一个8字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捕伸长脖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字词意思的理解。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专题阅读练习(一)李侍郎绂,性聪慧。
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侍郎:古代官名。
绂(fú):李绂,人名。
赀(zī):通“资”,钱财。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少.时家贫少:(2)无不立对.对: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译文: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答:(二)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
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①舍人:侍从。
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
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
④铫(yáo)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
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
⑥不肖:没有才能。
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 分)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译文:3.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 分)(三)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原文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口若悬河,肃惊异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况有十年乎?卿今日视我,何如三年前?”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题目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当涂(dāng tú)B. 孤(gū)C. 论议(lùn yì)D. 刮目相待(guā mù xiāng dài)2.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涂:当权B. 孤:君主自称C. 论议:辩论D. 刮目相待:重新看待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权认为吕蒙应该学习,吕蒙最初不同意。
B. 孙权用自己的读书经历来劝导吕蒙。
C. 鲁肃对吕蒙的变化感到惊讶,认为他不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
D. 鲁肃因为吕蒙的才略,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4.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 结合全文,概括孙权劝学的目的。
三、答案1. A2. C3. D4. (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人离别三天之后,就应该重新另眼看待。
5. 孙权劝学的目的是希望吕蒙能够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才干,以更好地担当起国家的重任。
四、参考译文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吕蒙口才敏捷,鲁肃感到十分惊讶,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周亚夫军细柳》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周亚夫军细柳①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②,匈奴大入边③。
乃以宗正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⑤;祝兹侯⑥徐厉为将军,军棘门⑦;以河内守⑧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注】①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周亚夫(?——前143年),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
军,驻军、驻扎。
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
②[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
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202——前157),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
③[入边]侵入边境。
④[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⑤[军霸上]驻军霸上。
霸上,地名,一作“灞上”,因地处灞谁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⑥[祝兹侯]封号。
⑦[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⑧[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
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
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参考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
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守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守棘门;任命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用以防备匈奴。
上自劳军①,至霸上及棘门军②,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③之④细柳军,军士吏被⑤甲,锐兵刃⑥,彀弓弩⑦,持满⑧。
天子先驱⑨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⑩至!”军门都尉⑪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⑫。
’”居无何⑬,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⑭召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⑮。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⑯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⑰曰:“介胄之士不拜⑱,请以军礼见。
专题14: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宾客诣.陈太丘宿①.,太丘使元方、季方炊②.。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③,俱委④而窃听。
炊忘著箄⑤,饭落釜⑥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⑦?”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算,饭今成糜⑧.。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⑨.易夺⑩.,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⑪可,何必饭.也!”【注】①宿:住宿。
①炊:做饭。
①进火:烧火。
①委:丢开;舍弃。
①箄(bì):一种器具。
蒸饭用的工具。
①釜:锅。
①馏:把半熟的事物蒸熟。
①糜:比较稠的粥。
①更相:互相。
①易夺:改正补充;更换。
易,修整。
夺,失误、遗漏。
①自:就。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诣( )(2)语( )(3)饭(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2)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3.结合本文及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说小时候的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道人诣谢公林道人诣.谢公①。
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①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
①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
①信:传信的人。
①恨:遗憾。
①朝士:朝廷官员。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诣( )(2)因( )(3)语(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一)蛛与蚕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裹。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③躯。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④,天子衮龙⑤,百官绂绣⑥,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⑦,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
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
此指所吐之丝。
②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嘴金光灿灿。
③厥(jué):作代词用,意为“其”,“他(它)”。
④文章:带花纹的织品。
⑤衮龙:衮(gǔ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
⑥绂绣:绂(fú),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
⑦枵腹而营口:枵(xiāo),枵腹,空腹。
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
1.解释加点词:⑴蛛语蚕曰语:⑵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汤: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我固自杀固:汝心之固固:我义固不杀人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译句: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5.蚕答蛛的话运用了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答:6.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二)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潭集》)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得学者得: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得:⑵吾徒相教徒:徒以有先生也徒: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
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 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第一课时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 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 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 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第二课时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 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 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 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3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2、 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 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第三课时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 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 4、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六)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 一牛且数万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 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 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4
第四课时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5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ū):吸饮。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⑴闻崖上有声甚厉 ⑵渐近临之 ⑶久之,蛇竟死 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⑸蜘蛛乃盬 ②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4分) ⑴之 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⑵以 ①以刺刀攫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⑴然审视殊无所见
⑵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二、【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2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 其 实 味 不 同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 5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②晏子避席对曰( ) ③齐人固善盗乎( ) ④叶徒相似( ) ⑤晏子入见,立有间( ) ⑤逸而知人之劳(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③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 2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2分) 答: 2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4分) 答:
第五课时 三、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三国志 王粲传》 [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强(qiǎng)记:记忆力强。⑥属(zhǚ)文:写文章。⑦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过。 9.用“”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争取停顿。 时 邕 才 学 显 著。 10.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①奇: 。 ②一 。 ③识 。 11.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2分)
12.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13.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14.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2分) 四、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有盲手道涸溪 道: ②视此省战 省: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