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夏热冬寒区道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6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训练目的:掌握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训练要求: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组成。
训练指导: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沥青混合料设计的目的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混合料的最佳组成,使之满足设计规定的路用性能要求,而且经济合理。
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内容配合比设计的内容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试验室内试验完成)、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施工现场反复调试冷料仓进料速度,以达到供料均衡)、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通过现场做试验段进行试拌、试铺,再进行调整)。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包括两部分: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沥青最佳用量确定。
三、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的依据设计的依据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五、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步骤(一)目标配合比设计步骤目标配合比设计按图1的步骤进行。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目的: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
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依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所处结构层作选择沥青混合料类型2)确定矿料的级配范围混合料矿料配合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既能保证具有足够密实度又能保证稳定性,并且有较高内摩擦阻力的矿料级配范围。
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料级配范围,通常是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
3)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①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取样、筛分、测密度②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根据试算法、图解法确定,也可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格试配法进行。
③调整配合比a :一般情况下应接近设计级配中值,尤其是 0.075 、 2.36 、 4.75mm 三个粒径,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b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下(粗)限一般公路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细)限c :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 目的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3 一般规定3.1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3.2 配合比设计的试验方法必须遵照现行试验规程的方法执行。
混合料拌合必须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进行。
4 设计步骤4.1 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沥青路面工程的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由工程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规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宜在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
4.2 材料选择与准备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必须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样品。
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气候和交通条件的需要。
其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当单一规格的集料某项指标不合格,但不同粒径规格的材料按级配组成的集料混合料指标能符合规范要求时,允许使用。
4.3 矿料配合比设计4.3.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矿料配合比设计宜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格用试配法进行。
4.3.2矿料级配曲线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725的方法绘制。
4.3.3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合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
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4.3.4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沥青用量,分别制作几组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VMA,初选一组满足或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
4.4马歇尔试验4.4.1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4.4.2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温度按规定的方法确定。
沥青混合料常用配合比
引言
沥青混合料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配合比的选择对于道路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合料常用的配合比,并对其特点和应用进行简要说明。
常用配合比
1. AC-13配合比:沥青粘度等级为AC-13的配合比适用于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城市道路。
其粘度较高,能够提供较好的抗冷裂性能和疲劳性能,适应大流量和高速车辆通行的需求。
2. AC-10配合比:沥青粘度等级为AC-10的配合比适用于一般城市道路和区域道路。
其粘度适中,能够提供良好的抗水损耗性能和稳定性,适应中等流量和低速车辆通行的需求。
3. AC-5配合比:沥青粘度等级为AC-5的配合比适用于低等级城市道路和次干道。
其粘度较低,能够提供较好的耐久性和柔性,适应低流量和缓慢车辆行驶的需求。
配合比特点和应用
- 高粘度沥青配合比具有较好的抗冷裂性能和疲劳性能,适用于高速公路等高等级道路。
- 适中粘度沥青配合比具有良好的抗水损耗性能和稳定性,适用于一般城市道路和区域道路。
- 低粘度沥青配合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柔性,适用于低等级城市道路和次干道。
- 配合比的选择应根据道路流量、车速、道路等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满足需求。
结论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等级的道路需要选用不同粘度的沥青配合比。
高粘度沥青适用于高等级道路,适中粘度
沥青适用于一般城市道路,低粘度沥青适用于低等级道路。
配合比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道路的性能和寿命满足需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嘉兴市春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CQ/Q040530-200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批准人:状态:持有人:分发号:2003年11月1日批准 2003年11月25日实施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经济开发区春园路电话:、2600330 传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
在温度60℃、轮压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不小于800次/㎜,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下列步骤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才来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符合表1规定的矿料级配,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对间歇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人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
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标准配合比的矿料级配至少包括㎜、㎜、㎜(圆孔筛㎜、㎜、5㎜)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级配的中值。
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生产过程中如遇到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和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检验报告检验:复核:签发:一、概述AC-20沥青路面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三、原材料本次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矿料为桐柏产石灰岩,采用的沥青为韩国产SK-70普通石油沥青。
表1 集料密度测试结果各种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本次目标配比设计采用的级配类型为AC-20型。
1、混合料级配表3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2、矿料配合比计算确定AC-20的三种级配A、B、C,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38.0%、35.0%、31.9%,三种级配设计组成见表4。
按油石比为4.4%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VMA指标,测试结果见表5。
表4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初始级配的体积分析由表5的数据可知,级配B、C的孔隙率满足3%~5%的要求,级配B、C的VMA 满足>13%的要求,在两个级配中选择4.75mm筛的通过率较大的为设计级配,因此选择级配B为设计级配。
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1)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 =2.663 (2)矿料混合料的合成表观密度γsa =2.691 (3)预估沥青混合料的适宜油石比Pa =4.4% (4)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γse =2.679(5)按比例称取矿料配制级配B ,采用5种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6。
表6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6)以油石比为横坐标,以测定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分别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绘制沥青用量与稳定度、流值、密度、空隙率、VMA 、VFA的关系曲线,油 石 比密 度4、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由图可知: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为油石比: a 1=4.9% 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为油石比: a 2=4.4% 相应于空隙率范围中值的为油石比: a 3=4.4% 相应于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的为油石比: a 4=4.4%对应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的共同油石比范围为: OACmin=4.1% OACmax=4.7% 由此可知 OAC 1 =(a 1+a 2+a 3+a 4)/4 =4.53% OAC 2 =(OACmin+ OACmax )/2=4.40% OAC=(OAC 1+OAC 2)/2=4.46%综合考虑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5%5、沥青结合料被集料吸收的比例Pba =0.236% 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Pbe =4.080%6、检验最佳沥青用量的粉胶比和有效沥青膜的厚度 最佳沥青用量的粉胶比FB =1.544有效沥青膜的厚度SA =5.02m 2/Kg DA =7.89μm五、 配合比设计检验1、动稳定度试验试验条件:在60℃、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检验高温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