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530.00 KB
- 文档页数:55
成都七中2016~2017学年度下期高2019届期末考试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40小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 3 4 5 6 7 8 9 10A A C C C C D D C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C D A D D CB D C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B DC A B C A CD B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B D D D DCD D B 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41.【答案】(12分,每空2分)(1)(注意10、17、22 三个时间点要正确,曲线 1 分,时期标注 1 分,共 2 分)(2)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级S 15 (3)提前42.【答案】(共10分,每空2分)(1)(基因)分离杂交中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2)宽叶抗白粉病:宽叶不抗白粉病:窄叶抗白粉病:窄叶不抗白粉病=15:3:5:1(3)雌雄植株叶型全为戟型为戟形叶雄株和椭圆形叶雄株(全为雄株)43.【答案】(共9分,每空1分)(1)RNA聚合酶氢键(2)8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例高,mRNA不易脱离模板链(3)没有核膜R环阻碍解旋酶(酶B)的移动(4)2T-A (或A-T)(5)一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44.【答案】(共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10(2)染色体(数目)变异显微镜下观察(3)10 9(4)正确(2分)因A或a基因在m段,不可能出现浅绿色(Aa)(2分)。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兴隆湖是成都天府新区著名的生态绿地工程。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兴隆湖属于( ) A. 种群 B. 群落 C. 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流感病毒和柳树B. 乳酸菌和草履虫C. 蓝球藻和大熊猫D. 变形虫和酵母菌 3.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及其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总和 B. 显微镜目镜的镜头长度越长,其放大倍数就越小 C. 转换成髙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亮 D. 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能看清细胞膜的基本骨架4.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统一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都含有8种核苷酸 B. 遗传信息都由DNA 携带 C. 都有能合成肽链的核糖体 D. 都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认为每个细胞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B. 细胞学说认为新的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而来C. 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D.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6.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N 、Ca 、Fe 、Mo 都属于大量元素 B. 碳元素在人体细胞鲜重中的百分比含量最大 C.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有机物含量高于无机物 D.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7.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教授在抗疟药物的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其分子式为:C 16H 2605。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霉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等众多细胞器B.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 拟核区含有环状的DNA分子D. 颤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答案】D【解析】霉菌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糖体等众多的细胞器,A正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拟核是位于原核细胞中央的一个区域,其中含有环状DNA分子,C正确;颤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除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的细胞器,即不存在叶绿体,D错误。
2.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B.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C. 将抗体溶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D.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等有关【答案】C【解析】蛋白质功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其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所以即便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也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A正确;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抗体属于蛋白质,将其溶于盐溶液中会发生盐析,盐析不会使蛋白质丧失活性,C错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有关,所以不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生物活性不同,D正确。
3.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答案】B【解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具有还原性,属于还原糖,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A错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蔗糖不具有还原性,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麦芽糖和乳糖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淀粉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纤维素的初步水解产物是纤维二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错误。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数学试题(文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个部分。
2. 本堂考试120分钟,满分15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
4.考试结束后,将所有答题卷和机读卡交回。
第Ⅰ卷(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重合D.与的值有关2.若,且,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A.B. C.D.3.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C. D.4.在中,若,则的形状一定( )A.等边三角形B.不含60°的等腰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5. 设是空间中不同的直线,是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则B.,则C.,则D.,则6.设数列是首项为, 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它的前项和为,对任意, 点( )A. 在直线上B. 在直线上C. 在直线上D. 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7.已知A是锐角,,则()。
A. B. C. D.8.将正方形沿对角线折叠成一个四面体,当该四面体的体积最大时,直线与所成的角为()A、 B、 C、 D、9.设等差数列满足,且,则前项和中最大的是()A. B. C. D.10.满足, 的恰有一个, 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或11.列、均为等比数列,其前项和分别为,若对任意的都有,则=()A. 19B. 30C. 27D. 912.在棱长为的正方体内有一个内切球,过正方体中两条互为异面直线的的中点P、Q作直线,该直线被球面截在球内的线段的长为()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上的相应位置)13. 若点P在平面区域上,则u 的取值范围为.14.函数的图像恒过定点, 若点在直线上, 则的最小值是.15.已知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且,则边BC上的中线AD的长为。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55分)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体重B.兔的长毛与短毛C.家鸡的长腿与毛腿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2.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3.控制蛇皮颜色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现进行下列杂交实验甲:P黑斑蛇×黄斑蛇乙:F1黑斑蛇×F1黑斑蛇F1黑斑蛇、黄斑蛇F2黑斑蛇、黄斑蛇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黄斑是隐性性状C.甲实验中,F1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D.乙实验中,F2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4.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C.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5.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6.对于Aa杂合体,孟德尔分离比实现的条件是()A.A配子和a配子的比率为2:1B.A配子和a配子数量虽然不一样多,但它们结合的机会相等C.A配子呈显性,与其它配子结合机会大于a配子D.二种配子一样多,结合的机会相等7.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基因型均为AaBb 的双亲,其子代中,神觉不正常的可能是()A.B.C.D.8.图为动物细胞示意图,它属于()A.第一极体B.第二极体C.卵原细胞D.卵细胞9.与一般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A.染色体进行复制B.有纺锤体形成C.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D.着丝点分裂10.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A.B.C.D.11.已知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如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处于()A.有丝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末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12.在适宜时期取材,能观察到植物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的实验材料是()A.根尖B.茎尖C.花药D.种子13.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A.B.C.D.14.在正常情况下,下列有关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女性体细胞内有两条X染色体B.男性体细胞内有一条X染色体C.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D.黑猩猩等哺乳动物也有X染色体15.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其中7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A.1号B.2号C.3号D.4号16.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A.B.C.D.17.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A.1:1 B.1:2 C.1:3 D.0:418.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A.4:1 B.3:1 C.2:1 D.1:119.人的性别决定发生于()A.减数分裂过程中B.受精作用过程中C.胚胎发育过程中D.婴儿出生过程中20.由n个碱基对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由1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考虑终止密码),则该蛋白质中氧原子的个数至少为()A.B.C.()+1 D.()+121.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原细胞22.某科学家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与红眼♀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设是()A.白眼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B.红眼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C.白眼基因表现出交叉遗传D.红眼性状为隐性性状23.如图表示细胞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那么减数分裂第二分裂中期位于图中()A.AB段B.BC段C.CD段D.DE段24.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内染色体分别有多少种形态?()A.23、23 B.24、24 C.23、24 D.24、2325.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下列各杂交组合的所有后代中,与双亲具有相同表现型的是()A.BbSs×bbss B.BbSs×bbSs C.BbSS×BBSs D.BBSs×bbss26.A型色觉正常的女人结过两次婚,第一个丈夫的血型为B型,且色盲,第二个丈夫血型为A型,色觉正常,此女人生了4个小孩子,这四个小孩子中可能属于第二个丈夫的孩子是()A.男孩.O型血.色盲B.女性.A型血.色盲C.女性.O型血.色盲D.女性.B型血.色觉正常2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可能与性别有关B.XY型生物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XY型生物的体细胞内如果含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XX28.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A.4种,1:1:1:1 B.3种,1:2:1 C.2种,1:1 D.4种,3:1:3:129.现代遗传学认为,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A.蛋白质B.核糖体C.DNA D.基因30.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3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纯合子自交的后代是纯合子B.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是杂合子C.两种纯合子杂交,其后代仍是纯合子D.杂合子杂交的后代全是杂合子32.人类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A.44+XY B.45+X或45+Y C.22+X或22+Y D.22+XY33.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为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子是()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3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是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35.在孟德尔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的重组性状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总数的()A.B.C.D.36.下列哪项不是RNA可能具有的功能()A.信息传递B.催化反应C.物质转运D.提供能量37.如图所示为从血红细胞中提取核糖体的大致过程,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B.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C.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或细胞结构D.该过程运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差速离心法38.下表是其他条件均为最适情况下探究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相关实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实验一(乳糖浓度为10%)实验二(酶浓度为2%)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0 0 0 01% 25 5% 252% 50 10% 504% 100 20% 655% 200 30% 65A.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B.实验二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会增大C.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D.实验一的自变量是酶浓度,实验二的自变量是乳糖浓度39.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40.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甲小鼠的纤维母细胞诱导干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A.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高C.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基因组成相同,蛋白质完全不同D.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干细胞和神经细胞41.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系列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C.③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42.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A.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B.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43.如图是人体细胞中某DNA片段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X”代表磷酸基,“A”代表腺苷B.DNA复制时,图中“N”键首先全部断开C.DNA转录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催化D.DNA聚合酶能催化“M”键的形成44.基因型为FfX D Y的果蝇在产生精子过程中()A.F与f、X D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B.X D与X D、Y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FX D、fX D、FY、fY的随机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一个精原细胞可能产生FX D、fY两种精子45.下面是4种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对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合成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B.乙可表示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C.丙可表示DNA病毒(如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D.丁可表示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46.在果蝇中,长翅(A)对残翅(a)是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是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两只雄果蝇甲、乙和两只雌果蝇丙、丁,这四只果蝇的表现型全是长翅红眼,用它们分别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如下:甲X丁乙X丙乙X丁↓↓↓长翅红眼长翅白眼长翅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白眼对这四只果蝇基因型的推断正确的是()A.甲为AaX B Y B.乙为AaX B Y C.丙为AAX B X b D.丁为AaX B X B47.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如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48.人大量进食糖类后,下列哪一现象在胰腺细胞中不会出现()A.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增加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联系加强C.细胞核中DNA复制加强D.核糖体的功能增强49.科学家从发绿色荧光的海蜇体内获得一段DNA片段,并将其导入到小鼠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发绿色荧光的小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开始分裂与结束分裂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更低B.该DNA片段可在小鼠体内表达,说明具有遗传效应C.小鼠体内的荧光蛋白与海蜇荧光蛋白的氨基酸顺序不同D.该基因翻译时,多个核糖体参与能提高毎条肽链的合成速率50.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A.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B.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C.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D.小鼠腺细胞的自我复制51.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相关实验中,试剂选择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选择0.5g/mL的蔗糖溶液B.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蒸馏水提取色素D.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使染色体着色52.精子内的顶体由溶酶体特化而来,精卵识别后,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结合,释放溶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精子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的选择透过性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53.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54.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个.A.60 B.80 C.120 D.18055.结合题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5分)56.(10分)(2015春•成都校级期末)如图一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二、图三表示外界相关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②③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①过程中产生的[H]用于③过程.(2)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0.5%的环境中,其他环境条件不变,叶绿体中C5含量将.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3)图三中,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0℃时植物体(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点表示.(4)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强为图二中的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最佳.(5)如果将植物种在温室中,写出提高植物产量的措施(环境因素)(至少写2种)、.57.(10分)(2015春•成都校级期末)图1所示为人的一对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图2~6是该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X、Y这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应该发生在期;交换的部分位于片段.人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片段上.(2)若致病基因是位于Ⅱ﹣1的显性基因,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系谱是;若致病基因是位于Ⅱ﹣1的隐性基因,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系谱是,这时6的致病基因来自;若致病基因是位于Ⅱ﹣2的基因,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系谱是.(3)图5中若致病基因位于Ⅰ上,则10、11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 表示)是;如果10、11号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发病率(是/否)存在性别差异.(4)图2和图5家庭中都不携带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若1不携带该家庭的致病基因,则3与12婚配,其后代不患病的概率是.58.(16分)(2012秋•枣庄期末)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的①~⑥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图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若图①是有丝分裂图象,具有图①分裂图象的生物是(填几倍体).(2)如果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图甲中细胞④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3)图甲⑤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4)某种抗癌药物能专一性地与DNA聚合酶发生不可逆结合.动物实验中,动物服用该种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将在图乙中的段受阻.59.果蝇为二倍体生物,易饲养、繁殖快,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P 灰身(♀)×黑身(♂)红眼(♀)×白眼(♂)F1灰身红眼F2灰身:黑身=3:1 红眼:白眼=3:1(1)研究人员对某只果蝇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它的体细胞基因型为AaB,若该果蝇未发生变异,则该果蝇中只有一个B出现的原因是.(2)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和白眼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F1个体相互交配得F2,杂交结果如乙图所示.则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种,F2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让F2个体自由交配,F3灰身雌果蝇出现的概率是.(3)核辐射是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之一,某遗传学研究小组调查受过核辐射的果蝇种群,比较他们子代的性状比例.如果辐射导致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发生隐性突变,并且是致死的(若该性状能表现出来,果蝇就会死亡),则后代雌、雄性别之比的变化趋势是.(4)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大多数单体动物不能存活,但在果蝇中,点状染色体(IV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现利用染色体正常的无眼果蝇与Ⅳ号染色体单体的有眼(纯合,显性)果蝇交配,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实验步骤:①让正常无眼果蝇与有眼(纯合,显性)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②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并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中出现,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若子代全为,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②若确定了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将染色体正常的有眼(纯合)果蝇与Ⅳ号染色体单体的无眼果蝇交配,后代出现IV号染色体单体的有眼果蝇的概率为.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55分)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体重B.兔的长毛与短毛C.家鸡的长腿与毛腿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解:A、人的身高与体重“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C、家鸡的长腿与毛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C、棉花的细绒和长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由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当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我们把两对基因拆开,AA×Aa其子代基因型有:AA、Aa;同理,Bb×Bb子代基因型有:BB、Bb、bb.由此答题.解答:解:把控制每对性状的基因分开计算,可知AA与Aa交配,后代不可能出现含aa 的子代,即:aabb aaBB aaBb.所以D选项aa开头的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重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我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牢固掌握.3.控制蛇皮颜色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现进行下列杂交实验甲:P黑斑蛇×黄斑蛇乙:F1黑斑蛇×F1黑斑蛇F1黑斑蛇、黄斑蛇F2黑斑蛇、黄斑蛇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黄斑是隐性性状C.甲实验中,F1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D.乙实验中,F2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乙:F1黑斑蛇×F1黑斑蛇的后代出现了黄斑蛇,说明黑斑对黄斑为显性.设黑斑基因为A,则黄斑基因为a.根据甲:P黑斑蛇×黄斑蛇的后代F1黑斑蛇、黄斑蛇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F1为Aa和aa;乙:F1黑斑蛇×F1黑斑蛇的后代F2为黑斑蛇、黄斑蛇,则F1黑斑蛇都为Aa,F2黑斑蛇为AA和Aa、黄斑蛇为aa.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由于黑斑蛇是显性性状,所以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A 正确;B、黄斑是隐性性状,B正确;C、甲实验中,F1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都是杂合体,C正确;D、乙实验中,F2黑斑蛇基因型(AA和Aa)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Aa)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C.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本题是对生物膜相同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考查,回忆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发生的条件,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叶绿体合成的ATP被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应用,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错误;B、离子(H+)带有电荷,不能自由穿过液泡膜,H+进入液泡,是通过液泡膜上的V型质子泵转运的,B错误;C、溶酶体内的酶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不是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C错误;D、内质网内与核膜相连,外与细胞膜相连,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对于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D选项往往因对内质网在生物膜膜系统中的地位理解不到位而分析错误,B选项往往因对H+运输方式不理解而错选.5.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5级(高二)
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每小题1分,11-30:每小题2分,共50分)
1-10:ACBBD DCADB 11-20:DCCAB DBBDB 21-30:CBABC CDAC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10分) (1)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不全不给分) (2)信息交流(3)防卫、监控和清除(4)CD4受体修饰的成熟的红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 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扩增,其蛋白质也无法合成。
32、(10分) (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2分) 5 (4)C E (5)群落(或次生)
33.(10分)(1)传入轴突电信号(神经冲动) (2)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收缩舒张钠(3)单向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4、(10分) (1)处理前后平均值(2)促进伸长矮生南瓜茎(矮生南瓜) 两重性(双重性) 生长素(3)不能激素合成缺陷型(2分) (4)无显著差异(类似)
35、(10分) (1)DNA连接酶草丁膦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上(2)中秆1/4
(3)①B基因插入G基因中,导致G基因被破坏,植株体细胞内的高秆基因只有一个,仍表现为中秆②丙B基因的位置见图。
2016-2017学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J)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1.2007年初夏,我国太湖水域大面积爆发蓝藻,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蓝藻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相比,蓝藻细胞没有()A. 细胞膜B. 细胞器C. 细胞质D. 核膜【答案】D【解析】解:A、所有细胞均有细胞膜,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A错误;B、原核细胞中也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B错误;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质,C错误;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它们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上的不同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2.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A. ①→②→③→④B. ③→①→②C. ⑤→④→③→②D. ④→⑤→①→②【答案】C【解析】解:据图可知,图(2)为图(1)中甲的放大,因此首先⑤移动装片,可将装片向左移动,然后④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故选:C。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着重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能力,考生关键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切记高倍镜使用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3.下列关于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检测还原性糖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B. 检测脂肪时,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标本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C. 检测还原性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斐林试剂乙液D. 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匀后,再加入含样液的试管中【答案】B【解析】解:A、斐林试剂的乙液和双缩脲试剂的B液的浓度不一样,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A错误;B、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C、斐林试剂的甲液与乙液需要混合均匀以后再使用,C错误;D、双缩脲试剂需哟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D错误。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50.0分)1.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有关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粒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B.细菌的基因只存在于质粒上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拟核外的细胞质中D.质粒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酶之一【答案】C【解析】解:A、病毒中不含质粒,A错误;B、细菌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只有少量基因存在于质粒上,B错误;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拟核外的细胞质中,C正确;D、质粒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但不是工具酶,D错误.故选:C.1、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其中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是基因工程的工具酶.2、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其中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所涉及的工具;识记质粒的分布、结构、功能等知识,明确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拟核外的细胞质中,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挑战性的事实是()A.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昆虫B.长期使用杀虫剂,不但没有消灭害虫,害虫的抗药性反而越来越强C.化石研究表明,云南湛江地区寒武纪地层中大量新物种的产生大约只用了200万年,这几十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只能说是“一瞬间”D.研究发现,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相同的基因非常多,不同的基因只是少数【答案】C【解析】解:A、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昆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A错误;B、由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害虫的抗药性反而越来越强是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的结果,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B错误;C、达尔文强调特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特种大爆发等现象,C正确;D、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相同的基因非常多,说明他们具有共同的祖先,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D错误.故选:C.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2)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垢可能形成;(3)达尔文强调特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特种大爆发等现象.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内容,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是解题的关键.3.在甲、乙、丙三个岛上,小地雀与中地雀鸟喙大小的分布情形如图,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丙岛上每一只中地雀的鸟喙都大于小地雀的鸟喙B.由甲、丙两岛各任取一只小地雀,甲岛的鸟喙都大于丙岛的鸟喙C.由乙、丙两岛各任取一只中地雀,丙岛的鸟喙都大于乙岛的鸟喙D.丙岛的食物资源较甲、乙两岛丰富,所以演化出中地雀和小地雀【答案】A【解析】解:A、根据曲线图可知,丙岛上每一只中地雀的鸟喙都大于小地雀的鸟喙,A正确;B、由甲、丙两岛各任取一只小地雀,甲岛的鸟喙(长度是8-15)不都大于丙岛的鸟喙(长度是8-12),B错误;C、由乙、丙两岛各任取一只中地雀,丙岛的鸟喙(长度是14-19)不都大于乙岛的鸟喙(长度是8-15),C错误;D、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丙岛演化出中地雀和小地雀,D错误.故选:A.分析曲线图:甲岛中只有小地雀(鸟喙长度是8-15mm),乙岛中只有中地雀(鸟喙长度是8-15mm),丙岛中有中地雀(鸟喙长度是8-12mm)和小地雀(鸟喙长度是14-19mm).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曲线图中的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用人工诱变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质粒中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相关的密码子为:脯氨酸-CCG、CCA;甘氨酸-GGC、GGU;天冬氨酸-GAU、GAC;丙氨酸-GCA、GCU、GCC、GCG;半胱氨酸-UGU、UGC)()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C.基因和性状均没有改变D.基因没变,性状改变【答案】A【解析】解:(1)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由CCGCTAACG变为CCGCGAACG,即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TA →.GC),这属于基因突变;(2)模板链中碱基由CTA→CGA后,m RNA上的密码子由GAU→GCU,其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丙氨酸,因此会导致性状发生改变.故选:A.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本题考查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掌握基因突变与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题干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5.如图为两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配对行为,则表明该细胞()A.发生了基因突变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不发生基因重组D.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答案】B【解析】解:A、基因突变只是基因分子(碱基对缺失、增添或替换)结构的部分改变,所以不可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误;B、图中下面一条染色体发生染色体倒位,该倒位部分通过形成倒位环(旋转180°)完成同源部分的配对,B正确;C、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C错误;D、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DNA复制、转录(或逆转录)、翻译过程中,D错误.故选:B.图中下面一条染色体发生染色体倒位,该倒位部分通过形成倒位环(旋转180°).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6.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人体骨骼肌细胞被利用,最多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A.5B.10C.11D.12【答案】C【解析】解: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肺泡壁(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入红细胞膜、出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11层膜.故选:C该题的知识点是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内环境的功能,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的四个过程,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呼吸全过程排到外界空气中.本题考查了物质运输和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氨基酸、CO2和甲状腺激素④呼吸氧化酶、分泌小泡、尿素.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A【解析】解: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②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③氨基酸、CO2和甲状腺激素都存在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④呼吸氧化酶存在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故选:A.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本题的知识点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8.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血液中p H相对稳定C.细胞内、外的N 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答案】A【解析】解:A、血浆中渗透压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A错误;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血液中p H相对稳定,B正确;C、细胞内、外的N 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C正确;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D正确.故选: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 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 H为7.35~7.45.血浆的p 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 a+和C 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 a+和C l-.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的名称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答案】B【解析】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②是血浆、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③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①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①~⑤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B.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本题结合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0.哺乳动物肺泡里的氧气来源是()A.空气B.血浆C.组织液D.淋巴【答案】A【解析】解:呼吸道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通过呼吸运动,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A正确.故选:A.血浆、组织液、淋巴是人体的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赖与生活的内环境,是人体的内环境.肺泡直接和外界环境相同,通过呼吸运动,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本题考查了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生殖腔直接和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11.甲生物核酸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A.蓝藻、变形虫 B.T2噬菌体、豌豆C.硝化细菌、绵羊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答案】D【解析】解:A、变形虫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乙不可能是变形虫,A错误;B、T2噬菌体的核酸只有DNA,因此甲不可能是噬菌体,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乙不可能是豌豆,B错误;C、绵羊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乙不可能是绵羊,C错误;D、肺炎双球菌既含有DNA也含有RNA,核酸中的嘌呤与嘧啶可能不相等,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嘌呤与嘧啶可能不相等,D正确.故选:D.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甲生物的核酸的嘌呤与嘧啶不相等,说明甲生物的核酸不可能只含有双链DNA;乙生物遗传物质的嘌呤与嘧啶不相等,说明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对于核酸的分类和分布、DNA与RNA的结构特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2.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 19B.919C.119D.12【答案】A【解析】解: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人群中AA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A a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18%+1%)=1/19,其后代均患该病;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 a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1/2=9/19,所以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1/19+9/19=10/19.故选A.根据题意分析:由于该显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A)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9%,即AA和A a的概率之和为19%,从而求出aa的概率.再进一步求出A和a的基因频率.丈夫正常,基因型为aa;妻子患病,基因型为AA 或A a,根据其基因型的概率计算出这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患病概率.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3.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C.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D.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答案】B【解析】解: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B、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但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单倍体水稻没有稻穗和米粒,B错误;C、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得到四倍体水稻幼苗;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正确;D、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B.二倍体是指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的特点一般是植株矮小瘦弱,一般高度不育.本题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4.一白化病女子与一正常的男子结婚后,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若他们再生两个孩子,则两个孩子中出现白化病的几率是()A.1 2B.14C.18D.34【答案】D【解析】解:若他们再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中出现白化病的情况有两种:(1)两个孩子均为白化病的几率是12×12=14;(2)两个孩子中只有一个是白化病的几率是12×12+12×12=12.因此,他们再生两个孩子,则两个孩子中出现白化病的几率是14+12=34.故选:D.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一白化病女子(aa)与一正常的男子(A_)结婚后,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aa),则这位正常男正的基因型为A a,则他们所生后代的情况为A a(正常):aa(患病)=1:1,即后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为12.据此答题.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双亲的基因型、子代的基因型及概率,再根据题干要求计算相关概率,注意考虑问题要全面.1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C.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答案】D解: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故选:D.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应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16.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答案】B【解析】解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消化吸收进入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再进入血液和淋巴,B错误;C、②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D、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D正确.故选:B.根据图解可知,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III表示泌尿系统,①消化吸收、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意在考查知识的理解应用及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7.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 a+K+C a+M g2+C 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103.3 6.016.0③147 4.0 1.25 1.0114.07.5 1.0④10140 2.510.3525--47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A正确;B、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③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扩散到②血浆至少需穿过5层膜(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C 错误;D、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D正确.故选:C.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 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根据表中的N a+、K+和蛋白质的含量确定各①、②、③和④的名称,然后再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8.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解:A、现象I是非条件反射,II是条件反射,都需要反射弧的完整性,A错误;B、非条件反射可以不需要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一定需要,B 正确;C、相比较而言条件反射需要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C错误;D、缩手相关肌细胞的数量一样多,D错误.故选: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反射的类型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9.如图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BC段和CD段的距离相等,如果在肌肉处用电刺激,关于兴奋的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BC段上传导的速度和在CD段突触间的传递速度是一样的B.D点接受刺激,则在A、B、C三处,不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C.肌肉在反射弧的组成中,就是效应器D.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传导方向是单向的【答案】B【解析】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BC段上传导的速度比在CD段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快,A错误;B、D点接受刺激,则在A、B、C三处,不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B正确;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错误;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离不开神经递质,D错误.故选:B.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3)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兴奋的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首次注射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B.二次注射中,血糖最先回升到正常浓度的是②号。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英语听力试题注意事项: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Who does Alice talk with?A.Her mother.B.Her teacher.C.Her boss.2.What’s the time now?A.9:50.B.10:00.C.10:10.3.Why didn’t the woman answer the man’s call this morning?A.Because she bought a new phone.B.Because she didn’t hear the bell.C.Because she was busy then.4.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A.The place the man wants to go to is quite far.B.The man is a newcomer to the town.C.The woman is a guide.5.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A.A live play.B.A film show. C. The plan for the weekend.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
每段对话读两遍。
(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卷.1.(5分)已知集合M={x|x2﹣1≤0},N={x|<2x+1<4,x∈Z},则M∩N=()A.{﹣1,0}B.{1}C.{﹣1,0,1}D.∅2.(5分)下列函数图象与x轴均有公共点,其中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A. B.C.D.3.(5分)已知f(x)=ax2+bx+3a+b是偶函数,定义域为[a﹣1,2a],则a+b=()A.B.1 C.0 D.4.(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或C.若不平行的两个非零向量满足,则D.若与平行,则5.(5分)若角θ是第四象限的角,则角是()A.第一、三象限角 B.第二、四象限角C.第二、三象限角 D.第一、四象限角6.(5分)已知函数f(x+1)的定义域为[﹣2,3],则f(3﹣2x)的定义域为()A.[﹣5,5]B.[﹣1,9]C.D.7.(5分)图是函数y=Asin(ωx+φ)(x∈R)在区间上的图象,为了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只要将y=sinx(x∈R)的图象上所有的点()A.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B.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C.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8.(5分)已知奇函数f(x)满足f(x+2)=f(x),当x∈(0,1)时,函数f(x)=2x,则=()A.B.C.D.9.(5分)在△ABC中,若,,,O为△ABC的内心,且,则λ+μ=()A.B.C.D.10.(5分)若实数a,b,c满足log a3<log b3<log c3,则下列关系中不可能成立的()A.a<b<c B.b<a<c C.c<b<a D.a<c<b11.(5分)已知f(x)=2sinx+cosx,若函数g(x)=f(x)﹣m在x∈(0,π)上有两个不同零点α、β,则cos(α+β)=()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5分)在二分法求方程f(x)=0在[0,4]上的近似解时,最多经过次计算精确度可以达到0.001.13.(5分)若=(λ,2),=(3,4),且与的夹角为锐角,则λ的取值范围是.14.(5分)已知函数f(x)=ln(2x+a2﹣4)的定义域、值域都为R,则a取值的集合为.15.(5分)已知m∈R,函数f(x)=,g(x)=x2﹣2x+2m2﹣1,若函数y=f(g(x))﹣m有6个零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10分)化简求值.(1)(2)(lg2)2+lg20×lg5+log92•log43.17.(12分)求值.(1)已知,求1+sin2α+cos2α的值;(2)求:的值.18.(12分)已知函数sin(π﹣2x)(1)若,求f(x)的取值范围;(2)求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19.(12分)已知、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cosα,sinα),=(cosβ,sinβ).(1)求证:+与﹣垂直;(2)若α∈(﹣,),β=,且|+|=,求sinα.20.(12分)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并满足以下条件:①对任意x∈R,有f(x)>0;②对任意x,y∈R,有f(xy)=[f(x)]y;③.(1)求证:f(x)在R上是单调增函数;(2)若f(4x+a•2x+1﹣a2+2)≥1对任意x∈R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1.(12分)若在定义域内存在实数x0使得f(x0+1)=f(x0)+f(1)成立则称函数f(x)有“溜点x0”(1)若函数在(0,1)上有“溜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若函数f(x)=lg()在(0,1)上有“溜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卷.1.(5分)已知集合M={x|x2﹣1≤0},N={x|<2x+1<4,x∈Z},则M∩N=()A.{﹣1,0}B.{1}C.{﹣1,0,1}D.∅【解答】解:集合M={x|x2﹣1≤0}={x|﹣1≤x≤1},N={x|<2x+1<4,x∈Z}={x|﹣2<x<1,x∈Z}={﹣1,0},则M∩N={﹣1,0}故选:A2.(5分)下列函数图象与x轴均有公共点,其中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A. B.C.D.【解答】解: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函数必须在给定区间[a,b]上连续不断,并且有f(a)•f(b)<0A、B中不存在f(x)<0,D中函数不连续.故选C.3.(5分)已知f(x)=ax2+bx+3a+b是偶函数,定义域为[a﹣1,2a],则a+b=()A.B.1 C.0 D.【解答】解:∵函数f(x)=ax2+bx+3a+b是定义域为[a﹣1,2a]的偶函数,∴a﹣1=﹣2a,b=0,解得a=,b=0,∴a+b=.故选D.4.(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或C.若不平行的两个非零向量满足,则D.若与平行,则【解答】解:对于A,,如果=,则,也可能,所以A不正确;对于B,若,则或,或,所以B不正确;对于C,若不平行的两个非零向量满足,==0,则,正确;对于D,若与平行,则或=﹣,所以D不正确.故选:C,5.(5分)若角θ是第四象限的角,则角是()A.第一、三象限角 B.第二、四象限角C.第二、三象限角 D.第一、四象限角【解答】解:∵角θ是第四象限的角,∴,则,k∈Z,∴,k∈Z.则角是第一、三象限角.故选:A.6.(5分)已知函数f(x+1)的定义域为[﹣2,3],则f(3﹣2x)的定义域为()A.[﹣5,5]B.[﹣1,9]C.D.【解答】解:由函数f(x+1)的定义域为[﹣2,3],即﹣2≤x≤3,得﹣1≤x+1≤4,∴函数f(x)的定义域为[﹣1,4],由﹣1≤3﹣2x≤4,解得≤x≤2.∴f(3﹣2x)的定义域为[﹣,2].故选:C.7.(5分)图是函数y=Asin(ωx+φ)(x∈R)在区间上的图象,为了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只要将y=sinx(x∈R)的图象上所有的点()A.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B.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C.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函数的周期为π,振幅为1,所以函数的表达式可以是y=sin(2x+φ).代入(﹣,0)可得φ的一个值为,故图象中函数的一个表达式是y=sin(2x+),即y=sin2(x+),所以只需将y=sinx(x∈R)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故选A.8.(5分)已知奇函数f(x)满足f(x+2)=f(x),当x∈(0,1)时,函数f(x)=2x,则=()A.B.C.D.23;【解答】解: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知<0,且=﹣log奇函数f(x)满足f(x+2)=f(x)和f(﹣x)=﹣f(x)则=f(﹣log 223)=﹣f(log223)=﹣f(log223﹣4)=﹣f(),因为∈(0,1)∴﹣f()==,故选:B9.(5分)在△ABC中,若,,,O为△ABC的内心,且,则λ+μ=()A.B.C.D.【解答】解:∵O为△ABC的内心,∴O为△ABC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令|AB|=c,|AC|=b,|BC|=a,则有a+b+c=,∴a+b(+)+c(++)=,∴(a+b+c)=(b+c)+c,∴=+,∴λ+μ=+==.故选C.10.(5分)若实数a,b,c满足log a3<log b3<log c3,则下列关系中不可能成立的()A.a<b<c B.b<a<c C.c<b<a D.a<c<b【解答】解:∵实数a,b,c满足log a3<log b3<log c3,y=log m3(0<m<1)是减函数,y=log m3(m>1)是增函数,∴当a,b,c均大于1时,a>b>c>1;当a,b,c均小于1时,1>a>b>c>0;当a,b,c中有1个大于1,两个小于1时,c>1>a>b>0;当a,b,c中有1 个小于1,两个大于1时,b>c>1>a>0.故选:A.11.(5分)已知f(x)=2sinx+cosx,若函数g(x)=f(x)﹣m在x∈(0,π)上有两个不同零点α、β,则cos(α+β)=()A.B.C.D.【解答】解:∵α、β是函数g(x)=2sinx+cosx﹣m在(0,π)内的两个零点,即α、β是方程2sinx+cosx=m在(0,π)内的两个解,∴m=2sinα+cosα=2sinβ+cosβ,即2sinα﹣2sinβ=cosβ﹣cosα,∴2×2×cos sin=﹣2sin sin,∴2cos=sin,∴tan=2,∴cos(α+β)===﹣,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5分)在二分法求方程f(x)=0在[0,4]上的近似解时,最多经过12次计算精确度可以达到0.001.【解答】解:初始区间是[0,4],精确度要求是0.001,需要计算的次数n满足<0.001,即2n>4000,而210=1024,211=2048,212=4096>4000,故需要计算的次数是12.故答案为:1213.(5分)若=(λ,2),=(3,4),且与的夹角为锐角,则λ的取值范围是.【解答】解:=(λ,2),=(3,4),且与的夹角为锐角,cosθ>0且cosθ≠1,而cosθ==,∴λ>﹣且8+3λ≠5×,即λ>﹣且λ≠.故答案为:.14.(5分)已知函数f(x)=ln(2x+a2﹣4)的定义域、值域都为R,则a取值的集合为{﹣2,2} .【解答】解:由题意,函数f(x)=ln(2x+a2﹣4)的定义域、值域都为R,即2x+a2﹣4>0在x∈R上恒成立.∵x∈R,2x>0,要使2x+a2﹣4值域为R,∴只需4﹣a2=0得:a=±2.∴得a取值的集合为{﹣2,2}.故答案为{﹣2,2}.15.(5分)已知m∈R,函数f(x)=,g(x)=x2﹣2x+2m2﹣1,若函数y=f(g(x))﹣m有6个零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解答】解: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令g(x)=t,y=f(t)与y=m的图象最多有3个零点,当有3个零点,则0<m<3,从左到右交点的横坐标依次t1<t2<t3,由于函数y=f(g(x))﹣m有6个零点,t=x2﹣2x+2m2﹣1,则每一个t的值对应2个x的值,则t的值不能取最小值,函数t=x2﹣2x+2m2﹣1的对称轴x=1,则t的最小值为1﹣2+2m2﹣1=2m2﹣2,由图可知,2t1+1=﹣m,则,由于t1是交点横坐标中最小的,满足>2m2﹣2①,又0<m<3②,联立①②得0<m<.∴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0,).故答案为:.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10分)化简求值.(1)(2)(lg2)2+lg20×lg5+log92•log43.【解答】解:(1)(2)(lg2)2+lg20×lg5+log92•log4317.(12分)求值.(1)已知,求1+sin2α+cos2α的值;(2)求:的值.【解答】解:(1)∵已知,∴1+sin2α+cos2α===.(2)=====2,18.(12分)已知函数sin(π﹣2x)(1)若,求f(x)的取值范围;(2)求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解答】解:(1)函数sin(π﹣2x)=2cos2x+sin2x=cos2x+sin2x+1=2sin(2x+)+1,当时,,故,,所以f(x)的取值范围是[0,3];(2)由题意有,解得,即+2kπ≤2x+<+2kπ,k∈Z,所以+kπ≤x<+kπ,k∈Z;所以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kπ,+kπ),k∈Z.19.(12分)已知、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cosα,sinα),=(cosβ,sinβ).(1)求证:+与﹣垂直;(2)若α∈(﹣,),β=,且|+|=,求sinα.【解答】解:(1)证明:、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cosα,sinα),=(cosβ,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2﹣cos2β)+(sin2α﹣sin2β)=(cos2α+sin2α)﹣(cos2β+sin2β)=1﹣1=0,∴+与﹣垂直;(2)∵=(cosα+cosβ)2+(sinα+sinβ)2=2+2(cosαcosβ+sinαsinβ)=2+2cos(α﹣β),且β=,|+|=,∴2+2cos(α﹣)=,解得cos(α﹣)=;又α∈(﹣,),∴α﹣∈(﹣,0),∴sin(α﹣)=﹣=﹣,∴sinα=sin[(α﹣)+]=sin(α﹣)cos+cos(α﹣)sin=﹣×+×=﹣.20.(12分)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并满足以下条件:①对任意x∈R,有f(x)>0;②对任意x,y∈R,有f(xy)=[f(x)]y;③.(1)求证:f(x)在R上是单调增函数;(2)若f(4x+a•2x+1﹣a2+2)≥1对任意x∈R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证明:令x=,y=3得f(1)=[f()]3,∵.∴所以f(1)>1.令x=1,则f(xy)=f(y)=[f(1)]y,即f(x)=[f(1)]x,为底数大于1的指数函数,所以函数f(x)在R上单调递增.(2)f(xy)=[f(x)]y中令x=0,y=2有f(0)=[f(0)]2,对任意x∈R,有f (x)>0,故f(0)=1,f(4x+a•2x+1﹣a2+2)≥1即f(4x+a•2x+1﹣a2+2)≥f(0),由(1)有f(x)在R上是单调增函数,即:4x+a•2x+1﹣a2+2≥0任意x∈R恒成立令2x=t,t>0则t2+2at﹣a2+2≥0在(0,+∞)上恒成立.i)△≤0即4a2﹣4(2﹣a2)≤0得﹣1≤a≤1;ii)得.综上可知.21.(12分)若在定义域内存在实数x0使得f(x0+1)=f(x0)+f(1)成立则称函数f(x)有“溜点x0”(1)若函数在(0,1)上有“溜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若函数f(x)=lg()在(0,1)上有“溜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答】(本题满分12分)解:(1)在(0,1)上有“溜点”,即f(x+1)=f(x)+f(1)在(0,1)上有解,即在(0,1)上有解,整理得在(0,1)上有解,从而h(x)=4mx﹣1与的图象在(0,1)上有交点,故h(1)>g(1),即,得,(2)由题已知a>0,且在(0,1)上有解,整理得,又.设,令t=2x+1,由x∈(0,1)则t∈(1,3).于是则.从而.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答案填涂于机读卡上,否则不得分.) 1.在一烧杯存放已久的水溶液中,长出了一些藻类、浮游动物和一些细菌等生
物. 烧杯中生物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一地域中的蛇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结构层次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自又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D.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3.下列关于颤藻和水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B.颤藻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水绵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C.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水绵中有叶绿体
D.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细胞个数少于水绵
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化学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占人体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O B.H7N9病毒和细菌共有的元素是C、H、O、N、P C.组成生物的最基本元素是C D.Cu、Mn、Mo、B都是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
5.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种类和功能的多样性
B.已知某化合含有C、H、O、N等元素,可以推断此物质一定为蛋白质
C.蛋白质中有些具有防御功能,如抗体;有些具有接受信息的功能,如受体
D.高温、强酸和強碱等会引起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和肽键的断裂,从而导致蛋
白质失去生物活性 6.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 B.烟草叶肉细胞 C.烟草花叶病毒 D.豌豆根毛细胞
碱基 5种 5种 4种 8种 核苷酸 5种 8种 8种 8种 五碳糖 1种 2种 2种 2种 A.A B.B C.C D.D 7.下列关于糖类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肝糖原是肝脏的主要成分
B.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C.核糖和脱氧核糖是DNA的重要组成成分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8.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球场上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而倒地是随着汗液丢失了过多的钠盐所致
B.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
C.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影响光合作用
D.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少Fe3+,血红蛋白不能合成
9.“绵绵的春雨,是她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树,润开了报春花.”小草被润醒
了、杨树被润绿了、报春花被润开的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变化,如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0.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④⑤ B.②③ C.②⑤ D.①④
1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
误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12.对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②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④膜内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13.下列细胞中,含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相对较少的是( )
A.性腺细胞 B.乳腺细胞 C.胰腺细胞 D.胃腺细胞
14.有毒奶粉事件的原因是不法分子在劣质牛奶中添加了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因
为该物质中氮含量较高,而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是通过测蛋白氮的数值来估算的.一般说来,每100g蛋白质平均含氮16g,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 ) A.﹣CO﹣NH﹣ B.游离的氨基 C.游离的羧基 D.R基
15.下面记录了对玉米籽粒的处理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根据该实验可以推
测( ) 实验处理 将玉米籽粒浸泡一定时间,从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 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煮熟,从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 实验现象 胚细胞着色浅 胚细胞着色深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红墨水容易进出玉米细胞
16.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所以它们的通透性是相同的
B.因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所以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中是均匀分布的
C.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共同组成生物膜系统
17.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
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内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18.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有共同点
B.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
D.婴幼儿肠道吸收钠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19.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形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不同
B.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其中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而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囊状结构堆叠成基粒
20.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
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f)和第二次观
察(d)形成对照 B.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
C.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则可以省略e过程
D.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实验效果会更明显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
21.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
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 A.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2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
B.细胞中的比值下降可促进细胞呼吸
C.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D.检测CO2产生可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
23.早春开花植物﹣﹣雪滴兰,雪落花开,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远高于其
他细胞,但ATP的生成量却远低于其他细胞.据此推知,雪滴兰的花序细胞( ) A.依靠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供能
B.比其他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低
C.花序细胞和其他细胞的ATP含量都多
D.呼吸释放的热能比其他细胞多
24.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B.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
C.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D.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5.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③④最易断裂
B.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
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
D.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
26.下列关于探究酶的特性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
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27.如图是某种酶催化某二糖的水解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可以表示麦芽糖的水解
B.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该酶也可以催化其他二糖的水解
D.该反应过程中的酶只能利用一次
28.酸碱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斐林试剂中,NaOH为CuSO4与还原糖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B.浓硫酸为溴麝香草酚蓝与酒精的显色反应创造酸性环境条件
C.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能改变膜的通透性,阻止染色剂进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