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勤劳致富家庭先进事迹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精选多篇)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精选3篇)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1鼎山街道高牙村打石岗经济合作社张泽云、吴发芳家庭,虽然普通,但堪称最美家庭。
这是一个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俩、两位老婆婆,一个女儿。
她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
数十年来,夫妻俩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一家人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女儿懂事好学,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
婚后几十年来,夫妻俩在生产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孝敬老人,照顾女儿;如今,夫妻俩都六十多岁了,不但要照顾年近九十的婆婆,还把一百多岁娘家老妈妈接到自家照顾。
端饭递水,洗脸抹汗,嘘寒问暖,尽责尽孝,无微不至。
每当看到两位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夫妻俩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
每逢农忙时,挖地种菜,为花椒修枝剪叶、施肥浇水,夫妻俩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除了回家照顾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他们倍感欣慰。
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夫妻俩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说起女儿张利,是吴安芳和丈夫最大的骄傲。
女儿从小就非常听话懂事,平时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帮忙分担,若是碰上农忙的时候,更是会主动地去帮忙。
吴安芳经常说:“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么,只要孩子们有出息,自己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在这对农村夫妇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为了供孩子读书,夫妻倆一门心思扎进庄稼地,为的就是庄稼收成能好点,多赚点儿钱,供孩子们读书。
同时夫妻俩也很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以身作则,孝敬老人,邻里和睦,为的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使她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在他们心中,孩子才是他们的希望,自己苦点累点都没关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们这心里才踏实,日子才更有盼头儿。
农村勤劳致富最美家庭范文在我所生活的乡村中,有一户人家被誉为农村勤劳致富的典范,他们的故事令人敬佩。
这个家庭由父母和两个孩子组成,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个家庭的父亲姓李,是一个勤劳的农民。
他从小就跟随父辈耕种土地,懂得了农活的辛苦和重要性。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传统的农耕方式,而是不断学习新的农业技术,积极参加培训班和农业展览会。
通过了解新的农业理论和技术,他成功地改良了土地的种植方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他还积极参与农民合作社的建设,通过合作社的模式,他们能够共同采购农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李先生的妻子王女士同样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
她不仅照顾家庭,还积极参与家庭经济的发展。
她利用自家的闲置土地养殖了一批鸡鸭,不仅为家庭增加了额外的收入,还提供了新鲜的鸡蛋和鸭肉。
她还学会了制作农产品加工品,如蜜饯、果酱等,通过销售这些产品,进一步增加了家庭的收入。
两个孩子也是这个家庭的骄傲。
大儿子李明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农业专家。
他为家乡的农民提供了新的农业技术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他还在家乡开办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为农民们提供种植技术、农资供应和市场销售等全方位服务。
小女儿李婷则选择了进城就业,但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
她在城市的工作中积攒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然后带着一些创业经验和资金回到了家乡。
她开办了一家农产品直销店,将家乡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的消费者,不仅提供了高品质的农产品,还为家乡农民们创造了更多的收入。
这个家庭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更离不开他们对农业的热爱和执着。
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学习新知识,积极探索新的农业发展道路。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也为周围的农民树立了榜样。
这个农村勤劳致富的家庭给我们传递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他们告诉我们,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相信只要勤劳和智慧,每个家庭都有机会在农村实现致富梦想。
最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范文7篇【篇一】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1990年因生活所迫,跟丈夫xx从四川老家千里迢迢来到xx省白沙县牙叉农场一队,成为一名农场的割胶工人。
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夫妻两人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一家人的日子也是过得和和美美的。
2008年的一天,丈夫突然倒地不起,在送到医院后,查出患有高血压并伴有脑溢血,导致中风瘫痪。
从这以后,丈夫没能开后说话,生活也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都需要人照顾,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都压在我一个人的肩上。
我每天凌晨去割胶,白天收胶水、做饭,照顾丈夫和孩子吃饭后又到附近建筑工地打零工,贴补家用;夜晚回到家,又要照顾丈夫和孩子的生活起居,还定期给丈夫做复健。
我的两个孩子十分乖巧懂事,在放暑假期间都会尽力帮助我照顾瘫痪的父亲,分担家务,减轻我的负担,生活开始慢慢走上正轨。
2013年,大儿子已经出来工作,我和大儿子靠我们的努力为家里盖起了房子,总以为艰苦的生活已经过去。
然而,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折,丈夫高血压再次复发导致脑梗死,送到那大农垦医院医治长达三年之久,一直未见好转,生活再次跌入谷底。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身体也大不如从前,照顾丈夫也有点力不从心,还好,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尽心尽力的帮助我照顾父亲。
两个孩子在放假回家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们的父亲,他们看到父亲的头发和胡子长长了,会帮丈夫剃头发和胡子,每天都帮父亲擦洗身体,经常推父亲出来门口晒晒太阳。
为了让父亲快点好起来,两个儿子还从网上自学按摩知识,在家自己帮助父亲按摩做复健,看到对父亲病情康复有利的食物也一定会做给父亲吃。
看到两个儿子这么懂事孝顺,我心里很安慰。
虽然,生活再次给我们一家人考验,我和我的家人依然不会向苦难低头。
在工作中,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派出所后勤工作人员,无怨无悔、不辞辛劳,默默付出一切,为自己的家人创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篇二】“xx用质朴的爱心守护着残疾丈夫,靠学习科技自强致富,成为种植大户,真是了不起!”,提起xx,xx县弥陀镇河口村沿河组的村民们无不这样交口称赞。
勤劳致富最美家庭事迹材料勤劳致富最美家庭事迹材料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迹材料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
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勤劳致富最美家庭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分享。
勤劳致富最美家庭事迹材料1有一种树,没有笔直的干,没有翠绿的叶,不与杨柳为伴,不与松柏争美,只有在那个荒凉的大地上独自生长,它就是红柳树。
在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陈边蕊和张邦荣夫妇就如同红柳树一样扎根在喀拉布勒根乡喀拉塔斯村。
陈边蕊和张邦荣家共有5口人,陈边蕊是一个个体户,经营煤场;丈夫张邦荣,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伍军人,搞运输,经营空心砖厂。
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张政辉在乌鲁木齐武警部队参军。
女儿张慧怡出嫁后和丈夫一起留在家中帮忙。
家里还有79岁的老母亲。
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一、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土地1986年,陈边蕊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什么也没有张邦荣。
张邦荣是家中的老大,嫁过去后就要跟他的四个弟弟和一个老母亲一起生活。
陈边蕊嫁过去以后,没有嫌弃家中的任何人,每天里里外外的忙乎,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丈夫外出干各种工作,挣钱养家。
一大家子要生活,孩子也出生了,到处都要用钱。
面对现实,她们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凭着如红柳般的坚韧精神,白手起家,在乡里开办了第一家煤场。
后来,随着资金积累,夫妇俩又开办了空心砖厂,靠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以诚待人,以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煤场和空心砖厂生意日见兴隆。
她们夫妇俩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她们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创业,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农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如今,兄弟们在哥嫂的帮助下,都已经成家立业。
二、结出一枚枚尊老爱幼的果实陈边蕊在生活中尊老爱幼,自结婚就和婆婆一起生活,对待婆婆平日里嘘寒问暖,生病了端茶倒水。
最美家庭勤劳致富简介在咱们这疙瘩,有这么一户人家,邻里间提起他们,那都是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嘿,那才是真真的最美家庭,勤劳的双手硬是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让人眼馋心也暖!”这家人啊,男的叫李大山,女的唤作张翠花,俩口子就像是天生的搭档,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配合得那叫一个天衣无缝。
大山哥,人如其名,身板结实得像座山,每天天不亮就出门,不是忙着地里的活计,就是进城找点零工干。
人家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大山哥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勤劳的汉子,家里的日子自然差不了。
翠花姐呢,那可是咱村里的“巧手媳妇”,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
院子里,蔬菜瓜果应有尽有,绿油油的,看着就让人舒心。
厨房里,更是她的天下,一手好厨艺,能把最普通的食材变成美味佳肴,让家人吃得满嘴留香,邻里间也常常能闻到那股子诱人的饭菜香,忍不住上门讨教几招。
最让人佩服的是,这家人从不满足于现状,总想着法子让日子更上一层楼。
大山哥除了种地打工,还琢磨起了养殖,养了几头猪,几十只鸡,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翠花姐也没闲着,她利用空闲时间,学会了编织手艺,那些篮子、鞋垫、小玩具,做得既美观又实用,拿到集市上,总能卖个好价钱。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家人富了不忘本,邻里间有个啥难事,他们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记得去年冬天,村里老张家的孩子生病急需用钱,大山哥二话不说,拿出自己刚卖猪的钱,解了老张家的燃眉之急。
翠花姐也是,经常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吃送穿,还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编织手艺,让老人们也能有个营生。
就这样,李大山一家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不仅让自己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还成了村里的一面旗帜,带动着大家伙儿一起奔小康。
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首温馨动人的歌,唱响了勤劳致富的主旋律,也让咱们这些乡里乡亲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肯努力,就没有过不好的日子!如今,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时常能看到李大山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大山哥扛着锄头,满脸笑容地走在前面;翠花姐提着篮子,里面装满了刚从地里摘来的新鲜蔬菜;孩子们跟在后面,蹦蹦跳跳,欢声笑语不断。
勤劳致富最美家庭事迹勤劳致富最美家庭事迹(精选10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勤劳致富最美家庭事迹(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勤劳致富最美家庭事迹(精选10篇)1我叫xx,今年59岁,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可是我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我们夫妻二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忙。
我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自20xx年9月妻子因病导致下肢瘫痪,我就担负起家里的一切事情,为了不让我被家中事务分心,我主动承担起了照看妻子日常起居,做家务、做饭等很多事情,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我们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欢乐。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家庭如此融洽?”我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妻子还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
我说应当是“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在支持。
在我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可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构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礼貌家风。
邻里和睦,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态度,我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忙。
我们一家人都期望经过自我的微薄之力,用自我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最美家庭主要先进事迹材料模板(10篇)最美家庭主要先进事迹材料模板篇1陆本胜男现年53岁,中共党员。
他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7口之家,陆本胜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他的妻子朱继云是个贤惠善良的女人,夫妻三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
他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
陆本胜早年在村里工作,家里的一切事情无暇顾及,为了不让陆本胜不被家中事务分心,朱继云主动承担了家庭生产、做家务、种菜等很多事情,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
她既是家中的贤内助,更是陆本胜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
在陆本胜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二、同舟共济,事业有成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
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陆本胜与20__年辞掉了村里的工作,回家办起了茶叶初制厂,安心的放开手脚大干事业,20__年他通过市场调查后,决定搞茶叶初加工,这样就可以不用在外奔波,一边经营茶叶初制厂,一边照顾家庭。
其长子陆崇亮、儿媳闫苗夫妇二人担心父母在家太劳累,每逢茶叶生产旺季也坚持在家帮忙,一家人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解决,生活上共同照顾年迈的老人,事业上互扶互持,一家人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而吵架。
由于陆本胜一家诚信经营,本分做人,茶叶初制厂很快打开了销路,一年纯利润达10万余元,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长,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陆本胜成为了面冲村的致富带头人。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精编7篇【篇一】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牢记“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乐善好施”,这是xx市政协委员、那大镇个体工商户黄业常的祖德家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带头先行从事个体经营。
成立了“那大乐声电器修理部”,靠着“薄利多销,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后面发展至今,更名为“那大乐声电器商行”。
多年来,黄业常的家庭事业都小有成就,夫妻相敬,儿女孝顺,家庭幸福,安家乐业。
致富不忘饮水思源,作为那大乐声电器商行老板,黄业常在依法纳税方面,做出了用心贡献,始终坚持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这一准则,践行爱国敬业,不但以身作则,同时教育子女要依法纳税,从不拖欠税款。
家富了不忘社会责任。
黄业常夫妇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在创业途中,亲自教导残疾青年邓芝学习电器修理技术,如今邓芝已回到家乡成立自己的电器修理行,已成家立业;利用自家企业先后帮助困难家庭子女就业30多人;帮助下岗工人严丽香夫妻俩数万元缴交超龄退休养老金,使严丽香夫妻退休后生活有所保障;借款五万元帮助危房改造户张寿钦建起新房;捐款贰万元帮助特困大学生符晓倩完成学业,如今符晓倩已经学有所成,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多次的地震、风灾、雪灾等献爱心捐款捐物。
2013年向xx省青少年希望工程捐款五千元。
三十多年来深得政府和人民群众认可,曾被国家工商总局和中国劳动者协会授予“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称号”;xx省先进个体劳动者;被xx省青少年希望工程基金会授予“黄宗德士”牌匾;xx省“最美家庭”;xx市“先进政协委员”等荣誉。
【篇二】xx市迎江区宜城路街道办事处天台里社区住着一位好儿媳、好母亲,她就是家住天主堂巷南二栋2单元704室的殷佩华,她是中北巴士的一位普通退休职工,自幼勤劳朴实,善良厚道,为人和蔼,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从结婚后自立家业勤俭持家,承担了家庭重担和所有事务。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范文最美家庭>事迹材料(一)XXX,是宝源乡玉丰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拥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她的家庭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
三十多年来,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她勤劳致富彰显女性本色。
她生长在农村,扎根农村,深刻领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她不失时机抓住发展的机遇,顺应市场需求和政府需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广开门路,多种经营,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路。
1998年,XXX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头退耕还林,帮助政府改造天然林保护工程100余亩,承包村民山林300亩发展竹产业,现竹产业已经成为宝源乡的支柱产业,农民因竹产业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
在2002年荣获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荣誉称号。
她乐观向上从容面对生活。
她只有一个小学文化的弱女子,在她平凡的人生中,却经历着一些不平凡的事。
当初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上山造林,丈夫不理解、不支持她。
乡亲们也冷嘲热讽,认为她一个弱女子上山造林,太不切实际了。
可她为了自己的信念,不顾丈夫的反对和乡亲的嘲讽,把3个孩子丢给了丈夫,一个人跑项目,找资金,签合同,还经常一个人上山植树造林,并吃住在山上。
后来丈夫被她的执着感动了,也加入到造林工程中,夫妻同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家不但提前完成了自家退耕还林项目,还帮助政府完成了天保工程项目,乡亲们也被他们一家的坚定信念感动着,当初嘲讽她的人纷纷竖起大拇指——XXX真了不起。
现在,她每天都乐观的生活着,在50岁时还光荣加入XXX,积极加入乡里的文艺队,自导自演'宝源十八奇',她的乐观精神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教子有方教会子女做人。
她有2女1子,均已成家,现与儿子和儿媳住在一起。
她感慨到子女的孝顺、懂事是她这辈子的>收获。
两个女儿经常回家看望双亲,儿媳更是把他们当着亲爹亲妈一样的孝顺。
勤劳致富家庭事迹300字
嘿,咱村老李家那可真是勤劳致富的好榜样呀!
老李两口子以前就是普普通通的庄稼人,守着家里那几亩地。
可他们不甘心就这么过下去呗。
有一回呀,老李瞅见邻村有人种大棚蔬菜赚了钱,心里就痒痒了。
回家就跟媳妇一合计,决定也试试。
说干就干呀,两口子起早贪黑地整地、搭棚子,那手上都磨出老茧子了也不停歇。
刚开始种的时候,啥都不懂,老李就天天往镇上去请教技术员,还买书回来看呢。
有次大夏天的,棚里热得像蒸笼,老李在里面给菜浇水、除虫,汗珠子噼里啪啦直往下掉,那衣服都湿透了,跟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他媳妇就在旁边帮忙递工具啥的,也没喊过一声累。
就这么用心伺候着,蔬菜长得那叫一个好,拿到市场上,大家都抢着要呢。
慢慢地,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还盖起了小洋楼。
你瞧,这勤劳一使劲儿,可不就富起来了嘛,咱都得学学他们呀!。
最美勤劳致富家庭先进事迹材料
袁春年,今年39岁,是红沙梁乡高来旺村的一名普通农民。
在过去的十年里,他改变了主意,吃苦耐劳,努力工作,成为了镇上的一个养鸡大户,为当地人民通过努力工作致富树立了榜样。
199袁春年结婚了,像许多农村的年轻人一样,以务农为生。
由于地处沙漠边缘,这块土地很小很薄。
一年到头,它一直非常努力地工作,没有白,没有黑。
然而,一旦结算,收入少得可怜,经济也非常糟糕。
随着孩子的出生,一个只有五英亩土地的四口之家开始缺钱,陷入困境。
所以他开始想: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39年,袁春年毅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蛋鸡养殖。
他考虑了当地养鸡业的市场情况,仔细研究了鸡蛋市场的供应和价格,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致富途径。
4年,在妻子的支持下,他通过贷款等方式筹集了15多万元,新建了两座小鸡舍,购买了鸡笼,并在全乡率先建立了蛋鸡养殖场。
他的行动得到了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免费为她提供了8立方米的木材,并解决了新鸡舍所需的檩条和椽子的问题。
6月,他买了3000只鸡为了保证鸡的成活率,前两个月的室温必须保持在38℃到40℃之间室温超过了人类的正常体温。
他和他的妻子一天喂三次鸡,喝水或进行防疫。
每次他们下来,都被汗水湿透了。
为了学习养鸡技术,他亲自邀请县乡畜牧科技人员来指导他。
另一方面,他认真研究和掌握了各阶段蛋鸡的饲养比例、病鸡的防疫和治疗技术。
一次汗水和一次收获。
六个月后,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
这个养鸡场每天产将近1
公斤鸡蛋。
当年收入达到6万元时256年至1998年,他又筹集了55万元,扩建了两个中型鸡舍,购买了5500只鸡。
现在,他的养鸡场规模已经扩大了。
鸡舍面积已超过1000平方米,一次可饲养8500只蛋鸡,年收入16万元。
此外,该家庭还增加了一辆面包车和一台饲料粉碎机,家庭固定资产达到1万元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身边的人:通往财富的道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只要他找到合适的市场并坚定不移地工作,富裕的生活就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