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源与光的传播
- 格式:ppt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11
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
1. 定义。
-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
-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本身不能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2. 分类。
- 天然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如太阳、恒星、萤火虫等。
- 人造光源:人类制造出来的光源,如电灯、蜡烛、手电筒等。
二、光的直线传播。
1.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能看到太阳,这是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均匀,太阳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了折射。
2.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 小孔成像。
-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 特点:倒立的实像。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例如,用一个圆形小孔和一个三角形小孔分别对一个烛焰成像,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烛焰的像,而不是圆形或三角形。
- 应用:针孔照相机。
- 影子的形成。
- 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时,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黑暗区域就是影子。
- 影子的长短与光照射的角度有关。
例如,中午时太阳直射,物体的影子较短;早晨和傍晚太阳斜射,物体的影子较长。
- 日食和月食。
- 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正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上处于月影中的人就看到了日食。
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 月食: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并且三者正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上的人就看到了月食。
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
三、光线。
1. 定义。
-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 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 光线的作用。
- 它可以直观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例如,在画小孔成像的光路图时,我们用光线来表示光从烛焰传播到光屏上成像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知识点上学的时候,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知识点1第二章光现象必考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l、光源的特点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打枪、影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108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4、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光的反射所遵循的规律称为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O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表示。
注意:①对应于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②反射光线的位置是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即入射光线是“因”,反射光线是“果”,所以叙述反射定律时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初二物理概念定理——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光源: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注意:有的物体能反射光但自身不会发光,如月亮行星,它们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直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为一种方法,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日蚀、月蚀、小孔成像等。
5、小孔成像的特点:a、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缩小的;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像是放大的。
c、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与小孔成像中“像”的异同点:A、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与小孔成像中“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是光到达不了的地方形成的阴暗区域,小孔成像中“像”是由光线进入而形成的;C、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的形状不一定和物体一样,而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和物体是一样的。
6、光、声、在传播中的区别: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空气中最慢。
c、一般来说,介质的密度越小,光的传播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d、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8、光年: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传播现象叫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的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a、一点:指入射点,用字母O表示。
b、二角:入射角(i),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1光源光的传播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光源和光的传播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光源的概念,知道光源的分类。
2. 理解光的传播原理,知道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源的概念,光的传播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方式的实验操作和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源实验装置,光的传播实验装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光源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光源的存在。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是光源?光源有哪些分类?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光源的概念,解释光源的分类。
2. 讲解光的传播原理,介绍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方式。
三、实验(10分钟)1. 分组进行光源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分组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提问:你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光的传播有哪些方式?活动重难点:1. 光源的概念,光的传播原理。
2. 光的传播方式的实验操作和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光源和光的传播的理解程度。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光源现象,探索光的传播方式。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学书籍,加深对光源和光的传播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光源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光的传播原理,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源的分类和概念: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光源现象,如太阳、星星、萤火虫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光源的存在。
同时,我详细讲解了光源的概念,指出光源是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并解释了光源的分类,包括天然光源如太阳、星星,以及人造光源如灯光、火焰等。
我强调,了解光源的分类对于理解光的传播至关重要。
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一光的传播:1、光源:(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也称为发光体。
(2)分类:A 根据生成原因分为:“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 B 按光速的形状分为:“点光源”(太阳、亮着的白炽灯)、“平行光源”(电筒射出的光) C 根据发热程度分为:“热光源”(太阳,点燃的蜡烛)、“冷光源”注意: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或其他光源射出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以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中所指的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证明:在暗室中,用激光笔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3、现象:(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影子,如手影。
(2)日食: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在地球阴影区的位置就发生了日食。
月食:当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则不能反射太阳光,这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A 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B 像的形状: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C 像的大小决定因素: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
D 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小,反之,则越大。
4、光沿直线传播的利用:(1)激光准直。
(2)站队成直线。
(3)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
(4)木工检测木料的表面是否平滑。
5、光线:(1)定义: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2)表示方法: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建模法:在物理学中,为了简单、形象的描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规律,常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一、光源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要点诠释:(1)光线是人们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而引进的一个抽象工具,它是一个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2)人眼能看到东西是由于光进入人的眼睛。
知识点三、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物体的影子。
2、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1)成像特点:倒立、实像。
(2)成像大小: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说明: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如: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3、日食、月食:(这是拓展内容,讲的较细,实在看不懂也没关系)(1)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全食,如Ⅰ区。
在月球半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如Ⅱ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即伪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中部发出的光,只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发光环形面,这就是日环食,如Ⅲ区。
(2)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下图所示。
当月球全处于Ⅰ区时,地球上夜晚的人会看见月全食;若月球部分处于本影区Ⅰ、部分处于半影区Ⅱ时,地球上夜晚的人会看见月偏食。
要注意,当月球整体在半影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
说明:影子分为本影和半影,如果是一个点光源只能形成本影如图甲所示;如果是两个或多个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与半影。
知识点四、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利用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机直线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