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不开心的小树(三篇)
- 格式:docx
- 大小:69.89 KB
- 文档页数:8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2. 帮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颗玩具树,代表不开心的小树。
2. 准备彩色纸张,用于制作树叶。
3. 准备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开心的小树,引导幼儿观察小树的特点,引发幼儿对小树的关注。
2. 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树不开心,以及怎样让小树开心起来。
3. 制作树叶:教师指导幼儿用彩色纸张制作树叶,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装饰树叶。
4. 绘画表达: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绘制自己心中的不开心的小树,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
5. 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不开心小树的感受和建议。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讨论不开心小树的故事,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2. 环境教育: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植树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植树的乐趣,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不开心小树的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不开心小树的关注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制作树叶、绘画表达环节的创意和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倾听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述,了解幼儿对不开心小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活动步骤1. 展示不开心的小树,让幼儿观察小树的外貌和表情,引导幼儿猜测小树为什么不开心。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了解不开心小树的原因,例如:没有朋友、环境污染等。
3.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帮助不开心的小树,例如:给小树浇水、施肥、清理垃圾等。
4. 教师分发材料,指导幼儿制作树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装饰树叶。
5. 引导幼儿将树叶挂在不开心的树上,观察小树的变化,让幼儿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教案名称: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不开心小树》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开心的情绪表现,并学会表达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不开心小树》:让幼儿了解不开心的情绪,以及如何化解不开心。
2. 情景表演:幼儿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生活中遇到不开心时的应对方法。
3.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不开心时的样子,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帮助不开心的小树,培养幼儿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总结环节: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提高自我调适情绪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不开心小树》。
2. 绘画材料(画纸、彩笔等)。
3. 情景表演道具。
4. 教学反思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故事《不开心小树》,引导幼儿关注不开心的情绪。
2. 情景表演:幼儿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生活中遇到不开心时的应对方法。
3.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不开心时的样子,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帮助不开心的小树,培养幼儿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总结环节: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提高自我调适情绪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
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是否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积极参与。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幼儿的情感变化,是否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
4.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幼儿在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是否有明显提升。
5. 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表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不开心情绪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2. 通过绘画活动,评估幼儿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不开心的内心感受。
3. 在小组讨论中,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提出帮助不开心小树的建议,评估他们的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活动名称: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二、活动目标:1. 了解不开心的情绪表现,学会关心他人。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1. 图片素材:一张不开心的树木图片。
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3. 音乐、故事课件。
四、活动过程:1. 导入:出示不开心的树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木的外貌和表情,引发幼儿对不开心情绪的讨论。
2. 讲述故事《不开心的小树》:讲述一颗小树因为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导致周围的小动物都不愿意和它玩耍。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不开心情绪的表现和影响。
3. 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分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情绪时的表现和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关心他人。
4. 创作环节: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一个表达不开心情绪的场景或角色。
引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释放情绪,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5. 展示分享: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情体验。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情绪。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次活动内容,共同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情感角”,让幼儿在角区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让幼儿能够放松参与活动。
2.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负面情绪的积累。
3. 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
4. 在活动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和引导。
七、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述故事《不开心的小树》,引发幼儿对不开心情绪的兴趣和关注。
2. 分组讨论法:鼓励幼儿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创作法: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4. 分享法: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情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八、教学内容:1. 情绪的认识:让幼儿了解不开心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
大班社会教案:不开心小树一、教学目标1.了解情感的基本属性;2.理解情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3.通过创设情感课堂氛围,鼓励儿童主动表达情感,加深感情交流;4.运用视觉、语言等多种形式,引导儿童认知、表达情感,帮助儿童探索、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案;2.小树的实物或图片;3.活动纸、色纸、颜料、笔。
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认识情感(1)司令员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司令员,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来认识一下情感。
这是一棵小树,它今天不开心,我们一起来帮助它。
”(2)活动:情感拼图以拼图的形式展示不同情感表情,让学生进行认知、感知,并且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2.了解情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看到情感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2)与学生一起讨论好情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且给学生介绍一些寻找身心健康平衡的方法。
3.运用视觉、语言等多种形式,引导儿童认知、表达情感(1)教师可用小树模型,让学生围绕情感创设故事情景。
(2)教师可以利用活动纸、颜料等材料,让学生制作小心情日记、小心情卡片等,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信息。
4.帮助儿童探索、解决问题(1)案例分析通过教师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情感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提高学生解决情感问题的能力。
(2)交流分享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借鉴,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总结通过今天的教学,我们学生了关于情感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明白了情感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
通过创设情感课堂氛围,鼓励儿童主动表达情感,加深感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儿童认知、表达情感,帮助儿童探索、解决问题。
希望这节课帮助儿童认知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和合作思维。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一、活动目标1. 了解不开心的情绪表现,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 培养同理心,学会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
3. 发展社交技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绘画和创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不开心的小树》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3. 角色扮演道具:小树、小动物等4. 音乐CD:《快乐颂》三、活动过程1. 导入:讲述故事《不开心的小树》,引导幼儿关注小树的情绪变化,讨论不开心时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2. 情境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开心的小树与周围事物的互动,感受情绪传递。
3. 绘画表达:请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不开心小树,鼓励幼儿用色彩和画面表达情绪。
4. 创作展示: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互相欣赏、学习和鼓励。
5. 音乐疗愈:播放音乐《快乐颂》,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舞蹈,感受快乐情绪,缓解压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共同引导幼儿学会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快乐角”,让幼儿在闲暇时自由发挥,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加公益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孤寡老人等,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引导幼儿解决不开心的问题。
2. 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绘画和创作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快乐,缓解压力。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情绪发展,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六、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不开心的情绪是正常的,但要学会适当的调节方式。
2. 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学会倾听他人的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3.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开心小树活动目标:1、让幼儿体验不开心会受冷落,开朗的人会有更多朋友2、通过游戏让幼儿寻找如何让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的方法。
活动准备:表情脸谱若干,《不开心小树》课件,磁带活动过程:一、师幼共唱《哈罗、哈罗》进活动室二、放录音,引出故事,讲述第一段:《不开心的小树》1、放课件《不开心的小树》,师讲故事“开头——小树也着急起来”2、幼儿表现“不开心小树”,引导幼儿体验不开心的情绪,不开心样子,怎么样了?他们都到哪里去了?(点击开心小树)3、师生共同表现“开心小树”,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快乐。
三、引导幼儿尝试将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1)帮小树情绪转化,让幼儿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1、谁帮小树想想办法让他也变的开心起来?2、你们帮助小树,现在你们的感觉怎么样啊?2)、自身情绪转化,初步学习自我情绪调节游戏:《情绪对对碰》问题一:我摔了一绞,很疼,不开心?问题二:暑假里很久没见朋友了,想他们了,不开心?延伸活动:请你们用动作把你们的办法表现出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样从不开心变得开心?幼儿合着音乐表现,教师边总结,结束……亲子游戏:钓鱼游戏周末,年轻父母不妨陪孩子在家里进行一场钓鱼游戏吧。
它对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大脑发育都很有好处哦!利用物品:薄纸板、纸夹、报纸、大约45厘米长的线绳。
步骤1、在薄纸板上画三条不同大小的鱼,最大的鱼是1分,中等大小的鱼是3分,最小的鱼5分。
然后将它们剪下来。
2、给不同鱼涂上不同的颜色。
等它们晾干以后,再用另外不同的颜色画上鱼鳞、嘴巴和眼睛。
3、然后我们将纸夹用胶带粘贴在鱼背面鼻子尖上,这样纸夹在大鱼上露出的最多,在中等大小的鱼身上露出的稍微少一点,在小鱼身上几乎没有露出多少。
这样最小的鱼也是最难捕捉到的。
4、用几张报纸卷起来做一个坚硬的钓鱼竿,然后用胶带粘贴起来,涂上颜色。
5、将线绳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纸夹上。
然后小心地将纸夹展开,做成一个鱼钩。
将线绳的另外一端粘在钓鱼竿上。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一、活动目标:1. 了解不开心的情绪表现,学会关心他人。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不开心的小树》2. 彩纸、彩笔、胶棒等手工材料3. 树木图片4. 音乐CD:《种树歌》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音乐《种树歌》,引导幼儿回忆种树的过程,激发幼儿对树木的喜爱。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故事《不开心的小树》,引导幼儿了解不开心的情绪表现,以及如何关心他人。
3. 讨论环节:1. 提问:故事中的小树为什么不开心?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讨论如何让小树开心起来,引导幼儿学会安慰他人。
4. 手工制作:1. 教师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不开心的小树手工。
2. 幼儿发挥想象力,用彩纸、彩笔等材料装饰不开心的小树,使其变得开心。
3.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2. 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如何关心他人?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情感教育。
2.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植树活动,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不开心情绪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家庭和校园生活中的情感表现,评估活动效果。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活动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准备:提前准备故事课件、手工材料、树木图片和音乐CD。
2. 活动过程:a. 导入:播放音乐《种树歌》,引导幼儿回忆种树的过程。
b. 故事分享:讲述故事《不开心的小树》,引导幼儿了解不开心的情绪。
c. 讨论环节:提问幼儿关于不开心情绪的经历,分享如何安慰他人。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不开心的小树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树木的重要性,知道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颗玩具树,若干张树木受损的图片,一张健康的树木图片。
2. 准备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3. 准备与活动相关的故事书《不开心的小树》。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展示一颗不开心的玩具树,邀请幼儿观察并提问,了解不开心的原因。
2. 讲述故事《不开心的小树》,让幼儿了解树木受损的原因及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邀请幼儿讨论如何让小树开心起来,每组提出解决方案。
4. 创意环节:让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开心的树木,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想法。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一个家庭植树计划,鼓励幼儿在家照顾植物。
2.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参与校园植树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植树的乐趣,培养环保意识。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交往能力。
3. 收集幼儿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造力及对保护树木的认识。
六、活动准备: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种植工具、种子、水壶、树苗等。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的一角布置一个“开心小树苗”区,放置一些种植工具、种子、水壶等。
七、活动过程:1. 回顾上节活动,让幼儿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想法。
2. 讲解种植树木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组进行植树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植树的乐趣。
4. 观察幼儿在植树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活动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家庭植树计划,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 组织幼儿参观校园内的树木,了解树木的生长情况,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关爱。
3. 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树木的成长,如绘画、摄影等。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不开心小树》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情感,并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小树的经历,了解到身边人遭遇困难或者不开心时该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们。
3.学生能够了解生命的脆弱性,懂得保护和照顾环境。
二、教学准备1.准备好每个学生的座位;2.进行思维导图的课堂准备;3.准备好PPT,并事先以音频的形式录下PPT中的每一页说明;4.准备好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列表;5.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用具、道具;三、教学环节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自我以一种幽默而自然的方式介绍本节课程的内容。
他可以说:“咱们今天要讨论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话题:关心朋友,关心我们的环境。
我想,假如大家有个朋友或者家人不开心,你们肯定要想要帮助他们,对吧?”2. 视频展示环节(15分钟)通过PPT和录音,先让学生观看《不开心小树》视频。
之后,老师跟学生们一起回味视频中小树的情绪和难处。
老师可以发问:•小树为什么会难过?•小树如何表达出她的情绪?•小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她的朋友帮助了她。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是如何表达出你的情感的?3.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20分钟)学生们分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分配的问题。
比如,学生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如何安慰他人的?•如果你看见朋友不开心,你能帮助他们做些什么?4. 种植小树环节(25分钟)老师将生产枯萎的小树,带到班级。
每个学生都会收到一个小树苗,然后细心地将它们种植到一个小盆栽中。
老师再次提醒孩子们,这些小树是非常脆弱的,所以他们要特别小心、谨慎地照顾它们。
同时,老师可以扩展思维引导学生,让他们思考野外树木和城市里的树木的生态差异,从中获得其他主题的知识。
5. 小结环节(10分钟)老师在最后还要强调一遍关心朋友和环境的主题,她会给予学生提供一个正向的诱因,如:在今后每周五都让学生进行这些盆栽植物的照顾任务,并通过观察和定期绘画他们的植物来评估他们的进步。
幼儿园大班《不开心的小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树不开心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关爱自然的情感。
3. 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4.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小树不开心的原因,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不开心的小树》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3. 树木种植的相关图片或实物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小树,引导幼儿说出小树的状态和感受。
2. 讲述故事:通过课件,讲述《不开心的小树》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树不开心的原因。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为什么小树不开心,如何让小树开心起来。
4. 创作环节:根据讨论结果,引导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创作出让自己不开心的小树开心的方法。
5. 分享展示: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可以让小树开心。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植物,思考如何让它们更加健康快乐地生长。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观察过程和实施方法,下周带来与老师、同学分享。
六、教学延伸1.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植树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种植的过程,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情感。
2. 情感教育:开展“关爱同伴”主题活动,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创造力。
2. 关注幼儿在户外植树活动的参与度,评估幼儿对环境教育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评估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应用能力。
3. 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 1 -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社会不开心的小树(三篇)
目录:
幼儿园大班社会不开心的小树一
幼儿园大班社会不开灯的晚上二
幼儿园大班社会中国人的名和姓三
2 / 8
幼儿园大班社会不开心的小树一
活动目标:⒈开心、开朗的人会有更多的朋友。⒉初步感悟:
如何让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活动准备:⒈开心小树和
不开心的小树各一棵。⒉下雨、刮风、两个小朋友图片各一张。 反
思:活动过程:一、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⒈出示图片开心小树
和不开心的小树:森林里有一片树林,小朋友看其中有这两棵树。
这两棵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一棵是开心小树一棵是不开心小树)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小树的表情不一样)⒉那为什么一棵树开心,
一棵树不开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里发生了什么事。⒊师
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山坡上有一棵不开心小树”到“不开心小
树着急起来”)⒋提问:故事里都有谁经过了森林?风、雨、小朋友
(幼儿讲述,教师一一出图片)⒌那风轻轻吹过的时候,开心小树是
怎么样的?怎么说?不开心小树又是怎么样的?它怎么说?(幼儿回
答)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⒍下雨了,开心小树是怎么样的?怎么说的?
不开心小树是怎样怎么说的呢?⒎小朋友到树林里来玩,开心小树
又是怎么说的?不开心小树呢?⒏那开心小树到底为什么着急起来?
(幼儿讲述)那大家为什么不喜欢他呢?(因为他总是不开心)⒐小
结:原来呀,不开心小树他不开心,所以总碰到什么事情总是不开
心,对别人总是不友好,于是大家都不喜欢他了。二、情景表演⒈
刚才我们听了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的故事,你们想不想来一起来
学学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幼儿分成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两组。
⒉教师角色扮演:表现风儿吹,下雨,小朋友来玩的情景,开心小
树和不开心小树进行对话。⒊我是风,风过到了开心小树这里,开
心小树应该怎么样做,怎样说?吹到不开心小树这里……我是雨,
下到开心小树这里,不开心小树这里应该怎样?小朋友来了,开心
和不开小树应该怎样做?三、不开心小树开心了。⒈不开心小树后
来怎样了,请小朋友继续听故事第二部分。(冬天,小雪花从天上飘
下来“至最后)⒉小雪花为什么飘过去打扮不开心小树?(因为不开
3 / 8
心小树想要把自己打扮一下)不开心小树变得开心以后,大家怎么对
待它?(引导幼儿认识开心的人,大家都欢喜)⒊小结:不开心小树
开心了,对任何人都友好了,大家都喜欢他了!四、开心与不开心。
⒈我们平时会碰到好多不开心的事。你都遇到哪些不开心的事情,
谁来说一说?⒉小朋友平时有没有碰到过什么不开心的事?(幼儿讲
述自己碰到过的不开心事)请小朋友一起帮他想想办法,怎样把这些
不开心的事变成开心的事。⒊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做开心小树,把
不高兴的事也变成开心的事。
4 / 8
幼儿园大班社会不开灯的晚上二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品味不开灯的晚上独特的氛围和
情趣。2、体会故事中夜晚的优美意境,产生对夜晚的探究兴趣。活
动准备:1、将午睡室布置成暗室,分散放置一些发光的物品(荧光
棒或小手电筒等)2、自备一段抒情、优美的音乐。活动过程:一、
倾听并理解故事师:你们知不知道不开灯的晚上是怎么样的?在不
开灯的晚上能看见什么?有一个叫落儿的小朋友度过了一个非常奇
妙有趣的不开灯的晚上,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仔
细的听听这个故事:不开灯的晚上。(幼儿完整倾听故事)师:故事
讲完了,小朋友们听仔细了吗?那我来问问你们,落儿住在什么地
方?每天晚上屋子里是怎么样的?有一天啊,落儿打开门,在门外
面看见了什么?落儿想请萤火虫进门,萤火虫却不肯,这是为什么?
落儿最后是怎么做的?落儿在不开灯的屋子里,觉得有意思吗,为
什么?萤火虫带着落儿来到屋子外,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落儿心里害怕吗?为什么?这是个特别的夜晚,你喜欢这样的感觉
吗?杨老师再完整的讲一遍故事,请小朋友们听完故事以后说说看,
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几句话?为什么?(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描绘夜
景的精彩语言)二、感受“不开灯的屋子”师:听了这个故事,小朋
友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在不开灯的屋子里是怎么样的?杨老师把小朋
友们的午睡室变成了“不开灯的屋子”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幼儿
跟着教师进入事先布置好的暗室。)师:在不开灯的屋子里,有什么
感觉?黑暗是怎么样的?(让幼儿感受黑暗中的氛围,说说对黑暗的
看法。)(教师使用荧光棒或小手电筒等发出亮光。)师:你看到了
什么?感觉怎么样?幼儿拿着荧光棒或小手电筒,想象自己是萤火
虫,随着优美抒情的音乐飞舞。附:不开灯的晚上落儿住在树林边
的屋子里。每天晚上,屋子里的灯都是亮晃晃的。这一天,一群萤
火虫在门外飞着。落儿打开门,请萤火虫进来。萤火虫怕屋子里的
灯光,不肯进门。落儿关上灯,萤火虫飞进不开灯的屋子,一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