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2013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2013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2013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外科学组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通讯作者:蔡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临床营养科,200092,Email: caiwl978@https://www.doczj.com/doc/90140985.html,

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本指南意见依据的研究或文献证据分级和指南推荐分级系统,依据证据等级强度,将推荐意见分为了A、B、C、D、E五个等级(表1)。

1 肠内营养(EN)支持

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称为肠内营养。

1.1 推荐摄入量

1.1.1 能量

经肠道喂养达到105~130 kcal·kg-1·d-1,大部分新生儿体重增长良好。早产儿需提高能量供应量(约110~135 kcal·kg-1·d-1,部分超低出生体重(ELBW)儿可达150 kcal·kg-1·d-1)才能达到理想体

重增长速度。(C级)

1.1.2 蛋白质

足月儿2~3 g·kg-1·d-1,早产儿3.5~4.5 g·kg-1·d-1 (<1 kg 4.0~4.5 g·kg-1·d-1;1~1.8 kg

3.5~

4.0 g·kg-1·d-1)。足月儿蛋白质:热卡=1.8~2.7 g:100 kcal,早产儿蛋白质:热卡=3.2~4.1 g:100 kcal。(C级)

1.1.3 脂肪

5~7 g·kg-1·d-1,占总能量40%~50%。(C级)

1.1.4 碳水化合物

10~14 g·kg-1·d-1,占总能量的40%~50%。(C 级)

1.2 喂养方式

1.2.1 母乳喂养

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A级)。但有下述情况者则应酌情考虑:①母亲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感染者,不建议母乳喂养(C级);②母亲患有活动性结核病,可采集其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喂养,治疗结束7~14 d后可继续母乳喂养(E级);③母亲为乙肝病(HBV)感染或携带者,可在婴儿出生后24 h内给予特异性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继之接受乙肝疫苗免疫后给予母乳喂养(C级);④母亲为CMV感染或携带者,其婴儿可以给予母乳喂养,但早产儿有较高被感染风险,可以采集母乳巴氏消毒后喂养(E级);⑤单

纯疱疹病毒感染,如皮损愈合,可以母乳喂养(E 级);⑥母亲为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如皮损不累及

乳房,可于停药24 h后母乳喂养(E级),⑦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诊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后,乳汁中放射性物质清除后可恢复母乳喂养(E级);⑧

母亲正在接受抗代谢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母亲乳汁中药物清除后可恢复母乳喂养(E级);⑨半乳糖血症和苯丙酮尿症并非母乳喂养绝对禁忌证,应根据监测的血清苯丙氨酸和半乳糖-1-磷酸水平,可适量给予母乳喂养和无苯丙氨酸和半乳糖的配

方(E级)。

1.2.2 人工喂养

1.2.2.1 经口喂养

适用于胎龄≥32~34周以上,吸吮、吞咽和呼吸功能协调的新生儿。(A级)

1.2.2.2 管饲喂养

1.2.2.2.1 适应证

①胎龄<32~34周早产儿;②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口喂养者;③因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因素不能经口喂养者;④作为经口喂养不足的补充。(E级)

1.2.2.2.2 管饲途径

口/鼻胃管喂养:是管饲营养的首选方法(A

级)。喂养管应选用内径小而柔软的硅胶或聚亚胺酯导管。(E级)

胃造瘘术/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G):适用于长期管饲、食管气管瘘和食管闭锁等先天性畸形、食管损伤和生长迟缓。(C级)

经幽门/幽门后喂养:包括鼻十二指肠、鼻空肠、胃空肠和空肠造瘘/经皮空肠造瘘,适用于上消化道畸形、胃动力不足、吸入高风险、严重胃食管反流。(E级)

1.2.2.2.3 管饲方式

推注法:适合于较成熟、胃肠道耐受性好、经口/鼻胃管喂养的新生儿,但不宜用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者。需注意推注速度。(C级) 间歇输注法:每次输注时间应持续30 min~2 h(建议应用输液泵),根据患儿肠道耐受情况间隔1~4 h输注。适用于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和有肺吸入高危因素的患儿。(C级)

持续输注法:连续20~24 h用输液泵输注喂养

法,输液泵中的配方奶应每3 h内进行更换。此方法仅建议用于上述两种管饲方法不能耐受的新生儿。(C级)

1.2.2.2.4 管饲喂养的用量与添加速度(表2)。(E级)

应根据新生儿的喂养耐受情况个体化增加奶量,并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缩短和延长间歇时间。

1.2.3 喂养指征

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严重疾患、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尽早开奶;出生体重>1000g者可于出

生后12 h内开始喂养;有严重围产期窒息(阿氏评分5 min<4分)、脐动脉插管或出生体重<1000 g可适当延迟至24~48 h开奶。(E级)

1.2.4 肠道喂养禁忌证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原因所致消化道梗阻;怀疑或诊断NEC;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需要液体复苏或血管活性药多巴胺>5μg·kg-1.min-1、各种原因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下暂缓喂养。(E级)

1.2.5 微量肠道营养(MEN)

适用于无肠道喂养禁忌证,但存在胃肠功能不良的新生儿,其目的是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改善喂养耐受性,不属于营养性喂养(A级)。应生后尽早开始,以输液泵持续或间歇输注法经鼻胃管输注配方奶或母乳10~20 ml·kg-1·d-1,可持续3~5 d。(E级)

1.3 母乳和肠内营养配方选择

母乳和婴儿配方乳适合新生儿各种方法和途径肠道喂养。

1.3.1 母乳

首选母乳。母乳喂养至少持续至生后6个月。(A级)

1.3.2 母乳强化剂(HMF)

如果母乳喂养量达到50~100 ml·kg-1·d-1(E级),推荐体重<2000 g的早产儿使用HMF(C级)。初始时半量强化,根据耐受情况增加至全量强化。出院时仍生长迟缓的早产儿应使用经强化的母乳喂养至

少持续到矫正胎龄40周,或根据生长情况持续到矫正胎龄52周。(E级)

1.3.3 早产儿配方

适用于胎龄在34周以内或体重<2 kg早产儿。(E级)

1.3.4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

适用于早产儿出院后持续喂养。出院时仍有生长迟缓的早产儿,建议定期监测生长指标以做出个体化喂养方案选择,生长指标达到生长曲线图的25~50百分位左右(用校正年龄),可以转换成普通

配方。(E级)

1.3.5 标准婴儿配方

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发育正常的足月新生儿或胎龄≥34周体重≥2 k的早产儿。(B级)

1.3.6 水解蛋白配方和游离氨基酸配方

出生时有高度过敏风险的新生儿首选适度水解蛋白配方(C级);出生后已经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新生儿,推荐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游离氨基酸配方(C级)。游离氨基酸配方由于其渗透压高,不适用于早产儿(E级)。不耐受整蛋白配方乳喂养的肠道功能不全(如短肠、小肠造瘘等)者,可选择不同蛋白水解程度配方(E级)。水解蛋白配方虽然其营养成分不适合早产儿喂养,但当发生喂养不耐受或内外科共发症时可以考虑短期应用(E级)。

1.3.7 无(低)乳糖配方

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新生儿,及肠道功能不全(如短肠和小肠造瘘)患儿。(B级)

1.3.8 特殊配方

适用于代谢性疾病患儿(如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病患儿)。(A级)

1.4 配方乳配制与保存

配方乳配制前所有容器需高温消毒,配制应在专用配制室或经分隔的配制区域内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病房内配置应即配即用。中心配制,应在配置完毕后置4℃冰箱储存,喂养前再次加温。常温下放置时间不应超过1~2h。(E级)

1.5 肠内营养的监测(表3)(E级)

2 肠外营养(PN)支持

当新生儿不能或不能完全耐受经肠道喂养时,完全或部分由静脉供给热量、液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方式。

2.1 适应证

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食道闭锁、肠闭锁等;

②获得性消化道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③早产儿。(E级)

2.2 途径

肠外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儿的营养需求量以及预期的持续时间,还应考虑患儿的个体状况(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等)。(E级)

2.2.1 周围静脉

适用于短期(<2周)应用,并且液体渗透压不超过900mOsm/L(E级)。主要并发症为静脉炎。应注意:①无菌操作;②尽可能选择最小规格的输液管。(E级)

2.2.2 中心静脉

适用于液体渗透压高或使用时间长的情况。包括:①经外周静脉导人中心静脉(PICC)置管;②中心静脉导管(CVC);③脐静脉导管(仅适用于初生

婴JL)。并发症包括:血栓、栓塞、感染、异位、

渗漏、心脏堵塞等。脐静脉置管还可能引起门静脉高压、肝脓肿、肝撕裂、肠管缺血坏死等。应注意:①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进行置管和护理(A级);②中心静脉与周围静脉相比,可减少穿刺次数和导管使用数量(B级)。

预计较长时间接受肠外营养的患儿,推荐使用中心静脉。(E级)

2.3 输注方式

2.3.1 全合一(A11-in-One)

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素在无菌条件下混合于一

个容器中经静脉途径输注。对符合适应证的新生儿,全合一营养液可作为安全、有效、低风险的静脉营养液(C级)。优点是易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有

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利用,并节省费用。缺点是

混合后不能临时改变配方。配制时需注意肠外营养支持所用营养液根据当日医嘱在层流室或配制室超净台内,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配制操作步骤为:①电解质溶液、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制剂先后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溶液;②将脂溶性维生素注入脂肪乳剂;③充分混合葡萄糖和氨基酸溶液后,再与经步骤②配制的脂肪乳剂混合;④轻轻摇动混合液,排气后封闭;⑤贴上PN输液标签(病区、床号、姓名、PN的处方组分)。营养液应避光保存于2~8℃下。无脂肪乳剂的混合营养液尤应注意避光。建议现配现用(D级)。特别提醒:①全合一溶液配制完毕后,应常规留样,保存至患儿输注该混合液完毕后24 h;②电解质不宜直接加人脂肪乳剂液中,且要注意:全合一溶液中一价阳离子电解质浓度不高于150 mmol/L,二价阳离子电解质浓度不高于5 mmol/L,;③避免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液体或其他药物;④建议全合一溶液理化性质的

稳定性需由药剂师审核(D级)。

2.3.2 多瓶输液

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和脂肪乳剂,采用输液瓶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输注(C级)。适用于不具备无菌配制条件的单位。优点是灵活,对病情变化快的患儿(如ICU患儿)易于调整配方。缺点是工作量相对大,易出现血糖、电解质紊乱,且不利于营养素充分利用。需注意的是脂肪乳剂输注时应>20 h。

2.4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肠外营养液基本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乳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

2.4.1 液体量

因个体而异,需根据不同临床条件(光疗、暖箱、呼吸机、心肺功能、各项监测结果等)调整(表4)。总液体在20~24 h内均匀输入,建议应用输液泵进行输注。(C级)

2.4.2 热卡

足月儿70~90 kcal·kg-1·d-1,早产儿80~100 kcal·kg-1·d-1。(E级)

2.4.3 氨基酸

推荐选用小儿专用氨基酸。生后24 h内即可应用(肾功能不全者例外),从1.5~2.0 g·kg-1·d-1开始,足月儿可至3 g·kg-1·d-1,早产儿可增至3.5~4.0 g·kg-1·d-1。氮:非蛋白热卡=1 g:100~200 kcal。(B级)

2.4.4 脂肪乳剂

脂肪乳剂在生后24 h内即可应用,推荐剂量从

1.0 g·kg-1·d-1开始,按0.5~1.0 g·kg-1·d-1的速度增加,总量不超过3 g·kg-1·d-1(C级)。早产儿建议采用20%脂肪乳剂(A级)。中长链混合型脂肪乳剂优于长链脂肪乳剂(B级),橄榄油脂肪乳剂在短期内具有减

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C级)。

2.4.5 葡萄糖

开始剂量为4~8 mg·kg-1·min-1,按1~2 mg·kg-1·min-1的速度逐渐增加,最大剂量不超过11~14 mg·kg-1·min-1 (C级)。注意监测血糖。新生儿PN时建议血糖<8.33 mmol/L(E级)。不推荐早

期使用胰岛素预防高血糖的发生(A级),如有高血糖(8.33~10 mmol/L),葡萄糖输注速度按1~2 mg·kg-1·min-1逐渐递减,如4mg·kg-1·min-1仍不能控制高血糖,可用胰岛素0.05 IU·kg-1.d-1(E级)。

2.4.6电解质

推荐需要量见表5。(D级)

2.4.7 维生素

肠外营养时需补充13种维生素,包括4种脂溶性维生素和9种水溶性维生素。新生儿肠外营养时的需要量见表6。因目前国内尚无小儿专用维生素制剂,临床上一般应用成人维生素混合制剂。(E 级)

2.4.8 微量元素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内容 一.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二.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状况 三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支持对策 四.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与喂养 五.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一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1.婴儿营养的现代观念: 1998年,Lucas提出“营养程序化”(nutritional programming) 的概念,即在发育的关键或敏感时期,营养状况将对机体和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以至终生的影响。 早期营养可以调控成人远期的健康: ?成人心血管的健康、 ?糖尿病、 ?成人期骨骼的健康、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肥胖的发生和神经行为、学习认知能力与寿命等等。 搞好早期营养,会给儿童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决定人生健康水平的基础建设。 2. 出生后早期是营养投入的关键时期。 3. 营养银行: ?营养银行是保持终生健康水平的生态学内结构平衡体系。 ?婴幼儿期是营养银行的投资期 ?早期投入不足造成积累性营养债和生长债,这些偏差都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一阶段无法弥补。 二.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状况 1.宫外发育迟缓( EUGR ) Clark 和Thomas 等提出了“宫外发育迟缓( EUGR )”的概念,它是相对于IUGR 而言的,其定义是出生后的体重、身高或头围低于纠正胎龄的第10 百分位。 婴幼儿的生长具有轨迹现象,在健康状态下是按照自身特定的轨道发展的。当营养不良或受疾病影响时,其生长就会偏离既定轨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2. 国内外关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比较: 美国124个NICU、23~34W 24371例及我国10个NICU、26~36W 974例早产儿; 出院时的体重、身高、头围低于纠正胎龄的第10百分位的比例: 体重身高头围 美国28%34%16% 我国60%58.9%29.5% 3.早产儿出生后生长迟缓的原因: ⑴早产儿本身的原因: ?早产儿在宫内许多营养物质的储备低; ?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 ?由于疾病导致需要时间建立正常喂养。 ⑵营养支持不足: 不能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营养累积欠缺增加,使体重增长速度慢。 ⑶出院后没有正确选择奶源: ①目前的现状: 当早产儿达到出院标准出院或体重没有达到2000 克以上要求出院后,都转为母乳或足月配方奶喂养。

(完整版)早产儿营养

早产儿营养 概况:我国每年出生约100万早产儿。早产儿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VIP。中国城市早产儿发生率2002:7.7%、2005:7.8%、-VLBW:8%、-ELBW:1%科学的营养管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保证生命的关键环节之一。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早产儿的理想生长要兼顾“质”和“量”。质:生长速率(体重)、量:体成分和功能。 蛋白/能量比(P/E),推荐的早产儿适宜能量110-135kcal/kg.d,当P/E适宜(3.2-4.1g/100kcal),摄入能量>100kcal/kg.d时,可使体质成分接近宫内参照值。 蛋白质摄入3.5-4.5g/kg.d ,体重增长速率与蛋白质成线性关系。蛋白质摄入< 3.2g/kg.d,而摄入能量很高,仍能保持宫内生长速率,但体脂含量百分比大大高于胎儿比例。 2010年指南推荐蛋白质推荐量:<1000g者4.0-4.5g/kg.d,体重在1000-1800g 者3.5-4.0g/kg.d,在出院前适当递减。 美国儿科学会AAP,2009推荐:应给予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素使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体重增长的成分接近相同胎龄的正常胎儿。 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ESPGAN,2010.推荐:为早产儿提供营养素的质和量要满足类似于胎儿宫内的生长和与之相符的满意的功能状态。 早产儿理想生长的标准=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 ?23-27周21g/kg.d(15g/d) ?35-37周12g/kg.d(33g/d) ?平均16g/kg.d(25g/d) 在发育的关键期或敏感期的营养状况将对机体或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乃至终身的影响。从广义的角度讲,“关键期”应当指从胎儿一直到出生后前几年内,尤其是生后第一年。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定义:新生儿出院时生长发育计量指标小于等于相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 国内外早产儿EUGR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中国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中华儿科杂志,2009.) 神经认知障碍 超低出生体重儿多中心队列研究,按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率分4组,有495例随访至18-22个月,对其生长参数、神经运动发育、心理智力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研究表明90%的出生体重低于600 g的早产儿存在神经发育异常。随早期生长速率的递增,脑瘫、运动和智力

读《科学膳食幼儿营养健康指南》心得体会

《科学膳食幼儿营养健康指南》心得体会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0—6岁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因此,很好地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该书《科学膳食幼儿营养健康指南》运用营养学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幼儿园饮食实践经验,从概念和具体方法上给予了初步介绍,对婴幼儿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这本书方便托幼机构的工作者日常生活中给幼儿营养配餐,便于计算幼儿的营养是否充足,评估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来补充所需营养,达到膳食平衡、合理营养的目的。 该书共包括六篇:第一篇,营养基础,主要阐述了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水、维生素、膳食纤维等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供给量;第二篇,食物营养,主要介绍了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类、肉类及水产类、奶类、蛋类、菌藻类等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合理食用方法;第三篇,幼儿营养,主要从婴幼儿生理特点阐述了营养需求及营养状况的评价;第四篇,膳食指导,主要阐述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及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第五篇,膳食制度,主要介绍了我国关于幼儿园膳食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第六篇,食谱举要,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常用食谱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食谱、营养食谱,包括食物组成、烹调方式和保健作用,还另外介绍了某些有促进幼儿体格和智力发育的特殊食谱。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膳食需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八条意见: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4、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5、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6、食量与体力活

关于早产儿营养喂养的注意事项

关于早产儿营养喂养的注意事项 早产儿因为在妈妈肚子里面呆的时间的不一样,就算是体重相若,他们的热量、水份、电解质、矿物质还有维他命的储备,都是五花八门的。并且他们不管是在吸收,消耗和代谢速度各方面也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一样的。 在喂食早产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了解到是否做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看他的生长,各位家长都是人手一本健康手册的吧,登录有生长曲线。 宝宝出院之后,最好都要记得去健康门诊做健康检查,把测量出来的身高体重记录在生长曲线上。要是宝宝的身高体重沿着他自己的生长曲线在生长很好,这就说明没有问题了。可是要是他的身高体重掉落在生长曲线之下,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了。 有关早产儿喂食,接下来简单地跟大家讲一下,他们的热量、蛋白质和矿物质各方面的需求。 1、水份

一般情况下在怀孕的二十八周之间的早产儿的话,它的身体水分的含量是身体重量的百分之八十五。那些在正常日子里面出生的宝宝身体水份的话一般都占有体重的百分之七十。 每个宝宝出生后三至五天,都会有一点点时间是会发生体重减轻的状况的。所失去的体重,主要是细胞外水份。早产儿体内比较多的是水分,所以水分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所以照顾早产儿,尤其要满足要给足够的水份。 2、热量 热量供应,在生长和发育是很关键的。但是早产儿身体细胞的数量,活动能力,睡眠时间和外界的环境都是不一样的,热量的需求也不想听。一般情况下宝宝的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是100~120卡。 3、蛋白质 早产儿的生长,比一般的宝宝更加快,因此所需要的蛋白质也会更多,根据饮食供应的方面,宝宝每天每公斤所需摄取蛋白质约是3~4卡。

4、维他命与矿物质 对早产儿来说,需供给适当的量不要给太多的,原因由于宝宝的胃肠道和肾脏都还是比较简单。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让未成熟的器官负担过重。 母乳是早产儿最适合的吃的,母乳的分泌由于宝宝的孕龄周数的不一样所以也是不一样的。不伦宝宝的孕龄周数是多少,妈妈分泌的乳汁对于宝宝的生长和发育都很哈。 早产儿的胃肠道在出生后的功能就比较好了,宝宝出生以后住了好多天,回家的时候,跟满月出生的宝宝来说其实是差不多的。他们的食量、排泄、体重的增加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大家都说最好让早产儿尽量喂食母奶,但是现在超市里面的早产儿配方和婴儿配方都已经很进步,都能够使用。 吐奶其实是宝宝很常见的现象。早产儿吐奶情形,在住院期间,通常情况下比较多,但是在出院回家的时候,吐奶和足月的宝宝其实差不多的。大家这样子喂食早产儿,但是

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2020版

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健康足月出生的满6月至24月龄的婴幼儿进行辅食添加基本原则和分年龄段辅食添加指导及辅食制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满6月至24月龄内婴幼儿辅食添加的营养指导。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婴儿 infant 年龄在0~12月龄以内的儿童。 2.2 幼儿 toddler 年龄在12~36月龄的儿童。 2.3 辅食 complementary foods 辅助食品 婴幼儿在满6月龄后,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为了满足营养需要而添加的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包括家庭配制的和工厂生产的。 3 婴幼儿辅食添加基本原则 3.1 辅食添加时间 纯母乳喂养到6月龄,且在孩子健康时添加辅食。婴幼儿进餐时间应逐渐与家人一日三餐时间一致。同时,继续母乳,建议母乳喂养到2岁及以上。 3.2 辅食种类 种类由单一到多样,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添加量由少到多。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3d~5d,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逐渐增加辅食种类,最终达到每天摄入七类常见食物中的四类及以上,参见附录A。 3.3 辅食添加的数量与营养要求

辅食添加量由少到多,关注婴幼儿的饥饿和饱足反应,主要依据孩子的需要而定。满足母乳及辅食提供的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的需求,参见附录B。 3.4 辅食性状与质地 随着婴幼儿口腔及胃肠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发育,辅食性状和质地应由稀到稠、由细到粗,从肉泥、菜泥等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增加食物硬度和颗粒大小,过渡到肉末、碎菜等半固体或固体食物。 3.5 顺应喂养 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喂养者应根据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变化,提供多样化且与其发育水平相适应的食物,保证婴幼儿健康发育。喂养过程中,应及时感知婴幼儿发出的饥饿和饱足反应,并做出恰当地回应,应耐心鼓励和协助婴幼儿进食,培养儿童合理进食行为,帮助婴幼儿学会自主进食,遵守必要的进餐礼仪,逐步形成健康的进餐模式。 3.6 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和评估婴幼儿体格生长发育指标,评估营养状况。当辅食营养摄入无法满足需求时,应及时调整,可合理进行营养素补充。 3.7 辅食添加的安全与卫生 应使用清洁安全卫生的食材和餐用具进行辅食制作。有些食物或进食行为容易导致进食意外,为保证安全,婴幼儿进食时须有成年人看护。 3.8 患病期间的喂养 暂停添加新的辅食。除特殊情况外,鼓励进食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辅食。病愈后,及时恢复正常饮食。 4 分年龄段辅食添加指导 4.1 满6~8月龄 4.1.1 辅食种类:首先补充含铁丰富、易消化且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稠粥、蔬菜泥、水果泥、蛋黄、肉泥、肝泥等,逐渐达到每天能均衡摄入蛋类、肉类和蔬果类。 4.1.2 辅食频次:由尝试逐渐增加到每日1~2餐,以母乳喂养为主。 4.1.3 辅食数量:每餐从10 mL~20 mL(约1~2勺),逐渐增加到约125 mL(约1/2碗)。各类食物推荐摄入量参见附录C。因考虑到辅食摄入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以不影响总奶量为限。 4.1.4 辅食性状:从泥糊状逐渐到碎末状。 4.1.5 辅食质地:可用舌头压碎的程度,如同软豆腐状。 4.2 9~12月龄 4.2.1 辅食种类:在8月龄基础上引入禽肉(鸡肉、鸭肉等)、畜肉(猪肉、牛肉、羊肉等)、鱼、动物肝脏和动物血等,逐渐达到每天能均衡摄入蛋类、肉类和蔬果类。 4.2.2 辅食频次:规律进食,每日2~3餐,1~2次加餐,并继续母乳喂养。 4.2.3 辅食数量:每餐逐渐增加到约180 mL(约3/4碗),各类食物推荐摄入量参见附录C。 4.2.4 辅食性状:碎块状及婴儿能用手抓的指状食物。

儿童哺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附件3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医学界儿科频道昨天 近期,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编写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正式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发布。该指南是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2002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的总体规划特别编制的,以达到保障婴幼儿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 该指南指出,出生后数年的营养和健康是实现儿童生存、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指南指出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由于婴幼儿群体生长发育迅速和对食物供给需求的特殊性,有几种营养素较难满足供给需求,易导致缺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当母乳和辅食添加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需要的时候,采用辅助营养补充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1 维生素A

维生素A缺乏症是全球范围最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儿童严重感染和死亡发生的最主要营养影响因素之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指出:维生素A缺乏被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重点消灭疾病之一。 2000年我国14省0-6岁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维生素A缺乏及边缘缺乏的发生率超过50%,6个月以下婴儿发生率接近80%,以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亚临床缺乏)为主,第九版《儿科学》已将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归为维生素A缺乏。 通过对2006-2016年我国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检索和整理,共得到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其中0-6岁儿童的数据共涉及18个地区。由于不同地区的样本量、分布等略有差别,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只能作为粗略的参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分级方法(血清视黄醇浓度< 0.70μmol/L计算患病率): o <2%,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 o o o 2-10%(不含10%),轻度公共卫生问题; o o o 10-20%(不含20%),中度公共卫生问题; o o o

早产儿的营养支持

早产儿的营养支持 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近期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影响到远期的预后,因此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 一、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一)胎儿和新生儿的生长: 胎儿和新生儿的体重增长规律 胎龄(周)体重增长(g/k g﹒d) 24~28 15~20 ~32 17~21 ~36 14~15 37~40 7~9 出生后足月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为出生体重的5~8%,主要是体内水分的丢失。母乳喂养的足月儿于生后10天内应恢复出生体重,以后每日以平均20g的速度生长。早产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可达出生体重的10~15%,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也较长,甚至2~3周。 新生儿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对早产儿来说最佳目标是达到宫内生长速度。 (二)能量需求: 早产儿的能量平衡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能量摄入=能量排泄+能量储备+能量消耗 其中能量排泄主要通过粪便,一小部分通过尿液;能量储备主要指蛋白质和脂肪,前者的储备与蛋白质的摄入量直接相关,而后者的储备与能量摄入有关;能量消耗用于基础代谢、体温调节、活动与合成机体组织所需。对临床状况稳定、处于生长状态下的早产儿来说,推荐能量摄入为110~130kca/kg﹒d。 早产儿的能量需求 Kca/kg﹒d 基础代谢 50 活动所需 5 体温调节 10 总能量消耗 65 能量排泄 15 能量储备 30~50 推荐能量摄入110~130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早产儿出生后第一周其能量消耗较低,约为40~50kca/kg﹒d,生后第二周增至55~65kca/kg﹒d,故对于胎龄30~34周、不需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在生

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喂养方法

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喂养方法 发表时间:2009-06-16T13:04:59.857Z 来源:《新科教》2009年03-04月供稿作者:马宏梅(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建国镇卫生院,内蒙古通辽,028 [导读] 本文就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和喂养方法进行了论述。摘要:一般说来,妊娠期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在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占活产婴的5%。由于他们的发育程度欠佳,因此在喂养时需要特别注意,本文就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和喂养方法进行了论述。关键词:早产婴儿;营养需要;喂养方法 一、早产儿的营养需要 要考虑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就要先了解胎儿和初生婴儿的生长情况。胎儿24~39周每日增长15 g/kg或增长胎儿体重的1.5%。出生后足月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为出生体重的5%,主要是体内水分的丢失。母乳喂养的足月儿于生后10天内应恢复出生体重,以后每日以20 g的速度生长。早产儿的营养需要与足月儿不同,应以相当胎龄的宫内增长速度为目标。早产儿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营养素的需要有着特殊的需要。在热量方面,早产儿如果完全经口喂养,每日需要热量522.5~585.2 kJ/kg才会规律生长。在蛋白质方面,早产低体重儿每日蛋白质需要量3.5~4.0 g/kg。在脂肪方面,早产儿对脂肪吸收功能较足月儿差,而且脑细胞生长和髓鞘的形成迅速,因此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增加,亚油酸量应占总热量的3%(418 kJ中含300 mg)。在矿物质和维生素方面,钠、钙、磷、铁、维生素等都应科学按比例调配。 二、早产儿的奶类选择和喂养方法 1、在奶类选择方面。 新鲜的早产儿母乳于生后1个月内与足月儿母乳不同。具体表现情况如下:(1)生后第1天总蛋白为4.79 mg/ml,第10天为 2.19 mg/ml,生后两天内只有清蛋白,至第3天才监测出酪蛋白,其比例为86∶14,至生后10天清∶酪为70∶30(足月儿初乳蛋白总量为2.7 mg/ml,其中乳球蛋白1.5 mg/ml,酪蛋白1.2 mg/ml),至1个月末早产儿母乳中蛋白含量降至 1.31~1.81 mg/ml。从分子结构监测酪蛋白形态和化学性质,结果早产儿母乳与足月儿母乳并无差别。 (2)每100 ml母乳中Na含量为2.66±0.3 mmol/L,至1个月末降至0.76±0.09 mmol/L。 (3)由于脂肪和乳糖含量较少热量略低,每100 ml母乳中为(215±10)kJ。 (4)钙含量低特别不能满足<1 500 g早产儿的生长需要。因此喂养早产儿即或有充足的母乳至生后1个月末,母乳中蛋白、钠、钙的量已明显不足。另外,由于早产儿胃肠及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又需要高热量供其生长需要,生后应适当提高热量,最好是补充一些奶,其中含有适于早产儿消化吸收且不增加血液渗透压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各种早产儿配方乳有共同特点。以每100 ml配方乳为例:(1)蛋白1.92~2.2 g;(2)脂肪3.41~4.0 g,其中中链脂肪酸占40%,易于消化吸收。418.4 kJ中含亚油酸高于需要量(300 mg),利于促进婴儿脑细胞的生长发育。(3)碳水化合物中60%为多聚葡萄糖,供给所需要热量,不增加血渗透压:(4)增加钠含量,补充早产儿肾排钠量增加的需要。(5)钙含量为正常母乳含量的3倍,使Ca∶P接近2∶1。(6)维生素E/PUFA>1.0 iU/g,保护细胞膜,防止脂质过氧化作用。早产儿配方乳能补充母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不足,但缺乏母乳中的许多生长因子、酶、IgA和巨噬细胞等。 一些学者提出,用新鲜的早产儿母乳与早产儿配方乳混合喂养,混合喂养在满足早产儿营养需要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免疫活性物质。新鲜早产儿母乳的保存方法是先冷藏24小时,然后冷冻保存,3个月内应用是安全的。先冷藏的目的首先是保留生长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同时解脂酶可以分解脂肪。喂养前不用微波加热,先由冷冻放入冷藏8小时解冻至喂养前1小时放置室温或温热后喂养。早产儿混合乳不主张用奶库中的母乳,因奶库中的母乳多来自足月儿的成熟乳,后者蛋白质含量较低,还必须用巴氏消毒,结果破坏了奶中的免疫活性物质。研究表明应用奶库中的母乳混合喂养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等的增长慢,且住院时间较长。 2、喂养的基本方法。 出生体重大于1 500 g,无明显肺部疾患的婴儿可于出生后24小时开始喂养;有围产窒息,母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应延迟喂养至少72小时;开始喂养母乳1/2稀释;配方乳1/4稀释,每次剂量依体重不同而异。体重小于等于1000 g,1~2 ml/kg;1001~1500 g,2~3 ml/kg;1 501~2 000 g,3~4 ml/kg;大于2 000 g,10 ml/kg不稀释,每2~3小时喂养一次。;体重小于等于800 g每小时喂养一次或持续胃饲;每日增加奶量≤20 ml/kg,增加奶时必须监测其耐受性;喂养后最好右侧卧位和拍背,促进胃排空;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每日至少测量体重一次,记录喂养类型和耐受情况。 3、对喂养的耐受性的观察情况。 用胃饲管喂养的婴儿每次喂养前先抽取胃中残余奶量,正常为0~2 ml/kg。超过正常时应减量或停喂一次;观察腹胀:间断测量腹围的方法,固定测量部位和时间。腹围增加1.5 cm时应减量或停喂一次;呕吐、腹胀、胃残留量增加,血便或大便潜血,提示感染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停止经口喂养;胃残留量超过正常和腹胀,是监测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早产儿的喂养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妇婴医护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早产儿的营养需要及喂养方法,正确指导母亲合理喂养,以保证早产儿早日赶上足月儿体重增长、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

幼儿园儿童营养指导

幼儿园儿童饮食指导 3-6岁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 3-6岁学龄前儿童喂养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4?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5?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6?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 7?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8?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关于蛋白质 学龄前儿童(3-6岁儿童)摄入蛋白质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细胞、组织的增长,因此对蛋白质质量,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学龄前儿童 蛋白质参考推荐摄入量为45-60g/天,蛋白质供能约为总能量的14%-15%,包括1个鸡蛋,350ml牛奶,100g畜禽鱼肉类等。在农村要充分利用大豆所含优质蛋白质来预防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引起的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 关于脂肪 并不是听到脂肪就要敬而远之,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免疫功能的维持、脑的发育和神经髓鞘的形

成都需要脂肪,尤其是必须脂肪酸。建议使用含有a -亚麻酸的大豆油或脂 肪酸比例适宜的调和油为烹调油,在选择动物性食物时,也可多选用鱼类等富含n-3长链多 不饱和脂肪酸的水产品。 关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供能的主要来源,约占总能量的50%-60%。不宜选用过多的糖和甜食, 应以含有复杂碳水化合物的谷类为主,如大米、面粉、红豆、绿豆等。 关于钙 为满足学龄前儿童骨骼生长,每日奶的摄入量不低于300ml,不超过600ml。 关于铁 铁缺乏的儿童会有行为异常,比如对外界反应差、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 能力差,临床上表现为听力减弱、视力减弱,学习成绩不佳,同时对儿童免疫力、行为和智 力发育产生不可逆性影响。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等,膳食中的维C可促进铁的吸收。 关于碘 碘缺乏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建议每周膳食至少安排一次海产品,使用碘强化盐。 关于锌 锌缺乏会导致儿童出现味觉下降、厌食甚至异食癖、嗜睡、面色苍白,抵抗力差易患各 种感染性疾病,严重者生长迟缓。锌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海鱼、牡蛎、鱼、禽、蛋、肉等。 关于维生素 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动物肝脏、蛋黄、牛奶中维生素A含量丰富,B族维生素在娘谷类、坚果、瘦肉中含量丰富。

非营养性吸吮(NNS)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非营养性吸吮(NNS)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05-24T17:21:12.9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9期作者:向丽平李汉群(通讯作者)[导读] 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将成为我国新生儿医学在21世纪重点攻克的目标之一。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湖北黄石 435003) 【摘要】目的:对非营养性吸吮(NNS)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产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选择组采用鼻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NNS喂养,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喂养。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统计拔胃管经口喂养的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喂养一般情况比较, 拔管时间、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肠道营养指标达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胃管留置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对早产儿生理行为的发育程度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促进早期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鼻胃管喂养;早产儿;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277-02 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将成为我国新生儿医学在21世纪重点攻克的目标之一[1],喂养方法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先天缺陷导致早产儿吸吮吞咽及其协调功能,采用鼻胃管喂养(INGF)虽然解决了早产儿吸吮困难的问题,INGF作为一种非生理的喂养方法,可能对早产儿吸吮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不成熟的消化道功能的促进作用,以增加胃肠道耐受性,尽早达到满足营养的足量喂养,减少静脉营养的使用,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2]。选择一种有效、安全、合理的喂养方式,很有必要。我们研究采用鼻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NNS,结果表明,非营养性吸吮喂养方法对早产儿生理行为的发育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8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选择组采用鼻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NNS喂养,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喂养。均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给予入暖箱保暖、重点监护,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个体临床状况进行及时处置。 1.2.1喂养方法:对照组给予鼻胃管喂养。选择组在每次鼻胃管喂养前、后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各5min,7~8次/24h。采用同一种早产儿雀巢配方奶粉,出生体重>1000g早产儿,开始每间隔2小时1次,每次1ml,24小时后,每天每次增加1~2ml。早产儿>1500g,开始2小时1次,每次2ml,24小时后,每天每次增加2~3ml,静脉营养补充热能。 1.2.2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统计拔胃管经口喂养的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 2.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变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喂养一般情况比较,拔管时间、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肠道营养指标达418.4kg/(kg.d)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胃管留置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2 两组喂养相关并发症NNS组呼吸暂停25例(59.5%),腹胀0例。N-NNS组为23例(5 4.8%),腹胀2例(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而NNS组胃残留6例(14.3%),较N-NNS组16例(38.1%)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75;P<0.05)。 4.讨论 吸吮是新生儿的原始反射之一,早产儿有效的吸吮和吞咽要到34~36周才能成熟,在此以前喂养则可能引起呼吸暂停或误吸[2],早期应用鼻胃管喂养是早产儿有效的营养供给方法。这种喂养方法影响早产儿的味觉和知觉感官的发育,在鼻饲时无论新生儿是否有吸吮均有奶液流入,降低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发育进程。早产儿的吞咽、呼吸协调的吸吮功能的不断发育,由鼻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才能保证他们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研究结果显示:选择组鼻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缩短4d,说明NNS喂养方式,有利于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不仅满足了早产儿心理、生理发育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吸吮反射功能的成熟。

2013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外科学组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通讯作者:蔡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临床营养科,200092,Email: caiwl978@https://www.doczj.com/doc/90140985.html,

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本指南意见依据的研究或文献证据分级和指南推荐分级系统,依据证据等级强度,将推荐意见分为了A、B、C、D、E五个等级(表1)。 1 肠内营养(EN)支持 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称为肠内营养。

1.1 推荐摄入量 1.1.1 能量 经肠道喂养达到105~130 kcal·kg-1·d-1,大部分新生儿体重增长良好。早产儿需提高能量供应量(约110~135 kcal·kg-1·d-1,部分超低出生体重(ELBW)儿可达150 kcal·kg-1·d-1)才能达到理想体 重增长速度。(C级) 1.1.2 蛋白质 足月儿2~3 g·kg-1·d-1,早产儿3.5~4.5 g·kg-1·d-1 (<1 kg 4.0~4.5 g·kg-1·d-1;1~1.8 kg 3.5~ 4.0 g·kg-1·d-1)。足月儿蛋白质:热卡=1.8~2.7 g:100 kcal,早产儿蛋白质:热卡=3.2~4.1 g:100 kcal。(C级) 1.1.3 脂肪 5~7 g·kg-1·d-1,占总能量40%~50%。(C级) 1.1.4 碳水化合物 10~14 g·kg-1·d-1,占总能量的40%~50%。(C 级)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 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计算方法为: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早产周数=足月胎龄(40W)-出生胎龄。 举例如下:某胎龄32周早产儿,如果实际年龄为生后3月龄;早产周数=足月胎龄-出生胎龄,即:40周-32周=8周(2个月);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即:3个月(12周)-2个月(8周) =1个月(4周)。该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个月,评价该3月龄的早产儿时应与1月龄正常婴儿的生长标准来进行比较。 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早产儿追赶生长

一般认为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 3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略)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图1) 图1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指导流程图

早产儿更需要补充这四种营养

早产儿更需要补充这四种营养 一般认为早产儿对热量的要求高于成熟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卡110~150千卡。因早产儿安静代谢率,指肺呼吸的作功比成熟儿大,但吸收能力低于成熟儿,所以热能的供给还是以稍低开始为宜。视情况逐步加多。究竟,早产儿更需要哪些营养呢?早产儿又应该如何喂养呢? 早产儿更需要什么营养? 1、氨基酸:正常早产儿必需润峰金康氨基酸为9种,早产儿为11种,因早产儿缺乏有关的转化酶,不能将蛋氨酸转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2、无机盐:早产儿比成熟儿需要的多,因为胎儿的最后阶段,是无机盐增加的阶段,如:钙、磷、铁都要增加,不足月的,早产儿体内就会缺乏无机盐。 3、维生素:早产儿缺维生素E,易出现溶血性贫血,早产儿对脂肪的吸收率不如成熟儿,并可能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素。早产儿食配方食品还是以母乳喂养好,待研究。总之早产儿的营养应因人而异。因情况不同,个体差异,营养上应结合个体情况细致考虑。 4、蛋白质:成熟儿从母乳中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6~7%,早产儿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高于正常儿。 早产儿应该如何喂养? 凡出生体重低于1.5千克以及不能吸吮的早产婴儿,刚出生时般家庭是无法自行喂养的,必须留在医院继续观察。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出生体重为1.5~2.5千克的早产儿的喂养。 1、需要考虑用母乳喂养早产的宝宝。 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食品。早产儿生理机能发育不很完善,要尽一切可能用母乳 (特别是初乳)喂养。母乳内蛋白质含乳白蛋白较多.它的氨基酸易于促进宝宝生长,且初乳含有多种抗体,这些对早产儿尤为可贵。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和其他感染的机会较少,宝宝体重会逐渐增加。 2、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用代乳品喂养早产儿。 首选为优质母乳化奶粉,它的成分接近母乳,营养更易吸收,能使宝宝体重增长较快;也可考虑用鲜牛奶喂养,但采用时应谨慎从事,以减低牛奶脂肪含量,增加糖量,使之成为低脂、高糖、高蛋白的乳品。在用代乳品喂养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宝宝有无呕吐、腹泻、便秘以及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3、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宝宝的喂养量及喂养次数。 母乳喂养的早产宝宝应该经常称称体重,观察早产儿体重的增加情况,这是判断喂养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一般足月新生儿在最初几日内由于喂哺不足或大小便排泄的原因,体重略有减轻,这是正常现象。但早产儿此时体重的维持至关重要,要重视出生后的早期喂养,设法防止宝宝体重的减轻。由于早产儿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较多,因此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如果采用人工喂养,一般体重1500–2000克的早产儿一天喂哺12次,每2小时喂一次.2000–2500克体重的宝宝一天喂8次,每3小时喂

1至3岁幼儿营养指南

1~3岁幼儿营养指南 1岁1个月宝宝营养指南 一、幼儿膳食安排的原则是保证足够的营养和从以奶为主的饮食过渡到成人膳食。为幼儿选择的食物必须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要重视动物蛋白和豆类的补充。特别应补充一定量的牛奶,但一般不超过800毫升,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二、宝宝的消化能力还比较弱,胃容量较成人小得多,所以需要少量多餐,一般每日安排“三餐两点”,并于晚间睡前1-2个小时加一次牛奶,以保证每日的进食量。 三、早餐可以吃牛奶、发糕、鸡蛋粥、吃豆泥粥或者面条;午餐就吃软饭、冬瓜肉末、粉条、猪肝泥等;晚饭可以丰富些,比如猪肉、菠菜、混沌和小萝卜丝汤。 推荐食谱:鸡肉粥,鲜虾肉泥,煎鸡肝软饭,海苔饭团,蛋花燕麦粥 1岁2个月宝宝营养指南 一、1岁的孩子完全可以食用谷类食物了,因此米饭、馒头、带馅的包子、馄饨、饺子等食物,宝宝也会非常爱吃,但应该避免油炸食物。 二、食物应该尽量细、软、烂、易于消化、易于咀嚼为主,以免影响孩子的胃肠道功能和吸收功能。 三、给宝宝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多吃鲜鱼、奶制品及肉、蛋类,特别是鸡蛋,是婴幼儿的首选辅食。 推荐食谱:彩虹馄饨 1岁3个月宝宝营养指南 一、多吃蔬菜、水果。宝宝每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蔬菜,特别是橙绿色蔬菜,如:西红柿、胡萝卜、油菜、柿子椒等。可以把这些蔬菜加工成细碎软烂的菜末炒熟调味,给宝宝拌在饭里喂食。要注意水果也应该给宝宝吃,但是水果不能代替蔬菜,1至2岁的宝宝每天应吃蔬菜、水果共150-250克。 二、适量摄入动植物蛋白。在肉类、鱼类、豆类和蛋类中含有大量优质蛋白,可以用这些食物饨汤,或用肉末、鱼丸、豆腐、鸡蛋羹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喂宝宝。1至2岁的宝宝每天应吃肉类40-50克,豆制品25-50克,鸡蛋1个。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指南参考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2000年指南,依据证等级强度,将推荐意见分为了A、B、C三个等级(表1)。 第一部分肠内营养支持 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称肠内营养。1推荐摄入量 1.1 能量经肠道喂养达到每天105~130kcal/kg,大部分新生儿体重增长良好。部分早产儿需提高能量供应量(约每天150kcal/kg)才能达到理想体重增长速度。(B) 1.2 蛋白质足月儿每天2~3g/kg,早产儿每天3~4g/kg。蛋白质:热量=1g:35~43 kcal( 2.8~ 3.1g:110~120 kcal)。(B) 1.3 脂肪每天5~7g/kg,占总能量的40%~50%。(B) 1.4 碳水化合物每天10~14g/kg,占总热量的40%~50%。(B) 2 喂养方式 2.1 母乳喂养 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A) 禁忌症:①母亲患有活动性传染病如结核病、肝炎等。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哺乳禁忌症,但这类婴儿应在出生24h内给予特异性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继之接受乙肝疫苗免疫;②母亲为HIV病

毒、CMV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或携带者;③乳房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另一侧无感染乳房可继续喂养);④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诊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下(乳汁内含放射活性物质);⑤母亲正在接受抗代谢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或对婴儿有影响的药物治疗(直至完全清除之前);⑥母亲正在吸毒、酗酒;⑦怀疑或明确诊断为遗传代谢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等。(B) 2.2 人工喂养 2.2.1 奶瓶喂养适用于34周以上具有完全吸吮和吞咽能力,又无条件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B) 2.2.2 管饲喂养 ⑴适应证:①<32周早产儿;②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奶瓶喂养者;③因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因素不能经奶瓶喂养者;④作为奶瓶喂养不足的补充。 ⑵管饲喂养:①鼻饲管喂养是管饲喂养的首选方法。喂养管应选用内径小而柔软的硅胶或聚亚胺酯导管。 a 推注法:适合于较成熟、胃肠道耐受性好的新生儿,但不宜用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者。(B) b 间歇输注法:采用输液泵输注,每次输注时间可以持续30min~2h,根据患儿肠道耐受情况间隔1~4h输注。适用于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和有肺吸入高危因素的患儿。(B) C 持续输注法:连续20~24h用输液泵输注喂养。此方法仅建议用于上述两种管饲方法不能耐受的新生儿。(B)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全文详解版)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全文详解版) 作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张春一 来源:“广东省新生儿抢救护理中心”微信平台,2015-02-10 本文缩减版已投稿《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于2015年2期刊发,为感谢各位同仁对平台及作者的垂注,特贡献此“全文详解版”。 小编提醒:在学习国外喂养指南的同时要考虑到国内外诊疗护理的差异,例如:国外母乳喂养率高、院感发生率低、护理人员人手充足等。 1、引言 足够的营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和健康的必要条件。营养方案首选肠内营养,早期肠外营养也非常重要,是肠内营养的补充。极低体重儿喂养的首要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全肠内营养,维持最好的生长和营养状态,并避免喂养速度过快导致的不良并发症。 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多学科工作组开展了结构化文献查阅,严格提出循证依据,提交给更多新生儿科医生商讨,最终形成了本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建议。我们尽可能按照循证医学中心的标准标注出了证据级别(LOE),证据级别分类如下: 1a 随机对照研究(RCT)的系统评价 1b 置信区间较窄的单个随机对照研究 2a 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2b 单个的队列研究或低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3a 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3b 单个的病例对照研究

4 病例系列报道,低质量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5 专家意见 2、达到全胃肠内喂养的时间 2.1 建议 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喂养目标是生后2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150-180ml/kg/d),1000-1500g早产儿目标是生后1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个别早产儿特别是1000g以下早产儿不能耐受大量肠内喂养,因此本目标需要个体化评估。 2.2 依据 较快达到全胃肠内喂养可以尽快拔除血管内置管、减少败血症发生、减少其他导管相关的并发症(LOE 2b)。标准化喂养方案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生后1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喂养量达到170ml/kg/d的中位时间是生后7天,而且并不增加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3、喂奶频次 3.1 建议 建议1250g以上早产儿每3小时喂奶一次。1250g以下早产儿尚无足够证据决定选择每隔3小时喂奶还是每隔2小时喂奶。 3.2 依据 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92名出生体重<1750g的新生儿随机分为隔3小时喂养组和隔2小时喂养组,两组间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隔3小时喂养组花在喂奶上的时间少于隔2小时喂养组(LOE2b)。另外两个回顾性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一项研究认为隔3 小时喂养和隔2小时喂养效果相似,另一项研究认为隔2小时喂养更有益处。 4、非营养性喂养:开始时间、喂养量、持续时间 4.1 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