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基础-消费函数
- 格式:ppt
- 大小:451.50 KB
- 文档页数:21
消费函数公式消费函数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消费者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行为。
消费函数可以用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预测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以及评估政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费函数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消费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C = f(Y)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
消费函数描述了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收入水平。
消费函数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正斜率:消费函数通常具有正斜率,即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这意味着收入增加时,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购买商品和服务。
2.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函数的斜率递减,即消费支出随着收入增加的速度递减。
这意味着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花费的金额会逐渐减少。
3. 收入消费曲线:消费函数可以用来绘制收入消费曲线,该曲线表明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支出。
收入消费曲线通常是上升的,并且斜率递减。
消费函数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 收入预测:通过分析消费函数,可以预测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支出。
这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预测市场需求非常重要。
2. 价格变动分析:消费函数可以用来分析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通过观察消费函数的斜率变化,可以评估价格变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3. 政策评估:消费函数可以用来评估政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例如,通过分析消费函数,可以评估提高个人所得税率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4. 储蓄率分析:消费函数可以帮助分析个人的储蓄行为。
通过比较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额,可以评估个人的储蓄率。
消费函数的研究对于理解消费者行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需求、评估政策效果,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因此,消费函数是经济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概念。
通过深入研究消费函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并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者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行为的函数。
计量经济学1. 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前定变量。
2. 设消费函数为,其中虚拟变量,当统计检验表明下列哪项成立时,表示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有一样的消费行为,。
3. 当模型存在序列相关现象时,适宜的参数估计方法是广义差分法。
4. 设某商品需求模型为,其中Y 是商品的需求量,X是商品的价格,为了考虑全年12个月份季节变动的影响,假设模型中引入了12个虚拟变量,则会产生的问题为完全的多重共线性。
5. 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6. 完全多重共线性时,可以计算模型的拟合程度的判断是不正确的。
7. 当质的因素引进经济计量模型时,需要使用虚拟变量。
8. 半对数模型中,参数β1的含义是X的相对变化,引起Y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化。
9. 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时,参数估计的标准差变大。
10. 在由n=30的一组样本估计的、包含3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中,计算得多重决定系数为0.8500,则调整后的多重决定系数为0.8327。
11. 对于模型,为了考虑“地区”因素(北方、南方),引入2个虚拟变量形成截距变动模型,则会产生完全多重共线性。
12. 模型中引入实际上与解释变量有关的变量,会导致参数的OLS估计量方差增大。
13. u t=ρu t-1+v t序列相关可用DW检验(v t为具有零均值,常数方差且不存在序列相关的随机变量)。
14. 关于经济计量模型进行预测出现误差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既有随机因素,又有系统因素。
15. Goldfeld-Quandt方法用于检验异方差性。
16.判定系数R2的取值范围是0≤R2≤1。
17.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内生变量。
18.用OLS估计经典线性模型,则样本回归直线通过点。
19. 消费函数模型,其中I为收入,则当期收入I t对未来消费C t+2的影响是:I t增加一单位,C t+2增加0.1个单位。
20. 回归模型中,关于检验所用的统计量,说法正确的是服从21. 如果模型y t=b0+b1x t+u t存在序列相关,则cov(u t, u s) ≠0(t≠s)。
“消费函数”的名词解释
“消费函数”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的是描述消费行为与消费支出之间关系的数学函数。
它用于描述个体或家庭在特定时间段内根据其收入和其他因素来做出消费决策的模型。
消费函数通常表示为C = f(Y),其中C代表消费支出,Y代表可支配收入。
该函数表达了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即人们在不同收入水平下消费的金额。
消费函数可以是线性的、非线性的或其他形式的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表示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成正比。
非线性消费函数则表示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可能包括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等经济现象。
消费函数的研究对于经济学和个人理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分析消费者行为、预测经济发展趋势、评估政策效果等。
对个人而言,了解自己的消费函数可以帮助做出理性的消费决策、规划个人预算和财务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函数是一个理论模型,对个体和整体的消费行为进行概括和描述,并不代表每个人的具体消费行为。
实际的消费行为可能受到个人偏好、文化背景、收入分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用来描述个体或家庭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行为。
消费函数通常被表示为一种数学模型,它展示了个体或家庭在可支配收入不同情况下消费的关系。
在宏观经济学中,消费函数也被用来预测整个经济体系中消费支出的变化。
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消费函数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C=f(Y)其中,C代表个体或家庭的消费支出,Y代表可支配收入,f表示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的形式会根据个体或家庭的偏好、收入水平、价格水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消费函数的变量消费函数通常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会导致消费支出的增加,但并非线性关系。
•价格水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化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替代效应: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可能会选择购买其他替代品而减少该商品的消费。
•边际效用:消费函数也考虑了消费者对商品边际效用的变化,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常常出现。
消费函数的非线性关系消费函数通常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这是由于消费者行为的复杂性所导致的。
例如,边际消费倾向可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即所谓的边际倾向递减。
此外,消费函数在考虑到需求曲线的情况下也可能呈现出弯曲的特点。
消费函数的预测作用消费函数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通过研究和分析消费函数,经济学家可以对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消费支出进行预测,从而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相应的决策。
结语消费函数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关乎个体或家庭的消费行为,也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消费者的行为,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消费函数名词解释消费函数是指描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模型。
它是一种数学方程,用来描述人们在不同收入水平下消费的决策行为。
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为C = f(Y),其中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f(Y)表示消费的函数关系。
消费函数的解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消费倾向:消费函数中的斜率称为消费倾向(MPC,Margin Propensity to Consume)。
它表示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消费增加的幅度。
如果消费倾向是0.7,意味着每增加1单位的收入,消费增加0.7单位。
消费倾向是消费函数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人们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2. 储蓄倾向:储蓄倾向(MPS,Margin Propensity to Save)是指每增加1单位的收入,储蓄增加的幅度。
储蓄倾向等于1减去消费倾向。
如果消费倾向是0.7,那么储蓄倾向就是0.3。
储蓄倾向是消费函数的补充参数,它与消费倾向形成互补关系。
3.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每增加1单位的收入,消费增加的额外值。
它是消费倾向的导数,表示了消费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的变化率。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表明消费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越高。
4. 自由消费:自由消费是指在一定收入水平下,人们的消费行为。
它等于收入减去储蓄。
自由消费与收入成正相关,即收入增加,自由消费也会增加。
5. 基本消费:基本消费是指在零收入的情况下,人们的最低生活消费。
它是消费函数中的截距项(c)。
消费函数的解释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消费的自我调整机制和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消费函数是一种理论模型,用来描述和解释人们对收入变动的消费行为,对于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通过研究消费函数,可以了解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消费函数一.含义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决定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收入、财产、利率、收入分布等。
其中收入是最根本的因素。
二.消费函数模型演变过程及分析1.消费函数这一概念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
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凯恩斯消费函数将消费分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
自发消费(a)——是指不受收入影响以及本能消费需要所形成的消费。
引致消费()——就是指受收入因素和边际消费倾向影响所形成的消费。
它等于:。
设:b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收入。
总消费=自发消费+引致消费即Ct=a+bYt,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
a>0表示短期内无论个人有无收入都要消费;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0<dCt/dYt=b<1,d2Ct/dY2t<0,即:边际消费倾向是小于1的正数,且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公式为:APC=Ct/Yt=a/Yt+b,由于a>0,Yt>0,显然,b<APC=Ct/Yt=a/Yt+b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2.二战后:式中C t表示t期消费,Y t表示t期收入,C t-1表示上期(t-1期)消费;α,β,γ为参数。
这一消费函数的最后一项可以解释为消费的惯性影响,也可以解释为持久收入的影响。
3.经上式递推推导出:此式表明,消费是过去历年收入的函数。
4.短期消费函数:C t = b+ b1Yt+ b2C(t–1) + μt t=1,2,......,T其中,C t− 1为第t-1期的消费支出。
5.持久收入假说:函数形式为:Ct=cPYt(1)Ct为现期消费,PYt为现期持久收入,c为现期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持久收入是持久收入假说的核心,弗里德曼认为,一定时期的持久收入是在过去的持久收入基础上形成的,现期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也影响持久收入。
计量经济学基础第五版答案【篇一:计量经济学庞皓第二版第五章习题答案】题5.1参考答案22(1)因为var(ui)??2x2i,所以f(xi)?x2i,所以取w2i?1,用w2i乘给定模型x2i两端,得yixu1??1??2??33i?ix2ix2ix2ix2i上述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为一固定常数,即var(ui1)?2var(ui)??2x2ix2i(2)根据加权最小二乘法,可得修正异方差后的参数估计式为 ??*???*???*?12233??2w???2i***2y?i??ix2??i?w2ix3?**wxi?2iyi??3*w?i*3xi2ix2??w2ix*22i???w2ix*3?i2???**w2ixx?2i3i2??3其中w???2i**2****yi*x3i???w2ix2i????w2iyix2i???w2ix2ix3i?**??w2ix2*2i???w2i x3*2i????w2ix2ix3i?2*2wx?w2i2i2i,*3wx?w2i2i3i,*wy?w2ii2i**x?x?2i2i2**x3i?x3i?3y*?yi?*练习题5.2参考答案(1)模型的估计该模型样本回归估计式的书写形式为:??9.347522+0.637069xyiit=(2.569104)(32.00881)r22=0.945500 f=1024.564 dw=1.790431(2)模型的检验1.goldfeld-quandt检验。
a.将样本x按递增顺序排序,去掉中间1/4的样本,再分为两个部分的样本,即n1?n2?22。
b.分别对两个部分的样本求最小二乘估计,得到两个部分的残差平方和,即?e?e求f统计量为2122?603.0148?2495.84022212495.84?4.1390603.0148给定??0.05,查f分布表,得临界值为f0.05(20,20)?2.12。
?c.比较临界值与f统计量值,有f=4.1390f0.05(20,20)?2.12,说明该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