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CCTV健康医馆NO:39

秋季易发心脑血管疾病7招有助预防 (1)

1、秋季心脑血管疾病易发 (1)

2、细心防范至关重要 (1)

心脑血管疾病,你了解多少? (2)

A专家声音 (4)

B急救小手册 (4)

C日常生活小提醒 (5)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

一、饮食多样化 (5)

二、适量运动 (5)

三、改正不良习惯 (5)

四、药物预防 (5)

服用六种心血管药需慎重 (5)

分享护心法宝:晚饭少吃点给心血管减负 (6)

长期服用心血管药可能伤眼 (7)

秋季易发心脑血管疾病7招有助预防

“天凉好个秋。”但对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最近可要特别留神了。(青岛)市骨伤医院内科主任李进强调,时下昼夜温差大,就像埋下了一颗“炸弹”,致使相当多的患者前往医院就诊。专家提醒,进入换季季节,应慎防心脑血管疾病

1、秋季心脑血管疾病易发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李进提醒,秋季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但真正应防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

进入换季季节,对健康人来说,这也不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这方面也粗心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心病等。李进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季首先要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

李进建议,防范心血管疾病可从两方面着手,一要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充分认识,避免思想上的轻“敌”,二要重视和了解天气情况,及时收听气象预报,以便能随时增减衣物,应付自如,千万不要在这方面有任何的偷懒、侥幸、否则会因小失大。如果把秋天的工作做好了,就会为冬季的全面预防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秋季气候干燥,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许多呼吸系统的感染、过敏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如病毒性心肌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肺原性心脏病更是由长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过敏性哮喘、肺气肿等)导致。因此,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对心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2、细心防范至关重要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身体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变化较大,血压容易波动,这是心功能不全

的主要诱因之一。

李进说,心血管疾病中较严重的是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除在秋天要更加注意治疗原发疾病(即引起心功能不全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等)、针对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如强心、利尿、扩血管)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预防各种感染。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首要原因,因心衰病人的抗病能力差,因此对感染要特别重视,如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咽喉炎、气管炎、肺炎等)、泌尿道感染(女病人多见)等。特别是深秋,非常容易患感冒。

②避免中强度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③情绪不能过分激动。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增加。

④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饮食中过多的摄盐是心脏疾患的“敌人”,但食盐摄入太少又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会导致另外一些疾病(如低钠血症)。摄盐多少才是合适的呢?一般轻度患者每日限制在5克左右,中重度患者还要适度减少。

⑤静脉输液不要过快过多。

⑥出现心慌、胸闷、憋气等症状要及早医治。

⑦不能滥用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应遵医嘱。因为某些药物会影响心脏功能,如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应加以注意。(宋学智)

心脑血管疾病,你了解多少?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著名演员高秀敏、马季、侯耀文、古月等一批演艺界精英,风华正茂却都因急性心肌梗塞而溘然长逝。据了解,心脑血管疾病已被认为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全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夏季由于高温、高湿,加上血液循环加快,身体耗氧量增加,更加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如果大家对心脑血管疾病及自救、抢救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亲人就会多一分生的希望。为此,永报姐妹花调查了各类人群,采访了相关专家,希望能让你学会与死神争分夺秒。

人物:李大爷(心脑血管患者)

年龄:70岁地点:雕塑公园时间:20日7点

20日早上,记者在雕塑公园碰到了正在晨练的李大爷。

“大爷,您老人家身体还好吧?”

“不是很好,现在右手还不是很灵活。我心脏不好,一直靠药物维持,但上个月突然发病,幸好抢救及时,不然早就和阎王爷见面喽!”

“那你知道发病后,该如何进行自救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大爷愣住了:“自救?不知道,反正我一发病,老伴就马上拨打120,等待医生的救援。”随即,李大爷补充道,因为他已患病多年,家里人对他的病情也了如指掌。送到医院后,家属能向医生很好地描述他的病情以及平时的一些症状。这样,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为抢救争取了一定时间。

人物:张阿姨

年龄:55岁地点:下园朱时间:20日13点

张阿姨虽然已有50有余,但看上去一点都不显老。跳舞、搓麻将、晨练一样都不落下,身体状况一直很好。

20日下午,记者敲响了张阿姨家的门。

“在朋友圈中,有好几个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有一个长年卧病在床,日常起居都要靠家人照顾帮忙。真可怜!”快人快语的张阿姨说。

“如果,有一天,你们几个朋友在搓麻将,忽然有一个朋友发病了,你该怎么办?”

“这我还真是不知道。如果真发生这种事情的话,我想第一时间应该通知医院吧,还有应该先把病人的情绪稳定下来。”张阿姨说。

但关于如何对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张阿姨一无所知。

人物:陈先生(中风患者家属)

年龄:39岁地点:市中医院时间:20日15点

在市中医院康复科,记者看到一名男子正陪着老人在做针灸,便上前与他聊了起来。

原来,他们是一对父子。去年农历三月初八晚上,父亲突然昏倒在地,四肢抽搐。后经送医院抢救,总算捡回了性命,但也留下了后遗症中风。住院治疗了五个月,出院后,一直在做康复保健。至今,还不能下地走路。

“自从父亲生病后,我们一家人都快成半个医生了。关于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都略知一二。”陈先生说。

陈先生说,在住院期间,医生也向他们介绍了多种家庭救治方法。他们多多少少也学了一点。比如,病人发病时,最好让其平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异物,以保障呼吸通畅;家中必备一些药品,视病情轻重,立即让病人含服药品。看来,陈先生对患者发病时,采取的紧急措施还是知道得不少。

人物:大学生

年龄:90后地点:烧烤一条街时间:19日20点

在烧烤一条街,记者见到几个年轻人边谈笑边吃着烧烤,为避免贸然询问对方不配合,记者先说明了来意。几个年轻人都表示不了解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刚巧你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病人,你会如何对他进行施救呢?”

“这还不简单,直接打120呗。”一个女生抢先答道。

“可是120到达你所在的位置可能需要十多分钟,你需要做的是尽量延长病人的抢救时间。你会怎么做?”

几个年轻人思索了半晌。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用手机上网查询急救方法不就行了吗?”其中一名女生说着,并迅速掏出手机查询起来。

10秒钟不到,她有了答案:“你看,搜索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分这么多种:高血压、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必须根据病人所患的病种再对症下药。”

“这个方法好,有事求网络,以后遇到这类事我们都不用慌了。”几个年轻人笑得很开心,仿佛又学会了一门技术。

人物:周小姐

年龄:26岁地点:经济开发区时间:20日19点

与周小姐见面后,我们直截了当地切入正题。

“什么心脑血管疾病?”周小姐反问。

“比如冠心病、脑溢血、心肌梗塞等都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

周小姐说,对于心肌梗塞她有所耳闻,那时她还是在校大学生,惊闻高秀敏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的噩耗,所以特意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听说大部分心肌梗塞病人在发病前没能识别病前先兆,延误就诊才导致死亡的。医生说,发病前会有心绞痛或腹痛等症状,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就马上去医院就诊,这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身边有突发病例时,拨打120急救,还要让病人平躺。”但对于其它心脑血管疾病,周小姐知之甚少。

调查结论

在对26个不同职业身份和不同年龄段的群体调查中,有21个受访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自救和急救措施一无所知,占比80%;有两个受访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略知一二,仅占7%;而大部分老病号本人或患者家属可能因长期关注自己或家人的身体健康问题,会相对留意急救措施。

从调查情况来看,女性对各种养生或医学知识的渴求度高于男性。让人担忧的是,一些人真遇到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时,可能会采取错误的抢救方法:如给患者直接喂水喂药,或背患者下楼送往医院。

但令人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希望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急救知识,只是现实中往往缺少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即使能上网的,也因没有切身体会而没有去特别关注。

A专家声音

市一医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生胡智星说,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病与脑血管病的统称,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而“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及肥胖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救命药需舌下含服

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如果有人突然晕倒,在不能确定其病因的前提下,让其平卧,千万不要轻易搬动突然昏倒的人。因为如果病人有心脑血管疾病,随意搬动他会增加其心肌含氧量,加重病情。

通常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时,患者可采取舌下含药的方式进行紧急自救。凡舌下含服的药品,不宜用大量开水送服,以提高药品生物利用度。如果患者口腔干燥,药片难以被溶化吸收,可少量饮水,但要注意,饮水时不可将舌下含服的药咽下。

6分钟内为抢救黄金时间

急性心梗前多无心脏病史,但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过心绞痛、腹痛、心悸、烦躁等症状,出现这类病症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在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日夜颠倒的作息群体也逐渐成为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的高危人群。

胡智星说,发生突发性心脑血管意外时,越早抢救越好,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6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生还希望就极为渺茫。

B急救小手册

第一,让病人平卧,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第二,保证患者呼吸顺畅,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

第三,抬高患者下颚,额头后仰,以免发生脑溢血。

第四,当口中有食物时,应立即清理口腔异物。

第五,家中备有急救药物的,舌下含服。切不可用水强灌,那样容易灌进气管引起呛咳、窒息。

第六,拨打120,打电话时别急着挂,医生可能会根据你描述的病症,提醒你如何采取必要的自救或急救措施。

第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突然出现晕厥、昏迷、无呼吸、无心跳等症状,可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方法:施救者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按压患者胸骨下方1/3位置,下压深度为4—6厘米,而后放松,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均匀、平稳、有

节奏地反复进行,频率为每分钟100次。按压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

C日常生活小提醒

饮食:宜清淡,少吃多盐食物,多吃杂粮,少吃细粮。多吃果蔬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最好远离烟酒,如平时有饮酒习惯的,适量饮酒有一定的好处,但不可酗酒。

运动:改变静态生活方式,坚持适量运动,把运动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但运动千万不能超过自己的能力极限,同时老年人应尽量避免过早进行晨练。

药物:按时且正确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停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如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症状,立即舌下含服。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导读: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那么要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下从饮食起居、运动习惯、药物等方面阐述中药粘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您。

一、饮食多样化

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其pH值7.35~7.45,可保持血管柔软。如果饮食中酸性食物过多,碱性食物太少,会破坏体内酸碱平衡。食物的酸碱性与其口感味道截然不同。食物在体内消化分解后,含钠、钾、钙元素多的食物称为碱性食物,如豆类、奶类、蛋清、水果、蔬菜、海带、茶叶等等;酸性食物,如面粉、大米、肉类、糖、禽、鱼虾等。

二、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能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肥胖,增强心脏功能。以心率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经过运动锻炼可以减到60次/分,表面看也许与以前没什么差别,只减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间,就减少了550万次心跳。所以适量运动有益心脏健康,而最有益的锻炼项目是大步行走。

三、改正不良习惯

戒烟:吸烟能促使与加重动脉硬化,引起血管痉挛,吸烟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5倍,所以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角度上来讲应该戒烟。戒酒:偶尔少量饮酒是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而且最好是葡萄酒,但长期过量饮酒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戒酒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必要手段之一。少盐:研究指出盐摄入过多可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盐分摄入应为每日6克以下最宜。

四、药物预防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有心脑血管家族史,或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症的易患因素者,应积极主动采用药物预防,将风险控制在安全水平上。如长期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75~`100mg),就有预防血管疾病的作用。当然如果从预防角度上讲,市场上纳福健纳豆胶囊的效果会更明显,而且纳福健纳豆胶囊中的纳豆激酶,可以有效的溶解血管中的血栓,使得中老年人能在根本上彻底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服用六种心血管药需慎重

不少人在服用心血管疾病药物时,常因对药物属性不明,或不遵医嘱,导致药效不佳,

甚至加重病情。这里介绍几类心血管疾病常用药服用常识,供参考。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片有效期较短,需避光保存于密闭、干燥的棕色小玻璃瓶中,6个月后未使用的药片应全部丢弃。含服硝酸甘油时,尽可能取坐位,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可在用力大便或劳动前5~10分钟预防性含服,含服时如舌下无麻刺烧灼感或头涨感,说明药很可能已失效。

美托洛尔常用于治疗心绞痛(胸痛)和高血压。服用该药会降低四肢血液循环速度,天气变冷时要及时采取保暖措施。此外,该药会使心率减缓,血压降低,使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血压与心率,若心率每分钟低于50次,应及时就医。

苯磺酸氨氯地平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胸痛(心绞痛)。在服药数天后,可能出现头痛、面红、心率过快等不良反应,通常在继续治疗后减轻或消失。服药4~8周后,若下肢水肿(常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可在睡眠时抬高下肢,或联合其他高血压药物治疗,减轻下肢水肿症状。

噻嗪类利尿药此类药物药性缓和,适合患高血压的老年人使用,但美中不足的是易致人体钾元素流失。应多摄入富钾食物,如柑橘汁、香蕉、葡萄干等。

阿司匹林本品服用前,如有浓烈醋味,说明药物已经失效,应及时更换。服用过程中,应避免饮酒,防止胃出血。

华法林本品有抗血栓作用,但大量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会抵消、减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如动物肝脏、蛋黄、枸杞等,因此要避免大量摄入上述食品。

分享护心法宝:晚饭少吃点给心血管减负

专家介绍:

杜金行,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三病区副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专家,杜金行教授很懂平衡之道,不仅能把握好西医的规范科学,同时又将中医的整体观贯穿到疾病诊治中。生活中的他,也把顺应身体变化、维护机体平衡作为护心养生的法宝,就像他手中的那杯茶,夏季放菊花山楂,消暑去脂,冬天把菊花换成枸杞,就能驱寒滋补。

杜金行说,百病皆从口入。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很大程度上就源自营养的平衡打乱。现代人压力大、应酬不断、饮食无度,体重超重者比比皆是。只有做到五味调和、营养均衡,才能使人均衡发育生长。古代《养生录》中谈到的“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现在看来依然有可借鉴学习之处。杜金行的多年的习惯是晚餐吃得少、吃得早。习惯虽小,但很多人却做不到,身边的人有些不爱回家吃晚饭,下班后就奔赴饭局,吃吃喝喝几个钟头,才摇摇晃晃回家。还有些加班熬夜,错过正常进餐时间,晚餐拖到很晚,常和夜宵一起解决,吃完后倒头就睡。殊不知,晚餐吃得过多,再加上进食时间较晚,可引起胆固醇升高,诱发动脉硬化;长期晚餐过饱,也会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从而埋下糖尿病的祸根。

百病皆由气生,如果人体内气息长期不能调达、顺畅,很容易惹病上身。从医30多年来,杜金行见多了因心理不平衡、长期生气忧郁患病的人。一个被诊断为冠心病的中年女性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她眉间有道深深的愁结,话语里全是怨气,觉得自己一辈子没有一件顺心事,坐公交车把脚崴了,走在路上被车撞了……这类人就是典型的因情绪问题导致心脏病。在杜金行看来,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多不顺心,不要刻意放大,要学会舒缓压力,保持乐观心态。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他会选择爬山,在山顶吼一吼、唱唱歌。再就是和朋友聊天倾诉,往往是一说出来会发现,大家彼此都有过同样的苦恼,横向比较后压力能得到缓解。此外,工作紧张时做几个扩胸运动、深呼吸,能帮助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

除了做到营养平衡、心态平衡外,杜金行还格外注意动静平衡。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是最好的养生之道。杜金行告诉记者,动脉硬化是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开始的,而运动则是血管内皮最好的保护剂。他建议运动要科学规律,不要不动,也不要“大动干戈”,最好能融入

到日常生活中。杜金行多年来每天晚上坚持一个小时快步走或是跳跳健身舞,每次锻炼完,都会觉得神清气爽很多。

长期服用心血管药可能伤眼

杨先生今年68岁,两年前查出高血脂、高血压并有心律失常症状,医生给他开了一些抗心律失常、降压以及降脂的药,之后一直坚持吃,血压控制得还行,其他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症状。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他发现眼睛有点不舒服,偶尔眼痛,看东西有点模糊。一位老朋友说他是吃了治心血管病的药物导致的,请问专家,是不是真有这回事?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这些药,应注意什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黄仲委教授介绍,相当多的降血脂、降血压、调节心律失常药物长期使用,对眼睛是有副作用的。如降血压药硝苯地平会引起视力减退、复视、眼部不适、眼痛、结膜充血等;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普伐他汀钠可引起视物模糊、复视、晶状体混浊;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洋地黄可致视物模糊或色视如黄视、绿视等;抗心律失常药美西律、普罗帕酮可能使患者出现视力减退、复视;防治心绞痛的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会引起青光眼的急性发作(青光眼患者在使用前一定要把病史提供给内科医生参考,慎重使用);血管扩张药烟酸可出现弱视、眼底黄斑囊样水肿;维生素E烟酸酯会引起眼部充血(有青光眼病史的心血管病患者应慎用);藻酸双脂钠片可能引发结膜下出血;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眼出血、视力减退等。

当然,药物只要及时减量或停用,以上的毒副作用是会减轻、消失的。

需要提醒的是,除了药物的副作用外,还要知道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是否血液黏稠度高。如果血液黏稠度高,往往伴有眼底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如眼中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静脉阻塞)、眼底出血、青光眼等并发症,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所以,建议需要长期服用降血脂、降血压、调节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除了需要和内科医生合作外,也要定期到眼科检查,尤其在出现视力减退、复视等症状时,更要及时告诉内科、眼科医生,必要时须调整药量甚至换药,才能既保护生命也保护好眼睛。像杨先生已经出现眼睛不适的症状,自我判断是“热气”而喝些清热的凉茶是不可取的,建议及早找出原因,对症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主讲人:陈志文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中老年人日常疾病护理常识讲座

中老年人日常疾病的护理常识 久久健康商城营养师讲座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 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脑血管病病人怎样进行家庭护理? 发生脑血管病后,除及时请医生诊治外,家庭护理也是的重要一环,家庭护理有以下几方面: 1、家属要多方耐心关照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中风病人常表现烦躁易怒或悲观失望,家庭要经常开导病人,使之心情开朗,消除顾虑,保持乐观情绪,以利于病情好转。 2、注意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中风病人宜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可让其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忌食过咸、过甜及辛辣、油腻等食物,并应经常保持二便通畅。 3、要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家属要鼓励或帮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避免患肢受压时间过久而发生褥疮。一般可每2~3小时翻身一次。还应注意保持皮肤和被褥的干燥、清洁。皮肤有轻度破溃时,可用滑石粉或涂些龙胆紫药水治疗。破溃严重或局部发黑,可在患处放置气圈,避免局部受压,并注意敷药,使之早日痊愈。经常更换体位,也有利于痰液咯出及改善肺部血液循环,故可有效地预防肺炎的发生。 4、加强语言训练及被动活动患肢,促进功能恢复。当病情稳定时,家属应及早帮助病人进行语言训练及被动活动患肢。也可以自己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活动,防止瘫痪侧肢体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直,以促进早日恢复语言和运动功能。 脑血管病人为什么要注意口腔卫生?

中医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方法

中医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方法 如果有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的人,往往一不小心就中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招。中医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方法可能在于饮茶、食补、药补这三样之多。 ●食补 对有畏寒怕冷、气短乏力等症状的属于气虚阳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选择一些有甘温补益之功的羊肉、鸡肉、兔肉、桂圆以及大豆制品;而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热、食少、便干、水肿等症状的属于阴虚内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适当选择一些有补虚、除热、和脏腑之功的鸭肉、鹅肉以及百合、山药、糯米及绿豆制品。 桂圆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葡萄糖,易于人体吸收利用,糯米可健脾养胃,从而达到补气养血的目的。在寒冷时节喝一碗用桂圆与糯米熬制的桂圆粥是很有益的。生姜、洋葱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冬令进补之品。常吃生姜历来被视为养生保健尤其是强壮心血管系统的要诀之一。生姜富含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使血管扩张,从而使络脉通畅、供给正常。 ●药补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请生进行对症处方。有益气、温补、活血之功的中药,如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等对体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体征的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较为适宜。有明显气血不足的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可进补阿胶;有怕冷、腰酸等阳虚征候的,可配入黑芝麻、核桃仁;平时脾胃虚弱者,可加入陈皮、山药煎液(陈皮10克、山药15克煎),以防伤胃。以上诸品,或可炖鸡、炖鸭,或可熬汤。但也有一些老年人,内有蕴热,表现为心烦急躁、舌红、舌苔黄腻,则不适合药补。 ●饮茶 预防心脑血管喝哪些茶好?饮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具有悠久的历史。喝茶的好处有很多,饮茶可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茶叶中含有的儿茶素和黄酮甙,具有增加微血管弹性、降低血脂以及溶解脂肪的作用等等。 1、绿茶 绿茶中的茶多酚有很强的降脂功能,且能使血管壁松弛、弹性增强;甚至在血管受到破坏时,茶多酚也可使血管的功能得到恢复,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的作用。绿茶中的茶色素可以维持细胞结构和机能代谢活动正常;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血清总胆固醇;抗凝血、改善微循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 2、普尔茶 饮用普洱茶可以降低血脂、加速脂肪代谢。主要表现在:一是普洱茶中的咖啡碱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代谢起作用,尤其对脂肪有很强的分解能力。二是普洱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可以促进人体原有脂肪的分解,防止血液和肝脏的中性脂肪积累。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是困扰现代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人们一旦得上这类疾病,生活很难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病人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及时的预防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尤其是以下人群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需要立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机关干部,企事业领导,知识分子等.他们每天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 (2)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者.他们较易造成血管痉挛,血流不畅,往往过早患心脑血管疾病. (3)肥胖及饮食不科学者.他们往往营养过剩,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 (4)40岁以上者,尤其是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中老年朋友.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等.鱼油的诞生使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得到了可靠 的保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养成如下良好的生活习惯. 1,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 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国际营养组织建议:人们每天摄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0.6?1克以EPA和D 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拿国货精品鸿洋神中老年型鱼油为例,每天必须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为30%的鱼油胶丸,才能保证人体的基本需要. 3,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5增加体育锻炼,研究证明人体大量的运动有助于减少体内囤积的脂肪,长期适宜的运动可有效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6戒烟戒酒,长期烟酒刺激可导致人体甘油三酯的合成,造成人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血流变检测仪其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变化——高黏血症,影响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降脂、降黏在预防该类疾病中有其积极意义。我院1999年5月~9月对39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茶色素服药前后自身对比方法,通过血脂及血流变指标变化,观察降脂、降黏的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病例选择:选择受检者采取自愿的原则,与医生签定协议书,明确化验项目及服药要求,保证临床观察的准确性及真实性。受检者均是学校教职工、离退休人员。入选39例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34~76岁,平均58.5岁。 1.1.2 高脂血症标准:总胆固醇(TC)>5.18mmol/L(正常值: 2.33 ~5.18mmol/L),甘油三酯(TG)>1.70mmol/L(正常值:0.56~1.7mmol/L)。血脂(TC或TG)中有一项或以上者为高脂血症。 1.2方法 1.2.1 观察方法:受检者治疗前均接受身高、体重、日饮食及运动量的调查,进行血压、血尿常规、血小板、肝肾功能及空腹血糖检查,晨空腹抽静脉血测定TC、TG 等血脂四项,同时测定血流变指标,抽血前一天不进食高脂饮食和饮酒。服药满30d、60d、120d时再复查血脂及血流变指标,第60d 或120d 复查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受检期间保持服药前生活习惯。 1.2.2 检测方法:采血在上午8:00~9:00,肘静脉采血2.5mL,肝素抗凝。全血黏度(ηb):用LBY-N5A型旋转式血液黏度计测定,切变率为60s-1。血浆黏度(ηp):120s-1。红细胞压积(HCT):用微量毛细管法测定,高速离心机,转速3,000rpm/min,离心30min后读数。血沉(ESR):采用温氏法测定,37℃水浴,1h 后读数。全血还原黏度(RV)、血沉方程K 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计算均由普利生集团提供软件。 1.2.3 给药方法:茶色素胶囊(江西绿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粒125mg,每日3 次,口服,每例连续服药两个月。 1.2.4 统计与处理:数据以x±s表示。对服药后30d、60d、120d血脂及血流变的各值采用服药前后配对t检验。 2 结果 39 例中有33 例、20 例、15 例分别完成了30d、60d、120d 复查。茶色素治疗后TC、TG 稍有降低,但与服药前差异无 显著性意义(均P>0.05),HDL在60d、120d均升高(P<0.01,P<0.01),LDL 分别在30d、120d 升高(P<0.01,P<0.05),血脂变化见表1。血流变指标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在120d下降(P<0.05,P<0.05),血浆黏度在60d 升高(P<0.01),血沉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在60d、120d升高(P<0.01~0.05),血沉方程K值同样在60d、120d升高(P<0.01,P<0.05),红细胞压积虽稍降低,但与服药前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栓性心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子。因高脂血症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增高直接影响了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表现为全血、血浆黏度增加;因高脂引起的红细胞膜中胆固醇/磷脂比值升高,可使膜流动性降低、刚性增强、使微循环阻力增加,减少对人体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灌流;血黏度增加可使血管内血栓形成,使心、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血浆黏度增高反映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及γ-球蛋白)浓度增高,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成分之一,在血浆中可形成网状,增加血浆黏度,亦可吸附于细胞表面,促使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高脂、高黏影响组织灌流及氧交换,加速组织代谢改变及结构恶化,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降脂、降黏有利于改善心、脑、肾组织微循环结构异常,改善组织灌注及器官功能。 本文从血脂及血流变的两个方面对茶色素降脂、降黏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服药后其对HDL 有非常明显的升高作用,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值有所下降,虽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结果仍可说明茶色素有缓慢降脂作用,但反常性LDL 升高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不符;可降低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

2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就就是心脏血管与脑血管得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得“三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得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得资料显示,50%左右得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得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得51%。基本信息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多发群体 50岁以上中老年人 常见病因 高血压,血液黏稠,吸烟,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常见症状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传染性 无 目录 1病因介绍 2临床表现 3疾病检查 4诊断方法 5治疗方法 6病情现状 7预防护理 8饮食保健 折叠编辑本段病因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 脏与脑部得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与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得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得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得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得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得运动,加之生活环境得污染,空气中得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得

海参与心脑血管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它们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富贵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如: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症,而高血脂又是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加剧血压升高。所以,出现这三种疾患中的任何一种,后期都易形成了“三高症”。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一、高血压 1、高血压的定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将高血压分期为: 理想血压120/80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mmHg 2、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3、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一)合理膳食;(二)适量运动;(三)戒烟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时就医。 4、高血压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1)食盐的限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以<6 g为宜,口味以清淡为主,少食咸菜、酱菜、酱肉,罐头、香肠、火腿、方便面等。 (2)一餐之进食量宜少,一天之总热量应限制,每餐求七分饱即可,少食多餐。 (3)油脂[尤其是动物性脂肪]之限制。肉类尽量用瘦肉部份,肥肉、猪蹄、鸡皮、鸭皮等含胆固醇很高,热量高,造成动脉硬化。避免麻花、油煎饼或油酥等油炸食物。烹调宜采用植物油,避免动物油。 (4)摄取均衡的饮食。如蔬菜、水果、油脂类[植物油]、五谷类、鱼肉[瘦]、蛋、奶、豆类。 (5)避免摄取过多的糖类及淀粉预防肥胖。 (6)经常食用降低血脂的食物,如香菇、大蒜、豆角、芸豆、毛豆、黄豆、红小豆、核桃仁、大葱、扇贝、对虾、豌豆、花生仁、木耳、洋葱、海带、紫菜、蚕豆等。研究表明,这些食物能改善血管功能。 (7)多食富含钾镁碘锌的食物,这类无机盐具有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脏的功能。钾含量较高的食物有柑橘、杏、红枣、无花果、葡萄、大豆、菠菜、、土豆等;此外,家禽、鱼类、瘦

血脂四项指标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血脂四项指标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最近,单位组织体检,大家对血脂化验的几项指标不理解。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盈盈查阅了相关资料,解开了迷雾,填补了自己脑子里的一项空白。兴奋之余,俺把调研报告在这里晒晒,与您分享。 普通体检血脂四项是常规检查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脂四项的正常值(mmol/L):TCHO 3.0—5.7,TG 0.5—1.7,HDL 0.9—1.8,LDL 2.1—3.1。 人们印象中,胆固醇总是有害无益的,是冠心病、脂肪肝的代名词。在拿到血脂四项的验单时,对哪项都有“恐高症”。而一般心肌梗塞和脑血痊症的患者,大都是LDL脂蛋白胆固醇较高,HDL脂蛋白胆固醇较低。所以,记住一句话:胆固醇,高密度越高越好,低密度越低越好! 其实,胆固醇作为一种脂肪,是人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它是身体用来合成固醇类荷尔蒙、构成细胞膜的材料;皮肤中的胆固醇经阳光的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它可保护红血球不被破坏,增长红血球寿命,防贫血;它还是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重要物质。 胆固醇,一部分由肝脏制造,另一部分来源于食物。为了提供胆固醇这个建材给细胞使用,身体是通过血液来运送胆固醇的。然而,血液为水性物质,胆固醇为脂性物质,如何让脂性物质溶在水性的血液中运送,其外表包裹着一层薄薄的蛋白质,作为胆固醇的载体在细胞间运输,这层蛋白质就叫载脂蛋白——身体

用来运送胆固醇的搬运车。也就是说,通常的好胆固醇(HDL)和坏胆固醇(LDL),它们本身并非胆固醇,是两种运送胆固醇的血液脂蛋白,前者密度较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后者密度较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HDL的功用是将多余的胆固醇从周边组织(如血管)运送到肝脏代谢掉,肝脏再把这些胆固醇分解并通过胆道排出体外。HDL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一种脂蛋白,不仅能把血液中多余的血脂运载进肝脏,经分解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这称为血脂的逆运转);且由于体积小,能穿透动脉内膜将沉积在里面的胆固醇清除掉并携带出血管壁,也能把血管壁上已沉积的血脂运走;HDL还能修复血管壁的破损细胞膜,使血管变得光滑有弹性。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意味着血管中的脂质“清道夫”也多,能够及时清除血管多余血脂,清除血液垃圾,保持血管畅通,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意外,是高脂血症的克星。因此医学上把HDL称为“血管内脂质清道夫”,或“心脑血管的保护因子”,美国的科学家称它为人类的“长寿因子”。 LDL的作用则相反,负责将胆固醇运从肝脏送到血管等周边组织。而LDL颗粒大、密度小,很容易被氧化,被氧化的LDL会携带血脂往血管壁沉积。如果血液循环中LDL水平过高,它可能慢慢阻塞向心脏和大脑输送血液的动脉血管内壁。还可能与其它物质一起形成脂斑,这种坚硬厚实的沉积物可能使动脉血管变窄,柔韧性降低,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形成血栓并阻塞变窄的动脉血管,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故LDL被称为“致动脉硬化因子”。 而HDL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LDL的氧化(因为只有经过氧化的LDL 才具有较强的形成血垢,致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作用)。正常的血脂代谢中,一个HDL分子可以“运输”5—6个LDL或TG到肝脏进行分解处理,最终排出体外。当LDL、TG数量过多,HDL、LDL、TG比例失调时,就打破了原先正常的血脂代谢平衡,被称为“垃圾”的多余血脂就会俯着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逐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医学上有一个动脉硬化指数的计算公式,即动脉硬化指数(A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单一的饮食结构导致了血压血脂普遍偏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中老年人群中是常见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中老年人群的比例最大,由于心脑血管造成的死亡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给患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在临床和生活中都要对心脑血管患者进行关注,通过有效分方法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关键词:心脑血管;预防;治疗研究 1引言 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国民生命的”第一杀手”,但是人体中的”C反应蛋白(CRP)”能够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测,但是科学家发现,我国人民CRP水平只有西方人的50%左右,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CRP水平也在国际标准”低危”范围内。所以,我国中老年人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2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供应心脏本身血液的血管和从心脏发出的血管疾病。现在危害最大的是供应心脏本身血管的疾

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实际上就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可以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就是突然死亡等。通常讲的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是两大类:一种叫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还有一种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也包括很多,但大家最多见的就是脑出血[1]。脑血管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半身瘫痪。 3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我们现在不仅有这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而且患患者数在不断的增加。为什么?因为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不断增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胆固醇高、生活方式不良、缺少运动等,这些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由于大量危险因素的存在,因此冠心病、心血管等疾病的发患者数在增加。 此外还有年龄、遗传因素,这些暂时是无法改变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刚才讲的那几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是可以治的,肥胖、抽烟是可以改变的,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是可以改善的,因此大部分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的治疗来改善,改善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4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1预防 4.1.1加强预防措施心脑血管疾病多是由于平时生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讲座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讲座 前言: 心脑血管疾病历来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每年都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如何能使广大群众更好地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希望能通过这种通俗易懂,一问一答的方式,使患者及家属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科学地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基本防治和保健方面知识。 1. 什么是脑中风?得了脑中风怎么办?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它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大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统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但实际上任何种族、年龄、性别的人均可发生,它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重要。为了及早就医,就要对脑中风的早期表现有一定的认识。发病急、起病突然往往是脑中风的特点之一。另外,还可以有其它表现:头痛是常见的症状,脑出血时头痛更加剧烈,还可以伴有呕吐;眩晕是一种对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的感觉,活动时加重,常伴有呕吐、恶心症状,语言障碍,病人自己既不能说,也不能听懂他人的语言;或者是仅能听懂,但自己不能讲话。最常见的还是语言含混不清,肢体活动障碍,多为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半身不遂。它可以是完全不能活动,或者虽然可动,但却无力、不灵活,比如不能持物、走路向一侧偏斜等,有时也表现为单个肢体活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可表现为一侧躯体或肢体感觉消失,或对各种疼痛,冷热、刺激不敏感。有的病人甚至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如烫伤、割伤等。 上述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地是几种表现以不同的组合而出现。如果病后很快出现昏迷,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说明病情严重。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不要惊慌,先将病人平卧,头稍微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被吸入肺中,同时还能防止舌、咽喉肌后坠堵塞咽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时还可以测量病人血压、并保持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联系当地急救中心,尽快把病人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还应特别提到的是,有些发病初期的病人,由于症状较怪,加之对脑中风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就医,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留下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怀疑患了脑中风,一定要尽快就医。 2.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脑组织和脑干的微小的梗死,一般病灶范围0.2-15立方毫米,至CT和MRI广泛应用于临床后,愈来愈多的腔隙性梗死被证实,近年来已成为发病率较高的脑梗死类型,大约占脑梗死的20%-30%。反复发作并产生多个腔隙梗死灶又称为腔隙状态。 3. 为什么有些腔隙梗死的患者CT有病灶但临床却没有症状? CT显示病灶而临床却没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又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或静止性脑梗死。目前的研究表明并非无症状,只是症状轻微,短暂易被患者忽略。另外无症状原因还决定于:1)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当病变累及内束的前肢、膝部、放射冠、基底节,外束和丘脑,并且病灶较小可以不出现症状。2)皮质下梗死也会无症状。因这些区域多半位于脑功能的相对静区,又不是神经传导束相对集中通过的部位,病变并没有影响神经系统的运动和感觉传导功能,所以也不会出现肢体的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体征。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考试题

8月份智力竞赛备选必答题【从下列题中选择24道】 1、请回答:什么是心脑血管病?答: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心脑组织病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心脑血管病(如中风、冠心病等)。 2、请简要回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有哪些?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恢复慢。【“四高一慢”】 3、请简要回答: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有哪些?答:a、男比女多:约为2.5~3.5倍;b、城市比农村多;c、北方比南方多;d、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者多:约为1.8~2.5倍;e、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4、请简要回答: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答:①、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②、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缓或过速;③、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④、胸骨后左肩部疼痛,伴有虚汗;⑤、长期发作的左肩痛(带有辐射性)。 5、请简要回答: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答:①、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②、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头痛、偏头痛;③、神经系统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④、全身无力、伴随出汗、低热、心慌、胸闷; ⑤、肢体、面部、口舌、尤其是手指麻木,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⑥、恶心、呕吐、失眠、嗜睡;⑦、情绪反常; ⑧、急躁、猜疑、幼稚、迟钝、强哭强笑。 6、请回答:呼吸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什么关系?答:人体呼吸正常情况下为16~20次/分,大于20次提示可能心功能不齐,小于16次可能有脑血管病。 7、请回答:脉压差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什么关系?答:脉压差正常范围值:高压-低压=30~40mmHg,脉压差大于40mmHg ,则有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脉压差小于30mmHg,常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等。 8、请回答:哪些人易患中风、冠心病?答:a、有中风家族史的人;b、有高血压病史的人;c、有动脉硬化症的人:d、有糖尿病史的人;e、有心脏病史的人;f、血脂高、血粘度大的人;g、大量吸烟、饮酒的人;h、肥胖,不爱锻炼的人。 i、脾气急躁的人;j、有中风先兆的人。 9、何谓脑血管性痴呆?临床上有何症状?答:由于脑动脉硬化影响了脑供血而产生的精神障碍,后期出现痴呆症状,故称脑血管性痴呆。主要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症、精神紧张、吸烟、遗传、糖尿病、饮食等因素引起脑动脉硬化,包括脑部大动脉的粥样硬化以及小动脉关闭的增厚,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性。多数病人由于脑内血管拴塞或血管破裂,出现一个或数个软化灶,软化灶周围出现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数量减少,中医学认为此病多由于肝、肾虚,肝阳化风、痰瘀阻于脑络或由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肾精亏虚,髓海空虚,脑失营养所致。 10、请回答:脑血栓形成有哪些常见的先兆症状?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肢体无力、手指、脚趾麻,下眼皮跳动,流口水,记忆力减退,语言欠通顺,性格改变,一过性黑朦胧视物重影,苦笑不自主、行动迟缓或血压波动等。 11、请回答:为什么人群中大量存在供血不足呢?答:现代人生活节律加快,饮食结构多偏厚腻,由此多造成血管弹性降低、阻力增加以及血粘度增高,这些因素不仅易造成动脉硬化同时也常诱发微小血管堵塞,因而易出现供血不足。 12、请回答:从中医理论上讲,普通型头痛那几个类型?答:寒型、热型、寒热间型三个类型。 13、请回答:血液粘稠度增高都有哪些表现?答:①、晨起头晕,思维不流畅;②、午饭后犯困,需要午睡一会儿后才好,否则一下午没精神;③、蹲着干活胸闷、气短;④、阵发性视力模糊、视物不清。 14、请回答:中风、冠心病的先兆表现有哪些?答:头晕、特别是突感眩晕;突发一侧肢体无力;肢体麻木、面部或舌麻;头痛忽然加剧;说话舌头不灵、流口水;短暂意识丧失、近期记忆力减退;突然视物不清;半身不遂、言语不利、

谈谈中老年病人心脑血管病人的家庭护理

谈谈中老年病人心脑血管病人的家庭护理 发表时间:2013-12-11T11:21:20.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丛中笑1 时勇2 [导读] 高胆固醇的摄入:高胆固醇的摄入,确确实实能引起心脑血管的硬化,这一点已成为事实。 丛中笑1 时勇2 (1吉林省双辽市那木斯乡卫生院吉林双辽 136400;2双辽市中心医院吉林双辽 136400)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368-02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随着我国政策的不断落实和卫生医疗方针措施,中老年病人的心脑血管病越来越被重视,也是目前卫生界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心脑血管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并像年轻化发展的势态,由于心脑血管病所并发的后遗症都是最突然的,最可怕又是那治愈的,而他的“三高症”又给临床带来很大的难题,即发病率高,已在社会成为威胁中老年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病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和多发疾病之一,从人类总发病率上来看,从死亡率上看它豆占据人类整个疾病之前卫,从致病率上来看它又是占据百病之首,不论从那方面来看,它都是人类的最大敌人。由于心脑血管发病的不断上升住院的需求量受限使大部分心脑血管向中老年病人都滞留在社会上,如何使这部分患者安全平安的进行生活。这就要求整个医学护理模式进行改变,那就是积极开展家庭护理,家庭护理即简化了手续节省医疗资金。同时也解决了人们长期存在的,上医院难,看病难,住院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开展好护理好家庭中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的病人,是摆在每一个护理人员前新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下面就笔者多年的护理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仅供临床参考。 1.精神护理 精神护理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外医学与心理医学都研究发现,具有情绪激动,急躁好动、悲伤、愤怒等不良情绪的人员患各种严重疾病,其中也包括系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还易引发心脑血管的突发事件发生,医学实验也证实,心理活动的反应可以通过机体的神经—内分泌机制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的变化,它可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目增多,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增高。由此可见,不良的精神情绪对人的机体是有害的,不但可以引起发病,而疾病所表现出的又是不良心理状态,容易出现恶性循环变化,大多数患者,他们的思想压力大,顾虑重重,情绪紧张,焦虑,悲观失望,甚至丧失生活信心,有厌世之感。这对治病非常不利,应当帮助病人消除种种顾虑,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正常的心理状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打造家庭和谐周围,主动贴近病人,使其消除不安全因素,使其得到温暖,使病人恢复健康时期的环境中,主要是要达到使病人能够接受治疗,尽快康复,这是开展家庭护理、护士必须做的工作,使我们应尽的责任,在对出现的脑血管患者,要教会家庭护理基础知识,应该在出现前就把工作做好,在出院后家中照顾人员会马上进入到同医院一样的护理中去,使患者仍感到有依靠,不产生心理恐惧,仍使其感到护理上的照顾,医生和护士可随时进行家庭随访和信息构造,这对患者是件高兴的事情,应该是患者保持治疗康复护理等环节不次于住院,在家庭护理中。中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话非常信任,依赖性非常强,所以医护人员在巡诊中和信息构造时,态度要和蔼,动作要轻柔,语言要亲切,仪表要端正,并要详细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思想情绪,并给及时指导和纠正。实践证明,医护人员的仪表、语言、行为情感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影响,都能给患者抗病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患者自身不懂自己的疾病,对疾病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彻。我们的工作如果细上加细,做到位,患者不但从精神上产生一种依托,无疑也是一种精神教养。医护人员还不断的向患者介绍用药等治疗方面的知识,护士要向患者介绍一些疾病的预防及注意事项和服药方法,用药的不良反应等医学知识,同时要指导他们的精神的话,比如,要告诉病人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遇事冷静,对突发事件的出现要保持沉稳,不急躁,不发怒,不自寻烦恼,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注意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在生活上要养成良好的规律,保持一定时间的睡眠,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另外,护士应该指导家庭照顾者,尽可能的创造机会照顾好患者。对一些孤寡老人,他们失去了生活能力的患者,除社会的帮助下,应该主动进行精神方面的指导和治疗,并告诉社会上的患者,要开展好精神上的护理,让孤寡老人感到不孤独,仍能感到社会上的温暖和医护人员的存在,对这部分病人要格外进行及时的帮助,使患者在家庭中安全,平安的进行生活,使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的病人得到合理有效的护理。 2.饮食护理 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发病人在家庭中的饮食上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在患者看来,患了病应该多吃些好的,多喝些好的是不对的,但又不绝对不让吃好的,在饮食上好坏感觉是凭口味,而就食物而言,主要看其中的营养成分和所含有的维生素多少而论,在医学上有自己的观点,一方面而言,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恰恰是由饮食而造成的。所以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高胆固醇的摄入:高胆固醇的摄入,确确实实能引起心脑血管的硬化,这一点已成为事实。所以在心脑血管病人饮食上应该尽量避免过多摄入,主要是动物的内脏和高脂肪的摄入,因为大量饮用后可使心脑血管病人加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在这方面应警告患者注意,在家庭中也应给予禁止过量摄入。 2.2高盐的摄入:高盐的大量摄入有对心脑血管发病的治疗不利,高盐的大量摄入足导致动脉硬化,而导致血容量的增加,加重心脑血管病情的负担,高盐过量损害血管,致粥样动脉硬化加重,使血管腔变窄,而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病人的护理更要仔细认真对待。 2.3高糖的摄入:高糖对正常人摄入的多少无变化,但糖多心脑血管病人所伴随的糖尿病可加重,不到于心脑血管病的病情康复,伴随糖尿病的病人,对心脑血管本身就有损害作用,一旦血糖过高可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而且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而言,糖的摄入过高,可致肾脏的损害,造成肾功能功能上的改变,可导致酮体中毒。 2.4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在中老年心脑血管发病时,在家庭护理上,主张给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因为这些食物有利于新陈代谢和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2.5高维生素的摄入:心脑血管病人在家庭中的护理上,提倡高维生素类的饮食,主要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因维生素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和解毒作用,并对心脑肝肾的损伤有修复作用,所以在家庭中应该含维生素高的饮食。 3.观察病情 心脑血管病人的病情却发生在体内的重要系统与器官,都属于实质性病变,所以病情都较为严重,由于中老年这个时期的特点,人体生理机能与防御机能都处在不同程度的减退,抗病能力下降,患病后恢复能力差,病情可存在千变万化,有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指导告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预防和食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预防和食疗 导读:心脑血管疾病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健康。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下面列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及警告信号。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 1、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干活动时加重。 2、干重活时心前区疼痛或左部放射性发木发痛。 3、干轻活时感觉很累,且胸闷气喘。 4、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 5、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6、感情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适应,即消失。 7、胸闷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后即消失。 8、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便胸憋气喘、心跳加快。 9、睡觉时经常胸憋难受,不能平躺。 10、长时间躺卧后突然坐起来,感到胸部很难受。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及警告信号: 一、心肌缺血或心梗前会发生心慌,胸闷,憋气,四肢无力,心烦意乱,浅睡眠,或失眠,眩晕,健忘,易怒,冷汗,呕吐,一过性心绞痛等现象。 二、有的人并不会出现典型症状,更易延误病情判断;如有的人会牙痛,胃腹痛,或非相关部位痛感及不适,譬如曾有一位患者,眼晴视物不清,利用工作时间到我院眼科看病,进屋后,与眼科医生说话中,尚未来及检査,突然昏倒地上,医院内科外科联合会诊,紧急抢救无效死亡。其家属无法面对现实,曾把医院告了,认为其从无心脑血管疾病,身强体壮,是日仍上着班,看眼致死,最后经医学解剖,证明为心猝死所致。 三、脑溢血患者,发病前,多有头痛,眩晕,耳鸣,眼跳,视物不清,胸闷,憋气,烦燥,易怒,健忘,忧思,体乏无力,精神恍惚。发病之初头痛欲裂,言语不清,视障,呕吐,多有半身瘫痪症状,几不能辩物识人。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第一,生活规律化;第二,饮食科学化;第三,文体活动经常化。 “八项注意”第一,保持血压正常;第二,保持正常体重;第三,保持正常血脂;第四,饮食平衡;第五,戒烟、控酒、减盐;第六,坚持适度体育锻炼;第七,重视精神心理卫生;第八,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是三大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之一。而最重要的是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的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所以,脑卒中病重在预防。一般认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及致残率均显着上升。 一级预防是以防止危险因素发生为目的的。主要应做到:合理饮食,提倡低盐、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少吃肉;改变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化,注意劳逸结合。 二级预防是针对自身已经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为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人,有嗜烟、酗酒史的人,都应该进行二级预防,进行一些预防性的治疗,将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预防脑卒中的以下要诀 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所以,要预防脑卒中,首先要预防高血压。 防治脑动脉硬化预防脑动脉硬化应当从儿童时做起,主要措施是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控制饮食,防止肥胖,不吸烟,不饮酒等。对于已经患有脑动脉硬化的人,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其中包括合理用药。调节血脂的药物很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地使用,而且用药的种类,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