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初步急救完整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46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常识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常识一、120的正确拨打:1.老年人突然发病,情况紧急,应立即拨打120。
说清楚病人姓名、家庭住址、最突出最典型的发病表现、过去的病史(如心梗、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2.说清楚地址,留下联系人手机号码,方便联系,必要时到明显的路口去迎接救护车。
3.做好入院准备。
带好医保卡、现金、信用卡、必要的衣物4.联系亲人、子女。
电话:5.救护车来了以后,根据病情选择去哪家医院。
根据病情的急重,考虑去哪家医院,就近还是大医院,告诉1206.在救护车上对病情应有个考虑,包括是积极的疗法还是保守的疗法,医生一旦征询应有思想准备。
1二、胸痛和心肌梗死的处理1.症状:多数病人都有心绞痛的病史,近期加重或频繁发作。
起病急骤,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且大汗淋漓。
有时疼痛可放射到左肩和左上肢。
亦可表现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疼痛严重,用硝酸甘油不能使其缓解。
发生心梗后,部分患者会发生猝死(心脏骤停)。
2.后果:心肌梗死(心脏没有骤停)几分钟之内就会有心肌坏死。
在第1个小时里,肌肉组织的死亡速度比较缓慢,起病后1小时内为抢救心肌的黄金时段,最迟不宜超过12小时。
时间就是心肌!而一旦发生猝死(心脏骤停),供您抢救的时间只有4分钟。
心脏骤停3秒钟之后,因脑缺氧会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钟后,瞳孔就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已处于临床死亡阶段。
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因此对于心脏猝死的病人,应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的病人中约50%在发病后1小时内于院外猝死。
3.提示:心梗及时救治效果很好,治疗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面部肌肉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视觉障碍等。
这种状况需要紧急处理,以减少脑损伤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以下是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标准格式文本:一、急救前准备1. 保持冷静: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2.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患者的症状、年龄和性别等。
3. 安抚患者:在急救到来之前,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平静,避免激动。
二、急救过程1. 确认脑血管意外: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初步判断是否为脑血管意外。
如果患者出现突发性严重头痛、面部肌肉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等症状,很可能是脑血管意外。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果有呼吸困难,可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3. 松解紧身衣物:松解患者的领口、腰带等紧身衣物,以保证患者的呼吸畅通。
4. 保持体位:将患者平放,头部稍微抬高,这有助于减轻脑部压力。
5. 不要给患者喂食或饮水:脑血管意外时,患者的吞咽反射可能受损,给予食物或水可能导致呛咳或窒息。
6. 不要使用药物:在急救过程中,不要随意给患者使用任何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
7.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三、等待急救人员到达1. 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病情的发展情况,以便向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
2. 安抚患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继续安抚患者的情绪,保持患者的平静。
四、急救人员到达后的处理1. 提供准确信息:向急救人员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包括病情发展过程、症状表现等。
2. 配合急救人员:在急救人员到达后,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按照他们的指示行动。
3. 交代病情:向急救人员交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包括症状、疼痛程度等,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处理。
心脑血管应急预案范文
一、目的
制定本预案的目的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伤亡率和后果,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保护患者生命和健康安全。
二、应急预案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医院发生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事件,如心肌梗死、急性中风等。
三、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事件报告程序
1. 发现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事件的迹象和症状的工作人员马上报告责任护士;
2. 责任护士验明情况后及时报告医务科主任或值班医生;
3. 主任医生验明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四、急救措施
1. 患者不动运输,不给口服任何药物;
2. 立即测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糖等生命体征;
3. 根据情况给予氧疗、止痛处理;
4. 召唤急诊医生或心脑血管内科医生。
五、转运程序
1. 确定患者情况稳定后,组织转运医护人员和车队;
2. 建立畅通交通通道;
3. 护士随行全程监测患者情况;
4. 迅速送达指定转外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六、预案即时修订
在实践中发现预案不当或存在不足之处时,应及时完善和修订本预案,以适应实际需要。
七、预案培训
定期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该预案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应对水平。
一、预案背景心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心脏和血管病变引起的急性病症,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
为提高心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心脑血管意外的识别、诊断和处理能力;2. 建立快速、高效的心脑血管意外救治体系;3. 减少心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三、预案组织机构1. 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为成员;2. 急救小组:由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ICU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成;3. 抢救小组:由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司机等组成。
四、预案内容(一)心脑血管意外识别与诊断1. 识别:医护人员应熟悉心脑血管意外的临床表现,如胸痛、胸闷、头晕、头痛、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2. 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心电图、CT、MRI等)进行诊断。
(二)心脑血管意外救治流程1. 抢救小组接到报警后,立即出诊;2. 抢救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危急程度;3. 院前救治:对患者进行急救措施,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药物等;4. 院内救治:将患者迅速转入相应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心脑血管意外救治措施1. 急性心肌梗死:(1)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2)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4)维持血压稳定,预防心律失常。
2. 急性脑梗死:(1)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颅压等药物;(2)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溶栓治疗;(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4)预防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四)心脑血管意外救治注意事项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识别、诊断和处理能力;2. 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争取医疗支持;4.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 定期开展心脑血管意外应急处置预案培训和演练;2. 加强医护人员对心脑血管意外的识别、诊断和处理能力;3. 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心脑血管急救小常识
以下是 6 条心脑血管急救小常识:
1. 你知道吗,当有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时,第一时间要保持冷静啊!就像火灾时不能慌乱一样。
比如看到有人突然晕倒,可别慌了手脚,赶紧让旁边人散开,保持空气流通。
2. 哎呀呀,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可一定要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呀!这就好比是在战场上呼叫支援,刻不容缓呢!比如有个大爷在街上突然心脏不舒服,周围人就得赶紧打电话。
3. 你想过没,让患者保持舒服的体位也很重要啊!就像给疲惫的人准备一张舒适的床。
假如有人心脏病发作,尽量让他平躺着休息。
4. 嘿,千万别忘了,如果患者有随身携带的药品,赶紧给他用上呀!这就像是给饿了的人送上食物。
像那种有心脏病史的人,随身带的药关键时刻能救命啊!
5. 要记住哦,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时候,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情况呀!就如同守护宝贝一样仔细。
比如说看患者的呼吸是不是正常。
6. 哇塞,一定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啊,除非你真的很确定怎么搬才安全!这就好像对待一个珍贵的易碎品。
倘若随意搬动,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啊!
我的观点结论:心脑血管急救真的太重要了,这些小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大家一定要牢记呀!。
脑血管病急救脑血管病指的是由于脑血管的血液供应发生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脑功能障碍,病情危急,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疾病的急救方法和步骤,旨在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降低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脑血管病的急救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快速、准确,以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
以下是具体的脑血管病急救步骤:1. 呼叫急救电话一旦发现疑似脑血管病的症状,如突发剧烈头痛、面部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瞳孔异常等,请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例如120),并告知呼叫中心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
急救人员将迅速启动救援程序。
2. 给予急救治疗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提供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
例如,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让他平卧,头稍微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
如果患者有呕吐的倾向,可以将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道。
3. 切勿给予口服药物在急救过程中,切忌给患者口服任何药物,包括阿斯匹林等血管扩张药物。
这是因为脑血管病的急救治疗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施行,自行使用药物可能会延误正确的治疗时机。
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急救过程中需要控制患者的血压。
一般情况下,可通过让患者保持平静,减少紧张情绪等方式来帮助控制血压。
但如果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或升压药物。
5. 尽快送医院就诊急救人员到达后,他们会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立即转运到医院。
如果患者的病情属于危急状态,急救人员会选择急救车转运患者。
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将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随时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
6. 院前急救持续进行在转运到医院之前,急救人员需要继续进行院前急救。
这包括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治疗等。
如果患者心脏骤停,急救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治措施。
7. 保持镇静在整个急救过程中,不仅患者需要保持镇静,护理人员也需要保持冷静。
内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应急预案确保救成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紧急情况,包括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疾病。
面对这些危急情况,内科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内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点及其执行流程,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 应急预案背景内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疾病,患者处于生命危险之中。
针对这些情况,医院内科部门制定并执行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预案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给予患者最佳的抢救和救治措施,以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2. 预案执行流程2.1 患者抵达急诊科当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时,通常会先前往急诊科就诊。
急诊科医生接诊后应立即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进行紧急处理。
2.2 快速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稳定与否、年龄、病史等,医生需迅速做出处理决策。
如患者病情危重,应立即进行心电图、CT等检查,并通知内科团队进行协商。
2.3 内科团队介入当内科医生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并与急诊科医生、护士进行沟通和协作。
内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身体检查和相关检查,并听取急诊科的意见。
2.4 治疗方案确定内科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进行溶栓治疗、急性脑中风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溶栓或止血手术等。
医生要准确把握抢救时间窗口,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及时救治。
2.5 治疗过程在治疗过程中,内科医生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护士团队也要保证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与病情观察,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关怀与支持。
2.6 监护及转诊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内科医生应将患者转移到重症监护室或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在此期间,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变化进行相应处理。
如有需要,可以考虑转诊到心内科、神经外科等更专业的科室。
3. 应急预案评估与完善制定和执行应急预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预案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效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由医疗、公安、消防、交通、通讯等部门组成,负责现场救援、患者转运、交通管制、通讯保障等工作。
3. 应急医疗小组由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救治、转运患者、指导家属救治等工作。
四、应急预案启动条件1. 单位或公共场所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突发情况;2. 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实施步骤1. 现场救治(1)发现患者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包括呼叫急救中心、拨打120等;(2)对疑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气道通畅等急救措施;(3)对病情稳定者,协助其保持舒适体位,等待急救车辆到来。
2. 患者转运(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2)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转运至医疗机构;(3)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交通管制(1)在救援现场及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畅通无阻;(2)协调交通管理部门,保障救援车辆优先通行。
4. 通讯保障(1)确保现场通讯畅通,便于应急指挥部与各救援小组之间的信息交流;(2)协调通讯部门,为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通讯设备和技术支持。
5. 后期处置(1)对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2)对受伤患者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3)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难关。
六、应急保障措施1. 培训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进行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设备保障确保应急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充足,满足应急处理需求。
3.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医护人员、公安、消防等人员的专业素质。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救文章目录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救1、高血压的急救措施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会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家中如有血压计,应立即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若血压较高,可给予硝苯地平(心痛定) 或卡托普利(开博通)1~2片,口服或舌下含服,并在20~30分钟后复查血压。
2、心绞痛的急救措施这是冠心病患者发病时心前区呈压迫性或窒息性疼痛,历时5~10分钟。
心绞痛一旦发作,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在2~5分钟内即能见效。
3、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措施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具有濒死感,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
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塞的范围扩大。
4、心力衰竭的急救措施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多提示心力衰竭,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另外,打120急救电话时一般要讲清以下几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神志不清、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呼吸困难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以及过去的病史中与本次发病有关的部分;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最好是在有醒目标志处。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1、脑血栓急骤起病是主要特点,是发病最急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病前无任何前驱症状,活动中突然起病,绝大多数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病情发展到最高峰,少数患者在数天内呈阶梯样或进行性恶化,约半数患者起病时有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短暂。
2、脑动脉硬化常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出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