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中老年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宣传讲座内容中老年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宣传讲座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首先,为中老年人讲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和常见症状,以便他们了解和识别这些疾病。
2.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强调冬季气温下降、气候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合理饮食:建议中老年人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适量运动:鼓励中老年人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血管弹性。
控制体重和血压:提醒中老年人注意监测体重和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戒烟限酒:劝诫中老年人戒烟、限制饮酒,避免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危害。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建议中老年人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
4. 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知识:为中老年人讲解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措施,如突发胸痛、胸闷时应立即休息并呼叫急救,了解常用的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的正确使用方法。
5. 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强调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相关检查的重要性,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6.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误区:为中老年人澄清关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常见误区,如过度依赖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等。
7.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鼓励中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久坐等,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8. 社会支持与心理关爱:强调家人和社会对中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中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9. 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为中老年人提供应对突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策略,如保持冷静、迅速就医等。
10.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未来展望:介绍医学界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鼓励中老年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和宣传,可以帮助中老年人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碘食盐,则附近居民户的食用盐基本上都是非碘食盐,反之,则都是合格含碘食盐;其二居民户对碘盐存放、使用不当造成碘的损失;其三盐业生产加工企业加碘不均匀等因素。
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一旦放松对碘盐的监管势必造成碘缺乏病的回升[5],而碘盐监测是评价此方法落实的重要举措,建议相关部门(1)对食盐销售环节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杜绝非碘盐流入市场,确保居民购买合格碘盐。
(2)通过农村圩日或学校或碘盐采样监测人员对居民和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加强居民户对碘盐的正确使用和存放,以减少碘盐中碘含量的非正常损失。
(3)盐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盐业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督,严把质量关,把不合参考文献[1] 韩敬华,郭秋生,袁保建,亓向东.2008年瞧县碘盐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8):1872.[2] 卫生部.全国碘盐监测方案[S].2004-1-19.[3] GB/T13025.7-1999.制盐工业通用实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S].[4] GB5461-2000.食用盐[S].[5] 美丽克,李红叶,刘玉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5年居民碘盐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2):323-324.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刘福平[摘要]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为260万,约占总死亡比例的45%。
了解心脑血管的发病病因,通过采取避免外源性刺激因素、合理膳食、持续规律的有氧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情绪、定时体检等几个方面对心脑血管的疾病进行共同预防。
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预防;治疗;浅析[Abstract] China each year du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 number of deaths is about 2.6 million, accounting for 45%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deaths.Understanding of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causes,taken to avoid stimulation by exogenous factors, reasonable diet, regular aerobic exercise continued, tobacco and alcohol, maintain a good mood, regular physical aspect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for the common,Once found the disease should be treated soon.Can effectively reduce or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Key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alysis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出血、脑血栓等,其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已居各类疾病首位,一旦患上此这类疾病,往往导致中老年人生活很难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严重威胁到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预防和食疗导读:心脑血管疾病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下面列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及警告信号。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1、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干活动时加重。
2、干重活时心前区疼痛或左部放射性发木发痛。
3、干轻活时感觉很累,且胸闷气喘。
4、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
5、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6、感情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适应,即消失。
7、胸闷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后即消失。
8、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便胸憋气喘、心跳加快。
9、睡觉时经常胸憋难受,不能平躺。
10、长时间躺卧后突然坐起来,感到胸部很难受。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及警告信号:一、心肌缺血或心梗前会发生心慌,胸闷,憋气,四肢无力,心烦意乱,浅睡眠,或失眠,眩晕,健忘,易怒,冷汗,呕吐,一过性心绞痛等现象。
二、有的人并不会出现典型症状,更易延误病情判断;如有的人会牙痛,胃腹痛,或非相关部位痛感及不适,譬如曾有一位患者,眼晴视物不清,利用工作时间到我院眼科看病,进屋后,与眼科医生说话中,尚未来及检査,突然昏倒地上,医院内科外科联合会诊,紧急抢救无效死亡。
其家属无法面对现实,曾把医院告了,认为其从无心脑血管疾病,身强体壮,是日仍上着班,看眼致死,最后经医学解剖,证明为心猝死所致。
三、脑溢血患者,发病前,多有头痛,眩晕,耳鸣,眼跳,视物不清,胸闷,憋气,烦燥,易怒,健忘,忧思,体乏无力,精神恍惚。
发病之初头痛欲裂,言语不清,视障,呕吐,多有半身瘫痪症状,几不能辩物识人。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导读: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重点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做起。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下面列出了十个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从这些细节入手:一、生活有规律。
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保障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时间,懂得生活,学会放松,切忌人生年轻时用身体换名利,老来再拿钱买健康。
中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总结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中的之一,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患者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年报发布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地区,2019年我国因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达到45%左右,表明每5例死亡病例中大约有2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
这一结果非常惊人,但同时也给我们中老年朋友带来了惊醒。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由于其预后性较差,病死率较高,因此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做好对该疾病的预防措施,通过预防该疾病的发生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第二才是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
因此本文从预防第一、治疗第二的管理理念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广大中老年朋友带来一定的健康指导。
1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使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具体分析主要表现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液黏稠等心脏性疾病和大脑与全身组织引起的脑卒中、脑出血等缺血性出血性疾病。
按照心血管和脑血管发病特点,不同类型的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压迫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晕厥、发钳、咳嗽咳血、嗳气、上腹疼痛、呕吐;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偏觉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眩晕、肢体无力、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功能障碍、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功能障碍、头痛、恶心、呕吐、耳鸣[1]。
2引起中老年朋友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对于中老年朋友出现心脑血管疾病,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大多与老年朋友的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相关。
首先,在年龄方面,随着中老年朋友的年岁不断增长,其身体机能会逐渐弱化,身体健康质量则不如从前,就会导致患者整体免疫系统下降,更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疾病,而且年龄越大,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高。
其次是家族遗传史,部分中老年朋友具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遗传史,或者部分中老年朋友有其他疾病的遗传史,无论是哪一种遗传史的疾病在在发病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使中老年朋友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2]。
论心脑血管病临床治疗及预防措施摘要:本文主要有针对性的心脑血管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出出建议。
关键词: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临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多见的、也是对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
心血管病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它包括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病的共同病因多数是动脉硬化。
加强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及预防研究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将具有重要意义。
1 致使心脑血管病形成的主要因素1.1血液黏稠。
医学科学研究发现,多种血液病理性因素的刺激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使动脉内膜完整性受到破坏。
然后,血液中的脂质就会以脂蛋白的形式从内膜受损处沉积到血管内壁,引起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同时,血小板粘附、聚集于受损部位,并释放出一些物质促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和血管收缩。
这样,内皮细胞的损伤、血脂的沉积和血小板黏附所释放的多种生长因子共同作用,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增殖的平滑肌细胞又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血管。
阻塞的如果是冠状动脉就会形成冠心病;如果是脑血管就会形成脑血栓。
总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虽然脂质代谢紊乱、血小板聚集起着决定作用,但血管自身的内皮损伤也起着关键作用。
1.2血管自身病变。
具体到血管病变,它还包括两方面:一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造成的动脉血管硬化;二是由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所引发的血管痉挛。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分泌扩血管因子――血清一氧化氮(NO)与缩血管因子――血清内皮素(ET),它们相互作用调节着血管扩张与收缩功能。
当血管内膜受损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时,血清一氧化氮分泌就会降低,内皮素分泌增高,从而导致血管痉挛,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障碍、冠心病、脑血栓发生,尤其会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为以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9年3月临床进行治疗的中老年心脑血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药物。
结果其中,有2例发生心脏猝死,经抢救无效死亡。
1例脑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其余77例病例病情得到改善恢复良好,没有出现非致死性再梗死及脑卒中致死亡等不良事件。
结论中老年人、肥胖者以及工作及生活压力较大的人员等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员还应当积极进行有氧运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脂、血压以及体重,还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关键词: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近年来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普遍存在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是具有很高的发病率。
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病程长,需要患者长期配合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可以说,这种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导致心脑血管慢性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是总体来看与人们的优越生活密切有关,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强,人们的作息时间等都发生了不良的改变,这些因素在患上心脑血管慢性疾病中起着促进作用。
因此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很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9年3月临床进行治疗的中老年心脑血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平均年龄(62.1±9.4)岁。
包括20例心肌梗死,38例心绞痛,12例高血压病,3例冠心病,7例脑出血。
上述病例24.2%存在家族遗传史,44.2%的病例有吸烟的习惯,35.1%的病例有饮酒的习惯,67.8%的病例作息不规律,平均病程(9.4±3.1)年。
1.2方法第一,在实际预防过程中,病人要充分认识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认识到潜在的危险因素,然后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发挥心脑血管预防的重要作用。
防治中老年疾病的新武器他汀类药物是中老年人防治血脂异常疾病的有力武器之一。
他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机理相同,主要用于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目前他汀类药物主要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西力伐他汀、阿伐他汀、血脂康等。
他汀类药物在调节血脂异常的同时,还有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肾脏细胞、抗肿瘤细胞增殖、抗骨质疏松和预防痴呆等作用。
以下就为您介绍一些他汀类药物可防治的常见中老年疾病:一、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有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增殖、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舒缩功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脑血管供血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作用,是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的有效药物。
二、抗肿瘤他汀类药物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在患者已患肿瘤的情况下,此类药物可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这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他汀类药物还有助于肿瘤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增强化疗效果并降低抗癌药物的毒性。
如:洛伐他汀与多柔比星合用时可减缓结肠癌的生长,降低多柔比星对心脏的毒性。
三、抗炎作用他汀类药物对顽固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也很好。
由于它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控制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对骨和软骨的破坏。
四、治疗骨质松疏症他汀类药物对治疗绝经期妇女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疗效,对骨的重建和稳定骨量等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使损失的骨质再生。
五、降低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及其它痴呆症的风险全世界6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5000多万人患有不同类型的痴呆,在我国就有500多万人。
防治老年性痴呆的办法很多,如:适当的体育锻炼、饮食结构的调理、充足的睡眠、对相关疾病的防治及严防某些药物引起的痴呆等。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有降低老年性痴呆及其它痴呆症风险的功效。
六、免疫抑制作用在使用普伐他汀治疗肾移植时,通过活检证明,病人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可从58%降到25%。
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该怎么做?最佳答案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该怎么做?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如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血管的老化、硬化使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要预防这些疾病就要保持血管年轻,以维持人体血液运输线畅通无阻,避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多食鱼:鱼肉富含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及牛黄氨酸的鱼类等优质蛋白,有改善血管弹性、顺应性及促进钠盐排泄作用。
此外,富含W-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
◆◇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富含精氨酸补肾填精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张因子--氧化的合成,减少血管损伤。
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多吃富含叶酸食物:若膳食中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6、B12,会使血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补充叶酸对降低冠电讯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有重要作用。
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应注意多摄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红苋菜、菠菜、龙须菜、芦笋、豆类、酵母及苹果、柑桔等。
参考资料:北京华军中医院URL。
URL分享给你的朋友吧:请问心脑血管疾病吃什么食物预防好呢,最佳答案五种食物有利心脏健康很多营养学家推荐以鱼、谷类、水果、蔬菜、豆类、坚果和种子为主的地中海式饮食。
美国《新闻周刊》日前刊登文章说,如果你的饮食与之迥异,那么你应该考虑在餐桌上增加以下5种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食品,同时还应少吃3种食物。
应该多吃的5种食物鱼美国心脏学会推荐多吃鱼,尤其是鲑鱼、鲭鱼和长鳍金枪鱼之类含脂肪较多的鱼,每周至少吃两次。
这些鱼富含Ω-3脂肪酸,能减少冠心病风险。
大豆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大豆、豆奶、豆豉之类的豆制品可以降低人体内的总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专家提醒教中老年人怎样预防脑血栓久久健康商城营养师讲座专家提醒:脑血栓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综合国内外有关专家们的意见。
认为预防脑血栓必须认真抓住以下四个关键环节:一、重点“易感人群”,即上面提及的检查结果阳性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患者),必须把积极、认真治疗这些疾病作为自我保健的重点,当成一件大事。
因为,治疗它们就是预防脑血栓的得力措施,是祛因预防。
二、老年人及重点“易感人群”,要时刻警惕小中风,它是脑血栓和脑出血的报警信号。
所谓小中风,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症状是突然失语或吐字不清,或手脚麻木,或忽然手中拿的物品失落下去(如掉碗筷、掉笔等),或视物不清、复视,甚至一过性失明等。
一旦发生上述症状,切不可粗心大意,应立即去医院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脑血栓或脑出血的发生。
三、建议所有的中老年人,都应该认真地检查一次自己的“血管健康”情况,了解自己的血压、血脂与动脉是否发生硬化和硬化的程度,这一点十分重要。
因为动脉硬化、高血压、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增高是发生脑血栓的病理基础。
若这些检查结果异常,表明自己的血管健康状况不良,是脑血栓的易感者,应加强防治。
四、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养品,如今市面上营养品多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
都是打着送亲人、孝敬爸妈的旗号,其中真伪着实难辨。
就怕花了冤枉钱,没有疗效,让老人失望。
专家提醒:老年人及重点易感者,若出现可疑小中风的症状,应去医院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并坚持服用卵磷脂片,它对预防和治疗脑血栓很有益处。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大类疾病的总称。
其主要是指冠心病,中风和高血压等。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猝死等。
中风主要是指脑动脉硬化,造成脑的血液循环发生急性故障,导致出血性中风 ( 包括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及缺血性中风( 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等 ),中风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在老年病中占首位,即使病后存活,也有80% 左右留下痛苦后遗症如脑瘫、失语、吞咽困难、痴呆等。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病在目前已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脑卒中无论是在患病率、发病率还是在死亡率上都出现不断升高趋势。
同时,脑血管病发病已经向年轻化发展,这对患者以及家庭造成很严重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有哪些?心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有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呢?下面就针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一、心脑血管病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一称作心脑血管疾病。
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大约有近一半的人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数字显示,在糖尿病人群中,大约有50%的人都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老年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四高一多”,即“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
现阶段,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在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中超过了一般还多。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就是,患者出现了全身性血管病变、系统性血管病变,而后通过心脏、脑部表现出来。
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涉及到了几方面:血管性因素,其中包含了血流动力学因素,如高血压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等;血液成分方面,例如血小板增多、白血病、贫血;血液流变学异常,最为典型的就是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等。
二、心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一)心血管疾病从心血管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看,其症状主要是,患者容易心悸气短,在夜晚容易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不适;身体容易出现水肿、咳嗽咯血、经常性晕厥,非常虚弱,时常还会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还有些患者出现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症状。
(二)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现偏瘫、失语的情况;或肢体没有力气,面部以及上下肢会感觉到明显的功能性障碍;语言表达不够顺畅,说话不利索;患者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的情况;视觉不如从前,看物体模糊不清;失去足够的平衡能力,患者难以平稳站立等等症状。
三、心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一)心脏病在老年人群中,如果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一旦出现心房纤颤,会造成脑血栓。
心脑血管病的预防要注意什么心脑血管病的预防要注意什么?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频率是越来越高了,这类疾病常见于老年人身上,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的器官开始慢慢衰退,另一方面是现在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所以要注意心脑血管病的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很多的方法,大家要知道哪些方法是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
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
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一)合理膳食各种调查研究证明营养与寿命和老年病密切相关,喜食肥腻、偏嗜咸甜均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故应强调老年人低脂肪、低热量饮食的重要性,并应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无素及粗纤维食物为主。
近年来也有人担出低盐饮食可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恢复已硬化的动脉弹性,并强调低盐饮食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重要性,因此低盐饮食也是老年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条件之一。
(二)科学生活1、加强体育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
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三)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四)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可干扰脂代谢。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单一的饮食结构导致了血压血脂普遍偏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中老年人群中是常见疾病。
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中老年人群的比例最大,由于心脑血管造成的死亡现象也是很常见的。
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给患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在临床和生活中都要对心脑血管患者进行关注,通过有效分方法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关键词:心脑血管;预防;治疗研究
1引言
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国民生命的”第一杀手”,但是人体中的”C反应蛋白(CRP)”能够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测,但是科学家发现,我国人民CRP水平只有西方人的50%左右,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CRP水平也在国际标准”低危”范围内。
所以,我国中老年人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2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供应心脏本身血液的血管和从心脏发出的血管疾病。
现在危害最大的是供应心脏本身血管的疾
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实际上就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可以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就是突然死亡等。
通常讲的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是两大类:一种叫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还有一种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也包括很多,但大家最多见的就是脑出血[1]。
脑血管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半身瘫痪。
3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我们现在不仅有这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而且患患者数在不断的增加。
为什么?因为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不断增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胆固醇高、生活方式不良、缺少运动等,这些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由于大量危险因素的存在,因此冠心病、心血管等疾病的发患者数在增加。
此外还有年龄、遗传因素,这些暂时是无法改变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刚才讲的那几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是可以治的,肥胖、抽烟是可以改变的,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是可以改善的,因此大部分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的治疗来改善,改善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4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1预防
4.1.1加强预防措施心脑血管疾病多是由于平时生
活不规律、不注意锻炼、抽烟喝酒饮食无度,久而久之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而形成的。
因此,避免心脑血管疾病要以预防为主。
要大力推广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关注度,让所有的人都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害,有意识地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1.2减少外部刺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显著,例如冠心病的发作多是由于患者受刺激而引发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心脑血管病患者受到外部刺激。
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尽量不要剧烈运动。
情绪上要保持安静平稳,避免紧张、激动等大的情绪波动。
日常饮食上尽量少饮酒,避免饮食过度,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应当戒烟,晚上早早休息,减少夜生活时间。
以上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保护措施。
4.1.3科学调整日常进食在日常生活中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降低血清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一日三餐多吃粗粮、块茎食物、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等可以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降压、降脂。
大量的数据表明,在日常饮食中控制食盐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降低血压、血脂,减少发病几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1.4培养的健康生活习惯吸烟对身体有百害而无
一利,中老年患者一定要戒掉抽烟的恶习。
少量饮酒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但中老年人往往酒瘾很大,很容易过度饮酒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一定要限量。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失眠。
4.1.5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中老年人群要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规律。
适当参加一些运动健身活动。
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自我保护,运动量要适度,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在寒暑天锻炼要提前了解天气变化情况,适量增减衣物。
4.2心脑血管药物的应用现状
4.2.1化学药类目前心脑血管化学类药物应用的比较广泛,单降压药物种类就很是丰富,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组成了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2]。
利尿降压药应用较多的是氢氯噻嗪和螺内酯,降压温和,疗效确切,对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病及心衰疗效佳,对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价格低廉,适合大面积人群防治。
但应注意大剂量对糖,脂代谢有影响,易引起低血钾,阳痿,高尿酸血症等。
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普奈洛尔和美托洛尔,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或合并心绞痛时。
钙拮抗剂主要有非洛地平缓片,尼莫底片,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地尔硫卓,莫索尼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有卡托普利,福辛普利(蒙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药氯沙坦等都是在临床门诊上应用较多的药。
虽然化学药物种类很多,但是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用,且多有不良反应。
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治疗常用的有消心痛,硝酸甘油,心痛定等作为急救时用,这些药物比较常用且疗效显著。
化学药有三类治疗心脑血管主要是:他叮类如洛伐他叮等,烟酸类如烟酸肌醇等,贝特类如枸橼酸钾等。
4.2.2中药类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一些心脑血管中药的出现,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特别是像中药丹参滴丸这类疗效显著的药物的出现,更加增强了我们利用祖国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信心。
5结论
总之,心脑血管保健措施是根本上避免心脑血管的方法,要从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开始预防这一疾病。
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开始,要坚持不懈,长期保持,不能半途而废,要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贯彻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李阳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多发性脑梗死再发96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06).
[2]黄建辉.浅谈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