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人生礼仪民俗(丧葬)
- 格式:ppt
- 大小:9.89 MB
- 文档页数:45
丧葬礼仪习俗丧葬礼仪习俗丧葬,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
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灵的同时,也竭力标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发治丧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实际上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
备丧过去,老人年满六十,可以以称为享寿。
所以,老人年过五十以后,做子女的开始为老人备丧。
所谓备丧,就是给老人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
旧社会,民间农家生活困难,送老的衣物棺木等不可能一次性备全,因为没有这种经济实力,而是陆续办置。
衣物只是备料,不必预先制作。
棺木可以提前打就,架在空闲屋里,通常称做寿材。
寿材由底、帮、天三部分组成,其用材和规格,视丧主的经济条件而定。
上等材选用柏木或楸木,—般用松,次者用柳。
用材不同,规格也就有了差异。
就其厚度而言,有“四五六”的,即天六寸、帮五寸、底四寸;有“三二二五”的,即天二寸、帮二寸五、底—二寸;有“净二五”的,即天二寸五、帮二寸、底和回头各一寸;有“荒二五”的,即天、帮各按二寸五、二寸下锯破板,荒板推净不足二寸五或二寸者,故称“荒二五”。
达不到上述标准者,则将材就料打成,规格小一,统称薄皮棺材。
而寿衣只有年过七十者才可预做,因年过七十而亡者,俗称“喜丧”。
七十岁以下者,寿衣都是临时赶做,做时,不能啼哭流泪,否则泪水滴在寿衣上,死者穿上想念儿女,心情会不安的。
缝线一端也不能捻疙瘩,免得死者到阴间疙疙瘩瘩,不顺利。
寿衣的件数忌双喜单,多为五件上衣,三条裤子,因到阴间,以棉衣为主,男用黑,女用黑、蓝,男性尚有棉帽和棉鞋。
男女皆用褥子、枕头,枕头是三角形,内装谷皮,红布缝制,俗谓“元宝枕”或“鸡鸣枕”。
初丧旧社会卫生医疗机构很不发达,有药房而无医院,病人通常在自己家中亡故。
凡正常死亡的老人,尽量避免在炕上咽气。
初丧就是处理亡前事宜的,人体包括四个部分:沐浴更衣当病人生命垂危之际,首先要为病人沐浴更衣,俗称“穿衣裳”。
丧葬习俗里的丧葬礼仪都哪些?
1.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
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
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
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10.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文章摘于:。
丧葬与悼唁的仪式礼仪人去世后,家属和亲友都十分悲痛。
重要人士的逝世,还会引起社会的震动和关注。
举行丧葬仪式,是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敬意与悼唁,寄托生者的哀思。
丧葬仪式各国不尽相同。
许多国家的葬礼活动还带有宗教的色彩。
人去世后,其家属或治丧机构要尽快发布“讣告”,将逝世的消息尽早通知死者的亲友、同事和商业上的合作者,并说明葬礼将于何时何地举行。
“讣告”可以以信函的方式发出,也可以用电话电报传递;如需要通知社会上广泛的相识者,也可登报。
“讣告”所用的信笺、信封,往往带有黑色的边框。
接到“讣告”的亲友熟人,可以写唁函、发唁电给死者的家属,以示哀悼。
在许多国家都有为殡葬服务的殡仪馆、丧葬服务社等,承办丧葬的有关事宜,根据死者亲属的要求,协助安排后事。
西方国家,葬礼一般在教堂举行。
葬礼前,灵柩停放在教堂中,由亲友轮流守灵。
举行葬礼时,参加葬礼人员在教堂入座,通常是至亲好友在前面,一般亲友在后面。
葬礼程序包括祷千、虽赞美诗和牧师致辞等。
葬礼毕,人们向遗体告别,然后用灵车将遗体送去墓地安葬。
去墓地一般只是主要送葬者出席,他们还象征性地为墓穴掩土。
非宗教性的葬礼,常常就在公墓的礼堂或墓地举行。
葬礼应始终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
人们深思默祷,向死者沉痛志哀。
在西方参加葬礼一般不嚎啕大哭。
参加葬礼,不要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应穿深色或其他颜色暗淡的衣服。
男子系无花黑领带,左臂可戴黑纱(也可不戴)。
女子的饰物应当简朴。
寡妇通常愿穿黑色服装。
每人胸前可戴一朵白花。
参加葬礼当然是一件很悲伤的事,但人们倾向于不要过分流露悲伤,因为那会增加死者亲属的悲痛。
当然也不应强作笑容或谈笑。
同死者家属握手时,可以不说话,也可以低声说一二名表示悼唁可慰问的话,如“接受我深切的哀悼”、“请节哀”、“多保重”等。
在葬礼进行时,不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哀伤的死者亲属。
给葬礼送花,可在葬礼举行前,通过葬礼承办人或花店办理。
如讣告上写明“敬辞鲜花”(no flower),则应当遵从,不必送花。
(商务礼仪)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那些军阀、官僚、下野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士绅望族的家庭,为了显示声望、地位、势力,于办白事的过程中极尽排场、铺张浪费之能事,从人死到安葬要经过许多复杂繁琐的形式。
如今有些老年人仍能记忆起将近壹个世纪以来于天津屈指可数的几次大出殡的情况。
如民国总统黎元洪以及几个军阀、官僚乃至褚玉璞时代天津李孝女殉亲的大出丧等,均是轰动津门的事情。
其殡中的全副仪仗队伍(俗称“执事”)长达二三里地,而其中壹档壹档的内容有如最热闹的“过会”。
例如,大殡要“兴师动众”,于沿着出殡路线的马路俩侧搭上见棚,有的动用警力沿途临时把守,仍有更排场的于出殡前首先用“黄土铺道,净水泼街”。
至于仪仗行列更是五花八门,以显其盛又示其威。
棺罩未出前庭,而前面的“三营白马”(出动马军壹队百数十人,壹律骑白马倒跨马枪,代表三营人马)已经于路上徐徐行进,以示“X 压”。
街上万头攒动,此刻却鸦雀无声。
其后才是连续不断的各种行列,形成壹条走不完的长龙。
这些情况虽然也有零星的文字记载,但全部的详细内容却鲜为人知。
现将“办白事”的有关情况以及见闻分述于下面。
旧社会所谓“五行八作”是当时人民于社会上谋生的各种行业。
它于群众生活上起着种种不同的服务作用,如果详细统计起来略可分为三百多行。
而于办白事这壹方面就涉及了不少行业。
如“杠房”,那时杠房于社会上就不是壹个简单的行业。
晚清干这壹行的必须有“龙票”(就是壹种特殊的执照,那时有几个行业如钱庄、盐滩必须领到龙票才能营业),民国以后也必须具有官府发给的“帖”,因此和壹般小铺户不同。
此外如棚铺、白货铺、扎彩作、油漆作、寿衣店、棺材铺、成衣行、马车行等等不壹面足。
有密切关连的仍有庵、观、寺、院等诵经的班子和乐队、吹鼓手,仍有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被临时凑起来的殡葬“执事”、“打小空的”,乃至附属于杠房、白货铺的壹些人,更有赁货铺、茶房等辅助性质的人员,这些均是“白事”不可缺少的关联行业。
人死后办丧事礼仪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人死后办丧事的礼仪流程可能因地区、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参加丧事礼仪_丧事礼仪与禁忌生老病死,这本就是人生的常态,那么要去参加丧事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参加丧事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参加丧事礼仪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把对亡者处理当作极为庄严的事情。
亲友逝世了,我们通常都要到殡仪馆向其遗体告别,参加其葬礼或吊唁活动。
这种场合气氛肃穆,由于亲人去世,丧者家属情绪都比较哀伤。
为了体现自己对死者的尊重和对丧家的同情,参加丧礼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悲伤的情绪。
不能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更不能露出厌烦的神情甚或笑容。
着深色服装(或白色上衣深色裙裤)。
切忌穿得大花大绿;衣袖上要戴上黑纱,也可在胸前佩上白花。
不可昂首阔步,而应微微低头,缓步慢行。
讲话时发音要低调,不能有怪腔。
不可与参加丧礼的人交头接耳,议论其他事情,甚至谈笑风生;更不可结群吵闹,嬉戏追逐。
坚持参加到底,不中途退出。
对死者的家属进行劝慰,用温情关切的语言劝其节哀振作精神。
冷漠处之或哑口无言都是不适宜的。
祭扫的礼仪祭奠是对已逝先人的一种纪念形式。
一般可分两类:家庭祭奠和扫墓祭奠。
家庭祭奠,一般在父母、祖父母的生辰或忌日时举行。
通常是面对遗像,占燃馨香三炷和供奉水酒三杯,或者是以素色鲜花一束作为清供,以示纪念。
扫墓祭奠,一般在清明节、中秋节或春节举行。
祭扫先人墓地,一般有以下几项内容:馨香三炷,鞠躬悼念,寄托哀思。
墓前祭奠,过去凡晚辈都要行跪拜大礼,现在多以三鞠躬代替。
整修陵墓。
一般是给坟墓培土,并整修墓道。
由于平时雨水冲刷或其他原因,墓道或坟头自然受损,利用祭扫之际,可以进行整修和培高。
墓表可铲些草皮贴上,使草蔓延覆盖后可减少水土流失。
有的还可植树以作纪念。
献上花圈或一束鲜花,并打扫、清理坟墓周围环境。
亲友骨灰寄放在殡仪馆的,可献上微型花圈或绢花束,把骨灰盒的积尘掸净,瞻仰遗像,鞠躬行礼,并低头默哀。
丧事礼仪与禁忌(一)死亡禁忌死亡是自然规律,然而人们却极力回避,原因是死亡毕竟是凶祸灾难,对人们来说接触甚或听说死亡之事都是不吉利的。
中国丧葬的礼仪有哪些中国丧葬的礼仪有哪些1、通知亲友如果死者家属有人不在时,在场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是通知死者家属。
并通知一到二位能干的、与死者关系亲密的好朋友。
死者家属及亲密朋友应以电话通知近亲戚,即使他们住地远,也应以电话予以通知,但如果打电话花费太贵时,朋友及较远远亲则可以用电报予以通知。
2、死亡证明书死亡证明书应由负责照料死者的医生填写。
如果是猝死或意外事件死亡,或在死时因某种原因没有医生在场时,则应由公医检验,确定死亡原因,填写死亡证明书。
这种手续必须立即完成,因为其他一切事项均需等死亡证明书完成签证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3、发布讣告讣告是死者所属单位组织的治丧委员会或者家属向亲友或有关单位报丧时使用的通知或文书。
讣告通常包括死者生前职衔、死亡时间、直系亲属名字、殡葬时间及地点等。
4、陪葬衣物负责安排丧葬的人,应在死者家属协助下,将死者陪葬的衣服准备好,供死者穿用,陪葬的服装无严格的规定,可以穿死者生前喜欢的服装,也可以穿死者生前在正式场合穿用的服装。
年轻女子死亡时多穿白色服装,小孩子则着学生装。
结婚戒指一般都给死者带着下葬,而其他首饰都取下。
现在大家都习惯在殡仪馆举行吊唁仪式、开追悼会。
死者的家属也常常在这里接见前来吊唁的朋友。
5、收送花圈参加吊唁和追悼会的人可以送花圈表示哀悼,花圈一般送到殡仪馆。
死者家属可请一人专门负责花圈有关事宜,并记录送花圈的人名和单位,以便日后表示谢意。
如果讣告已写明有“恳辞花圈”时,就不要送花圈了,另外赠送鲜花给失去亲人的要好朋友,也很有意义。
丧事过后若能经常性地赠送一些鲜花,会使失去亲人的人因你持久的同情而感到安慰。
6、吊唁现代丧事吊唁仪式大多都在殡仪馆举行。
死者家属也在殡仪馆接见前往吊唁的亲友,这样的话,主持丧事的人应在发布讣告时把家属到达殡仪馆接受亲友前往吊唁慰问的时间予以公布。
其他时间,人们想前往吊唁,但又觉得自己与丧家的关系不够密切而不便打扰时,则到殡仪馆会客间,在预先准备好的签名簿上签名后离开即可。
丧事基本礼仪知识和具体禁忌事项生老病死,是我们自然生命的常态,那么你们知道丧事的礼仪知识是怎样的吗?有哪些禁忌?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丧事礼仪知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目录丧事礼仪知识(上)丧事礼仪常识——殡葬的一般程序丧家操办丧事会涉及到一些比较程式化的具体事项,也就是说,要办好丧事并非容易。
不少家庭由于事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一旦事情发生了,往往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结果使伤心事留下了遗憾。
(一)召开亲属会议办理丧事头绪繁多,为了避免手忙脚乱,建议在殡仪活动展开之前召开亲属会议,亲属会议的主要议题有:1.确定丧仪的规模,拟定参加丧仪活动的亲友及有关单位的人员名单,统计参加仪式和丧宴的大致人数,准备奠酬和谢礼等;2.联系逝者生前单位,确定是否需要成立治丧委员会,确定讣告内容、致悼词人、致答谢词人和追悼会主持人等;3.确定追悼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4.治丧的经费及分摊等;5.对遗言中须立刻确定或处理的事项的安排;6.人员的分工负责。
(二)整理遗体人死亡后,对其遗体的清理一般是由殡仪馆的化妆人员进行,可是有些亲属希望在亲人死亡后,能亲手为其作最后一次的清理,那么,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如在医院病房内死亡,亲属可为其脱去衣服,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如死者的口、眼没有闭合,可轻轻按摩,使其合拢,再换上新衣裤即可。
然后陪送其至医院太平间安息。
如在家中死亡,由子女或亲属将遗体移至硬板床上,换下脏衣服,也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换穿新衣裤后,将其口、眼合闭,然后将其手、足放直,以防遗体变形。
按照有些风俗,还需由直系亲属替其剪净手、脚的指甲,梳理头发。
这些事情可酌情处理。
(三)寿衣的选择1.寿衣知识寿衣就是给逝者穿的衣服。
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葬礼开始日趋奢华和繁缛起来。
因死者的衣着代表着生前的地位、财富和等级,所以给死者穿何种衣服,穿多少衣服乃至衣服的名称在当时都是非常讲究的。
寿者,顾名思义,永生也,先人死后,孝子忌讳言死,而将死人所着衣服冠以"寿衣"之称。
丧事礼仪注意什么_丧事礼仪与禁忌丧事礼仪注意什么_丧事礼仪与禁忌虽然生老病死,是我们自然生命的常态。
但我们还是需要懂一些关于丧事的礼仪和禁忌。
以下是爱汇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丧事礼仪注意什么,供大家阅读!丧事礼仪与禁忌(一)死亡和殡葬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
生生死死是人类社会新陈代谢、一代代衍生发展的自然规律。
人类每天在迎接新生命诞生的同时不得不面临另一些生命消失的悲哀。
如果说一个人的生是偶然的话,那么,死却是一种必然。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
死亡是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虽然促成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自然死亡:因生理的衰老而发生的生理死亡。
病理死亡:因各种疾病不治造成的死亡。
意外死亡:因受机械、化学、交通事故、天灾、战争等外来因素的伤害造成的死亡。
推定死亡:因公民长期失踪并超过法定期限,由法院依法确定的死亡。
死亡过程虽然在理论上可分为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两个阶段,但最终都是以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停止并陷于不能恢复的状态才谓之死亡。
人一旦不幸死亡,活着的人就应对死者履行"殡"和"葬"的义务。
殡和葬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所谓"殡"是指悼念逝者的礼仪活动;所谓"葬"则是指人们对遗体或骨灰所采取的掩埋方式。
殡和葬共同完成了丧事活动的整个过程。
因此,殡葬是生者对于逝者的一种悼念方式和处理程序。
(二)殡葬的一般程序丧家操办丧事会涉及到一些比较程式化的具体事项,也就是说,要办好丧事并非容易。
不少家庭由于事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一旦事情发生了,往往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结果使伤心事留下了遗憾。
丧事礼仪知识-火葬(一)送葬开完追悼会,遗体将由亲属护送去火葬场。
过去送葬时,丧家要哭着追出很远的路程意在挽留他。
现在城市里已看不见这种送葬场面,但仍有亲属护送灵柩到火葬场,送最后一程。
由于火化场和殡仪馆是分开的,路程又较远,比如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和宝兴殡仪馆开完追悼会后是将遗体送往益善殡仪馆进行火化,因此,丧家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跟车或委托送葬。
商务礼仪知识商务礼仪,通常指的是礼仪在商务行业之内的具体运用,主要泛指商业社交行为间的一种约定成俗的礼仪;亦指商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应当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商务礼仪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商务礼仪知识1迎来送往,是社会交往接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环节,是表达主人情谊、体现礼貌素养的重要方面。
尤其是迎接,是给客人良好第一印象的最重要工作。
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为下一步深入接触打下了基础。
迎接客人要有周密的布署,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对前来访问、洽谈业务、参加会议的外国、外地客人,应首先了解对方到达的车次、航班,安排与客人身份、职务相当的人员前去迎接。
若因某种原因,相应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应向客人作出礼貌的解释。
(二)主人到车站、机场去迎接客人,应提前到达,恭候客人的到来,决不能迟到让客人久等。
客人看到有人来迎接,内心必定感到非常高兴,若迎接来迟,必定会给客人心里留下阴影,事后无论怎样解释,都无法消除这种失职和不守信誉的印象。
(三)接到客人后,应首先问候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城市、欢迎您来到我们公司等等。
然后向对方作自我介绍,如果有名片,可送予对方。
一、送名片的礼仪:1、当你与长者、尊者交换名片时,双手递上,身体可微微前倾,说一句请多关照。
你想得到对方名片时,可以用请求的口吻说:如果您方便的话,能否留张名片给我?2、作为接名片的人,双手接过名片后,应仔细地看一遍,千万不要看也不看就放入口袋,也不要顺手往桌上扔。
(四)迎接客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交通工具,不要等到客人到了才匆匆忙忙准备交通工具,那样会因让客人久等而误事。
(五)主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住宿,帮客人办理好一切手续并将客人领进房间,同时向客人介绍住处的服务、设施,将活动的计划、日程安排交给客人,并把准备好的地图或旅游图、名胜古迹等介绍材料送给客人。
(六)将客人送到住地后,主人不要立即离去,应陪客人稍作停留,热情交谈,谈话内容要让客人感到满意,比如客人参与活动的背景材料、当地风土人情、有特点的自然景观、特产、物价等。
白事礼仪基本常识白事礼仪基本常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阶段的工作即将结束,我们和时间在同步成长,也要对上一阶段进行工作总结,总结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书面文体。
你是否在烦恼总结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白事礼仪基本常识”,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白事礼仪基本常识篇1女生着装礼仪基本常识整洁平整服装并非一定要高档华贵,但须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大方得体,显得精神焕发。
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务。
色彩技巧不同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如深色或冷色调的服装让人产生视觉上的收缩感,显得庄重严肃;而浅色或暖色调的服装会有扩张感,使人显得轻松活泼。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
配套齐全除了主体衣服之外,如袜子以透明近似肤色或与服装颜色协调为好,带有大花纹的袜子不能登大雅之堂。
正式、庄重的场合不宜穿凉鞋或靴子,黑色皮鞋是适用最广的,可以和任何服装相配。
饰物点缀巧妙地佩戴饰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女士们增添色彩。
但是佩戴的饰品不宜过多,否则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佩戴饰品时,应尽量选择同一色系。
佩戴首饰最关键的就是要与你的整体服饰搭配统一起来。
女生坐姿礼仪基本常识1、标准式轻缓地走到座位前,转身后两脚成小丁字步,左前右后,两膝并拢的同时上身前倾,向下落座。
如果穿的是裙装,在落座时要用双手在后边从上往下把裙子拢一下,以防坐出皱折或因裙子被打折坐住,而使腿部裸露过多。
坐下后,上身挺直,双肩平正,两臂自然弯曲,两手交叉叠放在两腿中部,并靠近小腹。
两膝并拢,小腿垂直于地面,两脚保持小丁字步。
2、前伸式在标准坐姿的基础上,两小腿向前伸出两脚并拢,脚尖不要翘。
3、前交叉式在前伸式坐姿的基础上,右脚后缩,与左脚交叉,两踝关节重叠,两脚尖着地。
4、屈直式右脚前伸,左小腿屈回,大腿靠紧,两脚前脚掌着地,并在一条直线上。
5、后点式两小腿后屈,脚尖着地,双膝并拢。
丧葬礼仪与风俗礼仪常规而论,人死了之后,家属及亲人要为其操办葬礼,寄托哀思。
尤其是那些年迈而寿终正寝者,丧葬之礼办得更为“体面”而热闹。
因益阳人讳忌,故把丧事称为“白喜事”,以此来表达其家属和亲人对亡者的孝敬和悼念。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丧葬礼仪与风俗礼仪的文章,仅供参考。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时间,方式各有不同。
幼年夭折者有之,逝于非命者有之,犯戒而诛者有之,为情自尽者有之,寿终正寝者实为多数,不一而足。
常规而论,人死了之后,家属及亲人要为其操办葬礼,寄托哀思。
尤其是那些年迈而寿终正寝者,丧葬之礼办得更为“体面”而热闹。
因益阳人讳忌,故把丧事称为“白喜事”,以此来表达其家属和亲人对亡者的孝敬和悼念。
告慰亡灵,尽心尽孝的悼念方式多种多样。
服孝、痛哭,自古以来传承和流传甚广的活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多种,且连贯在一起。
其顺序依次是送终、服孝、守灵(夜)、痛哭、超度、还山(下葬)、立碑、祭奠等程序。
除了城镇干部、国家公务员死后,政府法律规定用新式葬法——火化外,乡村百姓死后仍传承着古老的土葬方式,且流传至今。
它源于古老的宗教与迷信。
尤其表现在为亡者操度灵魂方面,更是自有套路,像模像样,俨然如真。
儒、佛、道三教之中,道教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实用型宗教。
道教为死者超度亡灵的礼仪及程序简述如下:1、送终:依照传统风俗,子女在父母病重期间,应该寸步不离地服侍、守候在他的身边。
即使在外地求学、做官或是经商的子女,闻讯应立即赶回家中,陪伴父母度过他的人生的最后时刻--此谓之“送终”。
违背这一习俗的人,将会受到社会舆论及亡者旁系亲戚的严厉谴责和怪罪,大概此俗沿袭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的缘故吧。
2、招魂:在我国古代,亲人刚死时,守护人要放一点蚕丝或棉花在其鼻孔下“试气”。
家人站在屋外的高坡上挥舞着死者的外服或官帽(服)等物,呼唤死者的名字以示“招魂”。
招魂之后,再次查验死者鼻孔前的丝棉动静以及心脏脉搏等情况,以最后确认亲人是否真的死了3、寿衣:在弥留之际,亲人要马上给死者抹澡换衣(称“抹尸”)穿好寿衣戴好寿帽。
商务礼仪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商务礼仪)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那些军阀、官僚、下野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士绅望族的家庭,为了显示声望、地位、势力,于办白事的过程中极尽排场、铺张浪费之能事,从人死到安葬要经过许多复杂繁琐的形式。
如今有些老年人仍能记忆起将近壹个世纪以来于天津屈指可数的几次大出殡的情况。
如民国总统黎元洪以及几个军阀、官僚乃至褚玉璞时代天津李孝女殉亲的大出丧等,均是轰动津门的事情。
其殡中的全副仪仗队伍(俗称“执事”)长达二三里地,而其中壹档壹档的内容有如最热闹的“过会”。
例如,大殡要“兴师动众”,于沿着出殡路线的马路俩侧搭上见棚,有的动用警力沿途临时把守,仍有更排场的于出殡前首先用“黄土铺道,净水泼街”。
至于仪仗行列更是五花八门,以显其盛又示其威。
棺罩未出前庭,而前面的“三营白马”(出动马军壹队百数十人,壹律骑白马倒跨马枪,代表三营人马)已经于路上徐徐行进,以示“X 压”。
街上万头攒动,此刻却鸦雀无声。
其后才是连续不断的各种行列,形成壹条走不完的长龙。
这些情况虽然也有零星的文字记载,但全部的详细内容却鲜为人知。
现将“办白事”的有关情况以及见闻分述于下面。
旧社会所谓“五行八作”是当时人民于社会上谋生的各种行业。
它于群众生活上起着种种不同的服务作用,如果详细统计起来略可分为三百多行。
而于办白事这壹方面就涉及了不少行业。
如“杠房”,那时杠房于社会上就不是壹个简单的行业。
晚清干这壹行的必须有“龙票”(就是壹种特殊的执照,那时有几个行业如钱庄、盐滩必须领到龙票才能营业),民国以后也必须具有官府发给的“帖”,因此和壹般小铺户不同。
此外如棚铺、白货铺、扎彩作、油漆作、寿衣店、棺材铺、成衣行、马车行等等不壹面足。
有密切关连的仍有庵、观、寺、院等诵经的班子和乐队、吹鼓手,仍有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被临时凑起来的殡葬“执事”、“打小空的”,乃至附属于杠房、白货铺的壹些人,更有赁货铺、茶房等辅助性质的人员,这些均是“白事”不可缺少的关联行业。
老人的葬礼应有的礼仪
老人葬礼的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丧葬报丧:家属通知亲朋好友去世的消息,通常会有一位亲属专门负责接待前来慰问的客人。
2.更衣:将逝者的遗体穿上整洁的衣物,通常会选用棉布、麻布等素色布料。
3.入殓:将逝者遗体安放于棺木中。
在此之前,家属会为逝者放入一些寓意吉祥的物品,如花生、红枣、硬币等。
4.设灵:在家中为逝者设立灵堂,摆放照片、香炉、鲜花、祭品等。
家属会在灵堂前守夜祭拜,以示哀悼。
5.出殡:举行葬礼的日子,家属护送棺木至墓地或火化场。
沿途,家属会撒纸钱、燃放鞭炮,以示驱邪。
6.下葬或火化:将棺木安葬于墓地或进行火化。
火化后的骨灰会被收入骨灰盒,安放于家中或公墓。
7.丧事风俗:根据地区和民族习俗,举行丧事活动,如诵经、超度、祭祀等。
8.丧期与丧服:家属在丧期内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如不参加喜事、佩戴孝饰、身着素色衣物等。
丧期一般为三七二十一天,但根据地区和习俗,有的地方丧期为百日或一年。
9.丧事宴请:葬礼结束后,家属会宴请亲朋好友,表示感谢。
宴席上通常不饮酒、不吃荤腥食物。
10.丧事结束:丧期结束后,家属会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表示告别逝者。
此后,家属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以上是老人葬礼的一般礼仪,但具体习俗会因地区、民族、家庭背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葬礼时,应尊重逝者及其家属的意愿,遵循当地的习俗。
(商务礼仪)总教殡葬礼仪基督教殯葬禮儀壹.聖經的生死觀:(壹)對生的認識:(1)人从那里来:1.神照自己的形像造人(創壹26)2.如何造?就是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命之氣吹入鼻孔裡,便成為有靈的活人(創二7)(2)人活著的意義/人既從神而來,就要活得像神。
1. 1.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4)2. 2.壹件惡事均不做,並要扶助真理(林後十三7.8)3. 3.常常喜樂,彼此相愛(腓四4.10/13.約十五12)4. 4.需要有犧牲捨己的精神,如壹粒麥子(約十二23/25)二.對死的见法:(壹)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傳十二7)(二)息了世上的勞苦(啟十四13)(三)復活成為不朽壞1.1.如同壹粒種子埋于土裡,以後發芽長成樹(林前十五35/38)2.2.享受天國永遠的家鄉,于世如客旅,死後回家鄉(來十14/16)三.生與死的關聯:(壹)蓋棺論定于今生/照各人的行為審判各人(羅二6/11)(二)安然見神死無憾(彼後三11/14)1. 1.活人將死放于心上,隨時準備,行事為人對得起神、對得起人(傳七2;帖前五1/11)2. 2.因有復活的盼望,就釋放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來二14/15)四.耐心等候得盼望(羅八18.22/25)+不可因有盼望而提早結束生命,基督教堅決反對自殺。
五.喪葬禮儀的意義:+從聖經的觀點,基督教雖然對死後有極大的盼望,但所強調的是把握今生的現于,人既死了,就蓋棺論定;所以,喪禮是為活人,不是為死人,死人已息了世上的勞苦,不會成為神保佑人,也不會成為鬼作弄人。
基督教喪禮又稱追思禮拜。
(壹)追念故人的美德:+孝經提到能佳行美德,才能光宗耀祖,此乃孝之終也,所以藉追念故人美德,也跟隨佳美腳蹤行,可將故人的美德發揚光大,這是孝順的表現。
(二)思想人生的結局:+人生自古誰無死,所以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需將這事放于心上,不要太計較利益得失,甚至彼此傷害,藉喪禮讓活人能得智慧的心,去面對死亡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