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蚯蚓串起生态农业产业链
- 格式:pdf
- 大小:127.48 KB
- 文档页数:2
龙源期刊网
蚯蚓串起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
作者:
来源:《山西果树》2013年第01期
据《北京农业》(2012年8月上)期报道,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石槽村,日前养
殖蚯蚓6.7 hm2,每年处理牛粪、猪粪3万~5万t,可生产蚯蚓粪1万~3万t。
经实践证明,蚯蚓粪是“有机肥王”,667 m2土地施用200 kg,就可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变黑,还可有效预防病虫害。
小小的蚯蚓串起了一个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盛石生态农业示范区采用生物技术对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转化为蚯蚓饲料;蚯蚓粪被用作蔬菜种植的有机肥;用蚯蚓来喂鸡,保证了鸡粪的有机品质;鸡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又成为蚯蚓的美食。
众所周知,堆积如山的畜禽粪便会污染环境,而利用畜禽粪便发电,不但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变废为宝,更为重要的是,还可发展下游产业,形成一条循环产业链……人们一提到节能减排,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这当然是问题的关键,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努力。
如果能把类似畜禽粪便这样的废物利用好,也可以大大减轻节能减排的现实压力。
在人们的印象里,畜禽粪便除了用作肥料,好像没有什么其他价值,可如今,畜禽粪便有了身价。
近几年,从国外传入我国的利用畜禽粪便发电技术,不但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变废为宝,尤为重要的是,还可发展下游产业,形成一条循环产业链。
昔日的畜禽粪便正在变成“香产业”,据报道,我国已有养殖基地利用畜禽粪便发电,并把生产中的残渣加工成有机肥。
整个处理过程无需额外能源消耗,且污染物零排放。
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大好商机,为节能减排另辟了一条新路,值得有关人士的关注。
一、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给节能减排带来的效益突显我国农村现行推广的沼气利用技术,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燃料范畴,正向其它领域开发创新。
农村沼气利用技术,是为节能增效、农业增收和环保清等方面的洁综合技术。
农村沼气能节能增效,可用于农民煮饭、点灯、洗澡,可选的设备是沼气灶、沼气饭煲、沼气灯和沼气热水器;可用于农民储粮、保鲜水果、孵化家禽、增温、诱杀害虫等;沼气可用于发电,将柴油发动机改装成全燃气发动机或沼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配套小型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就可实现沼气发电。
农村沼气能使农业增产增收,沼液沼渣是优质有机肥,可作农作物的基肥和追肥,沼液还可作根外追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沼液浸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放在沼液中浸泡,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增强秧苗的抗逆能力。
沼液治虫防病技术,沼液对蚜虫、红黄蜘蛛、清虫、稻叶蝉、稻飞虱等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沼渣种菇、沼液养鱼技术、用沼渣种菇、养花等,节约成本,效果明显;用沼液养鱼(猪、禽),能节约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蚯蚓对土壤的7点好处目录1.前言 (1)2.那么为什么我们耕地里看不到蚯蚓了? (2)3.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4. 土壤中的线虫对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动物的影响 (2)5.关于蚯蚓的好我们大概总结7点! (3)1.前言尽管蚯蚓在人们眼中微不足道,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蚯蚓却是体量最大的生物。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教授赵琦说,蚯蚓在生态群落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很少有生物像蚯蚓这样既属于捕食食物链,又属于腐食食物链。
蚯蚓吃土壤中腐殖质、细菌乃至动物排泄物,一条蚯蚓一天分解的物质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
蚯蚓自身的排泄物是天然的有机肥,含18种氨基酸,每克蚯蚓粪中的有益菌多达20万至2亿个。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下蚯蚓,这一神奇的生物没有蚯蚓的土壤都有毛病!请认真看完这篇文章!蚯蚓是土壤肥力转化师,是象征土壤质量好坏的生物体,农田里没有蚯蚓代表着土壤已经出问题了!那么你是否留意过,土壤里已经好久没看到蚯蚓了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
蚯蚓在土壤中钻洞活动,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蚯蚓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土壤善结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因为蚯蚓能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并改土壤善结构。
2.那么为什么我们耕地里看不到蚯蚓了?五十年代以来,农作物施肥主要靠化肥。
由于我们长期的偏重于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杀虫剂,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土壤肥力下降,加速表土冲蚀,土壤结皮,化学特性劣化(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板结,土壤肥力的流失等)以至于造成土壤蚯蚓生存环境被破坏从而导致蚯蚓的减少或灭绝,蚯蚓减少可代表土壤生物变浅,土壤质量降低!要召回蚯蚓,因为土壤离不开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有:消费者、分解者和调节者。
养殖业创业计划书:蚯蚓也赚钱养殖业创业计划书:蚯蚓也赚钱一、项目简介本计划书旨在介绍养殖业创业项目中的一种可能性——养蚯蚓。
蚯蚓养殖是一项非常具有市场潜力的养殖产业,其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投资成本较小,且市场需求量大。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专业化的蚯蚓养殖基地,为市场提供优质的蚯蚓产品。
二、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有机农产品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兴趣的增长,蚯蚓产品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蚯蚓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也可用于饵料和医药用途。
当前市场需求量大,但市场供应量并不充足,因此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竞争分析在蚯蚓养殖行业中,由于技术门槛低,竞争对手相对较多。
然而,大多数养殖户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能力有限。
通过提升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本项目旨在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项目内容与规模1.规模本项目初期计划建立一个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蚯蚓养殖基地,年产量预计为100吨。
2.主要设备蚯蚓养殖所需的设备主要包括蚯蚓养殖箱、加工设备、运输工具等。
3.生产流程养殖箱内放养蚯蚓,通过合理的饲料投喂和环境控制,促进蚯蚓的生长繁殖。
成熟的蚯蚓可以进行收获,经过加工和分类后,销售到市场。
四、市场营销策略1.产品定位本项目将致力于生产高品质的蚯蚓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提供稳定的供应。
2.销售渠道与当地的种植户、养殖户建立合作关系,提供蚯蚓产品作为有机肥料的销售渠道;与渔具店、农药店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蚯蚓作为饵料的销售渠道。
3.品牌推广通过建立专业的品牌形象,加强产品的宣传推广,打造知名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投资与资金筹措1.投资总额本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100万元,其中包括场地租赁费、设备购置费、工人工资等。
2.资金筹措项目初始资金将由创业者自筹,也可以考虑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出资,或者借助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
六、风险与应对措施1.市场风险需求变化、价格波动、竞争增加等风险可能对项目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蚯蚓养殖第一章小小蚯蚓大大产业(一)蚯蚓的医用及食用价值蚯蚓入药已有久远的历史,但人工养殖蚯蚓入药,在我国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医药学家经过近10年的努力,终于研制成用人工养殖的蚯蚓,提取"蚓激酶"入药,并于1994年底获国家卫生部批准,现年用量为几百吨蚯蚓。
蚯蚓粪又是优质有机肥料。
蚯蚓除含有多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粗蛋白,比鱼、大豆、肉类和骨粉的含量都高。
蚯蚓食品大都以烹、炒、炸、煎为主,味道十分鲜美。
在欧、美、日本,精制的蚯蚓已被用于焙制饼干、面包和肉类的代用品。
蚯蚓肉和牛肉混合制成的汉堡包,其售价比一般汉堡包贵15%。
日本食品工业运用现代技术开发研制出蚯蚓粉保健食品。
经测定这种蚯蚓保健品,含有蛋白质58.5%,脂肪6.3%,亚油酸110毫克,维生素B1 1.3毫克,维生素B2 3.3毫克,灰分5.9%等多种营养成分。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保健食品具有调节身体疲劳状况,降低血过高的胆固醇,低血压以及预防神经痛和便泌等效果。
近年来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已兴起一个开发蚯蚓保健食品热,蚯蚓的年贸易额在20亿美元左右,而每年正以20-25%的速度递增。
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在大力发展蚯蚓养殖业。
日本是目前蚯蚓的最大消费国,也是最大的蚯蚓进口国。
仅用蚯蚓做的钓鱼用的钓饵,日本客商每年的用量近百吨。
(二)小蚯蚓引出大产业蚯蚓,俗称“曲蟮”,明代李时珍认为:“蚯蚓之行也,引而后申,其蝼如丘,故名蚯蚓”。
蚯蚓分陆生与水生两类,全世界蚯蚓的种类达3000余种。
长期以来,人们对蚯蚓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它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以及可作为垂钓时的鱼饵。
随着对蚯蚓内部组织的研究的深入,蚯蚓的药用价值正逐渐浮出水面。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20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脑猝死。
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200万人,发病人数超过2000万人。
小蚯蚓“拱”出循环链
佚名
【期刊名称】《乡村科技》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牛粪在我们这里已经成了宝贝啦!”2012年12月9日,在河南省新野县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风勤笑着对笔者说。
可让笔者没有想到的是,牛粪之所以在这里能变废为宝,小小的蚯蚓竟是头等功臣。
笔者从新野县畜牧局了解到,当地目前正在建设以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为依托的肉牛产业集群,以延伸肉牛产业链条,实现全循环发展。
当地于2012年引入蚯蚓养殖场,用牛粪和秸秆养殖蚯蚓,
【总页数】1页(P1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小蚯蚓养殖串起了农业生态循环发展之链——记张掖市甘州区新型职业农民姜华
2.小蚯蚓串起生态农业产业链
3.平邑接起蚯蚓“生态循环链”
4.小蚯蚓“吞吐”出大产业
5.高青小蚯蚓串起绿色农业发展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蚯蚓——生态农业的功臣
赵叶
【期刊名称】《科学种养》
【年(卷),期】2006(0)2
【摘要】每当我们翻开潮湿的土层,就会看到蠕动其间的小动物——蚯蚓。
这种小动物太平常了,但您可知道它是农业生态的“功臣”、保卫环境的“卫士”吗?天然的松土机地下许多纵横交错的土纹,
【总页数】1页(P52-52)
【关键词】蚯蚓;松土机;小动物;农业生态;土壤环境;生态农业;功臣;繁殖;有机废物;环境保护
【作者】赵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99.8
【相关文献】
1.小小蚯蚓吃出生态农业好春光 [J], 李文博;袁开建;顾日升
2.内蒙古地区养殖蚯蚓循环生态农业经济模式概述 [J], 姜虹
3.小蚯蚓串起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 [J], 高奇
4.邯郸浓之湾生态农业园区:一条蚯蚓"改版"畜禽养殖 [J],
5.蚯蚓串起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蚯蚓在现代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邱时秀;吴永胜;杨雪;孙越鸿;许祯莹;曹雨辰【摘要】Earthworms can eliminate agricultural wastes,provide high quality protein feed and cure a variety of animal diseases in breeding industry. It is beneficial to establish agricultural benign structure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Therefore, earthworm for the chain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agriculture.%蚯蚓可消除畜禽废弃物公害,可为养殖业提供优质蛋白质原料和治疗多种畜禽疾病,有利于建立农业良性结构,实现农牧结合。
因此,以蚯蚓为链条的生态循环农业是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2(039)007【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蚯蚓;循环农业;养殖业【作者】邱时秀;吴永胜;杨雪;孙越鸿;许祯莹;曹雨辰【作者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四川成都611130;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四川成都611130;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四川成都611130;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四川成都611130;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四川成都611130;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四川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99.8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集约化生产的快速推进,农业废弃物尤其是畜禽粪便越来越多,有机废弃物的传统处理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蚯蚓的农业作用和用途有哪些?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土为家的蚯蚓数量锐减,无法满足家禽饲料、鱼饵和药材等的市场之需。
单说以药用蚯蚓制成的干货,沪上药材公司一年需要650多吨,却一直找不到能提供货源的规模化生产基地。
从经济价值看,每公斤蚯蚓干货至少可卖150元,一亩地产值超过2.2万元,不少农民也想开展规模养殖,却苦于没有可操作的成套技术。
蚯蚓用在农业上有什么好处?1、养分全面纯蚯蚓粪有机肥不仅有氮、磷、锌等大量元素,而且含有铁、锰、锌、铜、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含量都达到30%左右,每克含微生物有益菌群在1亿以上,更可贵的是含有拮抗微生物和未知的植物生长素,这些有效成分是任何化学肥料,有机肥或其他微生物肥所无法达到的。
2、富含有机质,增强地力,减少化肥用量,从根本解决土壤板结问题蚯蚓粪有机肥,有机质含量约30%,而且有机质经过2次发酵和2次动物消化,所形成的有机质质量高、易溶于土壤中,易被植物吸收。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保水性、保肥力、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增加,使土壤吸收养分和储存养分的能力增强,从源头上解决化肥施用次数多、最大、易流失,利用率低等问题。
经蚯蚓消化后的有机质颗粒细小,表面面积比消化前提高100倍以上,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土壤与空气接触,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板结的问题。
据国内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每1斤蚯蚓粪其效果可等同于10斤农家肥,既经济实惠又方便施用。
3、富含微生物菌群,提高作物抗病防病能力,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沙漠与耕地的区别除了有机质含量外,更重要的是耕地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
我国的耕地由于长期单施化肥和大量使用农药,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含量逐年下降。
蚯蚓粪有机肥中微生物含量在1亿个/克左右,更可贵的是含有至少两种拮抗微生物。
这些大量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迅速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有益菌得以繁殖扩大,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使农作物不易生病,同时增加植物根部的固氮、解钾、解磷的能力。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摘要: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分解者, 又是调节者,对土壤肥力和土壤质地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其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与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相互关系也十分值得考究。
蚯蚓位于陆地生态食物链的底部,对多种环境污染物都有显著的富集作用,其分布广泛、是监测土壤及水体环境污染状况的良好指示生物。
关键词:蚯蚓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土壤结构环境净化1.蚯蚓概述蚯蚓作为一类古老的动物在自然界已经存在了6亿年以上,并且广泛分布于各种土壤环境中,但是我们对它的科学认识则只是最近1~2个世纪的事情。
在1758年林奈的《自然系统》第十版中仅仅记载了一种蚯蚓(Lumricus terrestris),并且将其归入蠕虫类(Vermes)。
因为这类动物已经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体腔分节,法国著名进化论先驱拉马克将蚯蚓从林奈的蠕虫类中划分出来,建立了现在的环节动物门(Lamarck,1801) [1]。
随后人们认识到在环节动物门中包括了主要生活海洋中的多毛类和生活于淡水中或陆地上的寡毛类(Oligochaeta)及蛭类(或无毛类)(Achaeta)。
现在我们所说的通常意义上的蚯蚓是指生活于陆地上的寡毛类(其中一部分可以生活在较为潮湿,甚至水环境中),称之为陆栖寡毛类(Terrestrial Oligochaeta)[2]。
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现在全世界已经记载了近3000种蚯蚓。
蚯蚓作为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是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生物种,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分解者,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是生态系统物质良性循环的有力保证。
过去,关于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大多认为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事实上,蚯蚓的生命活动在土壤物质生物小循环中必不可少[3]。
蚯蚓类似肾小管的产尿管和类似肝细胞的体组织等结构和解毒功能使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目前,蚯蚓已成为环境生态研究主要载体之一。
蚯蚓串起循环产业链通过小小的蚯蚓咀嚼消化,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精致的有机肥,不仅减轻养殖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效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带来了经济效益。
这就是笔者日前在甘肃省灵台县上良乡荣旺村看到的由一条小小的蚯蚓串起的生态农业循链。
“蚯蚓能加工有机肥,这以前想都没想过,但就是这项技术带我们走上了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新路子!”在灵台县上良乡荣旺肉牛养殖小区,工作人员曹贵从一边忙活一边告诉笔者。
蚯蚓串起循环产业链据了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粪便污染,上良乡引进陕西杨凌百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利技术,在荣旺养殖小区试验使用,在厂区修建了发酵池等,并购买了粉碎、过筛、计量、包装等相关设备。
据派该乡的技术员林清介绍:“蚯蚓繁殖能力极强,一次引种就可以循环繁殖使用,利用蚯蚓的这一特点,进行规模化养殖,用来处理畜禽粪便,既经济环保,同时又实现了养殖种植的循环一体发展。
”林清接着说:“收集起来的牛粪经过大约20天的发酵,就变成了蚯蚓的饲料,经过蚯蚓吸收消化,再按一定比例加入腐殖酸和微量元素后,就变成了很好的有机肥。
”发酵池的旁边是加工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粉碎、分筛、配方处理、包装等后续加工工作。
据上良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曹灏介绍,目前,已根据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需求的差异,计算得出10种常见作物的养分配方比,生产果树专用肥、蔬菜专用肥、花卉专用肥43吨,并在乡内果园及蔬菜套种中进行了示范性施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果树种植大户刘升存告诉笔者:“效果好着哩,我家的果树确实比别人家的长得好,而且施过蚓粪有机肥之后,土质也比较疏松。
”村民们也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蚓粪有机肥的好处:“比施化肥好得多,对土质好!”“能有效防治病虫害。
”“种出来的西红柿又沙又甜!”上良乡还启动实施了蚓粪有机肥商标注册和包装设计工作,有机肥也将逐步走向市场,同时,有机肥转化加工过程中分离出来的蚯蚓成虫经风干或冻干后还可用于养殖、医药、工业等领域,每吨市场价可达8万元~15万元。
生态农业SHENGTAI NONGYE 昆虫产业在农业生态循环中的作用李大民(洋河嘉年华农业科技中心,江苏宿迁100083)摘要:昆虫种类繁多,在自然生态循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久以来,昆虫的作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如何对其进行规模化利用来消化农作物的枯枝烂叶、牲畜粪便等的方法、手段还是缺乏认知。
如何将昆虫的生态习性人为加以控制和利用,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态大循环的有力帮手,解决一系列现代大农业循环的难题,补上农业生态大循环的短板,这是近年来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遥关键词:昆虫产业;生态循环;废弃物利用;昆虫蛋白一、高效利用农作物废弃物、动物粪便昆虫幼虫在成长过程中,可以高效吸收和利用食物,如植物、粪便和其他有机物等,迅速增加自身体积。
下面介绍3种典型的昆虫。
(一)黑水虻此种昆虫20d可以使微小的幼虫体积增加几十倍,消耗大量有机质。
一般来说,1立方米3~4龄幼虫,20d可以吃掉800kg左右的餐厨垃圾(70%左右含水量),虫体重量增加200~300kg,产生300kg左右的虫粪(优质有机肥)。
(二)蛴螬幼虫食量更大,是同等大小黑水虻的2~3倍,即在处理有机肥(动物粪便,含水量70%左右)时,1立方米3龄蛴螬幼虫1个月左右可以吃掉2~2.5t有机肥(视动物粪便成份而定),自身增加1~1.5t重量,产生1t左右蛴螬粪便(优质有机肥)。
(三)黄粉虫此幼虫1~6龄期需要约50d,100~120kg草粉(视蛋白含量不同)可以养殖岀50kg左右黄粉虫,30kg左右黄粉虫粪便(优质有机肥)。
如此高效,是牛、羊、家禽等动物无法企及的。
因此,黄粉虫是处理田间枯枝烂叶、作物秸秆的绝佳“转换器”。
二、大幅度提升单位面积产值(一)以水稻为例每667m2产400kg大米,产值约为1500元。
每667 m2产稻壳、稻秆约1000kg,转换成草粉发酵后即可作为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来源,附加少量胡萝卜、红薯、豆粉等,即可生产岀400kg黄粉虫鲜虫,300kg左右黄粉虫粪便(高级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