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淋巴结病变影像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19
腹膜后淋巴结的影像学和可视人体观察巫北海第三军医大学一院放射科400038一、传统非活体解剖学观察(一)相互沟通虽然腹腔的淋巴结可以人为地划分成许多组,但实际上各组、各淋巴结间是相互沟通的,而且,总的淋巴流向是从前向后、从下到上,即腹腔脏器的淋巴向腹腔大血管根部淋巴结集中,然后汇入壁侧(后腹膜)淋巴结。
下肢、盆腔的淋巴也流入后腹膜淋巴结。
(二)腹膜后淋巴结的分组腹部壁侧淋巴结群,也称做腹膜后淋巴结,根据尸体解剖研究,腹膜后每侧约有25-30个淋巴结,分布在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周围,自横膈延伸至主动脉分叉处,分为主动脉旁及下腔静脉旁组。
自主动脉分叉向下延续为髂总、髂内及髂外组,分布在相应的动脉周围。
此外,肾动脉旁为肾组淋巴结;腹腔动脉旁为腹腔淋巴结;胰动脉旁为胰组淋巴结;脾静脉旁为脾门淋巴结;肠系膜根部开始,沿肠系膜血管分布为肠系膜淋巴结。
换言之,腹膜后淋巴结甚为丰富,从腹股沟韧带到横膈,形成淋巴结链。
许多淋巴结和淋巴管成群地围绕着脏器的大血管干周围,连结着来自于下肢、盆腔、腹部和纵隔的淋巴结链。
它也可分为两群:①髂淋巴结,成群地围绕着髂外血管、髂总血管,收集几乎所有盆腔内容、腹股沟区、腹股沟下引流的下肢的淋巴;②腰-主动脉淋巴结,可再分为前组与后组,围绕着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收集肠和肠系膜的淋巴,汇入乳糜池。
二、主动脉外侧淋巴结的非活体观察(一)最小值与最大值主动脉外侧淋巴结引流内脏和其它结构主动脉外侧支和背侧支供应者,收集来自于大的伴随于髂动脉的边远群。
它们构成了末梢群,为肾上腺、肾、输尿管、睾丸、卵巢、盆腔脏器(部分为肠)和后腹壁。
主动脉外侧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的左侧,故也称主动脉左侧淋巴结,在标本上观察共有2-14个淋巴结,平均6-7个,有淋巴管相连形成纵行的淋巴结链,其下端在腹主动脉分叉处,与左侧髂总淋巴结连续,上端可达膈的主动脉裂孔。
从淋巴结的数目统计可说明一个问题,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范围相当大,因为是标本观察的统计,无从了解标本生前患病情况,因此,我们可以设想,最小值者为正常健康人的可能性较大。
腹膜后淋巴结病变影像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X 线检查在腹膜后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中应用相对较少,但其对于发现一些较大的钙化灶或骨骼异常可能有一定帮助。
超声检查则具有便捷、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能初步评估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但由于腹膜后位置较深,肠道气体干扰等因素,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CT 检查在腹膜后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平扫加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数目、位置、密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正常的腹膜后淋巴结通常较小,短径一般小于10mm。
当淋巴结短径超过 10mm 时,往往提示可能存在病变。
如果淋巴结的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出现不均匀强化,或者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团,都可能是病变的表现。
此外,CT 还能帮助判断淋巴结病变是由炎症引起,还是肿瘤转移所致。
例如,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边界较清晰,密度相对均匀;而肿瘤转移导致的淋巴结往往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甚至侵犯周围组织。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能够更清楚地显示淋巴结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
在 T1 加权像上,正常淋巴结通常呈中等信号;在 T2 加权像上,呈稍高信号。
当淋巴结发生病变时,其信号强度会发生改变。
例如,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在 T2 加权像上常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
除了上述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腹膜后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中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不仅能够显示淋巴结的形态和代谢情况,还可以发现全身其他部位的病变,对于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分别探讨一下不同病因导致的腹膜后淋巴结病变的影像特点。
炎症性病变,如腹膜后淋巴结炎,影像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边界较清晰,密度相对均匀。
如果是急性炎症,可能会伴有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
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淋巴结的大小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
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腹膜后淋巴结病变较为特殊。
腹膜及腹膜后病变的CT诊断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放射科黎凤媛一.腹膜的解剖及组织学:腹膜为被覆腹腔内面及脏器表面的一层浆膜,分脏层与壁层,壁层较厚,被覆于腹腔或盆腔内侧,光滑。
脏层很薄,被覆胃、肝、脾及部分被覆胰腺、膀胱、子宫表面后固定于后腹壁移行为壁层腹膜,并形成一些皱折和间隙,最大的皱折是网膜和系膜,脏壁两层的腔隙为腹膜腔。
大网膜为包绕胃的浆膜所组成,从大弯开始覆盖于横结肠和小肠的前面,其间富于血管及脂肪。
肠系膜:包绕肠管后相互融合附帖在后腹壁上,由两层腹膜组成,其间包含血管、淋巴管及脂肪组织。
腹膜的被覆上皮为间皮,单层扁平上皮和其下的薄层纤维结缔组织。
二.影像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可用于诊断腹膜的炎性病变,化脓性腹膜炎,腹腔脓肿和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出血及腹膜肿瘤等,准确性较高。
但由于受肠道气体回声、病人肥胖的干扰,诊断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如肠间小脓肿,超声诊断困难。
CT扫描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可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在腹水的衬托下,使用恰当的CT调窗技术可很好显示腹膜病变。
窗宽最好采用400-500HU。
必要时可以做多种窗技术扫描以帮助鉴别病变的性质及病理基础。
同时为了解胃肠道与腹腔内病变的相关性,在增强扫描前应口服造影剂和水。
采用高分辨率CT可提高腹膜的显示率。
MRI由于成像时间长,容易受肠道蠕动和呼吸运动的的影响,腹膜和腹膜腔病变的MRI图相质量欠佳,临床较少应用。
三.腹膜正常CT、MRI表现:由于腹腔是一个潜在的腔隙,只有腹腔积气、积液时才可显示其边界及范围。
正常情况下,利用腹膜外脂肪层与腹腔内脂肪衬托出腹膜的轮廓,瘦者难以显示。
采用高分辨率CT或较宽的窗宽,腹膜较易显示。
腹壁肌层CT扫描显示清楚。
大网膜,肠系膜,韧带由于其内有脂肪结构显示为低密度。
腹膜MRI扫描表现:腹膜外脂肪,大网膜,肠壁脂肪T加权和T加权均为较高信号,腹膜为相对低信号。
正常胸膜腹膜不超过2mm. 四.腹膜病变的影像表现:(一)腹膜炎性病变:1.化脓性腹膜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常见,病因:继发于胃肠,胆囊穿孔或腹腔术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