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2)供求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457.50 KB
- 文档页数:61
第2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主要是由价格机制进行的。
而价格→需求和供给所决定的,因而,需求与供给则是经济学中的两大基础,均衡价格理论便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前提:完全竞争市场,有大量的购买者和供给者的市场1.1 需求1.1.1 需求量的定义需要、需求的区别:需要是一种主观意愿,它与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无关,是当价格为0时你想要多少的问题。
需求:一但收入给定,在大于零的价格下,你想要买多少,则是需求的问题。
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是与价格密切相关的从上述定义知:(1)与价格密切相关的。
(2)是一个意愿(willing)购买量,它不等于实际购买量。
(3)总是和时间相关的。
1.1.2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1)产品的价格P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P↓需↑,P↑需↓] P↓→需↑→相地于较贵的产品来讲人们更多的转为购买这种产品。
(2)消费者的收入M一般指消费者的平均收入水平。
需求量和消费者收入呈相同方向变化。
收入提高↑,需求量↑;收入↓,需求量↓。
收入↑,需求量↑,这种商品被称为正常品(牛排、航空旅行、品牌牛仔裤等)收入↑,需求量↓,这种商品被称为“劣品”(公共汽车、旧车修理、修鞋服务、普通牛仔裤等)。
“劣品”并不是质量不好,而是说明:收入↑,需求量↓;收入↓,需求量↑。
(3)相关产品的价格P R●替代品:Y和X互为替代品,说明他们对消费者有相似的用途,可以相互代替使用,如牛奶和奶粉、猪肉和牛肉。
替代品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P x↑ X的需求↓Y需求↑一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是按相同方向变化的。
成正比●互补品: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发挥各自的效用,录音机与磁带、照相机与胶卷。
互补品具有逆相关关系,P x↑ X的需求↓Y需求↓一种产品的需求量是与其互补品的价格按相反的方向变化的。
成反比某产品的相关产品(不论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就会影响该产品的需求量。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第一次作业需求理论一、单选题1.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A. 减少;B. 增加;C. 不变;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2.如果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偏好突然增加,同时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我们可以预料()。
A.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有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提高;B.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下降;C.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左移动并使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产量下降;D.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3. 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
A. 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 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 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注意: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的区别,需求量的改变是由价格引起的,而本身的曲线并没有移动;需求的变化则是除了价格之外的因素所引起的,需求曲线发生了移动)(替代品:自行车和电动车)4.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 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互补品:汽车和汽油)5.假设消费者的嗜好转向苹果消费。
以下哪一种说法是对苹果市场上这个事件影响的正确描述()。
(嗜好的变化引起的是需求的变化,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增大)A.苹果的需求增加,苹果的供给量增加;B.苹果的需求和供给都增加;C.苹果的需求量和供给都增加;D.苹果的需求增加,苹果的供给减少。
6.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数?()A. 个人收入;B. 其余商品的价格;C. 个人偏好;D. 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数量)7.汽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导致()A.汽油的需求量的增加B.汽油的需求量的减少 C.汽油的需求的增加 D.汽油的需求的减少8.需求量的变动是指()A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B 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C 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D需求曲线的移动9.某一时期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的原因可以是()A 彩电价格下降曲线不移动B 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目前的需求会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上升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10.成功的商品广告会()A. 使该商品需求曲线左移B. 使该商品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C. 使该商品需求曲线右移D. 使该商品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11.不是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移动原因的是()A. 该商品的替代品价格变化B.该商品价格变化C.品味变化D.消费者收入变化二、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
尼克尔森(Walter Nicholson)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与克里斯塔·史奈德曼(Christopher Snyder)合著了许多经济学教科书,其中包括《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Microeconomic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and Extensions)。
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理论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供求理论:尼克尔森对供求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他介绍了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形成机制,探讨了供求关
系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以及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市场结构:尼克尔森研究了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行为和市
场效率的问题。
他讲解了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
断竞争等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以及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3.价格理论:尼克尔森对价格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边
际效用理论、边际成本理论和价格弹性等。
他通过这些理
论解释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和供应者在定价决策中的行为。
4.生产与成本:尼克尔森关注生产过程和成本结构的分析,
包括生产函数、生产效率和成本函数等。
他讨论了生产要
素的投入组合和产量的最大化,以及如何通过成本最小化
实现生产效率。
5.市场失灵:尼克尔森探讨了市场失灵的问题,例如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等情况下市场的失败。
他研究了政
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理论以其清晰的逻辑和实践导向的特点而受到广泛的认可。
他的著作在大学教育中被广泛引用,为经济学学生和专业人士提供了理解微观经济学原理的重要工具。
第二章供求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 )A 、均衡价格B 、市场价格C 、需求价格D 、最低价格2。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问题是()A、消费者均衡B、厂商均衡C、价格D、供求关系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 )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增加C 、需求量减少D 、需求减少4。
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要下降,则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会(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A 、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B 、消费者的价格预期C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D 、商品自身的价格6。
两种互补商品中的一种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的()上升。
A 、需求量B 、需求C 、价格D 、均衡价格7.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 )A 、向左方移动B 、向右方移动C 、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
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的需求量( )A 、增加30单位B 、减少30 单位C 、增加130单位D 、减少130单位9。
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非线性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系数( )A 、相同B 、不同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 、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10.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 )A 、正B 、负C 、0D 、111。
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必将导致()A 、供给量增加B 、供给量减少C 、供给增加D 、供给技术12.生产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下降,则影响该商品当前供给()A 、减少B 、不变C 、增加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3。
GET《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2章供求理论第二节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1、定义和计算公式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如用P 代表价格,d Q 代表需求量,P ∆,d Q ∆代表价格和需求量的增量,d E 为需求价格弹性,则,d E 的计算公式如下:dd d d d Q PP Q P P Q Q E ⨯∆∆-=∆∆-=// (2-11)(注:如果公式前边不放负号,分析其弹性时只能取其绝对值。
)定义式中,由于需求量和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即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所以加上负号后,d E 为恒为非负值,便于进行分析。
如某商品价格由5元降为4元,需求量由100件增加为130件,则dE 数值如下:5.12.03.05/)54(100/)100130(=--=---=d E上例表明,该商品价格降低%5.1。
1,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各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大体上分为五种类型。
如图2-6所示:图2-6 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注:图(a ),(b),(c)中 ,1P 和2P 应该相同,即分析同样降价幅度,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化。
)(1) 1>d E ,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
如图2-6中(a)价格由1P 降为2P ,需求量从1Q 增加到2Q ,这时由于价格降低而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小于由于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即图中矩形(B )面积大于矩形(A )面积。
这类商品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 1=d E ,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
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其绝对值等于1。
简答题和论述题答题要点第二章供求理论1.“练习本需求增加提高了练习本的需求量,但没有增加练习本的供给量。
”这句话对还是错?并解释之。
要点:练习本的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供给曲线不变(供给没有增加),但均衡数量增加,所以供给量会增加。
2.樱桃大量上市会引起樱桃价格的下降,而明信片大量上市的时候,却不会引起价格下降,用供求理论分析其中的原因。
要点:樱桃大量上市的原因是樱桃大批成熟,导致供给增加——供给曲线移动,但需求曲线不动,从而价格下降。
明信片大量上市的原因是节日前导致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移动,而此时商家的供给也随之增加。
如果供给增加幅度与需求增加幅度相同,那么均衡价格不变。
3.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对于任何产品都适合吗?为什么?(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要点:TR=P*Qe d>1,表明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大于价格下降幅度,从而销售收入增加——薄利多销增加销售收入e d<1,表明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小于价格下降幅度,从而销售收入减少——薄利多销减少销售收入。
e d =1,表明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的增加幅度等于价格下降幅度,从而销售收入不变——薄利多销不影响销售收入。
两种特殊情况:e d= ,由于在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厂商因而不会降价,涨价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为零。
e d=0,价格变动会使销售收入同比例同向变动。
4. 薄利多销在任何场合下都适用吗?为什么有些饭店的鲈鱼只卖1元一条?要点:薄利多销只适用于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的商品。
弹性大于1意味着当价格下降的时候,需求量的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这样总收益会增加。
鲈鱼就属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当饭店将鲈鱼只卖1元钱一条的时候,会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就餐。
而在其它人们经常点的菜肴上稍稍加价,顾客也难以察觉。
因此,虽然老板在鲈鱼上是亏损的,但是其它菜肴会给他带来丰厚的利润。
5.分析教育和缉毒两种方式带来经济后果和社会后果。
要点:缉毒:(1)吸毒者对毒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极小。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原理是一种用来研究市场经济结构、操作和效果的学科。
它是由少数个体、单位和超过群体行为组成,用来研究个体和市场的行为。
主要原理有:
1、供求理论:供求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决定商品价格的基本原理是供求的平衡,描述的是一种对市场的装填性、价格和产量的调节影响。
2、最优决策:它是每个个体根据给定的目标、可用资源和准则,以最大化收益或最小化成本为目标,做出的有效决策。
3、有效效用:该理论认为,每个个体具有独特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基于客观自身的效用函数,对收益进行有效调整和决策,以期获取最优的结果。
4、熵理论:指的是根据各类偏好条件来求取最优结果的理论。
它的核心思想是要根据消费者的先验偏好,来衡量消费者对具有不同偏好得到的收益和产量的最大和最小偏好。
5、回报权衡:这是只考虑当下期望收益,忽略对未来期望收益的考虑,只要今天收益大于固定成本,就把它认为是经济上可行的行为。
6、货币配置:它是指根据财务能力,采取有效调整财务资源的策略,以增加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投资成本。
7、生产与分配:生产活动是分配资源的基础,分配资源的周期是循环的,可提高分配效率的成本低的策略和技术是完善分配的基础,促进生产和分配的活动。
微观经济学原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也是得出经济行为结果的基础,它从单个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出发,为经济分析、模型提出挑战,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因此,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实施和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GET《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2章供求理论第三节蛛网理论一、蛛网理论的假设条件蛛网理论(cobweb theorem )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
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必须有一系列假定条件:(1)假定是一种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d E ,任何厂商和消费者都不能影响产量和价格。
(2)本期产量供给不影响本期商品价格,本期产量供给st Q 决定于前期价格1-t P ,即前期商品价格决定本期供给量,可用下式表示:)(1-=t st P f Q (2-15)(3)本期商品的需求量dt Q 决定于本期价格t P ,即本期需求量dt Q 取决于本期价格t P ,可用下式表示:)(t dt P f Q = (2-16)(4)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存在时滞。
(5)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不存在时滞,价格变动立即引起需求变动。
(6)商品本身不易保管,必须尽快出售。
上述假定条件中(2)、(3)条是最基本的。
根据商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斜率的关系,或者商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关系,蛛网理论可分为三种均衡变动类型。
二、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
如图2-12所示:图2-12 收敛性型蛛网图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均衡点,P为均衡价格,Q为均衡产量。
ES<ED用图解说明均衡过程如下:第一阶段:由于外在原因减产,实际产量为Q,小于均衡产量0Q,1于是需求价格由P上升到1P。
第二阶段:由于商品价格过高,厂商把产量增加到Q,大于均衡产4量Q,需求价格跌到2P,低于均衡价格0P。
第三阶段:由于价格过低,厂商减产为Q,小于均衡产量0Q,需求3价格上升为P,高于均衡价格0P。
3第四阶段:由于价格提高,产量上升为Q,高于均衡产量,需求价2格又下降为P,低于均衡价格0P。
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真正进行微观经济学习,微观主要研究的是个体的行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厂商(生产者)的行为,消费者是买方,生产者是卖方,买卖如何决定均衡的价格。
【注意】经济学伴随商品的买卖产生,买(需求),卖(供给),买卖共同决定了需求的价值。
第一节需求一、需求的含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解析】1.经济学中的需求又叫做有效需求。
是指消费者(买方)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愿意+能够)。
2.关键词:愿意(想买)+能够(买得起),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如:老师每个月收入2千元,想在北京二环内买一套房,这个不是需求,只满足“愿意(想买)”,但是不满足“买得起”。
反过来老师一个月2000万,有能力买得起,但是不想买,也不是需求。
二、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解析】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列出来是常考的):1.价格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
2.非价格因素: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一)价格因素需求定理: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成反向变动关系。
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价格是决定需求量的最基本的因素。
【解析】1.价格因素指一种商品自身的价格。
如:笔记本电脑卖多少钱,与需求量成反比,即东西贵就少买,便宜就买得多,如:一次性口罩以前2元/个,会买10个,现在口罩涨到50元/个,就买得少了,只买一个。
2.需求定理(需求规律):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成反向变动关系。
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绝大多数商品均满足这个定理。
3.在西方经济学中认为价格是决定需求量的最基本的因素。
决定需求量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商品的价格。
4.考点:(1)需求定理的内容。
(2)谁是影响需求量最基本的因素,即价格。
(二)非价格因素1.收入水平;正常品:需求量和收入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