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常见体裁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歌曲的常见体裁歌曲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拥有丰富多样的体裁。
不同的体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能够带给听众各异的感受和体验。
首先,流行歌曲是我们最为熟悉和常见的一种体裁。
流行歌曲通常旋律简单易记,歌词贴近生活,主题涵盖爱情、友情、梦想等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这类歌曲往往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时尚感,能够迅速在大众中传播并流行起来。
像周杰伦的《青花瓷》、王菲的《匆匆那年》等,都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入人心的歌词,成为了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
民谣歌曲则是另一种深受喜爱的体裁。
民谣往往以简单的乐器伴奏,如吉他、口琴等,歌词富有诗意,讲述着普通人的故事、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它强调真实和质朴,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赵雷的《成都》就是一首典型的民谣歌曲,让人们对那座城市充满了向往和眷恋。
摇滚歌曲以其强烈的节奏、激昂的旋律和富有力量的演唱而著称。
摇滚常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年轻人的叛逆精神。
比如崔健的《一无所有》,就展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迷茫与抗争。
爵士歌曲则充满了独特的韵律和即兴表演的元素。
它的节奏复杂多变,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一种轻松、优雅的感觉。
像诺拉·琼斯的作品,就充分展现了爵士歌曲的魅力。
古典歌曲通常具有严谨的结构和复杂的和声,其创作往往基于深厚的音乐理论和传统。
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历经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奏和欣赏。
乡村歌曲则以描绘乡村生活、自然风光和人们的情感为主要内容。
它的旋律优美,节奏平稳,让人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泰勒·斯威夫特早期的一些作品就具有明显的乡村风格。
除了以上常见的体裁,还有电子歌曲、说唱歌曲等新兴的体裁。
电子歌曲依靠电子音乐设备和技术创作而成,节奏强烈,充满未来感;说唱歌曲则以快速而有节奏的说唱方式表达歌词内容,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
不同的歌曲体裁在音乐风格、表现手法和传达的情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情感的寄托。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各个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的体裁多样,有分为多种类型和特点。
一、 narrative是指用歌词叙述故事、情感或事件的民歌体裁。
叙事民歌是汉族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常见于老百姓的聚会、婚礼、丧礼等场合。
歌词通常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表达主题。
比如,《战马奔腾黄河水》、《走西口》等。
三、 lyric是指表达个人情感、爱情、赞美等主题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通常以抒发情感、诉说心声为目的,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悦耳动人,往往能引发听众的共鸣。
比如,《春天的故事》、《我爱台儿庄》等。
四、 work song是指用于劳动场合,伴随着劳动节奏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的歌词通常反映农民劳动的辛苦与喜悦,旋律欢快、朗朗上口,能够激发工作的热情和斗志。
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打渔歌》等。
五、 religious是指以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露出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歌词通常富有宗教性和神圣感,旋律庄重悠扬,能够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追求超越的心理。
比如,《光明行》、《万相之母》等。
除了以上几种体裁外,汉族民歌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一、旋律优美动听。
汉族民歌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为特点,旋律通常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二、歌词意境丰富。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意境,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以及人们的情感。
三、表达真情实感。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质朴真实,能够真实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四、喜庆活泼。
汉族民歌普遍具有喜庆、活泼的特点,这正体现了中国人民向往幸福、欢快生活的心情。
总之,汉族民歌作为中国汉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达了汉族民间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情感,也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现代社会中,汉族民歌都始终承载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继续为人们带来温暖和感动。
中学音乐九年级知识点归纳1、常见的歌曲体裁有:进行曲、舞蹈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劳动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等。
2、协奏曲:协奏曲指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大型器乐曲。
根据独奏乐器,分为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等。
3、八音:我国古代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区分不同的乐器,金、互、土、木、竹、丝、匏、革合称"八音"。
4、《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奏形式是:小提琴协奏,作曲:何占豪、陈钢。
5、冼星海是我国的人民音乐家之一,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声乐作品。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施光南、马可)6、《梅花三弄》演奏形式是:编钟与乐队。
7、柴可夫斯基代表作品:舞剧《天鹅湖》,能听辨场景音乐是管弦乐,交响曲《悲怆》、其它两部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
8、《c小调练习曲》是螃理妻,作曲:直邳(波兰),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乐曲充满了作者对华沙沦陷的悲愤之情。
9、歌剧、舞剧、音乐剧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美术等艺术,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
代表曲目《参军去》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曲:莫扎特;歌曲《扎红头绳》选自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作曲:马可等人。
舞剧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文学、舞台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代表曲目《天鹅湖》场景音乐,作曲:柴可夫斯基。
音乐剧又被称为歌舞剧,是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等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产生自19世纪,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
代表歌曲《回忆》选自音乐剧《猫》,作曲:安德鲁•韦伯。
歌曲的常见体裁歌曲的常见体裁歌曲的体裁,泛指歌曲的样式和类别,它的产生和发展,有长远的历史和社会根源。
从宏观上讲,体裁是由不同的内容所决定的,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裁的多样性。
当然它也与作品的社会功能、创作的方法、演唱的形式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不同体裁具有不同的特性,并与不同的风格紧密相连。
明确歌曲体裁的内涵、掌握歌曲体裁的行点,对于歌曲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长期音乐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歌曲的不同体裁。
常见的体裁有抒情歌曲、实行曲、劳动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诙谐歌曲、舞蹈歌曲等。
一、抒情歌曲常以徐缓、稳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韵律,舒展悠长的曲调,细腻的力度,抒发人们的情怀。
在这里,人们因客观事物而引起的各种感情:对祖国、对故乡、对亲人以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颂赞和爱恋;对敌人、对邪恶势力、对一切丑陋事物的蔑视和仇恨;生活中的欢乐、痛苦、愉悦、忧伤、豪放、雄浑、悲怆、哀怒、期盼、渴望等情感,都可得到表现。
如气息宽广、气魄庄严宏伟的《祖国颂》、《黄河颂》、《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亚洲雄风》、《走进新时代》;极富歌唱性质的、委婉深情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周总理,您在哪里》、《大海一样的深情》、《那就是我》、《我爱你,塞北的雪》、《长城长》、《你是这样的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以及声韵凄婉、惆怅悲叹的《枉凝眉》等。
二、实行曲多以鲜明规整的节奏、偶数的节拍、严谨的结构、行进的速度、铿锵有力的音调,表现群体行列英勇豪迈的进军。
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曲》、《救亡实行曲》、《人民海军向前进》、《娘子军连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走在大路上》、《八一军旗高高飘扬》、《绿色实行曲》等。
三、劳动歌曲多为直接伴随劳动歌唱或与某种具体的劳动相联系的歌曲。
它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粗犷、豪迈、坚定有力的性格。
一般情况下,多采用鲜明的节奏、朴实的音调,“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体现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奋发图强的风貌。
常见的声乐体裁及其含义
常见的声乐体裁及其含义如下:
1. 艺术歌曲:这是一种独立的声乐作品形式,通常由专业声乐演员演唱。
它以诗歌、音乐和钢琴伴奏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强调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通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如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勃拉姆斯的《安魂曲》等。
2. 歌剧:这是一种综合性的音乐戏剧形式,以歌唱和戏剧表演为主,同时包含管弦乐、舞蹈和舞台美术等元素。
歌剧中的声乐部分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和合唱等,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来展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
如威尔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图兰朵》等。
3. 清唱剧:这是一种以宗教或史诗为主题的大型声乐作品,通常由独唱、合唱和管弦乐组成。
它没有戏剧表演和舞台布景,只通过音乐来表现情感和描绘场景。
如亨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创世纪》等。
4. 康塔塔:这是一种以宗教或世俗主题为内容的声乐作品,通常包含独唱、合唱和管弦乐等。
它与清唱剧类似,但规模较小,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和亨德尔的《绿袖子》等。
5. 民歌:民歌是指民间流传的、赋予民族特色的歌曲。
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具有简洁、质朴和真挚的特点。
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对唱、齐唱和合唱等。
如中国的《茉莉花》等。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声乐体裁及其含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歌曲的常见体裁根据歌曲的内容,情感,风格,艺术特点的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体裁。
体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我国乐坛上惯用的分类法,即以艺术特点为主,兼及内容表现等综合分类法,将歌曲体裁分为抒情歌曲、队列歌曲、歌舞性歌曲、叙事歌曲、劳动歌曲、诙谐歌曲、儿童歌曲等几种类型。
抒情歌曲抒情歌曲是以擅长抒发人们丰富的情感为特征的歌曲体裁,也是歌曲体裁中容量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
抒情歌曲的题材十分广泛,既可以表现重大社会题材,又可以表现细微的内心情感;既可以是崇高的哲理性的思索,也可以是具体生活中的真情流露,且其表现手法与演唱形式、演唱风格也都丰富多样。
根据不同的内容表现和不同的写作手法,抒情歌曲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1.颂赞歌曲颂赞歌曲侧重于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其内容大多是对祖国、对民族、对英雄人物以及对美好理想、美好事物的赞美和颂赞。
其音乐气势宏伟,宽广深远;旋律舒展流畅,起伏较大,富于激情;节奏平缓,结构严谨。
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合唱和一领众和等。
典型事例:《我爱你中国》解读:歌曲引子部分,节奏宽广自由,在上下十二度的范围内自由驰骋,表现出热烈而激动的情绪。
歌曲的主体部分,转入深情的叙述,节奏舒缓,旋律宽广抒情。
歌曲的最后,以层层递进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并在高潮中结束。
2.艺术歌曲艺术歌曲要求歌词内涵深刻,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写作技巧细腻、精致,伴奏在表现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品味高,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典型事例:《黄水谣》3.民族歌谣体歌曲这类歌曲以我国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进行改编或创作,常采用五声性调式,旋律朴实亲切,生活气息浓郁,节奏律动平稳,句法均衡,常采用强起强落。
在旋律、节奏、调式和音乐风格上,具有我国民族歌谣的气质。
典型事例:《小白杨》4.校园歌曲校园歌曲以反映青年人的生活、爱情与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题材包托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校园生活写真,对祖国、故土的依恋之情,青年人的友谊和爱恋之情等,情调健康向上,且多富“寓教于乐”的功能。
汉族民歌的体裁有山歌、田歌、牧歌、小调、风俗歌、时政歌、仪式歌、舞曲等。
1。
山歌:分为一般山歌和放牧山歌,前者由一人唱,多声部重迭;后者多为集体合唱,男女声二部以上的重叠演唱较普遍。
2。
田歌:是农民在耕作中即兴编唱的抒情歌曲,又称“号子”。
3。
牧歌:是游牧民歌的泛称。
4。
小调:一种结构短小、节奏规整的歌曲。
5。
风俗歌:是民间在节日或庙会上演唱的歌谣。
6。
时政歌: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创作的政治歌曲,它往往表达群众的政治愿望。
7。
仪式歌:用于各种仪式场合演唱的歌曲,大都颂神赞祖或悼念死者。
8。
舞曲:是一种用舞蹈形式表演的歌曲,主要有“秧歌舞曲”、“花鼓灯舞曲”等。
9。
新民歌: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产生的新歌谣。
新民歌包括新诗(抒情诗)、新词、新曲三类。
10。
船歌:又称渔歌、船夫曲。
是在江河湖海中作业的船工们在行船时即兴编唱的歌曲,其曲调随着船行水流的变化而变化,大都表现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生活的乐趣。
11。
林区山歌:主要是鄂伦春族的山歌。
12。
客家山歌:客家人的山歌是用方言吟唱的山歌。
13。
田秧山歌:用田秧时唱的山歌。
6。
舞曲:是一种用舞蹈形式表演的歌曲,主要有“秧歌舞曲”、“花鼓灯舞曲”等。
7。
地秧歌:旧时北方秧歌中常用的歌曲形式,如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
8。
扭股子:舞蹈,又称“踩寸子”,是北方秧歌中最常见的舞蹈形式。
扭股子动作比较简单,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步法和造型,有很强的可舞性,常常伴有高难度的队形变化。
9。
社火歌:社火歌就是以歌曲形式来表演的社火节目,如旱船、高跷、竹马、秧歌等。
10。
盘歌:也叫“打花鼓”、“打花棍”,是源于民间劳动的一种歌舞形式,一般由一人击鼓领唱,众人应和,节奏可缓可急,歌词随唱随编,是一种即兴式的歌舞形式。
11。
春歌:古代把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一般的春歌指立春至惊蛰前后所唱的歌。
12。
哭嫁歌:指旧时女孩出嫁时所唱的歌。
唱词主要叙述女孩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表达女孩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歌曲体裁分类
1. 流行歌曲啊,那可真是太常见啦!就像周杰伦的《青花瓷》,大街小巷都能听到。
流行歌曲就像是大家都爱的家常菜,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歌词也贴近生活,能一下子就抓住你的心。
2. 摇滚歌曲呢,哇哦,那可真是充满激情!崔健的《一无所有》不就是典型嘛。
摇滚歌曲就像一杯烈酒,让你浑身热血沸腾,跟着节奏一起摇摆,释放内心的狂热。
3. 民谣歌曲呀,往往带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哟。
赵雷的《成都》就是很好的例子呀!民谣歌曲宛如一个贴心的朋友,轻声诉说着故事,让你沉浸其中,感受那份真挚的情感。
4. R&B 歌曲咧,节奏感超强的啦!像陶喆的《爱,很简单》。
它就如同一
场精彩的舞蹈派对,让你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晃动身体。
5. 爵士歌曲呢,那可是有着独特的韵味哦。
听听诺拉·琼斯的歌就知道啦!
爵士歌曲仿佛是一位优雅的女士,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6. 古典歌曲呀,绝对是高雅的艺术呢!贝多芬的交响曲不就是嘛。
古典歌曲好似一座庄严的宫殿,充满了神圣和敬畏。
7. 说唱歌曲哟,超有个性的呀!Eminem 的歌就是很好的代表。
说唱歌曲
就像是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快速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我觉得啊,歌曲的体裁分类真是丰富多彩,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民歌的基本体裁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等特点。
以下是民歌的几种基本体裁:
1. 劳动号子:它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号子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劳动方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
2. 山歌:它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又是劳动人民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艺术形式。
3. 小调: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具有曲折、细腻的特点。
这些体裁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国民歌体裁分类
民歌按体裁分类,则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劳动号子包括:搬运、撑船、打麦等多种号子。
山歌包括:花儿、信天游、山曲赶马调及流行在山区的山歌。
小调也称小曲,多流行在农村和城镇,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如诉苦歌、情歌和其他日常生活歌曲。
即魔,脚言知飘采干寒按风格色彩分类,通常将我国划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八个民歌色彩区。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
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如对劳动的歌颂,对剥削统治的憎恨,对官府黑暗的反抗,对穷苦人的同情,对爱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不口头创作,即不由某人谱曲,凭个人记忆,口传心授。
在传唱中,依各人、各地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合自己的加工、修改,因此民歌的创作具有即兴性。
一首传至今天的民歌,有的经过千百年的传唱与加工,集中了无数人的智慧,它不体现某一个作者的个性,而体现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所以说当一首民歌在传唱中基本定型以后,仍有它的不确定性。
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形式
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人民创作和传承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体裁形式。
以下是其中三种常见的体裁形式:
单调体:
单调体是最为简单和原始的一种体裁形式。
它通常以单一的音调和简单的旋律组成,没有太多的变化和装饰。
单调体的歌曲多用于工作、生活和祭祀等场合,常常用来表达对劳动、自然和祖先的感恩和敬意。
曲调体:
曲调体是一种更为丰富和复杂的体裁形式,具有一定的旋律变化和节奏感。
曲调体的歌曲通常由多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之间有一定的衔接和转换。
曲调体的民歌在歌词内容上通常表达情感、生活体验、爱情等主题。
二重唱体:
二重唱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体裁形式,常见于某些地区的民歌创作和演唱。
它通常由两位歌手进行演唱,分为主唱和和声。
二重唱体的歌曲要求两位歌手的声音和旋律之间协调和配合,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声音效果。
除了上述提到的体裁形式,还有其他一些变化和衍生的形式,如小调、大调、颂歌、祈祷曲等,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歌体裁形式。
汉族民歌在传统和现代的演唱中,通过各种形式传承和发展,展现出丰富的音乐文化。
⼏种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主题颂歌体的主题—庄重、热情⽽奔放,旋律较有深度,并有较⼤的感情波动的幅度。
它是对所崇敬、热爱的事物,⽐如祖国、⼭河、⼤海、家乡、⽼师、⽗母………..的赞颂。
如《黄河颂》、《国旗颂》。
颂歌主题的另外⼀种形式—抒情、柔和,以动听流畅的旋律来赞美。
如《我和我的祖国》。
进⾏曲的主题—节奏鲜明、曲调规整,有强烈的进⾏感,适于集体演唱,也称队列歌曲,能伴随步伐进⾏,常⽤2/4,4/4拍⼦。
抒情曲体的主题—旋律优美、抒情⽽富有意境,节奏和节拍舒展、宽⼴⽽⽐较⾃由,⼤都⽤来借景抒怀、即景咏情。
叙事歌曲体的主题—歌词具有⼀定的情节性,要求旋律较为⼝语化,像讲故事那样,速度平缓⽽旋律起伏不⼤,语⾔清晰⼜引⼈⼊胜。
有些虚实歌歌词长、语句多、内容丰富,⼜要考虑到旋律容易上⼝、动听、好记,长采⽤多段歌词同⼀曲调的分节歌写法。
这类歌曲主题要求旋律更为精练。
如《歌唱⼆⼩放⽜郎》。
劳动歌曲体的主题—情绪活泼、热烈,⾳乐中常伴有恰当的劳动节奏,以增强⽓氛并有⼀定的动作感。
如《牧马之歌》歌舞曲体的主题—节奏鲜明,旋律轻快、活泼,结构规整,歌曲均适合歌唱与舞蹈,常⽤2/4,3/4,6/8拍⼦。
如《种太阳》《采茶舞曲》。
游戏曲体的主题—这类歌曲的内容⽐较⼴泛,包括划船、游泳、溜冰、调⽪筋等,⼤都反映了孩⼦们的课余⽣活。
如《哦,⼗分钟》《世界是个⼩天地》。
摇篮曲体的主题—旋律优美动听,⾳乐恬静⽽温顺,虽然曲调⽐较平易,但却能打动⼈⼼⽽难以忘怀。
歌词语⾔接近⽣活,离不开妈妈、孩⼦、宝贝、祝福….⽤语。
在旋律发展上常采⽤重复或变化重复⼿法,尤其在尾句结束部分。
在节拍上常采⽤6/8,3/4,2/4,4/4节拍。
有些民歌体的摇篮曲,还保留其原始随意哼唱的特点,因此偶尔会出现变化节拍,在节奏上,要充分体现摇篮曲模拟“摇篮”有规律地摇曳摆动的特点。
如《军港之夜》。
诙谐或讽刺曲提的主题—⽐较特殊,⼀般具有幽默、夸张的特点,旋律⼤部分开朗活泼,节奏明快。
声乐作品的体裁
声乐作品的体裁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歌曲:通常是以一种抒情的形式,用诗歌或故事情节作为歌词,演
唱者主要使用人声演唱。
2.独唱歌曲:是指一首歌曲由一位歌手演唱,通常是艺术歌曲、摇滚
歌曲、民歌等。
3.民族歌曲:以特定的民族音乐元素、文化背景和感情为主要表达手
段的歌曲。
4.艺术歌曲:一种高雅艺术形式,以一定的诗意和意境作为歌词,通
常演唱者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和表演能力。
5.歌剧:一种经典的舞台作品,结合了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以一段完整的音乐剧情表现出来。
6.话剧:一种以对话和演员表演为主的舞台艺术形式,一般不包含唱
歌和舞蹈,但也会加入一些声乐作品。
7.音乐剧:结合了歌唱、舞蹈和戏剧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以完整的故
事情节为基础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民歌的体裁有什么
民歌是一种韵律富有表情力的歌曲,既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又可以反映民族生活的历史文化。
民歌的体裁多种多样,包括抒情歌谣、部族歌曲、牧歌、叙事歌曲、民谣、民谣等。
抒情歌谣是民歌中最流行的体裁。
它以简洁明快、简短而又脍炙人口的歌词唱出日常生活中的爱情及情感,有时也会涉及战争、灾难等大观题材。
抒情歌谣的歌词通常以押韵的形式写成,其音乐和语言形成有机的融合,有时附以舞蹈或戏剧表演,从而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印象。
部族歌曲是民族音乐中重要的体裁,它以简单的韵律形式表达各种文化传统,其歌词和音乐的曲调通常符合此地此域的风土特色。
例如,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苗族歌曲,联想到温暖的阳光,蓝色的天空,碧绿的山林,而新疆某些民歌则以浓郁的东方气息唱出它们地域的特色。
牧歌是民歌的另一种体裁,它是以牧民的业务与生活饱满的生活气息为主的音乐风格。
牧歌的歌词通常比较简单,描写牧民牧养牲畜等乡村生活,配以古老的曲调,充满乡土气息。
叙事歌曲是民歌的一种常见的体裁,它以叙事的方式表达某种故事或修辞,像讲故事一样,表达民族的生活和历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谣体裁与抒情歌谣类似,但其歌词普遍较长,歌曲本身也更加复杂,歌词以讽喻、符号等手法表达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历史。
民乐体裁是以民族乐器为主的民族音乐体裁,通常主要由弹奏民族乐器组成,例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民乐演奏常常以旋律为主,以节奏演奏出某种民族特色。
以上是民歌体裁的主要特点,民歌不仅仅是一种人们爱听的音乐,它更是整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料,更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歌曲的常见体裁
根据歌曲的内容,情感,风格,艺术特点的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体裁。
体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我国乐坛上惯用的分类法,即以艺术特点为主,兼及内容表现等综合分类法,将歌曲体裁分为抒情歌曲、队列歌曲、歌舞性歌曲、叙事歌曲、劳动歌曲、诙谐歌曲、儿童歌曲等几种类型。
抒情歌曲
抒情歌曲是以擅长抒发人们丰富的情感为特征的歌曲体裁,也是歌曲体裁中容量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
抒情歌曲的题材十分广泛,既可以表现重大社会题材,又可以表现细微的内心情感;既可以是崇高的哲理性的思索,也可以是具体生活中的真情流露,且其表现手法与演唱形式、演唱风格也都丰富多样。
根据不同的内容表现和不同的写作手法,抒情歌曲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1.颂赞歌曲
颂赞歌曲侧重于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其内容大多是对祖国、对民族、对英雄人物以及对美好理想、美好事物的赞美和颂赞。
其音乐气势宏伟,宽广深远;旋律舒展流畅,起伏较大,富于激情;节奏平缓,结构严谨。
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合唱和一领众和等。
典型事例:《我爱你中国》
解读:歌曲引子部分,节奏宽广自由,在上下十二度的范围内自由驰骋,表现出热烈而激动的情绪。
歌曲的主体部分,转入深情的叙述,节奏舒缓,旋律宽广抒情。
歌曲的最后,以层层递进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并在高潮中结束。
2.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要求歌词内涵深刻,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写作技巧细腻、精致,伴奏在表现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品味高,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典型事例:《黄水谣》
3.民族歌谣体歌曲
这类歌曲以我国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进行改编或创作,常采用五声性调式,旋律朴实亲切,生活气息浓郁,节奏律动平稳,句法均衡,常采用强起强落。
在旋律、节奏、调式和音乐风格上,具有我国民族歌谣的气质。
典型事例:《小白杨》
4.校园歌曲
校园歌曲以反映青年人的生活、爱情与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题材包托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校园生活写真,对祖国、故土的依恋之情,青年人的友谊和爱恋之情等,情调健康向上,且多富“寓教于乐”的功能。
校园歌曲风格质朴清新,节奏简洁,旋律或轻快活泼,或优美抒情,充满青春气息。
典型事例:《妈妈的吻》
5.通俗歌曲
通俗歌曲的突出特点就是大众性和娱乐性。
内容以表现当代普通人的自我感受与心理体验为主,歌词直露、坦诚,贴近生活;旋律与词韵结合紧密,风格多样,易唱易记,深受群众喜爱。
典型事例:《亚洲雄风》
队列歌曲
队列歌曲是一种适于队列行进时演唱的、以表现集体意志和群体形象为主的歌曲体裁。
队列歌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特点,基本律动与人们行进的脚步相吻合,常采用二拍子或四拍子,节奏简明有力,结构短小、规整,旋律雄劲、刚健,情绪或乐观自豪,或充满激情,具有较强的感召力。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抒情歌曲盛行,队列歌曲体裁多用于一些军旅歌曲以及一些厂歌、校歌等。
)
队列歌曲一般音调简洁、音域不宽、易记易唱,多采用齐唱形式,适于群众演唱。
典型事例:《士兵合唱》
歌舞性歌曲
歌舞性歌曲是一种具有舞曲特性的歌曲体裁。
一些歌舞性歌曲直接取材于民歌,有的是对某种民间歌舞曲进行的改编。
这类歌曲大多具有轻快、活泼、有没、抒情与载歌载舞的特点。
音乐上旋律流畅,跳动起伏、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方整,适于与舞蹈动作相结合。
[辨]歌舞性歌曲与舞曲的不同
舞曲一般具有特定的节拍与伴奏音型,而歌曲性歌曲可以是依据某种舞曲节拍、节奏的特点二创作的歌曲,而更多的不一定从属于某一种固定名称的舞曲,只要是情绪热烈欢快,音乐流畅、优美,又可以舞蹈的节奏韵律的歌曲,都可以归入此类体裁。
叙事歌曲
叙事歌曲是以叙述特定的人物、事件为内容,具有一定说唱音乐特点的歌曲体裁。
其结构、节奏、句式比较自由,篇幅可长可短,旋律风格多样,注重与歌词语调的结合,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根据表现内容和篇幅长短的不同,叙事歌曲可分为大、小两类。
在大型叙事歌曲中,常常有具体的人物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歌词特点、旋律风格以及结构方面,更接近于说唱和戏曲音乐。
典型事例:《八月十五月儿明》
较小型的叙事歌曲,往往情节性不强,或者没有具体的人物对象,而常常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叙中有情,情中有叙。
情节简单,情意浓郁。
典型事例:《听妈妈讲过去的事》
小型叙事歌曲中,还有一种分节歌、多段词的表现形式,尤其在民歌中这种形式更为多见。
典型事例:《兰花花》
劳动歌曲
劳动歌曲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或直接伴随某种劳动二演唱,或通过歌曲反映出人们的劳动情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劳动歌曲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产生于民间,或称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某种劳动,并具有某种劳动特有的节奏与动作特征的歌曲;另一类出自专业人员的创作,一般不直接配合劳动,而是借用某种号子音调,以劳动歌曲的形式反映出劳动者的强烈呼声和斗争意志。
劳动号子一般具有建议粗犷的音乐特征,节奏律动性强,常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领唱人往往就是劳动的指挥者,在众人重复性的节奏性的和唱声中,进行灵活自由的领唱。
领唱声部旋律性强,具有高亢嘹亮与呼唤、号召性的特点,并常作即兴变化。
歌词更是见景生情,或指挥,或抒情,即兴编唱。
典型事例:《乌苏里船歌》
诙谐歌曲
诙谐歌曲是以幽默谐趣的语言、轻松活泼的旋律,具有引人笑乐内容的歌曲体裁。
其常以戏剧性的夸张手法,表现出人们生活中的乐观精神、幽默情趣,用以颂扬美好的事物,批评讽刺落后的、丑恶的事物。
诙谐歌曲常采用夸张的手法来刻画音乐形象,旋律具有轻快跳跃的性格和口语化的特点。
变化音、装饰音运用较多,节奏、结构较自由没有事还常用一些白话来加强戏剧性效果。
典型事例:《跳蚤之歌》
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应当是婴儿童的声音特点,情绪明朗向上,旋律轻快跳跃,音调简洁,节奏比较简单,音域不宜太宽,常用四二、四四节拍,结构短小方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