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题常用解题技法之(三)对策措施类

综合题常用解题技法之(三)对策措施类

综合题常用解题技法之(三)对策措施类
综合题常用解题技法之(三)对策措施类

(三)对策措施类

【典题示例】

[2017·全国卷Ⅱ,36(4),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

【阅卷抽样】

【阅卷点评】

针对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该答案分别回答,整体效果很好;但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忽视了前提“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答出了使用清洁能源,显然不合题意,可得4分。

【答案】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答题技法】

对策措施“三步”精准回答问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设问词确定问题类型

从设问中找准设问词,结合材料确定要针对的问题类型,常见问题类型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第二步,结合材料,寻求原因进行措施分析

(1)措施总是针对现象而提出的,因此解答时应该先找出造成地理现象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分析措施。

(2)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活动方式上来寻找措施;二是所提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不要太局限,要点应尽量全面。

第三步,简洁、准确、全面分析

紧扣问题,把握关键词,做到简洁、准确,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答题术语】

典题示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蚕生活在沿海淤泥质海滩,它不仅是鱼虾喂食的饵料生物,还是深海垂钓的优质活体天然饵料,国际市场价格较高,很受日本及欧洲钓鱼市场的认可。位于雷州半岛东南部

的硇洲岛(右图),距离湛江市约40千米。与湛江市沿海的淤泥质海滩不同的是,硇洲岛更多的是基岩海岸,周围海域海水更洁净。近几年,硇洲岛人工养殖的沙蚕发展迅速,已批量出口到日本、欧洲市场。为了保证沙蚕出口质量,沙蚕需低温快速运输,6~9月是硇洲岛沙蚕出口的旺季。2014年夏天受威力强大的“威马逊”台风以及后续的高温天气的影响,让养殖户遭受了巨大损失。

(1)简述硇洲岛发展沙蚕养殖业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2)为推动硇洲岛沙蚕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需采取哪些措施?(6分)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发展沙蚕养殖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可从热量、水质、市场等方面回答。第(2)题,可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1)地处热带浅海环境,热量丰富,沙蚕生长繁殖快;海水洁净,水质好;国际市场价格高,养殖的积极性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2)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开展捕捉、垂钓等体验旅游,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知名度;防止海水污染,保证沙蚕养殖质量。

措施类综合题1

措施类综合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基本逻辑:围绕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要素与环节,一一提出针对性措施.措施的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分类标准不作为答题的一部分. 农业生产的参与要素:动植物种苗(生产对象)、产品、土地、其它生物、工具、化肥农药、人(生产者、经营者、组织者)、基础设施、政府。 农业生产环节:产、销、管 生态可持续发展: 1、土地利用:调整农业结构(退...还....);减轻土地的利用强度(休耕、轮耕、轮牧、降低草场载畜量);改良土壤。 2、植被保护:保护植被、营造防护林。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产品:产——量: 质: 深加工: 销——渠道: 品牌: 2、生产对象:改良品种。 3、劳动者:提高技能与素质,利用现代农业机械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 4、组织经营者:组建合作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5、基础设施:兴修水利;农村路网、电网建设。 6、农业生产模式选择: 7、工具 8、化肥农药 (4)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都会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克拉玛依市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12分) (4)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石化工业,延长产业链;发展观光旅游和工业旅游,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利用良好的光照条件,发展节水农业;优化环境,改善生态。 (12分。每点3分,答对4点得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8分) 【答案】(5)措施: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⑶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 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 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性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点)

4、比较类试题

4、比较类试题

比较类试题 一、题型特征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二、应试策略(四步审题、三项联系、二定要点及格式是正确解答比较类试题的秘诀所在。) “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 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所学的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二定”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1、图a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b和图c分别是对应区域的景观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特征描述类综合题(改)

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1.原理解述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 例如①描述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地形起伏状况和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等方面进行描述; ②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发育程度、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等方面; ③说明河流的水系特征要从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等方面入手; ④工业生产特征则要从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说明等等。 平时只有善于积累,明确把握各个地理事物的特征表现,才能为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奠定良好基础。2.典型案例分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东部地区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 (2)比较图中a、b两河的水文特征。 (3)简述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网和河流等信息可准确定位:图示 区域为南亚西部。通过河流流向等确定地势高低,地势特征 描述要突出高低起伏状况;河流水文特征应从流量、含沙量、 有无汛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回答;自然地理特征描述要突 出区域特色,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回答。 答案:(1)地势大体东北高,西南低(北高南低)。理由: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 (2)相同点:a、b两河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两河所处纬度较低,都没有结冰期。不同点:a河流量小,含沙量大;b河流量大,上游水能丰富。 (3)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地形: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地域差异大。水文特征:以冰川融水为主,是许多大河发源地,多冰川湖泊。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垂直分异明显。 3.技巧点拔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 点拔: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4.重点突破 1.2012年7月20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详细介绍了西藏地区的“一江两河”工程,“一江”指的是雅鲁藏布江,“两河”指的是拉萨河和年楚河,“一江两河”工程的实施保障了西藏地区粮食和蔬菜供应。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下图为“一江两河”工程示意图。 材料2:“一江两河”地区年均温在8.20C~ 240C,年降水量在270 mm~550 mm,适合 小麦、青稞、豌豆等作物生长。 (1)简述雅鲁藏布江的水文特征。

七类常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法及思维模板上课讲义

七类常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法及思维模板 题型一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1.设问形式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平时只有善于积累,明确把握各个地理事物的特征表现,才能为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奠定良好基础。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2.答题技巧 特征描述型非选择题的答题步骤如下:(1)要全面、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2)认真领悟设问的角度,针对具体区域具体描述,描述时要结合该区域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用原理代替;(3)充分利用题中已有信息获取答案,高考题所提供的一般是教材以外或陌生的情境,要充分挖掘材料或图中的有效信息,从中获取答案,还要注意题目有没有“依据材料”或“据图示条件”等限定语;(4)运用地理术语回答问题。 3.思维建模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题型二原因分析类综合题 1.设问形式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人们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2.答题技巧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一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二要明确分析的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历年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逻辑分册-相似比较(圣才出品)

第九章相似比较 第一节结构比较 结构比较题型是从推理的形式或推理的方法上比较题干和选项之间的相同或不同,在做该类型题目时,不考虑内容的对错也不考虑题干本身的结构是否正确,只要抽象出题干与选项的推理结构和形式,并对其进行比较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考题的典型问法有:“下面哪项与上述推理结构最相似?”;“哪一项与上文的论证方式是相同的?”;“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的逻辑结构一致?” 1.【2016年真题】 注重对孩子的自然教育,让孩子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可促进孩子释放天性,激发自身潜能;而缺乏这方面教育的孩子容易变得孤独,道德、情感与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下哪项与以上陈述方式最为类似?() A.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涸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 B.只说一种语言的人,首次被诊断出患阿尔茨默症的平均年龄为76岁;说三种语言的人首次被诊断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平均年龄约为78岁。 C.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D.注重调查研究,可以让我们掌握第一手资料,闭门造车只能让我们脱离实际。 E.如果孩子完全依赖电子设备来进行学习和生活,将会对环境越来越漠视。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陈述方式是先陈述自然教育的优点,再补充陈述缺少自然教育的缺点,

即正面会得到一种结果,反面会得到另外一种结果。D项,先陈述注重调查研究的优点,再陈述不注重调查研究的缺点,与题干最为类似。 2.【2015年真题】 研究人员将角膜感觉神经断裂的兔子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他们给实验组兔子注射一种从土壤霉菌中提取的化合物。3周后检查发现,实验组兔子的角膜感觉神经已经复合;而对照组兔子未注射这种化合物,其角膜感觉神经都没有复合。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该化合物可以使兔子断裂的角膜感觉神经复合。 以下哪项与上述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的方式最为类似?() A.科学家在北极冰川地区的黄雪中发现了细菌,而该地区的寒冷气候与木卫二的冰冷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所以,木卫二可能存在生命。 B.绿色植物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能茁壮成长,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只能缓慢生长。所以,光照有助于绿色植物的生长。 C.一个整数或者是偶数,或者是奇数。0不是奇数,所以,0是偶数。 D.昆虫都有三对足,蜘蛛并非三对足。所以,蜘蛛不是昆虫。 E.年逾花甲的老王戴上老花眼镜可以读书看报,不戴则视力模糊。所以,年龄大的人都要戴老花眼镜。 【答案】B 【解析】题干所用的方法是求异法,B项也是求异法,故答案为B项。A项为类比;C 项为选言证法;D项为演绎推理;E项为例证法。 3.【2011年真题】

措施类试题的解答

措施类试题的解答 一、全国各地高考题中部分措施类试题汇编 (全国Ⅰ)1、材料四: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10分) 答: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机制作用较小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必须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国家要给予东北老工业基地更多的政策条件和资金支持。 (全国Ⅱ)2、材料三:电力曾经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先行者”。针对近些年来由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电力紧张现象,国家决定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在确保国有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份投资兴建电力企业。一些地方还通过试行电力供应“分时定价”的方式,缓解高峰时期的供电紧张局面。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10分) 答:发展电力工业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并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 电力是商品,一些地方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用电是缓解电力紧张的一个重要举措。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政府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保证电力工业适应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四:从几年前的“电多了”,到现在的大面积缺电,电力供应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电力行业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发、供、用瞬间完成,直发直送,不能储存。其次是结构性、时段性,不能简单地用多与少来衡量。此外,电力建设周期性强,这就要求电力建设规划适度超前,等到缺电,才开始建电源点,就来不及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10分) 答:解决电力短缺问题,首先应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发展电力行业,应掌握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提高预见性,坚持适度超前原则。 (全国Ⅲ)3、淮河流域地跨豫、皖、苏、鲁四省40个地(市),181个县,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人口1.65亿。耕地面积133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7.3%。自1194年黄河南侵夺淮,数百年来洪、涝、旱、风暴潮灾害给淮河流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淮河的综合治理。 淮河治理应走依法治水之路,简述依法治水的基本要求。(12分) 答:依法治水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依法治水的要求是: 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相关法律,确保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加强对相关事务的管理;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制裁违法行为。 加强公民法律教育,保证公民自觉守法。 (全国Ⅲ)4、经过农村经济改革,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目前,还应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国家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就将增加300亿元以上。目前农业收入偏低的原因之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规模不大。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平均已达3:1,我国仅为0.6:1;发达国家农产品精深加工达到全部农产品的80%以上,我国尚不足40%。 根据材料,谈谈当前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应采取什么措施。(10分)

七大类答题模式之比较对比类答题思路

2.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6分)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6分) (3)试比较成都平原与美国东北部农业生产的差别。(6分)

答题思路 1.“四步审题、三项联系、二定要点及格式”是正确解答对比型试题的秘诀所在 “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对比型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考生实在

对点练习 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图甲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材料二二战后的匹兹堡钢铁工业由于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 (1)据图说出两城市地理位置的相似性。 (2)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相同区位条件。 (3)读图乙概括武汉在发展过程中可从匹兹堡借鉴的成功经验。

高考地理讲义题型二综合题题类特征描述类

题类2 特征描述类 典题示例 【典例1】 [2017·北京文综,36(1)、(3)、(4),3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8分) (2)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10分) 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3)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12分) 【阅卷抽样】

【阅卷点评】 第(1)题,该答案答出了地形类型和地势的高低起伏,缺少对地形的分段描述和地势的准确方位描述,可得4分。第(2)题,水文特征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流速等方面回答,整体思路较好,但对气候判断不准确(该处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应该有结冰期,可得8分。第(3)题,工业分布特点定位不太准确,应该是国土的西北部。原因中注重了文字信息的提取,但忽视了文字中“用于出口”即市场因素和图示中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因素,可得6分。 答案(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北部为山地,面积小,多流水的侵蚀地貌;南部为平原,面积大,多流水的堆积地貌;地势是北高南低;冰川地貌广布。(2)甲河段位于上游山区,乙河段位于下游平原区,与甲河段相比,乙河段有更多的支流汇入,径流量大;乙河段位于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水能不丰富;乙地人类活动频繁,植被覆盖率低,导致含沙量大;乙河段流速慢,冰期长;乙地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甲地有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因此乙地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分布特点: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的首都和城市中。 原因:西北部汽车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完善,工业部门齐全;西北部公路铁路线密集交通便利;有众多的研发和教育机构,西北部汽车工业技术水平高,技 术先进;西北部靠近欧洲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广阔。 第一步,精准定位描述主体 根据经纬网和区域特征,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

地理措施类问题的答题方法

地理措施类问题的答题 方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地理措施类问题的答题方法 一、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原则。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概念: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 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基本途径:工业模式——清洁生产;农业模式——生态农业 二、常见设问形式: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以及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要西气东输) 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 工业和农业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四、答题方法: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同学们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生产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五、常见问题的解答方法 环境问题: 1.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课本表述】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课本分析】含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推荐】新课标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试题:题型卷08 判断比较类综合题 Word版含答案

题型卷08 判断比较类综合题 考点定位: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怎么样。名词比较。特征比较。 1. (2015·经典模拟·浙江嘉兴)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约375 mm,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 指出该地区农牧界线的空间变化,并据此判断该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2.(2015·经典模拟·辽宁五校协作体期中考试)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3.(2015·经典模拟·四川遂宁)读英国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判断图中A、B两地哪一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并分析原因。 4.(2015·经典模拟·浙江嘉兴)读世界某区域简图,比较该国西部地区降水的南北差异,并从地形、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原因。 5.(2014·江苏南京市、盐城市一模)满洲里是中俄最大的贸易口岸。读满洲里口岸贸易产品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该口岸进出口贸易产品构成的差异,并从产业结构、资源状况方面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6.(2015·经典模拟·浙江省六校)读我国局部地区≥10℃等积温线分布图,比较包头、唐山两地积温差异。 7.(2015·经典模拟·黑龙江双鸭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 材料二下图是甲河流域示意图。

九类综合题答题建模措施类

九类综合题答题建模——措施类 一、设问形式 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二、思维建模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措施。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雪线高度有不同程度升高的趋势,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有何解决措施? (2)河流②流域内种植业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有何相应的治理措施?

3、2010年11月8日,新疆举办"海水西调"论坛筹划引渤海海水入疆。该项目设想,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在地势落差大的区域还可设发电厂、对冲前期的投入成本。专家预言这一项目6年内即可实现,届时每吨入疆水的价格约为8元左右。"引渤入新"工程沿途的生态问题严重,治理沿途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4、读下图,甲、乙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其对应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 区域比较类 答题模板(含练习题及答案)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区域比较类答题模板 考查方式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地理环境要素分布图或材料为命题切入点,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地理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等。 二、设问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三、答题思路 “三步比较”回答区域比较类试题 1、细致审题确定比较对象 审比较对象,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可避免跑题;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找原因;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回答,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注意设问的分值,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 2、确立比较的类型与思维模式

(1)名词比较类:应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内容,针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如:比较两地的气候特征,须知道比较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特点 (2)区域特征比较类:应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进行。 3、巧妙比较,简洁作答 三项联系是答题的依据: A、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他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 B、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理解题目设置的情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需要的知识点 C、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来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有效的 答题模板

政治:高考万能模型:政治“措施类”试题答题模板

在政治高考试题中,很多学生对简答题的解答往往由于答题方法不当,路径不明,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要想提高简答题的得分率,在全面细致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最关键的是要掌握不同设问类型的简答题相对应的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从而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笔者对不同类型简答题的解题路径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归纳总结,实践效果不错,现就“措施类”简答题的具体解题方法谈点粗浅看法。 “措施类”简答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如XX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X的。解答这类题目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主体定位法 主体定位法就是根据不同行为主体列出不同措施,主要适用于设问中没有提示主体是谁(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应该怎么办的试题的解答。 客体定位法 客体定位法就是从客体角度思考问题,依据特定对象归纳应采取的措施,主要适用于行为主体比较单一的设问题目的解答。 [例题]: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解析]:该设问中解决问题的行为主体很显然是国家,而客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时,如果仅从国家角度思考,答案只能是靠死记知识点的无序罗列,而如果从客体角度思考,围绕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两个方面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组织答案,就会有规可循,使结论富有逻辑性。 参考答案如下: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生产、生产力角度)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角度)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是;二是 2、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它的出现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从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 4、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史。 5、季羡林先生说过,从全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文艺理论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确有创见而又能自成体系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洲国家所在的广大地区。 6、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讨了缺类问题。 7、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8、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常常是在中实现的。 9、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源流,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各国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被称为。 10、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的比较研究。 11、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民族,,文化和的文学研究。 12、比较文学要求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应以为背景,以为参照系统,认识和评价自己。 13、丹纳《艺术哲学》中提出的制约文学发展的三大要素中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外界条件”相对应的是和。 14、文学理论对音乐的借鉴体现在对音乐和的吸收上。 15、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首创的哲学专题论文引起了哲学和文学的分化。 16、钱钟书先生曾倡导法,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范围内地域、时代、文类诸界限的打破,而且推向整个文化领域,体现为各个学科门类的汇通。 17、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书中使用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 19、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叶席卷全欧的文学思潮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高考冲刺】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特征描述类(综合题)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1.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地理位置独特,且海运发达。南非的农业和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下图分别为南非地形地势、耕地和降水量分布。 (1)概述南非的地理位置特点。 (2)归纳南非耕地的分布特征。 【答案】 (1)位于南半球中低纬,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邻海,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道。 (2)南非耕地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在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多分布于地形平坦的平原和高原上;多分布于降水相对丰富的地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特征,南非的耕地分布等。 (1)地理位置的描述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南非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海陆位置来看,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邻海;交通位置来看: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道。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南非的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判断: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结合南非地形图判断:耕地分布区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根据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断:东北部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在筹划建设的中—老—泰高速铁路是中国与老挝、泰国跨境合作重要交通项目。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也是中—老—泰铁路的起点;老挝、泰国则位于中南半岛上。

简要分析该铁路线沿线的地形特征。(6 分) 【答案】地势北高南低,且由北向南地势降幅较大;(2 分)北部为山区,山高谷深,高差悬殊;(2 分) 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2 分) 【解析】本题需要联系我国西南地区横断山区和中南半岛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里南共和国(简称苏里南)国土面积为16.4万平方千米。平时,人们衣着、服饰比较简约,下午2 时后的大街上人员稀少,社交活动一般安排在晚上。苏里南华人多来自广东,客家话是国家法定语言,春节是法定节日,节日期间,华人互相拜年、恭贺佳节,赶庙会是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如图示意苏里南位置。

高考地理综合题 对策措施类

类型四对策措施类 典型例析 [2017课标Ⅱ,36(4),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 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阅卷现场

名师点拨 在解答对策措施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获取信息。仔细阅读图文材料可以发现,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相对于1998年,2014年焦化产业生产日趋集中,企业规模增大,但却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这说明在集中生产过程中,企业采取了控制污染的措施,并取得成效。 (2)仔细审读题干。该题属于对策措施类设问,设问对象是“山西省大型焦化产业园区”,考查指向为“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限制条件是“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和“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 (3)审慎解答过程。结合设问指向,根据所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减少能源资源使用量,二是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在运输过程中,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就必须将运煤干线与其他运输线路相隔离,即建设专门的运煤线路并采取封闭运输。 标准答案 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答题模板 1.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问题应对措施 水资源短缺开源: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合理利用地下水;等 节流:提高节水意识,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防治水污染;提高农业灌溉技术,工业生产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等 能源短缺开源: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加强地质勘探 节流: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工业发展;能源循环使用 储备: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水土流失压缩种植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增强生态意识;等

(试题研究)高考地理 压轴突破综合题答题建模 比较类

【试题研究】高考地理压轴突破之综合题答题建模——比较类 一、设问形式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例题1 甲、乙两国历史悠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比较图中a、b两河的水文特征; (2)①②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的首都,对比分析其不同的区位条件。 图中信息:甲图:国界;未定国界;首都;河流;沙漠;纬度;经度; 乙图:国界;首都;河流;海岸线;纬度;经度; 设问立意:此题要求对比分析a、b两河的水文特征和两首都的区位条件。由甲、乙两图的经纬度和河流分布可以判断出甲国为巴基斯坦,其首都为伊斯兰堡;乙国为孟加拉国,其首都为达卡。a河是印度河,b河是恒河。 思维线路: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和水能蕴藏量等方面回答。 第(2)题,城市区位条件比较要结合当地情况,从气候、地形、水文、资源、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相同点:ab两河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都没有结冰期;不同点:a河流流量小,

含沙量大;b河流量大,上游水能丰富。 (2)①城位于内陆高原地区,气候凉爽,交通便利;②城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靠近河流,全年高温,有旱、雨季。 二、思维建模 比较类问题的四步审题是关键: 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 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 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 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是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另外要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比较类设问一般有两类: 1、名词比较类。 其基本思维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 2、区域特征比较类 其基本思维模式是: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 模板典例 地理要素比较要素

类型一 特征描述类

类型一特征描述类 典型例析 读图,回答问题。 图乙气候统计图 (1)据图乙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6分) (2)据图甲、图乙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9分) 阅卷现场 名师点拨 在解答特征描述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阅读材料,特别是图示材料,准确获取答题所需要的信息。例如通过图中B城和Q城的经纬度和海拔等信息可知,B城位于欧洲西部,气候温暖湿润,Q城则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2)细审题干,明确“问什么”,即要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同时在描述时应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例如在回答第(1)题时,设问是“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而该考生仅仅是对B城气候进行了定性描述,就不能得分。

(3)回答特征类问题时描述应全面,注意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如回答第(2)题时,应结合河流流量及其变化、含沙量、流速、结冰期、凌汛等要点,根据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进行回答。但是该考生在答题过程存在明显的信息解读和答题错误,从而导致失分严重。 (4)在回答描述类问题时,力争做到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科学术语。 标准答案 (1)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3分)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3分) (2)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每个要点3分,答出3项即可得9分) 答题模板 设问角度答题术语 位置特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两个方面概括 地形特征从地貌类型及其分布、地势变化、海陆轮廓及特殊地貌特点等方面描述 气候特征从气温和降水及其季节变化、年变化,气温和降水的协调关系等方面进行描述 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及其变化、汛期、含沙量、流速、结冰期、凌汛和通航期等方面描述 人口特征从人口密度、迁移状况、人口增长模式等方面描述 农业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投入要素、规模、机械化水平、商品率、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气候、水源、土壤、交通和市场等方面分析 各种自然资源(能 源)的优缺点 从开发成本、技术要求、能量密集度、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区域经济特征从资源状况、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区域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口、交通、工农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进行说明

措施类题目知识交流

综合题解题技法—措施类设问答题模板1.设问形式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2.答题模板 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同学们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水资源短缺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作物抗旱品种的培育 二、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管理措施: ①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如全流域统一管理,污水达标排放。 ②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 ③运用经济杠杆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耗水量少的产业 工程措施:①跨流域调水工程,②修建水库,③建污水处理厂 生物措施:①大力植树种草,涵蓄水源②积极推广耐旱作物 技术措施:①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②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三、常见人口问题:增长过快和老年化 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持久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国防兵力不足。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⑤社会秩序混乱 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