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_2015年济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_常彩云
- 格式:pdf
- 大小:880.55 KB
- 文档页数:5
4032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发表时间:2016-03-14T10:00:04.2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作者:张卫东[导读] 济南市长清区皮肤性病防治所托幼机构应加强对幼儿的个人卫生指导,同时对家长进行健康防护的宣传。
济南市长清区皮肤性病防治所长清 250399根据疾病网络直报录入病例统计,2008年—2013年共报告我区手足口病4032例。
现就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选取2008—2013疾病网络直报,我区报告登记手足口病例数。
1.2 选取标准长清区辖区内按照现住地址病例数,根据2008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
1.3 统计学方法资料采用word2010软件统计,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2.1 概括 6年间疾病网络直报共登记长清区内手足口病患者4032例,各年份发病数依次为152例、675例、1056例、832例、732例、585例。
2.2 年龄分布发病年龄为5个月—40岁,其中0—2岁组2264例,占56.2%。
3—5岁组1519例,占37.7%。
6—8岁组171例,占4.2%。
9—10岁组59例,占1.5%。
11—15岁组6例,占 0.1%。
16—20岁组3例,占0.07%。
21—25岁组5例,占0.12%。
26—30岁组2例,占0.05%。
31—40岁组3例,占0.07%。
发病年龄集中在0-5岁3783例,占93.9%。
见图1。
2.3 性别 4032手足口病例中,男2435例占60.4%,女1597例占39.6%,男女比为1.52:1。
2.4 时间分布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季为多,其中在4、5、6、7、8月份3524例,占总数的87.4%,9、10、11三个月427例(10.6%),发病数最少的是1、2月份,14例,占总数的0.3%。
见图2。
2.5 诊治情况在4032例患者中12例(0.3%)因重症住院治疗,其余均为门诊治疗,无死亡病例。
2015—2016年290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疾病诊疗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
方法抽查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至该院就诊的29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流行病变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结果所有患儿中,男占56.21%,1~3岁的小儿占63.10%,散居儿童占63.79%,相比幼托儿童、学生发病率均较高(P<0.05);地域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乡村,发病率为55.17%,相比城区明显较高(P<0.05);分析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等。
结论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地域、季节等,加强儿童家属与幼师的防范意识意义重大。
标签: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类传染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手部、足部皮肤与口腔黏膜出现疱疹现象,且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较为良好,少部分患儿疾病继续发展可导致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2-3]等并发症,且该类疾病以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为此,该次研究对该院收治的29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查至该院就诊的290例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相关内容,包括197例为门诊患儿,93例为住院患儿;7例为危重患儿。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来源、临床特征等。
1.3 统计方法将该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均纳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流行病学情况2.1.1 人群分布情况分析290例患儿中,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得知男163例,占56.21%(163/290),女127例,占43.79%(127/290),说明男童构成相比女童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10.5岁,包括26例为年龄<1岁的婴儿,占8.97%(26/290),183例为年龄在1~3岁的小儿,占63.10%(183/290),3~6岁的小儿共有75例,占25.86%(75/290),6岁以上的小儿共有6例,占2.07%(6/290),说明年龄≤3岁构成相比其他年龄段的小儿明显较高,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某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宿涌涛;尹素凤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000)024
【摘要】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救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填表法收集资料,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897例手足口患儿中,5岁以下婴幼儿2751例,占94.96%;男性1795例、女性1102例;农村患儿1831例、城市患儿1066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感染占48.60%,CoxA16感染占38.32%,其中重症病例EV71感染达86.28%;运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手足口病的重症危险因素时,发热、热程、嗜睡、肌阵挛、血糖和EV71感染入选回归模型。
结论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发热、热程、嗜睡、肌阵挛、血糖和EV71感染等是重症危险因素。
【总页数】2页(P599-600)
【作者】宿涌涛;尹素凤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
【相关文献】
1.2009~2011年钦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梁业邦
2.江桥社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莫瑜洁
3.2009~2011年蛟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吕胜民
4.宁夏某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施建平
5.探究2011年~2017年某市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 [J], 窦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XXX手足口病疫情专题分析一、概述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XXX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42例,无死亡病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600例,实验室诊断病例42例。
全区病例均为散发病例,未接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
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一) 地区分布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表1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XXX手足口病例重症及实验室结果(二)时间分布(三) 人群分布发病人群以1~4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病例数的86.43%。
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
表2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XXX手足口病分职业发病情况表3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XXX手足口病分年龄发病情况四、趋势预测与防控建议(一)趋势预测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黏膜上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人肠道病毒71 型最为常见,埃可病毒和其他一些肠道病毒亦可致病。
疾病进程为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2009年XXX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1~4岁儿童为主。
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
幼托机构和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极易造成手足口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预计我区2010年夏秋季手足口病疫情仍将呈高发态势,部份地区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此外,3月、9月份中小学开学,可能会有一个小高峰出现。
依据如下:1. EV71检出率高,为重症和死亡病例较高的主要原因;2. 该病的传播途径多样,隐性感染率较高,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防控建议1.目前,手足口病仍处于高发期,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做好重症病例早期发现和临床救治,努力降低病死率。
2. 要继续做好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EV71流行苗头,为病例救治和现场防控提供信息支持。
3.应加强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深入分析主要流行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4.加强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农村地区散居儿童及家长)、重点场所(托幼机构)的健康宣传和防控指导。
2014年济南市市中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王琳琳【期刊名称】《疾病监测与控制》【年(卷),期】2016(0)4【摘要】目的了解济南市市中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济南市市中区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信息进行分析。
结果 2014年市中区手足口病确诊病例数1 652例,发病率为228.2/10万,男女比例为1.33:1,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14,P=0.000)。
发病儿童以≤5岁儿童为主1 494例(90.44%),以散居儿童934例(56.54%)和托幼儿童634例(38.38%)为主。
病例的多发社区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处(47.27%)。
发病高峰集中在5~9月份。
病原体以Cox A16(42例,47.2%)为主。
结论济南市市中区手足口病疫情比较严重,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尽早控制和处置聚集性疫情是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重要举措。
【总页数】3页(P264-266)【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市中区;济南市【作者】王琳琳【作者单位】济南市市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5【相关文献】1.济南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及基因特征分析 [J], 刘岚铮;岑瑞琦;王春荣;吕燕;赵红;杨国樑;张雯;关恒云2.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杨英彩;王秋忆;张平;王宁;姜宝法3.青岛市市南区2009——2015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杨英彩;王秋忆;张平;王宁;姜宝法4.某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郑毅;樊旭成5.2018—2020年天津市西青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J], 敖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预防策略作者:李会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09期【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预防策略。
方法随机选取手足口病236患儿为研究对象,借助现代研究方法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针对其提出相应预防策略。
结果发病例数的男女比例为1.27:1;0~4岁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4~11月,其中4~6月是发病的高峰期。
诱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为肠道病毒71型与柯萨奇病毒A16型。
结论依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加强儿童个人卫生、保证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及加强疾病防控知识宣传等预防策略。
应加强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手足口病疗效,进行针对性预防,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预防策略DOI:10.14163/ki.11-5547/r.2015.09.090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流行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临床多表现为发热、手足和背部疱疹等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咳嗽及咽部疼痛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引发脑炎、脑膜炎及肺水肿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1]。
为探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选取236例手足口病患儿,依据病学分析提出其预防策略,以期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手足口病患儿236例的临床资料为回顾性分析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1. 2 方法回顾性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从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及病原学等方面进行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并针对其特征提出手足口病的预防策略。
2 结果2. 1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①性别与年龄分布:236例手足口病患者中男130例,占55.08%,女106例,占44.92%,男女比例为1.27:1。
关于某地区2014-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方法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某地区2014-2015年手足口病的疫情和预防措施。
方法:对某地区的2014-2015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控的数据予以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开展分析工作。
结果:2014年手足口病患病率为4.5/万,高于2015年的3.2/万;且该病集中于6~7月,男女患病各占56:44;病例以2~3岁患儿居多,发病率为66%;人群分布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COxA16病毒为主。
结论: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发病以及年龄、性别等差异性,故应依据本地情况提高宣传工作,加强日常手足口病的监管,及时控制疾病发展。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性病学;病原学;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044-02【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pidemic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a certain area, 2014 - 2015. Methods The data of surveillance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2014 in a certain are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fmd in 2014 was 4.5 / 10000, higher than that in 2015. And the disease is concentrated in 6 to July, the male and female each occupied 56: 44; Cases were in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aged 2to 3 years, the incidence was 66 %.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is mainly scattered children, the main pathogen is ev71 and coxa16 virus. Conclusion Hfmd has significant seasonal morbidity and difference of age and sex. guying can improve the propaganda according to the local situation,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daily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 in a timely manner.【Key words】Hand-foot-mouth disease; Epidemic Diseases; Etiology; Preventive measures手足口病主要因复杂性的肠道病毒而造成,常见病原体有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肠道病毒71型病毒以及其他病毒[1]。
2008-2015 中国手足口病流行概况近日,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2008-2015 年间手足口病在中国流行情况的文章。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儿童,主要由EV-A71, CV-A16 或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导致。
多数情况下该病可自愈,表现为手、足、口或臀部出现疹子,口腔出现溃疡或水泡,有/ 无发热。
但有些病例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病变和循环系统障碍,更有甚者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enterocytopathichumanorphanvirusECHO简称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共71个血清型。
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轻者只有倦怠﹑乏力﹑低热等﹐重者可全身感染﹐脑﹑脊髓﹑心﹑肝等重要器官受损﹐预后较差﹐并可遗留后遗症或造成死亡。
本类疾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热带和亚热带全年都有﹐在温带夏季多见﹐在温暖﹑潮湿﹑卫生条件差﹑人群拥挤的地区发病率高。
中国已有针对EV-A71 感染的疫苗,但该疫苗并不能有效地交叉预防非EV-A21 病毒的其他肠道病毒的感染,因此已经感染的患者仍然可能感染其他种类的肠道病毒。
另外,感染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并不能持续终身,因此有些患者会出现复发性感染。
来自29 个省份的数据表明,2008-2015 年间共计12,256,102 人次手足口病例上报至国家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
我国2008-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最近,中国疾控中心常昭瑞等相关专家对中国2008~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2009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增强.不同纬度地区流行强度不同,季节分布存在差异,5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年龄越小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越高,E 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为主要病原,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和村庄。
常昭瑞等专家利用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例分析了其流行病
学特征.结果(1)2008和2009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例分别为488955例和1155525例,发病率为37.01/10万和87.01/10万,重症病例数为1165例和13810例,死亡126例和353例.(2)高、中、低纬度地区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0.09/10万、68.47/10万和59.04/10万.(3)2009年中、低纬度地区12~24周为发病高峰期;高纬度地区23~35周为流行高峰期;第2个流行峰仅波及低、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不明显.(4)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2.23%,2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重症和死亡病例集中在低年龄组儿童的特点更为明显,0岁组儿童发生重症的比例和病死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加各年龄组重症比例及病死率依次降低.(5)不同类型
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相对于普通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肠道病毒71型(EV71)检测阳性的危险度分别为1.82和2.11,且病原构成存在季节变化.(6)2008-2009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7起,幼托机构发生疫情为389起,占总起数的81.21%,村庄发生疫情47起,占总起数的9.81%;聚集性病例疫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0年至2023年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数据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小儿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飞沫传播、空气气溶胶传播、食物和水源等。
在人口密集场所,如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传播速度更为迅猛。
该病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呈现季节性特点,主要高发于春夏季,与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有关。
在不同年度和季度,发病数呈现波动趋势,可能受到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卫生设施水平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有关。
在人口学特征方面,儿童群体中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感染,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提出了健康教育宣传、疫苗接种策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临床医疗水平提升等综合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和医疗机构的防控水平,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为社区的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引言: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袭幼儿群体,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趋势变化。
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这一疾病的发病情况也呈现出特定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该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本研究通过对2020年至2023年的发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揭示该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一、小儿手足口病的基本情况1.小儿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肠病毒组成,其中以肠病毒A组居多,同时还包括肠病毒B、C和其他少数亚型[1]。
这些病毒以其高度传染性而为人熟知,主要透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飞沫传播、空气气溶胶传播、食物、水源等途径。
作者: 常彩云 许华茹 曹若明 李建卓 李战 杨晓倩 耿兴义 阮师漫
作者机构: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250021
出版物刊名: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页码: 683-68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手足口病 危险因素 儿童
摘要: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和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A组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1-3]。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型别较多,目前既无有效疫苗,也无特效预防药物。
此文旨在了解济南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2016-2020年章丘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齐玉清;张伟云;王凤【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22(19)10【摘要】目的了解章丘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监测报告的手口病疫情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2016—2020年章丘区共报告手足口病7170例,年均发病率128.95/10万,发病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男4225例,女2945例,性别比1.43∶1。
病例集中在人口密集的主城区及其毗邻的街道。
5岁以内发病最多,占85.24%(6112例)。
2016—2019年发病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病例的85.94%(5815例),2020年发病集中在9~11月份,占83.42%(337例)。
病原学检测显示其他肠道病毒(47.13%)和CoxA16型(42.21%)是活跃毒株,EV71型(10.66%)相对较少。
结论章丘区手足口病有明显季节、地区、人群差异,应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时间段的针对性防控措施。
【总页数】4页(P197-200)【作者】齐玉清;张伟云;王凤【作者单位】济南市章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相关文献】1.某开发区2009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2.2013年—2017年安源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3.2016年~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4.2016-2020年上海宝山区大场镇大华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5.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