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年版)
- 格式:pptx
- 大小:815.51 KB
- 文档页数:55
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的通知发布时间: 2018-05-2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进展,我委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以指导医疗机构科学、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附件: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doc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2018年5月15日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xx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xx、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xx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
南(2018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5.15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8〕327号
•【施行日期】2018.05.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
正文
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8〕3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进展,我委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以指导医疗机构科学、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附件: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2018年5月15日。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J ].XB2. f■、足,n,啊竽越荷,出涉〔伞别思几可无奁抄)1.商呻址,喈辑,哦吠尤力、易烦就*孫舛忖功*肌疋力、颈嚴2.萌禅我符告描诵柞.IS黄和/■或, ■L右甲増快*呼际堆烘、岀冷汗* 四肢末曲冕凉*皮蕊炊瓏2.血圧升品■1.屯动过遼{牛别忠几也功过堤人呼板:&规・口J<ftb哺騎红世迪妹威璇』性ffli博2.血用1#悵或怵克1疑驚屆捕、声审栽谊厲阅J11t F1 J坤址糸跣受粥飢心肺功能赴臺诃期] J~T JJ J J J J JJ.规薙粕神悄况、呼收,菇曙,卫氏应址等2.时症泊疔4.摘悄变化曲您1£护生曲征主耍辅助检査:1. ii常媒、血生化“ rfcW 1脑怦浅掠音3,.啜那X线椅丧{世靜4.超声右动圉燼要时》5.CT利r'iliMRl忡世(必世时)主«Wr iJi^i恃泊疔工旎水障颅斥工啞机(必姜吋》*一莽昧注血种尊愷白{慾聾时)ICL治疔监护11密切饪意生9休征2可创旌测{有毎件)主整*册检査]1.ih常規.血性牝.£tffi2.篇廿罐料总3.叨东也代廿折4.瞒部X规檜才5超肖心曲團(血姜时)6. CTMMRIftft 时)主矣希拧t1.執2.朮战朋降眛压4.应用血??铤惟药掛須用力取洱5.网科球堆白(暑童时J6.龍皮戊縊首时)ictm监护匕1,府切沱竝生時休征2.打创监测【百采柞)主勇辅助检査:同心IW功堆才期主要帘打E1,也财1%2.我怖疔检3虑用直件氓性符物,酌*说用丙坤隸岳白,辅程鑽敌未4.龍袁持5.井发症处耳一、诊断标准结合流行病学XX、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作出诊断。
1.流行病学XX 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流行季节,当地XX机构及周围人群有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与手足口病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XX。
2•临床表现符合上述临床表现。
极少数病例皮疹不典型,部分病《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临床诊断病例例仅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等,诊断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有关手足口病病原学正确的是()[单选题]*A.EV-A71感染率逐年上升B.CV-A2感染的病人在增多C.CV-A16感染的病人在增多D.CV-A6x10感染的病人在增多V2.手足口病的皮疹特点是()[单选题]*A.不典型皮疹是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B.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C.CV-A6和CV-A1O等感染者,可表现为全身性皮疹或大疱疹,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V。
一般不伴口腔疱疹3.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率高的原因是()[单选题]*A.出现了神经源国市水肿√B.出现了心力衰竭C.出现了彳氐血糖D.出现了呼吸衰竭4.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正确的是()[单选题]*A.发病率逐年下降B.EV-A71感染率逐年上升C.病原谱有所变化√D.死亡率不断增高5.有关手足口病的治疗正确的是()[单选题]*A.阻断第2期向3期、第3期向4期发展是救治成功的关键√B.第3期是心肺功能衰竭期,血压下降要用升压药C.第2期可以常规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D.可以使用阿昔洛韦治疗6.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单选题]*A、心源性肺水肿B、肾源C、神经源性肺水肿√D、高原性肺水肿7.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下列哪项是最重要的()[单选题]*A、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VB、病室应开窗通风C、加强防蝇、灭蝇和其他虫媒消杀工作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8.危重病例是指出现以下哪种情况的患者:()[单选题]*A、频繁抽搐、昏迷、脑疝B、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C、呼吸困难、紫组、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D、以上都是√9、下列哪项不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单选题]*A病人B隐性感染者C病毒携带者D家畜√10、下列手足口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B口腔粘膜、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C疱疹处痒、痛,有结痂√D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11.诊断为重症的病人应尽快使用以下哪些:()[多选题]*A、甘露醇降低颅压√B、静脉用免疫球蛋白√C、改善微循环的药物√12.下列哪些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多选题]*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D、手、足、口出现皮疹13.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多选题]*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留疤痕VC、出诊部位在手、足、口、臀√D、与药疹类似14.治疗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多选题]*A、早发现√B、早诊断√C、早隔离√D、早治疗√二、判断题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
01/10万~205。
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
00/10万之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