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气教学大纲(1)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10
18242206《船舶电气I》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为轮机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篇变压器、交直流电机、控制电机和电力拖动系统等基础知识;第二篇船舶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第三篇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装置;第四篇船舶电气安全管理。
在学习的基础上能初步运用电气知识和理论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掌握电机结构、电气自动控制和船舶电站操作等基本实验技术。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
《船舶电气I》是根据船舶电气特点,对电工学基本原理作了阐述,结合实际重点讲授船舶电力拖动装置和自动化电站装置。
对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通过运行和维护实例介绍了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机和电站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机结构、分类、工作原理,船舶电力拖动装置和自动化电站装置等。
了解船舶电气在船舶安全运营过程的地位,为今后安全管理船舶打下基础。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篇船舶电机第一章电与磁【教学目标】1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内容”和“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2. 复习“磁”的知识,学习铁磁材料的“磁性能”,掌握“磁化曲线”;3 . 掌握磁路基本定律;学会磁路的基本计算;4 . 掌握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明白“ 交、直流电磁铁”的特点。
【学时分配】3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2.5学时,讨论0.5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电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徐德淦主编2、作业与思考题布置2道作业题。
(1)交流接触器接到相同电压的电源上时会出现什么现象;(2)铁磁材料具有哪三种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铁磁材料的磁性能;2. 铁磁材料μ的非线性;3.“磁路定律”及“计算”4.交、直流电磁铁的结构特点。
【授课内容】第一节磁场基本概念及基本物理量1.磁场基本物理量;2.铁磁材料的“磁性能。
”第二节磁路及其基本定律1. 磁路基本定律;2.磁路的基本计算第三节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1.电磁作用力大小及方向。
大连海事大学《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for MARINE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SYSTEM课程编号新13006610原13006610学时/学分90/5开课单位轮机工程学院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轮机工程执笔者编写日期2008年7月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轮机管理(机电合一)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有关电机、船舶电气设备的机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对电机和主要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能力,为将来深入广泛地学习船舶电工技术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船用电机、电器和电力拖动基础;机舱和甲板机械电力拖动的控制;船舶电站与船舶电力网的组成、运行原理和管理技术;船舶照明系统;常用电工测量仪表;船用电气设备、油轮电气系统的特殊要求与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用电等。
具有层次分明,适用面较广,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The course mainly covers marine electrical motor、rudiments of electrical equipments and electrical drive; control methods of the drive machines in the engine space and on the deck;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hip power station and the ship electrical network,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technique of its management; ship lighting system; the usage of the electricalmeasure instruments; marine electrical equipments、special requirement of oil tanker electriccal system and so on. The course combines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together, covers a widely area of appliance.三、课程知识体系架构及教学要求(一)理论授课1.磁路概念:●磁滞损耗及涡流损耗;◎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及分类;电磁感应;○磁路;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磁导率;原理:●磁路欧姆定律;○安培环路定律;方法及应用:●右手螺旋定则;右手定则;左手定则;2.变压器概念:●变压器及基本结构;匝数比及变比;变压器外特性;◎自耦变压器;电压/电流互感器○绕组相对极性(同名端、异名端);原理:●单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三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单相变压器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及阻抗变换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三相变压器的绕组接法与变比关系;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工作原理及安全防范;○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分析;直流铁心线圈的电路分析;单相变压器的电路分析;绕组相对极性的判别方法;3.异步电动机概念:●旋转磁场;同步转速;转差率;电磁功率;电磁转距;◎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参数;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动原理;三种工作状态的条件及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单相异步电机的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及功率平衡方程;方法及应用:●三相电动机起动方法;单相电动机起动方法4.同步电机概念:●励磁方式;空载特性;电枢反应;外特性;调节特性;◎功角特性;原理:●同步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同步发电机的电压方程式及相量图;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调节方法;电磁功率与转距的计算方法;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的条件;◎同步电动机的起动;○同步发电机的短路与振荡5.直流电机概念:●励磁方式;电动势;电磁转距;空载特性;外特性;机械特性;直流发电机的自励起压条件;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和反转;◎直流电动机铭牌;直流发动机铭牌;电枢反应;○转子结构;定子结构;原理:●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电动势与电磁转距的计算;直流发电机的空载特性;直流发电机的外特性;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直流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无刷直流电动机;(选讲);方法及应用:●直流发电机的自励起压条件;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和反转;◎直流电机的电压平衡方程;6.控制用电机概念:●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自整角机;步进电动机;原理:●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测速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自整角机的工作原理;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伺服电动机的运行特性;测速发电机的运行特性;控制式自整角机的工作原理;力矩式自整角机的工作原理;步进电动机的运行方式;◎控制式自整角机的接线方式;力矩式自整角机的接线方式;7.电力拖动基础概念:●恒转矩负载;恒功率负载;起动;调速;制动;原理:●电力拖动的运动方程;负载的机械特性;电动机的起动方法;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电动机的制动方法;◎电动机调速时的机械特性曲线;电动机制动时的机械特性曲线;方法及应用:●起动方法;转速公式;调速方法;制动方法;反转方法◎电力拖动系统运动方程式8.电动机的自动控制基础概念:●各种控制电器;保护环节;控制环节;典型控制电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指令;原理:●各种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基本控制环节的工作原理;典型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各种控制电器的电路符号;电动机的磁力起动器控制电路;电动机的降压起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应用;9.船舶甲板机械电力拖动与控制概念:●甲板机械(锚机、绞缆机、起货机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动液压控制系统;原理:●起货机的电力拖动与控制的工作原理与基本要求;◎锚机的电力拖动与控制的工作原理与基本要求;方法及应用:●起货机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锚机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10.船舶舵机的电力拖动与控制概念:●舵机;单动舵;随动舵;自动舵;◎比例舵;比例微分舵;比例微分积分舵;原理:●舵机电力拖动控制的基本要求;各种操舵方式的工作原理;自动舵的调节规律;自动舵的各种工作原理;◎自动操舵系统的基本要求;方法及应用:●各种操舵系统的工作原理;◎自动操舵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11.辅助机械的电力拖动与控制概念:●自动切换;自动控制;组合起动屏;原理:●备用泵的自动切换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备用泵的自动切换控制线路的运行分析;○分油机自动控制线路;(选讲)油水分离器的自动控制线路;(选讲)船舶冷藏箱设备的自动控制线路;(选讲)12.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概念:●船舶电力系统;电站;配电装置;船舶电网;发电机并联运行;手动并车的操作;应急电源;万能式自动空气断路器;轴带发动机;◎定矩浆;变矩浆;原理:●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发电机并联运行的条件;◎电网的保护及保护装置;方法及应用:●同步发动机的保护及保护装置;应急电源实际操作;◎主配电盘与应急配电盘的关系;船舶轴带发动机的主要种类及其应用;○船舶电站容量和发电机组数量确定;13.同步发动机的并车运行概念:●同步指示灯;同步表;自动并车装置;◎船舶电站自动整步器;原理:●发电机并联运行的条件的分析;手动并车整步原理;◎自动准同步并车原理;方法及应用:●发电机手动并车的操作;◎同步指示灯法的应用;同步表法的应用;○船舶电站自动整步器14.同步发动机电压及无功功率自动调整概念:●静态电压调整率;动态电压调整率;自励恒压装置;相复励;均压线;◎电压调整特性;原理:●自励起压的基本条件和恒压原理;◎并联运行发动机组间无功功率的分配;方法及应用:●电流叠加相复励自励恒压装置的分析;直流均压线法和交流均压线法的应用;◎电磁叠加相复励自励恒压装置的分析;无刷发动机励磁系统的分析;○晶闸管自励恒压励磁系统;可控相复励自励恒压装置的分析;15.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自动调整概念:●调速器;调速特性;自动分级卸载;◎自动调频调载;原理:●发动机并联运行的有功功率分配;◎调速器的动作原理;方法及应用:●有功功率的转移操作;自动分级卸载装置;◎自动调频调载原理;16.船舶自动化电站概念:●机舱自动化;电站自动化;船舶电站自动控制装置;中压电力系统;◎功率自动管理功能;原理:●船舶电站自动控制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船舶中压电力系统;◎PMA 71型船舶电力管理系统;方法及应用:●船舶电站自动化主要功能;◎船舶中压电力系统的组成;17.船舶照明系统管理概念:●主照明;应急照明;临时应急照明;◎航行灯;信号灯;原理:●船舶照明电光源的种类和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船舶照明系统控制线路;航行灯控制器线路;信号灯控制线路;◎船舶照明系统的维护保养;船舶照明系统的常见故障检查;18.船舶安全用电和安全管理概念:●安全用电;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屏蔽接地;保护接零;静电;◎重复接地;避雷接地;原理:●船舶安全用电的基本要求;油轮电气系统的安全管理;◎油船电气设备的管理要求;方法及应用:●船用电机的基本要求;船舶电气设备接地与保护措施;◎油船静电起火的预防;19.船舶电气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概念:●安全职责;航修;小修;检修;◎审图;监造;试验;交接班;原理:●船舶修理及建造的职责;船舶航行期间的职责;◎船员交接班时的职责;方法及应用:●修理项目的确定和修理后的检验;监造新船时的职责;◎船舶机动状态下的安全职责;船舶正常航行状态下的安全职责;船舶停泊状态下的安全职责;(二) 实验授课1. 三相异步电动机磁力启动器实验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磁力启动器实验要求:1)掌握用接触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的原理和接线方法。
第一章船舶常用电器第二章船舶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第三章船舶重要辅机的自动控制第四章甲板机械的电力拖动及自动控制第五章船舶舵机的电力拖动及自动控制第六章船舶电力系统第七章船舶同步发电机参数调节及运行控制第八章船舶电站自动化第九章船舶照明与通讯第十章机舱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第十一章船舶安全用电和安全管理第十二章船舶电气管理职责第一章船舶常用电器§1-1 电器基本知识现代商船大多采用内燃机作为主推进动力装置,所配备的绝大多数机械都采用电力拖动方式进行工作。
其电能供给由独立的船舶电力系统予以实现。
为了满足船舶正常运营的需要,该系统必须具备供电、配电、控制与保护等功能。
因此,船舶电力系统是一个电气线路十分复杂的系统。
任何复杂的电气线路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单元电路组合而成,而基本单元电路又均为若干功能不同的电器元件的组合。
所以,了解各类电器元件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是掌握一个控制线路乃至一个系统工作原理的必然要求。
所谓电器,即是根据外界的电信号或非电信号自动或手动地实现电路的接通、断开、控制、保护与调节的电路元件。
简言之,电器就是电的控制元件。
电力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器,种类、数目非常之多,下面就扼要介绍一下它们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类型。
1.按工作电压分类1)高压电器交流大于1200V,直流大于1500V的电器。
2)低压电器交流小于1200V,直流小于1500V的电器。
船舶电力系统中常用电器均为低压电器。
2.按用途分类1)控制电器用于各种电气传动系统中,对电路及系统进行控制的电器。
如接触器,各种控制继电器等。
2)保护电器用于电力系统中,对发电机电网与用电设备进行保护的电器。
如:熔断器、热继电器等。
3)主令电器在电器控制系统中,发出指令,改变系统工作状态的电器。
如:按钮、主令控制器等。
4)执行电器接受电信号以实现某种功能或完成某种动作的电器。
如:电磁铁、制动器等。
3.按动作方式分类1)手动控制电器依靠人工操作进行动作而执行指令的电器。
《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自动化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代码: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3.学时及学分总学时:52 理论学时:52 实践学时:04.适用专业及年级:轮机工程5.后续课程:轮机英语6.编订日期:2012年11月7.修订日期:2012年11月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船舶电气及自动化》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上岗必备的专业能课。
本课程的设置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作用规律及执行机构。
船舶机舱辅助控制系统、蒸汽锅炉的自动控制、船舶主机遥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执行机构。
船舶机舱检测与报警系统组成、工作原理、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工作原理。
为我们船舶综合系统的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如何实现自动控制与执行。
当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我们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来一一判断排查并找出发生为题的原因,并且修复之使其能重新回到良好的状态。
根基系统各种系统的工作条件和状体做好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
增加系统及工作机构的寿命。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五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第一节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建议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块图、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反馈控制系统的评价指标、教学要求: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如何评价反馈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
第二节自动化仪表的基本知识建议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自动仪表的主要品质指标、自动仪表的元部件及组成原理、教学要求:仪表各种误差的分析和判断、懂的气动仪表的主要元件及工作原理,明白气动仪表的各个环节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三节调节器及其调节作用规律建议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位式调节器、比例调节器、比例微分调节器、比例积分调节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调节器的组成机构、工作原理,如何对各种调节器进行正确调试、并使其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
《船舶电气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木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船舶电气基础》(上)(基础原理)和《船舶电气基础》(下)(设备与系统)是海船轮机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 STCW78/95公约的要求,国家海事局制订航海教育指导大纲把原来的电工学与船舶电气设备两门课合为一门专业基础设——《船舶电气基础》,作为轮机工程考证和认证的必学课程。
该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基础原理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船舶电气基础》(上)(基础原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海船STCW78/95公约的要求和专科机械类专业学历教育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电工、电了基础知识,同时为学好《船舶电气基础》(下)打好理论基础,达到掌握轮机员考证需要的相关电工知识的目的。
《船舶电气基础》(下)(设备与系统)是根据海船STCW78/95公约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船舶电气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必须的船电设备使用和管理能力,成为具备机电合一技术的合格轮机员。
基本要求:《船舶电气基础》(上)(基础原理):1、掌握直流电、交流电的基本概念,表示及分析方法。
2、掌握磁路,变压器,交、直流电动机,发电机的性质、原理和特点。
3、掌握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及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直流稳压电源等的基本原理、性质和特点。
《船舶电气基础》(下)(设备与系统):1、掌握主要的船用电气设备性能、原理和特点。
2、掌握基本的控制电路及其原理、性能。
3、掌握锚机、起货机、舵机电气控制的主要性能。
4、掌握船舶电站构成及主要设备的性能。
5、掌握调压器的分类及原理。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船舶电气基础》(上)(基础原理)部分(一)电路的基木概念与基木定律内容: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方向,欧姆定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重点:电流、电压、电势等概念,欧姆定律、克希荷夫定律及其应用,电位的计算。
(二)电路的分析方祛内容:电阻串并联接的等效变换、叠加原理。
《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课程是高职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功能与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船舶电站的专业知识和现有技术,具有从事船舶电站建设方面的组建与调试技能,并形成在专业领域继续发展的潜能,以应对将来在造船厂、修船厂、船用电器成套厂从事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工作,及航运业的船舶电站运行管理维护工作。
课程学习以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前期课程为基础,也是后续的轮机自动化等课程的支撑。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来源于船舶电站的建造与使用的职业技能要求。
课程以典型的万吨级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项目为载体,按照船舶电站建设必经的组建与调试工作过程设置教学内容,通过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船舶电站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从业所必须达到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而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程的总体设计基于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这一完整的建设过程,按照船舶电站的系统组建内容——电源、配电装置和电力网,设置了三个“组建”的学习情境;按照船舶电站达到运行使用要求还必需经过的调试内容——保护、并车、电压调整、调频调载,又设置了四个“调试”的学习情境。
三个“组建”学习情境加上四个“调试”学习情境,构成了一个完整船舶电站建设项目,它涵盖了船舶电站建设过程中所具备的所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因此,课程所设置的七个学习情境按下列排序:(1)船舶电站电源的组建;(2)船舶电站配电装置的组建;(3)船舶电力网的组建;(4)船舶电力系统保护设置与整定;(5)发电机组并车装置的调试;(6)发电机组调频调载装置的调试;(7)发电机组电压调整装置的调试。
课程教学按上述情境展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以船舶电站建设项目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力的形成。
三、课程的目标通过船舶电站建设的行为导向和典型万吨轮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船舶电源、配电装置、电力网、保护、并车、调频调载和电压调整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船舶电站的系统组建能力和达到运行标准的调试能力,以应对未来复杂的、综合的实际工作。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1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2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3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4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5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6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7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8 页总41页
第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9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10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11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12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13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14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15页总41页
《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教案
第16页总41页
第17页总41页。
课程名称:船舶电气课程代码:0123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由船舶电气设备及其控制系统、船舶电站二部分组成,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各种船舶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掌握船舶电站的原理和维护。
本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电磁场的基本知识2.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维护3.掌握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控制用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4.掌握船舶机舱辅助机械的控制原理与维护5.掌握同步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维护6.掌握船舶电站的组成,同步发电机的并车、解列和功率调节7.该课程理论性较强,需要理解和分析的内容很较多。
相比较而言,船舶电气设备及其控制系统主要是介绍不同的电气设备和对应的机舱电气控制系统,是本课程学习基础。
船舶电站关系到全船的安全供电,更接近实际的操作、管理和应用。
8.自学过程中应按大纲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切实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学习应遵循从抽象内容中挖掘出具体内涵步骤。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应在修完本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本课后进行学习。
先修课程:电工学,电子技术,船舶辅机后续课程:轮机自动化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船舶电工工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内河船舶轮机员或电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从事船舶电气设备的检测、管理与维护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电工测量仪表的使用和船舶电气设备的检测,了解电工材料和电气设备的安装。
具体地,学生务必认真学习,应掌握万用表、兆欧表和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掌握电气参数、电子元件和电气控制线路的检查。
了解电气设备的安装、电子元件的焊接和导线连接方法以及电工材料的分类和代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万用表的使用(重点)识记:万用表电压档、电流档、欧姆档和黑、红表笔的涵义理解:测量时选用不同档位和不同表笔所对应指针偏转的幅度和方向应用:万用表的调零、调量程,测电压、电流,测试二极管、三机管、电容、电阻、电偶和可控硅(二)兆欧表和钳形电流表的使用(重点)识记:兆欧表和钳形电流表的组成结构几个部分的涵义理解:兆欧表和钳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应用:兆欧表和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注意事项(三)电气控制线路的检查(重点)识记:短路、断路和通地故障的概念理解:控制线路的检查方法应用:故障检查(四)电气设备的安装(次重点)识记:电气设备的安装原则和技术要求理解:船舶电缆的选用应用:船舶电缆敷设工艺(五)电子元件和电工材料(一般)识记:电子元件的焊接和导线连接方法,电工材料的分类和代号第2章电磁铁、接触器和继电器的原理与维护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船舶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元件介绍。
《船舶电气安装工艺》讲课大纲一.目的:通过对船舶电气安装工艺的介绍和讲解,使初次从事船电事业的毕业生和新进造船厂员工,获得对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和电缆敷设的工艺、手段和方法的知识,了解船舶电气的施工过程和质量标准,以提高在电气设备的布置、安装和电缆敷设和试验提交中的科学性、合理性.二.课时: 2 讲座 (第七、八讲)三.内容:1. 船舶电气安装工程—船舶电气安装工艺流程主要阶段和工程内容准备工作2. 船舶电气安装中的主要工艺要求--电缆敷设设备安装进线接线接地工艺3.设计中应注意的工艺问题--电缆敷设设备订货要求电气设备布置一. 船舶电气安装工艺流程船舶电气系统按服务对象可分为:电气系统--电力(为主,发、输、配、供、用)、照明、报警、通讯(内外)、导航、测量、信号,……伺服系统—所有为轮机、作业、生活、安全服务等的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手动、自动、集成、智能)、……所有的电气系统(硬件)—由元器件(电机、电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装置、操作部件、报警器、指示灯、仪表、显示器、打印机…接插件…进线框、函、孔等)组成控制台、屏、柜、箱、盒, 构成系统的设备.Wiring Engineering内部接线工程:设备内部按原理图用电线连接(制造厂);Cabling Engineering电缆敷设工程:外部按系统(构成)图用电缆连接(船厂)。
船舶电气安装工程:一般船舶的电气安装分四个阶段, ⒈电缆敷设:①熟悉图纸、工艺(系统图,主干电缆通道图,电气设备布置图,….电缆敷设工艺,…);编制作业计划(管理部门)、预制支架、贯通件(设计、物资:外协)②电缆通道定位(不影响船体结构强度、性能;确保电缆的通风、可维修性、防护电缆不受水、热源、有害气体、机械运动、结构变形的影响)、按放样图,选择支架、贯通件(电缆管、函、框、筒、罩、槽)型号、规格、数量; 按区域配套发放。
定位焊装要求:⑪.不影响船体结构强度或大型设备(如主机)的性能,强度——外壳板、双层底、油、水柜表面不能安装;不能钻孔安装;必须焊装专用底座、支架;特定部位(应力集中区域),应装加装复板(PADΦ40-100 mm δ≥ 8 mm )。
记录编号:HZCX02/01 NO: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制(修)订评审工作会议记录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课程
教学大纲
(2011级、三年制)
机电与信息工程系
二○一二年七月
《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课程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高职班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内容包括了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和电机、变压器、船舶电气、自动控制设备等专业知识。
本课程是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有关电机、变压器、船舶电气、自动控制设备及供电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任务: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船用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的基本构造、功能原理及其运用;掌握各种船舶电力拖动装置的工作原理、调试和维护技能;掌握船舶供电系统的组成,主要参数的调整和组成设备的维护;掌握现代化船舶自动化设备的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掌握对基本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知识。
二、课程基本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对船舶电机、船舶电站及控制的运行管理能力,同时亦是为了全面履行《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专业训练办法》和相应的培训纲要的要求,加强在校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将来从事船舶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实践基础。
使他们任职后能全面负责船舶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能对船舶电气设备的具体问题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讲清设备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适当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去获取知识。
通过设问回答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总结归纳的能力,并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要合理运用案例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形式应以突出实践教学的形式来辅助理论教学。
根据需要将授课地点从教学楼转移到实验室,针对设备的实际结构讲解与课程相关的内容,通过实践、实操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这样可以使学生为后续进行的适任评估培训做好充
分的准备。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学时分配、配套教材及考核方式
一、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3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80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
24学分。
教学内容安排和学时分配如下表
二、教学资源
1.配套教材
主教材:张春来主编,《船舶电气》,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实训教材:刘国平主编,《电工工艺与船舶电气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学参考资料:林华峰主编,《船舶电气设备》,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赵殿礼主编,《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2.教师任职要求
具有不少于2年的海船电机员海上资历或具有船舶电气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不少于1年的航海教学经历。
3.设备条件
设备需符合海船船员岗位适任培训的标准。
三、课程考核
本课程安排第三、四学期授课,每学期安排期中、期末闭卷理论考试。
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与平日考核相结合。
平日成绩由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记录与实训活动的参与情况记录构成。
总评成绩的计算方法:
总评成绩=期末成绩×50%+期中成绩×30%+平日成绩×20%。